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晶晶吃饭撒饭粒,无论大人怎么批评,他都改不了这个毛病,有时甚至用脚把掉在地上的饭粒擦来擦去,弄得一地黏黏糊糊的。一天三顿饭,他有两顿饭的时间要挨骂,甚至挨打。晶晶的父母自觉无招了,便求助于心理医生,医生建议:“当晶晶再犯同样的毛病时,你们不必去理会他。”

父母遵医嘱,当孩子再用脚擦桌底的饭时,佯装没看见。几天下来,妈妈发现晶晶没再用脚擦饭,立即表扬了孩子,“今天晶晶的鞋底没有黏黏糊糊的饭粒,真干净!”“晶晶的桌子底下没有饭粒,看了真让人舒服。”孩子见父母对自己擦饭粒的事不闻不问,不擦饭粒倒获得表扬,便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掉饭粒,即使掉了饭,也会弯腰捡起,晶晶受表扬的次数越来越多。渐渐地,晶晶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了这一毛病。

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感到高兴,以后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这种做法叫正强化。有些父母的眼睛总盯着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就称之为负强化。负强化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反而易于强化这种习惯。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很着急,于是逢人便说:“我这孩子只吃鸡、鸭、鱼、肉……蔬菜一点也不沾,真让人着急。”当着他人的面数落孩子的缺点,这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如此强化下去,孩子改掉偏食的毛病几乎不可能。

晶晶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关注孩子的坏行为,对孩子进行训导和惩罚,可以制止不良行为的发展。其实对孩子来说,这种惩罚和训导都似乎是一种奖励,因为这一行为引起了父母的重视,故孩子对这一行为印象深刻。这就是不少孩子爱恶作剧的原因所在。

别只盯着孩子缺点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关注,孩子更是如此,那些眼睛只盯着孩子缺点的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良好行为总是视而不见,或是觉得孩子做得好是理所当然,不值得大惊小怪,而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往往易引起父母的注意。那么孩子就会选择引起父母注意的负面行为,而不愿选择父母毫不理会的行为。

父母关注什么行为,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形成孩子的习惯。因此,父母应多关注孩子好的一面,对良好行为给予及时肯定与奖励,淡化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漠然处之的态度,使他没有加深印象的机会。

淡化孩子的缺点绝不意味着为孩子的行为护短,也不是发现了孩子的缺点时,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设法替孩子开脱辩解,而是策略地对孩子进行正强化。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你关注孩子的优点了吗?


你关注孩子的优点了吗?在一次家庭治疗培训中,老师问有孩子的学员们:“你们关注孩子的优点吗?”结果,很多学员都举起了手,表示在生活很关注孩子的优点。老师默许地点点头,说:“那我们就来测试下吧。

只见屏幕上出现了五道简单的算术题:1+1=21+2=32+2=51+4=53+3=6,接着老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大家安静下来,都盯着那几道算术题。过了一会,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出:“错了一道题,2+2应该等于4。”

这时,老师笑着说:“你们可真是火眼金晴啊,发现了这一道题是错的,那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五道题中,对了四道题呢?”大家恍然大悟,相视而笑。

发现缺点容易,找出优点难。随时随地的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更难。

难,不在于孩子的优点很少,而在于父母有没有心去发现,去善于发现并给予鼓励,让孩子内心有足够的正面能量,健康的心态。

现代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并不断的去提升教育孩子的理论和方法,以求更好的去教育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万人龙凤。

理论是死的,现实是活的。关键不是你学到了多少,而是你会去做多少。正如前面所显现的一幕,你是否真正地关注了你孩子的优点呢?

