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出一个厌学的孩子

11-12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如何养出一个厌学的孩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孩子的学习抱怨、发愁。或者,换句话说,我很少有机会看到,做父母的不去为孩子的学习抱怨、发愁。不过,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那些对孩子的学习干预和关注少的家庭里,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几率反而更高。

从发展的角度看,孩子生来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求。所以按理,每一个孩子都会爱上学习这件事。那为何仍然有那么多孩子厌学呢?心理学家们早就发现,那些学习一直不理想的孩子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因为情绪上抵触学习,而非智力上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说白了,这些孩子,多半跟“学习”的关系不好。而这,又多拜父母所赐。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们正话反说,看看那些厌学的孩子,都是怎样被父母们养出来的。希望能够给父母们一些启发。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不断给孩子定下难以企及的目标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高过孩子的承受能力。为了孩子,这类家长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双休日可以不休息,为孩子辅导,陪孩子练琴、学画……孩子的心理、身体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陪孩子去制定计划,给孩子一个目标本身没有问题。但若父母所提出的目标太过遥不可及,孩子总是再努力都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那孩子就只能反复体验到无力、挫败感,并渐渐失去坚持的动力和毅力。比如有的父母不管或忽略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强制要求孩子小学之前就要掌握1000个汉字;多少岁以前必须通过钢琴多少级等等,这些做法不仅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会过早消耗孩子的心理能量,以及对现实世界的热爱度。

针对这类父母的教养方式,我们可以听听心理学家惠特尼的建议: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孩子可决定什么时候执行或终止计划。当然,父母要对孩子的计划进行约束,添加上一些条款,如每天按时回家、先做功课、学习时不得分神等。“计划本身不是一定让孩子达到某个目标,而是看能否成功遵守计划,坚持到底。”惠特尼说:“如果坚持下来,孩子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让他们看到了自己有能力和信心达到目标,会激发出自发学习的主动性。”

父母总是看到孩子的劣势,给予孩子负面评价

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尤其在3岁以后,父母、老师以及同伴的评价,对孩子的重要性会逐步提升。如果别人说他笨,他就会认为自己笨。一个总是失败、体验不到成功的孩子,也就不会再努力了。

有一位爸爸,曾带着自己厌学的儿子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咨询师和该孩子单独谈话时,孩子这样说:

我从来都没得到过大人的认可,考试差一定会挨骂。考得不好被骂,考得好一样被骂。有一次,我数学考了92分,试卷发下来后,我高兴极了,这是我最好的成绩。放学后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试卷给爸爸看,没想到他说:“光这一门考92有啥用?其它课呢,语文呢,英语呢,物理呢?就这上门考这些,你还好意思说呢!”我一下子无话可说了。

中国有句话,叫做“骄傲使人落后”。很多中国父母也以此为信念去管教孩子,他们认为,不能让孩子太骄傲,不能把孩子夸歪了,要适当去打击打击孩子。所以,当孩子表现的不错、渴望得到认可时,不少父母会像上面那个爸爸一样,克制表扬孩子,并以为这样会激励孩子继续进步。

结果恰恰相反。我们反复讲过,一个有信心、并且乐于继续尝试的孩子,全靠这两种体验:

1.这件事做成功了;

2.这件事是我做成的。

父母吝于表扬孩子的做法,则只会剥夺孩子充分体验成功以及成功带来的愉悦感,把孩子与成功之间的联系生生隔断,如此孩子只能获得低价值感,并形成“我不好、我不行”的自我评价。

对此类父母的教养方式,我们的建议是: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无论孩子是否爱学习爱读书,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变的,让孩子知道不管自己表现如何,但是自己作为一个人总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同时,要时刻发现、注意孩子身上的优秀之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陪读,传达给孩子的是不信任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写作业时,会守在旁边,紧密地监督,随时纠正孩子所犯的错误,不时去提醒/打断孩子。

