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育儿最易犯的17个错误!(一)”,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没有人怀疑你对宝宝的爱心,但在一些错误认识的指导下,你的一些行为也许正在伤害着你的宝宝。对照下面这些“误会”,看看你犯了哪几条。

错误1:教幼儿背唐诗

你是否热衷于教你的宝宝背唐诗?并以他小小年纪就能熟练背诵为荣?每每有朋友到家里来玩,还一定要小宝贝背两首来炫耀炫耀?

真相分析:

教育专家说,孩子在上学前就能背唐诗,貌似不错,可是,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弊大于利的。

唐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遣词造句极其精练、含蓄,有时为了行文的需要,颠倒字词正常顺序的事常有,这与现在人们的语言习惯大不相同。幼儿尚处于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凝练的唐诗,要让幼儿读熟、读懂,并受到教育,谈何容易?

科学做法:

建议年轻家长让孩子多吟诵一些儿歌。幼儿感知事物是从表象入手的,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儿歌正是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容易切入幼儿的心灵,可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

错误2:让宝宝过早学电脑

小宝贝的兴趣总是说来就来,比如,看见电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爸爸妈妈都觉得这是好事,不仅经常在电脑上给他看早教光碟,还经常一起和宝贝玩电脑游戏。

真相分析:

婴幼儿用电脑并非明智之举,就是大人用电脑久了,也会感觉头昏眼花,浑身酸疼,何况是容易上瘾、没有自控力的宝宝?加上现在的电脑设备都是根据大人的体型设计的,因为角度和高度都不对,很容易伤害宝宝的视力和骨骼发育。

科学做法:

小朋友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玩的东西很多,电脑可以等上小学再学也不迟。

错误3:育儿,爸爸是局外人

真相分析:

新爸爸和新妈妈一样,学习育儿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要把丈夫排除在外。他能找到自己带孩子的方法,你也许觉得孩子是你自己的事情,从一开始,你给孩子换尿布的速度就很快、给他洗澡时也很有条不紊。你的丈夫也需要找到这些技巧。因为一个人照顾新生儿,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科学做法: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他帮你的时候,你对他不要推辞、不要责备和不断地命令。有些妈妈希望丈夫帮助他们,又不愿意完全依靠丈夫。只有确定了孩子不会冷、他不会给孩子喂太多,不会在孩子吃过以后和她玩得太激烈、不会呕吐,才能真正信任和依靠丈夫。这完全没有必要,丈夫和你一起学习做父母,你会更轻松,你们也能互相学习,掌握更多的技巧。

错误4:和别人比孩子

真相分析:

你的孩子睡整夜的觉吗?他会笑吗?他能试着坐起来吗?别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经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上,不要受别的父母这些问话的影响,因为那样你会觉得你的小宝贝好像总有些地方发展得比别人慢。

科学做法: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同的

孩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这时你要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和放松的心情来对待。一个孩子爬得早并不代表他比别人发展得好,只是更多地说明他想追赶父母的脚步。

错误5:忙得牺牲自己的休息

真相分析:

每个新妈妈都说白天孩子睡觉的时候她也想睡。但是经常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家里非常凌乱、要洗盘子、洗杯子,根本无法睡觉,直到自己筋疲力尽。

调查显示,每个新妈妈的第一年都要丢掉400-750小时的睡眠。

科学做法:尽可能的让自己得到足够的休息

其实每天白天你都应该尽可能地打个盹,或者至少在周末睡个长觉。没有充足的休息,你很难在那些本应快乐的生命时光里体会快乐。当然,休息的时候你可能要少做很多事情,但是充分的休息比洗盘子、洗杯子更重要。

错误6:为孩子花太多的钱

真相分析:

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孩子会改变你的生活。但是没有人告诉你,孩子会让你的钱袋日渐萎缩,你恨不能为孩子倾其所有,而且无怨无悔。就像你饿的时候会跑到食品店一样,购物对于新爸爸、新妈妈来讲好像可以不用算计。据估计,孩子第一年的尿布、衣服、食品、学步车等物品会花掉1万5千元左右。所以列一个表格会减少你的超额开支。找有经验的父母和你一起买东西,她也会告诉你什么是真正有用的,你也可以少上当。

科学做法:合理计划适度开支

别在孩子的衣服上太费心,因为孩子一晃就长大了。玩具也是一样,大多数婴儿更喜欢对同一件东西玩来玩去,甚至就是一个盒子就够她玩一阵子了。你不如把剩下来的钱用来让她上钢琴可或者上大学。

错误7:认为自己会记得孩子成长的所有过程

真相分析:

你觉得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你都不会忘记。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会渐渐淡去。很快,孩子的童年就会过去,一个18个月大孩子的母亲看到一个新生儿的时候也会说,她已经忘记了她孩子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你关注的是她的现在。

科学做法:保留记忆更多回味

有很多办法可以保留住孩子的成长纪录。记日记、拍照片、拍摄一些孩子每天简单的生活场景。很多年以后,你还可以重新体味今天的生活。

错误8:牛奶加鸡蛋的早餐

不管什么时候打开你家里的冰箱门,里面的新鲜牛奶和鸡蛋总是少不了,因为你想当然地认为牛奶加鸡蛋是宝宝最理想的早餐。

真相分析:

早餐过分强调蛋白质不可取。营养质量好的早餐一定要包括四个部分:谷物、动物性食品、奶类、蔬菜或水果,只有比例适当,才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利用。

科学做法:

早餐光有牛奶和鸡蛋这类优质蛋白质不行,还要吃点馒头、稀饭或者面包等,另外,还需要补充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汁或者香蕉,如果再能给宝宝炒个青菜,就更完美了。

错误9:饭前喝水

小蕊蕊平时不愿多喝水,可一到快吃饭或正吃着饭时就开始要喝水。如果不让喝,就不好好地吃饭了。

妈咪只好让她喝,时间一久就养成了吃饭时必喝水的习惯。[!--empirenews.page--]yjs21.cOm

真相分析:

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习惯。消化器官到吃饭时间会分泌出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液等,与食物的碎末混合在一起,使营养成分容易被消化吸收。如果喝了水就会冲淡和稀释消化液,并减弱胃液的活性,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科学做法:

如果宝宝在饭前感到口渴,先给喝一点温开水或热汤,但不要很快就去吃饭,最好过一会儿。

错误10:随时吃水果

小茁茁很喜欢吃水果。于是妈咪经常在餐桌摆上水果,好让宝宝随时吃。可小茁茁吃了很多水果,却经常便秘。妈咪不明白,为什么宝宝那么爱吃水果还总便秘呢?

