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托管宝宝”得“心理疾病”

11-16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谨防“托管宝宝”得“心理疾病””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导读:调查发现,出现心理问题的儿童,大部分是一些缺乏父母直接照管的孩子,其中不乏几个月大的婴儿,“托管宝宝”的心理发育问题正引起人们关注。

出生几个月的婴儿哭闹不止,经医生诊断,患的竟是心理疾病;宝宝一直吐奶,治疗没效果,居然也是心理疾病惹的祸……这两年,金猪宝宝、奥运宝宝扎堆出生,80后的年轻人升级当爸妈,因为工作繁忙,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使不少宝宝得了“心病”。日前召开的“学龄前儿童心理现状研讨会”公布了一项对500名学龄前儿童的最新统计数据:儿童心理疾病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上升到去年的6%。

调查发现,出现心理问题的儿童,大部分是一些缺乏父母直接照管的孩子,其中不乏几个月大的婴儿,“托管宝宝”的心理发育问题正引起人们关注。

这些“小不点”究竟为何会患上心理疾病?对以后成长会有什么影响?年轻的父母应该注意什么?近日,记者走访本市多家心理门诊,请心理咨询师严正伟、王闽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徐光兴给“托管宝宝”的心理健康问题把把脉。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为什么儿童易得心理疾病


4岁男孩小军今年读小班,幼儿园的老师都说,小军是个让他们头痛的小孩。“这个孩子很倔,而且太好强了,无论是学习还是体育,甚至只是一些小活动,他样样都要争第一,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一次,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出门散步,小军非要当“领头兵”,老师不让,他就坐在地上发了半个多小时脾气。上课的时候,如果有小朋友歌唱得比他好,舞跳得比他棒,他就开始闹别扭……

3岁的小女孩阿雅则是另一种情形。从到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她就总是缩在一个角落,不和小朋友们交往。老师点名让她做游戏或者答问题,她不但紧张得答不出来,有时候更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上了不到一个星期,她就哭闹着不肯再来了,每次妈妈带她来到幼儿园门口,她就说自己肚子疼,结果一回到家病就全好了……

相比之下,9岁的小风更让同学和老师捉摸不透。大多数时间,他对同学都是冷冰冰的,平时大家叫他一起玩,他都是爱理不理的。但是有时候,他又会突然变得非常热情,和这个同学抱在一起,又要到那个同学家玩。

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小孩子发些小脾气,他们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

心理疾病直扑儿童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戚元丽博士说,近两年小朋友们看心理病的多了很多,她本人平均每天都会接诊6个左右病例,周末更多。广州市教育局不久前在英雄广场举办了一场大型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咨询会,结果很多家长都来咨询孩子的心理异常现象……“以前,我们都觉得小孩子的思想是最单纯的,他们是无忧无虑的。没想到短短几年间,心理疾病就由成年人那里直扑向儿童……”东山区一所著名小学的校长感概地说。

戚元丽博士专门从事儿童心理健康研究,她说,目前困扰儿童的精神心理问题有很多种,主要有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情绪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多动症和抑郁症。多动症是较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8%,而且很容易就被家长忽视。这些儿童是典型的“坐不住”,他们无法或很难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或者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这样的孩子经常表现得十分淘气,缺乏耐心,就算坐在凳子上,他们的手里也要玩弄一些东西;有些孩子虽然表面很安静,但却“神游四方”,上课经常走神,刚刚说完的话也会突然记不起……

患抑郁症的孩子则是对什么都不敢兴趣,对课堂和游戏都表现得很淡漠和退缩,很少有笑容,甚至总有被人拒绝和讨厌的感觉,还会持续的自我谴责。长期抑郁的孩子还会出现厌食、体重下降、失望等情况;但有的抑郁的孩子也会表现得过度好动、具有攻击性。

