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吸吮手指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

幸福是什么教案 幼儿园游戏是什么 12-22

宝宝3个半月,最近开始经常吸吮手指。起初是将整个手放到嘴里,后来慢慢变成了吸吮1~2个手指,而且还很用力,有时甚至能听见吸吮的声音。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他肚子饿,可是给他喂奶,他却并不领情,而且还为此哭闹,一旦把手放回嘴里,他就不再哭了。邻居家的周奶奶,她有两个孙女,并且都是她亲手拉扯大的,照看宝宝的经验相当丰富了。为此我和老公还特意向她请教。周奶奶说,小孩手里有“蜜”,味道“甜”,她的两个孙女小时候也吃手,长大了以后,自然就不吃了。

周奶奶说的话,我们曾经也听别的邻居和同事说过。可是孩子那么小、不懂事、没有讲卫生的意识,而且对什么事情都好奇,两只小手整天摸这摸那,要是碰到喜欢小孩的大人抢过去抱抱,拉拉小手,说不准还要亲亲,到时候不是把细菌全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嘛!孩子再一吃手……天呀!我是越想越害怕。索性我给宝宝买了一副手套,每天给他戴上,这样我就放心多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认识了一个儿科的张大夫,聊天聊到了我们宝宝吃手的习惯。她告诉我,宝宝认识这个世界,首先是通过嘴开始的,而手对于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的宝宝来说,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而不是自己身体的一个器官。因此宝宝常会用嘴来吃手、啃玩具、咬衣角。她还说看到宝宝吸吮手指,做家长的应该为宝宝的进步感到高兴才对。从一开始吸吮整个手,到灵巧地吸吮某个手指,这说明:孩子大脑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能够促进大脑、手和眼的协调能力。

对于我那个引以自豪的“戴手套”方法,她认为并不是解决吃手问题的根本,只是暂时减少了细菌侵入宝宝身体的可能。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分析孩子吸吮手指的心理,同时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对症下药:

1、吸吮手指表现为时间较长、神情专注、吸吮欲较强时

宝宝在婴儿期,正处于用嘴感知世界的阶段,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和照顾,长大以后,很容易出现咬指甲、吸烟等不良习惯,甚至容易产生脾气暴躁、心理焦虑、对人缺乏信任感等现象。

如果孩子长时间专注地吃手指头,妈妈们一定要通过安抚的方法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指转移到玩具、画册等色彩鲜艳的东西上,使其能够更多的认知其它事物,对于大脑的发育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针对个别孩子的吸吮欲望特别强烈,如果不能用怀抱、抚摸、玩具等方法来满足需求的话,建议各位妈妈们借用假奶嘴,有了它的帮助,一般能够避免宝宝吸吮手指。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假奶嘴永远不能代替来自父母的关爱,一旦发现孩子吸吮手指,就不负责任的把奶嘴塞进孩子的嘴里,而不去查找孩子吸吮的真正需要,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孩子遇事更加依赖奶嘴来自我安慰和调节情绪,从而防碍孩子的正常成长。

2、吸吮手指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婴儿时期的宝宝,往往对这个世界既好奇又惊恐,如果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摔到地上,很容易使孩子从此产生不安全感以及情绪焦虑等现象。

在孩子独自耍玩一段时间后,如出现哭闹、烦躁的现象,应及时把孩子抱在怀里,用手轻轻抚摸孩子的后背,并轻声细语与其对话,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亲切和愉快的感觉。

3、吸吮手指妈妈喂奶方式不当

当我们在喂奶时,由于抱孩子的姿势不当,不能使孩子躺在臂弯里感到很舒服,或喂奶的方法不正确,喂食的速度太快,没能满足孩子吸吮的欲望。即使宝宝的肚子吃饱了,但是在心理上还没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便会通过吸吮手指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喂奶的时候不要心急,等孩子主动吐出乳头的时候再离开。边喂奶边观察孩子的表情,看他是不是有一种满足感,并且用胳膊来体会孩子细小的身体变化,他是不是躺得很舒服。如果宝宝已经能够用奶瓶喝奶了,那么一定要注意奶瓶嘴口的大小一定要适中,过大容易使宝宝喝奶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满足,从而导致宝宝吃手指头。

