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找到内心成长的力量

12-16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孩子找到内心成长的力量”,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如果孩子八九岁,你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而他很茫然;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就否定自己,说“我不会”或“我不行”;如果孩子除了会钢琴、奥数,生活上一无所知……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惨的事情。

他对自己、对生活没有想法,他的内心没有力量,他不思进取,极易被打倒。我们常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强调的就是一个人的内心力量。一个人内心的力量是如何积攒起来的?是成年后自然而然就会拥有呢,还是要从小开始沉淀?心理专家表示,内心的力量是成长最根本的推动力,这种力量孩子本来是拥有的,但却被父母无意间摧毁了。

缺乏梦想的孩子

专家介绍,前一阵子她在一个社区活动中,曾问一些三、四年级的孩子:你的理想是什么?那些孩子很茫然,连眼睛都是迷茫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或想做什么。孩子连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一点让她非常震惊。也就是说,在最富有想像力的成长阶段,孩子却没有梦想。

我们对孩子物质方面的关注有了,有的远远超出了需求,但却非常少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孩子在想什么、孩子快乐吗、孩子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林缨认为现在的家长普遍强势,为孩子拿主意做决定,看似照顾得无微不至,实则粗暴地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孩子往往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犯错了。虎父无犬子,但现实是“虎父”养出来的往往是小老鼠,这是因为强势的家长往往剥夺了孩子成长的力量。

如何做?

欣赏孩子:具体事件+抽象赞美

专家表示,要让孩子找到内心的力量,首先要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任,相信自己能做到。家长要发现孩子具体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加以欣赏,从而提炼出他的特性。比如孩子开始做家务了,家长要看到,并表示欣赏:你的碗洗得真的干净,你真是细心、爱帮妈妈的人。家长可以用具体的事件加上抽象概括的赞美来表扬孩子。

专家指出,在孩子做的过程中,家长不要只注重结果,因为孩子刚开始去做一件事情时,你不能要求他做得很好,或者没有犯错。如果因为孩子做得不好或做错了而批评或打骂孩子,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如孩子第一次洗碗时把碗打碎了,这时家长不要批评,因为孩子的能力还没培养起来,应说:你真棒,主动帮妈妈干活了,碗打碎了没关系,我相信你下回会注意的,你会越做越好的。家长要欣赏他未来的样子,而不是关注现在的结果。再比如,孩子近段时间学习勤奋了,努力了,可考试成绩没有上来,这时不要批评他,而应说:“妈妈知道你这段时间真的很努力,这次没考好没关系,我们继续加油,相信成绩会上来的。”

孩子的内心有力量的话,他会有希望。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希望,让他相信他是行的。不能孩子一做错,就说:完蛋了,这辈子你都这样了。要去欣赏他的能力,告诉他未来会更好。只要努力,就会更好。不要看到眼前的失败就放弃,就把孩子打倒在地。给孩子多次机会,训练他的能力,允许他做错。能力不是一教就会的,要长期学习练习才能获得。要是老否定孩子,孩子会无望,他会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从而放弃自己,这是最可怕的。

肯定孩子:让他有选择的权利

可以让孩子在一些事情上自己做决定。0到4岁的孩子,可以让他决定穿什么衣服、10元以内的零食自己决定买哪样等。但我们看到的是,家长跟孩子说:想吃什么自己拿,可孩子选了,家长又说:这个不好吃,另外拿一样。当孩子在玩游戏时,跟妈妈说:妈妈,我再玩一次。妈妈却说:这有什么好玩的,玩另外一个。这些事情看似没有什么,但事实上家长已经用自己的意志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时候多了,孩子就会不去做决定了,再说让他做决定拿主意时,他会说:无所谓了,你决定吧。等他长大了,他仍会等你做决定。这时很多家长又会生气:怎么什么事都不管,都让我给他拿主意呀?而不知道这一切全是家长自己造成的。

在孩子小时,要给他适当的自由,如选玩具的自由,布置自己房间的自由……要让孩子觉得我是有价值的,我的意见是有价值的。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告诉孩子,不管未来你是老板、扫大街的,我都认为你是我的宝贝,你是很棒的。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否则孩子会讨好你,你会控制孩子。当我们盲目用物质去交换孩子本来就很愉快在做的事情时,会摧毁掉他内心本就有的力量。比如,学习本来是孩子的事,但如果家长以学习好为条件许诺孩子各种物质奖励后,孩子就会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而是父母的事。一旦没有了外界的物质肯定,他就会没有学习的动力。

人向好的力量是天生的,但如果这种自然而然体现出来的天性用物质加以衡量时,孩子会把物质条件看作基准,当没有了外界的这种物质支持时,他就会放弃去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关于孩子的内心力量来源


