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宝贝如何对自己情绪的管理

10-27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教会宝贝如何对自己情绪的管理”,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第二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觉察情绪、表达情绪,以至于利用情绪被认为是情绪管理的要素。情绪是指感觉及伴随感觉而来的想法、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同时它也蕴藏着表现某些行为的倾向。幼小的儿童已经是个情绪的个体,能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三至六岁的儿童对情绪已大致了解。儿童的情绪管理教育对其长大后的情绪了解及情绪表现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据儿童教育学最新研究指出: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孩子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观、具破坏性,或者孤独、焦虑,对自己不满意等,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而且,如果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所以,作为父母的你,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视孩子的情感要求并对孩子情绪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认识、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他人,即为孩子做好“情绪管理”,让孩子从小就拥有优质的情商。

这里所提到的“情绪管理”,是时下最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即通过情绪管理教育,让孩子学会倾诉和表达快乐、悲伤、紧张、胆小等各种情绪。

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聆听别人谈话、欣赏别人优点、对待生活中得失等。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人际关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一切,也是奠定孩子成功人生的基础。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为了逃避惩罚,掩饰自己的负罪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会学会撒谎,但是他们的策略是简单的,很容易被成人发现。成人这时也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和孩子讲清楚道理,同时要记住,原先如果申明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执行。

此时的爸爸妈妈,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0-3岁孩子的情绪

爸妈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1、摸摸、拍拍M.yJs21.COm

3-4岁的孩子仍然喜欢身体接触。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很愿意老师牵他的手,喜欢搂着妈妈。喜欢熟悉的人,特别是老师摸摸他,亲亲他。有时拍拍他的肩膀,他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孩子需要得到这样鼓励和支持,所以妈妈也要尽量地利用各种机会摸摸、拍拍孩子。

2、避免对孩子的惩罚

5岁以后的孩子,要求别人的注意,有和他人交往的需要,所以在幼儿园中,如果小朋友们不和他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严厉的处罚,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痛苦。同时成人如果对孩子不加理睬,孩子会觉得非常沮丧,很有挫败感,不利于孩子健康情绪的发展。所以这样的惩罚手段最好是不要使用。

3、合理的生活制度

丰富的生活内容、身体健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丰富的生活内容会让幼儿产生兴趣,有探索欲望,感到快乐和满足。所以爸爸妈妈尽量让各项活动轻松、活泼和多样化。多带孩子走出去,进行各种的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到较多的事物和情境。

4、和谐的家庭生活

良好的情绪示范、家庭和睦、家庭关系亲密,都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情绪示范。成人要显示出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幼儿等良好的情绪。要公正地对待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适应变化的新环境。不能恐吓威胁孩子,也不能溺爱或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否则会使幼儿形成不良的情绪和性格。

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

1、让孩子认同自己,有情绪空间

要让孩子喜欢自己,家庭要给孩子认同感。父母是孩子的模范,父母首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不良情绪带给家庭、带给孩子,要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自己的孩子,让身处其中的孩子产生积极的自我认同,获得安全感,让其能自由、开放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绪感受不因压抑而变质。

2、让孩子认识情绪,表达情绪

通过亲子之间的对话让孩子正确认识各种情绪,说出自己心里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时,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绪的时候,趁机引导孩子知道“妈妈好高兴哦”“恩,我很伤心”等让孩子知道原来人是有那么多情绪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句式“妈妈很生气,因为……”“我感到有点难过,是因为……”来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来源,同时你也可以问孩子,“你是什么感觉啊?”“妈妈看见你很生气、难过,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吗?”等对话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及发现自己情绪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敏感度。

3、让孩子体验情绪,洞察他人情绪

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别人的情绪,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与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绪感受外,我们可以透过说故事编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感觉和前因后果及利用周围的人、事物,来引导孩子设想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从他人的情绪反应中,孩子会逐渐领悟到积极情绪能让自己和对方快乐,消极情绪会让自己和对方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如果幼儿在表达情绪与控制情绪之间取得平衡的话,便能以建设性的态度表达强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对自己、对他人有伤害的情绪表达方式。