真相分析:

吃水果一定要注意时间,特别是对快速生长发育的宝宝来说。如果在饱餐后马上吃水果,堵在胃中就易形成胀气,以致引起便秘。餐前给宝宝吃也不适宜,因为宝宝的胃较小,餐前吃水果会占胃的空间,影响吃正餐。

科学做法:

最好把吃水果的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或是午睡醒来,让宝宝把水果当做加餐点心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易犯的17个错误


没有人怀疑你对宝宝的爱心,但在一些错误认识的指导下,你的一些行为也许正在伤害着你的宝宝。对照下面这些“误会”,看看你犯了哪几条。

错误1:教幼儿背唐诗

你是否热衷于教你的宝宝背唐诗?并以他小小年纪就能熟练背诵为荣?每每有朋友到家里来玩,还一定要小宝贝背两首来炫耀炫耀?

真相分析:

教育专家说,孩子在上学前就能背唐诗,貌似不错,可是,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弊大于利的。

唐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遣词造句极其精练、含蓄,有时为了行文的需要,颠倒字词正常顺序的事常有,这与现在人们的语言习惯大不相同。幼儿尚处于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凝练的唐诗,要让幼儿读熟、读懂,并受到教育,谈何容易?

科学做法:

建议年轻家长让孩子多吟诵一些儿歌。幼儿感知事物是从表象入手的,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儿歌正是以其生动活泼的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容易切入幼儿的心灵,可发挥出多方面的作用。

错误2:让宝宝过早学电脑

小宝贝的兴趣总是说来就来,比如,看见电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爸爸妈妈都觉得这是好事,不仅经常在电脑上给他看早教光碟,还经常一起和宝贝玩电脑游戏。

真相分析:

婴幼儿用电脑并非明智之举,就是大人用电脑久了,也会感觉头昏眼花,浑身酸疼,何况是容易上瘾、没有自控力的宝宝?加上现在的电脑设备都是根据大人的体型设计的,因为角度和高度都不对,很容易伤害宝宝的视力和骨骼发育。

科学做法:

小朋友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玩的东西很多,电脑可以等上小学再学也不迟。

错误3:育儿,爸爸是局外人

真相分析:

新爸爸和新妈妈一样,学习育儿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要把丈夫排除在外。他能找到自己带孩子的方法,你也许觉得孩子是你自己的事情,从一开始,你给孩子换尿布的速度就很快、给他洗澡时也很有条不紊。你的丈夫也需要找到这些技巧。因为一个人照顾新生儿,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科学做法: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他帮你的时候,你对他不要推辞、不要责备和不断地命令。有些妈妈希望丈夫帮助他们,又不愿意完全依靠丈夫。只有确定了孩子不会冷、他不会给孩子喂太多,不会在孩子吃过以后和她玩得太激烈、不会呕吐,才能真正信任和依靠丈夫。这完全没有必要,丈夫和你一起学习做父母,你会更轻松,你们也能互相学习,掌握更多的技巧。

错误4:和别人比孩子

真相分析:

你的孩子睡整夜的觉吗?他会笑吗?他能试着坐起来吗?别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经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上,不要受别的父母这些问话的影响,因为那样你会觉得你的小宝贝好像总有些地方发展得比别人慢。

科学做法: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同的

孩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这时你要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和放松的心情来对待。一个孩子爬得早并不代表他比别人发展得好,只是更多地说明他想追赶父母的脚步。

错误5:忙得牺牲自己的休息

真相分析:

每个新妈妈都说白天孩子睡觉的时候她也想睡。但是经常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家里非常凌乱、要洗盘子、洗杯子,根本无法睡觉,直到自己筋疲力尽。

调查显示,每个新妈妈的第一年都要丢掉400-750小时的睡眠。

科学做法:尽可能的让自己得到足够的休息

其实每天白天你都应该尽可能地打个盹,或者至少在周末睡个长觉。没有充足的休息,你很难在那些本应快乐的生命时光里体会快乐。当然,休息的时候你可能要少做很多事情,但是充分的休息比洗盘子、洗杯子更重要。

错误6:为孩子花太多的钱

真相分析:

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孩子会改变你的生活。但是没有人告诉你,孩子会让你的钱袋日渐萎缩,你恨不能为孩子倾其所有,而且无怨无悔。就像你饿的时候会跑到食品店一样,购物对于新爸爸、新妈妈来讲好像可以不用算计。据估计,孩子第一年的尿布、衣服、食品、学步车等物品会花掉1万5千元左右。所以列一个表格会减少你的超额开支。找有经验的父母和你一起买东西,她也会告诉你什么是真正有用的,你也可以少上当。

科学做法:合理计划适度开支

别在孩子的衣服上太费心,因为孩子一晃就长大了。玩具也是一样,大多数婴儿更喜欢对同一件东西玩来玩去,甚至就是一个盒子就够她玩一阵子了。你不如把剩下来的钱用来让她上钢琴可或者上大学。

错误7:认为自己会记得孩子成长的所有过程

真相分析:

你觉得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你都不会忘记。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会渐渐淡去。很快,孩子的童年就会过去,一个18个月大孩子的母亲看到一个新生儿的时候也会说,她已经忘记了她孩子这个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你关注的是她的现在。

科学做法:保留记忆更多回味

有很多办法可以保留住孩子的成长纪录。记日记、拍照片、拍摄一些孩子每天简单的生活场景。很多年以后,你还可以重新体味今天的生活。

错误8:牛奶加鸡蛋的早餐

不管什么时候打开你家里的冰箱门,里面的新鲜牛奶和鸡蛋总是少不了,因为你想当然地认为牛奶加鸡蛋是宝宝最理想的早餐。

真相分析:

早餐过分强调蛋白质不可取。营养质量好的早餐一定要包括四个部分:谷物、动物性食品、奶类、蔬菜或水果,只有比例适当,才有利于机体的吸收利用。

科学做法:

早餐光有牛奶和鸡蛋这类优质蛋白质不行,还要吃点馒头、稀饭或者面包等,另外,还需要补充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汁或者香蕉,如果再能给宝宝炒个青菜,就更完美了。

拒绝孩子时最易犯三个错误


家长在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说“错误”其实有些严重,说“不当”可能更准确些,因为有比这“不当”更恰当的拒绝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接受规则,进而形成自律行为。

