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潜能学权威安东尼·罗宾提出,每个人脑的潜能仅仅是挖掘了一小部分,尽管进入中老年,都还有潜能未被开掘。近年研究还证实,每个人大脑的潜能是不一样的,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另一个方面。因此在脑潜能开发研究领域又提出了脑潜能储存的概念。
如何能让孩子脑内有较大的潜能储存呢?
除了身心健康的父母、良好的孕期营养、对各种可造成脑发育不全或脑损伤因素的有效防范和适宜的胎教外,最重要的就是生后的信息刺激及功能训练。脑潜在能力的物质基础是结构正常、功能完善的脑。
孩子出生时脑发育尚未完成,促其发育完善除全面、足够的物质营养外,从出生第1天开始的信息刺激及循序渐进的功能训练是最重要的条件。生后脑继续发育完善的过程,也就是脑潜能继续储存的过程。如果在胎内或出生前后某些脑细胞受到损伤或破坏,还要通过这些方法促其康复或调动邻近细胞代偿,这可被认为是脑潜能的早期挖掘。
大脑各部分发育完成的前后是不一样的。正常新生儿出生第1天安静觉醒时,已有视觉追踪及听觉定向反应。出生时听神经髓鞘化程度已很高,视神经第3周也完全髓鞘化,视皮层突触发育生后第3个月达最高峰。因此视、听正常功能的完善或视、听损伤康复、代偿关键期是生后1个月内,尤其是生后最初几天,最迟不超过3个月。
新生儿期触觉、味觉、嗅觉已发育良好。视崖试验说明,会爬的六七个月婴儿已具备相当好的深度知觉。正常孩子4—5个月已认识熟人,8—9个月脑内与记忆相关的海马区已发挥全部功能,3岁时孩子已可再认出几个月前的事。4—6岁脑重量达1250克,已接近成人1400—1500克。3—4岁时可完成的大运动项目、手的精细动作、语言能力也接近成人,以后体力的增加、技巧的完善、知识的累积都是在此基础上的。
研究证实,反映脑细胞功能的突触多少与接受信息早晚、多少有关,出生后即予适宜的信息刺激,1个月时脑细胞突触总数可上升20倍。信息刺激对脑胶质细胞发育及微循环完善亦很重要。脑结构的发育完成、脑各项功能的基本完善是在学龄前,尤其是3岁前。这个时期就是脑潜能储存及早期挖掘的关键期。希望自己孩子长大后成才、出众,在升学、工作后的关键时刻有更多脑潜能可挖的家长,莫要忽视对孩子从出生开始的脑潜能储存,以培养孩子高智能、高体能、高情商为目标的早期教育,为恢复正常脑功能对脑损伤孩子的早期干预,就是增加脑潜能储存的有效方法。早期教育的要点是从出生第1天开始的,通过视、听、触三个主要大脑输入途径,向脑输送信息及按发育规律稍提前开始训练。
脑潜能储存概念的提出,不仅是早期教育、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也提高了对早期培育孩子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目标的认识。0至3岁对脑潜能的储存,比以后其他智力、体能投资都更重要。我国民间“三岁看老”的说法,就是对三岁前重要性的总结。孩子的父母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失不再返、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艺术是宝宝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是对世界认识和表达的一种方式。3岁前宝宝的艺术能力,指宝宝能够在艺术活动中具有初步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能够体验艺术的快乐。
艺术对宝宝的重要作用
1.促进宝宝感官的发展
宝宝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发展了宝宝的节奏感、身体整体协调性;绘画能力对于宝宝视觉以及空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言表达能力、听觉能力也在宝宝艺术能力的发展中得到了发展。艺术能力与感知觉能力的发展相铺相成、相互促进。
2.艺术能力的发展与宝宝个性发展相互作用
艺术表达的过程是宝宝心境和情感的表达。也许他很高兴,因为颜料的涂抹可以带给他快乐;也许他很不高兴,可以借助对乐器的敲击发泄他的不满。
3.愉悦宝宝的身心
艺术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带给人们审美快乐,让宝宝享受到快乐才有存在的价值。宝宝涂画了一张作品,当他兴致勃勃地拿给爸爸妈妈看时,它带给宝宝的快乐是无法形容的。
培育宝宝艺术能力的5个措施
措施1:为宝宝准备充足的艺术材料
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自由地探索各种颜色带来的快乐,或许不久之后您就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画作;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小乐器,让他自由地弹奏、敲击或吹奏,或许不久之后,您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绪激昂”的“军队进行曲”。