关注孩子的优点,要从小的事情入手。

从平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那些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能量,至使孩子犯错误了,他也会有能量去改正。就拿刚才的那五道算术题来讲吧。如果父母把注意力放在对的四题中,就应该去表扬孩子,做对了大部分的题目,让孩子去感受努力过后的自豪感,充实孩子内心的能量,再让孩子去面对错了的那道题,也许孩子一看,就明白过来原来是自己粗心大意。这时孩子的内心很强大,能承受错了的事实,并有能量去改正错误。这样的经历也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关注孩子的优点,要从错事入手。

孩子常做错事,可有些孩子就会重复的犯一样的错事。对于父母来说,做错事,就要批评、教育,但很少有父母知道从孩子的错事中提取孩子的优点。例如,孩子把桌子上的杯摔破了。你看到了,一定会大声指责孩子太顽皮了,打烂杯子。孩子打烂杯子是错了,可你想过,孩子为什么会打烂杯子吗?烂了的杯子伤害到孩子了吗?他是怎样打烂杯子的呢?如果换一个家长,他也许会把孩子从凳子上抱下来,看着惊慌失措的孩子,给予眼神上的安慰,问问孩子有没有受伤。确定孩子没有受伤时,我们才来问孩子关于打烂杯子的事。这时的孩子已从打烂杯子的惊慌中恢复过来,就会跟你说,也许她想喝水,但你在休息,不想去吵醒你,不够高,于是拿个凳子,站在上面,没想到手碰到了另一个杯子,就摔烂了。孩子在做的过程中,他知道怎么样去爱自己的父母,知道不够高可以借助凳子来取,这些都是孩子的优点,告诉孩子是如此的有爱心,如此的聪明,然后才跟他讲这样做的危险,下次可以记住,相信孩子决不会再做同样的错事了。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为孩子把父母看成是自己的榜样,父母是怎么样的,孩子也会是怎么样的,父母比较关注孩子的优点,孩子也会关注别人的优点,关注父母的优点,从而学习父母的优点。

父母应该要多关爱孩子的心灵


父母应该要多关爱孩子的心灵这几天我在看一本书《和导盲猩猩一起历险》看这本书时我的心情很沉重,特别是看到孩子那孤独无助的心灵,我眼睛湿了。想着现实生活中,我们父母有时会打着爱与付出的口号,每天忙里忙外总抽不出空陪孩子,总带着情绪在孩子面前发泄。反省一下此时的我们是否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

我想所有的父母都应该记住:"仇恨蚕食心灵",一旦我们的心被仇恨所纠缠,我们便无法快乐,生活在仇恨当中,便是生活在不幸当中,这种不幸还会传导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感到不安.

一次周末,约闺蜜xx到咖啡厅闲聊.好久不见了,发现xx整个人显得特别憔悴.刚坐下来,xx就不断的诉苦.说她儿子胆子特别小,xx的儿子二周岁了,每天晚上睡觉都要xx陪睡,白天带他外出从来不肯跟别的孩子玩在一块.整天缠着妈妈.而且特别爱哭.一有不顺心的事就哭.不知什么原因,整得xx忙里忙外的还要忙孩子精神都要奔溃了.

自己是过来人,知道要照顾一个孩子是挺不容易了.我让xx要多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多带孩子到外面与其它孩子玩.xx说:唉!我最近老跟他爸吵架,哪有心情带孩子出去玩啊.有时看他烦人自己心情原本就不好,好几次都被我打了,可是每次打完看到孩子那可怜样我又心疼.

我说: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更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另外父母老是吵架孩子也会感到没有恐惧没有安全感.xx说:唉!别说了,都是我婆婆引起的,我月子的时候她从来不到医院照顾我,我要生孩子之前把她从老家接到厦门为的就是让她能照顾我的月子,我老公要上班没空,我父母身体不好.可是婆婆迷信说医院这地方身体好的人不能去,去了就会传染上疾病.不来就不来吧,等我出了医院回到家,每次孩子洗澡,婆婆都要求我自己给孩子洗,洗完澡还要我洗衣服.婆婆说她以前生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的人没那么珍贵,也要让我从走她以前的路.

说实在的,孩子是家庭矛盾的最大受害者,尽管孩子已经两周岁了,但是他还不愿与别的小朋友交流,晚上还要妈妈搂着睡着,这些情况是因为他严重缺乏安全感所致.境由心生,大人的心里充满怨气和怒气.这些会不经意地写在脸上.孩子长期对着妈妈一脸的怨气会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当他亲眼目睹爸爸打妈妈的情景他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紧张焦虑恐惧和担忧?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成长,他怎么能获得起码的安全感呢?

