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把握小儿的性格发育?

11-24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如何科学把握小儿的性格发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性格发育性格是指人在对事、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英勇、刚强、懦弱、粗暴等。如何把握小儿的性格,从小开始培养情商。

如何科学把握小儿的性格发育?

从人的个体性格发展过程来看,小儿性格的形成、变化是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经过不断的量变和质变而发展起来的,小儿的性格表现在新生儿期就有相应的反映。

如何科学把握小儿的性格发育?

每当母亲将小儿抱在怀里时,小儿会有积极的探寻母乳的表现;在出生后的第二个月,就能对照顾他的人发出特有的“天真快乐反应",注视照顾人的脸,手脚乱动,甚至表现出微笑的样子,这种最初的性格表现是多变而不稳定的,个体特征也是不鲜明的,随着小儿不断的成长发育,小儿性格的个体特征逐渐鲜明稳定

如何科学把握小儿的性格发育?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不同因而表现在对人对事的兴趣,能力、适应程度等方面的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小儿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建立,是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逐步完成的.

如何科学把握小儿的性格发育?

婴儿时期由于一切生理需要必须依赖于成人的照顾,因而随之建立的是以相依情感为突出表现的性格,2~3个月的小儿以笑、停止啼哭,伸手眼神或发出声音等表示见到父母的愉快;3~4个月会对外界感到高兴的事情表现出大笑;

如何科学把握小儿的性格发育?

7~8个月会对不熟悉的人表现出认生;9~12个月会对外界不同的事情作出许多不同的面部表情反映;18个月的小儿逐渐建立了自我控制能力,在成人附近可以较长时间独自玩耍

如何科学把握小儿的性格发育?

幼儿时期由于已经能够行走,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性格的相依性较前减弱,但由于幼儿的行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非常有限,仍对成人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常表现为相依情感与自主情感或行为交替出现的性格特征,小叽在2岁左右就表现出对父母的依赖性减弱,不再认生,较前易与父母分开;3岁后可与小朋友做游戏,能表现出自尊心害羞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婴幼儿性格发育的不同状况


婴幼儿性格发育的不同状况

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性格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流露出的感情也不相同,性格表现为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感性流露。不同的年龄阶段因神经生理成熟程度不同,对物和人的认识及情趣反应不同。神经生理成熟程度相同的婴幼儿,在不同的家庭和不同文化经济条件下,其心理发展和性 格类型也完全不同,表现如下:

情绪反应:

婴儿的面部表情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早期的微笑是模仿性 的,以后的微笑常需亲人引逗。1岁后可在没有直接刺激下出现微笑。

游戏:

婴儿在很早就喜欢在浴盆中玩水,3个月的婴幼儿喜欢玩手及捏弄水中玩具。 2~3岁的孩子在一起各自玩自己的手中的玩具,同时可互相模仿。 3岁以后才能相互来往玩耍,4岁时就有了找伙伴的要求。5~6岁时就能够按游戏规则和多个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出现合作行为。9~10岁学生竞赛与合作能力高度发展,出现游戏中的中心代表人物。

婴幼儿的情绪反应、对人的态度、游戏行为等都极大地受到榜样及鼓励的影响,领导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

育儿:如何把握‘自由’尺度?!


育儿:如何把握‘自由’尺度?!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件事,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是不是太放纵他了?!他画画,就献出了家中的一面墙,让他自由发挥。他爱炒菜,我们就拿出了大锅让他亲自尝试,甚至还拿出一个鸡蛋让他感受一下。还有好多的事情,我们给他太多的自由。最近他上了幼儿园,幼儿园的生活有太多的规矩,喝水要排队,吃饭要排队,睡觉不能说话等等,做什么事都要按秩序做,儿子在幼儿园表现得很好,但回到家我们没有太多的限制,小家伙没了限制就放松得不得了,我们稍稍一管他,他就受不了大喊:“我不愿意!我不做!”甚至以大哭相威胁,真令人头疼!

