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孩子愉快地进入幼儿园

11-25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帮老师总结教育经验与不足。作为一名教师,写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怎样使孩子愉快地进入幼儿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入园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因为孩子的独立性越强,对环境适应得就越快。

从婴儿1周岁左右就应当开始培养其独立性了。这时,孩子们的心理既有一定的独立需要,又有强烈的依恋和依赖与父母的习惯。因此,做父母的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满足他们的独立需要,锻炼他们的独立活动能力。同时,要使孩子建立安全感,尽量避免碰撞伤之痛苦,减少和消除孩子们的担忧和害怕心理,这就需要父母们充分注意照顾孩子,鼓励孩子,但又要切忌过分的“保护”。

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便开始对外界事物感兴趣,喜欢尝试新事物,什么都愿意“看看”“摸摸”,注意的中心逐渐从妈妈转向外界事物,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父母们就应当顺应孩子们的这种兴趣的转移,大胆放手,积极鼓励,让孩子去探索外界新事物,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功。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孩子的独立性。这就需要家长们有耐心,不能怕孩子弄坏物品,弄脏衣服或是摔着碰着而限制孩子自由自在的探索活动。也不能处处包办,事事代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要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做好入园前的动员诱导工作。

入园前,父母们要重视对孩子的动员诱导。充分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的性质,作用,情况以及对孩子成长成才的好处等等。当然,介绍的要通俗易懂,孩子爱听。例如,幼儿园在什么地方,幼儿园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小朋友们都很友好,还有阿姨,老师,她们会向妈妈一样疼你,爱你的。幼儿园还有好多好多家里玩不到的玩具,家里看不到的图画书,老师们还会教你唱歌、跳舞、讲故事、做游戏等等,好多好多的英雄模范和科学家、诗人、文学家也都是经过幼儿园和以后各级学校培养出来的......是孩子对幼儿园有所了解,产生去幼儿园的兴趣和愿望。

孩子入园前,父母们不妨带孩子到幼儿园去实地“考察”“考察”,看看小朋友的活动,认识幼儿园的各种场所,父母加以必要的解说,还可以让孩子和园里的孩子们一快玩玩,充实孩子对幼儿园的感性认识,从实践中产生入幼儿园的兴趣、愿望和爱好。

注意孩子入园的情感转移。

孩子刚开始入幼儿园,要实现由家庭到幼儿园的转移,孩子的心理上总会遇到一定的矛盾和挫折,生活上也会感到陌生。所以有时哭闹也是难免的。怎样才能减少哭闹,使孩子早一点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

其实,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家长送孩子要坚定果断。家长把孩子交给幼儿园老师后就马上离开幼儿园,千万不能流连忘返。要相信老师会想办法哄好孩子,使他们适应的。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哭,想法设法多呆一会儿,总想多陪陪孩子,这样更会使孩子哭闹不停,百般依赖。对懂点事的孩子,家长最好事先跟孩子说好:“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去幼儿园要听话......”不能让孩子讨价还价,讲条件。否则,会使之形成习惯,难以纠正。

使孩子的受挫心理得到安慰。

孩子入幼儿园后,有家庭到陌生的幼儿园,改变了生活环境,离开了亲人,心理上总会遇到矛盾与挫折。有的孩子由于心理的挫折,入幼儿园没几天就会闹病。如何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呢?可采取一些措施,给孩子以心理安慰和心理补偿。

孩子入园时,可带件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其他“依恋物”,大小以孩子能拿在手里方便为宜。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依恋于某一玩具或物品的现象,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具有过渡性意义。这样会使孩子在父母离开后,有一个精神依托,以减轻幼儿受挫心理。等孩子适应后,再去掉这些依恋物。

孩子离园回家后,父母应多给孩子些爱抚和温暖,多抽些时间陪孩子一起活动,使孩子的感情得到补偿,还可以给孩子一些小小的鼓励,如奖给些小玩具、好吃的等。等孩子适应后就可取消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当孩子进入寄宿制幼儿园


张航不明白,自己的儿子怎么了,已经上了初中,说话还是奶声奶气的,向妈妈撒娇,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而且,最近他发现,儿子竟然开始用奶瓶喝水了,虽然没有奶嘴,但一个大小伙子,拿着个奶瓶,看起来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他想在自己的家庭教育方面寻找原因,但找来找去也没查找到相应的失误。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难道是孩子小时全托出来的问题?这个念头一闪就过去了,他并没有去深想其中的问题。

