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小男孩亮亮常常会问爸爸妈妈:
“月亮为什么老跟着我走?”
“怎么前几天的月亮是圆的,今天的月亮不圆了?”
“月亮和太阳哪个大?”
“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有时候,奇怪的问题会把爸爸妈妈弄得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
碰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和爱问呢?有的父母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耐心细仔地加以引导,打开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大门;有的父母则怕麻烦,就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结果是扑灭了孩子心灵中智慧的火花。
我们说培养孩子的创造性,首先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为了使孩子能自由活动,安心畅想,父母要为孩子提供友好的、愉快的、有鼓励性的、具有良好的心理学气氛的环境。即使父母不同意孩子的想法和愿望
,也应该让他明白:爸爸妈妈对这些想法和愿望还是重视的。应该鼓励孩子和父母对一些事情展开讨论。所谓良好的心理气氛,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珍惜孩子的独创性,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拘泥于简单的模仿和统一的答案,是发挥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条件。遗憾的是有些父母总喜欢用自己的眼光代替孩子的观察,用自己的脑子代替孩子去思考,不许孩子越雷池一步,过多地让孩子机械模仿和重复,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能够发挥创造性的环境。孩子往往在游戏、绘画、音乐或听故事等活动中,在心情愉快时,迸发出创造性。因此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地点和进行各种活动的材料,是促进孩子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父母最好在家里给孩子一个能自由游戏、阅读、活动的小天地,在活动中父母可适当地给孩子以启发。因为孩子在游戏中的试验、实践、发现问题的过程,正是他学会思考的过程。
父母要懂得发现、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萌发创造性的起点和火花,对事物好奇,才会产生思考和探索。孩子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他们对什么都想了解,都爱问个明白。例如某幼儿园里曾有这么一个孩子,上课时,他总是做自己的事情,思想一点也不集中;小朋友做游戏时,他却独自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玩积木。他对老师说的话和集体的活动都没有反应,老师对他也大摇其头。父母则为他的“笨”而感到焦虑。可是带班的老师却不相信他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带班老师发现这孩子并不是低能儿,而是有他自己的特殊兴趣和不同一般的好奇心。比如孩子关心的是到底是水泥地滑,还是打蜡地板滑?是水泥地的摩擦力大,还是地板的摩擦力大?这位老师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后
,就有意识地对他进行诱导性的启蒙教育。后来这孩子逐渐改变了不合群的个性,智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可见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受到肯定和鼓励,孩子便会继续探索、思考和学习;要是受到压抑,就会丧失自信心和探索的兴趣。分页标题
父母还要教孩子学会思考。由于发展思维力是培养创造性的核心,所以要培养孩子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让孩子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力和创造力。曾有一个作家,他在他的孩子五六岁的时候,每星期都带他到公园里去看蚂蚁、捉蝴蝶,带孩子到郊外去采桑叶、观察树叶和花草的变化。在每一次活动中,他都会提一些容易引起孩子思考的问题,如:“蚂蚁是住在哪里的?”“春天的树叶和秋天的树叶有什么不同?”启发孩子开动脑筋来思考回答问题。同时也启发孩子自己提问题。当父母碰到孩子提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时,千万不要厌烦或简单化处理,最好是告诉孩子:这个问题妈妈(爸爸)不太清楚,等我查了书后告诉你。而且要说到做到。这样也会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看书能学到知识。
生理学之父,俄罗斯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有句名言:“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孩子一出生就应该开始教育。孩子在出生时虽然大脑的神经细胞已经发育的足够多了,但还需要自身的不断增大和功能的健全。下面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新生儿五大感官的早教问题。
神经细胞的发育除了需要营养供给以外,还需要外界给予一定的刺激。因此,对于新生儿来说,早期教育就是要给予五官和皮肤、知觉方面的刺激。具体做法如下:
视觉
新生儿喜欢轮廓鲜明、颜色对比强烈的图形。如:环形和有条纹的黑白图形;喜欢看复杂、有丰富内容的图形;喜欢看人的脸;对红颜色有偏爱。且焦距约20厘米,太近太远都看不清楚。而且孩子还能记住所看的东西,因此还需要不断地变换新的东西,重新引起他的兴趣。我们要选择满足以上要求的玩具或书籍给予孩子视觉上的刺激。
