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孩子的事情理解多少?

12-13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你对孩子的事情理解多少?”,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在日常与孩子的相处中,父母是最可能了解孩子的人,因为天然的联系,因为时空的接触;父母也是最可能不了解孩子的人,因为年龄的差距,因为立场的不同。于是孩子遇到问题或者犯错时,父母在问“为什么”的同时,也有着不同的“是这样吧”的解释。

所谓“对症下药”,如果父母根本不清楚孩子的“为什么”,又怎样去进行“怎么办”呢?所以,今天要考考父母的“童智”,即“儿童化智能”,简单的说就是“儿童‘视角’的思维能力”,看你有多少想法能与孩子不谋而合,看你对孩子的事情到底能理解多少?如果你想成为前者而不是后者,那么蹲下来,做一次视角上的“小孩”,做一次养育的学习者,与孩子共同体验一份成长吧——

1.3岁的可可被妈妈拉着穿梭于熙熙攘攘的商场,你知道孩子看到的最多的是什么?

A.食品B.玩具C.小朋友D.成人的腿

答案:D。没有想到吧,不信下次你逛商场的时候,有意识地蹲下来,力求与孩子的视角一致就知道了!或者当孩子拉着你一定要到一个地方去的时候,你跟着他就会明白,原来那个地方常常是你所忽略的,甚至是你根本没有也不可能看到的空间。

2.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与妈妈一起站在渡船上,很兴奋地给妈妈指着什么,可妈妈却好像什么也看不到,只敷衍地应答着,你知道孩子的视野里是什么吗?

A.远山B.夕阳C.波浪D.垃圾

答案:C。原来船的开动带起了翻滚的波浪,原本黄色的江水有了白色的浪花,十分有趣!只有在孩子那个高度与位置才看得确切,也才更能体会“波浪”的起伏,甚至溅到些许水花!而成人看到的更可能是A与B,所以没有“共同语言”的母子,怎能一起分享呢?孩子的兴奋最多引起母亲的“莫名其妙”,另外加上一句“乖一点,不要闹啊”!

3.上海“火车站-莘庄”的地铁到了新龙华站后,就开到了路面上,一个3、4岁的孩子非要爸爸抱他——

爸爸说:我已经抱了你很久了,我累了,再站一会就到了!

孩子更急了:不嘛,不嘛,快抱我!我要看啊!

爸爸说: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些树啊、草啊的!

…………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爸爸抱起来看呢?

A.其实孩子只是想让爸爸抱,找借口B.孩子任性,故意耍赖

C.孩子太矮,看不到外面的东西D.车厢太拥挤,孩子害怕

答案:C。道理与到动物园看动物一样,在动物园父母会有意识将孩子抱起,因为是来看动物,目的非常明确;而在地铁上、车上或路上,父母则会忽略了孩子的“视野”,因为没有明确“目的”。其实目的性的参观、游览,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则是这些“不是活动的活动”,而孩子大量的知识、经验、基本常识,甚至观察力、交往能力等又恰恰于此不知不觉增加与形成着。“目的”的局限根本无法与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媲美,如果成人忽视了孩子平时好奇的观察、热切的询问、逼真的模仿,那么请不要为以后孩子“不爱动脑”、“不会提问”、“不懂好坏”等奇怪吧!

4.宝宝快3岁了,在父母的帮助下已经能区别基本的黑、白、红、黄、蓝、绿等色,非常可爱。这一天妈妈问他:你的男的,还是女的?

他答:我是绿的,妈妈是蓝的。

原来正好宝宝穿了一身绿色的运动服,妈妈则穿着蓝牛仔。你认为宝宝这样说,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A.宝宝没有听清楚

B.对性别无知,混淆了“男-蓝”、“女-绿”

C.宝宝逗妈妈开心

D.宝宝巧妙地回答了问题,因为他认为穿绿的就是男的,穿蓝的就是女的

答案:B。对于宝宝来说,平时接触更多的可能是“你是小姑娘,还是小弟弟”,或者“你是男娃,还是女娃”,所以还没有“男”、“女”这样抽象概括的词汇。但从宝宝的回答中,我们分明可以知道宝宝已经有了基本的颜色概念,所以与其硬要让宝宝记住:“你是男的,妈妈是女的”这样的知识,不如就“颜色”的基础上与宝宝做相应的游戏,让宝宝认识更多的颜色,让宝宝学习有“颜色”的东西“红红的大苹果,黄黄的大鸭梨,紫色的葡萄,蓝色的大海,雪白的棉花,乌黑的煤碳……”这是不是更有趣,更实际呢?