戚博士称,儿童的心理问题对其健康成长会造成很大障碍,幸好一般都还仍于早期,及时发现比较容易治愈。但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任由其发现下去,很有可能就会成为精神疾病,甚至会有人格分裂、自杀等情况出现。

隔代抚养易致儿童心理疾病


现代社会中,年轻的父母因工作忙等原因,常常将孩子交给孩子祖辈抚养。这样既可让老人因抚养孩子有事可干,而内心充实,又因老人有育儿经验及血缘亲情关系能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父母放心,可谓一举多得。就目前看,隔代抚养主要出现在农村夫妇两人都外出打工的家庭和城市双职工的家庭。据调查,目前我国约20%的独生子女是由其祖辈抚养着的。而祖、父、子同住,孩子主要由祖辈抚养的在我国则更普遍。孩子由祖辈抚养有多种好处,但隔代抚养也有不利之处。

1.隔代抚养较之父母抚养,更易养成孩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老人的心都比较慈、比较善;再加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祖辈抚养,祖辈们更是备加关爱,真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为孩子辩解。而在这种溺爱、袒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这实际上给孩子培植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隔代抚养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整天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也是无法取代父母之爱的。孩子缺少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

另外,隔代抚养也会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笔者的一位老师,因觉得上海的教育条件较好,就将孩子送到在上海的父母家,一直到孩子14岁时,才接回到身边。可孩子回来后,与父母好像是陌路人似的。开始孩子的父母以为与孩子还处于磨合期,就想尽一切方法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然而四五年过去了,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仍处在开始的状态,令他们后悔不迭,痛苦不已。

3.隔代抚养最严重的危害在于这种抚养方式极可能导致小孩心理变异,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隔代抚养一般会导致以下几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首先,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或更严重的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第二,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视野狭小,使孩子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活泼,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活泼、宽容的性格。这样使孩子长大后,为人心胸狭小,不善与人交际,易产生交际恐惧症。

第三,人老后,其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等。

第四,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这使孩子在成长中,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产生心理与行为的障碍。

所以笔者建议广大家长,不管你们有多重要的事、多么忙,都应自己亲自抚养孩子,将孩子放在自己家里养育。

培养宝宝语言能力谨防5大误区


1.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

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2.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还不会从口中说出,若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3.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双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父母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4.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5.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

宝宝的心理之路


导读: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善于了解宝宝内心的渴望,懂得用巧妙的方法逐步带着他走进这个世界,一味的宠爱,一味的妥协,一味的恐吓都不是好办法。

要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宽恕别人的过失,这会为你的人生带来积极的心态与正面的情绪,也同样会为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阿尼强帕心灵治疗师

小宝宝从一出生,就开始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绕,怕他饿了,怕他冷了,怕他害怕黑暗,怕他孤单。然而,大家都对小宝宝的身体过于紧张,却常常在忙乱中,忽略他的心理发展。心理学家认为,人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应,就是好奇心,而婴儿时期的宝宝正处于最好奇的阶段,他想要学习一切他所接触到的事物。

那么,什么时候的宝宝能够关注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什么时候的宝宝,开始喜欢出门玩。他什么时候开始反抗父母?什么时候对世界有了更多的好奇心?这些心理发展,都将伴随着的宝宝的身体发育,逐渐出现。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善于了解宝宝内心的渴望,懂得用巧妙的方法逐步带着他走进这个世界,一味的宠爱,一味的妥协,一味的恐吓都不是好办法。

0岁到6个月

这时的宝宝都是躺在摇篮、床和妈妈的怀抱里。所以,他观察到的东西多是挂在空中的挂件,往往又拉又扯,手脚并用地想把变成小玩具。所以,父母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

提示:挂件距离宝宝的眼睛距离以20—30厘米为宜,定期摆放一些有趣、色彩鲜艳的挂件,几天换一次地方,免得宝宝变成“斗鸡眼”。

6个月~8个月

宝宝开始会坐了,这时他能看到更多的东西,同时更容易看到自己手的动作。他的关注点是自己和物体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手的动作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能经常看到宝宝在不停地“啃”东西,“啃”手。没关系,这是他正在学习如何探索这个世界。

