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母子互恋”

10-13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也说“母子互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导读:“恋母情结”最初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孩子的性要求要在亲近的异性家长那里得到满足,称之为“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这一学说后来受到了人们的批评,人们认为它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不能将其绝对化。

“恋母情结”最初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孩子的性要求要在亲近的异性家长那里得到满足,称之为“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这一学说后来受到了人们的批评,人们认为它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不能将其绝对化。可是,我们又不能完全否认它。特别是就我国目前的家庭现状而言,“恋母情结”似乎有蔓延之势。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增多,男孩子尤其被格外娇宠,家长一时一刻不敢放手,生怕孩子出什么意外。如果只是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情有可原,而问题出在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养育方式上:有的男孩一直与母亲同睡一床,以致青春期刚刚到来便出现许多问题;有些中年的母亲还会将母子间的亲昵津津乐道。她们不认为儿子大了还赖着自己有什么不好,相反倒觉得这是“母子情深”的表现。她们的口气中似乎认为孩子在“撒娇”,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好。可是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以及性意识的萌动,难道男孩子会对母亲——一位成熟的女性的身体无动于衷吗?

在有些家庭中,独生子与母亲的关系过于亲密。尤其是在父亲工作忙碌忽视妻儿的情况下,有些男孩与母亲事实上成了感情上的“情人”。这一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个中原因值得探询。

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性意识的萌动,很难面对成熟女性的身体而无动于衷。如果他们青春期朦胧的性冲动因母亲养育方式不当而发生了指向的偏差,这岂不是我们现代人的一种莫大的悲剧吗?

由此看来,我们今天家庭中的“恋母情结”的成因,与弗洛伊德对“恋母情结”成因的解释不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恋母情结”多是错误家教的产物,或者说是由于母亲对儿子的过分爱恋造成的。套用弗洛伊德的话,也许可以说是母亲的“恋子情结”诱发了儿子的“恋母情结”。所以,对这种现象不妨叫“母子互恋情结”。

“母子互恋情结”是人际关系的一个怪胎,其后果是可怕又可悲的。由于“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作祟,在某些家庭中即使已经发生类似的事情,也不会轻易向外人透露。可是这种畸型的感情却严重地影响着男孩子的个性发展。由于母亲过分的爱怜,使男孩子的心理幼稚,依赖性强,孤僻不合群,不擅长与同龄人交往,缺乏男孩子的阳刚之气。

虽然这种现象令人担忧,可综观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是看到更多的中青年父母是睿智而富于远见的。他们大多数懂得及早培养孩子独睡的好习惯,给孩子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使孩子能够尽早地不再依赖父母。由于这些父母教育得法,他们的孩子大多独立性强,能够很快适应不同的新环境。这些都得益于懂得如何真爱孩子的父母们。

经专家研究:“长不大”的男孩,他们都是大小伙子了,心理上却跟几岁的娃娃一样,幼稚得很。经了解,他们有一个共性:都是和母亲一个床上睡觉长到10多岁的。当他们的母亲为孩子“长不大”而忧虑的时候,我倒有些替她们庆幸,毕竟,他们的儿子还没有把自己朦胧的性意识投射到自己母亲身上!

“母子互恋情结”的后果是可怕的,极端的危害便是酿成不正常母子关系的悲剧,更为普遍的危害是严重影响男孩子的个性发展。然而,更多的中青年父母是有远见的,他们开始培养3岁以上的孩子独居一室的习惯,他们对孩子说:你长大了,应该有自己的小天地,给你布置一个属于你的小房间吧,要锻炼能够一个人睡觉,不要再依赖父母。他们态度坚决,教育得法,孩子的独立性逐步增强,并很快适应这样的要求。这才是对孩子的真爱。

专家:过度恋子应分开居住

夫妻两人正呆在小天地里打情骂俏时,冷不防婆婆沉着脸推门闯入,气氛顿时变得有点尴尬。最近的“悄悄信箱”中,几位刚走进婚姻殿堂的读者向悄悄倾诉了家中婆婆对儿子过分的依恋情结,跟《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为难儿媳兰芝的情形有几分相似。

在性心理专家看来,这是婆婆的一种嫉妒心理在作怪。抚养了20多年的儿子转眼间跟别的女人更亲密,做婆婆的难免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少部分恋子情结严重者干脆专跟儿媳妇过不去。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分开居住为好。