我想,我们爱孩子首先要给孩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孩子在乎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温暖,有安全感。《和导盲猩猩一起历险》这里写的不只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小男孩,更是一个走出阴影、开始明白爱与被爱的男孩,一个逐渐懂事、开始积极生活的男孩。这是一次躲避孤独的逃跑,更是一次寻找爱的回归。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点滴


轩轩是我们班的可爱小天使,每天早晨都是一蹦一跳地像小鸟一样快乐地来到幼儿园,甜甜地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大家可喜欢她了。今天,轩轩也像往常一样拉着爷爷的手来到教室门口,但好像少了一点平常快乐地劲头:只见她头低着慢慢地往教室里走,眼睛不看小朋友,也不跟老师打招呼。我急忙走过去拉住她的小手,然后蹲下身对轩轩说:“轩轩早!”轩轩没着声,爷爷在她的身后赶紧引导着她说:“轩轩快说老师早呀!”可轩轩就是不着声,我看着她的表情不对,于是接着问:“轩轩怎么啦?为什么不高兴呀?”轩轩还是没着声,爷爷抢着帮她回答:“没什么呀!好好的就这样不高兴了。”再看轩轩眼泪也掉下来了,看到她这样的表情,我急忙请她先坐下来玩玩具,让她缓和一下自己的心情。待轩轩的爷爷离开后,我在想:真的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轩轩就不高兴了吗?是不是她爷爷不知道呀!

在孩子们吃点心的时候,我和轩轩的妈妈通了个电话,了解一下今天早晨轩轩在家的情况,是不是有什么事让孩子不高兴了,轩轩妈妈说没有呀,妈妈想了想说:可能是催她快点吃早饭的事吧,因为她上班快要迟到了,所以就催的急了点,至于是不是为了这事她自己也搞不清楚。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又后轩轩亲切地交流了一次,从轩轩的口中证实了妈妈的猜想是对的,同时,我也让轩轩知道是因为妈妈上班快要迟到了,所以妈妈说话的语气才急了点,轩轩是个懂事的孩子,会理解妈妈,不生妈妈的气了。轩轩又开心地笑了。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不然,虽然他们只有三四岁,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思维,会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在乎爸妈对自己的态度,而且爸妈的态度有时会影响孩子一天的情绪,因此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时刻关注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被自己的情绪所影响,让孩子的童年每天都生活在开心和快乐之中。

父母要用心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


父母要用心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儿子这几天又有感冒迹象,我怀疑是上次感冒未好,想让他喝点我们熬制的苦药,结果他不肯喝。我采取了各种方法均无效,奇怪了,以前儿子喝药简直可以用神勇来形容,无论多苦的药,他都会一饮而尽,这次死活不肯喝,直嚷着:“太苦了,不喝不喝!”“啊呀,不苦了,妈妈给放糖了,你试试?”。小家伙半信半疑地看着我,然后伸出小手指蘸了点药水放到嘴边舔了舔说:“太苦了,不喝!”,嘿,真是进步了,现在不是喝一口尝,而是蘸了点小心翼翼地尝,我被他的神情逗乐了。后来换了一种‘猴枣散’给他吃,他笑着说:“这个可以,但是必须让我自已来!”我笑着看他自已操作,问他:“这是为何?为什么不用妈妈来做?”他看着我说:“那是我自已的事情!自已的事情自已做!”我怔在那里。

上面是儿子吃药时的一个小插曲,他由‘喝一口药尝试到用小手指蘸一下尝试,由我帮忙倒药到自已的事情自已做’这就是他自已成长的一个过程,他自主意识开始增强了,对于一个不到四周岁的孩子来说,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变化,‘苦,不相信,自已小心翼翼地尝试,自已动手亲自去做’这一系列的动作恰恰是他内心发展变化的一个外部表现。

我不是一个心理学研究者,看到形形色色的宣传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吃喝拉撒睡、会哪些技能,需要学习各种艺术等等,也很动心,但我觉得其实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发展变化才是最主要的,肯不说态度决定一切,就单从心理承受力这个问题来说,也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事情。

