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宝宝内心需求

10-29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倾听宝宝内心需求”,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如今,宝宝的身体健康往往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但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宝宝的情绪也需要精心照料,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日前,市教育科研院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梅仲孙告诉记者,经常处于良好情绪中的孩子,身体发育好,智力发展得更好。因此,家长要照料好宝宝的情绪。

愉快、痛苦、兴趣、厌恶、惧怕、悲伤、惊奇,这是成人常常经历的情绪体验。与成人一样,出生不久的新生儿也有自己的情绪反应。奇妙的婴儿情绪表达着婴儿的感受和需要,也直接影响到他的一切活动。良好的情绪使婴儿身心愉快,吃得好、睡得香、玩得也开心,并且乐意学习新东西;相反,烦躁的婴儿情绪使得他拒绝接受外界信息,不听、不学,而且也不做。

吃饱了心情才会好

和身体一样,婴儿的情绪也是逐步发展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婴儿的情绪也经历着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识别这些情绪,弄清这些情绪产生的诱因,尽量使婴儿处于正性情绪(如:愉快、兴趣)之中,避免负性情绪(如:惧怕、愤怒)的产生。

新生儿情绪比较简单,主要是痛苦、厌恶、微笑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他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吃饱了,睡足了,他们就愉快,表现为安安静静睡觉,有时候还会在睡梦中出现微笑反应;相反,饥饿、瞌睡或身体不舒服时,他们就痛苦,表现为哭闹、烦躁,遇到令人不快的不良气味或味道时,他们会以皱眉等反应来表示厌恶。在这个时期,父母所要做的主要是提供婴儿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他的生理需要,也就是吃、喝、拉、撒、睡。

内心渴求抚摩交流

2—3个月的婴儿情绪不再完全取决于生理的需要了,他们开始有社会性的要求,如:需要父母的抚摩,需要与人交流,而且也有了玩的要求。他们的情绪更丰富,当看到妈妈熟悉的面孔,或者有人面对面地逗他时,他会出现愉快的微笑。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多与婴儿肌肤接触,和他说话,逗他玩,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4—5个月的婴儿手的动作开始发育,喜欢抓握、摆弄东西。这时候,摆弄一件他感兴趣的东西往往能让他产生愉快情绪,而且如果他的活动要求受到限制,小宝宝也开始会生气。例如:把他正在摆弄的东西拿走,他会表现出愤怒。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满足宝宝对手部活动的兴趣,让他一次摆弄个够。

小小年纪分享爱心

6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能够区分陌生人和亲人,表现出对亲人的依恋。这时候,离开母亲或其他抚养者时,婴儿会表现出焦虑、悲伤;与陌生人相处时,还会产生惧怕情绪。这个阶段,父母对婴儿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当婴儿表现出对父母的强烈依恋时,父母要满足他这种依恋感,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遇到陌生环境,也不至于过分惧怕和焦虑,愿意和别人交往并适应新环境。

1岁以后的孩子会表现出简单的同情心,他会看到别人笑而笑,看到别人哭而哭。这种简单的共鸣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基础。同时,看到新异的东西,他会感到惊奇,看到陌生人还会感到害羞。从此时开始,父母要开始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培养他对新事物的兴趣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周末xx说吃想吃我包的三鲜饺子,她最近一直生病感冒,胃口不好,每顿饭都吃的不太多,难得有想吃的,又有时间,我马上去买菜给她做饺子。xx爸带着xx出去玩,我自己在家包饺子。

其实自己一个人包饺子我还是有些怵头的,自从xx出生我的腰打了麻药之后就很不好,经常疼,再她几个月的时候又查出来腰椎间盘突出,平时站着太久就会钻心的疼,但孩子难得胃口好,想吃我做的三鲜饺子,我没有理由拒绝。

买了半斤虾、半斤肥瘦肉馅、三两韭菜,然后就开始和面、和馅,开始准备包饺子,xx很喜欢吃我包的三鲜饺子,一是自己家里做的用料足,二是在肉馅中我加入自己熬的高汤,煮出来的饺子鲜美多汁,一咬的话满嘴流油的感觉,但又不是油,没有那么油腻,所以全家都爱吃。

我自己一个人折腾,准备的时候还好,因为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还活动着,腰并没有特别难受,可包起来因为站在那一动不动,腰一会就酸疼的要命,快包完的时候我的额头一个劲儿的冒冷汗,最后终于都弄完了,就三个人的饺子我就折腾了近2个小时。