以上四个小小的问题,告诉我们成人,要想教孩子东西,首先要知道孩子能“看到”什么,是怎么看的;其次要想象孩子“看到”的信息,他们为什么这样看,尤其我们认为非常奇怪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认识中,可能正反映了孩子的发展水平,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可能的学习内容;最后请一定记住要在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童智”,你的“童智”是通向孩子心灵的“魔毯”,也是引导孩子走向更广阔世界的“神灯”!

行至文末,为有意提升“童智”的父母亲们提几点小小的建议,供参考与尝试:

1.当你弄不清楚孩子需要的时候,请给孩子5分钟表达的时间;不管多么小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关键是你要设法去理解他;

2.尝试一下孩子的表达方式,并看看孩子如何反应;

3.当你不知道孩子在看什么的时候,请尽可能“变到”(如蹲、爬、坐、卧等)孩子的高度沿着孩子的视线去看一看,可能你会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还有另一个模样;

4.尝试将你“降低”后看到的东西与孩子交流,看孩子如何反应;

5.当你搞不懂孩子在做什么的时候,请在旁边静观5分钟,然后学样也做一做,也许你会突然领悟到这乱七八糟地“摆弄”原来也趣味无穷!

6.尝试一下你本已忘记的童年活动(如玩泥巴、玩沙子、玩水、踩水坑、吹肥皂泡等),好好体验一下,并看看孩子的反应如何。

总而言之,当您细细领悟了以下的“儿童行事方程”,您也就拥有或者恢复了神奇的“童智”——

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认识水平=孩子的行为表现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的心理世界你了解多少


孩子有孩子自己独特的心理,他们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绝大多数父母的观念中,儿童就是小孩子,是“尚未变成大人的人”,于是高高在上地看待孩子、了解孩子,因此很多时候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甚至于存在着与童心世界相隔离的心理障碍,经常发生剥夺童心、童趣的事情。例如:不许弄湿鞋袜、不许玩泥沙、不许上树等,认为玩耍是浪费时光,强行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如加做家长的作业、练书法、学弹琴等,没有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然而不管家长认可与否,游戏是孩子抒发情感、认识世界的主导活动之一。也许孩子的许多言行、举止、乐趣和嗜好,在大人眼中是荒唐可笑的,难以理解的,但是在孩子心中却是美妙的,是他们的天堂和乐园。

孩子通过自由游戏获得感性知识,接触世界,观察世界,开发了智力和创造力。在自由游戏中,他们渐渐明白了人怎样和自然界打交道,劳动怎样改变世界,自己应怎样接触世界。不管是做什么,如搓泥巴、挖沙子、绘画、做玩具、过家家、垒房子等,孩子的双手灵巧性受到锻炼,四肢的运动促使了大脑最富创造性区域的开发。如果认为孩子会越玩越野而横加阻拦,试图缚其手脚,那么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正确的做法是,只在孩子玩耍入迷或出格时,教育他们注意安全和卫生,诱导他们将兴趣转移到高雅、益智的游戏上,而不应粗暴地干涉、严厉训斥甚至拳脚相加。幼儿时期,不要过多地进行抽象思维的教育,如识字、背古诗等,只能用孩子的感性认识所能接受的形式来指导孩子认识世界。通过讲童话故事,以及绘画、唱歌来引导孩子认识大自然和社会,培养幼儿的感性认识能力,使他们能在自由游戏中冲破框框,表现新事物。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总得走进成人世界,只是我们不妨“悠”着点,当孩子还倘徉在童年世界时,家长不必急于催赶,不要拔苗助长,应让他们多享受一些童年的欢乐时光。

孩子财商教育,你懂多少?