人的精神生活在六岁之前是一个形成过程,在六岁之后是一个成熟过程,形成过程从无到有,每个阶段都不尽相同,在经历生命已经设定好的所有过程后,才能出现最终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地观察,哪些是孩子这个年龄段的正常反应,哪些是异常的情绪和情感波动,就像儿子吃药这一系列心理过程,我认为这是他心智已经成长的一个明显例证,他拒吃很正常。如果他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无所谓,也不反抗,我们反而就应该担心了。

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变化,做个细心的妈妈,所以有必要读一些关于孩子成长方面的心理书,了解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变化,这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具有差异性和阶段性,不必对着成长表中孩子所没有的事项大惊小怪,对于他些无关紧要的指标大可不必在意。

父母要呵护孩子的爱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

瑞恩是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男孩。6岁的小瑞恩读小学一年级时,听老师讲述非洲的生活状况:孩子们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洁净的水,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

老师说:“我们的每一分钱都可以帮助他们:一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60分就够一个孩子两个月的医药开销,两块钱能买一条毯子,70加元(约合380元人民币)就可以帮他们挖一口井……”

瑞恩深受震惊。他想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不过,他的妈妈并没有直接给他这笔钱,也没有把这个想法当成小孩子头脑一时发热的冲动。妈妈对瑞恩说:“家里一时拿不出70加元。你要捐70加元是好事,但是你需要付出劳动。”妈妈让他自己来挣这笔钱,妈妈说:“孩子你要多干一些活,多承担一些家务,慢慢地积攒,积攒到一定时候,就能够有这些钱了。”瑞恩说:“好,我一定多干活。”

于是瑞恩开始承担正常家务之外的更多的事。哥哥和弟弟出去玩,他吸了两小时地毯挣了两块钱;全家人都去看电影,他留在家里擦玻璃赚到第二个两块钱;他还要一大早爬起来帮爷爷拣松果;帮邻居拣暴风雪后的树枝……

瑞恩坚持了4个月,终于攒够了70加元,交给了相关的国际组织。

然而,工作人员告诉他:“70加元只够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要2000加元。”

小小年纪的瑞恩没有放弃,他开始继续努力。一年多以后,通过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他终于筹集了足够的钱,在乌干达的安格鲁小学附近捐助了一口水井。

事情至此并没有结束。因为还有更多的人喝不上干净的水,瑞恩决定攒钱买一台钻井机,以便更快地挖更多的水井,让每一个非洲人都喝上洁净的水成了瑞恩的梦想。他真的坚持了下去。

瑞恩的故事被登在了报纸上。于是,5年后,这当初是一个6岁孩子的梦想竟成为千百人参加进来的一项事业。2001年3月,一个名为“瑞恩的井”的基金会正式成立。如今,基金会筹款已达近百万加元,为非洲国家建造了30多口井。这个普通的男孩,也被评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爱和帮助他人。

我很感动的是瑞恩母亲的做法,她呵护与珍惜了瑞恩的爱心,使瑞恩实现了他的如此感人而美丽的梦想。

瑞恩成了名人后,他的父母也控制了很多活动,不让孩子在荣誉光环之下飘飘然,让孩子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所以瑞恩虽然成了世界的一个小名人,但依然过着一份童真的生活。我想这就是他伟大的妈妈赋予他的。

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


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前两天,下班接xx回家的路上,xx对我说:“妈妈你看看我的腕表吧!”说着打开手心。让我看到腕表像断了脚的螃蟹。于是我问:“它怎么会变成这样了呢?”xx:“我也不知道,就在放学的时候我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表掉在地上变成这样了。”听了xx这个迁求的解释,我就知道小不点在说谎。于是我故意说道:“噢!原来是这样呀!还真是便宜没好货,才用了一个多月就坏了,不过一分钱一分货,戴了这么久也值了。xx听了我这样说。反自己觉得可惜起来了:“这表还挺好用的,现坏了,我就没表了。”我安慰道,没关系,等到家了,妈妈帮你修修。xx:“怎么修呀!表带都不知掉哪了。”那你就跟爸爸说说,让他帮你重买块吧!xx听了忙应道:“好呀!那你也要帮我跟爸爸讲讲。”我心想这小家伙,还怕爸爸追究,想利用我来了。

