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游戏区案例分析1

11-17

毋庸置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每阶段教学效果变化记录下来,而教育笔记有益于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你了解如何写出优秀的教育笔记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小班幼儿游戏区案例分析1》,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早上,程程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一来就跑到娃娃家里忙开了。过了一会儿,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忽然天天跑来告诉我说:“老师,程程在抢娃娃家的刀。”我一看,只见程程手里紧紧地拽着一把玩具刀,而涵涵和乐乐正想从他手里夺回小刀,乐乐嘴里还嚷着:“这是娃娃家的,这是娃娃家的。”问明原因后,得知程程从涵涵手里抢过小刀后一直不放手,要一个人玩,不让当娃娃家妈妈的涵涵切菜,烧饭。“程程,你是不是喜欢玩这把小刀啊?”

我问他,程程点点头,“可是娃娃的肚子饿了,想吃饭了,你不把刀还给娃娃的妈妈,妈妈就没法烧饭做菜了,那样娃娃可要饿坏了,你待会儿再玩好吗?”

“好吧”程程想了想,有点儿不情愿地将手里的小刀放了下来,去其他区域玩了。

【分析】这一案例说明小班的孩子在活动中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案例中程程拿着小刀不肯放这一行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还喜欢模仿,见别人拿什么就跟着拿什么,别人怎么玩也跟着怎么玩,这样当玩具缺少时就出现了争抢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去调解幼儿之间的矛盾外,对小年龄幼儿来讲,同种类的玩具数量应尽量多一些,为孩子的选择、模仿创造条件,以减少因玩具不足而引起的冲突。

【指导策略】

1、教育幼儿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友好的游戏,而不是去抢别人的东西。

2、教师可以根据这次事情投放多点的游戏玩具,避免幼儿再次争抢,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区域活动案例分析:区角《阳光剧场》


今天的区角游戏时,十多名个幼儿冲向了阳光剧场,小静拿起话筒就唱起了歌,婷婷、娜娜、涵涵急忙把演出服往身上套,丽丽在舞台中间边哼歌边扭动起来,小涛走到舞台前面打起了拳,还有几个孩子在舞台一侧忙着敲琴打鼓,而洲洲则拿着照相机跑前跑后给大家摄影......游戏进行了一会儿,敲鼓的弹琴的幼儿没有了兴趣,去别的区角了;忙着打扮的婷婷、娜娜、涵涵因为一件红披风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小涛因为挡住了丽丽,所以打起来了,丽丽哭了;洲洲因为大家都不配合,所以大喊大叫......整个游戏过程混乱。

教师给幼儿准备了丰富的表演材料,充分给幼儿自主全力,没有规定人数,没有规定角色,最大程度的让幼儿自由发挥,可事实上孩子们之间没有很好的交流,游戏没有情节的发展,游戏材料没有充分利用,没有实现游戏的目的和意义。

原因分析

1.游戏材料杂,幼儿被动接受

在筹备“阳光剧场”这个区角的时候

,是在开学前进行的,幼儿没有参与其中。在游戏材料的提供上,教师随意主观想放什么就放什么,忽视幼儿的需要。造成了材料杂乱。

2.游戏无规则,无人数规定,幼儿放羊式玩

在本次游戏中,既无人数规定,又无游戏规则可言。变成了“放羊式”的一种低水平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变得盲目,没有规则,放任自流,所以出现了混乱不堪局面。我们不妨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让幼儿参与布置环境。提高孩子的兴趣。

2.让幼儿参与材料准备与提供。

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需要哪些游戏材料,然后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提供。可以有成品,也可以有半成品。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或进行材料加工以满足游戏情节的需要。还可以以物代物,一物多用。这样搜集的材料都是幼儿喜欢运用的,能发挥最大功效的。

3.共同讨论游戏的流程。

游戏开始前,可以让幼儿讲讲自己去看表演的情况,表演的时候有些谁,他们分别做了些什么。巩固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更好的进行游戏表演打下基础。

4.幼儿参与游戏规则制定。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规则的制定。比如限定人数,比如表演的时候要轮流进行。选择

游戏材料要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等待等等。

让幼儿参与谈论:哪些做法是不行的,演员表演了一段时间想休息一下该怎么做;其他幼儿也想来表演节目该怎么做;表演的时候缺少道具应该请谁帮忙;观众除了拍手还可以做些什么……通过和幼儿讨论,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游戏区域中,并不断提醒幼儿遵守。

让幼儿自己自主游戏,不是放纵幼儿游戏。在游戏中教师需要给幼儿提供适宜的指导,让幼儿主动学习,快乐游戏,这样更易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小班家园沟通案例分析


家长:老师,我可以和您谈谈吗?

