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理:科学应对孩子咬手指

12-28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成长心理:科学应对孩子咬手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很多妈妈反映自己的孩子有吮手指,咬指甲的习惯。儿童吮手指、咬手指的不良心理行为习惯主要有以下特征表现:

1.几乎是整天将手指放在嘴里吮,只要手里没有东西,就将手放到嘴里去。

2.上课时吮,睡觉时也吮,有的不吮就睡不着。

吮咬手指是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理运动功能障碍。美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经调查发现,在6-12岁的儿童中,“经常”和“几乎整天”吮手指的儿童发病率为12%,而咬指甲的儿童的发病率则高达44%。

有统计表明,90%的正常婴儿都有吮手指的行为,特别是儿童在长牙的时候,这是正常现象。一般而言,儿童到2-3岁后,这种吮手指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但如果过了这一年龄阶段,还仍然经常吮手指,则属于不正常现象了。

咬手指可在儿童期任一阶段发生,顽固者可能形成终生固癖,但多数出现在学龄初期的儿童身上,大约10%-30%的学龄儿童有这种行为。多发年龄在11-13岁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距。

一、导致儿童长期经常吮手指和咬指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1.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父母工作太忙,对孩子要求过严,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爱和关注,特别是母爱。

2.缺少同龄伙伴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住在单元式的房子里,当孩子从学校、幼儿园回家后,常常是一个人在家做作业、玩玩具、看电视,但感到孤独、寂寞、乏味时,便不自觉地去吮手指、咬指甲,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

3.适应困难当孩子适应新环境感到困难时,或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也会产生这种行为。

4.模仿有的儿童是在幼儿园、学校里从同伴那儿模仿学来的。

5.教育不及时当孩子从吮手指、咬指甲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快感后,便会时刻想着去吮指甲、咬指甲,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及时进行教育和制止,而是“看”之任之,也易使孩子养成习惯性行为。

6.其他原因如在饥饿、身体有疼痛或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时,吮手指、咬手指可以转移分散对饥饿、身体疼痛和不舒服的注意力。若这种饥饿、疾病等不良情景经常出现,则可能使这类动作变成习惯性动作。

二、一般而言,由于儿童是固定地吸吮或咬啃某一个手指,以致受吸吮、咬啃的手指浮肿、变细、变尖;由于长期经常地吮、咬,以致面颌变形、牙列不整齐、牙齿闭合不良等,并易感染疾病。

三、儿童若养成了吮手指、咬手指的顽固习惯,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儿童内心紧张、压抑、忧虑、自卑感、敌对感的情绪表现。因此,必须及早进行预防,对已形成这一不良习惯的儿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矫治。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六种:

1.尽量满足孩子被爱被关注的需求如多与孩子交流感情,进行肌肤接触,如陪孩子做游戏,带孩子郊游;睡前给孩子以温情,让他能愉快安详地入睡,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满足感与幸福感。

2.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玩具和场所借此鼓励儿童多与同伴一起玩耍,安排一些合适的手工活动,尽量使他们的手不空闲。

3.定期为孩子修剪指甲,使其无法咬到修剪指甲一般可以进行每周一次。同时应注意孩子手部的清洁卫生情况,防止感染疾病。

4.厌恶疗法可在孩子经常吮、咬的手指上放一些胡椒粉,或涂些黄连水等苦味剂,或缠上些胶布,使之在吮、咬时产生一种厌恶感,可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

5.负性活动练习规定患儿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停地吮、咬手指,直至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促使其慢慢改掉这一习惯。

6.正确的教育与强化在对孩子进行矫治时,态度要亲切,语言动作要轻柔,不要大声地呵斥、恐吓、打骂。另外,当孩子在矫治的过程中有所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及鼓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爱吃手指心理有问题


近日,江门市民王女士带着3岁的儿子来江门市妇幼保健医院看病,她反映自己的小孩3岁了还不会说话。

据介绍,小孩两岁还不会说话时,王女士已经注意到儿子的这个问题,但听家里的老人说,小孩说话说得晚才聪明,王女士因此也没在意。但转眼间,小孩满了3岁,还是一样不能说话,这下王女士可着急了,连忙带孩子到

医院检查。

一检查,医生发现小孩的智力发育方面有问题,急需治疗。王女士十分后悔,称应该早点把儿子带来看病。

婴幼儿心理疾病发病率为8.7%

据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主任医师彭晓珊介绍:“儿童坐不住特别爱动,爱发脾气,不爱讲话,来回重复地做一个固定动作……这都是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很多小孩从小喜欢吮手指,习惯性的拿起手指开始吮,这其实是小孩焦虑行为的一种表现。还有小孩很大了还有遗尿的问题,这也可能是一种心理问题。”