父母看似监督的陪伴,实际上是坐在旁边监视、监工,表达出的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学习似乎变成了父母的事,而不是孩子的。遇到叛逆一些的孩子,他们要么就跟父母磨洋工耗下去,要么屈服于父母的暴力之下。既然父母不信任孩子能够自己做好,那么孩子又怎么会信任父母说的“好好学习才是对的”呢?长期被父母“陪读”的孩子,会缺乏学习的自觉性,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他们往往无法独立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更难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所以,即使前期父母的监督下,也许孩子能够取得一些成绩,但一旦离开父母监督,孩子会立即丧失一切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孩子做作业时,父母尽量不要在身边陪伴,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学习,当然孩子学习上不懂问题时,要引导孩子学会主动请教父母,届时再予以引导就好。还是那句话,做孩子成长的守望者,只不过,有时要站的远一些。

曾有位一直为孩子写作业发愁的妈妈这样问:

我每天都因8岁儿子的学习问题犯愁,吵闹,弄的一家子鸡犬不宁,我也试了几种方法,对他好像都不起作用。每天回来只要我们不催他,他就从不主动写作业,让他写他也只是应付而已,你不在他跟前坐着,他一小时也写不下一个字,在他跟前也是好话连篇也听不进半句,最后磨磨蹭蹭的写几个,别人半小时的作业,他得两三个小时,就这还的催着,催急了还发火骂人,有时候就狠狠的揍他一顿,他就委曲求全地写一小会儿。这样的孩子可咋办呀,才刚刚开始就厌烦学习。

对于这位妈妈来说,需要立刻跟孩子划清界限,只做自己该做的,而把学习这件事,还给孩子自己。具体说来,就是避免说教、打骂、监督,因为这些方式都是“越界”,是对本属于孩子的事情过于上心的表现。不如跟孩子约定好写作业的基本规则,包括:在哪里写,提供给孩子可以专心写作业的环境;写作业的时间多久,到点了就不允许再做,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效率等。具体作业如何写,写得好不好,除非孩子开口向父母求助,不然就最好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

如果孩子能够遵守规则,且主动做好作业,妈妈可及时鼓励;如果孩子不主动做作业,妈妈温和坚定地执行规则,不批评不指责。因为完不成作业的孩子,自然会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或惩罚,也许还要受到来自于同学的嘲笑和鄙视,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完成作业受到的惩罚和付出的代价。

父母过分看重成绩,只关心学习成绩这一件事

有这样一个“数学天才”的故事:

一个孩子,起初学习挺努力的,成绩也不错。五年级时,有一段时间,他特别不愿意学数学,而且成绩老是很差。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个妈妈没有一味地责备孩子,而是在想办法。

有一天,她看到报纸上有几道脑筋急转弯的题,她灵机一动,就把它剪下来,重新打印了一份。对孩子说:“儿子,你看看这几道题,能不能做出来。书上说,能做出这几道题的孩子,那都是数学天才。”儿子一看,马上来了兴趣,而且想方设法把这几道题都做了出来。妈妈特高兴,就写了四个大字“数学天才”贴到儿子的书桌前。从此,她发现孩子对学数学比以前有了兴趣,慢慢地,数学成绩就提高了。

这个小方法,虽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拿来便用,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父母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更多是责备。可惜,效果往往都不理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文化研究小组负责人米哈里提到,如果孩子从小就体会过因兴趣而忘我的滋味,就会感到快乐,并一直主动寻找这种乐趣。所以,改善孩子和“学习”的关系,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至关重要。

另,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并不是“不务正业”,反而是对促进孩子学习、增强孩子专注力的好事情。父母平时多鼓励,并且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父母可在孩子做完他们的“工作”之后,给予孩子鼓励:“你能这么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呀!”并及时和孩子分享他的感受,这样,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把做这件事时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迁移到其他事情中,比如学习。

