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只是简单地去模仿

09-11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不要让孩子只是简单地去模仿》,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就在两个月前,小舅公还不怀好意地夸奖笑笑的智商已经达到了小狗小猫的水平。笑笑的自尊心严重受伤,这两个月来智商报复性地突飞猛进,小狗小猫早就甩到上个世纪,脑袋瓜里的智慧早就超越了智人和原始人,告别了蓝田人和元谋人,非常争气地直奔北京人去了。

作为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宝宝他妈,我从来不为笑笑6个月开口叫妈而自喜,也不为他15个月了还只肯爬不爱走而自卑,你知道自己几时生哪日死,花多少钱吃几口饭?既然人生的本相如此参差,宝宝又何必遵循整齐划一的成长口令?至于很多妈妈都热衷的识字大课,自从教会了一个“门”字,从此所有的字都读“门”,实在被教烦了就撕掉了事,没耐心就耍赖,很有妈妈的风范,妈妈便乐得清闲。(就这样,外婆还心满意足地夸奖外孙比妈妈聪明多了。)

笑笑现在能够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本能的模仿,学得再像也就是个超级模仿秀,猴子耍把戏的档次。比如早上起来会拿梳子在妈妈头上拨拉几下算帮妈妈梳头;中午吃饭会拿个勺子到各个碗里巡查几遍,生怕一桌好菜馊得太慢;一挨到床头柜必须抄起电话听筒开始按键,听筒不是搁在耳朵上是骑在肩膀上,嘴巴里说着似是而非的“哇(升调)!”进到卫生间就开开关关地调戏水龙头,纯洁的自来水哗哗地那个流啊,急得外婆要去自来水公司打工。要是爸爸在家的话,什么点香烟啊,走路踢石子啊,狗熊式伸懒腰啊,肯定都学会了,天分高点的话连脚臭都应该不在话下。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妈妈在心里谆谆告诫自己一定要淑女,什么“靠”、“老娘”、“扯淡”之类的绝顶爽词,暂时待业去吧,为了培养精英,所有的个人爱好都要牺牲,为此妈妈每天狂嚼口香糖勤刷牙。

最近的一个礼拜,笑笑开始有了创造性的举动,这让一向低调的妈妈HIGH得不行。虽然只是几个非常细微的举动,但在妈妈的一双慧眼中,里面蕴藏着的是未来的杨振宁、丁肇中。算命先生说妈妈命好,将来要漂洋过海的,有子如此看来并非全无希望。

究竟是什么样的壮举呢?有天照例玩电话,一遍遍地把听筒给妈妈让我打电话做示范,实在是烦了,命令他把听筒挂好。笑笑努力了几次未遂没了耐心,耍赖把听筒扔地上。正好另一只手边躺着电视机遥控器,个头稍微比电话听筒大些,顺手拿起就搁在了电话听筒的位置上。妈妈拍手欢呼,相同形状的东西可以互相替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这已经不是简单模仿,而带有了思维创造的成分,笑笑高兴地拍手,收获妈妈的香吻一堆。

昨天五一劳动节,不爱烧饭的外婆率领着三人小分队在太太家混吃喝。中午入席时分笑笑坚持要上桌,没人理就自力更生。正好一张方凳子放在桌子底下露出很小的一个角。笑笑企图像在家一样踩着凳子上位,眼看菜已上桌时不我待,手麻脚利地吭哧吭哧就往上爬。发现露在桌子外面的凳子面积太小搁不下圆滚滚的小身体,灵机一动自己下来把凳子往外拉了一点,再爬还是不够,再拉出来一点,如此努力几番,终于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桌子,挥舞着一把大勺子开始屠城。妈妈在一旁傻掉,从什么时候起笑笑已不再完全依赖大人,遇到困难知道开动小脑筋想办法解决。牛顿当年被苹果砸到的时候,应该也没有拿着苹果去找妈妈吧?而作为笑笑的妈妈,我已经看到有一天儿子端着什么诺贝尔、普列策、华盛顿、奥巴马之类的邀请函携我同去领奖,我打扮成花蝴蝶端坐台下听他用“英格丽是”向全世界说谢谢TV,谢谢所有TV,尤其谢谢老妈TV……