山东济南一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统一佩戴着近来备受争议的“绿领巾”在济南动物园游玩。幼儿园的负责人说,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教育方式对不对。孩子们的年龄还小,还不够加入少先队员的年龄,给他们统一佩戴绿领巾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措施。他们不会受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绿领巾事件”的影响,而改变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给孩子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年人希望借此为之灌输的东西。缺乏财商产生“四大家族”“由于中国年轻一代缺乏财商,导致了新‘四大家族’的产生。”光大银行国际金融理财师任远在开场时便分析了中国的新“四大家族”———首先是卡奴族,这有年轻化趋势,尤其是许多80后年轻人拥有多张信用卡,每个月都在卡与卡之间“倒来倒去”;其次是房奴族,房贷占家庭收入不宜超过,但现在很多年轻家庭超过了50%;第三是月光族,根本存不了钱;第四就是啃老族,花掉父母的养老钱。传统的财商观念也许成了孩子们成长的一种羁绊,对此家长却可能毫无意识。比如家长常教育孩子“你这样花钱,老子挣钱容易吗!”“钱是存来读书用的!好好学习,不然就没有好工作。”“没钱就讨不到老婆了!”理财专家表示,亲子理财教育不仅是指导助儿童认识劳动的价值和父母工作的意义,还帮助孩子学习规划梦想、管理人生,更重要的是在亲子理财教育过程中,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行为习惯,从而奠定幸福人生基础。做家务奖钱要有技巧孩子挣钱可以从小培养,那么干家务给钱是不是应该呢?这个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有家长说,给钱可以引导孩子自食其力的观念,但有家长则认为会让孩子忽视了基本的家庭义务,同时不懂感恩甚至惟利是图。专家的建议是,“比如倒垃圾,在孩子5岁前,这是他的劳动能力所不及的,为了鼓励他的劳动兴趣,你可以给他一定的经济报酬,让他学会把钱存起来,去买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5岁以后,按照他的劳动能力,他足以担负倒垃圾这项任务,这已经是他的义务,就可以不给钱。”类似的,可以教育孩子把废品拿去卖,教育他任何东西都要珍惜,都是有价值的。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可以兼职赚钱了,这时就可以鼓励他,“如果你打工赚元,那么我补贴500元。”以此引导他通过劳动养活自己。但是必须正本清源的是,第一绝对不能省饭钱去买玩具和书,第二绝对不能靠帮同学做作业赚钱。引导孩子有计划存钱挣钱之外,就要学会花钱。与会专家建议,给孩子一个账本,并准时按月给孩子支付零用钱,不要随要随给。到下一个月,必须交账本才能领到新的零用钱。这样迫使孩子形成理财的习惯,逐渐形成有计划地花钱,在一定限度内把钱花好,而不至于无底洞。除了挣钱和花钱,存钱也是必须的。“不在于存多少,而在于储蓄这一个习惯。”任远说,如果给孩子100元,那么不要求他就能存50元,哪怕坚持存元都是好的习惯。存钱也要有分门别类的习惯,比如给三个存钱罐,让孩子分别贴上卡通标签。比如一个是书本,一个是玩具,一个是零食,还可以把目标比如“一辆单车”贴上去。这样让孩子养成积少成多、达成目标的心理习惯。在小学的时候,就可以带孩子去银行,让孩子自己开存折存钱。“记得是开存折,这样孩子就会对所有的流水收支有个明确的感受,懂得钱的来去和积累。”实例分析:特别“抠门”的小孩场景一:母亲节那天,瑶瑶咬牙给妈妈和外婆各买了一支康乃馨,妈妈和姥姥很感动。可是接下来两个星期,瑶瑶都在念叨“这可花了我两个星期的零花钱啊”。最后不得已,妈妈把钱还给了瑶瑶。场景二:瑶瑶一家和爸爸的朋友出去吃饭。点餐前,瑶瑶问:“这顿饭是我们请吗?”当她知道是叔叔请的,就高兴地松了一口气说:“这样我就放心了。”爸爸妈妈听了非常尴尬。专家支招:瑶瑶对金钱格外担心,说明她对金钱看得太重,甚至产生焦虑。可能是父母平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表演”让她产生一些认知:有钱才能买东西、上学和给亲人买东西,因此钱很重要,自己家里钱有限,必须省着花,才能细水长流。建议父母适度让瑶瑶参与一些家庭财政计划,如果年龄稍大,可以让她了解家里的财政状况,让她知道父母大概的收入,缓解她对钱的焦虑。让她懂得金钱的用途最终是消费,只要有价值,就值得花钱。节约还是为了合理消费,而不是守着钱不放就是最好的。问答题:爸妈谁赚钱更多?孩子问:爸爸和妈妈相比谁赚的钱更多?专家分析:学龄前的孩子已经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他们会通过平时谁付钱来判断谁更有钱。比如全家一起去超市购物,他会注意是妈妈掏钱包来付钱的,于是认为妈妈有钱。但是在全家一起去吃饭,埋单的又是爸爸,他又会认为是爸爸更有钱。如果此时父母再将金钱作为武器来对付彼此或者孩子,比如无条件给孩子买东西讨好孩子,让他跟自己亲,这对孩子的混乱金钱观无疑是火上浇油。建议父母如果在理财和消费上无法统一,那么起码在面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时候,要共同作战。以有良好消费习惯的一方为主进行教育。还要让他知道爸爸妈妈的财富是家庭共有的,避免孩子问到谁有钱的问题。不同年龄阶段的财商培养内容:3岁以前:辨认钱币面值5岁: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让孩子数清大量钱币7岁:懂得看价格标签8岁:可以通过劳动赚钱9岁:能制订简单一周的开销计划,并知道购物时比较价格10岁:懂得存钱,以备大笔开销

