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岁男孩总会出口伤人

02-05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6-12岁男孩总会出口伤人”,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说男孩出口伤人,其实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让人不能接受而已。确切来讲,这也是男孩与女孩的一个很大区别。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妈妈新买了一件红色的外套,她兴高采烈地向孩子展示,并询问孩子们的意见。她的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都不喜欢妈妈这件外套的颜色。然而两个孩子给妈妈的答案却截然不同。

女儿这样对妈妈说:“妈妈,我觉得这件衣服的样式挺好的,如果它的颜色是米黄色就更好了。”

但儿子却直截了当地告诉妈妈:“我觉得这件衣服不怎么样!”

看,这就是我们率直的男孩。用我的话说就是,他们说话从来不会拐弯。其实,除此之外,它还体现了男孩的一个缺点: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们都知道,诚实是孩子的一种优秀品质,我们在这一方面应该鼓励他们。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表达的重点,这里的重点是男孩的表达方式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担忧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儿子一直用这样的方式与别人沟通,那他会不会因此而伤害到别人,或者使自己的人际关系陷入危机。

但遇到上面事例中的那种情况,我们还不能直接反驳男孩:你什么眼光呀,我自己就是觉得它好看。因为家长的这种反驳向男孩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你不能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眼光。这会使男孩陷入一种不安全和糊涂的状态。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练习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不喜欢红色,我更喜欢你穿米黄色的外套”、“如果这种样式的外套变成米黄色应该会更漂亮”……这种练习做得久了,男孩那种直率的表达方式一般都会发生改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给6-12岁男孩必要的监督和指导


对于家长而言,6~12岁的男孩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由于他们喜欢冒险,因此他们时常会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或者动不动就会给家长闯出祸端。例如,一个8岁的小男孩会不顾家长的劝阻去爬树,并扬言要爬到树尖上去,家长又气又急,但对他又毫无办法,只得站在树底下跺脚。

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男孩,家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监督他们。但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试图通过唠叨和暴力使你的男孩屈服,因为男孩最烦唠叨、最不怕暴力,这两种方式不但不会起到教育作用,而且很容易使男孩产生逆反心理。当男孩产生逆反心理后,家长就更没有办法赢得他们的合作了。

当然,在男孩去冒险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们一些简单的提示。例如,当男孩扬言要爬到树尖上去时,家长可以这样对他们说:“真正的小英雄敢爬树,如果你能爬到树中间的这个枝干上去,说明你比小英雄还勇敢。但如果你爬到树尖上去又摔下来了,受点伤是小事,人们会嘲笑你是‘狗熊’的!”每个小男孩都有一个英雄梦,都怕被别人嘲笑为“狗熊”,所以,听完家长这种及时的提示,他们一般都不想去“挑战”树尖了。

除了监督之外,在有些时候,男孩更需要家长的指导。

一位家长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个周末的早晨,我上夜班回来,9岁的儿子一直缠着我要5元钱。为了使儿子尽快安静下来,我这样对他说:“如果你在我睡醒之前能把我的车洗干净,我就给你5元钱。”

儿子从来没有帮我洗过车,我想他一定会知难而退了。但我的想法却出现了错误,当我醒来时,惊奇地发现,我的车子停在了院子中央,而且上面还有几道不太明显的划痕。

之前我的车是放在车库里的,儿子并不会开车,我惊奇地问他:“是谁把车开到这里来的?”

“是我请隔壁的叔叔这样做的。”

“可是,这些划痕是怎么出现的?”

儿子咳嗽了两声,像是做了个暗号,大约四五个全身湿漉漉的男孩子从旁边“冒”出来,都低着头,像是在等待我的惩罚。

这时,儿子小声地讲起了他们洗车的经过。

原来,儿子把他的小伙伴们召集起来后,他们一边打水仗,一边帮我洗车。不但把我的车划坏了,他的两个小伙伴还在打水仗中受了伤。

看,这就是这一时期的男孩,他们不仅会挑战自己身体的极限,而且还会向各种“难题”挑战。所以,家长在给男孩出“难题”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否则,就会像上面事例中那样,不仅自己的车会被孩子弄坏,而且孩子很有可能还会在挑战“难题”中受伤。

6-12岁除了学业之外重要的事


小学,是孩子成长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而在孩子6-12岁这段成长的时光里,除了学习,还有哪些更重要的事儿呢?

