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女孩还有一个月就要上小学了,但妈妈却很发愁。
因为每次她一提起上小学的事情,女孩就哭个不停,总是说:“上了小学,一天很长时间就都见不到妈妈了,妈妈也不能帮我倒水、买零食了,也不能和我一起看书了,更不能经常抱着我了……我才不要上小学!我不想长大啊!”
妈妈很头疼,面对女孩的依赖,她也是又心疼又无奈。
要说女孩对妈妈的依赖心理,这也算是一种天性,又称为“蛋壳心理”。
对于比较年幼的孩子来说,这种心理是正常的,因为此时的他不具备任何自我保护与生存能力,必须要依赖父母才能生存下去。
但当孩子逐渐长大之后,此时的他应该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具备了许多能力,如果依然像前面这个女孩这样依赖妈妈,甚至拒绝去上学的话,那这样的依赖程度就有些严重了。
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锻炼孩子,帮他摆脱对妈妈的依赖心理。
弄清孩子为什么要依赖我们
逐渐长大的孩子,若是还依赖妈妈,并不是他幼时天性的延续,而是一定有什么其他的原因。此时的他可能是想要寻求一种不恰当的关注,希望我们能注意到提;或者是有求于我们,希望获得帮助;当然也可能是他真的感到很不舒服,感到害怕,想要在我们这里寻求温暖和依靠。
这些原因都可能会导致孩子对我们的过分依赖,越早判断清楚他依赖的原因,我们越能更快速地针对原因解决问题。
如果是为了寻求关注,那就选择冷静地不关注,不要吵闹、唠叨,并坚定地提醒他,我们此时正需要自己的空间;如果是有求于我们,那就听听他的要求,若是合理,就应该满足他,当然也可以延迟满足,如果不合理,讲清楚道理再拒绝;假如是他真的感到不舒服或害怕,也要好好了解一下原因,再帮他摆脱这种不良情绪。
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信任
有的孩子之所以会依赖父母,就是因为他有不确定感、不安全感。他不确定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也不确定若是离开了我们他是不是能独自完成什么,更担心若是不在我们身边,他就会孤立无援。
其实这种心理与我们也不无关系,若是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予他足够的信任,那么相信他也会变得自信许多。
所以,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信任,无论是教他做什么,又或者是嘱咐他去做什么,都要相信他的能力,就算他做不好也不要批评他,更不要阻止他再次尝试,而是要给他各种独立做事的机会。
鼓励孩子迈出第一步,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行!
帮孩子建立起对周遭的信任感
除了不信任自己,依赖感强烈的孩子也会对他周遭的环境心有怀疑。
他的怀疑之心同样与我们有关。所以,平时不要总是吓唬他说:“别跑远,有坏人!”虽然周围可能真的会存在许多不良因素,但也要实事求是。
最好提前对孩子做好自我保护教育,提醒他在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保证自己的安全。一定不要吓唬他,告诉他真实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也要鼓励他勇敢探索。
及时放开我们攥得过紧的手,若是实在不放心,也可以和他一起去探索。
无意中和邻居聊天时得知,他的孩子对一种“星座指南”的书很感兴趣。
邻居的孩子今年上初一,手头有了几个零用钱,就买了这样的书。邻居说,儿子的文具盒、课程表都与星座有关,他对自己的星座、幸运数字、幸运颜色了如指掌,甚至还能给父母“卜上一卦”,非常痴迷。
“星座迷信”对尚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危害显而易见。倘若我们对“星座迷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产生的危害恐怕就是我们始料不及的了。
星座是星空中看起来像某种形态、人们又用神话中的人物、动物或器物命名的星群。而人的命运、前途除了有机遇的因素之外,更多的则是掌握在自己手中,靠的是自己不懈努力与艰苦奋斗。用星座去占卜命运,甚至指导日常生活,是荒唐无知的。但是令人痛心的是,这种无知与荒唐之举,竟受到中小学生的推崇,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诚然,出现“星座迷信”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追根求源无非有两点:
首先,学校正面理论灌输没能阻挡住这些负面影响的冲击。
其次,诸如星运走势、星座物语、星座与血型等宣扬迷信的垃圾书刊、网络散布各个角落,而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差,遇到这种所谓的“新鲜事物”,就不分良莠一股脑儿地接受。
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率先垂范,不去迷信星座或其他方式的占卜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净化报纸、杂志、网络的内容乃至整个社会的环境,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还孩子一个纯洁的心灵。
自卑来自压抑和强求
专家认为,自卑是人类重要的心理病理之一,是对自我的否认,是对自我个性的排斥,是对自身价值的否定,它是压抑与强求的直接后果。病人对自己的某一方面有着强烈的、不切实际的卑劣感,这种卑劣感主宰着人的心境,构成各种心理活动的基调。
在压抑过程中,人总是要将自己的某些基本欲望从意识中完全消除出去。但本能欲望与人类的生存及发展是有着必然联系的,若想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正是在反复的压抑—失败,再压抑—再失败的恶性循环中不断体验自我挫败,久而久之使人由当初仅对某种欲望的否定扩张为对整个自我的否定。“我是罪恶的”、“我是无能的”,心灵深处的自卑感也就由此而产生。
家长不要过多否定孩子
