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吮手指的诚成

爱的童话 爱的教育笔记 10-29

诚成是个聪明可爱的男孩,很讨人喜欢。可是他有个坏毛病,时不时地吸手指头,尤其是睡觉的时候,非要像吸奶一样香香地吸着指头才能入睡。为此,父母和老师常教育他,让他明白吸手的危害性,同时也想了很多办法纠正他的不良习气,但都无济无事。

一天午睡时,我坐在诚成的小床边,和他亲切地交谈,我问:“你的手指是不是很甜?让老师也吃几口吧”说着,就抓起他的小手欲往口里塞,他急忙缩回手,一个劲地说:“不甜!”我说:“不甜你为什么老是要吸手指头呢?”我洋装很想尝尝他手指的味道的样子,他躲闪着不让,显然,诚成很不情愿让别人来吸他的手指头。我突然想到尝试用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来纠正他的坏毛病。我告诉他,以后发现他吃手指头,老师也跟着一起分享。

接下来的日子,偶然发现诚成在吃手,我和班上的老师便凑上去假装要吃,他总是把手藏在身后,表示不再吃手了。就这样,我们采取的以毒攻毒的方法,慢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诚成吸手指头的次数慢慢变少了,诚成的父母对此方法表示接受和理解。现在诚成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吸手指头的坏毛病只是偶尔会犯。

对待孩子的不良习惯,教师要注意找到适合的方法,不至于伤害孩子的自尊,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就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改掉坏毛病。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吮手指”的男孩


成章小朋友聪明、调皮,他一入园就表现了与众不同,对谁也没生疏感。我行我素的。我想也许孩子在家散漫惯了,加入到集体生活中,会慢慢适应的。果不出所料,他的进步非常大,较其他小朋友更快地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可接下来的又一难题摆在了我面前。就是在没事的时候他总爱把大拇指放到嘴里。是新添的毛病还是原来就有。经过与家长的一番谈话得知,孩子从断奶开始就有了这毛病,而且越来越依赖,手指都有点变细了。但如果不让他的话,绝对不睡觉。我们也拿他没办法。希望老师帮帮忙。看到家长急切的目光,我心里清楚:她想把这件事交给我。接下来,我特意观察了几次,在安静的状态下,他会不自觉地把手指放到嘴里,只要有活动,他会立刻拿出来。这不在今天的听故事环节中,又把手指放进了嘴里。今天故事比较简单,孩子们很快就达到了预期目标。于是我就利用剩下的时间组织“小手真能干”为主题的谈话。让孩子们互相观察了一下小手,讨论一下小手都能干些什么,小手发育不好带来的诸多不便等等,并且说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手,再说手的卫生也不是太好,如果放到嘴里会带来很多的疾病等。孩子们听得比较认真,我还特意瞅了瞅成章,他似乎明白了什么。我走到他的身边,给了他一个鼓励的微笑。经过一段时间的提醒与锻炼,其效果还不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多方面子解孩子,找到真正开启孩子心灵的把钥匙。(寿光市营里单家幼儿园单爱云)

改变宇宇吮手指的毛病


我们班的宇宇的小朋友,有个形成了两三年的坏习惯--吮手指,他在家吮,上课吮,甚至晚上不吮就睡不着觉,这个坏习惯既不卫生,而且手指常会淤血。家长很着急,怎么教育都无法制止他的坏毛病,奶奶多次向老师诉说苦衷,请求老师配合教育。虽然老师一发现他吮手指就及时制止,但收效甚微。有时当着老师的面他不敢吮,可他常背着老师偷偷的吮,特别是回家后和睡觉时,还是控制不住,为此,我们和家长都伤透了脑筋,一时也找不到好的办法。因为他的爸爸妈妈离异,一直由奶奶爷爷抚养他,虽然奶奶爷爷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在妈妈的爱这方面他是缺失的,尤其是在晚上家长接孩子这一段,他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被妈妈接走,他没有别的寄托,只好用吮手指来表达对妈妈的爱。用什么办法改变他这个坏习惯呢有一天,我在用及时贴做教具时,他站在一旁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得很入神,似乎对这种一撕下来不用胶水就能粘住的东西很感兴趣,我灵机一动,我问他“你喜欢用及时贴做出来的贴画吗?”她说:“喜欢,”“那你喜欢什么图案。”她说:“我喜欢汽车。”于是,我用及时贴剪了一个公共汽车的图案,贴在他的手背上,我说:宇宇,这辆汽车贴在你手上,我知道你以后就不再吮手指了,宇宇欣喜地点点头,举着手边跑边喊:老师给我剪了一辆公共汽车!午睡时,我留心地观察他,发现他把手背拿到嘴边,又放下了,反复了好几次。看来这辆公共汽车既让他无以下口,也使他不忍下口,他第一次没吮手指静静地睡着了。第二天,我给他换了一辆卡车,第三天我又给他换了一警车……,并把他每次从手背上换下来的小车又贴到评比栏里,宇宇倍受鼓舞。几周下来,再也看不到宇宇在幼儿园吮手指了。宇宇的爷爷也高兴地说,宇宇在家里尤其是在晚上睡觉时再也不吮手指了。孩子的坏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要纠正不良习惯也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老师和家长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抓住契机,运用巧妙的也是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改掉吸吮手指的坏习惯