畸形的爱让儿子也反感m.yJS21.coM

今年29岁的小孙从小丧父,为让他有个开心的童年,母亲一直未再嫁,坚强地把他抚养大,小孙也从内心对母亲格外敬重和疼爱。早在5年前谈恋爱的时候,母亲就对小孙带回家的女朋友“横挑鼻子竖挑眼”,为了让母亲高兴,小孙在谈崩4个女朋友后,终于挑了一个母亲比较满意的女孩子。

今年5月,小孙和女友步入了婚姻殿堂。在结束完宴席回到酒店赠送的婚房休息时,小孙看到母亲还呆在房间不走。当问及母亲还有什么事情时,母亲说自己太累,不想走了,干脆就在他们房间的地板上休息一夜。孝顺的小孙立即为母亲在隔壁订了一个房间,谁知母亲大发雷霆,坚决要和小夫妻共居一室。看着心情不好的母亲,无奈的小夫妻只得在新婚之夜陪着母亲坐到凌晨三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母亲时常会以各种借口,呆在小夫妻房间不想离开,阻扰夫妻俩休息。时间一长,婆媳关系开始紧张,经常因一些小事情吵架,这让小孙夹在中间痛苦万分。他既反感母亲对自己那种畸形的爱,又感到无可奈何。

“恋子情结”会发展到“恋母”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增多,男孩子尤其被格外娇宠,家长一时一刻不敢放手,生怕孩子出什么意外。如果只是在意孩子身体健康还情有可愿,可问题往往出在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养育方式上:有的男孩子一直与父母同睡一床,甚至父母的性生活也不回避较小的孩子。更多的情况是,父亲长期不在家或已经去世,母亲从感情、生活上依恋儿子,这种依恋已超越了母子情感。在她的内心深处,已把儿媳妇看作一个情敌,不愿她抢走了儿子,分走了儿子的感情。长此以往,母亲的“恋子情结”也会诱发儿子的“恋母情结”。

“母子互恋情结”的后果是可怕的。极端的危害便是酿成不正常母子关系的悲剧。据有关心理咨询的调查,类似个案在保密性较好的电话咨询或通信咨询中时有出现。更为普遍性的危害是严重影响男孩子的个性发展。

母亲恋子应分开居住

上海性心理专家朱荣申教授指出,类似小孙这样的典型案例,充分说明母亲具有恋子倾向。“恋子情结”严重的女人往往是那些单亲家庭的母亲。她们对儿子的依恋更为突出明显。一般来说,“恋母情结”严重的男子要么以母亲为标准来找对象要么干脆不找对象,而“恋子情结”严重的母亲则更可怕,她会在潜意识里不希望儿子结婚。即使儿子结了婚,也会产生对儿媳莫名的妒嫉。人类这些看起来荒唐的现象在心理学里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意识到母亲有心理上的障碍,让她自己去看心理医生。另外,只能与母亲分开居住,必须在她恢复前慢慢疏远她,让她把感情慢慢从你的身上转移开。当然,这个过程很漫长、很艰难,且必须要有心理准备。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案例:老师你也说本地话了


案例:

区角活动结束了,孩子们都加紧整理玩具,然后去完成户外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大小便、脱去外套、塞裤子等,很多小朋友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自己的事情,可是美工角的文文、明明和寒寒三位小朋友却还在慢悠悠地整理玩具,于是老师走过去说:“你们动作快点,外面音乐都响了。”然后又无意识地用本地话对明明说请他先去摆放小椅子,这时,文文说:“老师,你说本地话了,你犯规了,你犯规了”。我一听,心想这是我和小朋友之间定的规矩呀,我自己也犯规了,怎么办?我忙为自己找理由说:“是吗,可能老师心里一急,就忘记说普通话了,老师犯规了,接受你的批评,以后一定不会说本地话”。这时,文文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分析:

普通话是学校语言,在大力推广正确使用普通话时,我也要求小朋友在幼儿园只许说普通话,不能说本地话。我们还有一个小小的约定,即互相监督,谁犯规了就受到批评,此项约定效果较好,大家都能自觉使用普通话,而且语音较以前正确了。刚新来的几位小朋友不会说普通话,现在在小朋友的帮助下也能坚持说普通话了,特别是明明小朋友进步尤为明显。