对孩子的关注到底多少最合适?


经常接到咨询电话:“我到底该关注孩子多少才对呢?”

关注多少?恐怕还真不好把握。

有一天,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很严肃地对我说:“妈妈,你总问我作业写完了没有?这是对我的不信任。”不像以前家里有孩子一堆,父母精疲力竭地忙着养家糊口,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目光给孩子呢!而今,一个孩子就像聚光灯下孤独的小可怜,无数的目光情不自禁都会再给他加上一把温。

到底该关注多少?确确实实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慢慢地,我琢磨出一个小诀窍,叫做“放手不放眼”。“放手”,就是家长要松开充满爱意的大手,只要孩子能做的,可做的,都让孩子自己做,让他满心都充满了使命感和你对他的信任!“不放眼”,就是说,你要学会留心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关心孩子,不光是用眼,还要用“心”。用心了,你停留在孩子身上的“目光”才会恰当――太多了,会让孩子烦,让他觉得是一种负担,觉得大人不相信他。太少了,孩子会认为你不关心他,冷落他,不爱他。

孩子摔倒了,家长该不该扶起?这是好多人讨论过的一个话题。有人说,人家国外的家长做得好,孩子摔倒了绝对不能扶,让他自己爬起来,以此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性格。也有的家长说,一定要赶快把孩子扶起来,万一摔伤了能尽快处理。

此时,不妨试试“放手不放眼”法。首先,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放手让孩子去玩,不小心碰了,摔倒了,你可以远远地、偷偷地看着孩子,说服自己,要沉住气,然后,等孩子自己爬起来,你可以走上去趁机表扬一下孩子,也可以装作不知道。如果孩子摔得特别厉害,你得赶紧看看孩子摔坏了没有,及时处理,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和关心,让孩子学习到怎么关心别人。也许下次你不小心受点小伤,“哎哟”一声的时候,孩子也会走上前,向你表示他的关心呢!

你对你的孩子关心够吗?