包完后xx爸煮饺子,让我坐着歇了一会。我还特意问了一下有破的没有,因为充满汁水的饺子破了就不好吃了,好在xx爸说都没有破。第一锅盛出来之后因为太烫,我给xx夹了碗里2个,然后就把碗碟都摆好去收拾厨房了。xx这么大了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吃饭,而且有分寸不会被烫到,也就没进去看她。等过了几分钟我进去一样,她的饺子一口没吃,可一盘子饺子都被她用筷子捅破了,汤汤水水的。我当时就气坏了,怒吼她,你干嘛呢?不是给你夹碗里了吗?干嘛把好好的饺子都捅破?当时我腰疼的要命,特别生气,觉得把我一上午的劳动成果都破坏了。xx爸也急急忙忙跑出来,批评她,妈妈辛苦包的饺子,你看都弄破了。

xx看我俩都说她,一低头,眼泪就流出来了,没有出声,但眼泪不断。我一看孩子病刚好,才有点胃口,就没继续批评她,就说,吃饭吧,下次别淘气了,你看把饺子都弄破了,怎么吃啊?xx一边流泪一边低声说,我想给爸爸妈妈夹。我一听特别震惊,我错怪孩子了,她本来筷子就用的不是特别好,饺子还特别烫,再加上里面是汤汁,特别软,她根本夹不上来,所以都捅破了,我再一看,我和xx爸的碗里果真都躺着饺子。我马上和xx道歉,谢谢她为我们夹饺子,谢谢她看到喜欢的饺子都顾不上吃还想着我们,但同时也告诉她这样做很危险,而且也把饺子弄坏了。xx听我这么说,渐渐的止住了眼泪,歪头问我,妈妈不生气了?我说不生气,妈妈很开心你想着爸爸妈妈,但是以后一定等饺子凉了再弄,要不太危险了。xx听后开心的吃起了饺子。

看着孩子吃的那么开心,我再一次心酸了,我又批评错孩子了,新手妈妈,在育儿路上一再受挫,给了孩子太多的委屈,究其原因就是不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每次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责备与发难,而且蹲下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倾听孩子心的声音,我想父母收获的是更多孩子纯真无邪的感动,而我相信听了孩子的解释,回馈给孩子的肯定是拥抱和亲吻,而不是怒吼与愤怒。

孩子,最纯真的名词,让我们放下家长的身段,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一定会被他们纯真而又真诚的心声所感动。

育儿知识:别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


小朋友们吃完点心陆陆续续地搬着小椅子坐下来看书。今天我请小朋友们阅读“安全教育”小课本。他们很喜欢,都挺安静地在看书,过了一会儿,我请看好的小朋友将书送回来。一个两个……我看到坤坤把书放好了,开心的走回自己的座位,突然一个踉跄,身体向前一冲摔倒了。“呜哇……”我急忙走过去,“那里摔疼了?”我看到他的嘴里出血了,原来是牙齿磕到舌头了,我立即托着他的下巴,去找校医。经过处理,血止住了,他也非常的配合,已经不哭了,舌头咬破的挺厉害,但是他很勇敢,一会就没事。

事后我给他爸爸打电话,告知坤坤舌头磕伤了,爸爸说没关系的,孩子太调皮了。受伤以后,我们一直特别关注他。中午怕他吃东西疼,我们准备了香蕉,想不到,他不但把香蕉吃了,汤泡饭也吃完了。下午妈妈来接时,和妈妈沟通的事情的经过及伤后的处理情况。妈妈很客气,还说谢谢老师的照顾!

第二天,坤坤没有来,打电话给妈妈,说在医院,说坤坤早上不愿起床,精神特别不好,还一直嚷着说不舒服,要妈妈抱。妈妈不放心就带他去了医院,当我了解到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去医院时,我就说:“在哪家医院?我过去,一个人抱着孩子怎么看病啊!”当我赶到医院,爸爸也到了,我陪着他们一起看医生,陪坤坤聊天,坤坤一直粘着要抱,不肯自己走。爸爸妈妈不放心就让医生给做了很多检查,检查下来都没有什么问题。那我和爸爸妈妈交流、分析,爸爸妈妈说平时一停都不停的,感冒也是到处跑的,所以看到他这么粘人,这么安静,说不舒服要抱,就挺担心。我说:“也许舌头上咬破了,是有些疼痛,所以心情不好。另外,我觉得他今天这种表现是因为想要我们多关注他,平日里,他很活跃的,很强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我们就会对他的关注、安抚比较少,认为他能行的,可以自己走、自己玩。但是今天受伤了,他强大的外表脱掉了,他感觉到受伤以后成人对他的特殊,以前不抱的现在爸爸妈妈轮流这抱,还陪着游戏,大家都安慰他关注他。有时一个人越强大心理就越脆弱,所以我觉得他今天的表现有可能就是需要我们关注他,陪他!爸爸妈妈听了以后,也表示赞同,所以决定回去在家休息1、2天。

