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对付孩子的冷战

01-06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家长如何对付孩子的冷战》,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刘先生对5岁的儿子明明管教严格,生气时甚至还动过几次手。明明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爸爸不听他解释,他刚要说话,就已经被骂了,但他又不敢发牢骚。所以,渐渐对爸爸有点儿敌意。

后来,明明的爷爷奶奶搬过来一起住,明明上下幼儿园就都由奶奶接送。爷爷那奶十分宠爱明明,明明也开始变得调皮、贪玩。每次刘先生想教训明明时,明明就往爷爷身上一躲,爷爷立刻"挺身而出",刘先生一点办法也没有。

一个周末,刘先生带明明去公园玩。公共汽车上,明明在两个坐位上玩得不亦乐乎,刘先生让他安静下来,不要影响其他人,并威胁说:"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不带你去公园了。"明明却完全不把刘先生的话当回事,依旧在两个位置上蹦来蹦去,刘先生一气之下,上前就给他屁股两巴掌,"你听不听话?不听话我们就下车?"明明不哭也不说话,刘先生又问:"你是不是做错了?"明明依旧沉默,周围的人看不过去,纷纷劝解,刘先生说:"今天我必须得问明白,你到底听不听话?不让你跳你听见没?"明明眼睛看着脚尖,没有任何反应。刘先生生气不过,又给他巴掌,车到下一站时,刘先生拖着明明下了车,不带他去公园了。

刘先生把明明带回家。屋门关上的一刹那,刘先生就吼了起来:"刚才人多,我不好教训你,现在我就是不信治不了你这劲儿!"爷爷奶奶立刻出来"护驾"。饭后,憋了一肚子气的刘先生借口带明明出去散步,出了门,躲开爷爷奶奶,刘先生立刻在楼梯口把明明"收拾"了一顿。从那以后,明明象和刘先生结了仇。刘先生找他,他立刻就跑到爷爷奶奶身边去了……

分析:

孩子不喜欢被威胁

"不听话就不去公园了",这种论调会让孩子产生抵触的情绪。通常情况下,孩子不喜欢家长拿自己喜爱的事物谈条件,这和家长不喜欢做不愿做的事情是一样的。

家长要讲诚信

答应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这对他以后养成良好的处世方式也有很大帮助。既然答应孩子去公园,就不能中途生硬地将此一笔勾销。奖励和惩罚不应该相冲突,要分开来看。

尊重孩子

在众人面前要记得给孩子留面子。家长生气时,都会执拗地想"我就是不信治不了你这劲儿",结果孩子被打了,问题却依旧存在。所以家长遇到问题先给自己泼盆冷水,让自己冷静下来,事情才能更好地解决。

重结果不重过程

出现问题拉出来去打一顿,家长似乎解气了,可是却弄得孩子莫名其妙。孩子对家长退避三舍不只是因冷战,也有"自我保护"的情绪在其中。要知道,家长解气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所以要放下手中的棍棒,另求他途。

拆招:

主动讲和

孩子出现冷战情绪,家长要主动讲和。讲和方式可以对孩子的一些努力进行夸奖,比如说:爸爸发现你最近越来越爱干活了,或者,老师表扬你近来发言很踊跃等,让孩子觉得自己仍然被重视,从而有了新动力。

转移注意力

当您感觉到孩子开始浮躁不安,或者不愿意与您说话时,要懂得调动他的兴奋点,譬如:"爸爸今天听到一个好听的故事,快点过来,爸爸讲给你听!"

日常的铺垫

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无论是在学习或行为矫正上,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善用孩子的语言或喜欢的卡通人物作适当的引导工具,让您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更具趣味性与游戏性,以化解孩子的冷战情绪。

远离"行刑"现场

其他家长的干预越多,孩子的冷战情绪可能越强烈。当孩子在闹情绪时,有时是带点试探的性质,家长表现得越在乎,他可能越过分。所以,在不影响到其他人的情况下,试着带他出门--比如带他去买菜,等他安静下来后,再去化解。

温情提示:

教育孩子前先约束自己的言行

有些冷战的孩子并非不服管,而是他认为家长没有资格管他。"我爸喜欢泡吧,我妈总爱在网上聊天",这样的家长在孩子心中哪有权威可言?

