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了众多父母的坚定信念。无论是早有计划还是跟随大流的,都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孩子越早接 受教育,身心成长就会越快越好。于是,很多刚刚才满2岁甚至连基本表达能力都不足的孩子就被送进了幼儿园的小小班。这样一来,他们受教育的时间比那些3岁 入园的孩子早了许多,但这是否真的适合这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健康呢?2岁童心理承受力差 较难适应入园转变从幼儿教育专家的角度来看,判断孩子何时入园合适,最科学的办法是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具体细分。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家长们都希望把孩子早早送来幼儿园,又有谁愿意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上学晚呢?所以要细分孩子的入园年龄是不可能的事。”专家说。专家表示,绝大部分家长都只想让孩子早入园,早受教育,很少考虑孩子是不是能适应,心理承受能力够不够强。“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到 幼儿园以后受关注和照顾少了,常常会觉得不安和痛苦。而2岁的幼儿心理发育不成熟,语言发展有局限性,而且不懂调节情绪,不能像成人那样逃避痛苦、平复心 情,就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包括缺乏安全感、不敢与陌生人交往等。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还可能有心理疾病。”为慎重起见,一些幼儿园在每年入园报名后都会组织面试、家访、亲子活动日等等,由此了解孩子和其家庭的育儿情况。“孩子起码要能表达自己的需 要,并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如果孩子不会说‘我想干什么’、‘我喜欢什么’,吃饭要喂,不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建议还是不要太早入园。”入园前要多准备 培养孩子集体生活兴趣尽管孩子不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多父母却坚持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会有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诸多在家里养成的不良习惯也会得到纠正。专家提醒:孩子入园之前应提早两个月做准备,以便良好过渡。为了让孩子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入园前的亲子班。从刚开始陪孩子玩一个小时,慢慢减为半个小时,直至完全不用家长陪 着,让孩子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家长应多称赞幼儿园和幼儿园的老师,当孩子喜欢上幼儿园,自然就能开心待下来。多带孩子参加集体聚会,并不断强化“和小朋友 一起玩真开心”,促使孩子对同龄朋友和集体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孩子们入园后经常容易生病,吴冬梅说,孩子出生后第一次离开家庭,面对陌生环境,心理波动肯定表现为身体疾病。“新生入园焦虑是正常表现,是孩 子心理第一次经受锻炼。家长要有正确认识,不要表现得更为关心、照顾,要让孩子了解上幼儿园是应该做的,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正常。如果家长动不动就担 心,会加重孩子焦虑的程度。”专家还不主张孩子春季入园,因为这个季节容易生病,在幼儿园很难得到特殊的照顾和护理。
不要让这些教育方法毁掉男孩的未来
1、要男孩坚强,不能掉眼泪
我们经常看见在宝宝摔跤后,妈妈总是第一时间冲过去把宝宝拉起来,然后抱抱宝宝说不哭不哭。如果是男孩子的话,父母大多会说“男孩子流血不流泪”“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孩子哭会被小女生笑的,羞羞啊”。男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无形之中灌输了一个思想:就是男孩子要坚强,不能轻易掉泪。孩子伤心了就哭,开心了就笑是孩子最单纯的天性。家长人为的阻止孩子情绪发泄,让孩子的消极情绪压抑在心,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当宝宝心情不好,就请让宝宝大哭一场吧!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地摸摸宝宝的头,或者抱抱安慰他,父母应并尽可能让孩子自己说出他的感受,而父母要做的则是认真倾听宝宝的情绪表达,并及时给予反馈信息。
2、不让男孩跟小动物玩耍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反对家里养宠物,甚至宝宝在外面玩的时候,都尽量让避免宝宝和小动物玩耍,父母觉得宝宝容易被动物咬伤,而且觉得它们很多细菌,不卫生。但其实,小动物是宝宝最真诚的玩伴,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很好地培养宝宝的爱心,让你的孩子懂得了爱与责任。
喜欢小动物的人都比较善良,因为他们都懂得尊重生命,照顾弱小。因此,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让宝宝让一只小狗或者小猫,宝宝在照顾小宠物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变得更有责任心,更懂得爱和照顾。即使家中不能饲养宠物,父母也可以多带孩子到公园逛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和小动物多接触,鼓励孩子摸摸小动物或者喂东西吃,培养宝宝的爱心。
3、只让他和其他男孩玩
有些家长担心男女同玩对孩子性格有负面影响,因此他们鼓励自己的男宝宝只与其他男孩子玩,尽量少和女孩子接触。其实,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该存在这种性别观。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性别意识,但是家长人为地限制宝宝的玩耍对象,其实无形中让宝宝形成一种传统的性别观,长大以后有可能会不懂得如何和女生相处,严重者甚至会歧视女性,这不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男女交往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和不同的小朋友一起玩,扩大交友圈子,让宝宝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玩伴,男女孩同玩、交友,其实还可以互补优缺点,减少男孩子粗暴冲动的行为,让孩子更懂得照顾他人。
4、男孩只学逻辑训练,忽视文学、艺术
男孩子在逻辑思维上会比女孩子更有优势。因此家长在做宝宝早期智力开发时都比较倾向于让男孩子学习围棋、象棋或者数学逻辑等的训练,更多地注重孩子智力的培养。但其实要想培养天才宝宝,爸妈更不能忽视文学、艺术的熏陶与学习。
让宝宝学会阅读,爱上书本是让孩子探索更宽广的世界的最有效途径。早期阅读对宝宝的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习阅读不光是一种技能,宝宝还能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这对宝宝的智力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书卷气”。男孩子学习一种乐器或者书法绘画,加强艺术修养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之余有一种有益身心的娱乐选择。父母要善于发现宝宝的潜力与爱好,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接触他自己感兴趣的事,学习一门特长。