听了专家的分析,我开始留心观察我家宝宝了,我发现宝宝吃奶的时候很认真,躺在我怀里一动不动,有时吃着吃着能够睡着。一旦宝宝吃饱,就会主动扭过头去,或者干脆来个鲤鱼打挺。于是我开始从我和老公身上找原因了。我们平时都要上班,偶尔还要加班,即使到了周末,经常睡懒觉,把一些本应父母做的事情推脱给家里的小阿姨,忽略了和孩子的亲昵与交流。于是本着“宝宝健康、父母己任”的原则,我和老公无论每天多晚回家,只要他还醒着,我们都会抱起他拍一拍,哄他睡觉。如果时间充裕,我们会拉着宝宝的手,看着他的眼睛,与他对话,尽管他还听不懂,但是从他认真而好奇的眼神中,分明可以看到心里的平静与安宁。

专家提示

虽然处于婴儿期的孩子吃手指头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都采取顺其自然的原则,但如果孩子是由于其它原因而拥有这个习惯的,那家长决不能袖手旁观了,要及早认清,抚平孩子幼小的心灵。

曾经有人对2650个宝宝做过调查,发现其中46%的宝宝都有吃手指头的习惯,男、女孩之间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异,可见有这种习惯的孩子还不在少数。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在该阶段如果父母能够顺其生理发展的需要,比如孩子在临睡前有吃手指头的习惯,不必太担心,等孩子一睡着,记得把手指头从他嘴里移出来,不要让他吃一整晚,以免长此以往手指变形,并试着让他抱着熊宝宝或是布娃娃睡,用这种取代的方法,慢慢地把孩子的习惯矫正过来。相反,如果父母此时强硬的制止孩子吃手,反而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长大后容易焦虑、发脾气,对别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有人认为过早断奶是造成孩子吸手指头的原因,也有人认为当孩子在6、7个月大开始长牙时,吃手指头会造成暴牙,这两种说法都没有科学上的根据,通常暴牙是因为下颚形状构造有问题,而断奶的早晚、与吃不吃手指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幼儿时期:心理问题&父母关爱

如何通过吸吮手指确定幼儿时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吸吮手指,是一种倒退的行为表现。当孩子焦虑和紧张时便会倒退回婴儿时期,用吸吮来满足口腔的欲望,以减少其内心的忧虑。在这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原因,让我们来做个测试,针对自己,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有这种危险和倾向:

1、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

2、害怕父母减少对他的爱。

3、父母之间的感情出现不和谐的表现。

4、家中发生了较大的变故,例如父母离异、亲人去世。

5、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上存在很大的分歧。

6、父母对孩子吸吮手指过于紧张,过于夸大。

7、孩子初入幼儿园等陌生环境。

8、与孩子同龄的小伙伴比较少。

9、在幼儿园或者在家受到了不该得到的批评或委屈。

10、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大,长期与父母不见面。

如果上述10条中有超过一半的现象,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更为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尽快纠正宝宝的“吮指癖”。如果家长忽略了孩子吃手指头,久而久之,则不利于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及心理素质的健全,甚至导致内向、孤僻心理的萌生与形成。

切记,要孩子戒掉吃手指头的习惯并不比大人戒烟来得容易,也需要相当多的耐性才能如愿。与其一味无理、蛮横地制止小孩子吃手指头,还不如仔细探讨其原因,好好谋求改善之道。

典型病历

病历一:张女士,某公关公司部门经理,宝宝3岁半。张女士和丈夫平时工作很忙,到幼儿园接宝宝全都成了爷爷奶奶的“工作”。宝宝每天看着别的小朋友全是爸爸妈妈来接,心里多么盼望能有机会看见妈妈在幼儿园外等自己啊!但这一切都是奢望。据幼儿园老师反映,宝宝白天和小朋友在一起总是郁郁寡欢,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经常在上课和午休时自己一个人吃手指头。长期以来,白嫩的小手慢慢地开始脱皮,变得红彤彤的。老师带他到校医室抹药,并告诉了宝宝的父母。