第一个错误:家长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对孩子吆五喝六。

家长过足了当领导的瘾,把在外面受的气全部撒给孩子,家长的心理垃圾转移给了孩子。这是满足了家长,倒霉了孩子。遇到宁死不屈的,双方势必剑拔弩张,亲子关系恶化。长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孩子的心渐渐远去,再也不回头。

真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个性温和的,虽然表面顺从,心理也会受伤,变得谨小慎微,看人脸色,迷失自我。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只会等着别人下命令,只能当可怜应声虫;另一部分孩子则如脱缰野马,行为失控。比如小甜甜。当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内心强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当年逼迫孩子学琴,说不弹琴就去死。朗朗没去死,反而当上了年轻的钢琴家。可惜这几十亿人口,就一个朗朗。

第二个错误: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家长都不动就说,“你再怎么怎么样,妈妈/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对小小的三四岁以内的孩子,这简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挟人质。这么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法生存,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

所以,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也许第一次管用,多用几次,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呢。孩子知道你在说谎,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听话,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是错的,而是因为这么做就要受到抛弃。被恐惧控制了的孩子,哪还记得规则的本来面目啊,更别提自律啦!爸爸妈妈在跟前威胁,我就不做。爸爸妈妈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误。难道家长还能365天,24小时贴身盯吗?

第三个错误:规则飘忽不定,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完全看家长心情而定,或者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

如果家长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这样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孩子时刻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哪还有精力去发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变相鼓励孩子变成“滚地雷”。撒泼打滚就能对付家长,于是家长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还能执行规则啊。

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只要我们能放下身段,蹲下来,理解并尊重孩子,用爱心,耐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我们就能收获一个独立、坚强而自律的好孩子。

新手爸妈最容易犯的育儿错误


在宝宝出生的最初几个星期,菜鸟爸妈都会手忙脚乱,他们经常会犯下育儿错误,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

错误1:相信所有人和事

在宝宝出生的最初几个星期,菜鸟爸妈恨不能从所有身边的人那里寻找建议,千万不要那样做。

因为,来自不同的人的意见往往有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比如一个熟人告诉菜鸟爸妈要和宝宝睡在一起,但菜鸟爸妈最好的朋友却极力反对。表姐告诉菜鸟爸妈,宝宝吮吸他的小手指是没有问题的,但儿科医生却告诉菜鸟爸妈要给他安慰奶嘴。甚至不同的专家给出的育儿建议都不同。究竟该听谁的呢?

解决方法:自己的宝贝自己最了解。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菜鸟爸妈的直觉就是最好的向导,如果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并严格执行,那么菜鸟爸妈就失去了创造生活的乐趣和原则。要明白,宝贝可是你自己的哦。

错误2:过高估计自己的业余时间

无论菜鸟爸妈计划在有了宝宝以后在家里呆多长时间:几个星期、几个月或者几年,他们都不要觉得在家里带宝宝是在度长假。相反,自从有了宝宝,菜鸟爸妈开始了另一份新的工作,和一个更“苛刻”的“老板”一起工作,即使在周末也不给菜鸟爸妈一点休息时间。

解决方法:计划好自己的时间。建议菜鸟爸妈每天给自己定一个现实的计划:给朋友打个电话、整理床铺。一天结束的时候,当菜鸟爸妈把单子上的每一条计划划掉时,当然会觉得这一天很充实。

错误3:宝宝是生活的唯一

宝宝小的时候,菜鸟爸妈都会感觉压力很大或者情绪忧郁,从无忧无虑的二人世界到养育宝宝的转变过程,其实是对婚姻的最大挑战。如果双方还把宝宝放到第一的位置而忽略对方的存子,婚姻出现一些小状况自然在所难免了。

解决方法:适时的给彼此更多的关注。如果可能的话,雇一个保姆或者小时工,每周让菜鸟爸妈自己有一个晚上空闲出来作为两个人的约会日。菜鸟爸妈们可以谈谈宝宝,也可以聊其他的事情。只要互相关注对方,并且成为习惯,就对婚姻很有帮助。

错误4:把自己放在最后

在宝宝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记得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喝一杯咖啡、看一会报纸,这半个小时会让辛苦劳累了一天的菜鸟妈妈感到无比舒服。

解决方法:有了宝宝也要适度关爱自己。给自己一点空间和时间,找个朋友电话里聊天,或者去上瑜珈课,找回本来的自己,别总觉得自己是机械的、不快乐的。越是快乐,做父母就做得越轻松越好。

错误5:育儿,菜鸟爸爸是局外人

新爸爸和新妈妈一样,学习育儿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要把菜鸟爸爸排除在育儿之外。

解决方法: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菜鸟爸爸帮妈妈的时候,对他不要推辞、不要责备和不断地命令。两个人一起学习做父母,双方都会觉得更轻松,也能互相学习,掌握更多的技巧。

错误6:遇事就紧张

每个宝宝都会遇到一些健康问题,有的可能还比较严重,让菜鸟爸妈非常担心。即使是健康的宝宝也会出现一些病症,比如,湿疹、咳嗽、疝气、腹泻等。

解决方法:放轻松。其实菜鸟爸妈不用太担心,今天的社会,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控制的。当菜鸟爸妈能面对这样的事实,就会觉得好一些,因为事情已经发生,而且不是菜鸟爸妈能够避免的。

错误7:和别人比宝宝

宝宝睡整夜的觉吗?他会笑吗?他能试着坐起来吗?别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经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上,不要受别的父母这些问话的影响,因为那样菜鸟爸妈会觉得自己小宝贝好像总有些地方发展得比别人慢。

解决方法:每个宝宝的发展是不同的。宝宝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菜鸟爸妈更需要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和放松的心情来对待。

错误8:为宝宝花太多的钱

所有人都会告诉菜鸟爸妈,宝宝会改变菜鸟爸妈的生活。但是没有人告诉菜鸟爸妈,宝宝会让菜鸟爸妈的钱袋日渐萎缩,菜鸟爸妈恨不能为宝宝倾其所有,而且无怨无悔。

解决方法:合理计划适度开支。列一个表格会减少菜鸟爸妈的超额开支。找有经验的父母和菜鸟爸妈一起买东西,她会告诉菜鸟爸妈什么是真正有用的,菜鸟爸妈也可以少上当。

宝宝被人打后,父母最易犯这些错误


宝宝在人际交往中,由于语言表达的匮乏,或者难以控制的情绪等等的原因,很容易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当自家的宝宝被打后,作为家长的你是怎么应对的呢?来看父母最易犯的4个错误。

宝宝年纪小,容易自我中心也容易情绪失控,在幼儿园小朋友之间难免会有小矛盾,抓伤、咬伤的事情时有发生。看到自家宝宝受了委屈,家长的心中肯定是非常的不舒服。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意外情况呢?小编跟你说,宝宝被人打后,有4个家长常做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1、教宝宝“以暴易暴”

情景回顾:爸爸满心欢喜地赶到幼儿园,可一看见点点,就发现他粉嫩的小脸上多了一道红色的抓痕,爸爸真是心疼死了。后来老师解释才知道,原来是当时点点和另外一个小男孩一起玩,后来因为争抢玩具,小男孩“出手”抓伤了点点的脸。爸爸感到很气愤,还“教育”宝宝下次不要吃亏,要勇敢一点还击,把对方打倒才不被欺负!