5、让男孩接受魔鬼式的体能锻炼
家长总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高长大、身体健壮,因此都会让宝宝多跑跑跳跳。一些家长急于求成,让男孩子接受魔鬼式的体能锻炼,让宝宝有更强健的体魄,提高免疫力。但其实任何事情都应该量力为之。高强度的锻炼不但不利于孩子身体成长,而且很容易对孩子的肌腱造成伤害。
其实,让宝宝每天进行强度适中的体育锻炼半小时就已经很足够。让宝宝选择一种他喜欢的体育项目,然后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进行这项目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活动,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拉进亲子之间的距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如果进行比赛的话,还能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让锻炼成为孩子和家长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同时还能够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6、不让男孩捣蛋
捣蛋似乎是男孩子的天性了!他们天生好动,而且有着强大的破坏力,有时真的很让家长抓狂呢!但是不要因此而不让你的宝宝捣蛋哦,因为捣蛋的孩子才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呢!孩子的创造力其实蕴藏在孩子的“捣蛋”行为中,这些行为并不只是孩子单纯的娱乐,其实也是孩子用一些奇妙独特的方式去探索了解这个世界。
家长要主动发现孩子的创造力,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把房间或者厨房搞到一片狼藉就对孩子大发雷霆,尽管放手让孩子去冒险创新,同时家长也应该在平时加强做好孩子的安全防护意识,教孩子一些注意安全的技巧,那样就可以防止孩子在冒险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尝试去引导他们思考,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去寻找答案。家长要保护孩子最原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给孩子创造更多想象的空间哟!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了众多父母的坚定信念。无论是早有计划还是跟随大流的,都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孩子越早接受教育,身心成长就会越快越好。于是,很多刚刚才满2岁甚至连基本表达能力都不足的孩子就被送进了幼儿园的小小班。这样一来,他们受教育的时间比那些3岁入园的孩子早了许多,但这是否真的适合这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健康呢?
2岁童心理承受力差较难适应入园转变
从幼儿教育专家的角度来看,判断孩子何时入园合适,最科学的办法是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具体细分。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家长们都希望把孩子早早送来幼儿园,又有谁愿意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上学晚呢?所以要细分孩子的入园年龄是不可能的事。”华南师范大学幼儿园副园长吴冬梅说。
她表示,绝大部分家长都只想让孩子早入园,早受教育,很少考虑孩子是不是能适应,心理承受能力够不够强。“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到幼儿园以后受关注和照顾少了,常常会觉得不安和痛苦。而2岁的幼儿心理发育不成熟,语言发展有局限性,而且不懂调节情绪,不能像成人那样逃避痛苦、平复心情,就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包括缺乏安全感、不敢与陌生人交往等。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还可能有心理疾病。”
为慎重起见,一些幼儿园在每年入园报名后都会组织面试、家访、亲子活动日等等,由此了解孩子和其家庭的育儿情况。“孩子起码要能表达自己的需要,并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如果孩子不会说‘我想干什么’、‘我喜欢什么’,吃饭要喂,不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建议还是不要太早入园。”
入园前要多准备培养孩子集体生活兴趣
尽管孩子不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多父母却坚持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会有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诸多在家里养成的不良习惯也会得到纠正。吴冬梅提醒:孩子入园之前应提早两个月做准备,以便良好过渡。
为了让孩子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入园前的亲子班。从刚开始陪孩子玩一个小时,慢慢减为半个小时,直至完全不用家长陪着,让孩子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家长应多称赞幼儿园和幼儿园的老师,当孩子喜欢上幼儿园,自然就能开心待下来。多带孩子参加集体聚会,并不断强化“和小朋友一起玩真开心”,促使孩子对同龄朋友和集体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孩子们入园后经常容易生病,吴冬梅说,孩子出生后第一次离开家庭,面对陌生环境,心理波动肯定表现为身体疾病。“新生入园焦虑是正常表现,是孩子心理第一次经受锻炼。家长要有正确认识,不要表现得更为关心、照顾,要让孩子了解上幼儿园是应该做的,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正常。如果家长动不动就担心,会加重孩子焦虑的程度。”吴冬梅还不主张孩子春季入园,因为这个季节容易生病,在幼儿园很难得到特殊的照顾和护理。
当我们知道了“他”和“她”的不同,教养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男孩和女孩表现出来的差别,不能排除环境因素
作为一个儿科医生,从男婴和女婴各自的发育指标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但是这些不同肯定是被我们的养育方式所强化。所以如果我们不能杜绝那些对性别角色的社会定位,我们就很难研究他们完全本质的不同。因此,我们永远不可能真正地评定在没有任何条件和预期的情况下,这种先天差别究竟会发挥多大作用。——儿科医生
*请让女孩面临挑战
父母们的处理方式,人为地强化了很多孩子的性别行为差异。比如,当女孩抵触某项挑战(比如体育运动)的时候,父母们绝对不会像对男孩的态度那样去推动她尝试。而没有这种推动,女孩们就丧失了那些她们完全有能力完成的挑战和提高。而我不认为这对女孩而言是件好事。——儿童心理学家
*请关注男孩的情感
从性别的角度,孩子可分为两类:男孩和女孩,但是不要忘记,男孩有很多种,女孩也有很多种,而每一种都会有不同的性格和需求。在工作当中,我感觉男孩最缺乏而我们最忽视的两点是:更多的爱抚和更多的交谈。男孩比我们想象得需要更多的身体接触。当他们还小的时候,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提出要求。但是如果他们长大一些了还想要抱抱,大人们就会觉得不舒服,担心男孩没有男孩的样儿。而在父母的这种态度下,男孩也就渐渐不再提要求了。而当他们试图在同伴身上表达需求时,又会被大人看成有侵略性而加以制止。——儿童行为学研究者。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