细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给了孩子太多的自由,虽然定了规矩,但执行的力度差了很多,尤其爷爷奶奶和小姨在照顾他的时侯,再加上我们一忙一累就放松了对他的管教,他一喊一闹有时就坚持不住了,结果可想而知。上了幼儿园他反抗得更厉害,我估计是他在幼儿园受到限制后,在家就更加向往自由了。

前些时日幼儿园的老师说,儿子各方面表现都好,只是一让他自已动手脱穿衣服鞋袜就不干了。我们承认在这方面是我们包办太多,尤其是早上上班都来不及了,让他自已穿都会急死人,着忙之中我们就手忙脚乱地给他套上衣服了。我们也知道这样做不好,但是有太多的理由限制了让他自已做的机会。当然认识到这一点以后我们开始在生活中加以注意,只要时间允许,我们都会让儿子自已动手尝试去做,其实小家伙远不像我们想像得那样笨,他会做只是有点懒而已,现在他脱穿鞋一点问题也没有,脱衣服也没有问题,只是穿时会穿歪,需要我们协助一下。

昨晚从幼儿园回来后,儿子要求在外面骑一会儿自行车,我看天还好就同意了,事先说好,骑半个小时就回家准备晚饭,儿子答应得很好,我担心他没有时间观念,就说天稍黑一点就回家。谁知天快黑了,小家伙死活不肯回家,最后竟哭着喊着自已丢下小自行车跑向道边,吓得我赶紧将他拉回,并告诉他说好的事情一定要照办。但是小家伙却说:“可现在天并没有黑呀!我不回家呀!”我一时很为难,也怪自已用天黑来让儿子选择实在是个错误,我想将错就错地将他强行拉回家,但是这样下去以后该如何再面对这样的事情。我蹲下身来:“儿子,刚才是妈妈说得含糊不清,妈妈认为天快黑了,但你却认为天未黑,这怎么办呢?妈妈还想回家做饭呀?你告诉妈妈该怎么做呢?”“妈妈,我还想再玩一会儿,还不饿呀!”儿子这么一说,我倒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行,那咱们就再玩一会儿,但是以后你不能这样再耍赖似地跑向道边,那样车多太危险了!你可以告诉妈妈,你自已的想法,知道吗?”“好吧!”儿子痛快地答应。后来我们又在外面玩了一会,儿子对我说:“现在玩好了,我们回去吧,妈妈!”听到儿子说这样的话,我一下子觉得自已先前的大吼大叫,真是有点过份了,对于孩子的真实想法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其实孩子只想在外面再玩一会儿而已,而我们因为我们自认为的理由和借口拒绝孩子,结果就导致孩子大哭以示抗议。

对孩子的教育要宽严要结合,关键是制定规则后的执行,过度的自由反而会不利于他日后的成长,但是管太死太多又限制他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展,这个度实在不是太好把握呀!

家长如何护理小儿多动症患者


导读:小儿多动症一定要多注意做好预防,而对于小儿多动症可以采用以下预防方法,运用得当或长期坚持,完全能避免小儿多动症发生。那么,小儿多动症的预防方法有哪些?针对这个问题,今天由小编我为大家介绍关于家长如何护理小儿多动症患者这一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多动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一)活动过度

(二)注意障碍

(三)情绪不稳、冲动任性

(四)学习困难

如果家长发现小孩有上述的多动症表现,那就要做好多动症的治疗了。

家长护理小儿多动症患者,要做到:

1、要树立孩子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作为父母,要注意努力培养有小儿多动症患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注意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反复的说服教育,鼓励患儿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战胜小儿多动症,以消除患儿心底所存在的紧张心理,努力帮助患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

2、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

要注意多引导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打球、爬山、郊游、游泳等,让还多参加书法、柔道、画画等群体性活动,多到室外接受日光的沐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兴趣习惯、爱好。

