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简短教学心得感悟

02-08

老师是辛勤培育的园丁,为了提高学生上课质量,老师们会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学方法和措施,可以从哪些方面写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笔记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小学数学老师简短教学心得感悟”,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数学老师简短教学心得感悟(篇一)

蓦然回首,一年的时间马上就过去了,但我记忆优先的是,刚进小学的那一刻,学校领导让我担任一年级数学课。我心想一年级数学对我来说太容易了,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年级好难教呀。”

你们可知道,那天真可爱一年级孩子,刚开始上课时,根本不知道课堂上所应该遵守的纪律。上课铃响了,老师进到教室,他们也不知道该把书拿出来,坐好准备上课,而是需要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时间不觉已过了七、八分钟。上不了几分钟,又有学生开始动了。然后又需要整顿纪律,刚开始我会批评捣蛋的学生,“某某同学,你在干什么?上课不许讲话,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没听到课,还影响了别人吗?”听了我的话,我想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一定会不好意思,马上坐好了,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讲,这句话简直是对牛弹琴,一点作用也没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我气极了,叫他站起来听,他却用很无辜的眼神看着我。而这时,别的学生又坐不住了……就是这样在整顿纪律和教学知识相间的过程中度过的。一节课上下来,真是腰酸背痛,一个字“累”!想不到一年级这么难教呀。

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握好一年级的课堂纪律,通过向我们的组长赵xx老师和其他老师讨教经验以及多次试验,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被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如果我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评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还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糖果、奖状等,用来奖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有时做题目我会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来调整课堂纪律,效果也不错。不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发言方面,哪个同学表现得好就给他所在的这一组加一颗星,如果哪个同学不遵守纪律就给他这组打个叉,下课后,一个叉抵一颗星,看哪组的星最多,这组就是胜利者。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礼物送给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些小奖励,这样一来,他们觉得非常光荣,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越来越有所提高。上课纪律一天天好起来了,我上课也觉得轻松多了,教学效果也不断提高了,不知不觉中,我的收获渐渐的多起来了。

此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他们,要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学习。

小学数学老师简短教学心得感悟(篇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就应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切实领悟,发现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实用意识。那么,现行的数学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此刻何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联系?教师就应怎样处理教材,才能体现数学教学新理念,怎样组织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现将观点阐述如下:

首先,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具体体此刻那些方面?

新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它不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主,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蓝本,取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素材,着眼于小问题,升华出科学性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大课堂,使得学生融入其中,其乐无穷。如小学低年级课改课程中,开篇以贴合孩子心理的智慧老人、机灵狗、淘气、笑笑等作为主人公,贯穿于整册教材,学生和活灵活现的主人公一齐,畅游数学这个充满智慧的王国,寓教于乐。教材中包括如《人民币》、《观察物体》、《统计与猜测》、《时分秒》等直接联系生活实际的课题,使得学生能够寓学于用,活学活用,乐学乐用,直观而又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处。课堂练习的设计,摒弃了枯燥的写写、算算,而是以比一比、赛一赛等游戏形式呈现,学生在情境中充满激情的完成知识练习和个性构成,高质、高效的到达教学目标和要求,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如何处理教材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创设教学情景,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用心性。主要包括:

1.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枯燥而又干涸的语言环境,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得学习变成生硬的知识灌输过程。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趣味性的形式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使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直观的像学生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体图形,学生透过看、想,交流,更加具体直观的了解物体的方位特性。

3.教学例题简单易懂创设生活情境

以往的教师在把握教材是,大都是有什么教什么,不能够灵活的使用教材。而今的数学教学要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要求在简单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堂变得有血有肉。如在一节三年级的《钟表的认识》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加菲猫这个孩子们熟知而又十分喜爱的卡通形象带到课堂上来,生动而又形象地给学生展示了加菲猫一天中的作息时间,让孩子们主动说出主人公每个活动的准确时间,借此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时间的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反应是用心的、热烈的,充满兴趣的,这就使得学生把生活和知识融会贯通,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了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4.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好动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课堂上,能够透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合作与交流,各种感官用心参与,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与表达潜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如在教学《有几枝铅笔》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把铅笔摆一摆,和同伴一齐列算式,实践与合作潜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一摆,和同伴一齐列算式,实践与合作潜力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5.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