儿子出生后,张航的单位正在对张航进行考核。这项考核直接决定张航政途的发展,他当然要全力以赴,家务就都落到了妻子身上。可是,妻子恰好被单位派到外地工作。虽然张航也知道,不应该让孩子这么早就离开父母,但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把孩子送去“全托”。

不过,张航对儿子的表现还是满意的,他并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大哭大闹,而且,很快就融入幼儿园的小伙伴中去了。

有一次,张航不放心,趁着有时间,就到幼儿园去看看儿子。

隔着栅栏,远远地,他看到儿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其他小朋友围成一圈做游戏。那位老师很年轻,也很活泼,带着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张航觉得放心了,只要儿子开心,他的负疚感也就减轻了很多。

儿子从幼儿园毕业,上了小学,张航也没发现儿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虽然儿子经常会像小孩子一样,向他和妻子撒娇,要求这要求那,但张航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孩子么,无论多大,在父母面前都是孩子,更何况,作为家长,自己和妻子还是对儿子有所亏欠的。

只是有一次,张航觉得儿子表现得过火了:那天,他带着已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到超市买东西。儿子看中了一个公仔玩具,那个玩具价格挺贵,而且,分明是给小孩子玩的,张航就没有同意。没想到,儿子竟然坐到地上大哭起来,引得周围的人都过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张航只好难堪地把那个公仔玩具放进购物车。

回家的路上,张航狠狠地批评了儿子,谁知儿子并不认错,而且噘着嘴,一脸不愿意地回到家,竟然接连几天都不和张航说话。

当时,张航用孩子还小来安慰自己,长大了就好了。

现在,儿子上了初中,这种情形不但没有消减,反而愈演愈烈。张航禁不住问自己:儿子已经大了,但什么时候才能在言行上真正地“断奶”呢?

旁敲侧击:孩子进入寄宿制幼儿园,表面上看来,似乎锻炼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是不足取的。在家庭里,家长就是家长,是可供孩子模仿的对象。在寄宿制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最多的成人就是老师,然而,幼儿园老师由于职业关系,会永远保持童心四溢的职业特质,并不自觉地在生活和工作中表达出来,这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同时,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同伴中间,缺少不同年龄人物的样板,年龄和行为之间的空间被迫压缩,行为风格被固定,因此,他们在与父母及社会接触时,本能地倾向于用幼儿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只有这样,他才感到舒适,而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所以也乐于接受这种表达方式,也就更强化了他的这种心理和行为反应形式。

表面特征:心理年龄滞后,对父母撒娇,服饰、语言、行为幼儿化,惯于用孩子的行为方式作反应。

发生时段:初中以后。

危害指数:★★★★☆

故事四情感“铁甲人”

芒芒今年5岁,不过,她的园龄却已经2年了。

芒芒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收入不高,本来不想让芒芒进寄宿制幼儿园,因为“全托”的费用很高。不过,由于几个亲戚的孩子都是“全托”,芒芒的父母觉得,自己的面子事小,不能因为家里的经济情况,就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起码也不能让她觉得自己低人一头,所以,省吃俭用地把孩子送到本市最贵的一所寄宿制幼儿园。

开始也没觉得怎么样,放假时接芒芒回来,芒芒背唐诗,整理自己的衣物,表现得还是蛮大方、得体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芒芒的父母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孩子根本没有亲情的概念,对父母的态度非常生硬。

有两件事,芒芒的父母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年春节,芒芒的小姨带着孩子来家里玩。两家大人在一起聊些家常,小姨家那比芒芒小一岁半的小弟弟,完全交给了芒芒。刚开始,两个孩子还玩得挺好。不过,不大一会儿,小弟弟就大哭起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两家父母忙跑过去,发现芒芒正板着脸,手里拿着小弟弟的棒棒糖。

“为什么抢弟弟的糖?”芒芒爸问她,“你要爱护小弟弟。”

“我的糖!”芒芒针锋相对,“我要吃糖,他不是我家人,让他走!”

“这糖是小弟弟自己带过来的,”爸爸抢过她手里的糖,“怎么会是你的?”

“是我的,是我的!”芒芒坐在地上哭叫起来,“就是我的!”

