孩子说话晚,家长有责任

10-04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可是,我们的幼师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说话晚,家长有责任”,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读:大多数孩子不肯说话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有些父母经常把孩子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孩子说话或把孩子发音不准当笑料,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变得不肯开口。

“我儿子快两岁了,可还不怎么说话,只会叫妈妈,而且是让他叫时才不情愿地叫,真是急死了,怎么办啊?”据记者了解,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原北京市儿童保健所所长刘兰香教授说,一般情况下,孩子在10至15个月之间就会开始说话,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还不会说话,就应该引起重视了。

据刘教授介绍,通常影响孩子说话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从生理上讲,如果孩子的听力本身有问题或发音器官不正常,会导致无法正常发音。而智能上有所欠缺的孩子也可能不会说话。

不过,大多数孩子不肯说话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有些父母经常把孩子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孩子说话或把孩子发音不准当笑料,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于是变得不肯开口。另外,父母少言寡语,或对孩子有求必应,以及监护人变化太快等都可能导致孩子不说话。

所以,刘教授提醒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父母要有意识地对孩子多说话,多模仿。比如,让孩子坐在腿上,妈妈指着苹果发音,让孩子摸妈妈的嘴唇和鼻子,然后说“苹果”。孩子说对了,就给些小奖励。

2、对孩子的要求要延迟满足,尽量让他说出来,再把东西给他。

3、把孩子说话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如“宝宝接球”;每天穿衣服时说“宝宝伸胳膊”、“脚丫出来了吗”,以便孩子把脚丫、胳膊、腿联系起来。

4、创造与小朋友社交的环境。大小差不多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既快乐,又能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5、可给孩子上早教班,系统地开发、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

刘教授指出,家长要鼓励孩子说话,设法让他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自然地说,因材施教,耐心引导,持之以恒。如果孩子2岁了还不说话,就应该去看医生。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关注孩子说话晚


导读:细心的家长应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孩子的言语发育,及时发现异常,及早进行干预,以免使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失去最佳治疗时期。

孙女士的小宝宝已经两岁了,还不会开口叫“妈妈”。检查确诊小宝宝患有“言语发育迟缓”,必须进行系统的言语训练。医生问孙女士为什么不早抱孩子来看病。孙女士说,宝宝1岁半时不会说话,当时想带孩子来检查一下,但奶奶说“贵人语迟”,不用担心。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主任医师马丙祥说,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其语言发育没有达到与其实际年龄相符的水平。小儿在开口说话前,已经会用非语言的方式与人交流,比如寻找、微笑、动作、手势等。正常小儿3~4个月时,就会反复地咿呀作声,8个月时会发出有元音和辅音结合的声音,12个月时会使用单字,同时会运用手势如欢迎、再见、谢谢等,12~18个月的小儿会运用20个左右的单词,18~24个月的小儿会简单的句子,2~3岁的小儿能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希望情绪等,4岁左右的儿童无需正规教育即能完全掌握母语。

马丙祥强调,细心的家长应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孩子的言语发育,及时发现异常,及早进行干预,以免使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失去最佳治疗时期。这不仅会使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语言交流能力落后,并且在语言的各个方面如听、说、读、写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又会继发二次障碍如心理、智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障碍。

宝宝说话晚,交友来锻炼


导读:扩大宝宝的社交圈。经常带宝宝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玩,并鼓励他和年龄稍大的孩子一起玩。这样在开心的游戏中,在和别的宝宝的交流玩耍中,宝宝就会发现,开口说话并不难。

初为人父人母,最盼望的莫过于听到孩子亲口叫出爸爸妈妈。然而,同龄的孩子已能蹦出一连串的话语了,有些宝宝却连爸爸妈妈这样简单的词组都说不清。早教专家表示,宝宝说话晚,原因有很多。看一看你家宝宝属于哪种情况。