当然,除了上述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厌学,还有一点会导致孩子不爱学习,即,父母本身不爱学习,孩子多半也会效仿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要让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首先要让他知道父母很喜欢读书,求知欲很强,并且不断学习。如果父母自己平时就是喜欢玩了、成天看电视打游戏的人,耳濡目染,孩子也会习得父母身上不好的习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连自己都不喜欢看书、学习,又怎么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父母要先从改善自身做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想让孩子读书的方法是自己也拿起书。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如何养好一个男孩


如何养好一个男孩

如果男孩培养得当,他们可以成为非常棒的爱人、父亲和工作伙伴,展现男性的美好一面:能干、会照顾人和稳重。

那么男孩子究竟是如何成长的呢?我们父母在他们的成长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关注男孩成长的心理学家们把男孩的成长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6岁)温柔幼年

这段时期里虽然父亲的角色也很重要,但男孩依赖的主要是妈妈,因为他们需要很多的爱和安全感。

▊发展特点

男孩还是婴儿时,他的需求和女孩没有什么区别。他需要和一个抚育他的人建立特殊的亲密连接,这个抚育者往往是母亲,母亲提供他最需要的奶水、安抚和拥抱。父亲这时候会和孩子玩一些让他兴奋的游戏,比如抛高,举高,骑肩上等,这些一般是母亲不会做的。

随着孩子的成长,男孩和女孩的区别会开始慢慢出现。女孩子比男孩更会认脸,触觉更敏锐。而男孩子生长得更快,从2、3岁开始玩的时候会占用更多空间,喜欢使用物品,喜欢把积木搭高。

▊父母的作用

如果母亲是男孩的主要抚育者,他会把母亲当作亲密关系和爱的学习榜样。如果母亲温柔但坚定地设定规矩,不是用打骂或羞辱的方式,他会接受这些规矩而且进步很快。因为他知道妈妈爱他。

如果母亲喜欢教他说话,他大脑的语言能力会发展更快,让他更爱和人交往。而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或交流能力是很多男孩长大后的弱点,母亲在男孩幼年期就可以注意这一点。

如果母亲经常情绪悲伤,对男孩缺乏关注,男孩的大脑就会发生改变,变成容易悲伤难过。如果母亲总是生气,打骂他,他会迷惑母亲是否爱他,导致缺乏安全感。

母亲应该接受男孩爱冒险的天性。当男孩捉了一只小蜥蜴或者用泥土堆了一团东西时,母亲应该感到骄傲和快乐,而不是催他洗手换衣服。父亲可以逗他玩,和他假装摔跤,同时要与妻子一起照顾他。小男孩就会知道:男人可以是让人激动的、友好的、爱读书的,也可以分担家里的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

▊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和母亲分离,男孩会有更强的焦虑症,如果感觉被抛弃,他更容易关闭内心,不和外界交流。如果可能,男孩在三岁前,最好由家人照顾。有分离焦虑症的男孩可能会在幼儿园表现得好动或者有攻击性,大人们很可能会他贴标签,说他好动爱打人,而这个标签可能会一直跟随他。

如果是由家人照顾或者是在只有几个孩子的小型家庭式托儿所由有爱心的老师照顾,男孩会适应得更好,分离焦虑症会降低。三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和把他放在心里特殊的位置的人度过幼年期。男孩们最早需要学到得是亲密、信任、温暖、快乐和友善。这些幼年时体验到的感情会帮助他更平稳地度过容易冲动的青春期,平衡他爱冒险和爱竞争的天性。

▊总结

六岁之前,男孩和女孩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最好是由母亲担任主要抚育者,父亲积极协助。重要的是有一两个关键的人爱他,在他的幼年期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样他会一生都有内在的安全感,他的大脑会获得亲密交流的技能,喜爱学习和互动。

第二个阶段(6-14岁)学习男性的一面

大概在6岁左右,男孩会有一个大的转变,他开始模仿超人、蝙蝠侠等这类的男性英雄的动作,喜欢挥枪舞棒,制造一大堆的噪声和麻烦,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很粘父亲,如果父亲缺位,那么他会粘身边的其它成年男性,向他学习,模仿他。如果得不到父亲的注意和关怀,很多男孩开始出现行为问题。