开学了,我们班的孩子增加了许多,班里三分之一的是新生。他们刚刚进入幼儿园,对我们周围的环境都非常陌生,许多好的行为习惯在家里也没有养成,且不说其他的了,就来聊一下吸吮手指吧。

袁诗琪是一个非常机灵、活泼又可爱的小女孩,但就是经常吸吮手指,特别是她的左手大拇指,除了吃饭、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时间,是时时吸着个小手指,小小手指被吸得白白的,皮肤嫩嫩的,让人看了好是心疼,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这事,老师们每天都提醒她好几次,也给她讲道理,打比方,有些效果,但不明显。

为此,我也是伤些脑筋,为让孩子们不再吸手指,我便在网络中搜寻方法,终于找到关于这方面的视频,于是赶紧的播放给孩子们观看,视频利用动画的形式,讲述了细菌对孩子身体的危害。通过动画《不高兴的手指》、《高兴的手指》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吸吮手指的不对做法,了解了吸吮手指的危害,再往后的这段时间里,吸吮手指的现象大大减少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通过这一事件,以后,我要更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网络,引导、教育孩子,多方面利用电教化武器辅助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

帮助幼儿改掉吮手指的习惯


在刚入园的孩子中,往往会发现有少数幼儿时不时的把手指放在嘴里吮指,咬指甲,这种不良习惯有碍身心健康,必须纠正。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差,空洞地说教和消极地训斥不会奏效的,想让孩子不吮手指,最重要的一条是别让他的小手闲着,因为幼儿吮手,是在孤独和不愉快时更爱吮手指,为了减少幼儿吮手指的机会,老师要严格注意和关心吮手指习惯的幼儿,让他们有事可做,有玩具可玩,像这样的孩子,老师要多引导他们,关注他们,在可能的条件下,选择玩具时应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玩具,当他们对这些玩具表现出厌倦情绪时,要根据他的兴趣、爱好及时更换,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玩具和游戏活动上,也就无暇吮手指了。

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可以多与孩子接触,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这时再适当地用灵活的方式,给他们讲一些浅显的卫生常识,孩子更容易接受。

针对这些情况,老师必须和家长密切配合,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否则,教师的努力也会前功尽弃。

真诚的爱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孩子的引航,教师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记得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儿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有的人则变为凡夫俗子。

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记得有一次,当我给孩子们上完课后,身体很不舒服,感到全身无力坐在那休息。

突然,我的背上有一双小手在敲,我的心里一阵怒火:“是谁这么胆大竟然爬到老师头上来了。

”我往后一看,原来是那个平时文静不善于说话的曦曦。

她看到我往后看,轻轻地说了声:“我喜欢你,我看你很累,我给你敲敲背”刚才的怒火顿时消失了,我被激动得无话可说,我为自己刚才的冲动而伤害到那颗善良的心感到自责。

在我们默默无语时,我听到了那有点“专业”的啪啪的声音。

此时,我感到这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传递着师生之间的情感。

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孩子对老师的爱是一种最原始充满真诚的爱。

它蕴含在孩子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微不足道的事情中,使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种爱的真诚。

老师感受到孩子们的爱,我们的工作就有取之不尽的源泉,工作就有动力。

孩子们是多么可爱的,他会想办法回报给你。

慢慢地,我感受到当你真正进入童心世界时,你就会爱了,你就会耐心地倾听了,细心的引导了,你就会平心静气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了。

因为你的付出得到了许多的回报。

当看到孩子们一颗颗善良的心,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时,我笑了,因为我不仅是我,而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最喜爱的老师。