张女士为此很是着急,咨询了医生之后才知道宝宝得的是小儿“吮指癖”,并有抑郁症的倾向。之后,张女士就算多忙也会到幼儿园去接送宝宝,晚上回到家问问宝宝白天在学校有什么新奇的事情,或者和哪个小朋友比较要好等等。慢慢地,宝宝逐渐开朗了起来,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相处也很融洽,老师和同学都反映宝宝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病历二:刘女士,某外企财务总监,宝宝5岁。在事业上刘女士是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然而在婚姻上却事事不顺,半年前与丈夫离婚了。宝宝和妈妈一起生活。突然失去了一半天空的家,陡然变得阴云密布,宝宝整天哭闹要见爸爸,刘女士每当听到这些,就开始数落起孩子来,心里的不如意一下子发泄到了宝宝身上。可怜的宝宝每当这时就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熊,躲在墙角啃手指头,像小婴儿饥渴时玩命的吃奶一样。宝宝的姥姥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把他接到姥姥家生活,但啃手指头的毛病依旧改不了。

为此,姥姥带着宝宝来到了医院。当得知宝宝得的是“吮指癖”时,姥姥本以为没什么大不了,慢慢就好了。医生纠正了姥姥的错误想法,宝宝的“吮指癖”是由于心理上的压力而导致的,而不是单纯的小孩吃手指头,因此要从心理上去医治。现在由于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宝宝的心理健康,往往给宝宝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转变了宝宝本身所固有的性格,取而代之的是怪异、孤僻的性格。通过医生的分析,刘女士流下了滚烫的泪水。

有别于婴儿时期的“吮指癖”,幼儿时期如果宝宝出现了此病,更重要的不是因为吃手指头不卫生或者本身的一种欲望,而是孩子心理上的问题,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性问题。如果您的孩子有“吮指癖”的倾向,如果您的身边有以上十条中所描述的现象,如果您无暇顾及孩子的想法,那么是时候好好陪陪孩子,是时候给孩子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家庭的温暖,是时候为孩子做些事情了!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宝宝爱吮手指的原因分析


“小宝宝的手指头上是有蜜的”。我家的宝宝果真就是这样。小手吃得可起劲了,把他一只手拿下来另一只又塞进去了,还吸得啧啧作响,特别有滋有味。宝宝为何爱吃小手?这是个让众多爸爸妈妈们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让他吃吧,一是担心不卫生,二是担心会对宝宝将来牙齿的发育有影响。可这个给宝宝带来快乐的习惯,纠正起来还真是不容易。宝宝的“手指棒棒糖”需要戒掉吗?怎么戒?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据调查研究显示,1岁6个月的宝宝中,有19.2%的宝宝有吃手的习惯;3岁宝宝中,有10%的宝宝仍爱吃手;而3岁6个月的宝宝中,保留吃手习惯的比例下降至7.8%。看来吃手的习惯在宝宝当中还真是个普遍现象。

专家告诉你:2岁是个分界点

2岁以下的宝宝吃手爸爸妈妈不用担心

2岁以下的宝宝偶尔地啃啃脚丫子,吮吸小手,妈妈们不用为此太担心。因为,这时宝宝的牙齿发育不会受此影响。宝宝在5~6月的时候长的是虚牙,吃吃小手磨磨牙床并没有什么坏处。

吃手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

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人世,外物对宝宝来说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初到人世的宝宝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大脑的定位系统尚不成熟。因此,把手放在嘴里吃对这个时期的宝宝来说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宝宝再长大一些,手指功能开始分化,初期的手眼协调功能也开始显现了。2~3个月后的宝宝会开始出现手的动作,他往往会挥舞着他的手臂和这件大“玩具”玩得不亦乐乎。当宝宝真正能把手放在嘴巴里啃的时候,则说明宝宝的运动肌群与肌肉控制能力已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了。这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爸爸妈妈应当为宝宝的这个举动自豪才对。

