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身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我们应该常常对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孩子一起聊天”,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一日生活的某些环节,如活动前,起床后。孩子们很容易兴奋,常常会大喊大叫。这样既不利于保护嗓子,又制造出许多噪音。使整个教室变得很噪杂;于是我尝试着教孩子聊天:出一个或几个有趣的话题。让他们三三两两地聊天,这样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又增加了幼儿间的沟通,吵闹的现象明显减轻了。

我班晨间聊天的话题有“昨晚的动画片”,“我家的客人”,“大街上的东西”等。幼儿很高兴地跟同伴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

开饭前,我会请幼儿聊一聊:“今天可能吃什么?你在什么地方吃过这些菜?……你最喜欢吃些什么菜?它的味道如何?是用什么材料弄的……”

每星期一入园也是最好的聊天时间,基本上我都会让他们说说双体日干了些什么?有什么新鲜事讲述给大家听,这样的话题孩子们最喜欢了,他们不会去当成一个任务,而是自由谈话的空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以后的课堂上发言也就放开自己,大胆讲述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和孩子一起成长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颗小树苗,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单薄无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实并不漫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在给予孩子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姐姐对弟弟妹妹的爱,朋友之间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等等。

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我们还获得了快乐与幸福,在这简单的幸福里,我们也在不断成长。

孩子会模仿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而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老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不可以因一次的失误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

所以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启蒙老师,那更是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

孩子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放学,一天的时间,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除了学习知识外,更多的则是与老师相处,学习老师身上的东西,老师自身的点点滴滴都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伟大的,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于每一个眼神都影响着孩子,所以说老师是孩子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

孩子与老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

在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不曾拥有的爱;在我们传授孩子知识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教学方法;在我们给予孩子快乐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孩子也在回报我们。

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与孩子共成长。

所以,让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变的更开心、更活泼,让我们与孩子共成长而更加努力向上!

关于“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和孩子一起快乐阅读


很多家长都有给孩子讲故事的习惯,可是我却发现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不强。

如口语表达、词汇量等,为什么孩子在语言方面较弱呢,询问了个别家长我了解到,大多数家长只是给孩子们讲完故事就算了,把讲故事当成一种任务,而没有发现讲故事里的大学问,根据自己的经验,我建议家长讲故事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点:1、引导幼儿看封面。

我们成人在看书时,一般都有看封面的习惯,一看封面,我们就知道书的内容是什么,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看封面了解故事的内容,如故事中有谁,他们在做什么事情等。

另外家长可以让孩子点读封面的文字(家长手指在字上一个字一个字的点读,后让孩子照你的方法点读文字),当你在点读的时候,孩子也在认识字。

2、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如果你要和孩子们一起看图书,请家长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进行选择如托小班的孩子应选择图片大,字少的书本,而中大班的幼儿可以选择图片大,但文字相对较多的图书。

2、阅读图书时,家长要注意灯光的强弱,如果灯光太亮,眼睛不舒服,太弱了容易引起眼睛近视。

3、引导幼儿认识书本左右下角的页码。

指导孩子按顺序翻阅读书。

4、教给幼儿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

还没有教正确的翻书方法时班级图书角里,经常有破损的书,自重教给孩子们正确书的方法后,看书的人多了,损坏的书减少了。

4、引导幼儿观察每一页的画面。

可以让幼儿先讲一讲画面的内容,如“书里出现了谁?他在干什么?在哪里?等”归纳起来就是引导幼儿看图书时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观察。

5、让幼儿说一说故事内容。

孩子们看完图书后,可以让孩子说一说,哪怕只讲一句话也可以,“我看到了小兔子在吃萝卜”等,家长可以等孩子讲完后,给孩子讲述故事内容。

6、引导幼儿说一说故事中精彩的词语或句子,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不知道家长在讲完故事后,孩子是否会提问,“妈妈这个XX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的孩子是提问的,那证明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小宝宝,如果他不提问,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告诉他,如果有不懂的词可以问妈妈,或是妈妈在讲述故事时,把孩子不知道的词跟孩子进行解释。

在这里也要提醒们的爸爸妈妈,孩子在听故事时,学过的东西可能很快就忘了,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或是隔天在孩子睡觉前把这此词语进行复习,尽量应用到孩子的生活中。