手指游戏的快乐


手指游戏作为操作性游戏的一种,具有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点,同时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对大脑发育、思维发散、智力发展、提高神经灵敏性、协调动作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最近几天孩子们对手指游戏非常感兴趣,饭后孩子们在区角活动时也会不由自主的玩起和李老师玩过的“乒乓球”、“红红和黄黄”、“黑猫警长”等游戏,玩的不亦乐乎。看,他们几个在玩“炒豆豆”的游戏呢,说到“酸溜溜”时,孩子们都兴奋的或躲或抓,胜利的小朋友都高兴的欢呼着……可以看得出手指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在这些游戏玩得熟练了之后,孩子们有时候都不由自主的摆弄自己的小手,我也怀着好奇的心问他们:“这是干什么啊?那是做什么啊?”于是在明白孩子们的手指动作之后,我们一起给它编上故事情节和儿歌,我们对自己的创编还颇有成就感!这就是我们的小作:“大门开开进不来,小门开开进不来,前门开开进不来,后门开开进不来,中门开开,欢迎小朋友们进来做游戏!”孩子们通过口念儿歌,手做动作,脑想故事情节,在心情愉快的手指游戏中学到了知识。所以开展手指游戏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地开发幼儿的脑功能,而且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真诚的“爱”孩子


爱是沙漠中的一杯清水,滋润你的心田;爱是失意时一句鼓励的话语,激起你的斗志;爱更是黑暗中的那一点光明,照亮你前行的路。

同样的爱孩子也并不一定是说你要对他们做出多大的贡献,相反的,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恰恰最能体现出对孩子的“爱”,一句“你真棒”就会让他们心花怒放,高兴好久:亲一亲他们的小脸蛋就会让孩子们体会到来自妈妈般的关爱。

现在的孩子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并不一定要打骂才能制止,尝试给他们讲一些简单的道理,让他们知道自己犯错的原因,最后自来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我相信这种教育方式会更令孩子和家长接受,因为我们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用“爱”来感化孩子们。

我们的“爱”很渺小,很平凡,但我们却用我们渺小平凡的“爱”做着既不渺小也不平凡的事情。

那毫不起眼的“爱”往往是孩子最需要的。

关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让他们茁壮成长。

只有真诚的爱孩子,才能让他们更好的成长。

成诚会穿鞋了


 我们班的成诚小朋友,经常把鞋穿反了。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教他一遍“这是左脚,这是右脚,要看好了再穿,赶快换过来吧!”可是,到了下次穿鞋的时候,成诚又会把鞋穿反了。所以,我有时一着急就会帮助他穿鞋。

通过对《纲要》的学习和了解,我知道我的做法欠佳。因为《纲要》中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是呀,难道因为成诚总穿错鞋,我就每天都代替他穿吗?这样对他的成长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反思过后,为了帮助他,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说,娃娃家时,我和他一起玩,一起帮助小娃娃穿鞋。根据观察我发现,成诚并不是不会穿鞋,而是他分不清楚左右脚,穿反了,也不觉得难受。几次去娃娃家玩,效果也不太好。这可怎么办呢?

当成诚午睡的时候,我望着他的小鞋发了呆,怎样才能让成诚自己把鞋穿对呢?我拿着他的鞋比了比,想了想,终于有了好办法。

起床后,我把成诚叫了过来:“你看,老师教你和小鞋子做一个好玩的游戏!”说着,我把两只鞋一起提了起来,指着两只鞋底的中间部分说:“看,中间是一条线,小鞋子关门了,不能穿。”然后,我把左边的鞋换到了右边,用同样的方法把两只鞋一起提起来,指着两只鞋底的中间部分说:“中间是一个洞,小鞋子开门了,放下就可以穿了。”成诚对我的这种分辨左右鞋的方法非常感兴趣,他模仿我的样子,把鞋子倒来倒去,当他看到两只鞋底的中间是一个洞时,自言自语地点了点头,可以穿了,于是就把鞋子穿好了。

当我教成诚怎样穿鞋时,也吸引了许多小朋友,他们都用自己的鞋试来试去,探索着穿对时与穿错时鞋底的不同,从此以后,班里再也没有小朋友穿错鞋了。成诚还得意地跑来对我说:“我要回家教爸爸怎样穿鞋。”看着他那稚气的表情,我从心底感受到了做教师的欣慰。

通过这件小事,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检查和督导,关键是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贴近幼儿的心,才能在他们的带领下,走近那稚嫩、绚烂的童心世界。当然,我们更要尊重幼儿,不仅尊重幼儿的想法、意见,也要尊重和接纳他们的能力,以及各项能力的差异。这样,我们才能有理智的教育策略。

“游戏化的一日生活”,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手段,当我们把握住了这一快乐发展的原则时,我们会感受到孩子成功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为我们成为孩子的引导者而自豪。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