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位年轻貌美的妈妈将女儿送到贵族学校寄养,对女儿说:为了将来送你去更好的学校,给你更好的生活,妈妈要去赚更多的钱,没有时间陪你,你不要恨妈妈。
女儿点头:不恨妈妈,我长大以后,也会赚很多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这位妈妈听后一阵心酸,不禁放声痛哭。你没时间陪孩子长大,孩子便没时间陪你终老。
近日,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伤心日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日记是一位女儿“朵朵”渴望得到父亲陪伴的迫切呼唤。
在朵朵的印象中,身为警察的父亲像一个工作狂,永远没日没夜地值班、加班、开会、出差……没有时间陪伴她,她甚至在电话里哭喊,“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一个拥抱、一个笑脸、一声问候,这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是朵朵最大的心愿,令人倍感心酸可怜。
生活中,许多父母不得不忍住对孩子的不舍,坚守岗位或东奔西跑,每周只能陪孩子几小时;或者给钱给礼物,忽视对孩子心灵的沟通呵护;甚至沉溺上网玩游戏,无视孩子的成长。自身事业固然重要,可孩子的成长同样不可逆。
岁月如白驹过隙,孩子的成长转瞬即逝。回首时光的痕迹,在孩子童年的道路上,身为父母的你,是否因为错过了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而倍感遗憾?
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你是否忙于工作,在孩子已然睡去的深夜回家,在孩子还在梦中的清晨出门?你是否参与了他们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特质习性,及时出现在孩子最需要关心的时刻?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事业打拼与家庭陪伴中难以找到平衡......不仅仅是留守儿童,城市孩子也开始在“失陪”一族中沦陷。
孩子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
心理学家格塞尔曾说:“失去父母的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与不平衡。”而在陪伴的过程中,比起丰富的物质生活,父母温暖贴心的亲子互动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星途一直坦荡的李小璐,自女儿出生,就变成了一个“爱女控”。尽管忙于拍戏,但她始终明白,孩子成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与陪伴,为了尽好母亲的角色,她毫不犹豫地推掉了一半的戏,腾出时间陪伴着心爱的女儿,让其在童年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幸福生活。
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环境,尤其是学前教育阶段,优秀的家庭教育,耐心的陪伴与循循善诱的教育,能够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孩子生活习惯与个性特征的养成有关键作用,更能激发孩子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呵护教育子女的责任,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有种幸福叫陪伴孩子成长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在《目送》里,落寞地道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恩情时光,厚重而短暂,父母子女一场,是渐行渐远的修行,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时间是最窄的阶梯。
当孩子咿呀学步时,需要你的细心呵护,你会用心牵着他的手,你知道那是一种需要;当孩子长大不再需要牵你的手,你们之间依然存在一种需要,只是换成了你需要他。
当他退去稚嫩,你会怀念他那奶声奶气的声音,当他背着书包去上学,你会想念他黏在你身边的时光......很快孩子就会成长到不再依赖你的年纪,现在的付出与陪伴,也许辛苦心累,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温暖的幸福。
好好陪伴孩子吧,趁时光未老,在他身边的每一天,你都应该觉得是一种幸福与美好的记忆。不用太过于束缚,不要给孩子羁绊,适时管教、尽力而为,耐心地教会他生活的本领,日后才能自由地飞翔。因为即使在外打拼的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时,依然有一条路守候着你,那便是,回家的路。
过去的孩子处于一种“放养”状态,能自由地玩耍。家长们忙于劳动,年长的孩子和年幼的孩子整天在外面玩,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展了社会性。
但是如今成为父母的一代人,都是在竞争中长大的。许多人在孩提时代都没有享受过在外面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
这一代的父母就像他们的父母当初所做的那样,认为教育孩子就得给孩子铺好道路,一一评价孩子的行为。他们很难使用开放式的教育方式。按别人的规定来走自己人生之路的父母们没有“我的人生我做主”的自由精神。他们的内心总是怀有不安,这种不安还会传递给他们的孩子。
家长的成长模式影响到了对下一代的教育
,现在的亲子关系中确实存在着这种问题。
现在身为父母的人小时候也曾经期望过在外面尽情玩乐,闹个天翻地覆吧,那么就在育儿的过程中来好好弥补一下儿时的遗憾吧。在小新的家中,美芽有时会与小新一起玩游戏。一家人在塑料游泳池里玩水时,美芽和广志都会丢掉家长的架子,和小新玩个痛快。如果父母能经常和孩子这样玩,就不会觉得育儿是件辛苦的差事了。
当父母像孩子一样玩耍,并真正感到快乐的时候,自然就能体会到孩子的心情。
