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生母爱世间恒久远

教育笔记值日生 幼儿小班生活活动方案 10-08

都说母爱是世间最恒久的爱恋,它的温馨、它的亲近,让人一生不会忘怀。

欧阳雪28岁某电子企业副经理

2000年岁末,我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未婚先孕显然会影响男友的前途,因此,我们商量将孩子打掉。谁知做完人流两个月后,我发现小生命依然在我体内孕育。我觉得特对不起孩子,一种与生俱来的母性让我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将孩子生下来。这个决定遭到男友的强烈反对,他甚至表示如果不打掉孩子就分手。于是,我寒着心决定做未婚妈妈。

当我听到孩子第一声响亮的啼哭的时候,我忽然觉得,一切的牺牲都是值得的,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走。

在老家那个还不是十分开放的城市里,做单身妈妈的压力是我以前所想象不到的。在街坊邻居的眼里,我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乖乖女,走到哪里,总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最令我伤心的是,孩子的父亲,那个曾经和自己相恋数年的男友除了在孩子出生的时候丢下2000元钱,竟然再没出现过。

来自经济的挑战更加严峻。为了使孩子过得好些,孩子刚满月,我就拖着虚弱的身子,到电脑城去帮人家打工。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中秋节,常年在外地的父亲从成都回到贵阳,得知我未婚产子的事以后,盛怒之下将我逐出了家门。中秋节当天,我将孩子寄养在外婆家,并留下自己所有的积蓄,然后含着泪踏上了南下的火车。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南方干出个名堂,让孩子过上好日子。

刚到深圳的时候,我身上只剩下100多元,顾不上休息就直奔人才市场。可是,一连几天我都没能找到一份工作。为了节约钱,我每天只在中午吃一个盒饭,晚上住在市郊10元一晚的地下室里。

眼看山穷水尽,终于有一家公司聘我做文秘,虽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000元,但对于我来说,不亚于是救命稻草。

当时的同事都说,我工作起来就像在玩命,生活却十分简单。其实,母子连心,我只有不停地工作才能够转移对孩子的思念。人一停下来总是想家,想孩子,那种滋味真的很难过。我每个月要寄600元给孩子,剩下的在深圳就只够吃饭。随着对深圳的日渐熟悉,我开始尝试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第二年,我跳槽到一家电脑公司做软件开发,月薪一下涨到了4000多元,日子终于好过一点了。

2002年9月20日是孩子一周岁的生日,我赶回老家。当孩子在外婆的教导下结结巴巴地对我叫出第一声“妈妈”的时候,我的眼泪像决堤的洪水喷泻而出,我抱着孩子号啕大哭。有了孩子的这一句“妈妈”,我不管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辛和苦难,都值了。[76范文网 m.Fw76.cOM]

不久,我将孩子接到深圳,并请了一个保姆照料。有孩子陪伴的生活变得渐渐地有了生趣,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去年底,我被提升为公司技术部的副经理。深圳的氛围我很喜欢,只要你有本事,就一定会有所作为。这里的人观念开放,对人宽容,没有人会去指责、干涉你的私生活。

外表依旧年轻美丽的我身边一直不乏追求者,我也曾经尝试去谈恋爱,但大多数人一听说我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的时候,都掉头而去。但是,我依然相信爱情。当然,对方一定要能够接受孩子。否则,为了孩子,我宁愿独身,等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再考虑这些事。

现在,孩子已经读幼儿园了,作为一个单身妈妈,我以后将面临的问题还会有很多,但是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信和从容。有朋友问我对当初的选择后悔过吗,我说:母爱,是不会说后悔的。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生活中每分每秒,都可以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的时机,爸爸妈妈们要抓住每一次教育孩子的好时机,把做人的道理植入孩子的心田。

孩子对父母有着本能的依赖,父母的性格、语言和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1、不要对孩子“板着脸”

父母在回到家后,请务必提醒自己:不管在单位发生了什么,在孩子面前忘掉所有单位里的事情,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而不是领导,千万不要把与孩子无关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2、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很久,父母千万不要表现出不屑一顾或者和孩子说:没关系的、男子汉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要充分理解孩子的难过。最恰当的办法是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

3、不要轻视孩子的提问

当孩子来问父母,“这道题怎么做”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如果父母回答他“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的时候,孩子心里对父母就会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妈妈最好这样说:“哎呀,这道题妈妈也不是很清楚,我们一起来完成它,好吗?就这样带着孩子来看书。”

