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打支礼貌“预防针”

怎么给孩子扎头发 给幼儿园毕业孩子寄语 12-09

童言无忌,最真实的是孩子。可直来直去的孩子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有时在成人的看来却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成人的要求可真高啊!那么,许多父母会问,如何教育孩子说真话而又有礼貌呢?

让他感同身受

父母有自己的“圈子”:亲人、同学、同事、朋友,可是大人们的“圈子”对孩子来说,几乎是陌生的,大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孩子们也根本无法领会。要求孩子像我们对客人发自内心地热情洋溢很难。

让孩子接受客人并且具备热情,就先要和孩子为客人的问题进行沟通。这非常重要,孩子是跟着大人的感受来表现的。就如我儿子,我用他幼儿园的小朋友做比喻,跟他说,自己和即将来作客的阿姨,关系是多么的好,当客人来时,他也就很热情了。所以,每当有客人上门,父母跟孩子说说自己和客人之间的友情,说说与客人之间的趣事,孩子就会跟着父母的感受去礼貌待客了。

学习做客人Yjs21.com

一个巴掌拍不响,作客时,想孩子有礼貌,就必须先尊重孩子。其实孩子的世界很小,心很纯,没有任何世故、功利,因此,记得带孩子作客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说来好笑,儿子两岁前是我母亲带的。但是现在儿子对我母亲一点也不亲,因为母亲一来我家就“说”儿子的不是:不肯认真吃饭啦,挑食啦,不肯收拾玩具啦……弄得儿子十分害怕她的到来。实际上,儿子身体很健康,饿了会问我要饭吃,怎么可以要求孩子顿顿吃几大碗?父亲就不同,一来我家就开“高帽公司”:说孩子大方,什么都肯给外公吃;说孩子聪明,爱看书,还没上学就会认那么多字;认得那么多的公共汽车路线,带外公去玩头头是道,不会迷路……吃饭的时候也半碗半碗地盛,和儿子比赛谁吃得多。儿子被他哄得吃了几个半碗,出去玩半天一下午都不会喊饿。

带孩子去作客

带孩子作客是经常的事情。父母也应该教育孩子作客的基本知识。

1、要教育孩子问候他人。教孩子学会称呼、问候很重要。对于比较常见的亲人,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孩子们都会叫。但不常见的客人,父母就应该教教孩子了,为了避免孩子叫得时候口生,或感觉别扭而不肯开口,父母最好预先和孩子“排练”一番。

2、告诉孩子到别人的家,不可以乱翻东西,翻人家的东西是不受欢迎的。

3、告诉孩子吃饭时要有修养。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喜欢,不能自己独自吃,要学会谦让。

无论作客也好,做主人也好,给孩子打支讲礼貌的预防针是十分必要的。童年学会讲礼貌,其实是为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礼貌待人是孩子必修课


童言无忌,最真实的是孩子。可直来直去的孩子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有时在成人的看来却是没有礼貌的表现。所以,礼貌待人成为宝贝们的必修课。那么,许多父母会问,如何教育孩子说真话而又有礼貌呢?

让他感同身受

父母有自己的“圈子”:亲人、同学、同事、朋友,可是大人们的“圈子”对孩子来说,几乎是陌生的,大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孩子们也根本无法领会。要求孩子像我们对客人发自内心地热情洋溢很难。

让孩子接受客人并且具备热情,就先要和孩子为客人的问题进行沟通。这非常重要,孩子是跟着大人的感受来表现的。就如我儿子,我用他幼儿园的小朋友做比喻,跟他说,自己和即将来作客的阿姨,关系是多么的好,当客人来时,他也就很热情了。所以,每当有客人上门,父母跟孩子说说自己和客人之间的友情,说说与客人之间的趣事,孩子就会跟着父母的感受去礼貌待客了。

学习做客人

一个巴掌拍不响,作客时,想孩子有礼貌,就必须先尊重孩子。其实孩子的世界很小,心很纯,没有任何世故、功利,因此,记得带孩子作客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说来好笑,儿子两岁前是我母亲带的。但是现在儿子对我母亲一点也不亲,因为母亲一来我家就“说”儿子的不是:不肯认真吃饭啦,挑食啦,不肯收拾玩具啦……弄得儿子十分害怕她的到来。实际上,儿子身体很健康,饿了会问我要饭吃,怎么可以要求孩子顿顿吃几大碗?父亲就不同,一来我家就开“高帽公司”:说孩子大方,什么都肯给外公吃;说孩子聪明,爱看书,还没上学就会认那么多字;认得那么多的公共汽车路线,带外公去玩头头是道,不会迷路……吃饭的时候也半碗半碗地盛,和儿子比赛谁吃得多。儿子被他哄得吃了几个半碗,出去玩半天一下午都不会喊饿。