7、家长在讲故事时,也要注意讲故事的表情。

其实当你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你也是在表演故事内容,家长应丰富自己的面部表情、语气语速(如老人说话声音要慢、低沉,小孩说话声音很脆等)8、讲完故事后,家长可以让幼儿进行复述故事。

年龄小的孩子语言能力较弱,家长只要让孩子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年龄大点的孩子,家长就要有要求的让孩子讲一段话,如果可以的话要求孩子在加上表情动作,相信那是很精彩的一幕!别忘了把新学的词语加到故事里面。

最后看完或听完故事后,家长就可以整理一下让孩子睡觉,让孩子把书收好,放到指定的地方,关灯前记得跟孩子说一句:“晚安,我的宝贝”或做个好梦的祝福。

听到家长们的祝福,孩子们的心里肯定美滋滋的。

和孩子一起去看雪


昨天晚上没想到下了一场小雪,早上我来到幼儿园,看着这一地薄薄的雪,突发奇想,何不和孩子们去踏雪赏景呢?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一下雪,寻找雪中的乐趣呢。

下雪后的感觉就是有点冷,但孩子们还是冒冷按时来到了幼儿园。每一个孩子见到我和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下雪了!”“是啊”我回应着每一个孩子的话。我看孩子们对雪充满了好奇的样子,更增强了我要和孩子们去踏雪赏景的想法。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今天晚上下雪了,你看雪美吗?”“美!”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回答。“那我们去看雪去吧!”“好!”孩子们雀跃起来。“那我们每一个小朋友一定要穿好衣服,不要冻着呀!外面好冷。”孩子们高兴地穿好了自己的衣服。待我逐个检查好每个孩子的衣着后,和孩子们一起来到了幼儿园的雪地上,带孩子去观察园内每一个角落里下雪后的景像。

孩子们来到雪地心里格外高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就像春天里的阳光一样美丽。我们一起看雪,一起说着雪的特征,一起寻找雪景中的不同物体的变化。玩了一会儿,突然我班里的张兴乐说:“老师,雪有啥好看,雪这么少,怎么跟雪玩儿?”这下也把我问住了,是呀,怎么玩呢,我想了想,何不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来玩雪呢?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我们一起想办法来玩雪吧!”这时我看到有个孩子用手摸了一下雪,和他旁边的伙伴说,雪是凉的。其他的孩子也跟着摸了起来。还有的孩子抓了一把雪捏成了雪团,这样玩了很长时间,感觉外面有点冷,我就对孩子们说:“来踩一下看看这是什么?我踩了一个脚印。”孩子们带有疑问的目光看了看说:“是老师的脚印。”“那你们的小脚印呢?”孩子们听了也跟着在上面踩了起来,然后高兴地笑着说:“老师我的脚印在这儿呢?”我看着孩子们一串串的脚印,心里感到特别的欣慰。

这次和孩子们看雪,不是只是让孩子玩,主要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也是让孩子亲身感受大自然给孩子带来的乐趣。更主要是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那如同雪一般洁白无瑕的童心。这样在孩子们接受大自然同时,也为我们更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创建一个和谐的平台。

和孩子们一起劳动


到了户外活动的时间了,我和小班的孩子们来到了活动场地上,想带他们一起玩大型玩具,可我发现,场地上被风刮得有好多垃圾,我就对他们说:“孩子们,我们先不要着急滑滑梯,你们看,我们的场地上有了好多垃圾,在不卫生的地方玩小朋友愿意吗?”“不愿意”,孩子们齐声回答。“那好,我们先把地上的垃圾捡干净了再玩好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开始忙着捡垃圾了,我呢,就在孩子们中间走着,边走边表扬着、鼓励着,看着他们积极地劳动,我心里也很高兴,这时,刘昊语走到我面前说:“老师,小朋友都在捡垃圾,老师为什么不捡呢?”昊语这么一问,我怔住了,是啊,孩子们都在积极地劳动,而我呢?却在孩子们之间走来走去,连腰都不肯弯下,如果不是为了玩滑梯,看到我这样,他们也不会捡得这么积极的。我们平时都在告诫自己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可在身边的小事上,却忽视了自己的形象,我的心里突然一阵羞愧。我赶紧蹲下身,和他们一起捡起来,刘昊语也朝我笑了起来,孩子们也捡得更起劲了。在工作中,有的时候我们总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可忽视了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他们的心中,没有什么地位、没有权势,有的只是一颗纯洁的心灵,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们,所以,作为老师,不管在任何什么时候,任何事情上,都要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大人怎样和孩子一起玩