直观具体的图和物是学生最为感兴趣和最能调到学生用心性的,生动的图画和具体的形象能够很让学生快乐的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觉地把知识牢牢掌握。如在教学《找规律》时,能够准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等生动多彩的形象图片来吸引孩子主动发现其中的规律。动物园里举行运动会,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你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来了。教师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试着自己贴出图片,说出理由。

创设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情境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势新奇的,富搞笑味和挑战性的。使学生在简单和谐的氛围中,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真正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

小学数学老师简短教学心得感悟(篇三)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作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用悬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出发点,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授一节新知时,我这样设计新课导入,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堂贯”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教师只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观摩名校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推荐(4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写心得体会时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作为一名教师,在需要分享小学数学观摩心得时就需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小学数学观摩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观摩名校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观摩名校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篇一)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学校派往xx参加由《小学教育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观摩课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全国各地名师数人,如xx市特级教师xx老师、xx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xx教授,还有xx省特级教师xx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xx教授,xx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xx教师等12位。参加活动的几百名老师来自各个省市地区,虽然活动时间安排紧密,但名师们的教学和讲座都非常精彩,给我们来学习的老师带来的精神大餐让我们记忆深刻。

活动开始由xx老师带来两节找规律一节是六年级《斐波那契数列》,他在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学习,采用尝试方法,有步骤、多角度的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语言风趣幽默,以及丰厚的知识底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还有一节是一年级的《找规律》他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从初步认识规律、到找规律、再到用规律最后是感受规律教师的行序渐进收放自如,使学生们更加喜欢数学,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神奇。xx教授的讲座《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是深思。xx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课改所存在的“钟摆现象”之后,明确指出,一线教师只有“以不变应万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因此,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才是教师成长的正确路径。

特别是贲老师讲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题,贲老师的讲座,言简意洁,幽默风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经历介绍了两个十年的反思历程,就什么叫反思、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写什么、怎么用文字记录四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贲老师是个坚持的人,他认为反思就是反反复复的思考、反思是正过来反过去换个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顾;贲老师也是个执着、平静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虽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贲老师还是个充满智慧的人,他认为反思可以写亮点、败笔,还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纪实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随笔。反思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意识。

一个多小时,一个个精彩真实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反思能给日渐贫瘠的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藉,反思能给平淡无奇的日子以清新亮丽的感动。

一个多小时,我们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巨大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习,本人更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数学教师。

观摩名校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篇二)

20xx年6月16日,xx县xx小学组织全体数学名师成员参加活动,学习观摩了xxxx小学组织的,xx省教育厅名师工作室专家主导的,“以学为主”核心理念的课堂教学展示及其经验交流学习培训活动。我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参与了此次学习活动。真的很厉害!真的很震撼!想不到两位老师上得如此美好!很优秀!不用课件,都能把课上得这么好!这难道不是我多年教学所追求的吗?是啊!每个老师都在思考每一天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去上,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点。归根到底就是备好课的问题,常规的做法就是去找各种各样的课件。而这两节展示课,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课堂教学改进的依据。

1.课堂教学的本真就是回归课堂,返回课堂

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永远是每个老师追求的根本。以学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教学理念。这两节课都是自始至终做到了,也体现到了。从学生学习的点滴细节入手,从学生自身学习思维方式,思想转变出发,引导学生动起来,比划起来,练起来,最后达到理解知识,熟练起来,掌握起来,既学会了知识,又培养了孩子的空间观念,空间推进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课堂教学的本真就是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平时我的课堂也是这样追求呢!但是总是有不会上课和听课的孩子,总是有先积极,后倦怠的学习时机。这两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重点,教师引导,学生组织学习,复习。学生引导学生,学生组织学生,学生当老师,提问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全班同学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动了起来,积极动手操作了起来,积极主动性很强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

3.课堂教学的本真永远都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我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包办代替的多,放手让孩子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确实太少了。巫老师的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是让学生利用操作白板通过拖拉拽,平移,旋转等手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习知识,复习知识,巩固知识。既做到了知识之间联系和转化,又突破了知识点的重难点,又处理了关键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学得清,学得深,记得牢,掌得久。