在这案例中,我很有感触:1、要求小朋友做到的,作为教师应该首先要做到,这样才有榜样的示范作用,真正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这才是良好的教育方法。2、老师难免也会犯小错误,但是在孩子面前不能摆起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而应和小朋友一样,知错就改,这样老师在小朋友的心里会建立起威信,同时孩子觉得老师犯错了也会承认,也会改正,无形间教育孩子以后也要知错就改。

也说婴儿期的语言能力


导读:宝宝的这种咿呀语,很多的时候并不是在模仿大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听到他们自己的声音,他们还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情绪。咿呀语和真正的语言不同,它不需要去教,但父母可以通过微笑和鼓励增加宝宝咿咿呀呀的次数。

宝宝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响亮音符。在生命的第一年里,宝宝的语言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3月)简单发音阶段宝宝1个月内偶尔会吐露ei,ou等声音,第2个月发出m~ma声,第3月出现更多的元音和少量辅音,比如a,ai,e,ou,m,h等。

第二阶段(4~8月)连续发音阶段这时发出的辅音更多了,而且出现了连续的音节,比如,ba~ba,da~da,na~na等,大人常误以为这时的ma~ma,pa~pa是宝宝在叫妈妈爸爸。

第三阶段(9~12月)学话阶段这时宝宝开始模仿大人发音,开始把词和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开始对词义产生理解。

大约从2~3个月开始,当宝宝吃饱了而且身上舒服的时候,就发出一种咿咿呀呀的声音,象ai~ai,ei~ei,a~a~a,e~e~e,ou~ou~ou,hei~hei等等,约到半岁左右,宝宝能发出更多的语音,比如,ma~ma,ba~ba,da~da,na~na等等。

宝宝的这种咿呀语,很多的时候并不是在模仿大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听到他们自己的声音,他们还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情绪。咿呀语和真正的语言不同,它不需要去教,但父母可以通过微笑和鼓励增加宝宝咿咿呀呀的次数。

大约在宝宝7~8个月的时候,开始对特定的词发生反应。比如,大人常常一面拍手,一面说“拍手、拍手”,经过不断重复后,只要大人一说“拍手”,宝宝就会做拍手的动作。如果当着宝宝的面指着猫说“猫、猫”,经过多次重复后,只要大人说“猫呢?”宝宝就会转头去看猫。实际上,这时的宝宝并不能了解这些词的意义,只是经过大人反复刺激后建立了词和物的一种联系。

当宝宝不仅能听懂词,而且还能在听懂词的基础上会说出词,这时语言才开始成为他与外部交往的工具,一般要到1岁左右出现。而这时宝宝说话的积极性不高,也只能理解20个左右的词。

在婴儿期,父母应该如何去做,来帮助宝宝语言的发展呢?父母要把宝宝当成羽毛丰满的谈伴,耐心并经常同他们交谈。例如一个母亲同她3个月的孩子交谈:

“儿子今天好吗?(停)你好吗?(停)好,你说?/你觉得好吗?/我很高兴那样/是的,我是。你现在想要什么?/你的奶瓶?这是你想要的?好。它在这儿。”

在这个交谈中,母亲假定她的宝宝是有能力回答的。母亲问完后停顿一下,给她的小宝宝回答的机会,然后又接着说。母亲的这种交谈方式,向小宝宝表达了她的愿望,希望他们间彼此能够交谈。

注意母子心灵交流


导读:新生儿来到人间,在母亲的搂抱与爱抚中立即感受到母爱与安全,增进母婴之间的情感。

年轻妈妈初为人母的心情是喜忧并存,喜的是宝宝的降临带来了家庭的欢乐与幸福,忧的是自己没有育儿经验,不知怎样养育这幼小的生命。不用担忧,宝宝并不了解你是一个育婴新手,他也不是无能的被动的小生命。他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动探索的潜在能力,他会用哭声表达他的需要,吃饱喝足了他会满意地微笑,所以说他已具备了与你交往的能力。只要你有爱心和信心,终将成为育儿老手,新宝宝终将成为健康、聪明、活泼的好孩子。

宝宝期待新妈妈为他做什么?