教师:可以呀,有什么事情请您说。

(家长直接奔入主题,教师能热情接待,为谈话奠定好的开端。)

家长:我家孩子入园一个月了,每天早上都不肯上幼儿园。

教师:是的,孩子上幼儿园都有个过度期,时间长了,孩子渐渐会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每次接孩子时多在幼儿园里停留一会,如玩玩大型玩具、照照相看看孩子对幼儿园里的什么东西感兴趣。也可以给孩子带一件最心爱的玩具,这样孩子在离开亲人期间,会把依恋的情感暂时迁移到心爱的玩具身上,有助于减轻焦虑感。

(家长针对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教师能正确解答让家长知道孩子入园的焦虑期是有个过程的,应正确对待。在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不适应,出现哭闹,排斥幼儿园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对父母有一种很深的依恋感。在父母身边孩子就有一种安全感,一旦离开父母,便会焦虑不安、哭闹不停。又由于幼儿园的生活对孩子具有一定的约束,孩子会感到处处受限制,所以很容易产生不愿上幼儿园的心理障碍。老师给予家长一些建议,并承诺在园会悉心呵护,耐心指导,带领孩子参与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有安全感,渐渐适应集体生活。)

家长:孩子说老师不喜欢我,小朋友都有书看,老师不给我。

教师:应该不会吧,是不是孩子自己找理由不肯上幼儿园呀。找机会,老师多拉拉孩子的手,多抱抱孩子,多亲近孩子,让孩子喜欢老师。

(家长听信孩子的话语,造成误解。孩子为不想上幼儿园说的话语,是不能相信的。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心理需求,孩子离开父母、爷爷、奶奶等熟悉的人,前往幼儿园,是对孩子心理的一次巨大挑战,他会用他所能利用的一切手段来对抗成人这种“不理解幼儿心理的安排”,从而达到满足他安全心理需求的目的。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应消除误会,相互理解,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家长:这把老师费心了,可昨天孩子的手上有抓伤的印痕,孩子这么小,我们也蛮心疼。

教师:是的,昨天操作材料的时候有点小争执而造成的抓伤,伤口很小,我们及时处理了,不要紧。昨天放学的时候大致情况和孩子奶奶也谈过了。

家长:不会的,我家孩子手特别善,他是不会打人的,是不是有别的原因呀?

教师:是的,昨天两个孩子争抢玩具发生了抓伤。孩子们在园现在慢慢的开始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在平时游戏和交往当中还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建立起规则来,在这个过程中,宝贝们年龄小,发生一些抓伤的现象,我们老师也会心疼和自责,同时也会着重注意这一方面。最近我们老师也在QQ群里温馨提示家长,在家里也要多给宝贝们一些相关的教育和引导,然后入园前给宝贝们剪好指甲,让我们家园共同努力来引导我们的孩子做到更好。

(家长和教师就孩子在园发生抓伤时间进行交流,并提出了教师对案例的处理过程。交往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培养与发展的,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教师应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主动与家长联系并积极化解矛盾。)

家长:那老师发生这种事情,你们平常怎样教导孩子们呢?

教师:在活动前,老师都强调活动玩法与规则,教育小朋友之间不能打架,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玩架,都容易引发矛盾,造成危险。老师在活动中也经常巡视指导孩子,强调规则,让孩子们学会友好相处。孩子在活动中遇到有攻击性的孩子欺负自己时,如果自己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告诉老师求得帮助。当然面对这种事情,老师也会及时处理伤口的,正确引导并让孩子之间握握手,孩子的矛盾是很容易化解的,过一会儿他们还会向朋友一样又能玩起来。

(教师和家长探讨孩子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培养与发展的,在活动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孩子们子之间交往的技巧,知道面对意外冲突要理智解决。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在各在一次次的冲突、矛盾、协商中会发现人与人交往的规则,学习和体验别人的情感,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