最后,小姨息事宁人地把棒棒糖送给了芒芒。芒芒马上躲到角落里,满足地捏着棒棒糖,看起了电视。她并没有吃,不过,她却要求小弟弟看也不能看棒棒糖,因为那是她的。

另外一件事是,妈妈在做饭时,手被刀划伤了。爸爸让芒芒为妈妈找“创可贴”。芒芒当时正在看一本有趣的图画书,坐在那里一动也没动。后来,爸爸因为急着找“创可贴”,不小心踩到了芒芒的书,芒芒急得狠狠地踢了爸爸一脚……

芒芒爸看着一脸冷漠的芒芒,愣住了:这还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么?

旁敲侧击:孩子对家长、环境的安全感依恋,是孩子成长的亲子心理对应机制。孩子需要这种对应机制,因为只有如此,家长和孩子才能直觉地对对方的需求和反应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关系,将对孩子与父母间架构起安全、稳固的亲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全托”却把这种对应关系,转移到了老师与幼儿园身上。随着教师的更换和学业的深入,这种依恋也不断地发生着转变,造成孩子认知失调,无法与亲情正确地对接,造成人际关系的思维落差和情感上的冷漠,长大后,也不善与人交往,缺少交际的真诚心理基础。

表面特征:行为刻板、偏执、恃强凌弱,少情感变通,亲情淡漠。

发生时段:入园中后期。

危害指数:★★☆☆☆

当然,“全托之罪”并非仅限于以上提到的4宗,“全托”对孩子所造成的危害,也难以在各个年龄段体现出来。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家庭不可替代,亲子关系不容忽视。作为人,情感与生俱来,是一切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如果失去这个基础,一切都将不复存在。面对“全托”,家长们真的需要擦亮眼睛,不要把孩子作为筹码,推向难以设想的、疯狂旋转的罗盘赌。

怎样使鼓励和表扬达到教育效果


一、整体性的表扬

就是对幼儿做出一种整体性的判断,强调他个人的能力,如“某某真聪明!”“某某真能干,加油!”“你真棒!”

二、强调过程的表扬

幼儿在完成某一任务或从事某一行为的过程中,对他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进行评价,强调他的努力。

如“你真努力!”“你今天很认真,不错!”“这件事情你做得挺好,因为动了小脑筋!”

三、强调结果的表扬

即对幼儿某种行为的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强调他的成绩。

如“全答对了,很好!”“今天你玩玩具的时候没有去争抢,真好!”“你今天吃饭很快很干净,不错哦。

经常受到强调过程的表扬的宝宝逐渐理解到,某一行为并不等于对自己能力的全面肯定或否定,除了“完成”,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也是值得赞许的,哪怕是失败了,他也不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而会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做得更好些。

这样,宝宝逐渐学会了直面困难,勇于克服,学会了不以成败论英雄,也学会了勇敢地承担失败。

幼教随笔:怎样使语言教学“活”起来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但是,以往的语言活动区往往存在着环境封闭呆板、材料变化少、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贫乏的通病,在别的活动区的吸引下,语言活动区变得“门可罗雀”。因此,我们应该以陈鹤琴先生的“活动教育”理论为指导下,对活动区的环境创设、活动内容、评价方式等进行变革,从而使语言区“活”起来。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渠道为幼儿提供“活”的多元的语言环境。

多元化的语言环境,应投放多样化的语言活动材料,以利于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如:图书资料、VCD片、电脑网络、答题卡、访问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在发问、提出问题时,不简单地依赖教师来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材料的内容和摆放应多变,内容除定期更换外,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将材料挂在墙上,铺放在地面上,或立在桌面上,可使整个语言活动区变得主动。最后是精神环境轻松化。教师与幼儿相处时,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信任他们,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

二、教师应该投其所好,为幼儿创设“活”的多变的活动内容。

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变化与丰富活动区的内容,如:让幼儿讲一讲在大自然中看到的,说一说社会中听到的,在日常活动中得到的等,并将其迁移到活动区内。其次,还应充分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从而调整语言区的内容。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奥特曼”“蓝皮鼠和大脸猫”“黑猫警长”等一些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根据大班语言活动目标“能讲述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及时更换活动区内容,投放“黑猫警长”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两人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黑猫警长”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与作用,受到了大多数幼儿欢迎。语言活动区为此天天爆满,讲述内容也从“黑猫警长”的长相、服装迁移到与他的下属白猫警士和朋友熊猫博士的故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换位使孩子转变