我们往往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外在伤害,但是却忽视孩子内心的需求!随着课改的进行和深入,我们认识到对啊孩子来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同时也要让我们的家长了解,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他最需要的。

任性是宝宝的心理需求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为了解开自己心头的疑问,宝贝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宝贝看到邻居小弟弟有一辆电动小汽车,而他的电动小汽车与自己的不太一样,他急于探究这种区别存在的原因,于是宝贝可能会任性地坚持要妈咪给自己买一辆一模一样的小车来延续自己的探索活动。这时候,因为宝贝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会凭着自己一时的情绪与兴趣来行事,宝贝的任性便显露出来。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对一切事情都想亲力亲为,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行为,往往会不合情理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说的任性。父母对宝贝的这种任性行为既不可惟命是从,也不要断然拒绝,而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毕竟它也是宝贝的一种心理需求,应该得到尊重。

妈妈们要学会读懂黏人宝宝的心理需求


妈妈们要学会读懂黏人宝宝的心理需求

有的妈妈在一起谈论自己的宝宝时,可能都会遭遇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宝宝越来越黏自己,有时候甚至连做饭的时候,宝宝宁愿抱着妈妈的大腿跟妈妈在厨房里一起玩,也不想离开妈妈半步。宝宝黏妈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专家建议,在宝宝15个月之前出现黏人的情况,是正常的。但如果宝宝在15个月之后仍然很黏妈妈,这就需要妈妈们仔细读出宝宝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么了。

一、15个月之前的宝宝可以随意宠他

“有人认为,孩子黏人是因为他的情感需求没得到满足,一旦满足了,你想让他黏你都难;还有人觉得,太黏人的孩子独立性差,大人越顺着他,越会助长他的依赖感,所以必须拒绝他黏人。”采访中,记者发现类似周女士的困惑也困扰着许多父母。

“对待15个月之前的孩子,你可以随意宠他,不仅不会宠坏他,还有助于他和你(父母)之间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智灵童国际教育事业机构教学总监、智灵童国际幼儿园总园长荣合灵说。

事实上,宝宝能否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1岁左右是关键期。此时,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处,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他们的哭闹、 微笑等行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应,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增加宝宝的安全感,这将影响到他以后与人沟通的能力及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但如果把照顾孩子的责任过度集中在一人身上,也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这个人。”郑大教育学院心理系老师叶青青提醒,在妈妈积极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平衡家里其他成员尤其是爸爸照顾孩子的机会。

二、孩子黏人顺从还是拒绝因人而异

“至于15个月以上黏人的孩子,家长该顺从还是拒绝,则要根据不同情况,有区别地对待。”荣合灵说。

●安全感不足。这类孩子的父母多是上班一族, 平时照顾孩子太少,和孩子交流不多,很难建立起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于是,这些孩子多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一旦父母离开视线,就极度恐惧,哭闹不止。

建议:尽量多抽一点时间陪孩子。即便自己不得不离开,也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让他明白:我只是暂时离开,一会儿就回来。最好每次离开前和宝宝约定好回家的时间,且一定要守时;尤其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及时的爱的语言和抚摸是他们的强大后盾。

●和外界接触少。在教养过程中,家长既不太注重带孩子接触外界环境和人员,又很少请朋友来家做客,使孩子很少有机会和陌生人沟通,更没有体验过和外人交往的快乐,因此,他们常常因为恐惧外界而过于黏父母。

建议:帮助孩子逐渐接触外界。先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比如家里)接触外人,刚开始接触外人时,家长可以紧握孩子的手或紧紧搂住他,让他能够在安全感较强的情绪下尝试交往,当孩子看见陌生人退缩时,更要抱紧他,给他安全感。

●心理依赖感较强。由于家人从小到大包办过多或太过溺爱,孩子的依赖感就比较强,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性。其中,部分孩子可能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或陌生人时不自信甚至退缩,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因娇惯而专横跋扈,影响人际交往。