据调查,江门婴幼儿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为8.7%,虽略低于全国12.97%的平均水平,但仍需要引起重视,儿童多动症、孤独症、抽动症、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语言障碍等问题,都是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家长易忽视婴幼儿心理疾病

记者了解到,婴幼儿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容易忽视的原因主要是:首先家长不容易察觉到,由于小孩还不会说话,无法与大人正常交谈,只能靠家长细心观察小孩的一举一动,有些粗心和没有经验的家长很容易忽视这些问题。

其次,就算有些家长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由于是心理问题,不是生理问题,家长往往也不知道该把小孩送到哪里去治疗。

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出,除了出现心理问题的儿童外,高危儿童也应引起家长的注意,一些早出生、低体重、缺血缺氧的儿童都属于高危儿童,其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和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故在儿童管理中加强对高危的管理和监测很有必要,应该早发现、早干预和早训练,尽量减少智能缺陷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宝宝咬手指甲的有效政策


宝宝咬手指甲的有效政策

最近班里孩子咬手指甲的现象比较多,我们老师根据孩子的情况查询了许多资料,对于孩子这一现象表现为以下几点:

1.体内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据说缺锌的孩子会咬指甲。这有可能,目前正在补锌,难道补之前没有的毛病,补还补出来了?!

2.小的时候,口唇敏感期没有顺利度过。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我在他小时候,喜欢啃咬玩具的时候,应该是在保证啃咬的物品安全的前提下,尊重他,给他自由,让他啃个够的。当然,我不在身边,他啃东西时,别的家人会阻止他,给他拿开的。那么,这也是有可能的了。

3.来自于精神压力。这有可能。孩子小的时候,对什么都充满自信,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是,现在,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我感觉对环境、及自身能力也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有了‘担心、胆怯’等情绪。我自认为这种变化应该是好的,但孩子可能一下子不知如何应对生活中的诸多挑战,只好啃指甲来发泄这种紧张。

4.因为孩子无聊,手没有等到充分的满足。这一点通过后面的纠正过程,我发现是最关键的。其实,从孩子自己的阐述也可以看出来。3-4岁的时期的孩子,可以绘画,折纸,剪贴,做手工,或是玩各种拼插的玩具,都能让小手动起来,满足了手的发展,他自然就忘了啃手指了。

一点建议:在帮助孩子纠正这一不良习惯时,大人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边拉开,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转移注意力是个不错的方法。

育儿心得:咬手指的坏习惯如何纠正


育儿心得:咬手指的坏习惯如何纠正

生活中,家长为了纠正儿童在看电视,做功课时喜欢咬指甲而此训斥孩子,有的甚至采取惩罚措施。然而事与愿违,训斥不能改变孩子的坏习惯,相反还会越来越严重,这些令家长非常头痛。其实,大多数小孩会很快矫正,只要了解到儿童咬指甲有其发病原因,我们要对症下药,采取综合措施。

宝宝咬指甲的病症其实称咬指甲癖,其主要和紧张、忧虑有关。这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一种常见的口瘾,具体来说是一种不能自控、经常、的动作。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就是宝宝无选择的咬指甲,被咬过的指甲常变得参差不齐而且非常短。多次地咬指甲,会使指甲游离缘变得粗糙,损伤手指的表皮,还会使指甲畸形,指甲缘的四周出血和,甚至发生甲周炎、甲沟炎等。咬指甲癖是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不仅使孩子受到别人的异样眼光,从而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要及时使用正确手段来矫正。

一、一般疗法

家长们,尤其是喜欢大骂的家长,要认识到,打骂和惩罚经常是事倍功半的,这些会使病情加重。了解到这一点后,家长们要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积极寻找引起这种病症的因素,并及时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此外,定期帮孩子修剪指甲,防止表皮损伤、指甲感染。

二、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有两种途径,即正面引导和行为限制。

正面引导,简单的讲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意识到咬指甲的危害性,并且告诉孩子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改正错误。此外还要适当同时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和集体活动,发挥孩子的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发育。行为限制,就是家长在孩子咬指甲时阻止他,轻轻的将他的手从嘴里拿出来,并用行为语言表示赞允,利用其他的东西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治疗咬指甲癖是一场持久战,所以不光孩子要有改正的信息,家长们也要增加自信。可以采取孩子自我监督和父母监督相结合的方法。闲心只要坚持就能改正咬指甲这种坏习惯。

如何应对三岁孩子的攀比心理


如何应对三岁孩子的攀比心理眼下,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小公主很多时候已经能让我觉得很欣慰了。

有时候看着熟睡中的她,真盼望着她慢点长,永远能停留在这个最可爱、最纯真的童年。

有一天,丫头放学回来,臭美的伸着手指头让我看:妈妈,我抹指甲油了,漂亮吧?你没有不?