领完了奖,下午百无聊赖,继续拿儿子寻开心,教导他帮外婆穿拖鞋,当然前提是把外婆穿在脚上的拖鞋先拔下来。怎么穿上去呢,笑笑开动起386的脑盘,先是举着拖鞋往外婆脚上套,难度太大对不准。怎么办呢?386又转一圈,把拖鞋放地上,抓起外婆的脚往鞋里塞,在外婆装作若无其事暗中鼎力相助的绝妙配合下,两秒钟就让脚和鞋天人合一,大家集体鼓掌庆祝宝贝再度发扬可贵的创造性思维。

妈妈则在震耳欲聋的掌声中秉笔疾书以记之,作为将来给儿子写传记或者人物专访的宝贵素材。妈妈相信所有伟大的人物在幼年时必定都有非凡之举,现在之所以统统遗失不可考,是因为他们的妈妈没有及时记录的职业病。从笑笑开始,我们将看到一部异常完整的杰出人物成长史,妈妈终于在码了多年不靠谱文字之后,真正为人民做了件实事。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不要让你的孩子做心理孤儿


导读:你是否知道“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你是否了解减少“心理孤儿”现象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外在的物质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密切,但心灵的沟通却相应减少,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无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不容乐观。眼下的中小学生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很少,交往的范围狭窄,精神世界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心理孤儿”现象便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心理孤儿”是指学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怯于交往、难于融入社会生活的特征。“心理孤儿”实际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的现象。

“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

目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大多是“文革”时期成长起来的,对家庭教育科学不甚了了,对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袭长辈的传统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得。这样的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节衣缩食为子女竭力提供物质条件,把子女逼进书房题海;二是重养不重教,重肌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如此,忽视了子女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需求,孩子的心理教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有的父母为了工作事业,无暇顾及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

另外,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的心理问题也相当严重。据中国家庭调查,家庭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或是家庭经济负担重,父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不健康心理。

再则,现在家庭居住条件普遍改善了,中小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但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缩小了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范围,与同龄人的交往大大地减少。许多心理学家做过实验,结果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合群的。当他们与大人在一起的时候,多少是拘谨的,不能达到无所不言、无所不为的“自由”境界,而一旦与同龄或基本上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那种高兴劲头是成人难以理解的。而孩子长期独处,又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养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减少“心理孤儿”现象的对策

作为父母要了解儿童、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来处理事情。要反对“棍棒型”、“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倡导“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不仅是孩子慈爱的父母,循循善诱的导师,志同道合的同志,而且是真诚的朋友。据调查分析,中小学生喜欢“朋友式”的父母亲,而不喜欢“牧师式”、“师徒式”的父母亲。家长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子女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放学路上少接送,让子女与其他小朋友结伴而行;周末和节假日让子女邀请小伙伴来家玩,鼓励子女利用空闲时间与同学小伙伴进行电话交流。通过串门,扩大交往的范围,学会与各种人交往的经验,消除一个人独处的寂寞。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职。父母绝不能因个人的情感、是非问题而置自己的子女于不顾。经常争吵的父母要学会理智,忙于应酬的应尽可能早点回家,经济不宽裕的也尽量不要牺牲养育孩子的时间去挣钱。即使是分道扬镳的也要计划好育子的方案,方可说声“再见”。

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应多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了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脉搏,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孩子。可以琴棋书画,可以种花、吟诗、听音乐、集邮、旅游、登山。

另外,学校应与家庭形成合力,建立“家校联系薄”,聘请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构建“学生心理档案”,把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一一记载下来,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影响快乐宝宝快乐童年的5个“关键事件”

大人和孩子都会遇到挫折,只不过善于渲染心事的成人会把自己的困难描述为“风风雨雨的波折”,而不善于传达心情的孩子所遇到的困难常常被成人忽略为“鸡毛蒜皮的琐事”。其实将心比心,成人的心已经被岁月磨出了老茧,孩子的心是迎春萌发的蓓蕾,怎么禁得起秋风、夏雨和冬寒呢?