我们对于孩子美好的求知欲望,往往不愿满足,而对于孩子的无理纠缠,却无条件地迁就。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培养什么,扼杀什么,且好好想想吧。

做父母的无不爱自己的幼年子女,但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能了解小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做父母的无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并非所有的父母都知道与孩子交往的重要。

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坐在书房里看书、写字是很重要的,不愿意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玩耍,有的甚至还要限制孩子去玩耍。要知道玩耍是孩子们认识世界学习社会的一种形式,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发展。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小孩子在家里,一定要有相当的东西玩,相当的事情做,要晓得不玩不做,不会发展的。……做父母的总是说小孩子的不好,其实是因为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教小孩子。”

幼小的孩子最喜爱和需要父母做他们的游戏伙伴,和他们一起游戏和交往。家长和3岁前的孩子多交往、同游戏,一方面能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家长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别是当今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更需要父母做他们的游戏伙伴。

有些父母很爱跟孩子玩,但却不大注意照顾孩子的程度,常常把游戏复杂化了。结果,不仅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反而使孩子厌烦。那么怎样和孩子一起玩呢?

一是了解孩子爱玩哪些游戏。3岁前的孩子大致喜欢玩下述几种游戏:(1)模仿性游戏。例如,过家家、开汽车、开火车,当医生等。(2)智力游戏。玩纸牌,魔板,分辨声音等。(3)音乐体育游戏。如:赛跑、捉迷藏,钻圈、玩沙、玩水等。

二是做孩子的好伙伴。大人与孩子玩时,作为长者加以指导,大人又要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真正伙伴。例如,玩看病的游戏,孩子肯定愿意当医生,大人就可以当病人,有时“医生”不知该说什么时,大人就可以提醒他该吃药了或给开个药方等。还可以按照图画书里的人物来扮演角色。如:讲《小兔子乖乖》的故事,父母与孩子可以分别扮演大灰狼,兔妈妈和小白兔,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了口语表达能力及复述故事的能力。再如,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又跑又唱,孩子很开心还锻炼了身体。

三是每天固定时间和孩子游戏。有时家长工作很忙,而孩子又非要让父母陪他一起玩,结果吵闹不休,双方都很生气,特别是孩子很委屈。如果每天固定时间与孩子玩,让孩子明白何时大人工作不应打扰,何时爸爸妈妈又可以和自己玩了。养成良好习惯,很有益处。

珍惜和孩子在一起幸福时光


《圣经》里说“儿女是耶和华的产业”,父母只是代为抚养。孩子总要长大,总要离开,并建立自己的家庭。只是父母不曾想过,原来,我们拥有孩子的日子,其实是那么少。

3岁,他上幼儿园。看着他小小的坚强的背影,你的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心酸。离别了一天,孩子看到你高兴地扑在你的怀里,跟你说:“妈妈,我想你了。”那一刻,你抱着孩子就像抱着整个世界。

6岁,他上小学。他已经对与你分开一天习以为常,而且他喜欢每天去学校。甚至,他有时还会说:“妈妈,在家好无聊,没有小朋友和我玩。”

12岁,他上初中。他不再依赖你,甚至喜欢和你对着干。你想帮他做点事情,他说:“妈妈,我自己来吧。”这句话让你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了?

18岁,他离开家去上大学。一年回来两次。回来之前,家里的冰箱塞满了他喜欢吃的东西。可是一回来打个照面,他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你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妈妈,我不回家吃饭了,你们自己吃吧。”

大学毕业,孩子留在了远方工作,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待几天就走了。你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电话,希望孩子对你说一声:“妈妈,我很好,你保重身体。”

孩子结婚了,回来得更少了。你已经习惯老两口相依为命的日子,但是,你还是希望听到孩子对你说:“妈妈,今年我回家过年啊!”