家长爱孩子,不愿孩子被欺负是可以理解的,但“被打了就要打回去”是绝对不正确的。家长以激烈的方式去责骂对方的孩子,甚至教唆孩子下次以牙还牙去 还击,孩子会认为父母是鼓励这种行为的,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孩子会很容易让孩子变得骄纵、暴躁甚至变得暴力,这样孩子难以与他人建立友好和谐的人 际关系。

正确的做法:当孩子被打被欺负时,家长首先要冷静头脑,不能因为自己的宝宝被欺负了,就失去理智地大发雷霆。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应对的技巧,在孩子 被欺负时,鼓励孩子迅速、主动准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告诉对方“不许打我”,或者立刻报告老师,请求老师帮忙。家长还可以主动地和对方家长或老师沟通,防 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2、嚷嚷着指责老师

情景回顾:妈妈看到玲玲哭红了双眼,一问缘由才知道原来玲玲带去幼儿园的心爱娃娃被别的小女孩抢去弄坏了,玲玲生气地骂了对方竟还被那个小朋友动手抓伤了手臂。妈妈对于老师的“无动于衷”感到很生气,非要找老师理论不可。

老 师发现打人情况后立即制止,并在家长接孩子放学时向家长交代清楚事情原委,老师诚恳的态度理应得到家长的谅解。但是一些家长过分挑剔,在孩子和其他家长面 前大声指责老师的过失,甚至向园长投诉。这样一方面会让家长和老师之间产生隔阂,激化矛盾;另一方面,老师作为孩子在幼儿园中最亲近的人,家长的这种行为 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危机,失去安全感从而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

正确的做法:家长应该认识到,大多数老师是称职的,是值得家长信赖的。对于孩子打架的问题,家长可以和老师多做沟通工作,让老师多关注孩子的活动。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和老师建立信任关系,告诉孩子“当别人抢你玩具时,你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主持公道”同时也让孩子学会谦让、分享,不要动手打人。“如 果别人来抓你的脸,可以用胳膊挡住”教会孩子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3、向打人的宝宝逼问原委

情景回顾:接宝儿放学的时候,老师告诉宝妈孩子和一个叫小林的小男孩因为一些言语不和就干了一架,虽然被老师及时阻止但宝儿还是被推到在地了。妈妈听了很生气,在第二天非要找到小林当面质问为什么打宝儿。小林被宝妈的气势吓坏了,只是一味的哭,哪还说得出话来。

一些家长对打人的宝宝怒气冲冲,逼问他打人的原委。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一种“冷暴力”哦。虽然打人宝宝不对,你想让他认识错误,但其实宝宝打人很多时 候是因为他们年龄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因此用不适当的方式赢得自己的利益。家长没有必要将其归类到道德的高度,对小小孩子大动干戈。

正确的做法:家长对待抓伤了自己宝贝的“小霸王”,应该和其他宝宝一视同仁。可以的话,家长将自己置身事外,关注但不干涉,让孩子独立地在自己的圈子里和其他小朋友交涉,让宝宝自己慢慢悟出解决的办法,而家长只作为孩子的精神后盾,给他支持给他勇气,让宝宝知道被打不是他的错,妈妈会站在宝宝这边。

4、对其他家长不理不睬

情景回顾:本来小新和小志两家挺好朋友,但在一次小聚会中,两个小朋友因为争抢看动画片而吵架继而打了起来,两位家长本来也是好言相劝,后来都觉得 是对方的孩子太不大方了,以致于没有人想要主动认错,家长之间就因为这次的小事而产生了隔阂,现在即使接孩子放学见了面也不再打招呼了。

由于经常接送孩子,相信一些家长也相互熟悉,甚至私下也经常聚在一起来个家庭联谊。不要因为宝宝间打架了,家庭交往就变紧张,家长之间不理不睬,这样太可惜 了!其实宝宝是最不记仇的,孩子们前一分钟还打架、争得面红耳赤,但下一分钟可能就玩得不亦乐乎。所以,家长们何必太认真了呢?

正确的做法: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打架了,双方家长不必太过较真,甚至可以采取不干涉的态度,让老师协助,孩子之间自行解决。家长也可以创造一些条件, 让宝宝们一起玩,看看他们怎样合作。如果宝宝间出现争执,家长可先看他们能否自己解决,如果两个宝宝快急了,家长可以出面调解,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

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他自己说出心里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帮助孩子分析对方的行为。如果对方是无意的,我们要引导宝宝学会宽容和谅解,告诉宝宝:他是不小心的;如果对方行为恶劣,故意挑衅,家长要鼓励宝宝勇敢面对或者找身边的人帮忙,告诉宝宝:你越怕他,他越欺负你。

养男孩最容易犯的3个错误


都说男孩比女孩好养,女儿要操心,还得富养。其实,养男孩更应该小心翼翼,因为很多时候,男孩在童年期间比女孩的内心更脆弱。心理学家指出,在孩提时代,男孩子比女孩更容易抑郁。因为很多男孩的情绪不被看到,只被要求做得好,或者是要更好

父母在养育男孩过程中容易陷进的误区:

01、坚强不许哭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似乎不能接受男孩子的哭,觉得一个坚强的男孩,就不应该有眼泪。其实,这样显然是不对的。一些负面情绪,如果不能发泄出来,而被压抑在心里,对身体是不好的。

男孩也有哭的权利,通过泪液把这种负面情绪流淌出来,是很正常的一个反应。这种应激反应是人类进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如果我们教孩子抑制这个过程,那就意味着,我们限制了男孩的一个自然情绪的流?。