真得是很震撼!真的是值得推广和鉴借!值得我终身的学习。我将继续努力,加强学习,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旧模式,学习和推广这两位老师新教学模式,砥砺前行,继续努力。

观摩名校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篇三)

20xx年9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精品课观摩会,在这短短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六位优秀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及来自xx市教研员的精彩点评,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xxxx小学教师xx的课堂中,经历《找规律》的发现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命题时,能主动的运用相关的策略有效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创设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寻盆花的摆放、四季的轮回、彩旗的悬挂……的规律,体现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优化解题策略。规律总是有章可循,但规律又总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时还藏着很多既变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规律,除了洞察力要强,还要有极高的悟性。成老师的这堂课通过认真的分析,细致的讲解,多种形式的反复操练,启发诱导等,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规律的由来,这正如上课,说起来课堂是应该有着既定的教学模式的,这也便可以理解成规律了;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正如同规律的可塑性了。数学的规律,尚且还可探得一二;而人生这个大舞台的规律,确是没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

这堂课是由来自xxxx小学的xx老师带来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有缘可循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的能力上的综合运用,而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数学视野的好题材。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一张普通的纸条翻转粘合,居然就从双侧面圈变为了单侧面圈。许老师就是用魔术式的手法把学生带进莫比乌丝圈的奇幻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假设、猜想、操作、惊奇中思考着问题,产生着新的疑问。在“猜想-验证-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数学的神奇魅力。听课过程中,我们也被许老师感染了,老师们也随着课的延伸和课堂上的图示制作着莫比乌丝圈,和许老师以及班上的学生一样对它的奇妙惊叹不已。这是一节没有结尾的课,是一部悬念剧。它的妙处不但是在教学生一个新的知识,而是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渴望。许老师还用他的这节课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新课程、新教学、新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广闻博览,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进行数学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学生的学习心向,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课堂,这样才能设计出令学生喜欢和惊奇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徜徉其中。

三、强化知识应用

来自xx市xx小学的xx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让学生用动作体验1秒;听儿歌体验5秒、10秒;用跳绳、拍皮球,计算等体验60秒。老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汇报交流中提示1分等于60秒。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中理解了1分等于60秒这个概念。同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秒有多长,能做些什么?5秒,10秒,20秒,到一分钟同时渗透思品教育,指导学生做个珍惜时间的小主人,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观摩名校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篇四)

在前两天下午,我们学校组织数学老师到xx小学进行数学课观摩学习,附带听课的活动,在这样的学习中,对于数学方面的教学我有了不同的感受,不像是之前我在课堂上死板的教学,而是一种更加有活力的课堂,让我感受到教师对于教学的经验,和对课堂的掌控力,以及对于学生的了解。

我之前的数学教学就是按照我的备课流程来,根据我的上课方式来,也不去管学生的课堂感受如何,只顾着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到他们的脑子里就行。但是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思考有很大的坏处,也很打击对学习的积极性,这次的观摩学习让我感受到教学原来还有这样的方式,我们作为教师还需要借鉴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吸收新知识,更加有创新思维去解决难题才行。

在我看来学习数学就要忍受住枯燥,找到学习的乐趣,但是不是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就是感兴趣的,他们对于新鲜活泼的事物更加感兴趣,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也应该创造出适合他们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了解和喜欢上数学。

数学到底应该怎么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现在小学生学习的数学是最简单的内容,学生正是培养兴趣的时候,枯燥的背诵和强行的说教当然不讨人喜欢,更重要是要活学活用。这样子创造不同的情境,使用生动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参与课堂中的讨论中去,明白学数学的意义,学好数学对我们不仅仅考试时高高的分数,其实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空间,只是我们平时没有在意而已。

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上面要做就是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是机械的解决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这样的创新性思维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同时教材上面的内容讲述完毕之后,可以由浅及深布置要复习的内容,开拓学生的思想深度,同时明白学习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简单的题目,还有更加难的题目。

通过这次的观摩学习,我找到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明白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才是主体,我们教学的成果还是要看学生学习的内容究竟有多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慢慢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想法作为重点,制定出更好的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笔记与心得集锦(5篇)