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能挫败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情绪低落,心里痛苦,甚至悲观失望。下面一些孩提之事都足以摧残脆弱的童心,需要父母给予温情的关注和理性的教育。

1、由身体素质带来的挫折

长期体弱多病的孩子总是被疾病困扰着,许多游戏和快乐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参与,孩子会很有挫败感。因此,加强营养保健、生活照顾、锻炼身体,是孩子抵抗挫折、建立乐观的基本保证。

2、由父母带来的挫折

父母不经意间也会让孩子品尝挫折感:为了安全起见,限制孩子活动的自由;为了训练孩子乖巧听话,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孩子做错了事,过于严厉地批评他;当着众人的面否定孩子,伤了他的自尊心;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使他无力企及;因孩子做事不成功而责备他;表扬其他孩子使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冷落;父母自己的心情不好,对孩子莫名其妙地发火等等。

3、由同伴带来的挫折

同伴掌握某种技能而自己没有掌握;想与同伴交往却遭到拒绝;与同伴发生争执而处于下风;同伴之间“拉帮结派”而自己被排斥;被攻击性较强的同伴欺负;同伴无意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侵犯等等。

4、由老师带来的挫折

老师关注个别孩子的特殊需要,而自己没有得到这种特殊待遇;老师不公正的批评和责备;老师表扬了其他孩子而自己没有得到肯定;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忽冷忽热;想与老师交流,老师却心不在焉或者不耐烦等等。

5、由玩具和游戏等个人生活带来的挫折

孩子的求知欲很强,遇到新奇的事物和活动就想探个究竟,却无奈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生活经验不足,不能熟练地操作玩具和游戏,于是产生挫折感;在生活照顾上,孩子很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有时是父母不让做,有时是自己做不好,于是沮丧、灰心在所难免。

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孩子遇到的所有困难和挫折,但如果父母能带领孩子顺利地认识和解决诸如上述的一个又一个“关键事件”,孩子的乐观品质就会慢慢建立起来。

不要让你的孩子没有安全感


导读:孩子拥有安全感才能安定的生活,健康的成长。失去安全感,孩子的情绪势必受到影响,对身心发展都不利。

与初涉人世的小宝宝对话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宝宝的安全感是需要您用心去呵护的,有时您的无心之语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再不听话打你了!”

情景再现:超市里,西西不停地要这要那,爸爸不许,西西一屁股坐在地上哭。爸爸觉得很没面子,便扬起手来吓唬西西:“再不听话打你了!”西西不但没止住哭,反而哭得更厉害。

专家分析:有时候,孩子的表现确实令父母很生气,气愤至极的父母经常在动手前警告:再不听话我要打人了。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反而会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孩子做出种种挑衅的行为激怒父母,如果真的挨了打,孩子会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如果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

“妈妈不要你了!”

情景再现:宝宝在饭桌上不肯好好吃饭,妈妈教训了她两句,宝宝故意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妈妈拍了她两下,还大声喝斥宝宝:“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

专家分析: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去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假装遗弃孩子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对父母的强烈依恋关系会让他们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如果假装遗弃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护自己的人没有了,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情景再现:欢欢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欢欢妈手头上正忙,没空跟小欢欢慢慢解释,便说:“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欢欢妈小时候,她妈妈也是这么跟她说的。欢欢听后黯然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

专家分析:儿童到了一定年龄便会提出“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你是捡来的”几乎成了家长们的“统一答案”。事实上这样回答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使得亲子关系产生隔阂,部分孩子因为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而整天闷闷不乐。

孩子的提问反映出其渐渐长大,自我意识强了,也开始对生命的来源产生好奇,父母应该用生动而科学的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我说不行就不行!”