一个家庭教育的重要的point是:for yourself

不管吃饭、游戏、学习、安全,等等,所有这些,都要反复和孩子强调,是为你自己。

看书的乐趣在于学到了新知识,学习的乐趣在于掌握了新技能,考试成绩不是为了给父母交代,不是为了让老师去评先进,为的是证明你自己的水平和努力。

首先父母得这么想,别把孩子的得失输赢都揽到自己身上,好象孩子胜利自己就与有荣焉,孩子失利就证明自己的失败。

我们只是引导者,他们的学习、职业、人生,都是他们自己的事。

时刻记住这一点,就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就不会因为孩子的一时错误、失败而气急败坏。当然孩子也相应的有担当、有主见。相应的抗压能力也会提高。

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做一切事情都是为自己,那么重要。

自己认可自己的长处、进步,那么外来压力影响很小;自己认识自己不足,那么自设目标、自定期限、自行追赶。总之都是自主的、可控的。

而反之如果让外物占据主动,做什么是为了讨别人欢心,评判自己的标准由家长、老师、社会来定,那么受到否定就太有可能了,自身完全控制不了外界的反应了。

外界有什么刺激、意外出现,比如变态的老师啦、变态的学校啦、攀比成风的环境啦,等等,我们无法控制和预防,只有强大自身,以不变应万变,最靠谱~

做什么都为了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超过谁、比上谁、取悦谁、补偿谁。。。

人生变故很多,外因各种各样,防不胜防,只有不断修炼自己、加强自身,才能百战不殆~

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都是修炼出来的。对孩子来说,家长的言传身教,当然是修炼的第一步。

“从自身找原因”不但是解决困难的武器,更是强大内心的盾牌。

有些孩子完全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凡事靠别人,也凡事怪别人,那么所谓的“抗压力”也就是子虚乌有。

别人对他好时,一切都好,别人对他不好,他的世界就垮塌了。

我们可以怎么做?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想到的几点是:

第一,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不引导他归咎于别人、外界,而是引导他总结反思自身哪里做的不好,实实在在地让孩子体会: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当我进步了,成长了,本来困难的事就变得简单了。只有解决自己的问题,才能不但解决当前的困难,还能获得长远的好处;

第二,不避讳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失败和软弱,清楚地让孩子看到:谁都会遇到问题,但只要努力去解决,最终也许不一定成功,但肯定有所收获;

第三,分析外界对待孩子的态度,告诉他们未必人人喜欢你,别人对待你的态度首先决定于你所处的地位、你的能力和本领;其次取决于你对待他们的态度;只有最弱小最没本事的人,才指望着别人毫无原由地对自己好。

不怕别人不喜欢的基础是自己喜欢自己;

不怕别人给压力的基础是自己要求自己。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最重要的是时刻审视自己,时刻锤炼自己,加强内心力量。

为了自己打造更好的自己,这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提高的方法。

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父母要用心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


父母要用心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儿子这几天又有感冒迹象,我怀疑是上次感冒未好,想让他喝点我们熬制的苦药,结果他不肯喝。我采取了各种方法均无效,奇怪了,以前儿子喝药简直可以用神勇来形容,无论多苦的药,他都会一饮而尽,这次死活不肯喝,直嚷着:“太苦了,不喝不喝!”“啊呀,不苦了,妈妈给放糖了,你试试?”。小家伙半信半疑地看着我,然后伸出小手指蘸了点药水放到嘴边舔了舔说:“太苦了,不喝!”,嘿,真是进步了,现在不是喝一口尝,而是蘸了点小心翼翼地尝,我被他的神情逗乐了。后来换了一种‘猴枣散’给他吃,他笑着说:“这个可以,但是必须让我自已来!”我笑着看他自已操作,问他:“这是为何?为什么不用妈妈来做?”他看着我说:“那是我自已的事情!自已的事情自已做!”我怔在那里。

上面是儿子吃药时的一个小插曲,他由‘喝一口药尝试到用小手指蘸一下尝试,由我帮忙倒药到自已的事情自已做’这就是他自已成长的一个过程,他自主意识开始增强了,对于一个不到四周岁的孩子来说,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变化,‘苦,不相信,自已小心翼翼地尝试,自已动手亲自去做’这一系列的动作恰恰是他内心发展变化的一个外部表现。

我不是一个心理学研究者,看到形形色色的宣传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吃喝拉撒睡、会哪些技能,需要学习各种艺术等等,也很动心,但我觉得其实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发展变化才是最主要的,肯不说态度决定一切,就单从心理承受力这个问题来说,也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事情。

人的精神生活在六岁之前是一个形成过程,在六岁之后是一个成熟过程,形成过程从无到有,每个阶段都不尽相同,在经历生命已经设定好的所有过程后,才能出现最终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地观察,哪些是孩子这个年龄段的正常反应,哪些是异常的情绪和情感波动,就像儿子吃药这一系列心理过程,我认为这是他心智已经成长的一个明显例证,他拒吃很正常。如果他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无所谓,也不反抗,我们反而就应该担心了。

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变化,做个细心的妈妈,所以有必要读一些关于孩子成长方面的心理书,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变化,这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具有差异性和阶段性,不必对着成长表中孩子所没有的事项大惊小怪,对于他些无关紧要的指标大可不必在意。

教育就是让孩子找到适合的生命方式


经常有家长说:“我要好好教育孩子”;也有家长会讨论,“到底哪种教育适合我们家孩子”;更有专家学者说,“教育是开启每个人生命的钥匙”。

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呢?