带孩子去作客

带孩子作客是经常的事情。父母也应该教育孩子作客的基本知识。

1、要教育孩子问候他人。教孩子学会称呼、问候很重要。对于比较常见的亲人,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孩子们都会叫。但不常见的客人,父母就应该教教孩子了,为了避免孩子叫得时候口生,或感觉别扭而不肯开口,父母最好预先和孩子“排练”一番。

2、告诉孩子到别人的家,不可以乱翻东西,翻人家的东西是不受欢迎的。

3、告诉孩子吃饭时要有修养。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喜欢,不能自己独自吃,要学会谦让。

无论作客也好,做主人也好,给孩子打支讲礼貌的预防针是十分必要的。童年学会讲礼貌,其实是为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好词汇教育出礼貌孩子


教育出个讲礼貌聪明伶俐的小宝宝,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想让您两岁的孩子懂得做人的礼貌,那么请关注下面介绍的“魔力词汇”。这里提供的小贴士,将既满足孩子强烈的学习欲望,又扩展孩子的词汇量。

您可以告诉您的孩子,每个词语都有它神秘的力量。通过这种途径,来提高孩子学习这些词语的动力。因为孩子们都洗完自己是充满神奇的力量的。所以,告诉您的孩子,只要学会用一两个词语,就能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充满神奇的力量和魔力。而且这些充满魔力的词汇,就算孩子长大了,也会给他自己带来力量的。所有的这些词语,当幼儿宝宝或学龄前孩子使用时,都会让大人们绽放灿烂的笑容。当然,每一个也有它不同的能量:

1)、“请”字,让大人们更愿意帮助您的孩子,给他所需要的;

2)、“谢谢你!”,让大人知道您的孩子感激他所为孩子提供的帮助,也让大人更愿意继续帮助您的孩子;

3)、“打扰了”或是“请原谅”,让您的孩子能够引起正在忙碌的大人的注意;

4)、“我很抱歉”,也许是最充满魔力的词语,因为能够安抚受伤的人,无论是您的孩子无意间伤害到他人还是故意的。

当您的孩子能够感受到这些词语的魔力之后,他会经常使用它们的。

当您告诉孩子如何使用这些词语之后,您还需要继续鼓励孩子大胆的运用这些词语。当您的孩子还不会灵活运用这些词时,不要批评孩子,因为您需要多点耐心去提示您那两岁(或是三岁、四岁)的孩子如何运用这些词语。

如果您的孩子叫着:“我要喝果汁。”告诉他,如果他更礼貌点的话,您会更乐意给他他所需的,而且您的态度要坚决一些,在您的孩子停止要求之前,不要妥协。如果您的孩子改变了语调,但仍然没有说“请”字,那么就帮他纠正一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拿到他想要的。

然而,如果您正在接电话,而您的孩子却要跟您说话,那么如果他没说“打扰了”或是“不好意思”,就先不要回应您的孩子。如果孩子这么说了,那么您要先暂停一下电话中的内容,回应一下您的孩子,让他知道您有在听他说话,但您必需先接完电话才能跟他继续说话。

夏季感冒巧预防 专家给您来支招


很多妈妈特别关注宝宝秋冬的感冒预防,却忽视了春夏对宝宝的保护,殊不知夏天也是宝宝感冒的高发季节,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流鼻涕、咳嗽、发烧等症状,让妈妈们措手不及又心疼不已。所以,夏天也要学会给宝宝最贴心的呵护。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夏季感冒总是来得很快,所以只有掌握了夏季感冒高发的原因,才能够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宝宝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并不完善,夏季气温较高,如果是在外面玩的大汗漓淋,毛孔都在张开的情况下突然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房,冷热刺激下就很容易患上感冒。其次,夏天由于天气多变,淋雨、中暑、着夜风,这些都是可能诱发感冒的原因,家长们需要尤其注意。另外,夏季空气干燥,宝宝很容易缺水上火,而上火正是引发很多疾病的元凶。