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向导,一般老师们都会关注自己上课的教学行为,从而课后整理出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学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关于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笔记优秀范例你知道哪些呢?我们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小学数学老师教学笔记与心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笔记与心得(篇1)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成功之处

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用数来交流表达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所以在数与计算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课标的指引下在复习知识时还是延续了上节课的复习方法,教材由浅入深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结构体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基本的'运算、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估算的知识、运算的顺序掌握还是非常好的。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掌握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定律的认识,并能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回顾估算的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解决现实问题,能够学以致用。

二、不足之处

1、学生在计算中对于加减乘法计算掌握较好,但是有个别同学在除法计算,特别是小数除法计算中还是出现不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位置就进行计算,还有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书写不正确。

2、在解决问题中虽然学生知道解题步骤,但是对于复杂一些的问题。

三、再教设计

解决问题依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在复习中还要循序渐进,在学生的疑难处解开学生心里的结。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笔记与心得(篇2)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靠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靠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必须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潜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潜力,资料包括章节的资料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搞笑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成人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潜力。

汇报式――资料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资料,自我收获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习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搞笑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习数学的好处、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必须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笔记与心得(篇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困生”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广大教师已经从不同角度探索出很多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开展。但本人觉得,在教育应张扬学生有个性、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采用鼓励表扬方式,来引导促进“学困生”的成长,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表扬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要让阳光哺育每一个学生们快乐地成长,就需要有“六心”。

1、爱心。 爱是教师的一把金钥匙。真挚的爱,可以填平师生之间的鸿沟,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以平等、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困生”,才能轻松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困生”感受到爱的阳光,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2、信心。信心是“学困生”成功的基础,在对待“学困生”方面,一是教师自身要树立起信心,要相信每一个“学困生”不仅有进步的心态,也有进步的渴望,老师只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全身心地投入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要树立起转化“学困生”的信心,“学困生”身上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蕴藏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老师应选择有利时机,适当加以表扬、鼓励,循循善诱,唤起其积极向上的心灵火花。

3 、细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有缺点和优点,作为教师绝不能紧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以致于看不到他的优点。特别是对“学困生”,他们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更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全面了解,从而发现挖掘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让一个“闪光点”在爱的阳光沐浴下变成更多的“闪光点”。

4、耐心。“学困生”的个性特点,素质天赋以及其它形成原因的不同,导致了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往往花费了艰巨的劳动却收效甚微。作为教师,要切忌烦躁和蜻蜓点水,应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耐心地讲解,作个别辅导,指点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厌其烦地指导,直到让他们掌握为止。因此,教师需要有耐心,更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5 、宽容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会给“学困生”撑起一片自尊的天空。老师对犯错的“学困生”不要动不动就批语、斥责,这样会使“学困生”变得消极自卑,尤其对个性倔强的“学困生”,无休止的批语、斥责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产生叛逆心理,使“学困生”从感情上疏远教师,不愿意按受老师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包容“学困生”的所有缺点,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兴趣上引导他们,学习上启发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让“学困生”体会到老师时时刻刻都在爱护、关心他们。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笔记与心得(篇4)

一年即将过去,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务必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资料标准及课程实施推荐有更深的了解,本学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状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潜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潜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潜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是这样下评语的:“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权攀透过努力,能收集、记录、整理各种数据,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必须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明白了哪些方面就应继续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笔记与心得(篇5)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必须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小学数学老师教育教学反思笔记


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向导,一般老师们都会关注自己上课的教学行为,从而课后整理出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怎么写一篇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笔记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小学数学老师教育教学反思笔记”,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小学数学老师教育教学反思笔记(篇一)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学习8加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如教材中9加几的这一节,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运算方法,通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从这些小细节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小学数学老师教育教学反思笔记(篇二)

一年即将过去,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务必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资料标准及课程实施推荐有更深的了解,本学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状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潜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潜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潜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是这样下评语的:“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权攀透过努力,能收集、记录、整理各种数据,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必须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明白了哪些方面就应继续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数学老师教育教学反思笔记(篇三)