避免使用权威的语气教训孩子

孩子出现倔强、反抗的行为时,家长应避免使用权威的语气或方式来教训孩子,而应拿出一点"办法"来。首先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试着和他讲道理。

遇到事情时,不要直接追问孩子

"你到底听不听话?"这样的话很难被孩子理解,"我怎么不听话了?"家长最好进行"双评"政策--问孩子:你这样做对吗?给他自我评价的机会,然后再问他:你想听听妈妈对你的评价吗?打下很好的交流基础,以后孩子出现问题,您不问他,他也会主动和您说。

适当使用隔离法

孩子变得不可理喻时,可以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告诉他:"你觉得不生气了,再过来和大家一起玩。"但必须注意隔离处的安全性,且不能是会让孩子感到恐惧的地方,例如:黑暗的小房间或不熟悉的角落。

尊重孩子的意见

对于倔强的孩子,一定要站在他的立场看事情,不管做什么事,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过分干涉。有时明知道可能做不好,也应让他体验一下。此外,在他做不好的时候,可以正确示范一遍给他看。

面对面沟通

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或某种现象,就和孩子谈谈,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说得对,家长就夸奖他,说得不全面,他完善,这可以让他对事情有多方位的认识。

冲动后的解释

家长冲动时,一定要尽力克制,不可动手。如果实在克制不了,事后一定要加以解释,比如说:我恨铁不成钢,打你我也心疼……在让孩子懂得缘故的同时安抚他的心。

教育方式有多种,但耐心是前提,只要找出适合您也适合孩子的方法,"冷战"将无从产生。[!--empirenews.page--]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宝贝发脾气,如何对付?


宝贝发脾气,如何对付?经验看法:教养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不过,板起脸、训斥、打骂与惩罚,并不是真正的教养,也收不到预想中的效果(倒有可能吓到孩子,可是让孩子害怕可不是教养成功了的标志);“娇宠”对孩子来说很不合适,但尊重、理解、体谅孩子,却是必须的。如何把握好教养与娇宠之间的界限,这是很需要学习的事情。

**过了一周岁之后,令人开心的表现越来越多了。比如:一看到妈妈回家,立即就咧开嘴笑着,叫:“妈妈!”;比如,听到熟悉又活泼的《天线宝宝》的旋律,看着那些可爱鲜艳的画面,他也高兴地摇头晃脑抖肩膀。比如,我每天用棉签给他沾药水涂痱子,他也像模像样地学我的样子拿棉签,沾药水,自己涂到脑门上。再比如,妈妈天天对他说“抱抱”,他一看到家里的奥运吉祥物京京,立即就伸出双臂抱起,还亲热地拍拍

……凡此种种,在常人眼中,小儿特征而已,不过尔尔,不足为道。但是,对于一口饭一口汤一把屎一把尿地抚养着他的亲人来说,感觉可就大不相同了:真是觉得生命是个奇迹,而且实在太有快乐和幸福了!还有诸多感受与喜悦,似乎是难以言传,只可意会。

不过也不是没有困惑啊。我家**目前脾气渐长,令我头疼。

莫名其妙,学会了紧握拳、紧咬牙,发狠的动作。而且经常在我们没明白发生啥事的时候,他就狠上了。

人小,但开始有自己的主意。看到我用剪刀剪东西,立即对剪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这可能让他玩得的?于是不给。但是他抢着要。坚决不给,收起,他坚决要看要玩,哭闹。

抱出去,常碰见熟人,逗他:“哟,我们握握手好吗?”他却对别人怒目而视,手握成拳,牙咬得“哼……”,脸都涨红了,小身子也发抖了,我的天啊。

倘若别人故意调戏他,非要摸他一下,他绝不客气,手一拍,口一张,就是狠狠一记或者用力一咬,要不就是挠人,劲道不可小视!轻者疼痛重者出血!

就连老妈我也没能幸免,在他发脾气的时候被挠出了血道道,那个疼啊!