夏季感冒巧预防专家给您来支招

宝宝一旦感冒,又是流鼻涕,又是发烧,最心疼的就数妈妈们了,所以只有平时掌握好预防夏季感冒的小窍门,妈妈们才可以安心度过炎炎夏日。对于如何预防宝宝感冒,专家提醒有三点需要注意:

1.宝宝日常的饮食很重要。要保证宝宝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每天要进食豆制品、蛋、肉类、奶制品等。如果宝宝在户外活动,一定要备好充足的水,它能够将汗液中流失的水分补回来,让宝宝身体不缺水。还要注意冷饮的摄入,不能太过贪凉,以免引起感冒。

2.衣物的增减。如果长期待在商场、超市等冷气开放的地方,要给宝宝穿上一定的衣物,到了室外再脱。另外,夏季要注意空调电扇的使用,不要让室内的温度过低。

3.健康的生活规律,适当的室外运动也是必要的。要让宝宝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还可以在清晨气温不太高的时候带宝宝出门散散步,但要避免在中午气温太高的时候出门,以免造成宝宝中暑。

预防固然重要,但如果妈妈们照顾不周,一不小心让宝宝患上了感冒也不要着急,可以服用优卡丹,它能迅速缓解发热、流涕、鼻塞等感冒病症,是治疗儿童感冒的专用药,十多年了,口碑也不错,建议妈妈们备2盒放在家里,不要等到孩子感冒时才手忙脚乱。

妈妈们只要花点小心思,谨记这些预防宝宝夏季感冒的小窍门,就可以让自己的宝宝平安度过夏日。明媚的夏日,千万不要辜负了,带着健康的宝宝尽情玩耍吧!

1-3岁孩子礼貌教育策略


有礼貌的宝宝人见人爱。父母无不希望把自己的宝宝养育成有人缘、守规矩、有修养的小绅士、小淑女。其实,爸爸妈妈只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就不难使宝宝逐渐学习到社交的礼仪、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1-2岁宝宝礼貌教育策略

调教策略1:微笑也是一种礼貌

礼貌教育越早越好,微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在宝宝还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时,爸爸妈妈最好经常逗宝宝“笑一笑”,鼓励他多在家人面前、在熟人面前笑,让宝宝知道微笑是向人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喜欢笑。

调教策略2:说话要说文明话

开口学说话,是宝宝学习礼貌的一个好时机。父母反复告诉小宝宝: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应该说“谢谢”;需要或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先对人家说“请”;做错事情、惹了麻烦或影响了别人,应该说:“对不起”……如此,宝宝就能在学说话的第一时间内,接受礼貌语言,且印象深刻,能避免走弯路。

2-3岁宝宝礼貌教育策略

调教策略1:让宝宝“爱”上打招呼

带宝宝外出,见到认识的人,教会宝宝说“叔叔好或阿姨好”,除了对方赞美宝宝之外,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宝宝“有礼貌、真乖”;这个积极的回应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然后继续督促宝宝这样做。有了被夸奖这个美好的感觉激励着,久而久之,宝宝见了熟人就会自觉地打招呼了。如果宝宝对陌生人也主动问好,父母一定要夸他做得好,是个受人欢迎的孩子。当然,每次进家门,要和家人打招呼;出门之前要说“再见”。

调教策略2:听,有人在说话

在家人讲话或爸爸妈妈和客人谈话时,宝宝经常会有话要说。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中间插嘴;平时和大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听,不可随意走开。如确实有事,可先拉拉大人的衣服,或以目光示意;得到允许后小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懂得,这样做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以尊重为前提,凡事会更顺利。

调教策略3:做个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家里有客人来,父母不妨利用这个机会训练孩子讲礼貌。比如,在客人进门的时候,教宝宝舞着小手说“欢迎”、甜甜地问声好;稍大一点的宝宝,妈妈不如放手让他摆糖果、拿饮料;如果有小朋友来,提醒宝宝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图画书,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不和小朋友争吵。另外,也不要借着小客人在,提一些额外的要求,或无理取闹。

宝宝礼貌教育之父母守则

◎给宝宝一个“范本”

要求宝宝做到的事情,父母一定提前做到,并给孩子一个好的“模板”。

◎提供“实习”的机会

学习讲礼貌也是个反复实践的过程,父母应多给宝宝创造练习的机会。

◎避免“硬碰硬”