案例分析:

这是小班开学一个月的家长与老师的一段对话,案例中反映的问题是小班教师和家长经常谈到的话题,案例中的孩子正处在刚入园的不适应期,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由于对身边的人和环境不适应,而产生不愿意上幼儿园,导致家长心中有疑虑和担忧。家长刚开始武断听信孩子的话,没有加以分析而直接找老师询问。

教育措施

案例中家长针对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而教师能耐心听家长的倾诉没有打断家长的话语,充分尊重家长,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教师对家长的问题有针对性回答,把家长当贴心伙伴,给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及时化解家长心中的疑虑。教师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着急,应给予孩子一个过渡期,家长也本着相信老师、尊重老师的心态,双方就孩子在园发生的事情进行对话,真诚而愉快。

教育效果

家园沟通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桥梁,做好家园沟通对促进幼儿园教育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教师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倾听,然后再一一向家长解释。教师详细向家长反映事故情况,让家长清晰事实真相,并结合平常活动中观察到孩子的发展情况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看法。沟通时不同角度的切入,耐心倾听,仔细交流使得这次与家长的交流非常畅通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双方都是有效的沟通语言。教师和家长双方都注意沟通和表达技巧,使交流轻松愉快达到共识。由此看来,此次交流是有效的,是成功的。

反思与建议:

学前阶段的幼儿,其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还不完善,有时表达不清楚会引发家长对幼儿园工作误解。家园是一座桥梁连着幼儿园和每一个家庭,教师在园要关注到每个孩子,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当有状况发生时,能及时与家长沟通,告知缘由,及时化解家长的困惑。这个案例让我充分认识到: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只要对家长把握了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对孩子坚持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家园沟通与合作一定会取得很好的实效。

案例分析:游戏中的协商


【事件描述】:

通往“旋风快递公司”的通道上挤满了送快递的快递员,送完快递的杨浩齐和要去送快递的董一正撞到了一起。董一正被撞到了,快递也掉到了地上,他生气地说:“杨浩齐,你撞到我了!”杨浩齐说:“我不是故意的,人太多了,我想过去!”董一正慢慢站起来说:“那你可以走那边过呀!”用手指了指通往“旋风快递公司”的侧面,杨浩齐说:“那里不是路,走那边会影响别的区域的小朋友,我们要遵守规则!”董一正说:“好吧,可是大家都走这一条,真的有点挤!”杨浩齐回应说:“对呀,而且大家都乱走,有的进去有的出来。”董一正说:“如果大家都排队那样会比较好!”杨浩齐说:“可以的,而且像我们上下楼梯一样,进去出来都靠一边走就不会撞到了。”董一正说:“你这个办法真好,我们可以去告诉老师!”

【教师解读】:

在游戏中,孩子们有了主动遵循游戏规则的意识,而且理解了遵守规则的意义。更值得高兴的是,他们在渐渐地形成属性他们自己的游戏规则,他们能在自主的游戏中体会到没有规则的不方便,且乐意和同伴协商、讨论规则、并且自觉遵守。

【幼儿讨论】:

在游戏结束评价环节中,教师对今天杨浩齐和董一正提出的新规则“分道通行”跟幼儿进行了讨论:

教师:你们有遇到像他们一样的麻烦吗?

幼儿1:有啊,我经常在快递中心出不来,那里的人实在太多了。

幼儿2:我也有被人撞到过。

教师:那我们就实行他们说的“分道通行”怎么样?

幼儿3:可以用箭头来表示“进去”和“出去”,那样大家就能明白走哪边了。

幼儿4:中间还可以放上隔板,把路隔开来。

幼儿5:对,就像我们的马路。

幼儿6:最好还要有个交警,看看谁违规了就罚款。

幼儿7:也可以设置一个红绿灯,这样大家也不会去挤。

教师:除了在“快递中心”这条路上设置“分道通行”哪里也需要设置呢?