选择哪一种方式,度过自己的生命

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以哪种方式,去活着,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的方式。但是,生活方式,在这里,其实是轻了。我所理解的教育,应该称之为:生命方式。就是选择哪一种方式,度过自己的生命。

生命最可贵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而生命最精彩的,就在于每个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当这种方式适合这个生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生命充满着活力和激情——和外在的评判标准不一样,这种感受,只有生命的主体,也就是这个人才会知晓。

譬如有一种人,天性就是善良悲悯,他们觉得能够帮助到别人,就是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譬如特蕾莎修女、圣雄甘地;也有另一种人,热衷于开创和创意,热爱用商业的创新,去影响和改变社会进程和生活方式,譬如苹果的乔布斯和维珍的布兰森;当然也有热爱思考,成为学者,热爱冒险,成为探险家,热爱钻研,成为发明家……

而这个地球上,有多少个人,其实就有多少种生命的方式。有的机缘巧合,表现的充分,就成为大家瞩目的对象,更多的,则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但,就本质上,其实没有任何的不同。我所理解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如果他所做的事情,还对社会有一些帮助,那就太好了,就算没有,也没有什么关系;他所过的生活,如果是健康幸福的,那就很完美了,如果不是,只要不影响他人,也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对于生命,每个人,只有他自己,才能对它负责。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无论你是他的亲爹,还是亲妈。

孩子渴了,饿了,悲伤了,快乐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同样的,孩子的生命里,最需要什么,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哪一种生命的方式,最适合自己,也只有他才知道。

选取哪种教育,源于自己的价值观

家长给予孩子哪种教育,其实是家长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度过怎样的人生。

作为家长,你所给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你对生命的理解体现。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你觉得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什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期望孩子得到。

譬如,你觉得一个人最宝贵的是平安和顺遂,你就会让孩子不要去冒险、拼搏,只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如果你觉得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个性和自由,你就会鼓励孩子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不要受到任何规则和制度的限制,追求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两种比较的方式。

一种,是我是曾经这么度过人生的,并且我对自己很满意,那么,我就要把这么宝贵的人生体验,都教给你。

另一种,是我曾经没有度过的人生,我现在很后悔遗憾,觉得如果那样的话我会很幸福,那么,我就要告诉你,你应该学习我没有学到的,过着和我不一样的人生。

这本身,都没有错,都是爱的体现,也都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最朴实和最基本的体现。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做得过于极端。一旦极端了,违背了孩子本身的发展诉求了,就是不好的教育了。

我们就拿商人的角色来说吧。很多商人自己做事业,做的很好,既有成就感,也过着自己认可的生活方式。于是,就想自己的孩子,也要和自己一样,不仅从小就给孩子进行各种相关的知识、技能、礼仪等的培训,甚至每天早餐的时候,让孩子看公司的财务报表。这就是典型的第一种类型。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也是商人,事业也做的很好,但一点也不喜欢剧烈的竞争,背负的巨大责任,更不享受繁重的会务和频繁的外出。那么,他就会告诫孩子,干什么都行,就是别做商人。然后,不仅不让孩子接触任何和商业有关的信息、知识,还会专门注意孩子的艺术、文学等等的培养。

可是,神奇的是,很多刻意培养下一代商业经营的家庭,孩子成为了艺术家;而刻意不想让孩子从商的,孩子却无比热衷于商业事业。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无论那种教育方式,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孩子与否。在选择哪种教育方式之前,一定要依据每个孩子的特性,而不是自己的人生经验。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请尊重每个孩子的内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与生俱来的某种东西,科学家叫它基因,哲学家叫它天分,宗教家叫它命运。我也说不清楚,这究竟应该叫做什么,不妨就笼统地称之为“内在”。

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内在。而且,每个孩子的内在,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内在,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性格品质,一种是才华技能。

于性格品质来说,大多是一诞生就体现出来的。养育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就算刚刚出生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脾气都会不同。最明显的就是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同样的父母,一出生就可以感觉到,有的孩子很乖巧,有的孩子很霸道,有的孩子很敏感,有的孩子很任性。这些,真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天注定”,而且,很难改变和扭转的。