4、不要总说没时间

父母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而沟通的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了解孩子最近是否遇到开心或苦恼的问题,父母应该充分倾听孩子的想法,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与父母交谈的兴趣,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就的基石,父母在孩子儿童时给予什么,孩子将来就会反馈什么。不要轻忽你的言行举止,父母们。

父母的语气对宝宝影响深刻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孩子内心深处的爱从不掩饰


孩子内心深处的爱从不掩饰周五晚上,妈妈打过来电话说他们想xx了,再加上xx最近身体一直不好,要来看看xx,正好xx也周末。

虽然回了老家,离妈妈近了,但是去的次数还真是屈指可数。

要来就来吧,我们去不成,她们也是真心的想孩子了。

晚上接的电话,我都没敢给xx说,我又怕她闹着要找姥姥姥爷,一时半会的我又应付不了啦。

第二天吃过早饭,带着xx去上了趟街,买了点日用品。

走到卖菜的地方,给丫头说,妈妈买点菜,一会姥姥姥爷就来了,来看你的。

这丫头一听,兴奋的在车子上大喊:我姥姥姥爷要来了?

我肯定的回答说:嗯,专门来看你的

刚买了菜出了门,就碰到要出门去买东西的婆婆。

还没等我开口,丫头就大喊:奶奶,我姥姥姥爷一会就来,来看我的!

丫头奶奶听了问我:xx说的是真的呗?你爸妈说了今天来了?

我答道:是真的,昨晚上打的电话,一会就该到了,这不我买了点菜。

婆婆去买她的东西,我则带着丫头回家了。

回到家一看表快十一点了,估摸着爸妈这会的也快到了。

因为要倒很多次的车,爸妈嫌麻烦,所以就开三轮车来。于是我就给丫头说:一会你听到“砰砰砰”的声音,你姥姥姥爷就来了!

丫头坐过姥爷的三轮车,对这个声音还是很熟悉的,所以像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

话音刚落下,就听到远处有车的声音,丫头呼的跑出去,我也跟着出去,但是声音渐渐远了,根本不是。

我牵着丫头的手回到院子里继续等。

过了也就五分钟,又听见有车的声音,而且明显的能听到声音越来越近。

没等我反应过来,丫头一阵风的跑出去我也跟着出去了,确实是爸妈,已经拐过来弯了。

丫头兴奋的跑着去迎接,可是越来越近了,又来了个急转弯,还是钻到了我的怀里。

等爸妈停稳车,爸爸迫不及待的抱起了xx。

虽然对姥姥姥爷的到来是那么的兴奋,那么的期待。

但是明显的能看得出来,在xx的内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些生疏和不好意思,毕竟快俩月没去了。

忙忙活活的吃过中午饭,xx就给姥爷表演节目,幼儿园里学的唱歌和跳舞都一一展示着。

眨眼都两点多了,爸妈下午还有事,得早点走,看xx这状态要是亲眼看见走肯定会闹。

所以,还是打算还是先把丫头哄睡,等睡着了,爸妈再走。

给丫头说:时间不早了,咱得睡午觉了!

丫头不高兴的说:姥姥姥爷不走!

我继续说:姥姥姥爷不走,他们在那边看电视,咱们睡觉!

这样一哄,丫头才算接受。

可是刚躺下一会,就听到外面有三轮车的声音,这丫头哇哇大哭的喊着:姥爷,姥爷!

爸爸听到动静,赶紧答应着跑到我们这间说:姥爷没走,没走!

看见姥爷真的没走,那才安心的睡了。

原来,她以为那车是姥爷的车,可爱的孩子。

等丫头睡着,我去外面陪着爸妈说了会话,爸妈就说要走。

有事也不能住下,再说我都和公婆在一起住,即使住下也没地方休息,走就走吧!

打发爸妈走了,我就来到屋里把xx尿尿。

刚尿完,这丫头问我:妈妈,姥姥姥爷呢?

赶紧敷衍的说:在外面看电视呢,赶紧睡吧!

听到姥姥姥爷还没走,又继续睡了。

睡了两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第一句话还是问:姥姥姥爷呢?

这次不能再骗孩子了,于是说了真话。

听到姥姥姥爷走了,那个伤心呢,边哭边说:姥姥姥爷没等我就走了(没等她睡醒就走了)。

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哭的那个可怜呢。

无论我怎么哄都不管用,最后只能给她说:那你给姥姥姥爷打个电话,让他们过两天再来,要不咱们过两天再去,行不行?

边哭边点头。

拨通电话,听到姥姥姥爷的声音,更是委屈呢!

在电话里哭着委屈的说:姥姥姥爷没等xx就走了!