3、要加强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要注意设法提高孩子的集中力、注意力,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逐步的延长,可以和老师多沟通,在课桌的安排上,将小儿多动症的安置于第一排,以便得到老师及同学的监督,多给孩子看一些他喜欢的图书、多讲一些他爱听的故事。作为教师及家长,对孩子的没一点进步,都要注意及时的表扬、鼓励。

育儿经验:如何把握游戏时间


育儿经验:如何把握游戏时间现在的信息时代,到处充斥着电子产品:电视,电脑,智能手机,IPAD,真是应有尽有。但我们做家长的总是想尽量减少孩子与电子产品的接触,一来怕孩子看多了伤害眼睛,二来也更怕孩子会沉迷于电子产品,减少了与他人的接触。可是要完全杜绝孩子跟电子产品的接触,显然不实际也不现实。电子产品的内容很丰富,有时连大人也难以抗拒,对任何事物好奇心正重的孩子们又如何能抵抗。孩子在家里,家长可以通过自己不看,来达到这个目的,可是到了外面,不可能要求身边所有人都这么做。那么怎样做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掌握好这个度呢?我想总是要让孩子适当地玩一会。可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有时候,孩子会说玩一会,趁着孩子安静地玩耍的时候,大人往往趁机去做一些家务。一时疏忽,可能就一下子玩了半小时。或者家长觉得差不多了,让孩子停下来,可孩子总觉得还只是一小会,还不够,就软磨硬泡还要接着玩。后来我就想到了应该把时间具体到几分钟。可以是5分钟,10分钟,或者两人来个讨价还价,商定到7分8分。商定好了之后,就当着他的面,在手机上把小闹钟调起来,或者让他自己来设这个小闹钟。时间一到,闹钟一响,就要停下来。刚开始,给闹钟调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游戏。时间到了,他会很高兴地说时间到了。后来他开始在时间到了后说还要再玩一会,我会视情况给他一次机会,但也明确规定时间。到目前为止,第二次时间到了,他都能准时停下来。因为他知道,如果第二次还不停下来,那下次想玩,就没那么容易拿到手了。孩子天性贪玩,横加阻拦可能更增加了他的好奇心甚至反抗,但抽象的自控能力在他来说还不能理解,也暂时达不到那个自律高度。通过手机闹钟,或者时钟指针,让他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我想在他自律能力的培养上也会有一定功效的。

如何帮助宝宝把握情绪起步


导读:理解他人情绪的意义和起因,懂得以恰当的方式回应他人情绪的孩子社会能力往往比较出色。相反,那些无法有效地读懂他人情绪的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傻”,甚至可能出现交往障碍,严重的可能存在发展缺陷。比如,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就常常难以理解别人的情绪感受。

情绪表达的方式是影响人际关系很重要的一个砝码。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周围人群和环境一起和谐地走向未来。那么,怎样才能让宝宝从小就学会理解他人情绪,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呢?

解读情绪的奇妙功用

情绪传递着语言之外的微妙信息,并非我们惯常所理解的,仅仅是一时的冲动,或者带有太多负面的色彩。实际上,即便是生气、悲伤和恐惧这些消极情绪,也有激发适应性行为,确保种族延续的作用,是人类适应能力的一种体现。

仰赖情绪,人类彼此互相影响,互相适应,因此,情绪是社会互动的核心。一个不能确切读懂他人情绪或者表达自身情绪的人,他就没法很好地适应他周围的环境。因此,只有帮助宝宝更好地理解情绪、适当地调节情绪,他将来才能掌握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人际交往本领。

需要了解的情绪因果关系

理解他人情绪的意义和起因,懂得以恰当的方式回应他人情绪的孩子社会能力往往比较出色。相反,那些无法有效地读懂他人情绪的孩子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傻”,甚至可能出现交往障碍,严重的可能存在发展缺陷。比如,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就常常难以理解别人的情绪感受。