听觉
孩子一出生不但能听声音而且对声音有定向力,也就说明出生时就已经完成了视听结合的神经连接。孩子喜欢听母亲的声音,喜欢听柔和的声音。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多和孩子说话,让孩子听听优美的音乐或文字(需父母朗读或者借助音频)。
触觉
孩子的皮肤、嘴、手、脚是触觉器官,而嘴和手是最灵敏的部位。新生儿可以对温度、湿度等都有感受能力。在这个时期可以让新生儿去抚触外界事物,可以用各种质地的玩具刺激孩子的皮肤和手脚。如绒毛的玩具,木棒或金属棒等。这个时候孩子可能爱吃手,这是孩子探索外界的一种形式,也是在寻求安慰,这是情感发展的需要,不要制止,但是一定要洗干净手哦。
味觉
新生儿有良好的味觉,喜欢甜味,对于咸味、苦味、酸味不喜欢。适当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不同味道进行刺激,让孩子的味道记忆仓库更加丰富。在这个阶段不要养成孩子吃甜味的习惯,否则孩子就不爱接受其他的味道了。也容易造成日后的偏食挑食。
嗅觉
刚出生的孩子能分辨不同气味,经过几天的母乳喂养,孩子就能够分辨自己母亲的气味,对有母乳气味的物件表现出极大兴趣。经常让孩子闻闻各种气味有助于提高孩子对气味的分辨能力。
总之,要抓住这段时间给予孩子感官最佳的刺激,促进孩子的感觉器官的发育。
当父母把孩子看成一个优秀的孩子培养的话,孩子就自然按照你希望的方向被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这是你的态度所决定的。这里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和人之间生下来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是态度起了决定作用,人和人之间是关系,是父母态度使他有自我观念。某大学的一个数学系学生,在上课时睡着了,醒来发现已经下课了,教授和同学全都走了。他睡了差不多整堂课,所以也不知道讲了些什么。看到板书上有两道题,马上意识到是下周作业,抄下来就走。下周上课时,他对教授说:“您留的作业,我只做出一道。”教授惊讶不已。因为一直以来这两个微分方程被认为是无解的。一旦解出来就推倒了一个定律。一次偶然的事件,使他脑海中对这两道方程的观念是“一定有解的”。这个信念导致他无意中推倒了一个数学定律!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这个故事给我们太大的启发。当你认为孩子是一个有潜能的人、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聪明的人,你的态度在孩子心中进行了一个确认。孩子的观念就毫无疑问地认为自己是有潜能、有责任心、聪明的孩子。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聪明的时候,他就认为自己是能够做好事情的。这样,他的潜能就被激活了。美国教育家曾做过这样的教学实验:两个新分来的老师分别要教天才班和普通班。实际上,A班是被测定的天才儿童组成的班;B班是测定的普通儿童组成的班。可试验者使老师对真实情况有了相反的认知。两位教师按照头脑中的观念对所教的孩子分别有了特定的态度。一年后进行对教学成绩进行测验时,奇迹发生了,普通孩子组成的B班真的成了天才班;而天才儿童组成的A班只达到普通班能达到的成绩。所以,家长朋友要认识到,当我们对待孩子时,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做人上,是你的态度决定了他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观,决定了他对世界的看法,进而决定了他人生的方向。你把他当成天才培养,他的自我价值会巩固和升高,自我观念会打开,他开始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最后会按我们的希望成长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最近我和一些家长谈些教育性的问题,当时家长一致认为,早期教育重要是重要,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却艰难的很。我觉得也是。早期教育不该当成事业来做,而是需要用心去做。这是笔者的感悟,也是最近一段时间里想要表达的事情。用脑袋做出的事情说明早期教育还在经济化的旋涡之中,那么用心做的教育呢?是用心灵去做的教育,所以我一再提倡用心去做早期教育。但是尽管这样,我觉得家长必须把自己融入其中,因为任何孩子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是长期性的,父母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这是环境的问题。父母必须参与其中才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在当下的这个阶段,普遍忽视的早期教育如何能够被提倡起来呢?我觉得需要家长和早期教育专家达到共识。或者说,家长应该多读些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随时和教师保持联系。笔者认为现在社会节奏加快,大部分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发展,早期教育中孩子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大部分也忽视了这个特殊的时间,甚至许多家长说孩子的早期教育根本不重要;当然有一部分家长说重要,但是却难去做出相关的措施,这就导致了孩子的早期教育被父母的陈旧观念严重耽搁了。早期教育在教育之中的重要位置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最近研究早期教育,发现家长缺乏早教的一个基本意识形态。所以早期教育最先给予的教育主体人应该是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直接指引着孩子的成长。早期教育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更需要家长的亲自学习。所以,中国早期教育的路还比较遥远。