4、让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体验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为此,学会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情绪,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自己首先对生活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孩子的情绪受父母行为的直接影响,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乐观一点。在教育孩子学会乐观地面对人生时,除了多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进取,克服一些他现在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保持乐观。

5、教会孩子适当宣泄不良情绪

人在精神压抑的时候,如果不寻找发泄机会宣泄情绪,会导致身心受到损害。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泪水含有的毒素比较多,用泪水喂养小白鼠会导致癌症。可见,在悲伤时用力压抑自己,忍住泪水是不合适的。另外,在愤怒的时候,适当的宣泄是必要的,不一定要采取大发脾气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较好的方法。例如:在盛怒时,不妨赶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个体力活来干,或者干脆跑一圈,这样就能把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

情绪无所谓对错,只有表现的方式是否被社会所接受。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情绪表达的多面性,情绪表达的各种面貌都蕴藏着情绪转化的可能性。消极情绪可以转化为积极情绪,唯有正视情绪表达的所有面貌,健康的情绪发展才有可能;唯有能够驾驭自己情绪的孩子,才能够成为听话的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六招教会孩子情绪管理


六招教会孩子情绪管理

儿子上幼儿园,我每天早晚接送,3年下来对他班里的1个小男孩印象深刻,应该是特别深刻。那个男孩叫小杰,长的又高又壮,大脑袋上长了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应该头脑灵光,但整个人看上去有些呆头呆脑。

他的年龄不是最大,却在班里是最高最壮的。他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渐渐地成为了班上的小霸王,所有的孩子都怕他。

一个学期上下来,他就成了家长们谈论的焦点。每隔几天,就有家长向老师反应他的“光荣事迹”。不是今天把小朋友推倒了,就是明天把人家小朋友打哭了。我的儿子也是受害者之一,向我诉苦,说不想去幼儿园了。我跟小杰妈妈沟通了这件事,他的妈妈除了一个劲道歉外,只有深深的无奈。她告诉我,因为爱打人,小杰不知被他的爸爸打过多少次了,甚至他的手被他的爸爸用针扎过,但孩子就是改不了。她解释说小杰是不会表达自己,他有时候打小朋友一下,意思是跟人打个招呼,想跟人家一起玩。她极力袒护儿子,略去了儿子不高兴时打人更狠的事实。

我很诧异,既然你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表达,你为什么不帮助他,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直接用拳头表达呢?三年下来,小杰把小朋友打了几遍,功夫大有长进,危害力惊人,能一拳将小朋友的鼻子打淌血。我对小杰的前途颇为担忧。

我相信小杰不傻,如果小杰的父母教给他一些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他一定会跟同学们相处得很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人人惧怕,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6个简单实用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认识、管理自己的情绪。

1.教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从2岁左右,就可以对孩子进行情绪认知的教育了。此时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常通过打人来表达情绪。就像小杰的做法一样,高兴或者不高兴都通过打人来表现。

此时,你不应对孩子的打人行为有过激反应,否则他会认为自己的这种情绪表达方式很有效,成功地引起了你的注意,以后还会继续使用这种表达方式。你应该趁机对他进行情绪认知教育,帮他认识到他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比如你可以在他高兴或者不高兴的时候,问他:宝宝你现在是不是很高兴?或,你现在是在不高兴吗?