从半岁开始,宝宝已经能够分辨各种表情,不过他并不能明确地区分这些表情所表达的真实情绪。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对情绪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并且开始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比如某人有某个表情,可能就是某人不高兴了,难过了,开心了等等。不过他可能难以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情绪,比如,当妈妈对他说“我很爱你,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你再这样我就要惩罚你了”的时候,他就会比较难以理解妈妈的这种行为,觉得妈妈的这种互相矛盾的情绪不可思议。

从宝宝半岁开始至学龄前这个阶段,妈妈需要帮助宝宝理解有关情绪的一些要素:

1、不管是谁,每个人都会有情绪。

2、情绪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比如,他不高兴了,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

3、情绪传递着一个人的某些感受。比如小弟弟哭了,他是以哭来告诉大家,他很难过。

4、情绪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高兴可以哭,难过也可以哭。

5、别人的情绪表达可能跟我不一样,丁丁生气会哭,豆豆生气会叫唤,妞妞生气会摔东西,我生气则会跺脚……所有这些都是在表达生气这个情绪。

6、我可以通过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自己或别人的感受。比如小弟弟难过了,我可以给他玩一会儿我的玩具,让他高兴起来。

需要把握的情绪表达规则

0-6岁是宝宝发展情绪调节能力的关键期。从婴儿开始,宝宝就懂得一些简单的调控自己情绪的特别方式。比如,婴儿知道通过吸吮拇指和奶嘴来自我安慰。大一点的孩子,在必须跟妈妈分离时,会尝试把小毯子或毛绒玩具等自己最自爱的“宠物”抱在怀中,帮助自己摆脱伤心和焦虑的情绪。

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父母要提供机会帮助他学会根据情境,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慢慢地,他就能学会遵循社会文化认可的“情绪表达规则”,通过恰当地调节情绪,达成自己的目标。在0-6岁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帮助宝宝把握以下的情绪表达规则:

1、每个人表达情绪的方式会影响到别人,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比如生小弟弟气的时候,不能打小弟弟,可以大声地说:“我生气了!”

2、懂得以合适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我害怕那个陌生人,那么我可以离他远一点,我还可以跑到妈妈身边寻求安慰。

3、懂得自我控制,不能有各种过激的行为。比如当我特别生气的时候,我不能把玻璃杯子砸到地上。

4、懂得遵循一些既定的社会规则。比如我高兴的时候,不能在地板上使劲地跳,这样会影响到楼下邻居。

提升情绪表达能力4策略

个性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宝宝表达情绪的能力也会有些偏差。不过宝宝的这种能力并非一成不变,只要讲究策略,他的情绪表达能力也能获得大幅提高。

1、表情模仿游戏

这种表情模仿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父母模仿婴儿。从宝宝一出生,父母就可以抱着婴儿,面对面模仿他的面部表情,通过这种方式将婴儿的情绪感受反馈给他自己,鼓励他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当婴儿快乐地微笑时,父母也对着他微笑;当婴儿好奇地瞪大眼睛时,父母也要对着他瞪着好奇的眼睛逗他玩。

另一种是让宝宝模仿父母。父母在不同的情景下,要以不同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给婴儿提供更多观察情绪表达的机会,让他学会通过情绪来对周围环境和人群施加影响。

2、多表述宝宝的各种情绪

宝宝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尽管他的情绪感受也很复杂很丰富,但是他常常没有能力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父母可以经常用一些带有情绪色彩的词汇或者语句来描述宝宝当时的感受,丰富他的情绪概念,帮助他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比如宝宝的玩具被小伙伴抢走了,妈妈就可以跟他说:“你现在很难过对吧!”当他的玩具被要回来,或者妈妈给予他安抚之后,妈妈就可以跟他说:“现在你觉得开心了吧。”此外,父母遇到一些合适的情景,也可以随时描述周围每个人的情绪,进行一些情绪对话,帮助宝宝学会理解情绪并表达情绪。