表现一:宝宝会说的词语不多,吐字不清楚,听力也存在问题,有时候别人和他说话,就好像没听见似的。

分析:孩子学说话,首先要听得懂别人的话。如果孩子存在听力受损、智力低下、铅中毒、口腔肌肉发育不足和孤独症等问题,都会影响他的语言发育。

其中,听力受损最为常见,如孩子出生时得过黄疸等疾病,影响了听神经,或者孩子患有化脓性中耳炎,使耳膜的活动性减弱,都会降低孩子的听力。而很多时候,孩子的听力受损并不严重,只是对某一频段的声音听不到,父母很难发现。

支招:

一旦发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一定要及时就医,找对病根,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在治疗期间,父母最好面对面地跟孩子说话,而且发音一定要清楚。

表现二:宝宝的听力没有问题,智力发育也很正常,你说的话他都懂,可他宁肯打手势也不愿开口说。

分析:一般情况下,孩子在10-15个月之间就会开始说话,到2岁多应该会说含有主语和动词的简单句子了。如果宝宝没有生理原因,语言发展仍然缓慢,父母就该考虑是不是自己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

指责、嘲笑让宝宝不愿开口。很多父母都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龄孩子做比较,如果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宝宝说话不如别的小朋友清楚流利,甚至嘲笑宝宝读音不准确,都会刺伤他的自尊心,让宝宝对开口说话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

包办代替让宝宝懒于说话。很多“勤快”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让宝宝失去了学说话的动力。如孩子想喝水,刚想张嘴提出要求,这时眼明手快的父母就已经把水杯递了过去。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惰性心理,不愿再张嘴说话,而是通过手势和眼色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语境不统一让宝宝无从开口。现在很多家庭里,语言环境非常复杂,如一个小朋友的爷爷说上海话,奶奶说地方话,而爸爸妈妈说普通话。同时面对几种不同的语言,让处在语言敏感期的宝宝一时之间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跟谁学说话,他很可能会选择不说。

缺乏交流让孩子没有学说话的语境。现在大多数家庭里都是老人带孩子,而老人本来就话少喜静,如果父母下班后再不和孩子进行充分的语言交流,那么孩子就会缺乏学习语言的情境,语言发展自然受影响。

支招:

和宝宝多说话、多交流。每天都要拿出大量时间和宝宝说话,哪怕是你在说,他在听,也会对宝宝的语言发育有影响。如每天给宝宝穿衣服时都说“宝宝伸胳膊”、“脚丫出来了吗”,或者“今天真是个好天气”等,宝宝会逐渐对“脚丫”“天气”等词汇熟悉起来,为将来开口说话做好准备。

鼓励宝宝多开口、多模仿。比如,让宝宝坐在腿上,妈妈指着苹果发音,让他摸妈妈的嘴唇和鼻子,然后说“苹果”。孩子说对了,就给些小奖励。即使宝宝发音不准确,也不要训斥或嘲笑他,温柔地纠正就可以。

对宝宝的要求要延迟满足。比如,宝宝用手势告诉你他想要桌子上的水杯,这时你要引导他用语言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把水杯和玩具同时递给他,并问他:“宝宝,想要什么?水还是小熊?”直到宝宝开口说出他的愿望,再递给他。

扩大宝宝的社交圈。经常带宝宝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玩,并鼓励他和年龄稍大的孩子一起玩。这样在开心的游戏中,在和别的宝宝的交流玩耍中,宝宝就会发现,开口说话并不难。

家长教导宝宝说话有妙招


整理了家长教导宝宝说话有妙招,希望对父母了解孩子智力开发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宝宝在一周岁的时候基本上就可以说出“妈妈、爸爸、大大”等简单的词语。长到3、4岁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和大人完整的对话了,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有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说话比较晚,或者喜欢用动作表示。那么家长教导宝宝说话有哪些妙招呢?