1、有一个可以被接纳的环境

从心理需求角度来说,安全感的满足与归属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

有一个被接纳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欢迎的,被接纳的、被认可的,这样就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有归属感。

而这个环境中,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环境的接纳,其次,才是外界集体的接纳。

2、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非学校群体

为什么是非学校群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学校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

而非学校群体的评价标准和学校是有区别的,假设一个孩子的成绩并不出色,但他的团队合作能力非常强,那孩子在这个群体里会得到认可。

而拥有属于自己的非学校群体,也可以避免让孩子在单一评价环境里长大,孩子需要知道,自己闪光的地方和与众不同的特点。

3、有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

随着年龄段的增加,孩子的秘密越来越多,因为他们很清楚父母的期待值,因而很多话不愿意说给父母听。

所以就需要有一个让孩子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说说他们的心里话,尤其是爸爸妈妈认为不好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完成独立思考和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

这样的环境可能不是家庭的环境,因为孩子们很在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

4、有自己的精神导师

孩子在6-12岁的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是10岁以后,他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引领者。

能够陪伴孩子长大,和孩子和他一起探讨未来,探询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该如何做?能够给到孩子建议或提示。

这个导师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庭里的一个成员,也可以是专业人士。

5、有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慢慢的建立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给到回应,也可以经常问孩子“为什么”,这样我们就会知道他做某一种决定的原因,甚至和他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6、有不断探索自己的经历

我们这一生都在探寻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喜欢什么?

我们会看到,幸福感强的人,不会去追求内心不渴望、但别人却强加于自己的东西。

现在社会中大部分人想要的,通常是这个社会想要我们去要的,而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让自己很迷茫,特别是青春期之后的孩子,会在这样的思想状态中迷失,而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那对于父母来说,要怎么做呢?最好的一个方式是问为什么,通过不断的提问与思考,去满足孩子不断探索自己的需求。

人最大的幸福,来自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它!

7、有完成阅读“厚”书的经历

关于“阅读”,孩子从小积累,到了五、六年级,特别是六年级以上的的时候,他们需要有这样一种阅读经历,自己要完成对一本“厚”书的阅读。

一是标志着他的阅读能力已经达到可以整整阅读完一本大部头的书;

二是标志着他的大脑体能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更好的有效的学习,即可以静下来学习;

三是他可以把阅读变成一个长时间的工作了。

因此,让孩子有长周期的阅读经历,对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

8、有制定目标、计划并实现的经历

从孩子9岁左右开始,孩子们需要有这个经历,自己制定目标或计划,并且去实现它。

对孩子来说,最大的价值是制定目标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他们会去制定各种方法,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快乐。

而完成目标计划的过程,也可以让父母观察到孩子的状态:他是否了解自己,从而能更有效的帮助他的成长。

9、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人需要与自然界有着最亲密的关系,然而现在的生活对人们与自然接触的束缚却更多了。

对于人这种生物来讲,接触大自然是特别重要的,这种亲密接触带给孩子的一是感知,感知大自然的生长与变换。二是责任,包括对动物和植物的责任。

孩子需要知道,人类,是需要对大自然负责任的。

10、有一项喜欢、坚持的体育项目

体育和艺术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也是人情绪的发泄方式之一。体育使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非学习类话题,会增进亲子沟通,因此可以说,体育就是快乐的源泉,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件事包含了两层含义:

①孩子需要有喜欢看的体育项目,不一定他能做

世界上有一项东西,让你不花钱又心情特别愉悦的,就是体育。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锦标赛,甚至其他各项赛事……在观看比赛的时候,都会让你热血沸腾,体会到精神上的愉悦,对生活更加有期盼。但是这样的一些喜欢,都是从小的时候就培养的,这个是要从家庭里爸爸妈妈要去做的。

②孩子需要有一项坚持的体育项目

坚持,是最能体现体育精神的。而一种坚持下来的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社交,体育可以让你交到非常多的兴趣相同的朋友,大家可以在一起玩耍,也会因此扩展孩子的社交面。所以,让孩子拥有喜欢或坚持的体育项目,应该是在孩子6-12岁时就去挖掘的。