吃手是宝宝心理发展的需要

宝宝长到2~3个月时正处于口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很多宝宝喜欢含着妈妈的乳头或是咬着小手睡觉。有个东西放在嘴里对他们来说会多些安全感,而一旦吸吮、舔啃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让他不安,并产生暴躁、抑郁的不良情绪。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在宝宝吃手的活动中还包含了人类性快感需要的自然反映。这里的性快感只是一种近似于成人快感的情绪,吃手可以消除宝宝的不安、烦躁、紧张,具有镇静作用。强制性的让宝宝停止吃手,会使得宝宝产生逆反心理或是心理上的阴影。据国外研究发现,在这个时期若宝宝的行为受到强制约束、口的敏感期没有得到正确对待的话,当他长大后将更易形成具攻击力的性格。男孩易具有暴力倾向,女孩则会更爱说闲话,讽刺挖苦人。

总结:两周岁以前的宝宝有吃手的行为,爸爸妈妈不用特别担心,没有必要去阻止它。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发展阶段和心理需求。大部分是一种一贯性的行为,长大后也不大会养成吃手的习惯。爸爸妈妈要做的只是经常帮宝宝洗手,保持宝宝的手部卫生,以防细菌入侵引起宝宝的胃肠道感染。

宝宝吸手指是事出有因


吸吮手指原因

婴儿时期:

1喂奶方式不当。母亲喂奶时的方法不正确,或速度太快,未能满足孩子吸吮的欲望。宝宝肚子虽然饱,但心理上还未满足,便会以吸吮手指来代替。

2婴儿感到寂寞。有些婴儿并不爱整天睡觉,若母亲过分忙碌,或忽略了婴儿与外界交流的需要,婴儿便会自然地玩弄自己的手指和吸吮手指来解闷。

3有些婴儿的吸吮欲望较强,却又得不到注意和满足。

幼儿时期:三、四岁的孩子吸吮手指,是一种倒退的行为表现。当孩子焦虑和紧张时便会倒退回婴儿时期,用吸吮来满足口腔的欲望,以减少其内心的忧虑。

原因在于:

1父母没有空余的时间陪伴他(她)。

2害怕父母减少对他(她)的爱。

3父母之间的感情出现不和谐的表现。

4家中发生了较大的变故,例如父母离异。

5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一致。

6父母对纠正孩子吸吮手指过于紧张。

7孩子初入幼儿园,幼稚园等。

预防方法

吸吮手指最好的预防方法,当然是在婴儿时期,吃奶的时候开始注意:

一、母亲在喂哺时,要留意不单只给孩子营养,还要提供足够的爱和温暖。母乳喂哺更是最佳的选择。

二、奶嘴洞口的大小要适中,不可太大,要让婴儿有足够的时间,满足吸吮的需要。

三、母亲在喂哺时,心境要保持平和,不急不躁,以免给婴儿造成压力。

四、当婴儿睡醒后,不要让他单独留在床上太久,以免孩子感到无聊而把手放进嘴里,因而养成吸吮手指的习惯。

五、当婴儿有吸吮手指的倾向时,尽量把他?她?的手指轻轻拿开,并用玩具或其他东西吸引他?她?的注意力。

六、为幼儿着想,父母应利用空闲时间和他谈话、唱儿歌、玩积木或看图书等,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忘记吮手指。

七、在孩子刚有吸吮手指的倾向初期,把衣袖拉长遮盖着手指也是可行的措施。但在手指上涂上苦、辣味的药,使孩子放弃吮手指的方法,不是不可行,但要特别留神,因为有很多外用的药物是不能舔食的,因此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以免发生意外。