蓦然回首,一年的时间马上就过去了,但我记忆优先的是,刚进小学的那一刻,学校领导让我担任一年级数学课。我心想一年级数学对我来说太容易了,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年级好难教呀。”

你们可知道,那天真可爱一年级孩子,刚开始上课时,根本不知道课堂上所应该遵守的纪律。上课铃响了,老师进到教室,他们也不知道该把书拿出来,坐好准备上课,而是需要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时间不觉已过了七、八分钟。上不了几分钟,又有学生开始动了。然后又需要整顿纪律,刚开始我会批评捣蛋的学生,“某某同学,你在干什么?上课不许讲话,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没听到课,还影响了别人吗?”听了我的话,我想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一定会不好意思,马上坐好了,可是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来讲,这句话简直是对牛弹琴,一点作用也没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我气极了,叫他站起来听,他却用很无辜的眼神看着我。而这时,别的学生又坐不住了……就是这样在整顿纪律和教学知识相间的过程中度过的。一节课上下来,真是腰酸背痛,一个字“累”!想不到一年级这么难教呀。

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握好一年级的课堂纪律,通过向我们的组长赵xx老师和其他老师讨教经验以及多次试验,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被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如果我用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评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还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糖果、奖状等,用来奖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有时做题目我会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来调整课堂纪律,效果也不错。不论是纪律方面,还是发言方面,哪个同学表现得好就给他所在的这一组加一颗星,如果哪个同学不遵守纪律就给他这组打个叉,下课后,一个叉抵一颗星,看哪组的星最多,这组就是胜利者。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礼物送给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些小奖励,这样一来,他们觉得非常光荣,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越来越有所提高。上课纪律一天天好起来了,我上课也觉得轻松多了,教学效果也不断提高了,不知不觉中,我的收获渐渐的多起来了。

此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他们,要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学习。

小学数学老师教育教学反思笔记(篇四)

1、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1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2、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3、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老师教育教学反思笔记(篇五)

一、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构成系统,要帮忙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此刻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这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透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到达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带给帮忙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推荐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状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必须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很有帮忙,这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会使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简单。

 二、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透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资料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透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职责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透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书报的兴趣,让学生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良好习惯。研究证明学生的成才因素中智商仅占20%,而被人们忽视的情商却占80%。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构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急功近利,时紧时松,不要因为要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坏习惯迁就,其实如果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如同一盘散沙,教师难以调控教学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就得不到真正落实,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学生的坏习惯决不能因为课改的理念而一味地迁就,还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规矩、制度办事。好习惯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好习惯也必须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必须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完美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教师的善良愿望成为学生的愿望,让教师的教成为学生的学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学习的状况和收效,但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经完全被异化,许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了自我,再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内省和反思,他们对学习已经变得十分麻木,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捧起书本,但学习已经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因此,学习效果低劣就不足为怪了。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减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师自己显示教育业绩的工具,不要把学生变成理解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我们始终不能改变教育的这一初衷。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其次,教师要耐心地帮忙学生克服学习上困难,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学生们会遇到困难,一般有两种结果:一是教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和帮忙,学生知难而退,不去想办法,使其成为后续学习的拦路虎;二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忙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下学生自觉克服困难,扫除了学习中障碍,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给后续学习带给了宝贵的经验。显然,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也是经常性的事,但教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实践中,这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教师没有耐心,缺少对具体个案分析、指导,群众评讲是教师惯常采用的方式,而这时有些学生对学习资料已经没有了多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的讲解对不少学生是徒劳无益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及时帮忙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会事半功倍,事实上不少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盲目顺从,学习低效,负担加重,从而厌学,造成恶性循环,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伴随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具体、细致、经常化,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小学数学老师思维教学笔记反思


老师是带领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老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通常会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学经验,有哪些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笔记值得借鉴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小学数学老师思维教学笔记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小学数学老师思维教学笔记反思【篇一】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必须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小学数学老师思维教学笔记反思【篇二】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学习8加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如教材中9加几的这一节,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运算方法,通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从这些小细节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小学数学老师思维教学笔记反思【篇三】

一年即将过去,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务必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资料标准及课程实施推荐有更深的了解,本学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状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潜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潜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潜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是这样下评语的:“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权攀透过努力,能收集、记录、整理各种数据,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必须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明白了哪些方面就应继续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学数学老师思维教学笔记反思【篇四】