这种提问式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让他关注到自己的情绪。通过你的提问,他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

2.用不断重复的方式巩固情绪认知

学习的秘诀在于不断复习,对于孩子的情绪教育来说,更应该如此。孩子就是孩子,所有的情绪都是即时反应,瞬间雨落,瞬间天晴,如果家长不及时反应,孩子的很多情绪就溜走了。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的情绪体验会越来越丰富,会有伤心、愤怒、害羞、嫉妒等情绪的出现。家长应该及时跟进,给他指明情绪,并一起讨论这种情绪的利弊。如果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跟进巩固,那么一次两次的情绪认知教育,不会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任何痕迹。

3.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沟通

家长对孩子进行情绪认知教育,要基于理解孩子的这个基础。只有你理解了自己的孩子,你才能知道孩子的每一个表情,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甚至不用他的语言表达,你就能知道孩子的情绪来源。这对于自己带孩子的父母来说,并不困难。从他出生的那一刻,你都在关注他的一举一动,所有他的一个皱眉,你都能知道原因。

但有相当多的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甚至拒绝了解。像小杰的父母,忙于生意,把育儿的责任推给孩子的奶奶,等孩子大了,出现问题,甚至懒得和孩子沟通,直接用拳头解决,将孩子情绪表达的出口,封地严严实实。小杰很自然地只学会了“用拳头说话”这一种表达方式。在与世界的接触中,他不知如何表达自己,四处碰壁,只能用他的拳头,来向世界宣示自己的情绪。

4.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要多包容

即便是成人,还要不断地学习,如何跟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呢?

即使父母经常地提醒他,他现在是不高兴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仍然有可能乱发脾气。这时,家长要做的就是,对孩子有耐心,容许他宣泄自己的情绪,安慰他。等他的坏情绪过去后,告诉他,有坏脾气正常,相信下一次他能更好地控制坏情绪。

5.“利用自然合理的后果”进行教育

“利用自然合理的后果”就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从自己行为的后果中学习。比如说,孩子还是爱乱发脾气,甚至打人。等到他因为这种行为,跟别的小朋友起冲突了,你就应该趁机让他意识到“你看,乱发脾气多不好呀,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这样你就会失去朋友了。”

这种后果教育,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坏情绪会引起坏的结果。慢慢地,他就会对自己的坏情绪有所收敛。

6.正向强化

当孩子能够对情绪有所控制时,家长要及时肯定,大大的表扬。正向强化的做法,能够让孩子及时得到肯定,让他的心里尝到甜头。他会意识到,将情绪稍微控制一下,就能得到父母的表扬。

得到表扬的渴望,会让孩子对管理自己的情绪,做出更多的努力。而他越努力,越会得到父母的表扬。这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循环。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会逐步得到增强。

温馨提示:

儿童时期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否则将会对其一生的成长造成诸多难题。家长们应该重视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慢慢掌握这种能力,这将会对他们一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如何培养孩子学会管理情绪的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学会管理情绪的能力

孩子偶尔耍一下小脾气是可以的,他们的情绪也是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罢了,父母们应该很清楚。当今社会流行这样一句话:“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有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的成才,情商占80%,智商仅占20%。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情商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影响因素。

不过,对于爱子心切的父母来说,往往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体会到持续的快乐、开心等正面的情绪,不希望孩子经历愤怒、嫉妒、沮丧、失望、悲伤、焦虑、不耐烦等负面情绪。有些父母甚至还会给这些负面情绪贴上道德的标签,如果两个小朋友因为争抢玩具发生打闹,我们总喜欢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而没有意识到孩子是因为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夺而产生的愤怒情绪,借由身体语言进行表达的行为表现。

其实,情绪是没有道德意义上的对错的。只要我们是正常的人,就不可能避免遇到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孩子无法了解这些感受,他就不能学会认知自己的这些情感,当别人经历这些情感的时候,他也无法去理解,更谈不上管理好自己的这些情感。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只会发泄自己的这些情绪,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0—5岁是培养孩子情商的关键时期。人们 EQ的形成开始得极早,婴儿已经开始感受和学习,进而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建立我们已有的观念,孩子脑部的发展在0-5岁时是一生最快速的,特别在情感能力的学习方面。如果父母在孩子五岁的时候就训练他们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些孩子在八岁时,他们的身心状态会更好,他们的学习和与同伴的社会交往会表现更好,身体也会更健康。

由于认知能力和心智水平逐渐提高,小学阶段的孩子比学龄前的孩子更能理解自己的情感,能识别情感背后的原因,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帮助孩子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呢?