3、在假装游戏中调试情绪

在游戏过程中,宝宝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接受能力也会比平时要强,如果在假装游戏中加入各种情绪体验的内容,这就是最生动的情绪调试课程,在这样的游戏中,宝宝理解表达调节情绪的能力都能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4、在交往中理解并表述情绪

小伙伴带给宝宝的影响非同小可,甚至很多时候甚于父母。多鼓励宝宝跟小朋友一起玩耍,他就会在跟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大量情绪体验,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这种情绪互动活动为宝宝情绪概念的建立提供了必要而原始的丰富素材,为孩子发展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练习的机会。

如何适度把握对宝宝的爱


教育上的过失有时会立竿见影地得到体现,有些则要日后才会慢慢表现出来,如对孩子过分溺爱就属于后者。以下三个提示,帮助父母把爱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提示1:过多帮助导致孩子无能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很弱小,很多事情需要父母帮助,于是对于孩子所有的事大包大揽。譬如5岁的冰冰想吃果酱面包,于是她学着父母平时的样子,拿来了面包、果酱和餐刀,正准备为面包抹上果酱。这时妈妈担心她误了上幼儿园的时间,爷爷奶奶担心餐刀会伤着孩子,大家纷纷上前替孩子代劳。

点评:

孩子需要学习,以便学会自己处理生活中的小困难和小麻烦。一旦受到阻止,就会依赖于他人的帮助。以后当他习惯并且适应了这样的状况时,他在生活中会变得无助和无能。

建议:

生活中,如果父母只图为了孩子穿鞋便捷,总是买有拉链的鞋是有害无利的,孩子总要学会穿系鞋带的鞋子,学会对付复杂的事情;如果父母日复一日地提醒孩子去幼儿园时不要忘了带这个或那个,不如让他自己学会记得。帮助是美好的,但应该让孩子自己决定他是否真的需要帮助,什么时候需要。因为所有的帮助只有一个最终目的,就是使帮助在某一天成为多余。

提示2:过多的玩具意味着干扰

现在的孩子每逢节日收到最多的礼物就是玩具,不同种类的玩具和电子娱乐产品塞满了房间。孩子常常把抽屉里的、架子上的、框子里的玩具统统翻出来,玩着玩着,他就会要求妈妈的帮助了:“妈妈你看到我的那个小汽车吗?”然后妈妈就放下手中事,帮孩子寻找他想要的玩具。

点评:

玩具在增多,孩子的兴致却一点点下降,孩子可以支配的玩具越多,他就要用更多的时间决定玩哪一样,并且很快地将兴趣从一个玩具转移到另一个玩具,集中精力玩一个玩具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其实,问题不是在孩子,收拾和管理这么多玩具,早已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建议

:其实,即使是一套积木,也可以让孩子在没有指令和界限的条件下,随心所欲地发明创造。虽然它没有高科技,也没有那么昂贵和漂亮,但是,美国最新一项研究证实,积木既是玩具,又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大有好处。玩积木组的孩子在语言发展测试中,比没有玩积木的的那组孩子,分数要高出15%。积木除了帮助孩子掌握堆叠技巧外,还为孩子发展数学、科学以及空间能力打下基础。

提示3:过多表扬不利孩子抗挫折

受一些用表扬鼓励孩子进步的成功事例启发,有些父母误认为,只要多给予一些表扬,也能使自己的孩子成功。于是,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对孩子的行为举止都大加表扬、赞赏和鼓励。

点评

:心理学认为,适度地表扬能够增强孩子的信心。但是如果表扬泛滥则通常会带来很大的问题:一是孩子不再把表扬当回事;二是孩子把父母的赞扬句句当真,那么他就可能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一旦从老师或其他人那里得到客观评价时,会大大打击他的自信心。

建议:

孩子能自己整理玩具,或是在学做家务等方面表现良好时,父母应表示赞扬和欣赏,这有助于孩子更快进步。但此时要注意两点:首先,父母应该在表扬的同时给孩子示范,如何将事情做得更好;其次,表扬不仅限于一个玩具和甜点,对幼小的孩子,父母可以用搂抱和爱抚,而对稍大的孩子,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或眼神都是表扬的方式,并且表扬也应不断要有新意。

性格与智力的关系如何


性格与智力的关系如何

首先,性格对一个人的智力、才能的发展常起制约作用。一切天才的成功都是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分不开的。优良的性格特征能促进智力的形成和发展。认真、勤奋、严于律己、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等就能促进智力的形成和发展。它往往能弥补某些能力不足。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均说明勤奋的性格特征能补偿能力上的某些缺陷,而不良的性格特征或性格上的弱点,也足以成为智力发展的障碍。对事业淡漠、缺乏责任心,不仅阻碍能力的发展,甚至会使已形成的能力衰退。其次,在多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相应地性格特征也发展起来和巩固下来。很多具有特殊才能且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往往同时具有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具有科学研究才能的人,常常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能力和性格有密切联系。性格特征对一个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热爱集体事业,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勤奋、顽强、刻苦钻研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等优良的性格特征都将有力地促进智力的发展。

家长或教师应密切注意儿童整个个性的和谐发展,既重视他们智力的提高,也重视他们优良的思想品德、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的形成。

如何培养孩子好的性格


相信所有妈妈得子时的心情都一样:好象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幸福了。又想,朋友们同时做了妈妈,孩子们将来就要一起上学,如果别人的孩子考第一,我的孩子第二,那可不行!于是乎,对儿子呵护备至,施行早期教育。虽然日后盼孩子“考第一”的理想时常被“孩子健康”所取代,但教育孩子却从未敢有丝毫的懈怠。

众所周知,0到6岁的教育,直接塑造了孩子的性格。这期间形成的性格框架犹如日后孩子性格的种子,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什么样的性格才是“好”的性格?如何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呢?虽说众说纷纭,但始终遵循一个简单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框架:

是否胆小?

是否渴望与人交往?是否能独立与人交往?

好静还是好动?

对最喜爱的事情的专注时间比同龄孩子长还是短?

孩子遇到困难的态度?

孩子遇到表扬和批评时的表现?

孩子在竞争对手比自己强时的表现?

不同的孩子答案自然不同。如果我们要找一个造就这些差异的原因,那就是父母是如何陪孩子的?

两类孩子的比较

一类,陪大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有父母(或其他大人)陪着的),一类,独处的孩子(大部分时间(相对于同龄孩子)独处)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总觉得让孩子独处怪可怜的。然而,孩子长大后,独处多的孩子大都是:不胆小,可以主动与人交往,但对同伴的需求不强烈,好静,注意力容易集中,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扬对这类孩子所起的作用较大人陪大的孩子要小得多。这类孩子也好强,但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可以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是“唯我独尊”,算得上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独处多的孩子最大的不足是语言能力较其他孩子欠缺,但阅读能力往往甚佳。

陪大的孩子中也有有上述优点的,原因在于“陪”的方式。“远观式”和“平等式”培养出来的孩子独处能力就比较强,且和真正独处长大的孩子相比,性格要活泼开朗。所谓“远观式”指大人和孩子有一定的距离(空间上的距离和行动上的距离),也即给孩子以充分的自理空间,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大人不越俎代庖,仅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出马。这样既给了孩子以独处空间,又让家长的心不再悬着,算是两全其美了。美国的一位朋友就是典范,她在婴儿的卧房里装了录象机,在自己的房间可以“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确保“独处”的孩子没有危险。“平等式”理解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就是要和孩子“平等”,有人说“做孩子的朋友”。本质无异。但“平等”不仅仅是“做孩子的朋友”,也包括做孩子的“竞争对手”。例如和孩子一起比赛,和孩子争论问题,和孩子分东西吃等等。让“平等”处处存在。孩子在这种“平等式”的对待中将自己溶入了家庭,溶入了社会,这样的“种子”也必然是社会所需要的“种子”。

如何训练孩子独处?