幼儿8:速八餐厅那里人也很多。

【策略跟进】:

1、设置路标、路牌

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协商、讨论的内容,模拟真实场景,给每一条路张贴了路标方向,在转弯处设置了路牌,还用孩子们的创意为他们通行的主要干道取了好听的路名,如“幸福大道”、“光明路”等等。场景内容更为丰富、生动了。

2、创设了交通指挥站

在流量较多的地方,根据孩子们的要求我们设置了“红绿灯”,由交警负责管理秩序,根据路况和人流量更替红绿灯,且可以提醒、督促幼儿更正确的滑行,对违规者可以有适当的惩罚。

【幼儿成长】:有商有量精彩纷呈

穿上轮滑鞋的孩子犹如会飞的鸟儿,他们在活动中兴奋、自由自在,也常常因为这样而出现超越活动区域、速度过快等有碍游戏正常开展的情况。但是,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己一步步地发现了这些问题,并能和伙伴讨论、协商共同解决了一个个问题,活动不仅没有因此终止,反而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序,越来越自主了。

三、游戏感悟:

在整个自主游戏中,我们的场景是随着孩子们一次次的提议而丰富起来的,我们的评价是从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中生成的,我们的一切都是源自孩子们的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协商、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共享,一点点地在成长,一步步地在飞跃。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只有支持、肯定和欣赏,让孩子们穿上自由的鞋子,在他们的天地自由的滑翔,让他们的童年因为脚步稳健而精彩,因为自主快乐而无憾。

幼儿案例分析


案例:我们同行之间经常在一起研讨,小班的孩子在刚入园的这段时间,除了“对付”孩子们的哭,缓解焦虑心理以外,还得时常关注有尿裤子、拉裤子现象,而且比较严重,虽然我们老师们每时每刻都嘱咐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出上厕所的要求,但有的宝宝还是尿湿裤子,拉到裤子里,对此现象我展开分析。

分析:即使每次我们都是强调,随时都在提醒,看到这些孩子们的这种现象,我自己心想:可以安排自理能力强的幼儿在身边随时提醒经常尿湿裤子的孩子。避免经常尿湿裤子老师不知道。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首先,我们班李文梦是个孩子自理能力很强,适应能力也很强,又是一个细心的小女孩,我鼓励李文梦干什么事情都“携带”尿裤子、拉裤子的孩子,随时提醒该干什么该干什么,有什么事情不好意思跟老师说随时跟李文梦说都可以。但我们对经常尿裤子的幼儿也要亲密接触,使他们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

其次,为了让每个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的意识,我们每天都是特殊对待这类幼儿,以强带弱,促使全班孩子一起进步,让家长放心。

最后,我们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经常沟通交流,家园合作慢慢改掉孩子的这种尿裤子、拉裤子现象。

幼儿案例分析: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案例背景

建构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近来我们以PVC管为建构材料,孩子们很是喜欢,但仔细观察,发现部分孩子合作意识不强,他们总是各自玩自己的,致使搭建的效果不够理想。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非常重要。浩浩是个聪明活泼的男孩,在班级非常活跃,但与小朋友游戏时总是发生争执和矛盾。

案例描述

孩子们对这些新进的管子很是感兴趣,他们自由组合后,便各组搭建起来,可发现各组幼儿缺乏主题性,普遍存在搭建物品十分凌乱,个别小组幼儿还有各自收藏管子的现象,感觉他们的操作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盲目搭建。只有浩浩一人专心致志地拼搭出一架超级大飞机,当一旁的幼儿都发现浩浩的作品时,小闲说“好想和浩浩一起搭啊!浩浩我们一起搭飞机吧!”浩浩点点头,接着瑶瑶也要加入,就这样三四个小朋友一起帮助浩浩,开始了合作拼搭。

分析与评价

大班幼儿已具备合作意识,大部分幼儿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或在面对问题时与同伴合作解决,但他们的自我意识却比较明显,只关注自己看到的或感兴趣的事物,意识不到如果别人在做一件事时,自己还可以做哪些事。他们欠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当合作遇到问题时不知怎样解决。如何能够让幼儿的合作高质量、见成效?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幼儿合作的方法,对幼儿的合作进行科学的引导。

实施措施及效果: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各自商量组建小组,让幼儿在自主的环境下,在自发的体验中学会合作;这样小组内部成员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这也是合作产生的基础,良好的沟通氛围需要小组内部成员的共同努力,当然教师也要对分组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调整,正确的引导与调整是指教师要保证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取长补短,通过调整使每组幼儿的水平相当,保证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其次,幼儿在合作中愉快的情绪体验也是合作学习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教师应在活动中强化幼儿对合作成果的感知,可以在活动评价的过程中对能够体现合作成果的方面进行重点点评,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好处,激发幼儿在合作学习中快乐的情绪体验。当幼儿看到了合作的成果,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自然会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合作能力打下基矗

另外,小组合作是合作的一种有效途径,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不仅能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幼儿案例分析《在语言游戏中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国外有关科研机构的研究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最佳期,错过了这个最佳期,人的语言发展有可能滞后,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语言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高尔基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那么,如何在游戏中启发幼儿的语言发展呢?