而且,我们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就是指的这一部分。家长无论要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都要首先考虑到这个因素。否则的话,就会遇到很多的冲突和矛盾。

这部分,是孩子的根基,那么,才华和技能,则是生长在其上的枝条。这一部分,是随着孩子的身体成长,以及认知程度,还有知识学习的变化,逐渐呈现出来的。譬如,有的孩子性格活泼,随着开始掌握语言技能,就变成了一个小演员,能说会道爱表演。有的孩子生性沉稳,刚开始能够拿到东西,就会一个人琢磨很久,再大一点,还要研究内部的结构。

同样的,我们所说的,“知识改变命运”,指的大多是这一部分。家长无论想要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很好的发展,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就是和孩子品行所一致的“天分”,顺应、鼓励,并发展它。

今天的改变,明天的收获

为人父母,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的很好。但是,我们也惊奇地发现,我们对孩子的期许,其实是我们认为孩子应该改进的源头。

也就是说,它们其实是一致的,当一个孩子磨蹭的时候,很可能是在认真独立思考问题;一个孩子多动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在培养行动能力和领导力。

我们期许的,和我们抱怨的,其实是一件事情!那么,错的是谁呢,孩子,还是家长?!

我一直都认为,“知识”是应该长在“性格”之上的,这才能构成统一的“内在”。有了这个统一的内在,我丝毫也不在乎一个孩子在数学课上看惠特曼的诗集,或者一个热爱数学的孩子从来不读文学经典。

理想的状态,是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可是,这可能吗?我认为是可能的。

在家里,家长要发现孩子的内在,并给予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在学校呢,则不进行标准化的教学,给予每个孩子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学习自由。

你多做哪怕一点,你的孩子就会因此而受益很多。而我们的学校、社会和每个家庭,其实都应该为个性化的教育,积极去努力。

所以,请多做一点,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因为你所改变的,是自己孩子的命运。

让孩子在幼儿园找到新的乐趣


作为家长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园,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愁眉不展、哭哭啼啼,在幼儿园门口大哭大叫、满地打滚。家长则是一筹莫展,或是高声训斥、连打带骂,或是死拉硬拽往门里拖。这既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伤,也给周围的孩子也带来负面的影响,使他们视幼儿园如洪水猛兽——在睡梦中惊醒,在上幼儿园途中恐惧,进园门时耍赖。

现我以一个幼儿家长的身份,把我们的体会(经验和教训)拿出来与家长共享。

1.平时多给幼儿灌输“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和“幼儿园老师和蔼可亲”的思想,千万别恐吓孩子:“你再闹我送你去幼儿园就不接你了。”“再哭,把你交给老师教训你。”多鼓励孩子:“今天和那个小朋友一起玩啦?”“看你们老师多好呀,教什么歌谣了?”“你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吧!”让孩子在幼儿园找到新的乐趣,尽快形成新的小伙伴群体。

2.把上幼儿园的路变成一条快乐的路,方法有:

◆刚开始幼儿坚决不去时可采取迂回路线的方法,减缓路途紧张;

◆转移注意力,如给他指认周围环境的景物,讲故事,唱歌,说歌谣,背唐诗、学英语单词等;

◆进幼儿园大门,给他讲墙上的宣传画、安全图标识、看当天的食谱等,既新鲜有趣,又学得新知识,分散了孩子紧张的注意力;

◆引导孩子感觉上幼儿园是高兴的事,变“要我上为我要上”,如常问他:“今天老师讲什么故事呀?”“和小朋友比赛谁先到幼儿园?”“你问老师好了吗?”等等,及时肯定和表扬其每一点进步。

让孩子跟着自己的脚步成长


让孩子跟着自己的脚步成长今天,我只想说说宝宝在运动能力方面的发育。其实,如果出生的宝宝是健康的,那么她发育落后些,没什么,根本没必要着急。

每个孩子从离开母体的一瞬间,她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之间本身就是千差万别的,他们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那么,他们的发育肯定也就不可能完全按照书本走,借鉴可以,没有必要完全照搬。

人们常说,孩子应该三翻、六坐、八爬,但是,我并不认为这句话就一定适用于每个孩子。只要孩子健康,在某些方面发育晚点根本不算什么,给孩子时间,让孩子自己慢慢成长吧。

我的女儿从一出生起,她的体重就成直线上升状态,体检的时候,一直是医生眼中的“小胖子”、“超重”婴儿(这点倒是不落后哈)。但是,我从来不认为那个时候她的体重是个问题,只要她一切正常,那么胖点儿没什么,人不都说胖孩子不爱生病嘛,呵呵。所以,当我42天带着孩子去复查,一个奶奶批评我给孩子养得太胖的时候,我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没当回事。