-国际著名右脑开发专家七田真访谈
日本教育专家七田真教授相信,人类的右脑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但在成长过程中,这种能力却逐渐消失。
所以,要让孩子成为天才,当孩子还在准妈妈的肚子里时,可以通过母子之间的爱的感应,开发孩子的右脑能力。
据说,在日本,父母辈听完右脑教育专家七田真(MakotoShichida)教授的演讲后,往往会有想生小孩的冲动。现年71岁的七田真,40多年来钻研、提倡“右脑教育理论”,以开发人类未知的潜能,引起广泛瞩目。
七田真教育研究所自1978年成立以来,已在日本已建立400多家实行七田真式教育的幼稚园,学生总数2万名。韩国也有60家幼稚园7000名学生。这套方法几年前也引入台湾,掀起一阵“脑内革命”热潮。明年初新加坡也会成立第一家“七田真右脑教育儿童教室”。
幼儿教育始于胎儿时期
七田真日前来新作第一次公开演讲,接受本报访问时说,育儿其实并不伤脑筋,只是父母不得其法,因而缺乏生儿育女的信心。父母有信心,放心,自然会多生。
人们不孕、不生育的原因很多,包括环境污染,或者担心幼儿患有先天性身体残障等病症。七田真认为,只要正确采用右脑教育启发,通过胎教方式,让胎儿自行调理,就能生出活泼健康的宝宝。
七田真说:“准妈妈不妨在胎儿时期就开始试着与宝宝对话,建立心灵感应或互动。准妈妈对腹中的宝宝说:身体不好的部分自己都能治好,健康生下来。婴儿出生时就全靠自己的力量,因为婴儿具有这样的能力。这就是右脑的功能。”
虽然胎儿的头还没完全成形,但却可以使用下位层的脑。准妈妈与胎儿的沟通,是通过“心电感应”及“想象”而产生,它不与左脑相连,只与右脑相连。想象,使婴儿在妈妈肚子里看到爸爸的脸及外面的景色。想象,也具有治疗疾病的力量。
七田真说:“若准妈妈知道这个胎教方法,尝试运用,就会发现我所说的都是真的。”
其研究个案也显示,使用七田真式胎教的准妈妈不仅顺利分娩,宝宝天生健全,很快就能说话,吸引能力佳,个性沉稳又好带。他说,父母这才发现:“原来,带孩子是那么轻松快乐的事。
教育幼儿需先教育父母,这成为七田真终生职志。
左脑抑制右脑运作
七田真念大学时,曾担任某中学生补习老师。他的学生永远记不得5分钟前才教过的东西,这使他开始思索:人的才能是天生的,还是由后天教育而定的呢?
经过40多年研究与实践,七田真认为,所有婴儿出生时都是天才,具有大自然所给予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只是在成长初期缺乏良好的环境把能力给引发出来,以至资质消失。天才的头脑功能来自右脑。
人类左右脑的思考方式不同:左脑主以语文、逻辑性思考,右脑则主以影像和心像思考。七田真认为,大部分人都用左脑思考,很少用右脑思考。
他说,远古时代的人类与原住民,左脑几乎不发达,但心电感应的能力却很强。现代人为了让语言理性发展,所以丧失了ESP(右脑的五感)的能力,左脑抑制了右脑的运作,右脑的潜能因此不易发挥。唯有左脑抑制右脑的能力消失,左右脑可以灵活使用,才可成为全脑开发的人类。
七田真的理论受卡尔?维特《才能递减法则理论》启发,他主张以右脑训练用在幼儿教育,以图像、联想、配对等方法来增进儿童智能。零岁到3岁是右脑教育的黄金时机;左脑是填鸭式学习,充满艰难。而右脑已开发的孩子吸收能力强,学习就变得轻松愉快。
受过右脑训练的孩童,一般智商较高,平均介于140到200之间,也具有以下特点:
看到图像,就像摄影机一般印入脑中。
文字及数字、符号,可用影像方式记入脑海,具有逆向的推算能力。
直觉能力超强,有独特创造力。
具有速读能力。
七田真在著作中,提起对长子实验早期教育,长子4岁时就能随意读书,画漂亮的水彩画,却不幸患病去世。七田真夫妻过度悲痛而忽略次子的早期教育,过后惊醒才纠正过来。现在七田真也在孙儿身上实验自己的教育方法。
育儿心得:环境造就一切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理所当然地每个家长会把所有的爱和最好的一切都赋予孩子。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一切呢?我想,应该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就如同正在发芽的种子一样,它们需要的是阳光和水。
小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环境就像是一只笔,两者结合决定了这张画是什么颜色的。有很多朋友说我女儿能干,是不是平时在教她什么啊,是不是去哪里参加培训什么的。我说其实很简单,我是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她对身边的一切感兴趣,这就是我的教育宗旨。比如,我女儿胆子小,我会鼓励她,让她经常在人多的地方表演,如果她邀请妈妈也一起演出,我就一定乐意奉陪。又有的时候,她和别人争吵要玩玩具,我会告诉她,别人是想和你成为朋友,所以才想和你一起玩。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只能和家长玩太孤单,于是,我会经常约我朋友的同龄小孩一起出来玩,感觉她和他们会玩得更开心,更能让我知道她喜欢玩什么。我女儿特别喜欢洋娃娃,每次看到她都想买,特别是看见包装粉粉的那种,我都会劝告她,让她知道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等以后你生日了,妈妈一定给你买。说到的事,我也一定会为女儿去做。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无形中已经给了他们很多,但是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后的人生希望他们过得更好,需要家长多给他们一些良好的环境,尤其是精神环境。别老躲在大树下,让他们拥有阳光和水吧。
其实,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孩子的课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一切环境都需要家长以身作则,不然什么都徒劳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