小学数学教育除了让学生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人类礼貌成果等重要使命。目前,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小学数学教育走入了一些误区,数学让学生望而生威,甚至望而却步。主要原因是有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不够,不能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仅限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不能有效合理地渗透数学文化资料,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在教学中缺少等待,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少,教师讲解得多,以讲代学,作业机械重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加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削弱数学教育的效果,使数学教育的有些功能被异化。

如何使数学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真正使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从而发挥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呢?就此谈一些个人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供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们讨论和研究。

一、充分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让学生热爱数学。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根据教材资料,不断充实和挖掘数学中新奇搞笑的事实和现象,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数学有意思!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真正地喜爱数学这门学科。如学了比的知识后,可让学生认识黄金比,使学生体验到世上美的事物都贴合黄金比这一规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揭示周围事物的数学本质,让学生充分体悟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博大精深;再如学了因数和倍数后,让学生去寻找完美数,使学生认识到原先看似很平凡的一个数,其中却隐藏着这么多的奥秘,从而让学生觉得数学有意思;再如学了找数列中规律后,向学生讲述天文学家观察太阳系中各行星和太阳的距离这一数列后,发此刻其中火星和木星与太阳的距离这两个数之间不贴合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透过计算后确认其间肯定还有另处的行星,果然之后的天文学家发现了谷神星、智神星等许多小行星,从而使学生觉得数学真了不起,产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关键是我们数学教师要去搜集,要广泛阅读相关的数学读物,不断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宝库,同时要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读物,师生在数学阅读中同成长,小学数学虽然姓小,但只有让它置身于大数学的滚滚洪流和背景之下,才能使它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产生应有的魅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数学的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逻辑推理性强,数学更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数学思考潜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透过数学思考潜力的培养到达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驾驭潜力,随时根据教学状况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切忌自问自答,没有耐心等待学生去思考,或者与少数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忽视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

小学数学老师思维教学笔记反思【篇五】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乡镇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精选


老师是带领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需要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可以从哪些方面写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笔记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乡镇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乡镇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篇1】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在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经提高到相当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以上两点看似简单,却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尽心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拉进师生距离,相信学生定能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更多,他们学习的进步才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乡镇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篇2】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潜力。结合有关的教学资料,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决定、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十分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心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潜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构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到达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潜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透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潜力,使学生用心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潜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用心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持续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构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潜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潜力,用心调动学生主动、用心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乡镇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篇3】

数学教学不单单是为了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发现知识及规律产生的过程,长一双充满智慧、善于捕捉问题,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眼睛。所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提炼生活中的实践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

1.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能够帮其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徐锡数学的最佳途径。低年级的学生数一数路上的交通灯、家里的凳子、家用电器的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明白中高年级学生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美、结构美等。感受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养成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习惯。

2.挖掘生活素材丰富教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上所展示的知识相对来说是十分单一、静态的,那么,如果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拿来作为素材,就能够丰富课堂气氛,使课本知识和生活经历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整体、客观的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灵活的用数学,到达相辅相成的作用。如在教学小数的好处时,能够让学生自己去留意或收集平时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的价格资料,如一枝铅笔、一块橡皮的价钱,或者一条毛巾、一斤葱的价钱是多少,在课堂上把这些资料展示出来作为题目资源,学生自然会觉得十分亲切、真实,培养其热爱生活的精神,也能在课堂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客观展现生活中的数学原形

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搜集资料,了解生活,提炼生活。例如在教学《出租车上的数学问题》时,教师没有自己把资料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搜集搭乘出租车的有关资料,如出租成的起步价,每公里几家及等待时间与价格之间的问题,熟悉了解这些问题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生动交流的平台,种种生成性的问题在交流与研讨中产生。学生借此走进了生活,又了解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真诚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见解,使得课堂成为生动交流的平台,产生很多生成性的问题。学生借此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真正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乡镇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篇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困生”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广大教师已经从不同角度探索出很多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开展。但本人觉得,在教育应张扬学生有个性、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采用鼓励表扬方式,来引导促进“学困生”的成长,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表扬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要让阳光哺育每一个学生们快乐地成长,就需要有“六心”。