看着满手的星星点点,肯定是老师在幼儿园里给抹的,小女孩天生爱臭美,老师也乐意去打扮这些爱臭美的小丫头,我觉得倒是挺好。

又过了两天,丫头放学回来又对我说:妈妈,糖糖抹指甲油了,我也要!

我:老师不是也给你抹了吗,你也有啊?

丫头:糖糖的不是老师抹的,是她自己抹的,她有指甲油,xx也要!

一直觉得孩子抹指甲油不是太好,有时候还习惯把手放嘴里,所以就拒绝了。

可是这丫头,一个指甲油,在我耳边唠叨了好几天,真的是早上刚睁眼也要,睡觉也要,最后没办法,还是买了一瓶。

拿着她的指甲油,给我抹,给她婶婶抹,给奶奶抹。叔叔爷爷回来也非要给抹,给她解释说男孩子不能抹,好说歹说,这丫头才算放过了她叔叔和爷爷。

接连几天,上学都要带着她的指甲油,每天都要抹上一抹,我们仍然不放过。

又是一天放学,丫头对我说:妈妈,我要带小兔子的鞋。浩天穿带小兔子的鞋。(浩天是个小男孩)

我和她婶婶都给她说:你看你的鞋多漂亮啊,上面有长颈鹿,比小兔子漂亮多了。

不管我们怎么解释,就是听不进去。

我敷衍着说:等明天妈妈给买!

这丫头长了不少心眼子,对着我说:现在去买,一会天就黑了,超市就关门了!

好哄歹哄得,好歹算是安静下来了。

第二天刚睁眼,还是给我要兔子鞋,我说:你先去上幼儿园啊,等你放学妈妈就给你买回来了!

不愿意,对着我大声说:先去买鞋,然后回来再去幼儿园!

我觉得我小时候反应也没这么快啊,别说小时候了,就现在反应都得慢半拍,没想到这丫头这点一点也不随我。

她的小脾气上来,我就不能脾气对脾气了,她来硬的,我得改改自己的坏毛病,咱来软的。

于是,对她说:你要是再哭,妈妈可真生气了,以后你要什么都不给你买了。一会老师就来接你了,赶紧的不哭了,好好的去上幼儿园,要不老师也不喜欢你了。等你放学,妈妈一定带你去买!

有时候虽然这丫头很拧,但是很多时候还是能听得进去劝的。

到了放学,刚一下车,还是继续要小兔子的鞋,没办法,答应她了,就得带她去买。

看到鞋店就进去,让她自己看,可是看了三家都没有看到小兔子的鞋,我都不知道这鞋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只能她去选。

到了第四家,看了一圈,果真看到一双上面带有小兔子的鞋,是运动鞋样式的,粉红色的。难道她班那个小男孩,也是穿的粉红的?有点不可思议。

老板说,这款带小兔子的鞋是去年的款,号也不全了,然后又拿出一双上面带光头强的粉色红色的鞋说,这是今年的新款,而且鞋底踩下去可以亮。

xx被那一闪一闪的亮光吸引了,又改口说要光头强的鞋。

在避免回家给我闹的前提下,我问了她好几遍:你确定要这双光头强的,那回家以后不能再给我要小兔子的鞋了!

丫头点点头,不说话。

付了钱,丫头就换上了新鞋,回到家对着家里人一阵炫耀。

到今天为止都三天了,每天都穿着这双鞋,睡觉的时候,都必须把鞋放在床头,不能放远了。

在我心里,其实我是最拒绝孩子有攀比心理的,可是这丫头才三岁,班里小朋友有点什么,回家就对着我要,虽然自己很排斥这种现象,但是很多时候,我还是答应了丫头的要求。

因为自己至少有能力去满足她这样小小的要求,不想让孩子心理有遗憾,觉得别的小朋友有,自己没有,心里全是羡慕。

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很多时候看着别的小朋友有,自己心里那么羡慕,真的好羡慕。但是也不会张嘴和妈妈要,因为我知道,我要了,妈妈也不会给我买,因为买不起。

小时候,多么渴望自己能有一件漂亮的连衣裙,有一个好玩的玩具,能尝一尝那永远也不知道味道的零食。这种小小的缺憾,在我心理是一个小小的阴影。那时候就发誓,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孩子不能亏了,更不能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的孩子光看着,眼馋着却得不到。

都说女孩子富养,可是在我心里却是那么的含糊,我不知道我这种做法是纵容了孩子攀比的性格,还是属于富养的一种。

这样下去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自己现在一点都不清楚。

相信《成长心理:科学应对孩子咬手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儿童成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