11、有定期参与的活动

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帮助每个家庭建立自己的文化。

对于孩子来说,每年定期参与一些的活动,就会变成每个家庭的文化,例如旅行、活动、比赛……这对于家庭来说特别重要。

为什么在小学阶段这么重要?因为孩子过完小学的6年就到了青春期,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小的时候和他们有一些非学习的话题、非学习类的定期参与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很好的度过在青春期期间和父母们胶着状态。

因此,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成为家庭的文化,孩子也会知道生活中不仅仅有学习。

12、有自己的收藏

不管是收藏火柴皮、邮票、游戏卡、商标、芭比娃娃……收藏,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爱好,建构自己的世界。

有自己的收藏,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我喜欢什么,在不断收集的过程中,也会建立孩子的目标感;

当把自己的收藏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也会让孩子有成就感;

收藏还可以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创造新鲜的话题,这些是孩子在6-12岁时需要有的,教给孩子、渗透给孩子该如何生活。

13、有动手制作的经历

孩子动手制作一个东西,锻炼的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够完成一个自己的作品,能够独立参与这样一个过程,这对于他成就感的满足是非常有价值的。

14、有接触社会的经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社会人,他们要面对的是整个社会。他们要在社会中认识自己,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会有自己的总结自己的感受。

中国孩子只有一个身份,学生。孩子应该是社会人,然而我们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了。当他们真正踏入社会的时候会紧张,会不知道怎么办。

孩子们需要真正体验向陌生人求助、问路、自己做预算、自己学习乘坐当地的公共交通,当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15、有失败的经历

通过某些事件,让孩子面对失败,或者说让孩子有失败的感受,这样会让孩子对自我认知有反思。

有很多父母比孩子更接受不了失败,有时孩子面对失败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但父母非常在意,经常最后逃掉的都是爸爸妈妈,这样的一种逃避,是孩子成长最大的障碍。

16、有拒绝或被拒绝的经历

发现,父母特别害怕拒绝孩子,父母们会觉得:我怎么能拒绝他呢?我要让他自由的成长,拒绝他,孩子会不会觉得我不爱他?

当孩子没有被拒绝的经历,他的人生是非常脆弱的。其实,是父母接受不了对孩子说“不”,当说“不”的时候,父母是非常难受的,所以他拒绝对孩子说“拒绝”。

如果12岁以前,都没有过被拒绝,当他以后逐渐离家庭的保护越来越远,他面对被拒绝时怎么办?

另外,孩子也需要有体会说“不”的经历,如果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机会说“不”,他也没有尊重自己的权利,有机会说不,勇敢的表达出来,说不的过程,逐渐体现自己价值的过程。

从6岁到12岁男孩的“男人气”


到了6岁左右,男孩的行为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变化,他们会突然从昔日的小男孩,变成一个“男人气”十足的小男子汉。但在成人眼中,他们的行为是那么的可笑,因为他们好像总是试图通过一些奇怪的行为来证明他们的“男人气”。

一位7岁男孩的母亲讲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段时间,我发现儿子总是不停地照镜子,有时,他甚至还会对镜子里的自己撅嘴,好像对自己的长相很不满意的样子。于是,我故意逗他说:“儿子,别照了,再照你也不会变成小女孩那样漂亮!”

没想到儿子竟然被我的话激怒了,他很生气地说:“我才不想成为小女孩呢!”

“不想成为小女孩,为什么还像小女孩一样不停地照镜子呀?”

“我是看我的胡子有没有长出来。等我的胡子长出来,我就成为男子汉了。”

是的,这一阶段的男孩就是这么可爱!为了证明自己是男子汉,他们很希望自己快些呈现出男性特征。例如,身体突然变得很强壮、力气突然变得很大,或者是突然长出像爸爸那样的小胡子。

然而,在6~12岁这个年龄阶段,男孩所希望拥有的那些男性特征并不会这么快就表现在他们身上。于是,他们不得不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证明自己是男子汉。

在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时,他们总是抢着做“警察”,因为在他们眼中,警察是英雄,是真正的男人;

他们喜欢舞刀弄枪,并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去拯救地球;

他们喜欢爬树、做些有危险性的游戏,并拒绝与小女孩玩,以此来证明自己与小女孩是完全不同的;

……

除了行为之外,在这一阶段,男孩的思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时期,男孩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已经初露端倪了,虽然他们常有很多破坏性的行为,但他们也会经常思考这样一些深奥的问题:

“对于家人来说,我重要吗?”

“我能为家人做些什么?”

“我是不是一无是处,只会给爸爸妈妈添麻烦?”