有的宝宝个性比较强或相对内向,不愿意和人打招呼,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很可能适得其反;不如暂时放弃,并以自己的言行给宝宝做个表率。因为,父母“做的”比“说的”更能使宝宝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让孩子尽早学会礼貌用语


宝宝初生,学语之启蒙

女儿出生后,家中常有亲朋好友前来探望。每当和客人告别时,我都反复在女儿耳朵边轻轻地说:“再见。”并教她用手的动作表示,为她以后开口说话打下基础。

还有一个比较常用且发音容易掌握的词语是“谢谢”,我总是边教女儿边配上两手作揖的动作,这样就更能加深她的印象。

女儿2岁,初步掌握期

女儿2岁时,有一次正兴高采烈地摆弄玩具,我一不留神,把她搭好的高楼大厦碰倒了。没等她反应过来,我连忙说:“宝宝,妈妈不小心碰倒了你的的积木,对不起!”紧接着,我又马上表扬她没有哭鼻子,然后说:“你看,走廊上可不是搭玩具的地方,差点让妈妈摔跟头了。宝宝应该和妈妈说什么?是‘对不起’,知道吗?”

看着孩子似懂非懂,却又认真地跟我说“对不起”时,我意识到这样“趁热打铁”的教育方式还是很奏效的。爸爸妈妈如果做错了事情,应当坦诚地向孩子道歉,这样既可以弥补过失,也为孩子树立了知错就改的好榜样。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上幼儿园,学语高峰时

女儿上了幼儿园,与人接触的机会也渐渐增多了。每当家里有客人来访时,我会和客人事先‘串通’好,客人进门后,先说“你好”,如果女儿也能回应说“你好”,就适时地表扬她,让她懂得说礼貌用语能得到别人善意的回报,并认识到礼貌用语的重要性,也就此激发了女儿主动和人打招呼的愿望。

如果你的宝宝和我家女儿一样,性格比较内向,那就不妨让他学些简单的英语礼貌词汇吧,比如“hello”、“byebye”等。往往孩子在用英语表述后,会比说中文得到更多的赞赏,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礼貌习惯也自然养成了。

此外,我还经常从童话故事中挑选有关文明礼貌的小章节,和女儿进行角色游戏,这样既提高了她认识事物的能力,又促进了她语言的发展。

你会跟孩子说礼貌用语吗?


你会跟孩子说礼貌用语吗?记得有一次xx在饮水机上倒水,当时我坐在餐桌旁对xx说:“给妈妈也倒杯水吧!”没想到xx立马回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喝水,自己倒去”我听了这话,心里想,不至于吧!不就是一杯水嘛!分得这么清?细想一下,不对,孩子这样说,一定是我刚才的话语有问题。于是我又对xx说道:“xx,请你帮妈妈倒杯水好吗?”这时儿子嘴里说了句:“这样说还差不多”拿着我的杯倒水去了。

还有一次在泡脚,忘了拿擦脚的毛巾。xx在自己房间的玩,于是我就大声地叫xx,让他把阳台上的毛巾拿来给我,可xx却说:“你自己去拿,我不知道在哪里。”我听了这话,知道他在找借口,于是也没好气的说,毛巾就在阳台上,你都没走出去,怎么就说不知道在哪呢?这时xx又改口说:“我很忙,没时间,你还是自己去拿吧!”我当时听了xx这样说,有点生气,心里就想,这孩子怎么可以这样,不就是帮我拿条毛巾嘛!这都不肯动?那等我老了还靠得住你吗?后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孩子有问题,还是我有问题,分析时,我突然想到,他给我倒水的情景。这时我才明白,我还有什么理由生孩子的气呢?一个妈妈连“话”都不会说,这还能怪孩子吗?当我改变前面说话的语气时,对xx说:“看妈妈多粗心,把毛巾也忘了拿,xx,你能帮妈妈去拿一下吗?毛巾就是阳台上。”话音刚落,xx二话没说,把毛巾拿了过来。

之前,特别是当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这个礼貌用语,就很少用。特别是对孩子,更容易忽略。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这些。其实这只是我们家长的想法,孩子比我们更在乎礼貌用语。有时一不小心,没反应过来,还以为是孩子懒,不听话。反而自己心里越想越气,若不冷静点,准会和孩子发生冲突或争论。

以后家长特别是请求孩子帮忙做事时,也向跟同事或朋友沟通一样,多用用礼貌语,你会发现孩子更爱听,也更愿来帮你。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