**的爷爷可不客气地说了:“就是你妈妈给宠的!孩子爱是爱,但也是要管教的!”

**的奶奶很伤感:“小乖乖啊,你怎么小小的竟然学会打奶奶了!你还敢打妈妈啊!”

**爸爸也是被他挠得火大,比**更凶:“再打!再打人去面壁!”甚至也打他一下以未惩罚。

很多家庭的矛盾,可能就是缘于育儿方法和观念的分歧。最糟糕的就是一旦孩子出现“不良表现”,立即就上升到对父母的责备和否定态势。

其实,如果对孩子的发育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大家就会明白,孩子发脾气,其实主要是在一个阶段。这种阶段,正如有一个阶段,孩子特别喜欢啃手指,有一个阶段,孩子特别爱爬行,发脾气虽然不是好行为,但这种行为的出现很正常,很没必要立即怪罪于养育者的方式方法上面去。

当然,肯定有很多人会说,“孩子发脾气当然要管教,不管以后就会越来越任性。”

任性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当然要管。不过,如何管可不是简单的事。

我不觉得孩子发脾气就是任性的表现。

孩子发脾气,是他在渲泄某种情感。可以说,发脾气也是他的正常权利。发脾气是他有意志力的一个表现,你喜欢你的孩子像个面团由着别人揉捏吗?就算孩子看到别人就打就挠的样子实在令父母尴尬,但必须承认,这也是他和别人的一种交流模式,不到两周岁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亲密的养育者之外的人——这需要养育者慢慢指导。何况,我前面也说过了,这种阶段不会持久,一旦他掌握了新的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方法,这种阶段也就结束了。认定孩子已经养成坏脾气而且任性的性格,对孩子可不太公平。指责养育者失职,更是有失偏颇。

可是,就算是这样,孩子发脾气是要面对的,怎么面对呢?

抱着发脾气或者表现很任性甚至顽固的孩子。告诉孩子:“让妈妈知道一下,你为什么这么生气?”大多数时候,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他有些想法,但还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想法,于是产生了挫败感,因此就发脾气。帮助孩子满足了他的需求,他便没必要发脾气了。

不在孩子发脾气时表现出更大的怒气,或者在孩子打人时,你也打他。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小心他会因为你的“示范”作用更“迷恋”发脾气、打人和咬人。表情平静但是坚定地制止他。但不要带上怒气,更不要惩罚。

因为知道孩子发脾气也是很正常的行为,所以别表现得大惊小怪,大惊小怪可能会让孩子发现这是吸引别人注意他的好办法,因此反复地发脾气发怒了。更不必要和孩子的道德层面相关联,一周岁多点的孩子哪能有什么正误判断力呢?但不要忘记温和地告诉他:“这样做妈妈不喜欢。”或者说:“这样做不对。”

那么,听任孩子打人咬人发脾气吧?肯定不。原则性的事情肯定要强烈制止,比如他非要玩剪刀,然后用别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非非原则性的事情,那就顺着他的意思好了。比如他想自己用调羹尝试舀碗里的汤来喝。

总而言之,教养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不过,板起脸、训斥、打骂,并不是真正的教养,也收不到预想中的效果,倒有可能吓到孩子,可是让孩子害怕可不是教养成功了的标志;“娇宠”对孩子来说很不合适,但尊重、理解、体谅孩子,却是必须的。如何把握好教养与娇宠之间的界限,这是很需要学习的事情。就像我,经常有人说我在娇宠**,但我自己却不这么认为。谁是谁非呢?也许,真正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心理成熟过程之后,才会有足够的发言权。

如何对付幼儿三大常见情绪


别看幼儿年龄不大,但是闹起情绪来动静却不小,总是让父母感到无可奈何。其实,情绪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只要父母多用心观察,就一定就能了解幼儿闹情绪的真正原因。

在掌握了“PK幼儿3大情绪”的法宝之后,父母担心幼儿闹情绪的压力将大大缓解。

3大幼儿常见情绪处理法

焦虑

在幼儿情绪的发展过程中,焦虑问题相当常见。在幼儿5个月至1岁期间,就开始出现“陌生人焦虑”现象,到了1~2岁则出现与主要照顾者的“分离焦虑”现象,只要一眼看不见父母,就会开始哭闹,并且感到不安,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发展现象。一般而言,在进入幼儿园1个月后,分离焦虑就会逐渐缓解,如果持续太久还未见改善,父母就需带孩子就医评估。