……

其实,男孩这种思想的出现,也是他自尊心发展的一种表现。心理学家表示,在这一阶段,男孩自尊心的发展会出现两种倾向,他们会对自己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要么觉得自己很能干,积极地面对一切事情;要么觉得自己很无能,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因此,在这一阶段,家长一定要引导男孩正确地认识自己。

关于这一点,一位8岁男孩的父亲这样分享他的经验:

小学阶段的男孩总是很奇怪,有时,他们感觉自我良好;有时,他们又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因此,当我的儿子取得了一点小成绩,“翘小尾巴”时,在不打击他自信心的情况下,我会引导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当然,在他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我又会摆出他的优点,让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取得了成绩爱“翘尾巴”,受到了打击又会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这是孩子们的共同特点。但与女孩相比,这些爱表现自己、爱证明自己“男人气”的男孩要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因此,在这一阶段,如果家长能够针对男孩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可以改变男孩看待自己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男孩在证明他们“男人气”的同时,在某些事情上真的发生了改变。例如,在男孩四五岁时,家长要求他帮忙去扔垃圾或收拾玩具,男孩一般都会跟家长讲条件:“如果你让我吃一根雪糕,我就去收拾玩具。”“如果你能给我买一个新玩具,我就去帮你倒垃圾。”但当男孩到了七八岁时,他们一般不会再与家长讲条件,而且如果家长能够欣赏他们,或是不经意间夸奖他们几句,他们给忙的积极性会大为提高。

我曾亲眼目睹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个8岁的小男孩看到爸爸在修理自行车,便跑来给爸爸帮忙。此时,爸爸正好缺个助手,而男孩的表现又很令爸爸满意,于是爸爸随口夸了男孩一句:“儿子,看不出来,你很有两下子嘛!”

接下来,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男孩不但帮助爸爸把自行车修好了,而且还把工具都收拾好,并放回了原处。

是的,这就是男孩的转变。也许以前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懒虫,但七八岁之后,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也许是在自尊心的驱使下,男孩也开始表现出了一些大孩子的行为。但是,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家长必须真心地赏识自己的儿子。

训练6-12岁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孩子在6-12岁的阶段时,大脑在急速发育,很多孩子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这个也称为注意力缺陷.是由于大脑发育失衡导致,如果是这样,如果你对于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老走神等问题.你就要注意了,因为有可能是注意力缺陷。

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6-12岁孩子注意力训练的方法.父母平时在家都能做的.因为各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保证孩子通过以下的方法产生效果.如果有问题,可以询问专业老师.

1.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心的家庭环境.

心安定了,孩子才会安心而享受地去做某些事情.否则,他只能惶恐地纠结于各种"不安心"因素,难以专注.

2.当孩子做某件事情很投入时,尽量不去打扰他.

避免关注过度孩子,以免孩子形成依赖,缺乏自主性.当没有人陪伴或者给孩子安排活动时,他就会内心惶恐,无所适从.

当不得不打断他的时候,走到他身边,蹲下来,对他说:"我看你好专注呀(顺便竖个大拇指)!对不起,现在我们……(陈述理由,告知后续的活动.)"如此,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他就不会因为被打断而闹情绪,内心就不会产生对抗的能量.他的心更安定,专注力自然就会发展得更好.

3.电子产品可以偶尔玩之,绝对不能当做电子保姆.

尽量陪伴孩子投入地玩游戏,参与他的游戏,引领他玩得更深入、更长久、更有创意.孩子自然可以将注意力更长时间地集中于某项活动.

4.当孩子痴迷于某项活动或某个事物时,顺应他的需求.

当孩子对某项活动产生兴趣时,为他提供更多与之相关的资讯、材料、可能的相关活动,让他跟与其相关的事物关联,并帮助他横向或者纵向去拓展,发掘出更多有趣的元素,将探索的触角伸向更多可能的方向.

5.某些小游戏,也是拓展孩子专注力很好的练习.

如,将某个小物件放在手心里倒腾,猜最后在哪只手里.或者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关注某些事情,观察某些事物的变化,如季节、光影、色彩等的变化.引领孩子享受这一切,并且不给他压力,他的有意注意自然就会在这一类活动中获得发展.

由此可见,专注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是一个需要刻意去训练的事情.有心,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6-12岁男孩总会出口伤人》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6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