睿爸下班回来,放手机时看到桌上xx的腕表,拿起来看了看问我:“这表怎么坏成这样了,表带明显地是撤断的,表心也被摔离壳了。”我跟睿爸做了个小声的动作,嘘!别这么大声。我把xx跟我说的告诉了睿爸,并对睿爸说,即然xx不说实话,一定有他的原因,现不要急着问他。表都坏了,你再追问孩子,表不会变好,何必呢!这事我们三人心里都清楚就行。这时xx在自己房间复习功课。听到爸爸回来了,就走了出来,对他爸爸说:“爸爸这表现坏了,你给我重新买块吧!”睿爸:“重新买块可以,不过今晚太晚了,等两天吧!”xx听到爸爸同意了,跟爸爸说了声:“谢谢爸爸,那我先睡了。”

两天后睿爸让我带xx去挑块表,在去买表的路上,我跟xx说:“这次咱们要买块好点的,贵点没关系,你好生保管用久点就行,不然照你之前那样,那一年下来,光这买表的钱,爸爸妈妈是接受不了。”xx听了,犹豫了一下,跟我说:“妈妈,我告诉你表坏的原因吧!是我们班同学要看我的表,我跟他说,老师说过可以带表,但不能玩,所以我不让他看。但那同学还非要看,于是就撤断了我的表带,表就掉地上了。”我漫不经心的应到,是这样,那你当天为什么骗妈妈呢?xx:“我怕妈妈找同学赔,我同学跟我道歉时说了,让我不要告诉你们,因为他没钱赔我的表,若他妈妈知道了,会打他的。”我停下了脚步,蹲了下来拉住儿子的手说:“你这样为同学着想没错,但你不能骗妈妈,你可以跟妈妈说实话,妈妈不会去找你同学,但你若说了谎就不对了,妈妈可不喜欢说谎的孩子。”xx:“妈妈,那以后我就不说谎话了,你还喜欢我吗?”我用手在xx鼻子上刮了下,说:“能知错就改也是好孩子,妈妈还是跟以前一样喜欢你。”xx马上提高了嗓门:“妈妈、妈妈我想到个保管表的好主意了,以后我就把表放在衣袖里,不再让同学看到。”我说这主意不错,妈妈不用再担心表会坏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做错一些事,这时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去指责孩子,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去理解孩子,让孩子在我们宽容下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这往往比打骂、指责孩子效果来的快得多。

父母要怎样教育孩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时候老师与家长可能会产生分歧,造成双方的不愉快,从而影响了家校之间的配合。

有时候,这种分歧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你是家长,请认真对照阅读,如果你是老师,也请认真阅读。都是为了孩子!

不管你是老师还是家长,就让我们把这18句话记在心里。

1、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首先,我们的精力无法平衡每个孩子,而对于孩子来说,比发言更重要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2、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

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从长远来看,读书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他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实在重大。

3、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

4、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5、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6、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7、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8、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9、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起,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10、孩子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11、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12、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我非常赞同。

13、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14、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其发展也就不一样。

15、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16、让孩子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学习很随便的神话,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17、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18、其实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熬夜做作业的孩子并非刻苦但也不笨,只是回家后没人监督,才导致学习没有效率。

父母要如何教育孩子


不少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管理,都缺少坚持。往往是突然感觉到孩子的错误,才会想起来去管一下。在看到孩子一些不如意情况,就开始担忧孩子多年后的高考、婚姻、工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家长的忧虑 主要因为不关注孩子

家长之所以会有这种忧虑,是因为对于孩子的关注往往是间歇性的。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就多关注一些,而没有明显问题的时候,就减少关注。

这类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缺少一个宏观掌控,所以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不做什么,以及做的够不够等等。所以说他们自己心里没底,想应的对于孩子还来缺少缺少一份确信。而这种忧虑可能会毁了孩子的前程。

为什么家长会没有这份确信?