情景再现:小丁睡觉前还吵着要吃糖,磨了很久还不肯睡觉。妈妈只好搬出爸爸来说服小丁。爸爸严厉地说:“睡觉前不许吃糖,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专家分析: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子从父”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导致亲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更会破坏孩子的公正心,妨碍孩子的民主意识、协商能力的发展,甚至还会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

家长不能轻视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应该把他们当大人一样平等对待。

10招帮宝宝重塑安全感

其实,爸妈也不必对自己日常的言行太过焦虑,是的,也许您一时心急,说出了伤害宝宝的话,但是这些偶尔的过失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去弥补的,关键在于家长有没有保护孩子感受的意识。人人都需要充足的安全感,小孩子更是,安全感对孩子日后成长及发育都有着重大影响,必须从小开始用心培养。

既然安全感对于孩子心理发展如此重要,那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注意和培养呢?

第1招维持和谐的家庭气氛

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合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自己的闷气,后者会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心中将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第2招经常且规律的亲情陪伴

现在有许多俗称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是长辈照顾,自己则因为工作应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而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

第3招拥有稳定的经济基础

这里指的并非是生长在富豪之家,而是指家长有能力维持孩子生活上必需的支出,让孩子衣食无虞。现在时常有父母因为抚育孩子的难题而陷入困境,北京的一位父亲甚至因为上户口不顺利而亲手摔死了自己的儿子,还称“将来受苦不如早日解脱”。所以一定要保证稳定的家庭经济条件。

第4招故事拉近亲子间距离

故事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好的桥梁,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从爸爸妈妈口中说出来的故事。家长可以固定在家中某一块区域布置一个听故事的环境,可以在床上,也可以在沙发上,每天都有一段固定的时间用来讲故事。一边讲故事,一边将孩子搂在怀里,通过这种语言上的沟通及肢体上的接触,从中建立孩子所需的安全感。当孩子逐渐长大后,他学会使用的词汇也愈来愈丰富,此时父母也可以陪伴孩子阅读童书绘本,通过书面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但能够训练孩子的口语能力,同时还能丰富孩子的想像力。

第5招找出孩子不安的原因

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环境上的灾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说地震、天空中的闪电等,这就是有些孩子对大自然感到恐慌的原因,或者是过大的声响、突然的惊吓等,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不安的来源。这时父母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或其他音乐、艺术的治疗,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第6招从游戏中得到安全感

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时可以多花点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家事、游戏,或DIY手工劳作等,让孩子从做中学,同时也让亲子情感升温,沟通更加顺畅!

第7招容许孩子哭泣

有时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无援,比如生病、争宠,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抢走一颗糖果等,这时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来寻求一些安慰。不过有些父母却以训斥的方式不准孩子哭泣,薛兰香园长认为此举是不可取的,因为适当的哭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时排除负面情绪,协助建立安全感。

第8招别把应酬带进家庭

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来说,家中的访客不宜过多或过于频繁。除了孩子可能会模仿大人一些不良习惯,例如打麻将、大声喧哗之外,同时也会因访客的到来而扰乱孩子平时规律的生活作息。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除了公园或是书店之外,尽量不要带孩子去嘈杂的场所,因为外在环境有太多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单纯而规律的生活环境及作息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更为有利。

第9招不要将教养责任推托出去

良好的家庭依附关系对孩子有着一辈子的影响力,养育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保姆或幼儿园等毕竟只能提供协助,根本无法取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恰巧有些家长的观念就不是特别科学,他们让为既然已经付钱给幼儿园或学校,那么老师就应该负起所有的教养责任。殊不知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则的话,那么孩子回到家中一样会受到不良影响,同时也无从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第10招分阶段排除不安因素

造成孩子不安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亲人的离开、吵杂喧闹的环境等,而怕黑恐怕是最常见的原因,此时家长可以渐进式的方法来排除令孩子不安的因素,例如先在房中预留一盏小灯,一边说故事,一边陪伴孩子入睡,或是放点轻松的音乐给孩子以安慰,以徐徐渐进的方式来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培养起健全、足够的安全感,那么成年后心理上的缺陷将可能无法完全修复。其实想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很简单,只要爸爸妈妈付出全心全意的爱,再加上一个单纯且规律的生活环境,那么在无形的熏陶之下,父母自然就可以拥有一个充满自信及安全感的健康宝宝。

不要刻意去教孩子说话


导读:既然语言是由语音组成的,那么必须先教小孩子学会发母语的所有语音,然后才能教他说语言本身。毫无疑问,我们会列出所有的语音,先是最简单、最平常的,然后是难一点的、比较少见的。然后我们就开始教婴儿发这些语音,按照列出的单子艰难前进。