专家建议

造成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多半与幼儿生活环境以及亲子互动有关。一般来说,如果家长平日保护过度,凡事都帮孩子处理好,很少给他自己做的机会,就很容易造成幼儿的依赖心理过重,自然很难与父母分开。另外,亲子互动过于缺乏也是分离焦虑的原因之一。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幼儿正是因为过度渴望父母的关爱与呵护,才出现比其他同龄孩子更为严重的分离焦虑。所以,父母应特别注意幼儿的情感需求,以免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

如果幼儿的先天气质比较细腻、敏感,那么焦虑情况也可能比较严重,建议父母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教导幼儿,以免加剧焦虑现象。焦虑通常有许多表现形式,例如分离焦虑、抗拒上学、特定畏惧症、社交恐惧症等,如果幼儿的焦虑情况已严重到影响与人正常互动,则建议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从医学角度来看,并不建议对6岁以前幼儿实施药物治疗,心理疗法的成效反倒更为理想。具体方式可分2种,即“洪水法”和“逐步减敏法”。就“洪水法”来说,假如幼儿怕蛇,那么就让孩子一次性看见很多蛇,那么今后再看见一两只蛇的时候,他的恐惧感就会下降。不过,考虑到“洪水法”对精神的刺激较大,所以一般多采取后者,即用渐进性方式改善幼儿焦虑问题。比如幼儿有分离焦虑症,那么刚一开始入园时,父母就坐在一旁陪读,每天都逐渐拉远一点距离,直到幼儿能够自己上学为止。

耍赖

当大多数孩子刚刚表现出“耍赖”的情绪反应时,其实基本都是希望表达“反叛”的想法,并且以此获得家长注意。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都愿意得到他人的关心和注意。不过,如果幼儿长期持续以这种行为来索取他希望获得的人、事、物,那就有可能是完全不懂如何利用正面方式去达到目的。

专家建议

如果孩子一直持续利用“耍赖”这种负面方式寻求关注,那么父母首先应该自我检查一下,平时多留心亲子互动的过程,注意孩子是否出现了太多负面情绪,以至于他根本不懂得如何寻求正面渠道来表达自身需求。如果情况果真如此,家长就要及时改变对孩子行为的回馈方式,避免只对孩子的负面行为表示关注。一旦孩子出现值得鼓励的行为,要马上给予足够的正面回馈。不论是纠正还是肯定,都要尽量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告知孩子,渐渐帮助孩子学到如何以正面方式获得别人关心。

当孩子出现耍赖情绪时,父母或老师不能坚持一贯的原则,反而与孩子妥协而满足他的无理要求,这更是造成幼儿长期耍赖的一大原因。父母一直没有对幼儿的耍赖行为采取有效措施,正好导致他持续使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

虽说幼儿的逻辑观念尚未完全成熟,但是他既然能够长时间地不停耍赖,那就说明他已经从单纯的回馈反应发展到自主行为阶段,也就是说他的耍赖是来自内心的自发行为,并不是主要由外因所触发。要克服幼儿长期耍赖的弊病,家长可尝试用“忽略”的方式来处理,同时避免给予任何负面关注,直到幼儿停止无理取闹行为后,才给予正面关注并继续与之沟通,这就能让幼儿逐渐明白,用耍赖的方式并不能从父母身上得到任何关注,于是耍赖情形便能慢慢改善。

人来疯

只要是幼儿,一般都会出现“人来疯”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从众行为,也就是孩子看到别人“疯”起来之后,自己很快就跟着“疯”起来。查究 “人来疯”的具体原因,主要是幼儿有过在众人面前勇于表现自己的经历,而且因此获得不少正面关注,比如他人的注意和称赞,久而久之,他就学会继续用这样的方式获得情感满足。

专家建议

就幼儿的正常心理发展来看,到了2~3岁之后,基本都有表现自我的念头,以获取他人更多的认同。除非是特别严重的自我表现行为,一般都可看作是特殊心理发展阶段的正常行为,没必要太过担心。