初生婴儿无法独立生活,他必须依赖父母的生活照顾,尤其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性格。那么,宝宝期待妈妈为他做些什么?

1、供给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母乳及营养食物;

2、保证充足的睡眠??身体及大脑的休息;

3、帮助处理大小便,保持清洁??身体的卫生保健;

4、开发智能吸取感官经验??脑需要的“精神食物”;

5、防止伤害避免危险??安全的环境。

怎样在生活照顾中和你的宝宝进行心灵交流?

母乳喂养是你和宝宝心灵交往的开端。新生儿来到人间,在母亲的搂抱与爱抚中立即感受到母爱与安全,增进母婴之间的情感。新生儿的皮肤感觉出现最早而且非常灵敏,当他投入母亲的怀抱,接触到母亲肌肤的温柔时,宝宝获得的不仅是舒适的柔软和气息,他会把母亲当成他的整个世界。从此,他每时每刻都盼望母乳的喂哺,来满足他生理的需要,同时渴望着母亲的搂抱来满足他的“皮肤饥饿”和“情感饥饿”。

和你的宝宝面对面地交流,这是宝宝最初的人际交流

1、母亲的柔情细语、逗乐声能引起宝宝的听觉反应。母亲微笑的脸能吸引宝宝视觉集中。母亲面对面和他讲话,张嘴闭嘴多次重复的动作会诱引婴儿模仿张口动嘴的兴趣。心理学家称这种动作为“共鸣动作”。据研究证实:新生儿出生后仅20小时就能诱发他跟着母亲做伸吐舌头的动作。这种杰出的能力显示出母子间的精神联系。因此,母亲不要认为喂奶或喂食仅是使婴儿消除饥饿,重要的是婴儿在与母亲的交往中获得观看、倾听、触摸的机会,产生良好的情绪,启迪模仿能力,发展感知觉,学习与他人交往。

2、处理婴儿大小便及清洁卫生是母子心灵交往的好机会。婴儿不能自理大小便,需要一天数十次地为他换尿布。清洗臀部、洗澡、换衣等生活照顾,也要接触宝宝的身体。湿尿布使他感到“难过”,干净尿布使他感到“舒适”。多次更换尿布感受到的经验使宝宝学会了尿湿了就以哭来表示要求,换好后对着母亲微笑,手舞足蹈表示满足。母亲可在换尿布的过程中对婴儿说,“宝宝张开两腿,换尿布”,每次换尿布都重复,以建立条件反射。婴儿受到语言和动作的刺激,到了4-5个月时会自动配合换尿布,能自己翘起两腿,抬高臀部,等待母亲为他换尿布,这是母亲与婴儿交往获得的回报。同样,洗手洗脸、洗澡等其他生活照顾中进行母子心灵交往也会产生很好效果,使婴儿身体得到了锻炼,增强了活动能力,促使感知觉灵敏,情绪愉快。

3、“玩”是母子心灵交往最好的形式。婴儿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母亲应随着婴儿智力发育的需求,适时地供给大脑丰富的“精神食物”,各种促进脑细胞生长的刺激,使大脑能“吃饱”“吃好”,并能消化吸收。从最初认识自己的手脚、奶瓶到其他用品、玩具等,从认识母亲父亲及家人,到感知身边环境中的人和事,开始他人生最初的人际交往。

婴儿年幼无知,随时随地都需要母亲的保护以防受到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对婴儿的照顾不可粗心大意。

育儿是富有“生命意义的动作”需要母亲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学习、去研究,用母爱去灌溉婴儿的心田。对婴儿来说,母亲是他最亲爱的保护者、教养者和带路人,婴儿每时每刻都期待着与母亲心灵交往。

帮宝宝消除恋物瘾


你的孩子会经常将自己的旧包被、洋娃娃之类的东西紧紧地抱在怀里吗?一旦你从孩子的怀里夺去这些东西,他(她)就会烦躁不安、哭闹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迟迟无法入睡?那么,你得警惕了。

放不下的玩具熊

都4岁的叶凡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从1岁时一直玩过的那只玩具熊,尽管在她“百宝箱”里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崭新的玩具熊,但她一点也不喜欢。爸爸妈妈极尽“哄劝利诱”之能事,要叶凡放下那只又脏又旧的玩具熊,都遭到了叶凡近乎拼命式的反对。