但是,后来,我发现婴儿期的“小胖子”在运动能力方面确实会差点儿。因为胖,她翻身就比较困难,经常是扭着身子折腾半天也翻不过去。到了三个月的时候,还是不会翻身。但是,我倒是没有着急,只是看着她着急翻不过去的样子有点儿好笑。如果她不着急,我不会主动帮她,我希望她能自己实现翻身的想法,让她有点儿成就感,呵呵。

后来,突然有一天,丫头吭哧吭哧地要翻身,我在旁边看着,没打算帮她。然后,不知道丫头怎么就一下子翻过去了,哈哈,她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翻身大业”。从此以后,她就能自如地翻身了。

后来,又到了传说中该坐的第6个月。我尝试着让她坐,她坐起来就倒下去,像个小不倒翁,特别好玩儿。那个时候的女儿就是我眼中的一个小玩意儿,胖胖的可爱至极。我根本没时间去考虑她的发育是不是比别的孩子晚的问题。

到了该爬的时候,是冬天,而且正好住在奶奶家。奶奶家小,东西多,暖气也不好。于是,本来的就胖的闺女穿得像个小肉球。那个时候,她根本不愿意爬,只要给她放在地上,她就哭,不要爬。后来,为了安全起见,就一直让她坐在学步车里。然后,丫头就没经过爬,直接选择了走。(这点我要检讨,主要是我们懒,没怎么训练她。)

综上所述,俺家闺女的发育相对别的孩子来讲都是晚的,翻身晚、坐得晚、不会爬。可是,我从来没有为这些发过愁。我相信孩子的特点不同,那么他们的优势也会各不相同。没必要严格按照书本中的发育时间来要求性格各异的孩子。

过了一岁以后,女儿的其他方面的优势开始显现。她的动手能力很强,很早就能对立玩拼图,而且时间长了,我们大人都不是她的对手;她很早就能拍球,在别的孩子还拍不了几个的时候,女儿已经能拍八九十个没问题,而且是左右手都可以……

女儿进入托班的第一个学年,她们幼儿园组织体能测试,女儿是班里仅有的一个优秀,其他的孩子大多数为合格,良,还有的孩子不合格。这些体能测试包括平衡木、10M往返跑、单腿蹦、双腿蹦之类的。

小班体能测试,她是优秀;中班体能测试,还是优秀!看着这些测试结果,也许没人相信,曾经的小人儿,发育要落后于大部分孩子。

当然,现在,女儿也还有不如别的小朋友的体育项目,比如,她还不会跳绳(不会跳单绳,能跳大绳)、她跑得不如有的小朋友快、她唱歌不如有的小朋友好,但这并不能妨碍她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愿意多给她时间,让她自己慢慢地成长而且我也会欣然接受她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因为这很正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优于别人,我不想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我相信很多妈妈见到这种情况都会着急,她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都不能落后。但是,她们不知道,她们往往只看到了孩子不如别人的地方并因此而着急,拼命让孩子练不如别人的项目,她们却忽略了孩子优秀的地方。也因此,孩子在妈妈那里得到永远是:你看你这点不如**,她会这个,你却不会;你那点儿不如**,他会那个,你也不会……她优秀的地方却往往得不到妈妈的褒奖。我想,永远生活在这种情绪下的孩子心理肯定会不平衡,为什么妈妈总是对我不满意,我是不是特别笨,我是不是永远都不如别人?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受打击,这对孩子成长并无好处!

希望天下所有的妈妈们都能多给孩子点儿时间,多给孩子点儿耐心,让孩子跟着自己的脚步成长。

让孩子的思维茁壮自由成长


那时候,两个男孩都还小,三四岁的样子,一起挖土扬沙,互相争抢玩具,几天见不到彼此还挺想念的。他们性格相似,都有点胆小;爱好差不多,不太爱追打跑跳,都喜欢玩安静的游戏。

后来他们就很少在一起玩儿了,文文妈特别在意儿子的发展,先后给他报了速算班、绘画班、轮滑班、电子琴班。后来上学了,又开始上表演班、英语班、作文班以及各种文化课班。他的业余时间绝大部分都在这些特长班中度过,再也没空儿跟玄玄在外面玩了。

玄玄妈比较懒散,刚开始也跟着文文报了绘画板和轮滑班。轮滑学了半年,绘画学了一年,都因为玄玄自己的坚决反对先后放弃了。上学后,玄玄更是什么班也不肯学,妈妈有时受不了周围补课的浪潮冲击,几次跟他商量是不是也多少学点什么?可玄玄态度坚定:不学!看着儿子的成绩还不算太差,玄玄妈也就放弃了,听之任之地随他自由成长。

光阴荏苒,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两个男孩都上了高中,他们意外在同一个班级重逢了。玄玄中考没有发挥好,有点委屈地上了这所排名靠后的省重点。文文的成绩更差,是花钱借读来的。

在高中,无论文科理科,文文学习都十分吃力,经常找玄玄讲题抄作业。在这里,中考马失前蹄的玄玄独占鳌头,两次考试都轻松考取学校第一名。每天放学回家都笑容灿烂,对妈妈说,学习一点也不累,上高中真好啊!