在如止水一般的生活中,你慢慢习惯了孩子的远离。只是经常翻相册,从中回味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幸福岁月。

其实,孩子在身边的日子,你应该感到幸福。可是有时你还会抱怨。抱怨因为他你做了太多的牺牲;抱怨他晚上老醒来,让你睡不好;抱怨他无理取闹;抱怨他爱撒娇长不大;抱怨他生病让你操碎了心;抱怨为了培养他,你花费了太多的精力与金钱……

时光无法倒流。孩子能待在父母身边的日子是多么难得与宝贵。因此,作为父母要格外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他在身边的每一天,父母让他感到幸福,也给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不给孩子太多压力、束缚,更不能给他牵绊、阻扰,但是父母应该适时地管教,并做量力而行的投资,因为父母有责任与义务教给他生活的本领,好让他日自由快乐地飞翔。同时,父母也应该告诉他,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还有一条路畅通无阻,那就是回家的路。

我和孩子们在一起


我们大三班的孩子是散养式的美国教育方式,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刚开始和他们接触有点不适应,因为他们经常做一些极具挑战性的行为,为确保安全,我总喜欢向孩子们提一些要求,孩子们常常不以为然,有时候感觉和他们相处就像“战斗”,想让他们完全听指挥,要有“智”和“勇”的较量,我和孩子们还在磨合中,相信我们会亲密无间。

早上,王天乙高兴地向我跑来,兴奋说:“老师,看,我穿的新衣服,我妈妈给我买的。

”“嗯,真帅,你妈妈的眼光太好了!”我夸着他的妈妈,“是我自己挑的,”天乙说,“哦,你和妈妈的眼光都很好。

”我这样回应着。

文博说:“我家原来养了一条狗,很听话,我很喜欢,但是生病死了,我家又养了一条,那条狗直追我,吓得我直哭,妈妈不让我哭,我还是哭,最后我妈给了我两脚,都是因为那条狗。

”我和其他孩子们一直静静地听着他的诉说。

阳阳过生日,爷爷送来一个大蛋糕,小朋友表现的异常有礼貌,异口同声的喊着:“爷爷好!”,“鹏凯小朋友,阳阳过生日,你高兴吗?”老师问,“高兴!”鹏凯爽快的回答,“为什么?”老师追问,“因为阳阳过生日,我们小朋友都可以分蛋糕吃。

我坐在小椅子上整理孩子们的作品,奕寒和宜霖就站在椅子后面,小手不停地敲着我的背,好舒服呀,好幸福呀,我让他们歇会儿,来捶背的孩子更多了,我被包围了。

鹏凯到医生叔叔那测视力,他左顾右盼的,就像在猜谜语,视力0.5,医生叔叔说:“小家伙,你要注意保护眼睛哦!”“我等着今天回家让我爸领我练练,再到你这测一次。

”鹏凯很认真的说。

陈老师说:“刚来幼儿园不几天,不自觉的感到累呀!”鹏程是个有心的小大人,“老师,感冒了,要多喝水!要是累了怎么办呢?”“我今天回家上网查查,明天告诉你。

”陈老师好一阵惊讶,好一阵感动。

在幼儿园里工作,天天和孩子们相处,也许会失去一点莫名的什么,却能收获无数的最纯真的感情。

带着童心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案例:在某个幼儿园,新学期开始时,在新来的一批幼儿当中,有几个幼儿有不爱睡午觉的习惯,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他们的床都靠墙放,午睡时就让那几个幼儿面朝墙睡。老师觉得,这样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另一方面还可以阻止他们与其他小朋友说话。没想到不到一个星期这种方案就失败了。有一天,午餐散步活动结束后,老师正带幼儿走向睡眠室。突然,一个叫欣欣的幼儿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您别让我对着墙睡觉了好吗?我对着墙睡觉心里难受。”当时老师愣了,弯腰抱起她说:“那好吧,老师不让你对着墙睡觉了。”他听听了老师的话很高兴,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身边的小朋友。看到欣欣的举动,老师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晚上回家后,这个老师在想白天孩子说的话。于是她做了一次试验,把家里的床搬到靠墙的一边,然后侧身对着墙躺下。这时她才感觉到真得很不舒服!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顺着墙往上看,那墙显得很高很高,而且像是要倒下来,于是心里就更加不舒服了。原来是这样的感觉,并意识到自己真是大错特错了!第二天,老师早早来到幼儿园,把那几个不爱睡觉的孩子的床,全部搬离了那面高高的墙,重新摆好。