不过,一旦发现幼儿的人来疯情绪特别严重或者“疯”的方式很不恰当时,建议立刻向幼儿说明,以引导幼儿建立正确认知观念。例如说话声音太大很容易影响到别人,所以最好控制一下。请父母时刻牢记一点,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本来就不成熟,所以不要对单纯说教的效果抱以太高的期待,不要认为“这次已经教育过了,孩子自然就会记住,下次就能改正”,而必须辅以实际的行为来处理。比如和幼儿事先约定好,下次再有客人来家里时,记得说话不要太大声,如果确实有明显改善,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多动儿特别容易出现“人来疯”问题,这和先天生理因素有很大关系,建议家长用弱化幼儿多动行为的方式来处理。比如在人多的情况下,如果孩子仍旧能乖乖呆在大人身旁而不发“疯”,那就立刻给予表扬,这就能让孩子明白有很多方式都能获得大人的注意和赞赏,并不一定非要刻意表现或是情绪激动才行。

3类特殊幼儿情绪处理法则

对于大多数幼儿而言,情绪表现是传达自我想法的一种方式。当语言能力越来越进步、情绪控制也没有太大问题时,他们会渐渐懂得运用语言进行更有效的表达,情绪激动的情形也就随之减少。

不过,自闭儿、多动儿、发展迟缓儿则特别值得注意,因为其生理与心理发展速度不同于一般幼儿,自然也会有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面对特殊幼儿的情绪反应,父母必须更加有耐心,还要更细心观察其情绪变化。只有父母能够正确了解幼儿本身的性格和情绪反应模式,才能以正确方式处理幼儿情绪。

自闭儿

自闭儿的性格本质多半比较固执,而且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很严重,做事喜欢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如果事情顺序突然被打乱,不论是自身原因还是外来因素,自闭儿的情绪都会大受影响。

要改善自闭儿的情绪问题,父母必须在更大程度上接受孩子的情绪,因为他们确实比一般幼儿更加不稳定,所以不要对自闭儿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有过高的期待,应制定符合个体发展状况的情绪控制标准。此外,在合理范围内可顺从幼儿自己的做事规则,如果是不得不做出改变的事情,家长应该事先告知幼儿,让他提前做好面对变动的心理准备,以有效减缓后续的情绪反应。

多动儿

多动儿容易产生的问题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冲动与活动量大,因此,他想做什么就会做什么,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情绪起伏很大,而且非常容易动怒。当多动儿进入团体生活之后,经常会因为违反团体规则而被处罚,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自信心不足和叛逆心理。所以,家长和老师必须多一分包容和理解,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因为多动儿的很多情绪波动并非完全是自发性的,主要还是因为生理问题而造成,所以冲动的控制就比较困难。

发展迟缓儿

发展迟缓儿的情绪表达可能过多或过少,父母必须细心掌握其情绪发展进度。一般来说,发展迟缓儿的情绪表达能力与心智能力的成熟度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当幼儿生理发展尚未达到某个阶段时,其情绪发展也不会成熟。因此,在观察与处理迟缓儿情绪问题时,父母不能只以孩子的生理年龄作为判断标准,应充分考虑整体发展程度,这样才不会为孩子设定过高标准,进而增加亲子间的冲突,对孩子的长远情绪发展也非常不利。

行为习惯:如何对付爱打人的宝宝


整理了行为习惯:如何对付爱打人的宝宝,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孩子的行为问题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关注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只有从小培养地好,才能够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品格。有时候稍不注意,让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问题的话就会造成孩子的性格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两三岁的孩子慢慢地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在会控制自己的身体以后,逐渐明白自己的小拳头是一件非常厉害的法宝,慢慢地就会开始学会“打人”这种攻击人的行为。

如果在宝宝出现打人行为以后,爸爸妈妈能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他的话,过了一段时间后,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会逐渐明白用自己的小拳头打人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就不会打人了。

可是有的爸爸妈妈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对于孩子打人的行为,爸爸妈妈束手无策,那么,爸爸妈妈要怎么样应对孩子打人呢?接下来就跟大家来讲讲。