男孩的哭不丢人,只是情绪的发泄,抑制男孩的哭,盲目地要求他们坚强,只会让男孩羞于表达,甚至关上心门。

看《爸爸去哪儿》,对嗯哼的印象很深刻,因为这是一个哭起来特别“豪放”的孩子,比赛输了哭,被东西扎了脚哭……对于嗯哼来说,没有什么是一场哭能“解决”的问题,而霍思燕和杜江从来不会要求嗯哼不要哭。但是,嗯哼也没有因为被纵容哭,而变成胆小和懦弱的孩子,反而情商很高,善于表达,是大家都喜欢的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02、不能捣乱

男孩要比女孩调皮很多,绝对是属于“充电两分钟,玩两个小时”的精力超级旺盛型的,男孩捣乱也成了最让父母头疼的事儿。

儿童心理学家表示,男孩捣乱并不是坏事,这是他们探索和感知世界的一个方式。他们不满看、听的方式,而是要亲自去感受一下而已。只是,因为认知能力没有达到,所以最后“探索”搞砸了,变成了捣乱。

每一个孩子的“捣蛋”背后,都有一个非常正向的动机在里面,他们不一定就是为了破坏——他做这件事,其实要看他背后的结果是什么;之所以成为了捣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小心给搞砸了。

男孩喜欢玩打架游戏,拿着不同的“武器”进行“比赛”和“战斗”,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力量,在看自己的力量有多大,也在看自己在同伴当中的一个位置。这些,对男孩今后在男性世界中确定自己的角色,以及在男性群体中具有凝聚力,都有很大关系。

如果父母限制男孩去捣乱,就意味着限制了男性自然成长的过程,这对男孩的成长是不利的。

03、不跟女孩玩

我的一个朋友就会刻意地引导孩子,不和女孩玩,因为担心自己的儿子会变成“娘娘腔”,或者是玩一些女孩喜欢的布娃娃之类的。其实,玩具是不分性别的,只看孩子们喜欢哪一种即可。

男孩跟女孩在一起玩,对男孩的性格培养非常好,因为他会知道尊重和照顾女孩。其实,对女生也是有好处的,她们会因此知道,不是所有小地方,都要去抠那个细节。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如果我们限制孩子接触某一个方面,或不接触某一方面,其实就相当于限制了男孩。

我们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是有敏感期的,即某一个方面发展的一个窗口期,那么具体讲到男孩女孩,就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和异性的交往,以及和异性沟通的能力。

什么才是养育男孩的准确方法呢?

01、带男孩去运动

教育家洛克说:“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

在孩子整个未成年阶段,运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婴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父母需要多带孩子去运动,尤其是儿童期要多让孩子通过参加游戏来运动,跑跳能让孩子在运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体能也会增加。

男孩子天生好动、精力充沛,这就是需要父母每天陪着男孩去做些大运动,把旺盛的精力释放掉一些。多陪男孩去运动,不仅让男孩变得开朗活泼、善于与人交往,而且有利于发展高级神经功能——如果高级神经功能发育得好,不仅能让男孩在该动的时候动起来,也能让男孩在该安静的时候静下来。

关于每晚睡觉前男孩的各种折腾,很让父母头疼,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精力没有释放完”。言宝两周岁以后,我就觉得带得力不从心。累了一天的我,已经困成狗,可是,他却依旧亢奋,即使关了灯,他还是一会想喝水,一会想尿尿,一会想去客厅拿一样东西,三番五次地折腾完才能入睡。后来,我发现只要晚上吃完饭,带他出去活动,晚上就会比较容易入睡。

02、相信和尊重男孩

面对男孩的诉求,父母需要做到的是,看见和相信男孩,而不是一味拿着“男孩”的理由去压制他们。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予做过一个实验:在某校随意从每班抽出3名学生共18人,并认真地告诉校长:“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半年后,这18名学生的成绩的确超过一般,再后来这18名学生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实验告诉我们:心理学家的权威让老师(家长)相信这批孩子智商很高,以后会成为人才,老师(家长)的这种期望,通过各种方式向孩子们传递“你很优秀”的信息,因为老师(家长)的相信,孩子也因此产生了自信。

前面提到的水上乐园的小男孩,如果他的妈妈选择相信他——呛了水很不舒服,尊重他用浮板,说不定男孩在用了几次浮板之后,又会选择自己去游。

相信和尊重男孩,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这也是让男孩自由健康成长的一个方式。

03、让爸爸多陪伴

对于男孩来说,爸爸不仅是最好的榜样,也是最适合的陪伴者。

心理学家麦克闵尼发现:每天父亲陪伴大于两个小时的男孩,比一周内爸爸陪伴不到六个小时的男孩智商更高。4-6岁的男孩,受爸爸影响最大。此时,男孩会崇拜父亲,并试图模仿和学习爸爸,爸爸的肯定和鼓励是孩子最大的心理营养。

爸爸会带他们玩一些男孩的游戏,而且,爸爸的脑洞很能满足男孩们的探知欲。爸爸会带着他们一起去踢球,或者是跑步,这些大运动,对于释放男孩身上的精力都是很有帮助。而且,经常和爸爸在一起的男孩,性格会更好。

爸爸男性的特征,会影响着男孩,让他们明白一个男人该有的样子。男孩也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爱哭、和女孩一起玩、偶尔搞搞恶作剧,这些都是成长·上很正常的一些事儿,只要不过分,父母完全不必太在意,更没必要总是给他们贴上“男孩应该怎么样”的性别标签。

这样不仅对男孩成长不利,甚至会让他们质疑自己男孩的性别。

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犯的3个错误


小不点长大了,需要我们来规范其言行,需要我们给他们建立各种规则。小孩子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被规矩左右的滋味最初肯定不好受。于是愤怒,反抗,耍赖,等等招数全来了,家长该怎么面对呢?