不少妈妈们在结束自己学习生涯,有了工作、家庭以及孩子,就感觉自己达到了人生“圆满”,为此便放弃了自我摸索,生活也主线趋向于安逸,看上去非常悠闲、自在,生活稳定惹人羡慕。

但是其实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圆满,此时依旧有很多人生议题没有完成。就比如有很多达到这一年龄的成人,两极分化特别严重,有的人生活越来越丰富、有魅力;又有的人视线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疏离。尤为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这句话来形容这种状态,让人倍感凄凉。

人生就是一幅地图 你需要不断完善

这种安逸生活并没有错,但是你的人生议题不会因为这种回避也消失。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每个人对现实的观念就是一幅地图,凭借这幅地图,我们可以和人生的地形、地貌进行谈判。如果地图是正确的,那么就能确定自己的方向,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如果地图不完整,那么就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但是不少人在过了青春期之后,就放弃了地图的绘制。不少中年人,都觉得自己的地图非常完全,世界观也无瑕疵,甚至有的封闭自己,不接触和学习新的讯息。只有小部分人能够继续努力探索和扩大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一直到生命尽头。

人生地图有三部分 不可回避

每个人的人生地图,都有三各部分,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不想再完善地图,可以有无数方法,最直接的就是退缩,保持现状。

就比如很多人不会接纳自己,经常自我否定和攻击,面对事情往往选择逃避或者忍耐。人际交往有障碍也不想办法改变,而是简化人际关系,严重的就是只剩下亲人关系。因为在这部分人面前,即使是任性而为,也会得到包容。

许多妈妈就只会关注日常生活,最大程度的规避掉这三组关系。但是如果大部分情况都选择逃避,那么当孩子到来的时候,妈妈们将避无可避。亲人会包容我们,但是孩子靠的是天生知觉,所以我们的情绪以及对人生理解和态度,都会直接暴露在孩子面前。

孩子是天使 是父母的老师

大家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事实上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在督促父母把自己忽略掉的课程补起来,完善人生地图。

如果成人就抗拒成长,那么就会把这种任务,交付给孩子。如果成人不接受自己,对自己不满意,那么就需要一个非常让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无法处理好亲子关系,那么心中就希望有个完美孩子,会主动迎合成人的要求。于是孩子开心,你就开心,孩子难过你就难过。这样孩子幼小的肩膀要承受两个人的成长任务,时间久了会出事的。

与孩子一起成长 努力完善人生地图

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会去面对自己人生的问题、寻找到答案并且完善自我。事实上过了18岁,并不代表你是大人,依旧只是个大孩子。成长道路上各种错误、漏洞,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展露无遗,可能会感觉困惑、力不从心,此时最好是休息下,看看是什么阻碍了自己的脚步。

等到我们不再逃避,而选择勇敢直面困难的时候,也就离开了心理舒适区。但是成长就是这么个破茧重生的过程,它意味着冒险、痛苦,是不可回避的事情。你会发现,每当解决一个问题时,你的人生也会变得更加顺畅,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每次苦难背后,都有一份人生的礼物。

所以说那些知道勤奋好学、不断进取自我成长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值得尊敬和称颂的。

父母要怎么教育孩子


因为小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经历逆返心理时期,大人这样说,他偏那样做,这就是不听话。但是身为父母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父母不是圣人,孩子也不是完人,教育方式是要随着孩子的年龄、个性慢慢修正的。有时候,欲速则不达,而错误的手段,也是达不到正面的效果的。

而打骂是一种极端方式,目的是“控制”,而过多的使用“打骂”这种行为无益于“厌恶疗法”,而“厌恶疗法”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压制住了,取得一时的效果,但治标不治本。所以打骂孩子不是好的教育方法!