比尔.赫尔有一次对我说:“如果我们教孩子说话,那么他们永远学不会。”开始时我以为他在开玩笑,但是现在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假设我们决定我们必须“教”孩子如何说话,我们会从何处着手呢?首先,某个专家委员会会分析语音,把它分解成很多单独的“语言技巧”。

我们可能会说,既然语言是由语音组成的,那么必须先教小孩子学会发母语的所有语音,然后才能教他说语言本身。毫无疑问,我们会列出所有的语音,先是最简单、最平常的,然后是难一点的、比较少见的。然后我们就开始教婴儿发这些语音,按照列出的单子艰难前进。为了不让孩子感到“混淆”——“混淆”这个词对所有教育者来说都是个邪恶的词语——我们可能不会让孩子听太多日常语言,只让他接触那些我们想要教给他的语音。

除了语音表,我们还会有一个音节表和单词表。

当孩子学会了语音表上所有的语音之后,我们会开始教他们把语音结合起来组成音节。当他们学会了音节表中所有的音节之后,我们开始教他们单词表上的单词。同时,我们会教他们语法规则,通过这些规则,他可以把这些新学到的单词组成句子。每一件事都是计划好的,决不会冒险;会有许许多多的练习、复习和测验,确保他不会忘了所学的东西。

假设我们尝试这样做,会发生什么事呢?很简单,那就是大多数孩子还没学多少,就会变得困惑、沮丧、丢脸、害怕,不想再尝试任何我们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在我们的课堂之外,如果他们过的是正常的婴儿生活,那么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会忽略我们的“教导”,而是自己学会说话。相反,如果我们对他们的控制是完全的(这是太多教育者们的梦想),他们会用故意失败和沉默来保护自己,阅读课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

说到阅读,这正是芝加哥的学校里发生的情形,这样的情形至少持续了一段时间。某个专家委员会决定,阅读这个行为可以被分解为500个单独的技巧,最后,他们把这个数字削减到了283个,然后他们建议,按照严格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教给学校的所有孩子。我希望这个荒谬的计划现在已经被禁止了。

去年夏天,在一个超级市场里,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她的孩子来到肉类柜台,开始用最可爱、最自然的方式和她的孩子谈论该买什么肉做晚饭。这块肉看上去不错,但是太贵了——食物价格上涨得太恐怖了。那块肉可能还行,但是可能要煮很长时间,他们还有很多其他差事要做,四点前都回不了家。这些排骨看上去不错,但是两天前他们已经吃过排骨了。等等,等等。她的话或者她的声音里面没有任何不自然或者做作,她可能跟她同龄的人也这样说过。

一年或者一年多前,我和一些朋友顺道去拜访了两个人,他们有一个六个月大的孩子。孩子休息得很好,很开心,因此他们把她带进来看看拜访者。在继续我们的谈话前,我们都很喜欢她。她对我们的谈话感到入迷。每当有人说话时,她会转过头来认真地看着说话的人。有时她会忙着玩儿她腿上的一个玩具,过几分钟后,她会重新开始注视和聆听。她好像知道,不仅仅是那个人在说话,而是他们在互相说话,对别人的话报以微笑、大笑和更多的谈话,换句话说,她知道谈话不仅仅只是一种噪音,而是信息和交流。

婴儿和小孩子喜欢听成年人谈话,经常会静静地坐在那儿很长时间,只是听大人说话。如果我们希望在婴儿学说话的时候帮助他们,方法之一就是跟他们说话——前提是我们要做得自然,不做作——当我们跟其他人说话时,让他们待在旁边。

孩子的模仿对象


孩子的模仿对象

对象一:成人

孩子自出生后,就喜欢观察和模仿周围的人了。如果他被允许去做“大人”的事情时会非常高兴,比如拿扫帚扫地。孩子不仅会模仿成人的行为,也会模仿成人的语言、神态等。初学语言的孩子,一开始就是模仿和重复周围人对他说的话。我们发现,如果平时和孩子说话的人大多数都是语音标准的人,那么孩子的发音就会比较好;如果周围的成人说话都不太标准的话,那么孩子的发音则会带有方言的语音语调。