你对你的孩子关心够吗?最近xx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老是爱哭,我心里很是烦躁,而且她什么也不肯说,真是气死我了,例如,她要喝酸奶,我就给她拿,但是有时候忘了我就顺手就帮她插上了吸管,她想要自己插,于是哭了,每次回家的时候她都争着要开门,我也基本上都会让她来开,有时候也会忘记,也有时候是有急事就没有让她开,她也会哭,还有开灯,开电脑,等等,每次都会让她做第二次,但是开了以后她还是带着哭腔,很是烦恼,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办,以前还能够说的同,现在是说也说不同,搞的我每次都会发火,然后她才会乖乖的坐到一边去暗自流泪,突然又会觉得她好可怜,唉!真是没办法

昨天我带宝宝出去玩了,博友**在说有个教育专家来新浪微博现场解答,有问题可以直接问他,我也想学习一下,刚好也可以问一下我女儿的情况,于是我哦就跟他提出了我的问题,陈禾专家给我的回答是:我猜想你对他有些隔阂,至少是没有花时间陪他玩?他缺少安全感呢!还有就是:我看有两个问题:①是表达能力,你必须和她多进行语言操练,念儿歌不错,自编的一两句也行,随口编,边拍手边说,让她大声说;②心理素质问题,她胆怯,想做,又不敢,你替他做,他有挫折感。怎么办好?经常找些小事让她做,鼓励她,她做成了,就大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渐渐提高信心,敢于主动做事。当然,这过程中你要很有耐心,慢慢来。

于是我想到了最近自己老是玩电脑照顾她的太少了,可能是因为刚玩博客吧,也可能是跟外界接触的太少了,觉得很新鲜,好玩,而且我很开心,所以经常会上网,除了带她出去玩的时间还有做饭的时间,回家后我基本上就都是让她一个人自己玩,其实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对孩子很不好,但是就是没发控制自己,不由自主的就往电脑桌上奔来了,每次她叫我的时候我都会说请稍等一等,妈妈马上就来了,可是这一等就是一个甚至是两个钟,她就自己玩,有时候她很想跟妈妈一起玩就不停的叫妈妈,我要是烦了,就会给她拿很多零食给她吃,或者让她自己看书,玩玩具,可是她不玩,还闹我就会说,你再不好好听话就不带你去玩了,她然后含着泪去一边玩去了,现在想想,我怎么这样子啊?天啦,我都是怎么带小孩的吗?我原来从来就不这样,看来我不能再这样去玩电脑了,我得离它远一点,还好,最近这几天开始,我开始反省自己,也没有开始那段时间那么兴奋了,所以这两天我都带宝宝出去玩,回家来了也跟她一起看书,玩游戏,这两天她很开心。

我想我要是再跟以前一样不那么热衷与电脑可能就会慢慢的让她不那么没有安全感吧,那就应该会慢慢的没那么爱哭吧,所以我已经开始,白天可能不会怎么上网了,当然还是会来,但是是要在她睡觉以后我才来上网,我也希望每一个妈妈们都以我为例,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宝宝,同时也祝福我的宝宝能够健康成长

孩子,走多少弯路我都陪着你


这样的话你一定耳熟能详:

孩子,我这是为你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是过来人,我知道什么才是对的!

你现在恨我,长大了你会感激我!

现在如果我不提醒你,将来你吃亏了就会怪我!

但这样的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

关于这件事,孩子,我并不比你知道得更多,你得自己去尝试!

我不能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也许你是错的,但谁又能次次都对呢?我也做不到啊。

如果你碰壁了,我的胸怀永远为你敞开,但我不能为你做任何决定。

在美国参加家庭聚会聊到孩子,经常听到的理论是:“医生的儿子不见得就是医生。”“球王的儿子肯定不是球王。“里根年轻的时候是演员,小布什年轻的时候是个玩摇滚的浪荡子,如果他们的父母费尽心思、用尽手段,把他们强行“掰回正路”,也许就没有此后的总统先生了。

让孩子走弯路的真理是,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冥冥之中,所有的选择串在一起,成了一条弯弯曲曲却顺理成章的道路。如果家长横插一杠子,路就断了,没有逻辑关联了。不让孩子走弯路,留给孩子的也不一定会是直路,而是破碎的路,那将是孩子一辈子要面对的茫然和被动。其实,只要能自由选择,就是幸福的,哪怕是一条曲折的路。