因为本周要对幼儿新学的哑铃操进行测评,我们忙着教孩子们做操,对孩子们的每一个动作细节都进行纠正,力求让孩子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做的标准到位、整齐。然而,事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天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到了,我们还是像昨天一样组织孩子们排队,到户外做操,明天就要测评了,今天下午是我们排练队形,把动作做到标准到位的关键时刻。可是,越到关键时刻,问题就出来了,一开始时,孩子们精力很集中,动作标准到位,可是连续做了两遍之后,后面两排的孩子们开始做起了小动作,我心里既着急又生气。于是,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最后一排的两个男孩子闹得最厉害,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他们立刻站在原位一动也不动,脸上的表情凝固了,一副准备接受批评的样子。当我看到这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时,我突然改变了主意,一味的批评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何不让孩子们交换一下位置,在进行活动呢!于是,我让最后一排小朋友和第一排的小朋友交换了位置,然后又组织孩子们做起了哑铃操。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效果很好,孩子们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只是批评孩子,结果会更糟糕,只会让孩子们对活动失去兴趣。

怎样让孩子上幼儿园不哭


三岁的小宝宝们入园一周了。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但这一步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战争。走进幼儿园,你会感受到此起彼伏的哭潮。哭潮之后,接下来这一个月还将面临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教学活动,游戏交友等行为习惯及至生病等种种情况。

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玩得都很开心,但是第一天开始上幼儿园,便没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了,他们觉得十分害怕,不安全,所以从爸爸妈妈离开幼儿园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哭,这样的情景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有余,对这种小朋友,我们首先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一些玩具,告诉他幼儿园可以认识新的朋友,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告诉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其次,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加他的安全感,如果说理,转移注意力都对此类孩子不起作用,我们会适当使用冷处理法,给他一些玩具让他自己去玩,当组织其他小朋友进行活动时,会吸引他参加并给予一定的关注。

2---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家长要理解孩子这种反应,孩子白天在幼儿园哭的太多,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让他喝一些淡盐水补充体力,还要让孩子早睡早起,睡足9---10个小时。

一种小朋友又哭又闹,还把幼儿园的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菜弄在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咬人,在地上打滚,时不时地开门就要玩外跑,这类小朋友性格比较外向,个别的比较暴躁,他们喜欢把不高兴发泄在外界环境上面,对这类小朋友,我们主要以讲道理为主,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注意多给他爱的关怀,还会适当地对他的进步进行一些奖励,像语言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小红花等等。

小朋友好奇心重,在幼儿园看到很多家里没有的东西,立刻产生了兴趣,去幼儿园的前几天很高兴,不哭不闹,也不嚷着叫爸爸妈妈来接,但是过了几天,当他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知道自己要每天重复时,就会厌烦,开始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满,这类小朋友怀有对新环境的向往心态,他们性格大多活泼开朗,喜欢刺激的事物。利用他们送我好奇心,我们会多介绍在幼儿园里他还不知道的事物,比如我们会带他去别的班级看看,告诉他哥哥姐姐们都在做什么,转移他的视线,也是很好的方法,小朋友看到新鲜的事物就会很快忘记刚才发生的事,如果宝宝对幼儿园生活没兴趣了,想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家长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孩子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起一个间接情感寄托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伙伴初期起到熟悉,温暖的情感安慰作用。

老师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很开朗的,什么都说,什么都乐意去做,但是我们去发现他们在幼儿园里不说话,坐在角落里呆呆地什么都不愿意做,这类小朋友表面看上去没有哭,但是心里却在默默地流泪,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多和他聊天玩耍,建立感情。让他消除恐惧感,慢慢熟悉幼儿园生活,从心底尽快信任老师。这类孩子甚至比其他类型的孩子更加需要爱,

比如;当看到孩子情绪不好时,我们可以找一个最可爱最漂亮的毛绒玩具送给他并说;“我和你一起玩好不好?”让孩子感觉老师是可以随时给予他帮助的朋友。在老师试图打开孩子心扉的同时,家长可以每天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多跟老师交流,让孩子看到这样的亲切场面,帮助老师和孩子尽快建立感情。

有的小朋友本来在玩玩具,但看到身边有小朋友在哭,不一会儿,他也会眼泪汪汪,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这也正是所谓的“羊群效应”。这类小朋友容易受人影响,碰到这样的情景,我们会带他们出去走走,去操场上玩耍,把他和爱哭的小朋友分开一会儿,等他们心情平静一点儿后,再慢慢告诉他们。幼儿园是美好的地方,他们可以在幼儿园获得好多新鲜有趣的东西,那些哭的小朋友只是一时的不适应。幼儿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小白兔,大灰狼,小花猫,等等几个形象。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容易被带哭的情景创编故事来诱导孩子,通过讲故事创编游戏的过程来诱导宝宝爱上幼儿园。