1.分析打人的原因

小孩打人一般有三种情况:打大人、打小朋友和打自己。小孩子动手打大人,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自己不开心,就想着打爸爸妈妈。第二个原因是想让爸爸妈妈注意到自己。

打小朋友是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小朋友之间没有沟通好,对于别人的话产生了误会。或者别的小朋友没有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打自己的行为是通过自虐达到目的,要是爸爸妈妈没有及时处理,让孩子形成了习惯,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爸爸妈妈首要镇定

要是孩子一打人爸爸妈妈就很紧张,就像遇到了大事,不管不顾,全盘答应孩子全部要求的话,那么孩子会觉得,我打人的时候大家都会怕我,打人是很有用的,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孩子的这个行为愈演愈烈。

有的爸爸妈妈看到孩子打人的时候会很生气,可能会直接打孩子,这些都是不对的。如此一来,孩子可能会觉得打人是一件非常有用的事情!爸爸妈妈处理打人行为的模式,孩子也会无意识地开始模仿。

当孩子打人之后,爸爸妈妈最好是能够温和坚定地否认这种行为:打人是不可取的,打人是不对的。爸爸妈妈首先要控制住孩子的小拳头,然后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一次,两次,每当孩子要打人的时候都这样,反复的多次的具体讲解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明白这个行为是错误的,然后不再犯。

3.说出自己的打人动机

除去表面的这些原因,可能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还会存在着其它一些原因,比方说是孩子做某件事受到了挫折,有时候孩子会因为不会画画,不会垒积木而动手打人,或是别人没有听自己的话,或者是别人闯进了自己的私人领域之类的。

爸爸妈妈在看到孩子打人的时候,要让孩子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还能够锻炼了孩子的语言。

4.发泄了剩余的精力

爸爸妈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能力,要让孩子知道,一件事情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打人,还可以有其它的解决办法,孩子明白了之后便会寻找另外的方法而放弃打人。但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在慢慢的成长,爸爸妈妈要细心的发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孩子打人是不对的,爸爸妈妈如果看到孩子打人一定要及时制止,同时耐心劝导,帮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

家长如何赞赏孩子


家长如何赞赏孩子本周通过学习韩老师的“家长如何赞赏孩子”这一课,我有很大的收获,现我就把我的感悟结合本周育儿的实际应用与大家分享一下。

以前如果是孩子某方面做的好,我就会简单的说一句,你做的真好、真棒、继续努力之类的话。但通过本周的学习,知道赞赏孩子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和讲究。韩老师说,赞赏孩子要针对孩子的努力。我是这样理解的,当孩子某件事情做的好的时候,你要去表扬赞赏孩子时,要告诉孩子,他具体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都要让孩子知道,让他明白。我也就这样去实践了。

儿子学校现在都在玩一种叫魔尺的智力玩具,他也不例外,每天家里玩,带到学校去玩,真是尺不离手。这天,儿子放学回来在他屋里玩他的魔尺,我看到他一边认真的看魔尺书上的玩法图解,一边专心的琢磨手上的魔尺,没过多大一会儿,他就叫我:“妈妈,快来看呀,变成龙舟了,我居然把它变成龙舟了。”我闻声后走到他屋里,只见他满脸笑容,把龙舟举得高高的让我看。我心里就想,我现在要去表扬赞赏孩子,我应该怎么说,才能让孩子明白我的意思呢,让他感到愉悦呢。我就想到本周所学内容,要去赞赏孩子的努力。我就开心的积极的回应了他,走过去,看着他,摸着他的龙舟说:“xx,妈妈刚才看到你在玩魔尺了,一会儿认真的看玩法图解,一会儿专心的琢磨手上的魔尺,我心想,你一定又能变成一个新花样,果真你变了个龙舟。你做事情是那么的专注认真,长大了一定是个有所作为的人。妈妈真为你感到高兴。”说完,儿子笑了,又去琢磨他的魔尺了。我还听到他小声的说了句:“好有成就感呀!”我想,我这样去回应儿子,他应该是很高兴的,自然做妈妈的也非常开心。

教育无小事,说的真对,不失时机的去赞赏孩子,是做父母每天必做的功课呀。努力,加油!

喜欢《家长如何对付孩子的冷战》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