我就是玄玄的妈妈,我为我的儿子骄傲自豪;当然,也为文文深为担忧。

我和文文妈在家长会上相遇,她问我玄玄都补了哪些课程?我说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没在外面补过一节课,全都是跟学校老师学的。她万分惊诧,一迭声地夸奖玄玄聪明,然后十分无奈地说:我从小到大对文文倾注了无数心血,各种补课班上了很多,可他怎么就是学不好呢?看来他真不是学习那块料啊!

这样的话我也听很多家长说过,他们殷殷期待望子成龙,付出了无数时间和精力,却收获不到满意的结果。我也沾沾自喜地庆幸我的玄玄天资聪明。可此刻,看着与玄玄同龄的文文,想起他们相差无几的童年,我忽然意识到,玄玄成绩优异,似乎远远不是天资聪颖这么简单的。当文文们正襟危坐地在教室里跟老师学习各种艺术特长的时候,我的玄玄正在绞尽脑汁地拼图,正在不断变换造型地搭积木,正在手指翻飞地剪纸折纸;当文文们背着英语单词、学习作文技法的时候,我的玄玄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金庸小说,正在看着电视里的艺术创想和动物世界……

文文们的思维在老师手把手的教导中早早被固定化、格式化了,他们习惯了被动接受各种知识文化,他们的思维是别人给予的,慢慢地就已经不会独立地、有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了。而玄玄呢,尽管他没有掌握什么“特长”,但他的思维是自由的,是属于他自己的。也许就是在这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发展了思维吧?随着知识的加深,他的思维也能够同步生长,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思维不是知识,没法学习领悟;思维也不是文化,不能浸润熏陶。思维是人脑各种能力的综合,它无踪可寻,却更需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和发展。聪明不仅是天生的,也有后天的成长和历练。

我庆幸自己无心插柳,让孩子享受到一个快乐自由童年的同时,更能让他的思维茁壮成长。

让宝宝战胜内心恐惧的方法


做妈妈们的都知道,宝宝经常会害怕。他们可能会怕黑、怕小动物、怕一个人呆在黑屋子里,或者恰恰相反,害怕和一堆人在一起。可让妈妈们烦恼的是该怎么知道孩子到底怕什么?怎样帮助自己的宝宝战胜内心的小小恐惧呢?

Hers感官:用宝宝的眼睛看世界,用宝宝的耳朵听世界,用宝宝的感觉感受世界吧!

TIPS:对害怕宝宝的四原则

原则1:永远不要用“大灰狼”之类的来吓唬孩子

原则2:用孩子的语言与孩子对话

原则3:鼓励孩子战胜可怕的场景

原则4:与孩子聊天,尽量回答他的所有问题

◆怕生人

恐怖时分:当生人出现,宝宝哇哇地哭了……

及时处方:不是把客人介绍给孩子,而是把孩子介绍给客人。

宝宝感受

有的宝宝很怕生人。在与生人交往过后,宝贝会变得爱哭,不安。梦里会抽搐,无缘由地呜咽,哭泣。孩子的眼睛里的这些陌生人,对他来说,都是巨人!回想一下,在你童年的时候你是怎样理解那些成年人的,他们对你来说有多高大?毫不奇怪,宝宝会害怕。

妈妈呵护行动

首先,要考虑到宝宝的兴趣。如果宝宝想睡觉——让他安静地睡一会儿,如果他想吃东西——喂他吃些东西。不是把客人介绍给孩子,而是把孩子介绍给客人。同时,抱着他,或者领着他。不要让其他人抱他。只有和妈妈在一起,宝宝才感觉到安全。在妈妈的怀里,相识的过程会愉快而平静。你要留意他们对所有新事物的反应!更多地向宝贝讲解,告诉他这个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她家也有一个小朋友可以和宝宝你一起玩!那样的话,他们会自然地,充满信心地面对陌生的人与事物,不会发展成为惊慌失措、或不可抑制的恐惧。

◆怕黑

恐怖时分:当黑夜降临,他会说:“妈妈,开着灯,我害怕在黑屋子里睡觉。”

及时处方:让孩子能够自己调节灯的开关

宝宝感受

就在你让宝贝上床睡觉的那一刻,他会说:“妈妈,开着灯,我害怕在黑屋子里睡觉。”你开始回想:是不是有谁吓过孩子,是不是有谁讲过恐怖故事?是的,所有这些,都可能成为怕黑的原因。要知道,即使对我们大人来讲,被黑暗笼罩也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呦。