不同的宝宝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父母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便于老师更多地了解宝宝,更好地照顾宝宝。例如;有的宝宝一哭闹就要小便等等,隐瞒孩子潜在或已经表现出来的生活陋习或性格。非常不利于孩w子尽快适应幼儿园教育。

家长接送孩子路上以及在家里交谈时,不要使用“类似”宝宝哭得好可伶,妈妈好心疼,“怕不怕啊”…之类的语言诱发强化孩子的不良情绪,应该辅以夸奖,鼓励,正面积极引导为主的语言暗示,比如老师夸宝宝了,表扬宝宝只哭了小会儿,宝宝真棒,不简单,真勇敢,幼儿园老师真漂亮,幼儿园玩具真多啊!幼儿园有这么多小伙伴啊…

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宝宝。我们要相信孩子的适应力,他们很快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变哭泣为笑脸,并且爱上幼儿园。

游戏使孩子更聪慧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游戏使孩子更聪慧”!

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由于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加之眼看、耳听、动手、动脑、通过切身的感受与体验便能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从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孩子喜欢玩沙、玩水,那么为什么这些在成人眼里看来是会弄一团糟的游戏,而孩子却乐此不疲呢?其实你在观察了解孩子的玩耍后,就会发现,这些游戏材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变幻莫测的玩。

水可以顺着地势往下淌,在风车帮助下,水也可以从低处流到高处;有的物体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却会浮上来;把水灌在瓶子里,可以倒来倒去玩,还可以把手脚侵泡在水里,划水、拍水、撩水玩.........;沙可以拍、堆、掏、挖、写、印等,可以建造万里长城游戏等。

在玩中,幼儿会思考很多问题:如为什么水从可乐罐上下不同的洞里射出来时,上面的洞射出的水近,而下面的洞射出的水远呢?......孩子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在千变万化中玩个不停,乐趣无穷,大大的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关于“游戏使孩子更聪慧”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孩子的“大度”使我震惊


这一天,我和孩子们准备玩游戏,由于四、五组的孩子们离黑板比较远,于是我请他们坐到前面。当时我说:“由于地方小,请你们每排坐3位。”孩子听到后,搬着小椅子来到了前面。这时,张嗥辰、黄博雅、李音同、蔡嘉明四个人坐到了第一排。旁边的小朋友提醒他们,一排坐三个人,你们是四个。当时,只听张嗥辰说:“我都坐好了,走了多可惜呀!”李音同让蔡嘉明走,可蔡嘉明也不走。我当时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解决问题的?于是,只见中间的黄博雅搬起椅子就坐到了后面一排。当时让我非常吃惊她的举动。这么小的孩子就能懂得如此的“大度”、“大方”,让我佩服至极。作为大人,都不一定会做出这样地让步。当时,我表扬了黄博雅,送给了她一个小贴画。并向小朋友说明原因,为什么表扬她,表扬她的是什么地方。虽然她坐到了后面,但她也能看到老师。并不影响你玩游戏时,这时,大家可以互相让让。就这样问题解决了,我们开始了游戏。现在班里正在进行“我的优点”的展示活动,当时,有一张纸没有写名字。我看到内容后,开始有些犹豫地说:“这是黄博雅的,因为她上面写为小朋友带金鱼。”读到后面,我肯定地说:“这一定是黄博雅的,因为她上面写到自己懂得谦让,把那天搬椅子的事,写上了。”虽然对我来说,当时用她的行动影响大家。而对她来说,事情虽过去好几天了,但却影响着她,让她永远记住这是自己的优点。过了几天,我又要请小朋友搬椅子到黑板前,当时,我说:“这次每排坐5位小朋友”。孩子们搬来了椅子,坐在那儿。只见孩子们小声地1、2、3、4、5,很自觉地数着人数,不用老师提醒。当时,赵伟森坐到第3排,他发现自己是第6个,马上就搬椅子坐到了后面一排。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我真为他们高兴。他们能通过上次的一件事(别的小朋友的事),能影响着自己的行为。他们真是懂事了。反思:通过这件事的发生,以及后来孩子们的变化,使孩子们理解了谦让。使我时刻感觉到别看他们小,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从小应该让孩子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用身边发生的事,影响着、教育着他们,会使他们受益终身。其次,让我感觉到孩子虽小,但他们的行为、举止时刻也影响着老师,从中也使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使内向的孩子更自信