爸妈电话那边可是好一会劝哦,伤心的情绪这才平息了下来。

过了后,丫头一本正经的对我说:妈妈,过几天,我用车子带着你去姥姥家,你站前面!

我问:你用哪个车子带着我去啊,你的小自行车吗?

摇摇头,指着外面的电车说:那个,你站前面!

多么天真无邪的孩子,内心的世界是那么的单纯。

心底深处的那份爱,干净透亮,没有一点的瑕疵,也没有任何的掩饰,让人一眼就能望到心底。

2020深圳幼儿园开学时间:9月1日


随着疫情过去,幼儿园工作已经陆续开展了,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深圳幼儿园开学时间:9月1日”,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幼儿园资讯!

2020年秋季学期即将到来,为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全市中小学幼儿园2020年秋季学期顺利开学,根据《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20〕886号,以下简称《技术方案》)要求,以及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现就做好有关开学准备工作通知如下:

一、开学时间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制定2020-2021学年普通中小学校校历的通知》精神,深圳市确定2020-2021学年普通中小学校秋季开学时间为9月1日(高三年级为8月10日),幼儿园开学时间参照中小学执行。

二、开学前工作措施

各区各学校(含幼儿园,下同)要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深入总结和巩固春季学期学校防控工作的经验,压实责任,织密织牢防控网络;加强监测,精准掌握师生员工健康状况;精准施策,周密做好开学前疫情防控工作,严防发生校园聚集性疫情,全力确保开学安全。

一是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区工作专班负责统筹辖区内所有学校的疫情防控与学生返校工作,尤其要加强对新开办学校、民办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薄弱环节疫情防控工作的帮助、指导和检查,查漏补缺,加强整改。

二是完善学校防控网络。进一步完善学校与辖区疾控部门、社区防控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对口协作机制,加强联防联控;充分发挥卫生健康副校长(副园长,下同)、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校医)的作用,协助指导学校开展日常防控工作;完善发热师生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绿色通道。

三是压实学校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学校防控领导小组的主体责任,按照《技术方案》要求并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细化开学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和各项制度,做到疫情防控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四是加强健康监测。师生员工开学前14天内原则上不离开居住地、不外出旅行。精准掌握所有师生员工(含保安、保洁、食堂工作人员、宿舍管理员、校车司机、保教人员等)在秋季开学返校前14天内的行踪和健康状况,开展健康监测。开学返校前14天内有境外(含港澳台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入境后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健康监测和管理。有国内高风险地区(以国务院官网实时通报为准)旅居史的人员,应进行14天的居家健康观察;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返校时须提供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健康通行“绿码”。返校前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按规定申报。新冠肺炎确诊或处于隔离期的师生员工,应暂缓返校,治愈或解除隔离后凭复课证明方可返校。

五是严格落实健康申报。开学前1周,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关注市教育局公众号“深圳教育”,在下方菜单栏中的“健康申报”选项进行信息申报,申报合格并持有“深 i您”健康绿码方能返校;不符合条件者需在班主任及校医的指导下,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符合条件后再行申报。

六是周密做好新生健康监测和申报工作。各学校要提前谋划,密切关注新生健康情况,严格按照要求开展14天健康监测和健康申报工作;严格落实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督查未完成免疫规划程序的儿童补种相应的疫苗;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在校园接种流感疫苗。

七是校园继续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不得提前返校;加强校内应急值班、居住人员的管理,其他无关人员不能进入校园,如确需进入校园,须经学校同意并做好体温检测和登记。

八是强化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各学校应根据学校规模和师生员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提前备齐必备防控物资,正确保管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和各类防疫物资,严防发生安全事故。

九是严格落实重点场所防控措施。各学校应提前做好学校测温设备、隔离观察室等防控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按要求做好饮水设施、洗手设施、隔离室的改造与消杀工作,做好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宿舍、校车等重点场所的消杀和通风工作;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严格做好校园食堂检查和食品安全管理,暂停进口冷链食材配送,重点针对学校食堂低温储存食品及冷冻冷藏设备开展传染源检测排查和消杀工作;密切配合公安、交通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交通管理。

十是在开学前至少开展1次校园疫情防控模拟演练,组织本校相关人员并协调相关任务单位、疾控部门、医疗机构等参与,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十一是开学前一周,各区学生返校工作专班组织教育、卫生等部门,逐校检查开学准备工作落实情况;市教育局将以“四不两直”方式对各区各学校进行抽查;对于准备工作不到位、达不到要求的,责令整改。

三、开学及开学后工作措施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要求,坚持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两手抓”“双促进”,以最严格标准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实现教育教学正常化。