1、爱心。 爱是教师的一把金钥匙。真挚的爱,可以填平师生之间的鸿沟,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以平等、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困生”,才能轻松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困生”感受到爱的阳光,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2、信心。信心是“学困生”成功的基础,在对待“学困生”方面,一是教师自身要树立起信心,要相信每一个“学困生”不仅有进步的心态,也有进步的渴望,老师只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全身心地投入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要树立起转化“学困生”的信心,“学困生”身上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蕴藏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老师应选择有利时机,适当加以表扬、鼓励,循循善诱,唤起其积极向上的心灵火花。

3 、细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有缺点和优点,作为教师绝不能紧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以致于看不到他的优点。特别是对“学困生”,他们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更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全面了解,从而发现挖掘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让一个“闪光点”在爱的阳光沐浴下变成更多的“闪光点”。

4、耐心。“学困生”的个性特点,素质天赋以及其它形成原因的不同,导致了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往往花费了艰巨的劳动却收效甚微。作为教师,要切忌烦躁和蜻蜓点水,应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耐心地讲解,作个别辅导,指点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厌其烦地指导,直到让他们掌握为止。因此,教师需要有耐心,更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5 、宽容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会给“学困生”撑起一片自尊的天空。老师对犯错的“学困生”不要动不动就批语、斥责,这样会使“学困生”变得消极自卑,尤其对个性倔强的“学困生”,无休止的批语、斥责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产生叛逆心理,使“学困生”从感情上疏远教师,不愿意按受老师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包容“学困生”的所有缺点,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兴趣上引导他们,学习上启发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让“学困生”体会到老师时时刻刻都在爱护、关心他们。

乡镇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篇5】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从网上听取优秀教师讲课案例,本来是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却让她用优美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带着兴趣设置问题导入,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也可以最大效率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备课不能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备课与上课不分家,从而能保质保量的上好每一节课。

乡镇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篇6】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让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数学的枯燥和乏味。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快乐、充满生机、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呢?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点滴体会。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

比如我在执教《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画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整个课堂充满了童趣,孩子们在互动活动中感悟到了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空间,模拟的货架上、柜台里摆了水果、蔬菜等各种生活用品。请每个学生猜一猜:这一堆鸡蛋大概有多重?那一包洗衣粉、盐估计又有多重呢?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购物情境里,非常迫切地想去掂一掂、称一称,弄个究竟。因此课堂气氛高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学习数学的实践活动,感到既轻松有趣、又特别难忘。

三、留足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的数学课堂要摒弃了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积极。如:我在执教《商的变化规律》一课中,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学习“商不变的性质”,由故事导入新课,当学生回答:“谁是聪明的一笑?”之后,我让学生说出原因(算式),随机板书算式,然后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一起总结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第二个环节,我还是应用刚才的故事,给学生限定被除数800,然后让学生把800个桃子分给不同只数的小猴,(即改变除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着计算,并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你能发现什么?”每个学生自由计算,思考,小组讨论总结,最后进行全班汇报。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交流、辨析、整合,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几倍,商就缩小(扩大)几倍”、第三个环节,我抛出问题:“你还能自己设计一组除数不变的算式,通过计算,找出一些规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运用知识的迁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探索空间,学生通过尝试、探究、猜想、思考,总结了“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扩大(缩小)几倍”的变化规律。这堂课由学生先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延伸到商的变化规律一、二,学生自始自终的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数据都来自与学生,比较真实,让学生参与发现规律、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四、善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焕发活力

任何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宜采用笼统空洞的语言:“不错,很好,你真棒﹗”来实施评价,而要注意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不同形式的激励性评价。例如,言语激励“你的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真不错!”“我很佩服这个同学的分析。”“我们为他精彩的发言鼓鼓掌吧”“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的问题!“对××同学的发言,你想说点什么?“你有数学家的感觉,我们来握握手。”肢体赏识:给学生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或竖起大拇指,鼓鼓掌,拍拍肩膀,摸摸头,以示表扬和鼓励。实行奖励:口算又快又对的评为“口算之星”,谁提的问题多就称为“智慧之星”,字写得漂亮的就被誉为“书写之星”,或给予简单的物质奖励。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学生参与性的评价,使课堂形成了一种互评互析的评价伙伴关系,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调控的过程,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留足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善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焕发活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才会充满魅力、灵性,充满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笔记