▊父母的作用

母亲:

虽然男孩开始粘爸爸,但不意味着母亲就不重要了。社会对于男性的要求通常是坚毅顽强,其实能够勇于面对内心情感,有温柔、爱心一面的男性人格更完善,婚姻和人际关系会更加协调。

母亲应该让男孩知道她一直会支持他爱他,男孩还可以和母亲很亲密,保持柔软的内心。有的父亲抱怨儿子和妈妈太亲了,其实不是妻子做的太多,而是他和儿子的互动太少。如果父亲怀着抱怨的态度或者对儿子期待太高,只会把儿子推得更远。

如果母亲为了让男孩坚强,突然疏离他。男孩为了压抑悲伤,会关闭自己原本和母亲相通的一面:爱意和温柔,因为这些情感不再得到母亲的回应。这样的男孩长大后往往人际关系僵硬,感情单调。所以母亲们,不论你的儿子是五岁还是十五岁,你都可以多多拥抱他。

父亲:

虽然6-14岁的男孩依然依恋妈妈,但他的兴趣已经改变了,他更加专注于男性角色能够给予他的东西。相比母亲,他们更注意父亲说的话,更愿意向父亲学习。

6-14岁这短短几年是父亲影响儿子的最宝贵的时机,父亲这段时间应该花更多时间和儿子在一起,如果父亲缺位,那么男孩会转向寻找其他能够教导他的男性。很可惜在当今的学校里男教师越来越少,很多男孩只能在年长一些的同伴中吸取力量,所以在学校中会有男孩的小团体甚至帮派。没有年长、值得尊敬的男性的引导,这些同龄人的团体在混乱中探寻方向,接触如暴力、性早熟、吸烟等不良影响。

父亲这时需要真正承担父亲的角色,深入儿子的生活,扶持他的成长,在人际关系、品格力量、家庭婚姻、价值导向等方面做儿子的模范,成为儿子和成年男性世界之间的桥梁。

下面一些基本的为父之道,可以供工作繁忙的父亲一些参考:

▊1、挤出时间

这是做父亲最重要的能力。如果你一周工作50-60小时,你很难成为好父亲。如果你的儿子在生活中出现了问题,那么是你的责任。父亲应该拿出时间和儿子玩耍欢笑、教导儿子。

▊2、表达你的感情

男孩子喜欢拥抱、玩耍、摔跤,但父亲们也需要通过读书、讲故事、并坐聊天和听音乐等安静一点的活动和儿子建立感情联系,要真诚的夸赞孩子的聪慧、努力或者创意。有些爸爸害怕这些会让儿子娘娘腔,但事实恰恰相反,很多同性恋因为缺乏父爱而寻找与其他男性的亲密感情。

▊3、放松一点

不要仅仅出于压力或者责任感去和儿子在一起。享受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选择你们两个人都喜欢的活动,不要把和亲子时间变成学习时间。降低对儿子的要求,逐步教会孩子你的技能,和孩子一起体会体育运动、远足、种植等等活动的快乐。

▊4、也要做严父

有些父亲喜欢做轻松的慈父,把难做的部分如管教孩子、分担家务、监督作业、为孩子做出选择等交给妻子。有些妻子半开玩笑的说:我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是我的丈夫。不要让你的妻子陷入这样的境地,不仅仅做孩子的朋友,还要和妻子分担养育和引导孩子的责任。

▊需要注意的地方

6-14岁的男孩会面临幼儿期没有碰过的问题,如霸凌、歧视、同龄人和性信息等,父母必须密切关注这些问题的表征。比如在学校受到霸凌的男孩会有不想上学、缺乏同学朋友、零花钱丢失等现象。而另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男孩在这段时间的心智成熟度比女孩晚半年到一年,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尽早入学,好抢先一步,其实这样做并不利于孩子自信顺利的学习和适应学校生活。