妈妈呵护行动

不要因为孩子怕黑就教训他,也不能嘲笑他,不能叫他胆小鬼。这会导致他自我封闭,纠缠在自己的恐惧和不安中。你要告诉他:“宝贝,睡吧,爸爸妈妈就在你的隔壁,没什么好怕的呀。”如果孩子感受到大人的支持,他会很容易安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睡眠上。如果他还是感到不安,你同样认为不能老是开着灯让孩子睡觉,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给孩子装一个很方便开关的台灯,嘱咐它在快要睡着的时候自己关灯。或者送他一个玩具小手电,告诉他害怕的时候用来照亮,这样,即使在黑暗中,他会感到同样自信。

◆怕小动物

恐怖时分:当小动物出现,宝宝惊恐万状……

及时处方:宝贝你碰碰它,是不是很可爱。

宝宝感受

在感觉方面,成年人和孩子有什么区别?成年人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个东西是软的或者带刺的、光滑的或者坚硬的、凉的或者热的,这样的信息我们已经有所积累。而宝宝呢?他没有类似的经验,他所遭遇的一切对他来说可能是第一次,他无法断定是否会伤着自己。

妈妈呵护行动

这是宝宝成长的一个过程,他没有接触小动物的经验,他需要体验。是什么能让他害怕呢?首先,对于这个毛茸茸的小动物的未知,他的小心灵在想:那是什么呀?它还会动呢,会不会咬我呢?而当这一切是在他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宝宝会表现得非常惊恐,会大声地寻求妈妈的保护。这时做妈妈的你要主动给孩子介绍这个新朋友。不要刻意避开,如果那样,类似的情况还会发生,你可以对他说:“这是毛毛狗,你看它的毛是不是很柔软,样子是不是很可爱,来,宝贝,摸一下,它很乖,不咬人的。”

◆怕水

恐怖时分:当把宝贝放入水中,他总是挣扎着逃出来……

及时处方:接一大盆水,里面放满玩具。

宝宝感受

怕水的情况在年幼的宝宝中十分地常见。当你把宝贝放到浴缸里,或者去游泳,他就会害怕,就会哭泣,就挣扎着要离开。为什么呢?洗澡的时候,有些感受让他们觉得不舒服,比如水从头上冲下来的时候感到喘不过气来。而游泳呢,很多宝宝不敢下水是因为觉得水冷。

妈妈呵护行动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从这个恐惧中走过。首先,不要强迫宝宝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强制他洗澡,如果他非常怕水,那不妨从小环境开始,比如孩子拒绝去浴池,那就换个地方。比如在卧室里洗。还要尽量让宝宝感兴趣,可以接一大盆水,里面放满玩具,开始时建议孩子蹲在外边跟它们玩。过一段时间,以游戏的形式把孩子放进水里。关于游泳,要选择舒适的地方,比如去露天游泳池,那里的水经过一天日光的照射,就像温水一样,宝宝会感觉到很舒服,所以就不怕下水了。

◆怕独处

恐怖时分:睡觉的宝宝突然醒来的时候,突然哭着要找妈妈!

及时处方:立刻到宝宝身边,抱起宝宝,问问他“怎么了,宝贝?”

宝宝感受

也许我们言重了,但鲁迅先生还说过呢:“不理睬就是最大的轻蔑。”对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宝宝来讲,关注是一种爱与关怀的表达。所以妈妈的随程呵护非常重要。只有让宝宝了解到:父母的关注会随时的给予,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时候,他们才能更有信心地独自去迎接外面的世界。

妈妈呵护行动

在宝宝入睡前,尽量不让他进行剧烈的活动,比如玩游戏。这样会导致宝宝情绪的波动,不利于他的睡眠,更不利于安定宝贝的心神,从而总是要求妈妈来安抚。但可以让他读书,画画,玩橡皮泥,我们的目的是:宝宝情绪稳定后再让他躺下睡觉。如果宝宝醒了老是哭,你可以和宝宝聊聊天,问问他,今天怎么了,你做了什么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说出了他不安的情绪。也可能宝宝做了噩梦呢。在这种情况下,妈妈要安慰宝宝,一直陪伴着他,直到他的心情逐渐地平静下来再离开。

亲子游戏让孩子快乐成长


日常生活中,父母安排一定的时间陪宝宝玩上一两个小游戏,可多一些亲近孩子的机会,还可让孩子缓解在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和拘束,也是孩子发泄情感的有效途径。

扮鬼脸

游戏方式:慢慢对着宝宝吐舌头、发出啊啊咿咿的声音,或鼓起腮帮子吹气、吹口哨,或挤眼、皱眉……

解读:游戏动作主要锻炼孩子的口腔、舌头,为2个月以上宝宝的语言发展做好生理器官方面的准备。

提示:在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适当调整速度和刺激程度,让宝宝有兴趣观察到整个过程,并学习模仿。此外,游戏中,父母要对宝宝先做如笑、咳嗽等动作,之后再说话,有利于促使宝宝产生积极的沟通愿望。