建议:10个月、1岁、2岁……孩子会出现很多执拗期。他为什么执拗?就是要从思想、行为上体现他的独立。这时,家长要避免干 涉、包办过多,否则,他会慢慢丧失承担责任的需求,导致心理依赖越来越强;如果孩子已经依赖感很强了,家长除了要学会拒绝,适当忽略他的黏人行为,还可以 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吸引他独立做事,并及时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

三、孩子太黏人要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此外,在对待黏人的孩子时,荣合灵还提醒家长要注意以下问题:

1、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有时,孩子明明自己会穿鞋,却撒娇让妈妈帮他穿。其实,孩子的真实意图只是想从你那儿获得关爱。这时你不妨亲亲他,说:“妈妈好喜欢你,你赶快穿好鞋,妈妈在门口等你啊!”

2、平时靠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的爸妈,回家后最好和孩子独处。

3、千万不要用“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等语言吓唬孩子,否则,孩子只会更害怕,反而更黏你。

4、不要欺骗孩子。让孩子哭着看到你离开,比你骗他悄悄走要好得多,否则,只会让孩子更焦虑。

怎样教宝宝倾听音乐?


怎样教宝宝倾听音乐?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从小开展各种训练听觉的游戏,能培养宝宝倾听音乐的兴趣,能让宝宝感受到音乐的美,开启宝宝的智慧。

那么,教宝宝倾听音乐应注意些什么呢?

1.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美。各种鸟儿、虫儿、小动物的叫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行进声,风声、雨声……都能够激发孩子倾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欲望。

2.选择的音乐要适合宝宝的年龄特点。刚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轻柔、缓慢的音乐让他们倾听,让他们感到安全、舒适。到一岁半至二岁时,可以选择有象声词、反映各种音响的音乐让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模仿发音。二岁半至三岁的宝宝,可以选择短小、具有鲜明音乐形象的音乐让他们倾听,发展他们的音乐理解力和想像力。

3.成人陪宝宝倾听音乐,态度一定要认真,不要随便讲话,让他们养成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可以运用形象的玩具,帮助宝宝理解音乐的性质,增添听音乐的趣味。如听摇篮曲时,成人可怀抱布娃娃,做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4.鼓励宝宝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听完一段欢快、活泼的音乐后,可以让宝宝做小鸟飞、小免跳的动作,说一些简短的话语:小鸟飞飞,小兔跳跳,宝宝笑笑,多么快乐!

5.宝宝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很短,每次倾听音乐最好控制在5~10分钟之内,以免时间过长,使宝宝感到疲倦,失去兴趣。

任性是宝宝的一种心理需求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为了解开自己心头的疑问,宝贝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宝贝看到邻居小弟弟有一辆电动小汽车,而他的电动小汽车与自己的不太一样,他急于探究这种区别存在的原因,于是宝贝可能会任性地坚持要妈咪给自己买一辆一模一样的小车来延续自己的探索活动。这时候,因为宝贝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会凭着自己一时的情绪与兴趣来行事,宝贝的任性便显露出来。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对一切事情都想亲力亲为,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行为,往往会不合情理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说的任性。父母对宝贝的这种任性行为既不可惟命是从,也不要断然拒绝,而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毕竟它也是宝贝的一种心理需求,应该得到尊重。

让宝宝战胜内心恐惧的方法


做妈妈们的都知道,宝宝经常会害怕。他们可能会怕黑、怕小动物、怕一个人呆在黑屋子里,或者恰恰相反,害怕和一堆人在一起。可让妈妈们烦恼的是该怎么知道孩子到底怕什么?怎样帮助自己的宝宝战胜内心的小小恐惧呢?

Hers感官:用宝宝的眼睛看世界,用宝宝的耳朵听世界,用宝宝的感觉感受世界吧!