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妙招:

1、友善

——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不要以不耐烦、甚至是命令的口气,这一点年轻的妈妈们有时控制不好,孩子也许会听你于一时,但很快就会转化为内心的抵触,在心中垒起一堵墙。不到万不得已,不是原则性问题,对孩子一定要和颜悦色。我很反感那种冷嘲热讽孩子的做法,尤其是某些幼教工作者板着面孔对孩子,给孩子无形中增加很大的压力。

2、暂停

——在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与孩子发生争执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你可以说:“我不想现在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来谈论它吧。”冷处理反而收到奇效,孩子冷静下来的时候会主动向你示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孩子这一点很令我欣慰,因为他无论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他心里都是非常明白的,但他知错认错,态度还是非常诚恳的。我也明白他“犯坏”的目的一是引起家长的注意和惊讶,二是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交往,造成一种冲突,引起对方的反应。

3、道理

——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无礼的时候,不要立即处罚他,应该以友好的口吻来教育他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你玩完的玩具不应该随处乱丢,下一次请把它放入它应该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应该让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样,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丢在街上不让你回家,你觉得对不对?”不要低估孩子的智商,你说的话他都明白,只是不善于表达。如果你将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会觉得讲道理会更容易接受。事后再批评,孩子会非常配合你,主动认错的。

4、积极

——不要这样来对孩子说,“我要说多少次你才会去刷你的牙齿呢?”而应该说,“去刷你的牙齿,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净。”不要将你的坏情绪传染给孩子,有的家长很容易发脾气,说话不注意分寸,顺口说出的话是很伤孩子的自尊心的。你所作的努力,夸奖孩子的十句也抵补不上对他的一次否定。

5、解释

——当孩子向你说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你应该给孩子一种解释的权利,让他简短地解释他为什么需要做这件事,之后向他解释清楚这样做错在哪里,他有没有理由这样做,以及正确的做法。不要错怪孩子,要分清事实,有良好的判断力。那天我带孩子去公园,一位女孩的妈妈一个劲地说着自己的孩子:“别动小弟弟的玩具车,这样不礼貌”事实是,孩子非常乐意与这位小姐姐分享玩具,两人情投意合,最后给小姐姐恋恋不舍地送到门口。

6、珍惜

——不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当行为举止上,其实每个冲突发生的时候,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机会,你不要放过它,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因势利导教育你的孩子。孩子的自行车喜欢撞别人的车,这其实是男孩子皮肤饥渴的一种宣泄。过去有句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淘气的男孩子喜欢通过打架甚至挨打来达到皮肤接触的目的,这是婴幼儿心理学,今后我会全面揭示。那么我们家长能否用抚摸,按摩等方式解决孩子的这种生理需要呢?答案是肯定的。

7、激励

——可以通过一些只语片言来激励你的孩子,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鼓励他的进取,类似的话语有:“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点也不比他们差,你完全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对不对?”孩子曾经为不会骑自行车而懊丧,我对他说:“不要着急,你到三岁就会骑了。”结果他离三岁生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掌握了骑自行车。

8、尊重

——如果你的小孩问:“在我们出去之前,我可以看完这部电视剧吗?”如果你还有一些时间剩余的话,应该让出一些时间来给你的孩子。你应该充分尊重孩子请求的权利。

9、自律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说:“你要是再这样,你就快该挨打了!”“还记不记得上次我为什么打你?”这种武力威胁实在是天大的错误,尤其更不应该提起以前给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胁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是一个专制粗暴的家长,而越发拒绝与你合作。所谓的代沟不正是有些家长自以为是所造成的吗?

10、环境

——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在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每次都用一种面孔、一种说理的方式,孩子会感到厌倦。你完全可以变换一些花样,因事制宜,尝试孩子能接受的各种方式。比如问题出现时先简单处理一下。然后在有时间的时候再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去动物园、参观博物馆、郊游等等形式,结合看到听到的事物深入地阐明你要告诉他的那个道理。在冲突的当口,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评,但是在事后进行这种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这其实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是一种系统的学问,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而是要把他置身于民主、自由、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让他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予以有针对性地校正。

总之, 孩子不听话,总有些内在的特殊原因,此时父母就注意观察分析,对孩子要细心观察,找对原因,耐心诱导,坚决不能双方对持,这样下去要么就是大人终究犟不过孩子,最后听了孩子的,助长了孩子的凡事不满意就闹下去的坏脾气;要么就是父母忍不住打孩子,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父母和孩子良好关系的建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