措施2:与宝宝一起创作诗歌
3岁前宝宝语言的发展非常迅速。您从来没跟宝宝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您经常与宝宝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宝宝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有很大提高。
措施3:与宝宝一起做音乐游戏
在宝宝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游戏中,让他体验音乐的乐趣。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自由地进行创作和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抑扬顿挫。
措施4:用身体动作来感受艺术
3岁前宝宝的思维特点是动作性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培育宝宝的艺术能力时,要注意让宝宝用具体的身体活动来体验和感受艺术。比如,宝宝喜欢“小燕子”的歌,您可以让宝宝挥动胳膊学燕子飞,感受小燕子是怎么飞的。
措施5:重视艺术感知与体验
艺术感知与体验是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前提,并为创作与表现提供素材。因此,您不能只注重宝宝创作了什么,而应该注重宝宝创作以及创作之间的这个体验的过程。
艺术的巨大潜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表达空间,培育的方式千变万化,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关键是您有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宝宝的艺术能力的发挥。如果您重视,宝宝的创造力一定会让您大为吃惊的!
宝宝并不是天生就愚昧,很多的智力都是需要家长们在后期的开发,但是很少有妈妈们能做的极好,毕竟这一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开发宝宝们的潜能应该从何做起吧!
注意力——一切能力的基础
8-10岁,是训练注意力的最佳时期。因为,大脑工作是一个部分区域兴奋,其他区域休息。如果控制无序,其他区域也兴奋,工作时就会走神、浮躁。大脑的“总指挥”——前额叶管理所有区域协调工作。需要训练大脑控制能力,才能使大脑的各个区域正常工作。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写作业慢、做事不专心等情况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引起的,过了10岁就会逐渐成为不良习惯,越来越难训练。
海马体——过目不忘的基础
海马体是负责脑成像的区域。从8岁开始退化,到14岁结束。这个能力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记忆、思考的能力。退化后,孩子再也不能做到过目不忘,一次原文默写了。
学习习惯——优秀人才的基础
预习、上课、写作业、思考等学习习惯,多数都在3年级至6年级养成,如没有正确养成将很难纠正。每一个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由习惯来决定的,所以培养习惯是重中之重。
开发潜能——如何能保证结果
通过开发以上大脑的能力会有很多能看见的直观结果。
一、形成爱读书的习惯。一分钟读6到18页书,看一遍默写60%内容。每分钟可以阅读3000至6000字,是一般人的20倍。
二、形成全维思考的习惯。培养分析、推理、思辨、类比等能力,变成聪明的小大人,5分钟高速构思优秀作文。
三、正确记忆技巧,过目不忘。60个陌生知识点看一遍正背倒背,是一般人效率的20倍。
四、正确的笔记、复习、记忆习惯,300字文章看2遍默写原文,提高复习效率60倍。
五、听课专注,注意力集中持续15分钟以上,写作业快。
妈妈们都知道早期教育对于宝宝们的重要性,知道3岁之前是对宝宝们重点培养的时期,但是却常常忽略了其它的一些阶段,在此为家长们指出,但愿妈妈们也都不要错过了这一时期!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能够开发自己宝宝的认知潜能,因此经常会为孩子花上数千元,让他去参加各种提高认知潜能的早教班。
那么,这样的早期教育方式是否会有效果呢?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曼等人认为,诸如让宝宝参加“怎样提高宝宝的智力”的工作坊,或购买“怎样教宝宝阅读”的书籍等,并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是有效的。
因为“提高”婴儿的智力是不可能的,美国科学会和美国神经学会这样的组织已经公开指责了宣称要这样做的计划。
不过,虽然“提高”婴儿的智力是不可能的,但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婴儿的认知发展却是可能的。“嗨宝宝”发现,一些发展研究者提出了下列建议:
为婴儿提供探索世界的机会。儿童需要通过“做”来学习,因此父母需要为他们创造探索世界的环境,而不是为了保护他们不受伤而限制他们的行动。
对婴儿快速做出反应。试着和婴儿说话,提问题,倾听他们的反应,并提供进一步交流的机会,而不是对他们说话。“嗨宝宝”认为,对婴儿语言和行为需求的漠视,无益于他们认知能力的提高。
给婴儿读书。尽管婴儿可能并不理解父母所说词语的含义,但他们会对父母的声调和该活动所提供的亲密感做出回应。同孩子一起阅读还能够启蒙持续终生的阅读习惯。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应该在孩子6个月大时开始每日阅读。
记住你没必要一天24小时都和孩子在一起。正如婴儿需要时间自己去探索他们的世界一样,父母和其他看护者除了照顾儿童以外,也需要有自己的时间。
不要强迫婴儿,不要很快就对他们期望过多。你的目标不应该是创造一个天才,而是应该提供一个温暖的养育环境,使得婴儿能够发挥他们的潜能。
专家介绍,孩子的人际智能,随着心理的发展表现不同:1岁以下的宝宝,正处在行为能力的萌发期,对人和物的探索欲望比较强烈。这一时期,无需大人教,就愿意与人沟通,见到喜欢的人会伸出手要抱,也会冲着陌生人笑。然而,1岁过后,人际智能会出现“倒退”现象。孩子似乎变得沉默了,除了在家里活跃些外,不愿与陌生人多接触,在新环境里他会表现出木讷、不能适应的状态。这种变化并不是坏事,因为孩子的倒退和羞怯恰恰表明他长大了,认知水平比以前更加成熟,自我意识的萌发让他能区分自己与别人。
心动力教育研究中心的李广斌老师介绍,很多家长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社会的不断接触,孩子的这种“沉默”会改变,其实不然,如果家长不有意识地引导和纠正,只会使这样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最终影响到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导致交际能力较差。
孩子为何“双面”
教育专家介绍,刘恒这样的孩子,除了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外,还会表现出不愿上幼儿园、自我意识太强、自私、自大等等,导致孩子出现“双面”性格,主要和家庭环境有关。
独生子女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从出生开始就没有小朋友在一起玩,总是有大人照顾自己,不会与同龄人相处,同时家长的过分保护限制了孩子的活动和自由,使得各种自我服务技能不能很好发展。另外,家长过分宠爱孩子,什么要求都满足,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一些孩子不愿意与别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或是很蛮横地抢别的小伙伴的玩具或零食,都是人际交往能力过弱的表现。
改变“双面”有方法
儿童3至6岁是性格养成的良好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人际交往的环境。比如,多带孩子去小朋友多的地方,比如公园、小区花园,鼓励他和同龄人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孩子与朋友沟通、交流的能力。家里来了客人,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接待。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有机会也要适当地带他参加各种聚会,让孩子学习与大人打交道。这样,见的人多了、自信心也强了,孩子在人前也就显得落落大方。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孩子多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会相互学习怎样相处。不要为了安全问题、怕麻烦等,就把孩子圈在家中。在生活中也可以随时锻炼。带孩子上街,鼓励孩子问路。坐公汽,让孩子去买车票等。
其次,家长也要经常给孩子灌输“分享”、“讨论”、“团队”的思想,引导孩子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如何说、如何做。秦女士的孩子以前经常抱怨小朋友不和他玩,秦女士一问,知道是儿子的表达不讨人喜欢。比如说,他想要玩别人的赛车,就直筒筒地来一句:“把你的赛车给我玩!”其他孩子自然不买账。于是,秦女士引导孩子换一种说法,说:“我想玩玩你的赛车,保证不会弄坏。我也可以借一样玩具给你,我们交换好吗?”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孩子既和小伙伴搞好了关系,又玩到了玩具。
相信《早教促进幼儿潜能的开发》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早教故事教学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