▊总结

男孩6-14岁是父亲为之奠定男性基础的宝贵时期,再忙的父亲在这几年也应该挤出时间多关注儿子,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夏夜散步、和儿子聊聊自己的成长过程、一起打球、拍拍儿子的肩膀告诉他他很棒。这些美好的记忆会滋养男孩,伴随他的成长。

第三个阶段(14岁-成年)后退一步,帮助孩子变成成年人

▊成年的定义

我们通常认为孩子从14岁到成年的过程顺理成章的就是好好学习,多发展课外特长,进入理想的大学,然后找到体面工作。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包括我自己。

但直到最近这两年,在面临职业、家庭、环境的很多变化时,在失败和尝试、辛苦和快乐中,我才明白:我以前的自尊、骄傲、对自身身份的确认很大程度来自于我的技能、学位和工作,我的安全感来自于和家人、丈夫的关系,我对别人的判断更多基于他的学位和职业,我从未真正关注过我社会阶层之外的人,我也从未真正后悔过自己的过失和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我才意识到:如果没有自给自足的心灵,如果爱只保留给自己,如果总是沾沾自喜的点数一些物质的收获,我离成年还远。

真正成年的人有自己的原则、有跌倒了爬起来的勇气、有不役与外物的能力、有对朋友和家人的爱。这样的成年人能面对家庭的矛盾、处理自身健康的问题、面对经济环境的改变和职场技能更替的挑战,他对自身的认同、和家人的关系和幸福感不会因为环境变化而轻易改变。

所以在孩子14岁到成年的这段时间,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名牌大学,而是如何培养他成年,我们要做的应该与男孩的前面两个发展阶段相反:继续爱他,但要后退一步,让他接触外界优秀的人,给他更广阔的视野,给他帮助别人的机会,给他做决定和承担责任的经验。

▊男孩在此阶段的发展特点

DonandJeanneElium在RaisingASon书中很好的描述了男孩在青春期的特点:

1、思考

男孩在这段时间里发育的重心其实在于他的头脑。可以说青春期是男孩开始思考的年纪,他开始抽象思维,开始批判、分析自己、他人和他身边的世界。

青春期的男孩经常说这样的话:“我父母总是说他们支持我,但他们不让我去探索真正的自我”、“我爱我爸爸,但他说话会有种族歧视”、“我妈妈人很好,但她总是让别人左右她”等等。

他开始有沉默独处的时候,用来思考、吸收、理清自己的感受,分析生活中事件的意义。父母们这时要相信自己在他幼年奠定的基础,并信任他。

2、多变

青春期的男孩是多变的,容易情绪化。为了探索自我,他会尝试不同的行为方式,他可能会一时很自信,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时又忧郁害羞。一会像个学究型,一会像个嬉皮士。

父母们有时会很不喜欢他的一些言行,比如染头发、带耳环、批判别人等,但只要我们记得一点,就可以平静的对待他,与他沟通——他的行为不是针对我们的,不是故意让我们难堪生气的,他只是在探索自己,去了解这个世界,或者通过一些言行,希望被他的朋友们接纳。

3、从否定到肯定

BetweenFormandFreedom一书指出,青春期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从13岁到16岁左右(大概就是高中阶段),男孩子们带着美好的希冀去探索世界,他们期待发现真善美,但却失望地发现丑陋、不公和人性的缺点,他们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持否定态度,他们对事情的批判会毫不留情、犀利准确。但到了青春期的末尾(大概是进入大学后),男孩们从希望破灭到接受现实,希望改变现实中的不公,开始期待新生活。

4、精力旺盛

这段时间里,男孩的荷尔蒙会是幼年期的800倍,身体飞速发育,很多男孩整天坐立不安,打球跑步等成了他们最喜欢的事情。所有的男孩这时都应该有体育活动,父母们应该帮助他寻找适合自己的活动。虽然篮球、足球等非常盛行,但不是所有的男孩都喜欢或适合团体运动,内向一点的孩子可以练习游泳、自行车、摔跤等个体运动。