家长在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犯的错误!说“错误”其实有些严重,说“不当”可能更准确些,因为有比这“不当”更恰当的拒绝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接受规则,进而形成自律行为。

第一个错误:家长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对孩子吆五喝六。

家长过足了当领导的瘾,把在外面受的气全部撒给孩子,家长的心理垃圾转移给了孩子。这是满足了家长,倒霉了孩子。遇到宁死不屈的,双方势必剑拔弩张,亲子关系恶化。长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孩子的心渐渐远去,再也不回头。

真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个性温和的,虽然表面顺从,心理也会受伤,变得谨小慎微,看人脸色,迷失自我。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只会等着别人下命令,只能当可怜应声虫;另一部分孩子则如脱缰野马,行为失控。比如小甜甜。当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内心强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当年逼迫孩子学琴,说不弹琴就去死。朗朗没去死,反而当上了年轻的钢琴家。可惜这几十亿人口,就一个朗朗。

第二个错误: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家长都不动就说,“你再怎么怎么样,妈妈/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对小小的三四岁以内的孩子,这简直就是在要挟人质。这么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法生存,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

所以,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也许第一次管用,多用几次,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呢。孩子知道你在说谎,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听话,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是错的,而是因为这么做就要受到抛弃。被恐惧控制了的孩子,哪还记得规则的本来面目啊,更别提自律啦!爸爸妈妈在跟前威胁,我就不做。爸爸妈妈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误。难道家长还能365天,24小时贴身盯吗?

第三个错误:规则飘忽不定,今天不可以,明天又可以,完全看家长心情而定,或者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

如果家长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这样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孩子时刻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哪还有精力去发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变相鼓励孩子变成“滚地雷”。撒泼打滚就能对付家长,于是家长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还能执行规则啊。

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只要我们能放下身段,蹲下来,理解并尊重孩子,用爱心,耐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我们就能收获一个独立、坚强而自律的好孩子。

21个爸妈养孩子最容易犯的错误


1)用否定的句式,与孩子沟通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区,比如你对宝宝说"不要往墙上画画",那么十有八九他会继续往墙上画,如果你觉得是宝宝在故意气你,那真是冤枉死他了,因为小宝宝是不能准确的理解否定句式,但是他理解往墙上画这几个字.....所以后果可想而知。正确的方法就是对他们说"宝宝,小鸟应该在纸上画才好看,来妈妈和你一起画",然后演示给他们看。

2)所有事都盲目征求孩子的意见

妈妈都想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这本身是没错,但是也要分年龄分场合,什么事情都盲目的征求孩子意见是错误的。

1.不需要询问的事情,就直接给出答案

比如饭做好了,很多妈妈会说"宝宝饭已经做好了,想不想吃饭",这时候宝宝很可能说不吃....这时候你说该怎么办?真不让孩子吃饭,或者强迫他吃饭肯定都不是合适吧。其实直接说"宝宝饭做好了,来吃饭吧",就这么痛快,这么明了,如果孩子不想吃,你也可以进一步的和小家伙斗智斗勇,基本立于不败之地。

2.如果需要选择,可以给出两个都正确的选择

比如出门时和宝宝说"咱们穿上大衣赶紧走吧,快晚了",宝宝很可能耍赖不穿,正确的说法是"宝宝咱们要出发了,你穿米奇的外套,还是小熊的衣服?"给宝宝两个明确的选项让他们选择,既可以满足他们当小大人的欲望,又可以达成目的,一举两得。理论普及:宝宝2到3岁这个阶段,是很难做出明确的选择的,他们会认为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妈妈们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宝宝经常一时一变,明明说吃苹果,拿来又说要吃橘子,这是很正常的,并非故意捣乱,妈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给出明确的选项,然后尽量保持耐心。

3)什么事情都阻止,扼杀宝宝的好奇心

想保护宝宝没错,但是也要区分场合,比如宝宝要玩泥土,姥姥会说太脏了不能玩,宝宝想在马路牙子上行走,姥姥说太危险不行,宝宝学大人尝试用杯子喝水,结果撒了一地,下次宝宝刚拿起杯子,姥姥可能就会马上阻止....(不好意思让姥姥频繁出境,下回换奶奶)

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这是一种天性,家长要做的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对世界求知探索的欲望,满足宝宝的好奇心,这对他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什么事情都加以阻止孩子最终会变得没有自信,缩手缩脚。

4)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对比

比如小明8个月就会走了,我家娃10个月还不行,比如阳阳2岁就可以控制小便,我家娃2岁半了咋还不行....很多妈妈为了这些事苦恼。其实亲爱的你养的是孩子,他是个活生生的人,不是生产线上出来的产品,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这种对比没有意义,没有一个正常人不会走路,不会尿尿,早几个月晚几个月这都不是事,另外孩子长大了更不能拿他和其他孩子比较,比如有的家长可能会说"看看人家小明,每次都100分,你怎么就不行呢",我想反问一句"看看人家李嘉诚是亿万富翁,你咋就不行呢",你心里咋想,堵得慌吗:P,任何对比都是没有意义的,定个靠谱的目标,努力就好。

5)受到挫折不进行安抚

很多妈妈想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玩拼图的时候孩子找不到合适的卡片急得哇哇大哭,妈妈不帮忙反而想以此锻炼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大错特错的,2到3岁的宝宝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他找不到合适的拼图,即使再努力十分钟也依旧找不到,如果妈妈在不闻不问,孩子的心里会形成非常大的挫败感,时间长了就会变得易怒,没有自信,害处多多!

妈妈可以引导宝宝自己解决问题但是一定要仔细观察,如果宝宝无法搞定一定要在他情绪失控前和他一起解决问题,或者暂时转移他的注意力。

万一宝宝由于没有完成一件事产生了挫败感,妈妈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安抚,告诉他不用着急慢慢来,另外最好等宝宝情绪稳定之后和他一起解决之前的问题,比如和他一起把拼图完成,或者把积木搭好,这样孩子就能逐渐明白失败不可怕,也不必因为失败而愤怒或者悲伤,最重要的是战胜困难的过程会给宝贝很大的信心,让他可以正确的面对以后的失败。

6)总问孩子为什么

比如孩子不想去幼儿园了,妈妈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想去呀?孩子不吃饭,奶奶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吃呀?

对于小宝宝来说(如果宝宝已经大到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请忽略本条),他们是没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其实很多时候他们都是随口一说,过2分钟再问同样的问题,就变成了完全不同的答案。所以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家长不用问为什么,只要按照正确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

比如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就可以说,"今天是周一,爸爸妈妈要上班,小朋友就要去幼儿园呀",或者说"幼儿园的nina老师在等你呢,她还想和你一起玩恐龙呢",等等,通过引导让宝宝明白上幼儿园的必要性,还有上幼儿园能获得各种乐趣就ok了。不停地问孩子为什么不去幼儿园,结果就是换来孩子大哭,因为他根本没有能力回答如此复杂的问题。

7)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不够简明准确,高估他们的理解能力

之前有一次小小包自己剥橘子皮,然后剥一块就往地上扔一块,我当时说"你不知道往哪放呀"(之前包子同学是知道垃圾放到垃圾箱的),结果说了好几次小家伙依旧执迷不悟,当时真把我气得够呛,马上就要发飙了。这时包子爸爸也拿起一个橘子,边剥皮,边扔到垃圾桶,嘴里还同时说"橘子皮是垃圾,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发射!",这时小小包马上开始模仿爸爸的动作。我当时对包子爸爸的敬仰呀,简直如滔滔江水.....