下面为你提供一些技巧,让你为孩子的独处起步铺平道路:

给他安全感

孩子一旦发现自己的亲人从视野中消失,他就会担心,并有恐惧的反应,所以你可以通过游戏来让他理解事物的实在性,告诉他看不见的事物仍然存在,驱走他们的不安全感。

你要经常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一开始可以躲在沙发或椅子后面,问他:“妈妈在哪里啊?”过几秒钟,笑着钻出你的头,说:“妈妈在这里!”慢慢的,你可以逐渐延长躲藏的时间,从几秒钟到半分钟,再到2分钟,也可以躲到别的房间。

当你躲在某一个孩子看不见的角落时,你不能让恐惧的沉默捉住孩子的心,要用语言和孩子保持联系,让他感到安慰。你要对你的孩子说:“妈妈到哪里去了?快来找妈妈。”或者自编自唱一些儿歌,比如用《春天在哪里》的曲调编一首《妈妈在哪里》的歌。

亲子时光

孩子得到的关注越多,他渴望的东西就越少。和他在一起共度时光----唱歌、读书、开茶会、搭积木、玩拼贴画,这些都会增加他的安全感,并让他愿意独自消磨更多的时间。在白天,你要和他的身体多接触----拥抱、亲吻、让他坐在你的腿上或让他趴在你的肚子上等,但是不可以和他持续地粘在一块儿,你要掌握好其中的度,这样才可以让你的孩子不过于独立又学会自己玩。

安排节目

在你离开孩子之前(即使你到屋子的另一头去),让他把兴趣投入到另一个游戏上,让游戏填满分离的时间。比如说,你要去做饭时,你可以对你的女儿说:“在我做饭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喂你的熊宝宝呢?”

保持联系

当你工作时,也要不时地和他说话,或走过去轻轻地摸他的头,拍拍他,或帮助他把一个五角星或三角形的积木投入到方形积木盒中。

保持微笑

有的父母在离开孩子身边时会不明智地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请千万记得要对孩子保持微笑,并用轻快的语调说话。

当你要离开孩子去工作时,假如你的孩子纠缠难解,不要对他的耍赖屈服,你要试着保持平静,不要让他的反应阻碍你的安排,你要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没事,妈妈马上回来。”尽管他一开始不能完全明白你的意思,他也会从你平静的语调中得到安慰。回家时也要用同样的语调:“妈妈回来了,你在家里做了什么好玩的事?”过一段时间,他会明白你离开后还会回来,就像你许诺的一样。

容许“跟屁”

假如你的孩子坚持要跟着你在屋子里转,甚至在你进卫生间时也不放过你,请不要阻止他。因为,他那敏感的小心灵已经充满了矛盾的感情:我是赖着妈妈呢?还是自己一个人坚强地待着?这时,任何拒绝都可能会伤害到他脆弱的情感。

轻松放手

即使最粘的孩子也会有自己闷头玩的时候。也许当你们两个人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孩子过不了多久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他自己的游戏中,这时请悄悄地离开。如果他的注意力转向别的东西,并努力地去得到那件东西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你就让他去好了。

培养自信

没有什么能给予孩子安全感,安全就像独立,是一种自我的、积极的情感元素,只能在孩子内心慢慢地形成。平时你要经常地赞扬、鼓励孩子,让他感到自己是优秀的。

拿定主意

有时,父母会窃窃地喜欢自己孩子的独立,并且潜意识中鼓励孩子这样做。但是当失去被需要的感觉时,他们又会彷徨起来,就像没有得到晚会的邀请一样,他们会希望孩子像以前一样粘。在孩子自己走、自己吃、自己玩的时候,他们会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迫切地想要帮助他。但此时,你们必须拿定主意,忍下这种欲望,因为事事包办只会阻碍孩子走向独立的步子。

相信《如何科学把握小儿的性格发育?》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