▊父母的角色

1、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男孩的荷尔蒙和身体发育推动男孩进入成年人的角色,他们渴求更多精神层面的互动,希望能够追随激情和梦想。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只是给了男孩们更多的课业。

那些让父母恐惧的事情比如吸毒、犯罪、醉酒等往往是因为男孩找不到可以追求光荣和实现英雄梦的途径,他们看着广漠的社会,找不到可以信仰和跟随的人。

2、建立沟通的基础

父母要做的不是关注于男孩这时让你烦恼的表面问题,如染发、肥腿裤等。我们要透过这些表面,去发现男孩内心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在男孩们抱怨的话里,理解他们的正面述求。比如“爸爸,你总是不理解我”,是否意味着他其实需要你的支持和认可?“我恨你!”是否是表达他感到受伤?“我找什么样的女朋友不关你的事”是否意味着“我需要隐私,我需要更好的把控我自己的生活”?

3、避免过度关注

现代父母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成功,他们为孩子聘请昂贵的私教,送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和比赛,拼命把孩子往名牌大学里推,帮助孩子选择研究生学院,甚至帮助孩子投递简历。

这种过度关注的行为不仅限制孩子成为独立的人,而且人为地把孩子的发展划定了一个框框,限制孩子发展的可能性和孩子的想象力,甚至导致孩子抑郁和焦虑。

4、帮助孩子迈向成年

我们无论怎样希望孩子避免犯错误,或者在他们犯错的时候把他们扶起来,让他们重新振作,我们无法替代他们去感受悲伤、失望和痛苦。而不经过弯路和错误,男孩无法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习得勇气和坚持。我们能做的是为他们提供成长的机会,接受更多优秀的成年人的辅导,迈向成年。

家庭可以在男孩一定的年龄,举行小小的仪式,宣布他将成年,告诉他成年人的责任和对他的期许,讨论他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性、交友问题、饮酒等。

另一重要部分是为他寻找一位或几位心灵导师,比如一位体育教练、教会的领袖、叔伯等。他们愿意关注他成长、愿意辅导引领他、给他提出挑战、关心他不要犯致命错误,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家庭结成小组,爸爸们或者叔叔们会定期带男孩们去远足野营,分享成长的经验,讨论一些问题,回答男孩们的疑问,每一个男孩都会有一个男人代表他、捍卫他、提升他。

▊总结

在14岁到成年的阶段,男孩渐渐脱离家庭,渴望成为更好更独立的人。我们父母需要把视线超越上大学这个门槛,关注成年的真正意义,为他寻求可以辅导引领他的优秀成年人,给他独立发展的空间和经验。

如何教育出一个勤快娃


如何教育出一个勤快娃

爸妈们经常发现在孩子们参加劳动时,年龄越小就越爱劳动。有些大点的孩子在劳动了一半就开始偷懒,需要爸妈们经常提醒才可以将事情做完。

纠其原因是爸妈们往往将学生看成劳动对象,而不是让孩子了解劳动的价值,只是简单告诉孩子做这个,做那个。而对于孩子劳动的引导和总结却从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劳动热情会慢慢冷漠,渐渐视劳动为负担,甚至产生排斥心理。

劳动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爸妈们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心态,切实推进他们在未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尊重儿童劳动的意愿

孩子总是很乐意和大人或是身边的老师做各种事情,这是孩子最初的劳动行为表现,并且具有无意识性和游戏性。然而,这是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工作能力的最佳时机。

作为父母,必须学习如何去保护和尊重孩子的劳动本能,不要因为孩子劳动时不符合标准或者闯出些小麻烦就呵斥孩子,因为它将无疑,扼杀了孩子最初的劳动积极性,并逐渐变得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冷眼旁观。

我们应该以关心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每一次劳动,并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使孩子进一步激发出劳动的热情,让他们在这样的积极情感下去探索和学习劳动的正确方法,形成有意识的“劳动”,从而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