几年来,不论叶凡是到爷爷奶奶那儿还是到叔叔婶婶家,甚至是跟着父母到外地旅行,旧玩具熊一直是第一重要的东西,必须得把它紧紧抱在怀里,甚至用嘴撕咬着才能安静下来。如果她发现旧玩具熊没带,一定会烦躁不安、哭闹不休,即使到了床上也迟迟无法入睡。妈妈感慨道:“这孩子有些神经质,真难带。”前不久,妈妈以讲卫生为由,将叶凡的玩具熊扔到了垃圾站去,结果叶凡整整哭了一天,水米不进。

曾经在美国留学的爸爸责怪妻子伤了孩子的心,说:“很多美国家庭的孩子都有恋物瘾,小时候的玩具一抱就抱到小学毕业。那些孩子大了也很正常,要顺其自然。既然孩子觉得抱着旧玩具熊安心,就让她抱着吧。”

可叶凡妈妈仍觉得不舒服——除了那只玩具熊以外,叶凡没有对任何其他的人和事表现得如此依恋。她好像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在幼儿园从不主动和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们一起玩,上课时不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像蚊子哼。而且她遇到事情就退缩,惟一喜欢做的事就是抱着旧玩具熊自言自语地躲在角落里,这样的孩子,再过些年,如何如鱼入水般融入社会群体中去呢?

恋物瘾源于缺乏安全感

叶凡的例子绝非个别,她患上的是儿童“恋物瘾”,叶凡妈妈的担忧在年轻父母中也并不特别。

其实,儿童的“恋物瘾”——一种离了某一样陪伴惯了的东西就忐忑不安的行为,此症会使患者怕见生人,回避集体活动,不敢与人说话和交往,胆怯退缩,表情淡漠。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该“恋物瘾”大抵是因为安全感匮乏引起的。以前有这种症状的儿童在注重亲子关系的中国比例很小,但近几年随着白领阶层教子模式的日益西化,日益强调教育在幼儿生活中的比重,而忽略亲情的互动式享受,有“恋物瘾”的儿童越来越多。

说到底,儿童“恋物瘾”就是一种轻微孤独症的表现,容易培养出敏感退缩、忧郁脆弱的人格特征。这些幼儿容易出现在:①住房条件宽裕,自1岁起就开始在儿童卧室里单独入睡的家庭;②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由严肃的全职保姆一手带大的家庭;③虽然表面上注重孩子的早期开发,但生活中却认为孩子嬉戏玩闹是“浪费时间”的家庭;④孩子与暴力动画相伴成长,与电视长期为伍的家庭……

消灭“恋物瘾”三箭齐发

儿童教育家认为,既然孩子的“恋物瘾”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预防或逐步戒除幼儿的“恋物瘾”,也要从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入手,争取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具体方法,你可参照以下内容进行尝试:

1.平时多拥抱孩子,多拍抚孩子的背部和头顶,以解其“皮肤饥饿”。注意拥抱和拍抚不是奖赏,不要等孩子画得一幅好画或弹出第一首钢琴曲时再去拥抱他。拥抱应该是日常的、无条件的,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拥抱他,后者更多的是在两代人之间找到一种无声我爱你;别怕,有我呢;失败了不要紧;你很安全……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绝不会将小包被或玩具熊当做他的“精神保险带”。

2.就算让孩子独处一室,也要进行睡前安抚工作。所以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惧噩梦和黑暗,所以硬性将孩子与父母分开,对孩子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很多幼儿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恋物瘾”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独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开亮一盏小灯,等孩子睡着再离开,就比较容易使其对襁褓包被之类物体“脱瘾”。

3.弄清九成以上恋物儿童会被小包被、小抱枕、绒布熊、用惯的浴巾之类“上瘾”后,做妈妈的在选购这些幼儿用品时,就要有意识地备下几个“迁移载体”,让孩子无法对其中的某样东西“专情”。如果一开始就备下两三条小包被、一个绒布熊家庭(包括绒布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小绒布熊和它的表弟们),让孩子选择使用的话,孩子恐怕就会领悟到:这是无生命的物质,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意识到这些,就有利于帮助他们走出与“恋物”相守的封闭天地,接触到外面世界的充沛阳光。

解决孩子的恋物情节


孩子情愿要袜子不要玩具?