TIPS:对害怕宝宝的四原则

原则1:永远不要用“大灰狼”之类的来吓唬孩子

原则2:用孩子的语言与孩子对话

原则3:鼓励孩子战胜可怕的场景

原则4:与孩子聊天,尽量回答他的所有问题

◆怕生人

恐怖时分:当生人出现,宝宝哇哇地哭了……

及时处方:不是把客人介绍给孩子,而是把孩子介绍给客人。

宝宝感受

有的宝宝很怕生人。在与生人交往过后,宝贝会变得爱哭,不安。梦里会抽搐,无缘由地呜咽,哭泣。孩子的眼睛里的这些陌生人,对他来说,都是巨人!回想一下,在你童年的时候你是怎样理解那些成年人的,他们对你来说有多高大?毫不奇怪,宝宝会害怕。

妈妈呵护行动

首先,要考虑到宝宝的兴趣。如果宝宝想睡觉——让他安静地睡一会儿,如果他想吃东西——喂他吃些东西。不是把客人介绍给孩子,而是把孩子介绍给客人。同时,抱着他,或者领着他。不要让其他人抱他。只有和妈妈在一起,宝宝才感觉到安全。在妈妈的怀里,相识的过程会愉快而平静。你要留意他们对所有新事物的反应!更多地向宝贝讲解,告诉他这个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她家也有一个小朋友可以和宝宝你一起玩!那样的话,他们会自然地,充满信心地面对陌生的人与事物,不会发展成为惊慌失措、或不可抑制的恐惧。

◆怕黑

恐怖时分:当黑夜降临,他会说:“妈妈,开着灯,我害怕在黑屋子里睡觉。”

及时处方:让孩子能够自己调节灯的开关

宝宝感受

就在你让宝贝上床睡觉的那一刻,他会说:“妈妈,开着灯,我害怕在黑屋子里睡觉。”你开始回想:是不是有谁吓过孩子,是不是有谁讲过恐怖故事?是的,所有这些,都可能成为怕黑的原因。要知道,即使对我们大人来讲,被黑暗笼罩也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呦。

妈妈呵护行动

不要因为孩子怕黑就教训他,也不能嘲笑他,不能叫他胆小鬼。这会导致他自我封闭,纠缠在自己的恐惧和不安中。你要告诉他:“宝贝,睡吧,爸爸妈妈就在你的隔壁,没什么好怕的呀。”如果孩子感受到大人的支持,他会很容易安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睡眠上。如果他还是感到不安,你同样认为不能老是开着灯让孩子睡觉,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给孩子装一个很方便开关的台灯,嘱咐它在快要睡着的时候自己关灯。或者送他一个玩具小手电,告诉他害怕的时候用来照亮,这样,即使在黑暗中,他会感到同样自信。

◆怕小动物

恐怖时分:当小动物出现,宝宝惊恐万状……

及时处方:宝贝你碰碰它,是不是很可爱。

宝宝感受

在感觉方面,成年人和孩子有什么区别?成年人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个东西是软的或者带刺的、光滑的或者坚硬的、凉的或者热的,这样的信息我们已经有所积累。而宝宝呢?他没有类似的经验,他所遭遇的一切对他来说可能是第一次,他无法断定是否会伤着自己。

妈妈呵护行动

这是宝宝成长的一个过程,他没有接触小动物的经验,他需要体验。是什么能让他害怕呢?首先,对于这个毛茸茸的小动物的未知,他的小心灵在想:那是什么呀?它还会动呢,会不会咬我呢?而当这一切是在他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宝宝会表现得非常惊恐,会大声地寻求妈妈的保护。这时做妈妈的你要主动给孩子介绍这个新朋友。不要刻意避开,如果那样,类似的情况还会发生,你可以对他说:“这是毛毛狗,你看它的毛是不是很柔软,样子是不是很可爱,来,宝贝,摸一下,它很乖,不咬人的。”

◆怕水

恐怖时分:当把宝贝放入水中,他总是挣扎着逃出来……

及时处方:接一大盆水,里面放满玩具。

宝宝感受

怕水的情况在年幼的宝宝中十分地常见。当你把宝贝放到浴缸里,或者去游泳,他就会害怕,就会哭泣,就挣扎着要离开。为什么呢?洗澡的时候,有些感受让他们觉得不舒服,比如水从头上冲下来的时候感到喘不过气来。而游泳呢,很多宝宝不敢下水是因为觉得水冷。

妈妈呵护行动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从这个恐惧中走过。首先,不要强迫宝宝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强制他洗澡,如果他非常怕水,那不妨从小环境开始,比如孩子拒绝去浴池,那就换个地方。比如在卧室里洗。还要尽量让宝宝感兴趣,可以接一大盆水,里面放满玩具,开始时建议孩子蹲在外边跟它们玩。过一段时间,以游戏的形式把孩子放进水里。关于游泳,要选择舒适的地方,比如去露天游泳池,那里的水经过一天日光的照射,就像温水一样,宝宝会感觉到很舒服,所以就不怕下水了。

◆怕独处

恐怖时分:睡觉的宝宝突然醒来的时候,突然哭着要找妈妈!