弯路也好,直路也好,自己走才最重要

我在加拿大McGill大学进修的时候,我的导师Friedmen邀请我参加他女儿的婚礼,我惊讶地发现,他的女儿才19岁,大学还没毕业,而且她念的是印地语系,完全没有继承导师的应用心理学衣钵。

后来在一次集体讨论过后,我问他:“为什么不指导女儿走一条更好的路?”Friedmen用蓝色的眼睛慈爱地看着我:“什么是更好的路?”我边想边说:“让她选择一个好的专业...”Friedmen打断我:“那什么是好的专业呢?”我说:“应用心理学啊、金融啊、国际关系啊…”Friedmen:“然后呢?”“然后她就可以进很好的机构成为专业人士,然后找一位很般配的郎君,过上幸福的生活。”

Friedmen笑了:“可是我现在就非常明确地知道,我女儿目前很幸福。”他说:“如果当时我粗暴地阻止她和Joe来往,而且逼迫她去学自己不喜欢的金融,对,她可能会顺从我,进很好的机构,找个比Joe有钱。有地位的男人,但是,然后呢?然后她会在某个普通的夜晚醒来,觉得自己的人生完全没有意义。她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许,她会用一些心理暗示来帮自己渡过这个难关,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她最终不得不来找我,因为她得了抑郁症。”

“现在,她早婚,可能会经历为人妻、为人母的种种艰辛,甚至耽误她的学业。她学了一个很偏的专业,可能会失业,或者被派往万里以外某个贫民窟做社会工作,缺吃少穿,还要担心感染疾病。这一切在我眼前清晰可辨,我当然会心痛,但是我知道,她不会抱怨,她会在每一点艰辛后面积极寻找幸福的踪迹,因此,她的人生是完整的。如果她感到这样的生活很幸福,那么这条路对她来说就是正确的。如果她觉得不幸福,她自然会走回来,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让孩子直面自己选择的路,就算选错了、走错了,她也会收获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哪怕有一天把她放到森林里,她也有可能自己找对路出来。反之,一直给孩子安排阳光大道的家长,却斩断了孩子选择的能力和直面弯路的勇气。其实,弯路也好,直路也好,自己走才最重要。

不走弯路的孩子不是孩子

Semantha告诉我她跟儿子George在一起的时候,更多的是告诉自己要“忍住”,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指挥儿子做这做那。在美国,一个唠唠叨叨、满嘴大道理、总是把“我早就跟你说过”挂在嘴边的母亲,是不懂得教育方法的。有一次George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为她神魂颠倒,竟然把自己买自行车的钱拿出来给女孩买礼物。Semantha知道那个女孩儿只是玩玩而已,但是她不能说,只能眼巴巴看着。

那天晚上,George兴奋地说女孩儿答应和他约会,Semantha真想当场拆穿她的假面具,但是她不能,她若无其事地问儿子:“你准备好了吗?”George很感动,上前吻了她一下,说:“放心吧,都准备好了。”然后就开着车绝尘而去。

Semantha说:就是这样,我心里面骂了一万遍,有一千次冲动想要对他说,你在毁掉自己!不要去,你会后悔的!但是我只能敲锣打鼓送他去,因为,这是他必须要走的路。后来女孩儿认为他不借车给她开很吝啬,当场提出分手,George很沮丧。回到家里,Semantha知道情况,看到儿子垂头丧气的样子,摸摸他的头说:如果你有火,就全部撒出来吧,因为我完全能够理解你的心情,我不会被你伤害,我是安全的,永远爱你的。

如果,Semantha一开始就阻止儿子,也许他会听话,但是他可能会觉得那个女孩儿是他一辈子的遗憾,糟糕的话,没准会演变成私奔。

Semantha说她并没有权力去阻止儿子走弯路,但是,她有能力站在弯路的尽头,等着他,用自己的爱去抚慰他,让他有勇气去选择正确的路,让他得到教训之后还能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幸福。没有不走弯路的人生,就像没有不跌倒就长大的孩子,在孩子跌倒的时候,等他站起来,给他继续行走的鼓励和信心,这才是家长应该且需要做的啊。