有些婴儿的吸吮欲特别强烈,不能用以上方法来满足的话,父母不妨借助假奶嘴,一般也能避免宝宝养成吮手指的习惯。不过,假奶嘴绝不能代替父母的爱和照顾,当婴儿一哭闹,就把奶嘴塞进口里,而不去探究孩子的需要,反而会促使孩子凡事更依赖奶嘴来自我安慰,有碍孩子的成长。

吸手指是宝宝的专爱


导读:婴儿都有种本能的冲动去吮吸物体,但这种现象会在他们六个月大之后就逐渐减少。但是许多婴儿还是会继续吮吸拇指。最后,吮吸拇指可能会变成了婴儿和低龄儿童的一种习惯,当他们饥饿、害怕、睡觉或者烦闷的时候用吮吸拇指来使自己得到满足。

婴儿和低龄儿童出现吮吸拇指的现象都是正常的。由于吮吸的本能所以一些宝宝会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甚至出生前就开始吮吸拇指。婴儿可能还会吮吸其他的手指、手掌或其他奶嘴等。

婴儿都有种本能的冲动去吮吸物体,但这种现象会在他们六个月大之后就逐渐减少。但是许多婴儿还是会继续吮吸拇指。最后,吮吸拇指可能会变成了婴儿和低龄儿童的一种习惯,当他们饥饿、害怕、睡觉或者烦闷的时候用吮吸拇指来使自己得到满足。大部分的儿童在3-6岁的时候都能够自己停止吮吸拇指。

吮吸拇指会引起什么问题?

长时间的吮吸拇指可能会使孩子出现牙科问题。吮吸拇指还可能引起孩子的牙齿长得不整齐甚至会向前倾等,严重的话还可能会使口腔内的上颚部分出现畸形。上下牙的错位咬合能够在孩子停止吮吸拇指后自己矫正,但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停止吮吸手指的话,以后很可能需要借助牙齿矫正治疗来治疗。

同时吮吸拇指还可能会引起言语问题,包括错发成咬舌的音和说话时候会咬到舌头等。

吮吸拇指的问题在什么时候该引起家长的注意?

如果四岁以下的儿童出现吮吸手指的现象的话通常还不用太担心。但如果4-5岁的儿童还经常吮吸手指的话就很容易引起言语问题。如果孩子5岁以后还吮吸手指的话就可能是他们的情绪表达出现障碍,例如表达焦虑。出现这种问题的孩子需要接受专业的治疗。通常经过一些简单的治疗之后孩子就能停止吮吸拇指。

如何治疗吮吸拇指?

许多专家都建议学龄前的儿童如果有吮吸拇指的现象的话家长都不用过于担心。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自己慢慢停止这种行为。但如果出现以下的情况的话就要让孩子接受治疗:

·吮吸手指的时候还拉扯自己的头发,特别是在1-2岁的时候;

·在4-5岁以后还经常吮吸拇指并且力度较大;

·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停止这种行为;

·由于吮吸拇指而出现牙科问题;通常要矫正孩子这种习惯的话可以在家通过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设下规定等的方式:

·尽量减少孩子可能会吮吸的时间和机会;

·给孩子的拇指戴上绷带或者专业的设置等,并且向他们解释这并不是惩罚而是想让他们戒掉吮吸拇指的习惯;

·如果宝宝不吮吸拇指的话可以奖励或者表扬他们来帮助他们戒掉这种习惯。

宝宝吸吮手指衣领要分龄教育


导读:这种因寂寞而引起的特殊行为表示这个孩子心事比较重。她不能很主动地寻找玩具,而是在那咬着衣领发呆。建议,此时大人不要强制纠正,可以引导她玩一些玩具或从事一些新的活动。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慢慢帮她改正这种坏的行为和习惯。

问:怎么才能阻止孩子吸吮手指和咬衣领的坏习惯?