二、让孩子感受到参与劳动的快乐

孩子是带着游戏的态度参加劳动的,中途注意力的转移也就不那么奇怪了。要保持孩子对劳动一如既往的兴趣,建立孩子最初的劳动责任心就很有必要。父母应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有效的方式是:

1,将孩子的劳动作为一个游戏来做;

2、对孩子的劳动建立一定的目标;

3、体验劳动的意义。

这样做可以使枯燥的工作变得有趣,让劳动不再成为孩子的麻烦,而变成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件事情。

具体办法是:把孩子们参加的劳动设置为具有情景语境的游戏,如收拾积木说成采蘑菇;或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孩子持续高涨的劳动热情,由于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不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所以他们的劳动总是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

至于孩子的劳动目标,就要从孩子的心理欲望入手,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督促他们达到外界的要求。父母可以在孩子的面前直接表扬他,也可以给予一些小奖品,选择哪种方式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定。

三、提升儿童劳动观念

总喜欢跟在忙碌的大人身后,模仿大人进行劳动,但是在这个时间段中,他们的意识中对这是劳动并没有概念,需要成人将劳动观念灌输给孩子,让孩子逐渐形成劳动的意识和行为。

例如,不断给予那些积极参与劳动的孩子表扬和肯定,灌输“劳动”这个词,以加强这种劳动做法的骄傲之感。

如何造就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深知:“为人父母者易,易在养身;为人父母者难,难在育心。”于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培养出一个快乐、健康、有所作为的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共同心愿。

父母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单方面地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即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早就提出: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优劣占20%,情商的优劣占80%。情商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由此可知,如果要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让他将来事业有成,从小就要重视情商的培养。

那么,怎样从生活点滴处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首先,培养孩子富有爱心、同情心,懂得关心别人,与人分享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到花博园赏花,我女儿(那时才一周岁六)伸手要摘花丛中的花时,她爸爸就告诉她说:“那些花长得很好也很漂亮,你要是把它摘了,它会痛痛的。”我女儿听了,就缩回伸出的小手,不好意思地笑了。不仅如此,我们还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机会,逐步培养孩子学会亲切待人、愿意分享,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她就会大方地把她的玩具、桌上的水果、柜子里的饮料搬出来递给客人;客人要回去时她还会自己拿袋子装一些让人带回去,虽然客人不拿她的东西,她也会说:“没关系,我还有呢。”有时我们还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她学会宽容别人,乐意关心和帮助别人等。

其次,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性和适应能力。

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帮助幼儿树立信心,使幼儿能够学会独立适应并解决问题。比如,我有时把她想要的东西放得高高的,或放在她看似拿不到的地方,她很想拿可又够不着。我们大人也不急着帮忙,只是告诉她要自己想办法。我女儿起先是着急,恳求我们帮忙,后来看毫无结果就自己动脑筋了,有时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好多次她都能用椅子垫脚,用晾衣用的叉子,或者其它办法拿到她想要的东西。拿到后的那种快乐与喜悦洋溢在她的脸上、身上,让我们也感到她的点点滴滴都在进步。这样既取消了她碰到问题的依赖思想,又能培养她独立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因此,设计一些障碍,让孩子学会处理事情,并获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便于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中出色地担当好自己的角色。

第三,培养孩子从小学会情感表达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3-6岁的幼儿是情感、控制能力等培养的最佳时期。感情的激励是培养良好情感的基础。父母慈爱地同孩子点头微笑,经常搂抱孩子,在他不舒服时给予关怀和安慰,奠定了爱和信任的家庭关系。孩子将来在这基础上就能学会愉快的情感表达。而喜悦、愉快的情绪能明显地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情绪愉快、无忧无虑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地进行探索和求知,从而使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智力获得较好的发展。

第四,培养孩子一定的社交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6岁的幼儿还不具备一定的交往能力,不能主动地解决矛盾。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产生了一定的交往需求和交往欲望。家长可以利用很多的机会,培养幼儿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家长可以指导幼儿自己解决;在幼儿议论同伴时,家长可以对幼儿进行是非观念的教育。从小培养幼儿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要让他们去适应集体生活、适应社会,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并能受人喜欢,这就让您的孩子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第五,从小培养孩子有礼貌,有良好的社会公德。