回想起来,在这个例子里我犯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你不知道往哪放呀"这句话对一个不到3岁的小家伙来说,太难理解了,他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他发现每次扔橘子皮,妈妈都有反应,他很可能以为我在和他互动,玩耍,他自然就会变本加厉了。所以妞们要记住,孩子就是孩子,用最直接的语言,甚至是身体语言,与他们沟通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8)强迫小宝宝分享自己的物品

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私自利,所以特别想培养孩子爱分享的性格,但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在2岁左右,会开始萌发自我意识,这是人类都会经历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宝宝会把身边所有的一切都认为是自己的,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玩具是自己的,别人的玩具依旧是自己的(这个想法酷吧),而且不能容忍玩具离开手哪怕1秒钟,因为他们觉得只要玩具不在手上了,就意味着他们永远失去了那件玩具。

这种行为一般到3岁左右就会结束了,表面上看宝宝什么东西都不分享,但这种行为与大人世界中的自私是完全两个概念。

在这个阶段,妈妈可以耐心的告诉宝宝,玩具是可以分享的,让他们逐步接受分享这个概念,另外还可以给他们演示通过交换,获得更多的玩具,但是只要宝宝不想分享,就一定不能强迫,这是最最重要的。

9)夸奖的时候不具体,导致孩子注重结果怕失败

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可以让他们知对错,明事理,还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对以后的成长利,但很多家长不知道表扬也是很有技巧的,比如最常见的你真棒,你真漂亮,这种夸奖其实是不妥的。

10)当着外人批评孩子或者说孩子的短处

有不少家长会犯这种错误,比如两个妈妈一起聊天,明明妈说"我家小明每天都不好好吃饭,现在班里他最瘦真没办法",壮壮妈说"我们壮壮也一样,不正经吃饭,而且还老看电视,眼睛都有点近视了"

亲爱的不炫耀是咱们中华的美德,但是也没人要求你通过揭露孩子的缺点,换来所谓谦虚的美名,既然知道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就直接帮他改正呗,这不是你和外人的谈资,如果你妈妈老和别人说"我家闺女30多了,也没个好工作,老公也不行,孙子大了只能靠我养了",你受得了吗?

对孩子来说你就是他的唯一后盾,是他最最信任的人,亲手打破这种信任关系是极其愚蠢的!

11)没有对孩子进行咀嚼演示

很多妈妈都问我这个问题,我家宝宝都1岁了,牙都长了很多,为啥食物不咀嚼每次都直接吞下去呢?

这点很多妈妈可能都不知道,虽然尿尿,拉屎不用刻意培训,但是咀嚼这个动作最好明确的演示给宝宝,这样他们才能更快的学会。

12)强迫宝宝叫人

为了把宝宝培养成有礼貌的宝宝,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刚会说话的时候,就让孩子叫人,但是是这样的,大多数时候孩子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可能是不会叫人的(尤其是对方是男性的情况),大人发出叫爷爷之类的指令之后,他们很可能会把头扭到一边,家长不断命令的时候宝宝甚至会嚎啕大哭,弄得大人十分尴尬。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看到亲戚或朋友的时候,自己主动打招呼,让宝宝耳濡目染,了解问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孩子自然就会开始模仿,到时候稍加引导就可以了,妞们一定要记住,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言传!大部分事情都不用靠说,直接演示给孩子就ok了!

13)给孩子穿太多的衣服

很多妈妈都问我应该给宝宝穿多少合适呢,他们觉得老人给孩子穿的太多,但是又不知道具体应该穿多少合适....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爸爸穿几件宝宝就穿几件。

14)通过摸手来判断孩子是否寒冷

孩子的末梢循环是比较差的,很多时候他们即使一点都不冷,但是手脚还会是凉的,正确判断温度的方式,是摸宝宝后脖子,如果出汗了就减衣服,反之就加衣服。

15)没有把孩子真正当孩子看待

这句话读上去有点拗口,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很多时候都不能真正的把孩子当孩子看待,我们会不自觉的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比如孩子因为恐惧而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是否做到了耐心的安抚。比如回家看到孩子用彩笔在墙上涂鸦,我们是否可以一笑置之?比如刚才还玩的好好的,宝贝突然生气了不理人,你能否做到不问原因先给他一个大大拥抱?

孩子的想法与大人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有他的原因,没有一个宝宝会故意气你,给你捣乱!用你最大的耐心去接纳他们,感受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16)对孩子的行为大呼小叫反应强烈

杯子里接满热水,宝宝仅仅走到杯子旁边,奶奶马上大叫"别碰"然后冲过去抱起孩子,还比如宝宝想尝试从一层台阶上跳下来,结果奶奶看到了马上冲过去把孩子抱起来,然后大喊"吓死我了,太危险了"

这种行为有下面几个负面影响

1.孩子本身可能会受到惊吓这点是最直接的,宝宝可能都不明白怎么回事,直接就被这种行为吓哭了

2.孩子的好奇心没有得到释放,反而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我家孩子对暖气很感兴趣,很想摸摸看,我告诉他很热,但是他一脸不信的样子,我就和他说,"你轻轻试试,真的很烫哦",结果小家伙非常非常小心的轻轻摸了一下,然后发现确实是热的,就再也不碰暖气了。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比如上面说到的热水,妈妈完全可以先到半杯凉水,然后在到一些热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满足宝宝尝试的欲望,让他们知道这些东西真的很热,不能碰,比单纯的阻止好的多,因为你不可能一直盯着宝宝,吃一堑长一智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

3.宝宝可能会以为你在和他游戏

比如我手上有个黑痣,小小包很好奇经常过来抠一下,或者掐一下,开始我做出了明显的反应---大叫,因为真的很痛,没想到小家伙对此乐此不疲,越来越上瘾,后来不管他怎么折腾,我就不做反馈,有时反而拿出书来,给他讲书,这样一两次之后他就对黑痣没有任何兴趣了,妞们要明白,宝宝对黑痣并没有什么兴趣,真正让他们抠黑痣的动力是你的叫声。

17)不会转移注意力,和孩子硬碰硬

宝宝2,3岁的时候,妈妈们会发现,孩子的脾气就像6月的天,说变就变。这时妈妈要掌握一个秘籍,那就是转移注意力!