二、案例描述:

在区域活动的语言游戏《做客》中,舒雅坐在娃娃家里一言不发,我问:“舒雅,我可以进来吗?”舒雅点点头,我说:“我可以吃水果吗?”子涵马上说:“老师,请吃桃子。”舒雅看见子涵这样,也拿了一串葡萄说:“老师请吃葡萄。”我又说:“你们家里还有什么可以玩的?”舒雅想了想说:“我给你放电视看。”舒雅一说完,其他几个小朋友就忙着开电视,舒雅也抢着开电视。

分析:

小班阶段的幼儿语言正处于学习和模仿阶段,并且是受自身经验影响的,特别是用语言和同伴进行交往,再加上有的幼儿性格比较内向、胆小,更容易出现类似情况。

措施:

1、对于幼儿不愿参与活动,不愿用语言与同伴交往的幼儿,我采取积极的鼓励和引导,特别是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是非常有效的。

2、通过家园共育的这一教育资源,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观察家人在家的活动,特别是有客人时,鼓励幼儿尝试礼貌待客等等,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语言。

幼儿案例分析:让小班幼儿学会分享


案例描述:一天,户外自由活动时,有几个小朋友和张明凑在一起玩,我正感到欣慰,觉得平时不太合群的张明也有几个小朋友了,孩子的变化真让人高兴呀!不料,一会儿就有小朋友来我这告状了,“老师,他有糖!”,“老师,他不给我吃,他以前还吃了我的糖”,“老师......”一时之间,几个孩子都跑过来冲我喊着,我心中一愣,“你们说谁呀?”小朋友们小手都指向了张明,我顿时明白了......唉,是我晨检时忽略了,不知道他是否带了零食,于是快步走过去问:“张明,你带糖了吗?”张明低下头不说话,只是紧紧的捂着衣服口袋。我一看,知道他有糖,我正准备让他拿出来,到时候一起和小朋友分享的。可转念一想,家长都知道我们为了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允许把自己喜欢的零食和玩具等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但是,带来了就一定要先告诉老师,由老师组织分享。很多小朋友都是一来幼儿园主动告诉老师,由老师安排的。可他是早晨忘记说了,还是不想跟小朋友分享呢?很显然,他是不想和小朋友分享,我觉得不能勉强让他拿出来分享,于是,我说:“张明,我把糖给你先保管着,下午离园的时候再给你,好吗?”张明犹豫了一下,掏出了几颗糖。我接过糖,对其他的小朋友说:“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讨要。”便收起糖放进了柜子,离园时,把糖还给了张明,并告诉他下次愿意与小朋友分享了,就带来幼儿园。

案例分析及反思:小班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生活,尤其是在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之后,大部分幼儿已经萌发了分享的意识,但其认知和行为是脱节的,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如果没有鼓励、提示等,是还很难做到自发的,真正意义上的自愿分享的。尤其是小班幼儿对于自己喜欢的零食不像玩具之类的分享,玩一下东西还存在,可食品吃了就没有了,他们认为分享了就给了别人,要不回来,再也没有了。案例中的张明以前也跟小朋友分享过零食,这次不愿拿出来可能就是担心分享了,就失去了,自己就没有了。还有其他的小朋友要求回报自己的分享行为,只记得别人分享过自己的东西,别人有东西时也要分享给自己,或者是看到小朋友有零食就认为要分着吃,别人不给就认为不对等等,可见小班幼儿的分享认识尚处在朦胧状态,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误区。