日常生活中,从小培养孩子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如按顺序排队等候,既培养了孩子的耐心,又提高了他文明的素养。还有,如在公共场合不随便丢垃圾,教育孩子讲卫生的同时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文明的举止是很容易学会的,而且会对孩子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未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的人生幸福美满,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重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为他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人要混的好,情商高也是必须的,要想宝宝情商高,就得从小抓起,下面几个方法可以帮你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怎样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一个孩子放学回来告诉你:今天在学校有同学打我!他父亲很有技巧地回答:还好吗?有同学打你,所以你很委屈?

这个回答不但帮助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还带来两个天大的好处。首先,孩子可以从中明了,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其实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

其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这次挨打,心理难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别人,别人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个深刻的情绪体会,有助提升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所以从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会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

在协助孩子辨识情绪之后,接下来,爸爸妈妈就可以再问:你要不要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这是个很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当父母学会发问及倾听,孩子就会愿意开口说话,培养良好的亲子沟通习惯,会让彼此的沟通畅行无阻。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在面对别人的恶意攻击时能沉稳以对,并拥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压能力,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得心应手。

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对其自信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若平时只是批评而极少给予表扬,父母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孩子心目中不佳的自我形象。所以建议父母亲可以坐下来,写下孩子值得欣赏的优点。而在这想特别提醒家长的是,这些优点不该是孩子和别人比较的成果,而是孩子本身所具有的特质。

比如,很有爱心,对小动物很好;很有礼貌,会主动和朋友打招呼等等这些人格特质,而并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较之上的结果。如果要称赞孩子的学习表现,学习很认真、负责,会自我督促念书就会是更好的理由。多鼓励和肯定孩子,让他对自己有着合适的自信,会让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帮助孩子发展负面情绪的管理技巧。

在美国有些中小学,在课程中加入冥想的练习,让孩子坐下,闭上眼睛,意念集中静坐20分钟。而最近的实验发现,静坐冥想有助降低一个人的焦虑感,而且能够强化注意力的集中,进一步地提升学习效率。像这些设计得当,适合孩子的放松技巧,早早学会,对他们未来的抗压能力就会有所帮助。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例如带孩子一起体育锻炼,画画、唱歌等。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氧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应该要多安排些机会,欢迎孩子的玩伴来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以及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生日等)。重视情商的父母亲在孩子参加这些团体活动时,关注的焦点不会是孩子与他人的比较结果,

父母亲该观察的是,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当中,他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而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为了防止自己又落入^.与他人较量^.的惯性思维中,家长们不妨准备个小的笔记本,提醒自己观察的重点,并做记录。

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这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

要懂得对事情做正面的思考。有一个孩子,有次老师当众批评他的历史成绩。大多数孩子都会因此而觉得有失颜面而耿耿于怀。然而他做了心态上的调整,笑着跟妈妈说:幸好老师批评的是我最烂的一门科目,如果我最好的一门科目还被他批评,那我不就更惨了。

有这样的正面思维能力,就是乐观特质的精彩展现。因为他知道怎么在任何环境中看到事情的优点面,从而避免了负面情绪的不当干扰,而找到激励自己的动力。

为了帮助孩子学会看到事情的优点面,父母亲应常常用正向发问的方式启发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同学,你觉得他有什么优点?

而在碰到挫折时,例如孩子上台演出不理想,爸妈不该说:你今天怎么回事,表现得一塌糊涂,而该用这次可能让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部分呢?如此一来,孩子就有能力去思索正面的答案,例如,比起上次还是略有进步,或者是学到了重要的经验,下次上台该做更充分的准备。

正向思维能力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只要平时多花点心思,父母亲就能帮助孩子培养出乐观的正向思考习惯。

喜欢《如何养出一个厌学的孩子》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厌学原因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