让孩子学会暂停自己的情绪

“冲动是魔鬼”,我们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当人在情绪而非理智操控的情况下,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往往会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在情绪激烈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学会从潜意识做主掌控的“冲动反应”状态,进入到意识做主掌控的“理性回应”状态。只有在意识主宰的情况下,人才有办法去做新的选择,才能够有效地去解决情绪问题。

那么怎么才能从潜意识状态,就是情绪控制的状态进入到理智控制的状态呢?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暂停,让自己先冷静,然后再处理自己的情绪。比如喜欢在生气的时候动手打人的孩子,可以让孩子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预先设置只要举起手,在脑子里马上就会有声音大声喊“停”!

我教给伊伊的暂停方式是,让她给自己设置一句话,当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就下意识地说:“我很生气了!”听到这句话,别人就会明白她快要控制不住了。这句话也是在告诉别人需要赶快离开现场了。

引导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的情绪波动暂停以后,父母就要让孩子察觉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这就需要父母成为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认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压制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我们还要帮助孩子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找到一些恰当的与情绪对应的词语,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利于让孩子更清楚地识别自己的情绪。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教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

1、帮助孩子积累表达感受的词语。父母是孩子的情感导师,我们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教孩子掌握一些表达感受的词语,让孩子懂得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比如,当孩子被作业难住时,可以对孩子说“你现在很郁闷吧!这道题好像很难”;当孩子被别人欺负时,可以对孩子说“你现在很伤心吧!”;当孩子被误解时,可以对孩子说“你是不是很委屈啊”等等。

2、告诉孩子一些关于感受的身体反应。我们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基本常识,让孩子了解当遭遇某种情绪的时候,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比如,当人们害羞时,脸会变红;当人们愤怒时,会咬牙切齿;当人们沮丧时,会垂头丧气;当人们高兴时,会手舞足蹈等等。

3、利用可视化材料来帮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通过绘本、视频、照片或图片等可视化材料,声情并茂地告诉孩子别人经历的不同感受。比如,“这张图片中的阿姨正在为丢了手机伤心不已,眼泪快要掉下来了”;“电视里的小朋友找不到爸爸妈妈,害怕得大声哭了”;跟孩子一起读绘本的时候,可以讨论故事中的人物的感受, “艾玛奶奶走了,思达是不是很难过啊”等等。

4、教孩子通过观察别人的面部表情或身体语言来识别他人的感受。我们经常会带孩子出去玩或去超市购物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多留意一些场景,观察和识别他人的情绪。比如,很多人一起排队时突然看见有人插队,让孩子观察被挤到后面的人的反应,了解他人生气的感受。

5、利用机会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我们既可以利用真实场景,也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为孩子创造机会描述自己的情绪。比如,“你是不是还在为弟弟搞乱了你的抽屉难过呢?你生气了吗?”;“如果你的金鱼死了,会很伤心吗?”等等。

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不分对错的,都是人性的体现。任何人都会体会到快乐、痛苦、抑郁、嫉妒等令人愉悦和令人伤心的情绪。而父母却往往不希望孩子表达自己的不良情绪,但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孩子就会去压抑这些不良情绪。

情绪是可以面对的,不需要被压抑的,是可以被接纳的,疏导的。当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情绪,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调节和控制情绪,孩子的情绪表达就会向良性发展,自控能力就会逐步增强。

伊伊的很多爱好,往往让我们这些成年人看不懂。她每次出门,最喜欢捡拾地上的树叶和石头,常常把这些分文不值的东西带回家。这些成人眼中的“垃圾”,却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宝藏。

她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盒子来装她捡来的东西。而爱干净的外公,往往看不惯伊伊的这些行为。有一次,趁大扫除的时候,外公把伊伊的宝藏进行了彻底清除,她眼里的很多“宝贝”都被外公扔进了垃圾桶。