答:这是要区别对待的。如果是1岁前的行为,吸吮手指和衣领是正常的,大人无需太阻止;1岁后,如果孩子还有这种习惯,也可能是阶段性的,大人也不用过份紧张。等孩子再长大些,这些“坏习惯”自然会改正。

问:但是,我女儿已经快5周岁了还是有这样的坏习惯,有时把衣领咬得湿湿的。她咬衣服一般是在寂寞没东西玩时才会这样做。

答:这种因寂寞而引起的特殊行为表示这个孩子心事比较重。她不能很主动地寻找玩具,而是在那咬着衣领发呆。建议,此时大人不要强制纠正,可以引导她玩一些玩具或从事一些新的活动。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慢慢帮她改正这种坏的行为和习惯。

宝宝吮手指不必太担心


导读: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发展阶段和心理需求。大部分是一种一贯性的行为,长大后也不大会养成吃手的习惯。爸爸妈妈要做的只是经常帮宝宝洗手,保持宝宝的手部卫生,以防细菌入侵引起宝宝的胃肠道感染。

“小宝宝的手指头上是有蜜的”。我家的宝宝果真就是这样。小手吃得可起劲了,把他一只手拿下来另一只又塞进去了,还吸得啧啧作响,特别有滋有味。宝宝为何爱吃小手?这是个让众多爸爸妈妈们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让他吃吧,一是担心不卫生,二是担心会对宝宝将来牙齿的发育有影响。可这个给宝宝带来快乐的习惯,纠正起来还真是不容易。宝宝的“手指棒棒糖”需要戒掉吗?怎么戒?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据调查研究显示,1岁6个月的宝宝中,有19.2%的宝宝有吃手的习惯;3岁宝宝中,有10%的宝宝仍爱吃手;而3岁6个月的宝宝中,保留吃手习惯的比例下降至7.8%。看来吃手的习惯在宝宝当中还真是个普遍现象。

专家告诉你:2岁是个分界点

2岁以下的宝宝吃手爸爸妈妈不用担心

2岁以下的宝宝偶尔地啃啃脚丫子,吮吸小手,妈妈们不用为此太担心。因为,这时宝宝的牙齿发育不会受此影响。宝宝在5~6月的时候长的是虚牙,吃吃小手磨磨牙床并没有什么坏处。

吃手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

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人世,外物对宝宝来说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初到人世的宝宝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大脑的定位系统尚不成熟。因此,把手放在嘴里吃对这个时期的宝宝来说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宝宝再长大一些,手指功能开始分化,初期的手眼协调功能也开始显现了。2~3个月后的宝宝会开始出现手的动作,他往往会挥舞着他的手臂和这件大“玩具”玩得不亦乐乎。当宝宝真正能把手放在嘴巴里啃的时候,则说明宝宝的运动肌群与肌肉控制能力已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了。这是宝宝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爸爸妈妈应当为宝宝的这个举动自豪才对。

吃手是宝宝心理发展的需要

宝宝长到2~3个月时正处于口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很多宝宝喜欢含着妈妈的乳头或是咬着小手睡觉。有个东西放在嘴里对他们来说会多些安全感,而一旦吸吮、舔啃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让他不安,并产生暴躁、抑郁的不良情绪。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认为,在宝宝吃手的活动中还包含了人类性快感需要的自然反映。这里的性快感只是一种近似于成人快感的情绪,吃手可以消除宝宝的不安、烦躁、紧张,具有镇静作用。强制性的让宝宝停止吃手,会使得宝宝产生逆反心理或是心理上的阴影。据国外研究发现,在这个时期若宝宝的行为受到强制约束、口的敏感期没有得到正确对待的话,当他长大后将更易形成具攻击力的性格。男孩易具有暴力倾向,女孩则会更爱说闲话,讽刺挖苦人。

总结:两周岁以前的宝宝有吃手的行为,爸爸妈妈不用特别担心,没有必要去阻止它。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发展阶段和心理需求。大部分是一种一贯性的行为,长大后也不大会养成吃手的习惯。爸爸妈妈要做的只是经常帮宝宝洗手,保持宝宝的手部卫生,以防细菌入侵引起宝宝的胃肠道感染。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