比如宝宝赖在电视机前不走,直接关电视肯定是一场灾难,咱们换种方法呗,对宝宝说,咱们去玩捉迷藏吧,或者其它他感兴趣的活动,小家伙十有八九会离开电视。再比如宝宝吵着要吃糖,你可以说,我这里没有糖果,但是我带了大橘子,咱们一起剥吧,这样很可能暂时度过吃糖危机,然后在安排一些其他的项目,持续的转移注意力,过几十分钟孩子可能就不要求吃糖了。

转移注意力这招在和低龄宝宝互动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又可以达到家长的目的,所以属于居家旅游必备秘技。

18)不能坚持自己的底线,不能说到做到

比如孩子吵得要吃糖,开始妈妈说没有,然后孩子还要,妈妈继续说没有,最后孩子开始大哭大闹,妈妈没办法,把糖拿出来了....

这种行为会让孩子认为,只要自己一哭那么要求就能达到满足,以后只要需求不满足就会大哭大闹,家长绝对崩溃,所以如果开始说了没有,那就不要给,如果孩子哭闹就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化解,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底线是什么,这样他们也就不会把哭闹当做杀手锏了。

19)家长可以用伪装游戏的方法达成目的

比如我家孩子很喜欢让爸爸抱着,爸爸的应对方法就是,和他赛跑!在外面孩子一说"抱抱吧",爸爸就会说,咱们先比赛跑步,你要是赢了就抱一会,然后爷儿俩就跑出去....

还有刷牙的时候我会和孩子说,咱们一起玩刷虫子的游戏吧....

20)在孩子看电视,或者玩手机的时候粗鲁的阻止

这是很多妈妈头痛的问题,很多妈妈不知道如何解决,但事实上于其粗鲁制止不如和孩子约定时间。

21)孩子发音不准确的时候,大人觉得好玩,进行模仿

这是不对的,大人一定要用正确的发音纠正孩子,另外不要用"吃饭饭","喝水水"这类儿语,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没有益处。

家长在幼升小时最易犯的错误及解决方法


1。觉得小孩子不可以出错:孩子迟到、没有做功课、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些都会使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好,需要好好地教育一番,其实让孩子犯错,未尝不是一种教育方式。在孩子犯错之后,耐心地教导他该怎么做才是对的,让孩子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使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2。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理,但是第一却只有一个,孩子在学习上不能拿到第一,不能因此而责怪孩子,只要孩子努力了就好,不要对孩子过于苛刻。

3。不要轻易责怪孩子:老师打电话到家里反映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若有些不怎么好的情况,家长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责怪孩子。这时,家长应更多的跟孩子好好沟通,了解真实的情况,做出正确的指引。

4。认为学习好了就行了:小孩的学习成绩好固然是挺重要的,但是孩子在学校里除了学习知识,还有其他要学习的,学习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学习竞争以及承受竞争的压力,学习怎么过集体生活。这些在孩子的人生当中也是重要的素质。

★对于一些因为不适应而造成的问题与错误,请不要责备孩子,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哪怕孩子讲的是一些听起来毫不重要的琐事,你也要耐心听。因为,孩子与成人的处事能力有很大差异,在你看来的“小儿科”,对孩子确是大难题。面对一个新环境,他有太多的发现与困惑需要倾诉。

★你可以与孩子分享一些你小学时候的事情,和他一起看你小学时的照片,给他讲你以前也遇到过很多和他一样的困惑与问题,以及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告诉孩子,有些问题不必太困扰,随着年龄的增大,自然会缓解。

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易犯哪些错误?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于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相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容易犯以下错误:

1.过度照顾。

现在许多小孩一生下来,就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其结果却可能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有些孩子被喂食到了两三岁甚至更大,小手缺乏拿汤匙、筷子的练习,会导致手部肌肉的发展问题,上了小学可能连写字都会很困难。因为怕孩子噎到,所以一直给孩子喂食柔软的食物,会让孩子没法发展咀嚼能力,甚至没办法正确发音。怕孩子冷、怕孩子热、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在外面被欺负,处处保护的结果,反而是在伤害孩子。

2.说教太多、身教太少。

许多父母要求孩子去看书,自己却在看电视。要求小孩要有礼貌,自己却一天到晚对孩子破口大骂。当父母言行不一的时候,会失去孩子对父母的尊敬,甚至引起反感。如果希望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就该尽量陪着他读书。如果你希望孩子有礼貌,表现出你对孩子的尊重是最有效的方法。

3.只关心学业,忽视其他生活能力。

现代父母的悲哀是把对孩子的投资全都放在成绩上。但学校只能给孩子颁发毕业证书,却不能给孩子就业保证书。拿到高学历、好成绩,并不是竞争的结束,而离开学校才是竞争真正的开始。父母除了在乎孩子外在的分数、学历、学校之外,对于孩子内在的美德、快乐和健康等,更需要关心。

4.用“买”来满足孩子。

现代社会进入了一个消费社会,只要掏出口袋里的钱,就能买到各式各样的东西。父母买给孩子的东西不断增加,却不见得能增加孩子的快乐。现代人只有消费,除了买,还是买,孩子除了得到那买来的东西之外,却失落了许多学习和成长。

5.完美主义。

有研究表明,许多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孩子,往往都是父母造成的,他们被父母的要求与期望逼得喘不过气,最后只好宣布放弃。父母应该给孩子一条活路,也给孩子一条退路,如果孩子没有办法考上第一志愿,他还应该有一条退路,退一步海阔天空也不一定。

6.害怕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孩子被迫提早结束无忧无虑的童年,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孩子的成长就像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当孩子的身心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吸收某些知识或技能的阶段时,提早学习往往没有效果,甚至伤害孩子的心智。

7.负面的言语太多。

“你不要……”、“你不可以……”、“为什么你总不听我的话……”等等。负面的词语太多,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防卫机制,你每次看到孩子就纠正他的缺点,他的大脑会渐渐形成一种反应,一看到你就紧张、害怕、甚至产生敌意。负面言语会压抑孩子的天赋,而正面的欣赏和鼓励会让孩子表现得更好。

喜欢《育儿最易犯的17个错误!(一)》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么写一个有趣的小学英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