一是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学生入校前应在家长指引下做好健康自查,特殊情况要及时向班主任报告并尽快就医;学生入校及在校内要严格落实“一日三检”,校门口设测温卡点,所有人员进校须检测体温,入校后应立即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校医室负责对师生体温检测、健康观察等工作的指导,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日在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上报。

二是加强因病缺勤及周末健康管理。落实师生员工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和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准确掌握未到校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并及时追访和上报;组织家长如实反映学生健康状况,重点做好学生周末居家健康监测,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学校,避免带病入校。

三是根据疫情发展形势,校园实行相对封闭管理。无关人员不能进入校园,快递、包裹一律进行无接触配送,禁止外卖进入校园。对需入校开展常规工作(如学生体检,近视、脊柱侧弯筛查,儿童营养项目,四点半课堂等)的,在落实入校人员健康管理(持有绿码并进行核酸检测)的情况下,应予以入校。

四是师生员工应随身备好口罩,除特殊工作需要外,在校期间校园内可不戴口罩;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学校可逐步恢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走班教学、体育课接触性活动、游泳课开放、图书馆及功能室开放等);一般情况不组织室内大型集体活动,如确有必要,应依据辖区疾控机构的研判评估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意见综合决定。

五是加强就餐管理。对在家就餐的学生建立台账,加强两点一线管理;对在校用餐的师生,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食堂送餐、统一配餐、错峰用餐、分区域用餐等方式,尽量避免人员聚集;做好餐具消毒。

六是扎实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各学校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按要求严格实施重点场所消毒、通风工作,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的整治清洁活动、厕所革命、控烟禁烟行动等工作;规范垃圾分类管理,定点收集、及时处理废弃口罩等有害垃圾。

七是持续加强卫生宣教。各学校应在开学前面向师生员工及家长开展“一日常规”等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做到应知应会;开学后持续开展秋冬季传染病、食品安全知识等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养成文明行为和良好卫生习惯;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

八是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一把手负总责,由学校心理健康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新学期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利用电话访谈等形式精准掌握学生返校前的心理状态;认真开好“开学前家长会”和“开学第一课”,重点开展卫生健康、交通安全、心理健康等教育工作,共同营造轻松、平安的开学氛围;除初三、高三外,开学一周内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学科测试;对因工作不力、执行不到位、出现学生极端心理事件的学校,将进行通报并追责。

九是做好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四早”机制,充分发挥卫生副校长、卫生专业人员和校医的作用,快速、科学、精准、稳妥开展发热病例处置工作,精准区分常见病、一般性传染病和新冠肺炎病例的处置与信息发布程序,常见病病例不公布,一般传染病按既定程序由相关部门登记公布,新冠肺炎病例须按要求上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按程序公布。

十是学校所在地区新冠疫情风险等级变化时,应按照市区疫情防控最新要求执行相关防控措施。

本通知未尽事宜,按照《技术方案》执行。本通知各项要求如与上级部门发布的最新要求相冲突,以上级文件规定为准。

你对孩子的支持有多深,决定他可以走多远


你对孩子的支持有多深,决定他可以走多远

一日和儿子同学的妈妈聊天,了解到这个男孩有两个爱好:观鸟和钓鱼。

他们带孩子走遍了北京周边可以观鸟的地方,了解到北京有好几百种鸟,每种鸟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和习性;

他们带孩子参加了观鸟协会组织的公益活动,由北师大生物系教授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做环志;

他们带孩子去江苏盐城附近的泥滩,观看每年从俄罗斯飞到这里做短暂停留的一种被列为极危(不是濒危)动物的鸟;

他们把国内所有关于观鸟的书都买回来给孩子读,现在孩子已经不满足于此,开始阅读英文原版的观鸟书籍了。

在钓鱼这项爱好上,父母也给孩子购买了专业书籍,购置了相关装备(虽然价格不菲),帮他下载了相关的APP,加入了钓鱼协会,与专业人士联系交流,送他参加钓鱼夏令营,等等,目前这个9岁的男孩在钓鱼这个项目上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

这位妈妈对孩子爱好的支持让我心生佩服。我相信,天下凡是爱孩子的父母,都愿意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最大可能的支持,但是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支持孩子?如何支持孩子?什么样的支持对孩子是最好的?这些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讨的。

行动上的支持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怀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需要关注孩子的需求,并及时地做出回应;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尊重孩子的差异,并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父母在这些方面的支持,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怀,为孩子一生安全感的建立奠定基础。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需要通过不断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并在孩子喜欢的事情上持续地提供支持。