伊伊知道后,跟外公大哭大闹了一番。一边哭一边指责外公:“我的东西,你为何不经过我的允许,就把它们扔掉了呢。你赶快去垃圾桶捡回来。”等外公下楼去看的时候,这些“宝贝”已经被清洁工拉走了。伊伊只好气得跺脚,我能明显感受到孩子的伤心和对外公的气愤。

“宝贝,这些东西是你辛辛苦苦捡来的,有一次为了捡一块漂亮的石头,还差点掉进水里了。如果是我,也会很珍惜这些宝贝的。现在已经被拉走了,你就是把地板跺穿也没有用啊!爸爸知道,你一定很难过,对吗?”伊伊慢慢停止跺脚,非常伤心地哭着点了点头。

我接着对她说:“但外公也是为了让家里变得更整洁,才会收拾这些东西的。你现在无论怎么对他生气,那些东西都不会长腿跑回来的。外公每天都给我们拖地抹屋,买菜做饭,是不是很辛苦的啊?”

听到这里,她若有所思,由刚才的大声哭泣转为低声抽泣,还哀求说:“爸爸,你能不能告诉外公今后不要乱扔我的东西啊?他老是把我的东西扔到垃圾桶。”外公正好在旁边听到,赶紧答应她以后一定先问问她再收拾。

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我马上接着外公的话说道:“伊伊,爸爸以后带你去更多的地方旅游,然后捡更多的宝贝回来收藏。如果把你的收藏箱挤破了,那该怎么办啊?”

听说要带她出去旅行,伊伊马上破涕为笑:“我们明天就去厦门玩吧!妈妈说那里的海滩有很多贝壳,我要捡一大箱回来。”

“宝贝,哪有这么快呢?爸爸答应你,春节后我们全家都去厦门海边晒太阳,捡贝壳。”说完,我们还进行拉钩确认。吃了定心丸的她,又手舞足蹈地跑去给全家人通报我们的旅行计划。

让孩子体验父母如何管理情绪

言传身教是训练孩子管理情绪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去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升孩子对情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在真实的场景中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在教育女儿的时候,也会遇到情绪崩溃,控制不住的时候。比如,有一次,伊伊对别人出现很不礼貌的举动,我让她一个人反思,但是她非但没有认识到错误,反而情绪激烈地说:“你不是我的爸爸了,我没有爸爸了!”这句话让我怒火中烧。面对这个令人生气的场面,我是这样调节自己情绪的。

首先,我大声地说:“你这样说爸爸很生气”,然后我离开她,让自己先冷静冷静。

其次,当我冷静以后,我以观察者的身份重现了当时的场景,当我教育孩子的时候,因为我采取的教育方式,孩子很抵触,说了很伤人的话。我觉得很生气,有挫败感。

接下来,我剖析了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我会有这样的情绪,是因为觉得她怎么会这么没有礼貌,而且不知好歹,我处罚她了,她还不改正。我其实最需要的是孩子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改正错误。

然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女儿不是故意和我作对,是因为我的做法让她情绪激动,她是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说出那番话的,而且还不是她的真心话。

最后,我的建设性行动是:我要采取一个她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自己的错误。于是,我改变了最初强硬的让她自己反省的方式,而是先告诉她爸爸其实很爱她,不能忍受她说的不要爸爸的话。而且,爸爸还很生气她的不礼行为貌,因为讲礼貌是表达对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都要做到的,我还顺势讲了一个没有礼貌的小猴子的故事。

结果,女儿很配合,她的情绪也完全平复,而且最后我也达到了我的初衷,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做出改变。

男孩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犯难


男孩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犯难

同青春期的女孩不同,男孩经常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犯难,经常的,他们只能采取突然爆发的方式。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将时间向回推移一些,回到儿子的胎儿期,在受孕后的第16周到26周。

在这个阶段的某个时候,睾丸激素将他的大脑男子化了,使他日后会以男人的方式来思考。在睾丸激素作用下,数以百万计的连接左脑语言中枢和右脑情感中枢之间的神经被摧毁了。

人类发展学教授唐纳德·乔伊(Donald Joy)博士如是解释了这一发展过程:

当男婴还孕育在母亲子宫里时,一些有趣的事情在他的大脑中发生了。母亲体内的雄性激素同婴儿正在发育的睾丸所分泌的睾丸激素结合到了一起,形成霜状的化学涂层,覆盖了男婴的整个左脑。这一涂层是上帝用来使男孩男性化的方法,结果,男人具备了专注的能力,可以不受干扰的专心致志地做任何事情。

乔伊博士说这就是为什么男孩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时会非常困难;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男孩会通过强烈的爆发来释放自己的感情:他们会突然地暴怒、摔门、用拳头砸墙、同兄弟们打架等。过后,他们会将自己封闭起来,沉浸在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当中,比如电脑游戏。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如何把自己孩子培养成一个情绪平和,沟通良好,包容大度的人格特质?关键是家庭中妈妈自己的情绪稳定!

昨天一位妈妈带着她11岁的儿子来到我的咨询室,咨询她儿子为何情绪这么不稳定,脾气这么暴躁,不分场合就会大哭大闹。经过一个小时的咨询,逐渐了解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觉得他性格上有很多的缺陷,为了改善这些不足,妈妈不断突破孩子的边界,把自己认为好的强迫要孩子执行,否则就大喊大叫。比如:吃饭孩子要小碗,而妈妈认为已经11岁的男孩,吃饭应该用大腕,一次把吃的都放碗里,也能体现出男子汉的气质。结果好好的晚饭变得大哭小叫的打斗场。这一案例明显是母子互动出现了问题,仅仅调整孩子的情绪那是无济于事的。那如何培养一个情绪稳定、意志独立、善解人意的孩子呢?

1

妈妈要“虚”

很多妈妈很实在,看自家孩子满眼里都是不足,而且忍不住对孩子唠叨指责,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尽快改善。殊不知,这样做适得其反。

母亲看到自己孩子优点和缺点时最好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呢?因为只有母亲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的动力和机会。

有的妈妈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得体有礼貌。可一回到家,见到自己就变了个人似的,不可理喻,蛮不讲理。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虚”没做好,不能虚下来的母亲,不能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被妈妈的情绪裹挟包围着,孩子很不舒服。为了抵抗这种不良感受,所以孩子会变得烦躁,甚至具有攻击性。

2

妈妈要“弱”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还是自卑呢?妈妈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管束下的孩子很难自信,因为,孩子很多言行会被打压甚至剥夺其自主性,他的自信和自主意识在妈妈强势的压迫下一点点的被削弱。凡是站在孩子头上说话的妈妈,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独立人格的成长和发展。能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自坚强。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

3

妈妈要“柔”

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其实是在孩子面前的“柔”。温柔的坚持边界和规则,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反倒是越有力量。那种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拼命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心中的遵从。到了青春期,会出现各种反叛、情绪不稳、成绩下降、性格孤僻等等问题。

母亲情绪不稳比孩子的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学习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背后的那些深层次的干扰源。基础层面支撑乱了,对孩子内心的破坏力更可怕。不要孩子稍微出现一点问题或者学校老师一个告状电话,你自己先乱了方寸,各种情绪不稳,各种行为表现层出不穷。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妈妈们提出的一个深层次又又挑战性的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否则,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从每个人心里流过。所以,不管孩子发生什么问题,自己的情绪要稳定、平静,然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家庭教育要给孩子留出空间

孩子的成长是在成功、失败、挫折中蜿蜒曲折地逐渐完成的,这个发展过程的空间要留给孩子自己去完成。

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长是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

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任不管了吗?放不是不管,而是让你站到你该去的位置里,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给孩子包容、接纳,让孩子有安全感,而不是对孩子行为层面过多的干预和指手画脚地参与。

过多的参与等于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就如养殖花草,我们要做的是给于植物花卉成长的环境,具体怎么长有它们自己内在的基因决定,过多的干预反而会造成它的夭折。

喜欢《教会宝贝如何对自己情绪的管理》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对教师的管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