提示:注意卫生,玩具要定期清洗,或者放在阳光下暴晒。

8个月~1岁

现在,宝宝能爬了,他开始从自己床奔向家里的各个角落,他最喜欢小空间,常常会一个人在角落里咿呀比划。这时,他开始不啃了,更多开始运用“敲和蹬”的方式。父母这时候可以让他们自在的探索,注意安全就可以了。

提示:保持角落的干净,不要有玻璃等危险品;保证所有的插座上有盖子。

1岁~1岁半

1岁之后的宝宝更调皮了。因为现在他可以走了,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他们开始想出门玩,而且迫切的需要出去玩。往往大的、会移动的物体(比如汽车、玩具车、气球等)会吸引他们。这时,我们会发现,宝宝很喜欢扔东西,把家里扔的乱七八糟。“扔”并不是因为他调皮,而是用扔这个方式来探索世界。他很喜欢看物体在“飞行”,用不同的力气、不同的角度扔不同的东西,可以看到不同的“飞行轨迹”。

2岁左右

2岁左右,是小宝宝第一个反抗期。他们开始从观察世界、观察事物转向对人的关心,表现为对父母生气表情的研究。他们发现,自己故意反抗,父母会出现表情转变,生气或者是大声斥骂,通过这些观察,宝宝开始学习对他人表情的判断,同时他还利用这个方式在调整自己的行为极限。

同时,此时的宝宝非常容易受到恐惧情绪的影响,有时突如其来的雷声、恐吓会影响他们。

提示:这时,父母要了解宝宝的需求,宽容对待。一方面当他们害怕的时候要及时安慰;另一方面不要过分溺爱或过分责骂,不要让宝宝“百无禁忌”,也不要让宝宝更加恐惧。

谨防孩子说脏话


导读:孩子说脏话是件很不好的事情,不仅大人没面子,对孩子自身的成长也不利。

小郭:最近我突然发现我那个臭儿子又不学好了。

老高:又怎么了?这么点大的孩子能坏到哪儿去。

小郭:他竟然学会说脏话,还自以为是学到了什么新词儿,整天挂在嘴上。

小金:那赶快得让他改,不然就改不掉了。

小路:哎,小郭,你有时也讲脏话,你儿子是跟你学的吧。

有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会突然变得爱说脏话,有的家长要么是狠狠地教训一顿,要么是拉过来揍几下,当时孩子可能不敢再说了,但时间一久依然如故。

其实,要解决孩子说脏话问题的前提条件是查明孩子说脏话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孩子说脏话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为此,家长必须做到:

1、净化孩子的语言环境。

孩子好模仿,且缺乏是非观,他们往往从电视、电影中,从父母、同伴那儿学来许多脏话和一些不健康儿歌、顺口溜。为此,父母应该做好表率,带头说文明语言,并且要慎重选择影视节目,引导孩子玩文明、健康的游戏,如发现孩子和小伙伴说脏话时,应及时指出并给予纠正。

2、采取恰当的态度和措施。

对偶尔说脏话的孩子,成人应以文明的语言把孩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重复说一遍,形成正确示范。如孩子经常津津乐道重复一些脏话,家长应严肃地告诉孩子这句话不文明不好听,爸爸、妈妈和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听,并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喜欢的、尊敬的成人以及小英雄们是怎样说话的。利用榜样的力量,可使孩子产生说脏话不好的感情。

在此基础上,教育孩子表达气愤、激动情绪和处理矛盾的文明用语和方法。和他人发生争执时可以说:“你住口!”“请你走开!”“你不讲道理,我很不高兴。”或自己先走开等等。

相信《谨防“托管宝宝”得“心理疾病”》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入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