走过多少条弯路,我都陪着你

Lily4岁的时候,爸爸带她去地中海旅游,爬山爬到一半的时候,有个本地人给他们指了一条近路,其他游客都纷纷往那条路走去,但是Lily不肯,爸爸并没有强迫她,而是拴紧背包带子,牵着她的手继续往上爬。

父女俩孤独而温暖的背影,从此定格在Lily的生命中,爸爸从来不会替自己做决定,而是陪着自己去经历,Lily从小就体会到了这一点。她上小学的时候,有段时间迷恋动画片,经常不完成作业,爸爸的做法是收起她的课本,陪她一起看电视。直到最后她考试成绩出来,Lily的老师把爸爸叫到学校里去教育了一番,Lily这才明白,自己的行为连累了爸爸挨批评。

高中二年级,Lily突发奇想要去参加《美国偶像》比赛,她有点五音不全,但是爸爸全力支持她,为她写横幅、贴标语、还做文化衫,还鼓动家里人做她的后援团。结果可想而知,她在海选中就被淘汰了,Lily很伤心地出来,一下就被爸爸搂进怀里,两人哭天抹泪儿。

在Lily的婚礼上,爸爸发表祝词,他说:“亲爱的,我不知道你选择的这个男人是不是对的,但是一直以来,我们无论欢笑还是流泪都一同度过,所以你根本不必害怕和不安,只要勇敢去爱,就是对的。”

不要剥夺孩子走弯路的权利,对漫长的人生而言,那条弯路上的风景,也许更美…

孩子年幼时最该养成的习惯!你知道多少?


在现在的家长眼中,孩子的学习貌似是最重要的,其实这样是不对的!俗话说,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一样的,要学知识,也要先学做人,人都做不好,有知识又有什么用呢?下面满分家长小编为您总结最该养成的好习惯!做该教孩子的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基于以上四个学会,我们认为培养孩子习惯应该集中在三大块,即:做人、做事和学习。而每一大块又列出了四个指标:

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

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

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年级孩子应该养成的学习上的好习惯:

1、集中注意力

2、踊跃举手发言

3、书写规范

4、按时完成作业

5、自己看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

6、珍惜时间,学习上不磨蹭

7、认真、细心、不马虎

8、正确的坐姿、看姿等

一是,给点空间。人与人之间,包括夫妻之间,亲子之间,朋友之间要有合理的距离,太近了,会让人感到不自在,不舒服,憋闷窒息。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 更要给他们自己观察,自己体验,自己感悟,自己提高的空间。不要把得太严,弦绷得太紧。否则,孩子就就会厌恶反感,失去兴趣。

二是,学会放开。不要事无巨细,样样弄得妥贴周到,不给孩子一点自己动手锻炼的机会。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打碎碗,跌破头,,放他去摔打去历练,不经 历风雨,长不成参天大树。不要怕他迟一次到,坐一次红椅子,挨一次批评,该孩子自己打理的事情就要他自己负责,决不包办代替。只有现在狠心,才有将来的放 心。

三是学会示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成功的体验,需要成就感来支持。按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兴趣来源于成功的喜悦,一次实践成功,受到赞扬,他就会对 此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做好工作的信心,就会一步步走向成功。巧娘几十年的炉火纯青,闺女哪里会轻易赶上她?可为了闺女的自信,不妨装一回笨,让闺女赢一 次,示一回弱,向闺女请教一二。在外人,尤其在那些有做媒癖好的婆子面前,有意无意地夸闺女几次,诚如是,则汝女可教,而新秀可出,巧娘之品派牌资源愈加 丰厚,品牌价值。

你对1-2岁多宝宝认知能力了解多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满1岁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你知道宝宝的认知能力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吗?

当娜娜妈妈看着自己20个月大的女儿从睡梦中醒来,她静静地靠在女儿的栅栏床边,女儿拉着妈妈的手指头,看着妈妈的眼睛,说了句:“下午好”。这句短短的问候,让娜娜妈妈忽然间感觉到女儿长大了,她已经开始溶入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建立起越来越多的联系。

宝宝进入1~2岁这个年龄段时,与外界进行沟通和理解外面世界的能力以飞速在发展。她那一刻不闲的大脑正在逐步熟悉一系列的技能——认知、社会交往、运动等。那么1~2岁宝宝在认知能力上究竟出现的哪些飞跃呢?