妙招一:给宝宝做导游

家长要好好的帮助宝宝认识这个世界,做好宝宝的导游。平时吃饭洗澡的时候,可以告诉宝宝这是在干什么,在带宝宝出门的时候,可以告诉宝宝,这是花,那是草,旁边是树等等,让宝宝对抽象的言语有具体的概念。

妙招二:给宝宝讲故事或朗读

经过很多家庭试验发现,多给宝宝讲故事或者朗读文章,可以让宝宝更多的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更好的接受越来越多的词语,尽早摆脱咿咿呀呀的婴儿语言。

妙招三:照顾宝宝,改变说话习惯

家长想要教导宝宝说话,可以照顾宝宝的学习能力,适当的把语速放慢,还可以采用一些夸张的语气重复的说一些短语,也可以使用一些叠词,让宝宝更加熟悉。不要担心语气夸张、声调高扬会吓到宝宝,这会让宝宝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而重复词语、放慢语速,可以让宝宝尽快理解适应,进而方便学习。

妙招四:和宝宝对话

当宝宝开始咿咿呀呀的和你交流的时候,你可以适当的回应宝宝,宝宝发现你在模仿他的时候,会非常开心。家长要用心分辨宝宝发声之后的需求,比如,宝宝哭了,那么他是饿了还是尿了,然后引导宝宝,满足宝宝的需求。

当孩子长大一些,已经掌握了简单的词汇之后,可以和宝宝对话交流,吃饭的时候,问宝宝是不是喜欢这个菜,告诉他喜欢吃的菜叫什么,宝宝对食物有兴趣,才会用心记。

除了教导宝宝的小妙招之外,家长还要了解宝宝说话晚的原因,对症解决,才能让宝宝开心说话。

常见原因一:语言交流少

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很多时候宝宝还没有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家长已经从孩子的肢体语言中理解到,并且满足宝宝的要求。

有的孩子想要出门了,就会用手指门口的方向,这时候家长贴心的带孩子出门,可是没有言语的交流,会让孩子越来越依赖手势,不愿开口,不利于孩子语言发展。

常见原因二:生理原因

如果宝宝开口说话太晚,甚至没有开口的迹象,家长不妨看看宝宝是否由于生理原因而不会说话。孩子舌息带粘连或者听力存在问题,都会导致宝宝不说话。有些疾病也会影响宝宝说话,比如脑瘫。家长如果确定孩子存在生理问题,一定要尽早治疗。

常见原因三:心理原因

有些宝宝明显厌恶说话,家长要顾及到这类宝宝的需求,并且用宝宝习惯的交流方式交流,如果不这样,宝宝会减少和家长的交流,自己想要什么也会自己满足自己,自己做不到就放弃。不要感觉孩子这样是独立自强,这会为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埋下隐患。

常见原因四:语言环境

孩子需要适合自己的语言环境进行学习,如果语言环境过于单一或者过于复杂,都不利于孩子学习语言。

很少和孩子说话或者和宝宝说话的人比较少,语言环境过于单一,宝宝说话会晚。如果家中人口音交杂,方言、普通话甚至是外语交错,会让孩子理解不到位,影响孩子学习说话。

宝宝说话晚,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只要排除生理原因,找到孩子开口晚的原因,然后加上合适的小妙招,一定会让宝宝享受和家长用语言交流的快乐。如果孩子因为生理原因,那么帮孩子尽早治疗,也会让孩子早开口。

宝宝说话晚和爬行之间的关联


许多家长常用“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十二走”来衡量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尤其是对“我家宝宝怎么还不会坐”“别人家孩子都会走了”特别敏感,但是却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宝宝会不会爬(行)”。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家长都认为【站立】和【行走】才是重要的,认为爬行弄脏了宝宝的衣服和小手,还会硌疼了膝盖,却忽略了【爬行】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更为有益。

爬行对宝宝来说至关重要,大多数宝宝在6~10个月之间学会爬行,这对宝宝的感统发育特别有好处。专家建议,宝宝一生应该爬行800小时,至少也要保证500小时的爬行。细算一下,宝宝爬行的时间一般从6、7个月开始,到9、10月开始学习站立。如果每天爬行三四个小时,那么差不多可以达到400-500小时的爬行时间。

宝宝爬行好处多对于成长的作用不容小觑

在爬行的时候,宝宝需要将头颈抬起来,胸腹离开地面,用四肢来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使得宝宝的胸、腰、腹、背及四肢的肌肉得到锻炼,进而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为以后的站立和行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千万别小看“爬行”这个过程,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但它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容小觑!