身边有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之前还能根据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给孩子报相应的兴趣班,为孩子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而上小学之后,父母的关注点就都聚焦在学习上,孩子的分数牵动着家长的每一根神经,尤其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就都得让位于学习了。

学习好,一切都好;学习不好,其他免谈。即使上面这位支持孩子爱好的妈妈,其实也心存一点焦虑,她对孩子爱好的支持有一个重要前提:不能影响学习。

前几天,我跟北京朝阳区某重点校的一位妈妈聊天,她说儿子刚上五年级,语文、英语、数学,一门100分,两门99分,在班里排名已经是十五名之外,就是说三门课都满分的学生就有十几个,孩子的学习压力很大,而她的主要任务就是每天盯着孩子写作业,她感到自己累孩子也累。

注意:是盯着,不是陪着,因为她发现,只有她在身边,孩子才会认真写;她偶尔有事不能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就会敷衍了事。

关注孩子的学习固然没有错,关键是我们给孩子提供的陪伴和支持是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

就像上面这位妈妈陪孩子的做法,导致孩子写作业对妈妈产生了依赖,并没有真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果陪伴的重心只是监督孩子学习,如果陪伴让我们身心俱疲,让孩子不堪重负,那陪伴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我相信,真正的陪伴是能够给我们和孩子双方都带来喜悦的。比如,陪孩子运动或者游戏,尽情享受亲子互动的乐趣;陪孩子参加重要的活动或者仪式,为孩子的某项成就而庆祝,让孩子看见我们为他感到骄傲的模样;陪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的某个人物或者情节,一起从阅读中感受人类智慧的传承;陪孩子四处走走,一起发现自然的交替或者城市的脉络,共同为这个世界的辽阔和美丽而欢呼……

情感上的支持给予孩子自信和温暖

除了在行动上给予孩子支持外,情感上的支持对孩子也是很重要的。

情感支持包括:对孩子情绪情感的理解和接纳,对孩子努力上进的鼓励和赞美,对孩子错误行为的宽容和引导,对孩子抱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态度……

有些家长虽然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了好的物质条件,但在和孩子的情感沟通上、精神交流上却比较匮乏,尤其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许多家长感到孩子和自己渐行渐远,为此苦恼无措。

其实,对孩子的情感支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虽然我们要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愿望,但父母不是万能的,如果我们不能满足孩子的某个要求,可以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孩子,同时要表达对孩子愿望的理解,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不能实现他的愿望,但也是爱他和尊重他的。

当孩子努力做某件事的时候,虽然他不一定能做得很好或者多成功,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并把我们的欣赏和赞美传递给孩子。

比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搭建了一个乐高积木塔,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没有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去做就否定孩子,而是应该鼓励孩子的创意和努力,让孩子感受到完成一件作品的成就感,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有一些家长习惯对孩子大声呵斥或者讲一堆大道理,殊不知,孩子犯错后自己就会产生愧疚感。如果我们抱以宽容的态度,同时耐心地引导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方式,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温暖,也更愿意反省自己,改善行为。

反之,如果父母横加斥责,孩子的注意力就只集中在父母的愤怒情绪上,不仅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反而可能导致孩子因害怕而以后不愿意跟父母沟通。

对孩子的爱和支持没有阶层之分

电视剧《小别离》的播出,有很多文章在讨论社会阶层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只能绝望地放弃高等教育的权利,而“教育改变命运”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似乎已经成为过时的口号。

的确,每个家庭的经济实力、社会关系等都不同,这是一个确凿的事实,但是,并不是只有经济条件优渥的家庭,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并不是平凡而普通的父母,就没有可能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

首位哈佛毕业演讲华人、博士毕业生何江的故事就是“读书改变命运”的最好诠释。

这位在湖南农村长大、上大学才第一次进城的学生,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但是高中没有毕业的父亲,却坚持每天睡前给何江和弟弟讲故事;不识字的母亲,总是要求何江和弟弟把课本里的故事念给她听。何江说,母亲总是鼓励他们,他从母亲那里,总能找到最大的自信。

其实,孩子所需要的支持,并不一定是父母拼尽全力地送他出国,也不一定是砸锅卖铁地买一处学区房,而是父母把对孩子满满的爱和深深的情,用对孩子最有益的方式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因为有了这份爱意和深情而不惧风雨,勇敢前行。

所以,只要我们的期望是顺应孩子天性的,是孩子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是真正对孩子的发展有益的,我们的要求和期待就会成为孩子不断前行的强劲推力;而我们对孩子的爱和支持,则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永恒动力。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