聪明第一步:宝宝记忆力大增

飞跃:日渐增强的记忆力在这生命的第二年里为宝宝的各项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包括说话、模仿、假想游戏等。小家伙们已经能够记忆更多的内容,记忆内容也能保存更长的时间。比如,宝宝能够回忆起昨天或前天发生的事情、片段。这种记忆力让宝宝渐渐具备了从众多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基本概念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使宝宝能够与外在的世界建立起更加复杂有效的联系。

促进记忆力发展的方法:对宝宝喜欢的图书,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反复朗读,宝宝喜欢的歌曲,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多次吟唱,一起回忆生活中发生过的有趣的事情,说话时总是先称呼宝宝的名字,看着宝宝的眼睛,目光交流。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宝宝记忆力的增长。

聪明第二步:宝宝开始连词成句

飞跃:在生命的第二年,宝宝的词汇量也在迅猛增长。刚满1岁的时候,宝宝还只能说一两个词,到1岁半时,宝宝就能够说50个词,并呈级数增长。宝宝开始把词连成句子,而且宝宝的理解能力远远超出自己的表达能力。当爸爸妈妈说“逛街去”,宝宝就会去拿鞋。到宝宝2岁时,她就能够听从一些简单的指令,比如爸爸妈妈说“去拿本书”,宝宝就会去把书拿过来。

促进语言能力发展的方法:爸爸妈妈为宝宝连续讲述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和活动,这种描述能够为宝宝呈现出大量的词汇,让宝宝获得丰富的语言资料和日常的对话伙伴。

聪明第三步:宝宝注意到事物的异同

飞跃:对1岁的宝宝来说,那只“汪汪”叫的小毛狗和那只“喵喵”叫的小花猫看起来几乎是一样的。到2岁的时候,宝宝就能够分辨狗和猫的差异,卡车和公共汽车的差异。与此同时,宝宝能够根据物品的用途来给物品配对,比如茶壶和茶壶盖子是放在一起的,洋娃娃和项链是放在一起的。这些都是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表现,说明宝宝开始为周围世界中的不同物品分类并根据它们的用途来理解其相互关系。

促进分辨能力发展的方法:平时跟宝宝说话时,说清物品的名称,把物品按类别归类。爸爸妈妈可以帮着宝宝一起根据玩具的形状、颜色、用途来归类。小宝宝刚开始可能无法自己来完成,但是他会理解你说的话,并学会分辨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聪明第四步:宝宝对数量有所知晓

飞跃:在这个年龄,宝宝能够区别出少与多,她刚开始理解数词是跟数量相关的词语。到2岁的时候,宝宝能够明白1就是指一个物体,2、3等数词就表示多个物体,真正计数还要到更大一些才会。

促进识数能力发展的方法:爸爸妈妈在餐前,可以和宝宝一起摆桌子,一起数出3个碗。给宝宝扣纽扣时,一起数出扣上的4颗扣子。发饼干时,一起数出2块饼干。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形容数量的词,比如“许多”、“少”等。

聪明第五步:宝宝察觉到空间关系

飞跃:如果你给1岁的宝宝两块积木,他很可能把积木拿起来敲打着玩儿,到2岁的时候,宝宝就能理解物体之间可以构成一些空间关系,宝宝会把两块积木搭在一起,同时,能够根据积木的形状放进圆形、三角形、方形、菱形的空格中。

促进宝宝空间认知能力的方法: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宝宝以各种方式体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中移动,他会明白上面、下面、中间这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的含义。给宝宝提供一些容器和填塞物,宝宝会很高兴地往容器中装填塞物,再把填塞物倒出来,或者准备一些2、3块的木板拼图,宝宝也会很开心地炫耀一下自己的空间技能。

家园共育《你对孩子的事情理解多少?》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对教师的管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