爬高山

游戏方式:妈妈面对面抱着宝宝靠坐在沙发上,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的双腿站在妈妈的腿上,宝宝在妈妈托举的力量下,沿着妈妈的身体向上踩,一直到肩;稍作停顿,再把宝宝的背转向妈妈,贴着妈妈的身体滑下来,一直滑到脚背。边做边念歌谣:“宝宝爬高山,爬呀爬,爬到顶啦!”暂停后又说:“宝宝滑下山,滑呀滑,滑下来啦……”

解读:这个游戏对锻炼3个月以上宝宝的腿部力量和前庭器官,以及培养宝宝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益。

提示:游戏中妈妈的身体要注意保持平衡,尽量使用腰腹及胳膊的力量。同时,如果宝宝动作缓慢,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注意保护好宝宝,以免宝宝磕碰。

找妈妈

游戏方式:妈妈可以先让宝宝注意到自己“妈妈在这里!”然后用丝巾遮住脸问宝宝:“妈妈在哪里?”停留两秒,慢慢再从丝巾后露出笑脸:“妈妈在这里。”大一点的宝宝会自己扯掉丝巾,妈妈可以夸张地做惊奇状:“哦,宝宝找着妈妈啦!”对于9个月以上的宝宝,妈妈可以躲到别的房间,要让宝宝能看到妈妈从房间里出来。

解读:这款游戏适合4个月至5岁的孩子,对缓解宝宝分离焦虑、消除不良情绪非常有效。

提示:当宝宝有意躲在同一地方让人找到时,妈妈不要干涉;妈妈躲的地方也要容易被宝宝找到,如露出身体的一部分,或躲在同一地方,以让宝宝提高兴趣。

寻宝藏

游戏方式:在抽屉或盒子里放入一些小玩具,让宝宝看到妈妈是如何打开抽屉或盒子发现宝藏的。重复几次后,让宝宝自己打开抽屉和盒子寻找玩具;对已经能够听懂一些提示的2岁以上宝宝,可以把玩具放在房间里某个开放的地方,如茶几或椅子下,让宝宝去寻找;对于5岁以上的则可以绘制一张寻宝图,标上藏宝地点,让孩子去寻找。

解读:游戏对锻炼1岁以上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培养宝宝观察记忆能力都很有帮助。

提示:如果宝宝一时找不到宝藏,一定要智慧地帮助他完成任务,譬如妈妈走到玩具旁做寻找状,以吸引宝宝注意藏宝地点;当宝宝找到玩具,应及时用鼓掌加以激励。

过家家

游戏方式:当宝宝扮演某个角色时,父母就扮演与之对应的角色。如果妈妈扮演宝宝时,可以表现宝宝平时的弱点,如不肯吃饭等,观察宝宝的反应。

解读:游戏能帮助2岁以上的宝宝了解社会关系,锻炼社交技能。

提示: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宝宝掌握适当的社交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游戏取代训斥,使宝宝在快乐中克服自己存在的弱点。

育儿心得:放手让孩子成长


育儿心得:放手让孩子成长

孩子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宝,是主心骨,是重中之重,是一切。孩子的好可以让一个家庭神采奕奕,扬眉吐气,孩子的不好会让整个家庭愁眉苦脸。所以如何教育孩子成了现在的热门话题。

在自理能力方面,起初,我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包办。直到孩子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团团连自己穿衣服裤子吃饭都从没自己独立完成过。马上要过集体生活了,总有老师照顾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才发现要放手了。不实施的时候,很随性,一旦决定了就要立竿见影。呵呵。这个就是家长的性格问题吧。吃饭不想自己吃,好,那就不吃,坚决不再喂他,饿了你自然会叫。同时,家里还完全控制零食。

家庭生活中,希望团团能够参与一些小家务的时候,我会强调妈妈很辛苦。请问有人心疼妈妈可以来帮帮我吗?哈哈,这个时候爱听好话的孩子就屁颠屁颠的过来搭把手了。小家伙爱跪在地板上玩,又可以拿这个做文章了。你要跪地板可以,要不我们一起把地板打扫干净吧,分工明确,一个擦,一个拖。虽然他擦得不够干净,也经常半途而废。我的目的只是让他知道原来爸爸妈妈每天都这么辛苦。有些事情重在参与是关键,让他能够有个概念就好了。就这样,我一般选择的都是诱导、鼓励的方式。也许这个方式不一定很好,但对团团还是有一点用场的。

放手吧,给孩子一片自我成长的天空!

相信《让孩子找到内心成长的力量》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让孩子学会乘坐电梯教学设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