促进感统发育

学习爬行的阶段是开发宝宝多器官协作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爬行能够很好的帮助宝宝内耳前庭和平衡能力的成长。研究表明,与爬行多的宝宝相比,过早使用学步车而缺少爬行练习的宝宝常常会出现动作协调性、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甚至会患上感觉统合失调症,出现视听、视动、听动失调的情况。

促进语言学习

爬行可以加强大脑中各个神经元的联系,刺激大脑语言中枢,为宝宝今后的语言学习做好准备。因此,宝宝爬得越多,对于宝宝学说话,学新知识和看、读能力也有帮助。

肌肉锻炼防止肥胖

对于宝宝来说,爬行是最好的全身运动,宝宝在爬行中消耗热量,躯体的活动也随之加强,可以促进消化增加食欲。经常爬行,可以减少宝宝的皮下脂肪积聚。

既然爬行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家长该如何好好地给宝宝实践爬行这一课呢?

如何引导宝宝爬行

时机和方法

5-6个月时:宝宝可能会趴在床上,四肢不规则地划动,这时候宝爸宝妈就可以引导宝宝爬行了。

6个月以后:应经常让他俯卧,在面前放个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个向前爬的意识。

7个月:匍匐爬行,动作为腹部蠕动,四肢不规则地划动,注意不是向前,而是后退。

8~10月:发展为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盖爬行,最后发展为两臀和两腿均伸直,用手和脚爬行。

提醒: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腿的力量及重心和移动,婴儿很快就能学会爬。

父母的引导

如果宝宝手臂还撑不起身体,可以用毛毯兜住宝宝胸腹部,让宝宝趴在床上。宝爸轻轻地把毛毯提起,宝妈推动宝宝左手、右脚,前进一步后,换推动宝宝右手、左脚,轮流交替,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宝宝协调四肢。

把宝宝放在床上或柔软平整的垫子上,宝爸宝妈一个在宝宝前面,另一个在宝宝后面。前面的牵着宝宝的右手,后面的就推着宝宝的左脚。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宝宝的匍匐爬行和手膝爬行。

为了锻炼宝宝多爬、多运动,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个小皮球。当宝宝一碰到球,球就向前滚,滚动的球易引起宝宝的兴趣,他会追着球爬行。

用枕头组成障碍区,障碍物后放置宝宝喜欢的玩具,吸引宝宝越过障碍,抓到玩具。宝爸宝妈还可以跪在地板上,使前面形成“山洞”让宝宝爬过去。这些小游戏都有助于刺激宝宝爬行。

提醒大家,宝宝爬行的时间特别短暂,只有几个月热衷于爬,一旦宝宝学会走路,你再想看到他在地板上pia、pia的、笨拙爬行的样子就很难了,并且绝大部分的爬行时间都是发生在1岁前的几个月里。

而未经爬行就走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调节,易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容易引发阅读障碍等……所以,不要怕宝宝弄脏了衣服和小手,硌疼了膝盖,放手让他们爬吧!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宝宝已经错过了爬行阶段,也不用因为宝宝没能享受这个过程而懊恼,因为后期父母还可以通过训练孩子游泳进行弥补呢~

孩子有弱点,家长积极面对


导读: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都会有弱点存在。家长面对孩子的弱点要积极,对孩子的问题要弄清原因,然后解决问题根源。

我不知道其他家长是否有过这样的尴尬:你知道孩子能做好,也希望他有所表现,但孩子偏偏来个“不给你面子”;你想尽办法鼓励他,他似乎也有了一点自信,可一遇到问题,他又“临阵脱逃”了,现实离期望总有一段距离,我着实为这一点烦恼过。现在这样的烦恼不再困扰我,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有了新的认识,我不再用我们成人的期望去影响孩子的发展,更确切地说,不再用成人的经验去阻碍孩子的发展。孩子就是孩子,他有成人所不能体会的恐惧,担忧,也有成人所无法体验的快乐、喜悦。你认为快乐的,孩子未必如此认为,相反,你认为痛苦的,孩子也许反而觉得有趣。我认为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揣摩孩子对事物的看法,判断孩子的情绪所包含的真正意思,从而寻找方法让孩子对事物的看法成熟起来,让孩子的情绪稳定起来,让孩子的性格完善起来。

