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12忌
第一,忌娇惯溺爱。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四,忌讽刺。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第五,忌苛求。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第六,忌放任。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第七,忌打骂体罚。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地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而不要反复要求孩子更换活动内容。
据研究,以下十个方面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
1、缺乏抚爱。由于离婚或丧失父母等原因,得不到关心与照顾。
2、态度不一。或父母双方对待儿童的态度不一致;或前后态度不一致,忽冷忽热。
3、儿权至上。父母视为“小皇帝”,有求必应。
4、经常惩罚。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施以身体或心理上的惩罚。
5、不良诱惑。有意无意地用不良行为或感情诱惑儿童,造成不良行为习惯或心理。
6、过分苛求。让孩子学这学那,提出不现实的过高要求。
7、角色混乱。要求儿童扮演与其年龄、性别和能力不相称的角色,如男扮女装。
8、欲求挫折。对儿童的生理欲求作出抑制性的反应。
9、弄虚作假。经常对儿童说假话,不守诺应。
10、父母操纵。强迫儿童站在父亲或母亲一边,或企图控制儿童的情感和喜爱。
一提到小朋友,相信大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张张阳光可爱的笑脸,然而小朋友并非永远充满阳光,“八九点钟的太阳”同样有自己的小阴影,如果不及时干预,将来可能产生大问题。昨天,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表示,目前儿童“不良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呈不断上升之势。
毛羽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做到“十注意”:
第一,不过分溺爱。
第二,不要用钱和物质奖励。
第三,不要过分亲近孩子。
第四,不勉强孩子做不能胜任的事。
第五,不要对孩子太苛求甚至打骂。
第六,不要欺骗和恐吓孩子。
第七,不要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第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第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第十,要帮孩子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青少年自杀位居全球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重性抑郁障碍通常起病于青少年,导致他们心理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并有自杀的危险;与行为有关的品行障碍,会从小延续至青少年甚至成人。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心理专家汪毅。她告诉记者,14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后,女孩患抑郁症的比例比男孩高出一倍,如此悬殊的比例,可能与通常所说的早熟有关系,但具体原因目前仍不是非常清楚。
-代表个案4岁女童动手打家人
汪毅谈到了一个典型的儿童不良心理个案。一个年仅4岁的小女孩,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发脾气打人。后来甚至发展到在外面攻击其他孩子。
汪毅说,现在很多小孩出现类似问题已非常普遍。针对这个案例,她分析了孩子的家庭教养模式,最终判断是与其从小的教养模式有关的。女孩的母亲脾气急躁,经常动手打孩子,而爸爸和姥姥却对孩子有求必应,当小孩出现打人行为时也不管。
最终汪毅建议开展家庭治疗。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努力,关爱祖国花朵的成长!
喜欢《你知道儿童心理健康基本条件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