对策及建议:首先,每周确定星期五下午的半天是零食分享日。在这个时间里,鼓励幼儿都要把自己喜欢的零食带来大家一起分享。其他时间一般不允许幼儿带零食来幼儿园,这是为了幼儿安全管理的考虑也是幼儿园不提倡的做法。而在组织幼儿进行零食分享的时候,老师注意引导幼儿将零食放在一起共同分享,尽可能的避免一对一的互换食品,鼓励幼儿通过介绍自己的零食特点,邀请小朋友品尝自己的,使幼儿在津津有味的品尝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明白“我的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同时,在分享中,幼儿会自然地发现,每种食物都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幼儿喜欢的糖,它们的形状各异,有长的、方的、圆的等,颜色也不同,有红的、白的、黄的等,糖纸的包装也不同,五颜六色的,于是幼儿边剥边与周围的同伴进行比较、交流。这种交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有了与同伴的交流、分享,才会有与同伴的交往,在这交往的过程中,孩子开始逐步掌握相处的原则,为最终形成融洽友好的同伴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通过各种集体教学活动或者区域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分享,学会分享零食。如语言方面的《孔融让梨》、《分果果》等,可以讲故事,可以让幼儿表演分享的行为,学会分享食品。最后,家园沟通、共育。与家长沟通联系,要求大人们的言行一致。其实有很多人都是鼓励孩子与别人分享的,尤其是好吃的东西分给大家一起吃,可当孩子真的给时,大人们又笑着说:“逗你玩的,谢谢,我不爱吃,你自己吃吧!”等等,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把这样的分享当作一种令大家高兴的游戏来玩,反而无法面对真正的分享,因此孩子与你分享时,我们必须要接受!同时,现在家里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享,就要鼓励幼儿跟家人一起分享零食。每次哪怕是尝一点点,都有必要做。平时有小朋友来家里玩或者在别处遇到了,也要鼓励幼儿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与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乐。家长可以随时随处,随机鼓励幼儿主动与别人分享零食,让幼儿感受到分享过程中的快乐,学会与人分享。

当然,尽管零食是幼儿的最爱,我们也要教育幼儿尽量少吃零食,吃健康的零食。毕竟,要求禁止小班幼儿吃零食是不现实的,何况分享零食也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一种方式方法,那么我们就要很好的利用。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暂时不能接受与别人分享零食,不要勉为其难,因为这也并不代表他以后也会自私,这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暂时现象和阶段而已。因此,在尊重孩子自我意识的前提下,经常性地启发孩子分享意识并最终达到孩子自愿分享才是我们最值得做的事情。

幼儿案例分析:故事图片排序


案例背景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的故事教师已给幼儿讲过,并看过相关的视频。幼儿对故事比较感兴趣且愿意自己的反复阅读。涵涵小朋友每次到绘本室都会找这本书来看,本月语言区材料教师就提供了这边绘本书,并打印故事图片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给图片排序。

案例描述

涵涵拿出教师准备好的故事图片,直接开始给图片排序。但是她并没有找出第一页,而是拿到哪一页就看到一页并放在桌上。把所有图片都摆放好后,她便拉着老师说:“老师看,排好了。”我发现图片排列的顺序并不符合故事的内容,但是相关两页的内容前后顺序是对的,如有铁耙的和铁耙砸到狐狸的顺序对的。于是,我问道:“故事的封面是哪一个?故事开始发生了什么事?哪一张应该在封面后面,接着有发生了什么……”就这样在我引导下,她重新看看故事图片,找出了第一张封面,然后对于故事先发生什么后发生什么有些不清楚,于是我建议她再去看看故事书,她便放下图片重新拿起书看起来。看完书后,第二次再次排序时她排列的顺序就与故事内容相符了。

分析与评价

涵涵是个乖巧的女孩,平时很爱看书,做事也很积极主动。自从教师讲过这个故事后她便喜欢上这个故事,所以每次去绘本室都会再看一遍书,当教师根据故事制作图片排序时她也第一个来尝试。第一次排序时她对于玩法还不太清楚,只是对图片及故事感兴趣,所以排序时出现了随意性与错误。当教师引导之后,该幼儿的目的性更强了,通过有目的的自主阅读寻找答案,最后完成排序。

通过这次观察我发现大班幼儿的阅读很多处于盲目与随意阶段,即使对于自己喜欢的故事内容,幼儿在阅读时往往处于随手翻翻看看而已,很少有目的与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这造成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往往还是很主观与随意的,对于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教育笔记《小班幼儿游戏区案例分析1》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案例分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