我的孩子往往会有以下的情况:

害怕

从小孩子胆子就不大,害怕跟陌生的小朋友玩,害怕失败,害怕新事物,晚上睡觉不敢一个人睡一个房间。

以前,我常常告诉他,没什么可害怕的,不信你试试看。结果孩子还是,不仅如此,第二次胆子更小了。

现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先鼓励他把他的害怕说出来,从而判断他到底害怕在什么地方。比如,他害怕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作为他的父母,我们首先鼓励他把自己害怕的情绪说出来,目的是:

1.从心理角度上讲,让他懂得任何想法都可以和父母交流,能说出自己最害怕的事,是克服害怕心理的重要环节。

2.父母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之后,才有可能“对症下药”。

3.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无话不谈,亲密无间。

我们了解到他是怕陌生小朋友弄坏他的玩具,对他动手动脚,他“搞不清楚他们凶不凶”,我们知道后做了这样几件事:

1.请我们的朋友带了孩子到我们家来玩,事先只跟孩子说有爸爸妈妈的朋友来玩,(我们选择的朋友大多孩子都比较温和)朋友来了之后,很自然地大人在一起说话,孩子在自己房里玩。我不时地送去他喜欢吃的东西,顺便观察他的情绪。事实上他根本没意识到这是在跟陌生小朋友玩。他们玩得很开心。--这里我们“策划”的第一场:在他熟悉的环境中接触陌生小朋友。

2.双休日经常带他去草地踢球,或去儿童乐园玩,一开始我们跟他踢球,后来借口说太累了,要不然你跟那个哥哥踢吧,等一会我们再踢。果然他“上当”了。--这是我们“策划”的第二场:在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接触陌生小朋友。

3.带他去朋友家,把他丢给朋友的孩子(陌生小朋友)

这是我们“策划”的第三场:在陌生的环境中接触陌生小朋友。

关键: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是有意安排的,淡化“陌生小朋友”这个词组。

现在我的孩子在与陌生小朋友的交往中不再说害怕了。

使小性子

孩子星期五从幼儿园回家大多数时间都是高高兴兴的。常常跟我们谈起幼儿园里的事情。但有时候也爱使小性子,如三个人在一起时不许我和他爸爸交谈;一不称心就大哭大闹,甚至赖在地上不起来。有时我们非常恼火,本来一切都好好的,但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大发其火,弄得我们也跟着一起发火,于是难免有打骂。

我们常想,孩子为什么会使小性子呢?事后问孩子,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一次,孩子又耍脾气了,他爸爸有些不耐烦,有点要打他的样子,我跑去把他抱起,说了类似“佳佳一个星期没见到妈妈了,妈妈好好抱一抱,像抱小毛头一样地抱”之类的话。孩子还在哭,但哭声明显小了,之后再给他一个台阶下,如建议他玩一会儿电脑,看一会儿电视等,他是个机灵的孩子,一下子领悟到妈妈是在“帮”他,于是眼泪一擦,甚至会说:“刚刚我是骗你们的。”便跑去玩了。

由此我想到,也许正是由于孩子一个星期没见到父母了,才想用发脾气使小性子等手段来引起父母的注意。从那以后,我们总是用“和孩子拥抱”,“亲亲孩子”,“说一些思念的话”等举动让孩子明白,虽然一个星期没见到他,他依然是我们最亲爱的人。我们发现他耍脾气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纵他,事后的教育仍十分重要。我常常告诉他:“其实你发脾气的时候我很想揍你一顿,或者想我再也不愿见到你了,对你刚才的行为,我真的感到很生气,但是妈妈还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如果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他就长大了。”

我们在家中常常做各种游戏,有一种游戏就是表演:表演各种角色。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教育孩子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什么样的人最惹人讨厌,从而培养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与人友好相处的本领。

作为家长,我深深感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长单靠学校是不够的。同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很可惜,论聪明才知可以说很出色,但是由于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这些孩子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行为上有着很大的缺陷,最终影响了学习,也打破了家长望子(女)成材的良好愿望。

今天的后果来自昨天的错误,当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缺点和困惑时,真该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相信《孩子说话晚,家长有责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