后来这位老师又想了许多的办法,比如,通过创编故事、诗歌,给他们讲睡午觉的好处和不睡午觉的坏处,让他们听一些舒缓的摇篮曲,并自制一些小奖杯,奖给睡午觉时表现好的孩子等,对帮助那几个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很有效。

这个案例至今都让我受益匪浅,使我真正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你都应设身处地的多替孩子想一下。在老师看来,孩子午睡有益健康,所以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入睡,甚至有时也像那位老师一样,让不爱睡午觉的小朋友对着墙午睡,为的是免得孩子们之间互相干扰,大家的午睡也就都有了保证。这种方法虽然符合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减少刺激,从而较快的使孩子进入睡眠状态,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是我们却没有想一想我们的“方法”是否给幼儿带来了心理上的其他方面刺激,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就像文中所说,欣欣对老师说:“心里很难受。”才引起老师的反思,老师自己试着像欣欣一样对着墙睡觉,才发现真是很不舒服,用眼睛顺着墙壁往上看,觉得墙体好高好高,像是墙壁要朝自己倒下来一样,心里觉得难受极了。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欣欣是幼儿园里的一个小孩呢?其实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不知要比大人大多少倍呢!有时也许孩子会想:“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不这样,而我却一定要这样!他们会把这看成老师的惩罚,一想起受惩罚心里更不是滋味。她越想越难受,越想越害怕,又怎能把事情做的如你所愿呢?也会感到自己被老师从小朋友的群体中分离出来,无依无靠,我们成人往往意识不到,但是,在孩子的心中,他觉得自己成了离群的孤雁,觉得自己独立无援,孤独没有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欣欣对着墙午睡一样,面临好高的墙壁,看不到周围熟悉的环境和小朋友们,这就使她失去了安全感。新学期开始阶段,孩子从自己过惯了的家庭环境中,被送到幼儿园,一切还不习惯。这样的新环境,已经使她很担心,老师又要她对着墙午睡,本来已经出现的不安全感越发加重起来,真是雪上加霜。

有时我们正是这样,往往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曾经做过,正在做着或是将要做出一些类似“对着墙睡觉”之类的错事,本来是片好心,却办成了坏事。到最后,归根到底,就是我们不懂得也不善于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往往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强加于孩子。好心办了坏事,却自己不知道,更没法纠正,直至铸成了大错。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这正是《纲要》反复倡导的,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时我们所欠缺的,就是像欣欣小朋友的老师一样的勇于反思,并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精神。通过看书学习我才真正明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理解孩子的心理是多么重要呀!只有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才能根据不同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教育儿童必须走近儿童世界,理解儿童的心理,孩子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比较简单,但也有着他的道理。大人和小孩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说大人的世界是现实的陆地,是显而易见的陆地上的一切事实,那么孩子的世界就是海洋,是海底里那一切隐蔽的存在。陆地上有的,海洋里也有,但其中却有着差别。因此,不能用大人的世界来套儿童的世界。在成人看来是变形的、错误的甚至是荒唐的,在孩子眼里却是真实的和正确的,因为他们处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成人不同。

儿童很小就问一些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我是从哪里来的?”“星星为什么爱眨眼睛?”在他们的眼中万物皆有灵性,他们喜欢和花草讲悄悄话,为布娃娃洗脸、穿衣服;他们爱憎分明,只理解“是”与“非”,对人评价不是“好”就是“坏”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常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去行动。如,对玩具汽车的构造产生好奇,但有不理解抽象的理论讲解,索性拆开来自己琢磨,在自己拆装的实践中得出自己的理论,会用自己的哲学来构建汽车的原理。

所以我们应当用儿童的心理来看待孩子。孩子为什么拆坏汽车?下雨天为什么偏偏爱在水里跑来跑去,如果耐心些,孩子会告诉你他的道理,你也自然会从孩子的哲学中了解它的想法,了解他的思维方式。

我们常说要用一颗童心,一份爱心去对待孩子,其实无需扮演或伪装,只要能理解“儿童的心理”,用“儿童的心理”看待儿童世界,就自然能理解他的言行,也自然能引领儿童从“海洋”走向“陆地”。

然而,我们有时正是缺少一颗童心而已。让我们重新拾起那无瑕的童心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刘静)

相信《和孩子一起聊天》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优秀说课稿和你在一起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