及时处方:立刻到宝宝身边,抱起宝宝,问问他“怎么了,宝贝?”

宝宝感受

也许我们言重了,但鲁迅先生还说过呢:“不理睬就是最大的轻蔑。”对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宝宝来讲,关注是一种爱与关怀的表达。所以妈妈的随程呵护非常重要。只有让宝宝了解到:父母的关注会随时的给予,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时候,他们才能更有信心地独自去迎接外面的世界。

妈妈呵护行动

在宝宝入睡前,尽量不让他进行剧烈的活动,比如玩游戏。这样会导致宝宝情绪的波动,不利于他的睡眠,更不利于安定宝贝的心神,从而总是要求妈妈来安抚。但可以让他读书,画画,玩橡皮泥,我们的目的是:宝宝情绪稳定后再让他躺下睡觉。如果宝宝醒了老是哭,你可以和宝宝聊聊天,问问他,今天怎么了,你做了什么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说出了他不安的情绪。也可能宝宝做了噩梦呢。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要安慰宝宝,一直陪伴着他,直到他的心情逐渐地平静下来再离开。

培养宝宝倾听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从小开展各种训练听觉的游戏,能培养宝宝倾听音乐的兴趣,能让宝宝感受到音乐的美,开启宝宝的智慧。

那么,教宝宝倾听音乐应注意些什么呢?

1.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美。各种鸟儿、虫儿、小动物的叫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行进声,风声、雨声……都能够激发孩子倾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欲望。

2.选择的音乐要适合宝宝的年龄特点。刚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轻柔、缓慢的音乐让他们倾听,让他们感到安全、舒适。到一岁半至二岁时,可以选择有象声词、反映各种音响的音乐让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模仿发音。二岁半至三岁的宝宝,可以选择短小、具有鲜明音乐形象的音乐让他们倾听,发展他们的音乐理解力和想像力。

3.成人陪宝宝倾听音乐,态度一定要认真,不要随便讲话,让他们养成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可以运用形象的玩具,帮助宝宝理解音乐的性质,增添听音乐的趣味。如听摇篮曲时,成人可怀抱布娃娃,做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4.鼓励宝宝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听完一段欢快、活泼的音乐后,可以让宝宝做小鸟飞、小免跳的动作,说一些简短的话语:小鸟飞飞,小兔跳跳,宝宝笑笑,多么快乐!

5.宝宝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很短,每次倾听音乐最好控制在5~10分钟之内,以免时间过长,使宝宝感到疲倦,失去兴趣。

学习倾听孩子


学习倾听孩子这些天无比的纠结,为**也为自己。

一直一直,**爱哭,她将我们哭的心烦意乱时,妈妈、爸爸、奶奶、老师、小朋友、、、所有她身边的人都把她当作担心的对象、甚至是厌烦的对象。即使会有安慰的声音,那声音背后也大多潜藏着“请你赶快停止哭闹”的台词。我有时也会病急乱投医,对她的哭冷一会儿热一会儿,却始终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有时分明能感到她在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5月的一次放学,她和小朋友玩大型玩具时不知为什么哭了起来,可是她马上擦着泪、就着委屈的笑着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是怎么哭的。”可是她没有从我们这里得到有效的帮助,在自己的哭闹里几乎是越陷越深。直到六月竟然会对我动手踢打,我当时又意外又生气又无助。

后来看到了《倾听孩子》,马上如获至宝地看将起来。原来,孩子踢打最亲近的人不是多么可怕的事,这上升不到道德品质的高度,踢打亲人、说狠话并不是孩子真实情绪的表露,而是她排解自己负面情绪时的口不择言。原来,我们这些大人面对这样的情况也需要帮助。天天打开电脑必看几段《倾听孩子》,我以为我在书里会得到心理上和技巧上的帮助,我谨记“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处理孩子的问题,宁可暂不去理睬孩子的求助,你要记住孩子不会放弃求助,他们会一再地寻求帮助以解除烦恼。”我以为通过这几天的修炼我会功力大增,我甚至还在期待孩子的“再次求助”能早点到来,能让我帮她进行心理修复(或许我在做这些思考时也不知不觉的给了孩子希望)。

相信《倾听宝宝内心需求》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入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