他爷爷奶奶比较好静,特别是奶奶,从农村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不是很适应,不喜欢带小孩到小区玩。即使去了,也是他们人自己陪着xx宝自己玩,跟其他同龄小朋友几乎零接触。
这一点我多次跟他们沟通,但是人的性格养成了六十几年了,一时间哪里改得了?我们也实在强求不得。
本来有心送xx宝上幼儿园小班的,但是几经考虑觉得真不适合。一来他年纪太小,不知道是男孩子的通病还是怎么,说话到如今还不利索。如果到了学校,老师要管那么多小孩,可能没有精力照顾得很周到,怕是渴了饿了要尿尿了,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二就是尿尿问题,虽然xx宝比一个月前更懂了一些,要撒尿尿了会叫人,还不怎么会自己脱裤子穿裤子;偶尔玩得太入迷的时候,他一开口叫尿尿就来不及了,就会尿在身上。慢慢往冬天走,如果老师一时没发觉,就难免感冒。三是我们觉得他还有一些不太好的毛病没有被我们扭转,到时怕跟其他小朋友有冲突,他可不老实的,虽然长一个斯文样。
然而xx宝对同龄小朋友的兴趣大过了任何其它玩具。有时他在客厅玩,只关了外面的防盗铁门,只要听到外边楼梯间有小孩的声音,他保准会丢下手上的于具或书籍,盯着过往的小朋友。有时在超市,碰到小朋友,他也会挣脱我们的手,跟着别的小朋友走,并且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是非常容易熟络的,没两分钟,就可以互换玩具和零食了。
其实就算我们大人,也必定是跟同龄人有更多话题,小朋友更不例外。他们有他们那一年龄段的特殊语言,肢体动作和眼神。
为此,我和域爸爸周末会更多地带他去小朋友更多的地方玩。比如专为小朋友开设的游乐城,玩具城,可以几十块钱玩几个小时的那种,而我和域爸爸有时特意不进去,让他自己一个人在里面呆着。xx宝在小朋友面前一点不害怕,会主动去接触其他人,按我们教的方式握握手,然后拿自己挑的玩具送给新认识的朋友。几小时一过,
xx宝就会有几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玩具,一起玩滑滑梯之类的,非常开心。
说到这,难免有些感叹。虽说计划生育是国策,可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孩真的有点少。
父母常常忙碌于工作,因此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但是,无论怎么忙碌,孩子的成长都不能重来一次,父母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满满地表达出来。
家长是什么?一种称呼?一种天生的权力?是的,但......家长更是一种职业!
你以为在陪孩子,孩子却发现手机抢了他们的爸爸妈妈!
别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了。
也不要以为你开着电脑玩着,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
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你却耽误了孩子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亲教导。
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重要?
答案是都很重要。
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
每天给孩子15分钟,你都做不到?
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质关系的建立,需要每天专注的陪伴孩子15分钟。所谓高品质的陪伴,就是在 陪伴孩子的时候,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动,心无旁骛没有跑神,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固然这些都存在。
陪伴:寻找一起做的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游戏或打球;
可以是一起听段音乐唱唱歌;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小花儿、小草树木。
陪伴:倾听+身体接触
接触可以是不加评判、没有指责、没有轻视、没有打击、没有打断。只是很单纯、很欣赏、很专注、很幸福的,静静聆地听孩子诉说。在聆听的过程中,父母可 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后呢?还有呢?接下来呢?等回应。在陪伴的过程中,尽可能多一些身体上的接触: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把孩子的小 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拥抱孩子等等。还有,很欣赏的眼神也很重要。方法还有很多,而最关键的就是:在那个片刻为人父母的你是否是——全身心的同在。
无论你是否相信,家长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
家长这种“职业”的特点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也许你事业有成,但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无论儿女,孩子不是母亲一个人的,孩子的成长教育,你只有一次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手机可以50年如一日陪你,和孩子和亲昵时光却会一去不复返
送给父母的话:请把手机放一边,如果我们现在35岁,如果我们一直到80岁,我们还有45年的时间可以和手机在一起;只要我们拿起它,它随时在我们身边;听我们召唤.....
如果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如果他们长到13岁、16岁、18岁,你就会发现:他们就会渐渐地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们不再“纠缠你”;不再会“无理取 闹”地让你陪他;不再会像小时候一样扎到你怀里撒娇;不再会拉你在床头,不再会像儿时一样央求你讲个故事陪他入眠;你会发现:在孩子身上,很多和你最亲昵 的时光,一旦错过了,就再也不回来......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