许多孩子的自卑都是家长在其童年时期造成的,家境不如其他人,学习成绩相对不好,长得没有邻居家的孩子漂亮,而家长在此时如果一味地埋怨和攀比,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呢!”“没用的东西,干什么都不行”,让孩子产生自卑的情绪。家长过多地拒绝孩子的请求,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情绪,就是拒绝和外界沟通,很少请求别人的帮忙,对自己的欲望进行压抑。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环境,也是对儿童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在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大量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而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父母的个性特点、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父母有钱,又怎样让孩子理解父母的金钱与资产同自己成长之间的关系呢?在这一点上,西方一些大富翁的做法颇值得中国父母的借鉴。与我们所说的“再穷不能穷孩子”不一样,西方人崇尚“再富不能富孩子”,富翁们意识到让孩子拥有一种天生的金钱优越感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他们通常只给孩子很少的零用钱,并鼓励孩子自己去打工挣钱,从而让孩子明白:金钱的获得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有价值的财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积累,积累财富的过程或许比财富本身更有价值。因此,平时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场所走一走,向他们讲讲自己的创业史,使孩子逐渐明白有钱不是理所当然的,需要艰苦奋斗才能获得,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从而培养孩子“珍惜手中拥有的一切”这样的信念。同时,带领孩子接触社会生活,深入社会实际,让他们了解现代社会是知识的竞争、能力的竞争,只有自身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才可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摆正学习动机,从而逐渐摆脱“学习是为父母,好不好无所谓”的错误想法。
冬季寒冷,难免感冒。宝宝们抵抗力弱,更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建议家长们应该尽早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它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最简捷、最经济、最有效。
婴儿期如何防流感
婴儿期的孩子,免疫功能没有健全,整体的各器官系统发育都没有完善,肌体抵抗力比较低。如果接触了流感病毒的话,对症处理、治疗不及时,就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并发症,累及到心脏、大脑,或者造成腹泻、脱水。这些都会对孩子的生命造成威胁。
特别是0-6个月的孩子,用药依存性差,而且不能接种流感疫苗。对这个月龄段的孩子,应当在家庭中建立一个安全圈。看护这个孩子的人,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月嫂和保姆,如果他们接种上流感疫苗的,无形当中对孩子就是一个保护作用。
此外,要特别做好家庭的护理。比如要定期开窗通风,每天二到三次,一次20-30分钟。第二要多饮水。第三,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第四,天气即便寒冷,也要让孩子能够有一定的时间做一些户外的活动,增强自身免疫能力。还要注意平衡膳食和充足睡眠。
学龄儿童如何防流感
学龄儿童有一个特点,主要是群居的方式,一个班可能好几十个孩子。冬天特别冷,老师怕孩子感冒,很少开窗通风,使房间里的病源微生物的浓度增加。此外,在冬天小孩可能在户外活动的时间也相对比较少,无形当中他的免疫功能也会相对降低。一旦班里有孩子得了流感,会很快在班内造成流行。
对于这样的情况,一般建议学校每天做好晨检,如果孩子有流感症状,就劝他回家休息两天。此外,教室内定期开窗通风,适当做一些户外活动。多喝水,避免黏膜过于干燥,降低病源微生物侵袭的可能。
接种疫苗是最佳预防手段
流感的预防,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一般6个月到3岁的孩子,应该使用儿童剂型,两剂次,每一个剂次接种0.25毫升,间隔四周之后再来接种第二剂次。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成人剂型,成人剂型只需要接种一剂次就可以了,一剂次的量0.5毫升。
一般在北方地区,流感开始流行是在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建议大家在疾病流行前的一个月接种。因为任何疫苗要积极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话,应该是接种疫苗之后一个月的时候,保护性抗体水平产生得比较高。
如果不幸患了流感,一方面要做好家庭护理,比如多饮水,多休息,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减少鸡蛋、鱼虾类容易发的食物。另一方面及时治疗。药物的话,可以对症治疗。必要的话,可使用一些达菲。
同时,温馨提醒,极少数孩子可能无法接种疫苗。比如对鸡蛋过敏,或患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严重的脏器功能损伤等,这些孩子是不能接种流感疫苗的。这样的孩子应当着重家庭护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心理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