女儿一岁的时候,我们把她送回了老家,半年之后把她接回家时,我就发现她手上多了一样东西——袜子。婆婆说她在老家时就成天袜不离手,连晚上睡觉时也非要拿着不可。当时我很呐闷:宝宝怎么会喜欢玩袜子呢?我就笑着对女儿说:“宝宝乖,把袜子给妈妈好不好?”女儿看着我张开的手掌,头摇得像拨浪鼓,同时把袜子攥得更紧了。我笑了笑,心想:“等会儿我把玩具拿出来,你还不乖乖地和我交换?”

情愿要袜子,不要玩具

事情却出乎我的意料!当我把各式各样的玩具堆放在她面前时,女儿高兴极了,我暗自得意。正当她拿起一只汪汪叫的小狗时,我提出把她手上的袜子给我,她吐出两个字:“不行!”我说玩具和袜子之中只能选择一样,女儿看着五颜六色的玩具,看看袜子,又看了看我,当时我一脸的严肃。我蹲下来,再次对她说:“把袜子给妈妈好不好?”不料,女儿竟一转身,拿着袜子跑开了。

以后,我发现女儿果然是袜不离手,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吃饭睡觉,袜子一直和她形影不离。即使玩玩具时,也不会放下,不得已要腾出两只手时,她才会把袜子放下,可一旦空出了手,她就会马上拾起袜子。在她眼里,袜子就是她最心爱的宝贝。

对袜子,女儿还很挑剔

女儿玩袜子也有讲究,不是所有的袜她都要,首要条件是丝光的幼儿袜,其次是她经常玩的那几只。刚开始我们没注意,要袜子时就拿一只给她,可小家伙不要,嚷嚷着不是这只,让我们百思不解,后来我们总算明白了,她要的是玩了不久的新袜子。小家伙已私下把袜子分成了三种:旧袜子、新袜子、旧的新袜子。前两者她都不要,她要的是玩了不久的新袜子,也就是她所说的“旧的新袜子”。在她眼里,旧袜子是指以前玩腻了的袜子,新袜子是一次都没玩的袜子,这两者都不是她想要的袜子,只有不久前玩得半新不旧的袜子才叫袜子。我们都被这该死的袜子弄得头昏脑胀,不,应该说为她的这种怪僻弄得心烦意乱,真不知为何她会对袜子情有独钟,也为她这种随心所欲把袜子分成三等感到可笑又无奈。

袜子情结,愈演愈烈

在家里,我们听到女儿叫得频率最高的词不是“爸爸妈妈”,而是“袜子”。

有时她玩得高兴时,就会把袜子随处乱放,等到醒悟过来,自己也想不起袜子放哪儿了,于是就“袜子呢,袜子呢”地乱叫,她还会东跑西跑到处乱摸乱翻地急切寻找。有时出去玩正在下楼时,她会猛然发现手上没有袜子,于是又叫道:“要袜子”。晚上睡觉前就更少不了袜子了,小家伙边躺在床上边玩,时不时在脸上滑过,在手臂上滑过,偶尔把脚抬起来在脚上滑过。玩着玩着,袜子从手上溜了出来,她马上就叫“袜子”,然后一骨碌爬起来重拾起它。好不容易等到女儿进入准睡眠状态,可是忽然她又一声“要袜子”,我就知道袜子又从她手里溜出去了。只有看到袜子被晾在一边,她才真正算是睡着了。可是半夜迷迷糊糊醒来后的第一句话还是“要袜子”,那时我就得赶紧在床上乱摸一阵后把袜子塞在她手里,她又呼呼大睡。

为防止找不到袜子影响她的睡意,每晚我都会准备好几双放在床头,以便她一叫就赶紧放在她手上,否则她不会停止叫唤。但就这样也够折磨人的,我和她爸每天晚上都要被她一声声“袜子”吵醒。小家伙倒好,袜子一塞在她手上,她很快就能进入梦乡。我和她爸就惨了,好好的美梦总是被她打断。

另我们头疼的是女儿怎么会喜欢上袜子的?她的这种情节越来越浓,我们如何做才能让她亲近我们多过亲近袜子呢?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也说“母子互恋”》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说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