三岁以后的孩子,已经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了。这时,他们开始模仿同性成人的行为和举止。比如,女孩喜欢穿着妈妈的高跟鞋,或者自己亲自照料娃娃。在性别角色的模仿过程中,孩子会学习那些同性成人的行为方式,并且认同那个人或那种角色,这对孩子以后的行为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模仿不仅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也会有模仿。孩子经常在玩耍中扮演某些成人的角色,比如老师、医生、司机、厨师等等。这时的孩子不会看到什么就模仿什么。在做游戏的时候,孩子会选择熟悉的人和事,把自己感兴趣的行为通过游戏表现出来。这类游戏被称为“装扮性游戏”,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十分有意义。在装扮性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孩子并非纯粹地进行模仿,而是会在实际游戏情境中进行创造,比如为游戏角色打扮,准备游戏道具,在游戏中安排模仿对象的行为和工作等等。这时,孩子的创造行为也不知不觉地发生了。

对象二:同伴

孩子的模仿并不仅仅局限在从成人身上进行模仿和学习。在幼儿园里,孩子之间的模仿也非常明显。游戏区的天花板上挂着一个风铃。孩子们都想让风铃发出声音,可是风铃挂得太高了,大家都够不着。这时,有个聪明的孩子拉来一把小椅子,站在上面,一伸手就够着风铃了。其他的孩子看到了,也纷纷去找来小椅子。类似的模仿事件,在幼儿园里天天都会发生。

对象三:卡通人物

对卡通片中人物行为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男孩子喜欢扮演奥特曼和超人,从床上到地上“飞来飞去”,和怪兽、坏人作战;女孩子想当公主或小仙女,穿着漂亮的裙子,手拿仙女棒。然而,由于孩子的知识有限,有些模仿行为对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比如孩子模仿卡通片中的小动物,把雨伞当作降落伞从家中窗户往外跳,结果导致摔伤。因此,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模仿的对象加以限制。

孩子模仿守则

为了让孩子模仿好的榜样,健康地成长,家长应当牢记以下守则:

第一条,适当的角色和行为示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第二条,孩子是面镜子,爸爸妈妈可以从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在孩子面前要努力做个好榜样。

第三条,要鼓励孩子模仿好的行为,对孩子所模仿的不好的行为要加以制止。

第四条,对孩子在模仿过程中出现的自创动作,只要是对孩子和周围人无害的,不必干涉。说不定,未来的发明家就在你的身边。

重视孩子的模仿能力


导读:小孩子正处在语言发育的重要时期,从不会说话到呀呀做声,孩子的模仿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模仿能力,要善于利用孩子的模仿能力,以更好地发展孩子的语言发育。

爸爸妈妈每天都有听天气预报的习惯,也喜欢凑热闹。天气预报的词儿经常重复,可让宝宝跟说,如“杭州晴”“上海阴”“南京有雨”……时间久了,宝宝知道了有太阳就是晴天没有太阳就是阴天。这些地名每天都重复就像熟人一样,听多了宝宝自然喜欢跟着说。个别记性好的宝宝可能还会记住“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长的名字,这都是经常听天气预报的结果。有些宝宝更爱听广告中的某段广告词,甚至会跟着广告说“我喜欢”等。

听天气预报,可以测试宝宝语言的模仿能力。宝宝除了跟着爸爸妈妈学习以外,还可以跟着电视、录音、广播等媒体学习语言。除了天气预报外,经常重复的广告词也是宝宝学习的对象。只要宝宝能跟着说任何词汇,爸爸妈妈都应不断鼓励他,会更积极地学习语言。爸爸妈妈一定要每天同宝宝说话,加强沟通,不能仅用模仿媒体来代替对话。

温馨提示:家长要特别注意,电视有辐射场,千万不要让宝宝长久停留在打开的电视机前玩耍,以免宝宝长久受到辐射。

幼师资料《不要让孩子只是简单地去模仿》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送孩子去公立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