我班的天天是一个非常懂事但也特别内向的小女孩,做什么事总爱钻“牛角尖”。面对天天的这种情况,他们家长也很着急,为了能让她改变懦弱、胆小的性格,在活动中我时常鼓励她,肯定她,多给她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她的自信心。有一次,她来园迟到了,小朋友们已经在喝牛奶了,杨杨责怪她说:“你那么晚来,我们马上要上课了。”她马上伤心地抽泣起来,她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承受不了。我轻轻地走到她的面前,安慰她说:“我知道你一定有事耽搁了是吗?相信你下次一定不会迟到的。”天天听了我的话止住了哭声,但她的情绪仍然很低落。因为她自我感觉太差了,太在乎别人对她的态度了。针对他感情不易转移的特点,我就连忙请她做我的小帮手,为小朋友发发蜡笔,到隔壁班借东西等等,来分散她的注意力,树立成功感,增强她的自信心。而当她做完一件事后,我就笑着鼓励她说:“谢谢你,你真能干。”终于,天天的脸上泛起了笑容,她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忘记了哭泣。天天很聪明,她知道许多事,有时很想告诉大家,但又怕讲错,别人笑话她。一次,我问小朋友:“明天是什么节日?”几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刚想请,突然发现天天的手在桌边微微动了一下,但又看了看那些高举的小手,又迟疑地放了下去。我立刻请她回答,她涨红了脸,用很轻的声音说:“是端午节。”“什么,我们没听见。”小朋友嚷嚷起来。她有些不安了。我连忙笑着肯定她说:“你说得很对,小朋友没听清楚,你再响亮地说一遍,好吗?”我请小朋友们静静地听,天天望了望我,终于鼓起勇气响亮地重复了一遍,小朋友们为她的进步鼓起掌来。

现在,我们的天天变了,自信心也大了。不但在活动中能主动举手发言,而且,性格似乎也开朗了许多,能主动与老师交流,画画、午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不禁令我们刮目相看。看着她的点滴进步,我无比欣慰。是的,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胆小的孩子,将爱洒向“被人忽视的角落”,使他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在自信中获得自尊,在自尊中获得自爱。

我班的天天是一个非常懂事但也特别内向的小女孩,做什么事总爱钻“牛角尖”。面对天天的这种情况,他们家长也很着急,为了能让她改变懦弱、胆小的性格,在活动中我时常鼓励她,肯定她,多给她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她的自信心。有一次,她来园迟到了,小朋友们已经在喝牛奶了,杨杨责怪她说:“你那么晚来,我们马上要上课了。”她马上伤心地抽泣起来,她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承受不了。我轻轻地走到她的面前,安慰她说:“我知道你一定有事耽搁了是吗?相信你下次一定不会迟到的。”天天听了我的话止住了哭声,但她的情绪仍然很低落。因为她自我感觉太差了,太在乎别人对她的态度了。针对他感情不易转移的特点,我就连忙请她做我的小帮手,为小朋友发发蜡笔,到隔壁班借东西等等,来分散她的注意力,树立成功感,增强她的自信心。而当她做完一件事后,我就笑着鼓励她说:“谢谢你,你真能干。”终于,天天的脸上泛起了笑容,她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忘记了哭泣。天天很聪明,她知道许多事,有时很想告诉大家,但又怕讲错,别人笑话她。一次,我问小朋友:“明天是什么节日?”几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刚想请,突然发现天天的手在桌边微微动了一下,但又看了看那些高举的小手,又迟疑地放了下去。我立刻请她回答,她涨红了脸,用很轻的声音说:“是端午节。”“什么,我们没听见。”小朋友嚷嚷起来。她有些不安了。我连忙笑着肯定她说:“你说得很对,小朋友没听清楚,你再响亮地说一遍,好吗?”我请小朋友们静静地听,天天望了望我,终于鼓起勇气响亮地重复了一遍,小朋友们为她的进步鼓起掌来。

现在,我们的天天变了,自信心也大了。不但在活动中能主动举手发言,而且,性格似乎也开朗了许多,能主动与老师交流,画画、午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不禁令我们刮目相看。看着她的点滴进步,我无比欣慰。是的,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胆小的孩子,将爱洒向“被人忽视的角落”,使他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在自信中获得自尊,在自尊中获得自爱。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怎样使孩子愉快地进入幼儿园》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