老师是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顶塔,老师在新授课程后,一般都会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帮老师总结教学经验,怎么写一篇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笔记呢?以下是我们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笔记”,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笔记 篇1

我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已三个多年头了,蓦然回首,这几年的教学真是喜忧参半、成败交错。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我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也许它还能够成为之后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我小学阶段后期教学的正确的教学思路构成的“催化剂”吧!

经过新教材的教学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新教材留给教师的教学空间实在太大。如果不认真研读教参、教材,不清楚各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后继学习中的重要性,不明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及相互作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步子则将或深或浅,会给自我的教学留下很多后遗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本事。应当说,没有哪个专家或教师能够说他的思想、教法就绝对的正确、绝对的好,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们的共识。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本事、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一样而存在差异,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是不可否认的,就如农村的学生连数学书上的卡通动物都不认识,这就是事实,这就需要教师学习课标、把握小学阶段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等领域应到达哪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资料、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我的教学,不断地使自我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可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趣味的、学习资料是有用的、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简便而乐学。

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构成。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本事。

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本事良性发展。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与同伴齐心协力一齐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我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

4、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开阔。由于新教材教学中突出了算法的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的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明显活跃与开阔。

5、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本事逐渐构成。教学中每每让

学生学会了某个知识点就让其举例应用,或是常以“看到这个数、算式、信息、公式、图形等,你能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哪些数学知识”启发学生对呈现的知识进行再思考,进而构成对相关知识进行串联的本事,逐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本事。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

1、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多了,动笔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却没有鼓励学生课外进行练习(又忧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着眼培养学生每一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惯也不是难事(切莫受诸如“一年级的学生不准布置家作”的规定的影响)。我能够大胆地说,我教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一个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方法,但为什么部分学生会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每每遇到按教师的规定自我设置题目[如10道口算题、5道三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题……]练习,他们总会出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习惯差(马马乎乎);二是我要求不严,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构成错了就改、再错再改、马马乎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惯,所以我想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采取适当的惩罚,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了。

2、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差。几年的教学中,大部分“解决问题”的资料都被购物、租车租船充斥着,以教师们的话说“二年级就开始租车租船,租到四年级差生才有点儿眉目,可解决其他综合性稍强的问题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传统教材中到三年级才进入两步应用题的思维训练,可是新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就涉及包含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解决,学生必须掌握“假设”、“尝试”、“整体思考”等策略,加之“拆分”、“凑和”等思考才能解决,差生在这种问题的学习中根本就是坐飞机,就连稍好一点的学生都不能从中构成有条理的表达其思考的本事,用孩子们的话说“我是‘凑’的”,可这样的题目一道例题或是一个练习题就足以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而对差生来说是0效果。我想如果下一轮我再教学二年级,我必须要给学生设置一些与生活接近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朗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初步学会用分析法(要求什么问题必须明白哪两个条件……)和综合法(明白什么信息能够让我们联想到能够求什么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向学生渗透“摘录”、“画图”、“列表”、“模拟”、“简化”、“尝试”、“找规律”等策略;其次,必须要在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上花大力气,让

学生真正理解性地解决乘、除法问题而不是瞎猜乱碰,为中高段的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是否能够降低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有待实验。

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一样的学生情景调试自我的教学行为的本事,但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笔记 篇2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但是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用心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好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透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到达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资料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教师作为教学资料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用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潜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二、从新课标看“学生”

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习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透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简单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潜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能够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就应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齐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笔记 篇3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学习8加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如教材中9加几的这一节,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运算方法,通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从这些小细节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笔记 篇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数学教学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与数学“亲密接触”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起始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比如,在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会哪些数学知识?”学生们有的说:“我会从1数到100。”有的说:“我会做一些加减法2+5=7 30+10=40 9—3=6 15—5=10等。”“我还知道3—4=—1 4—7=—3”……接着我又提出:“你一天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数学?”老师的发问引起学生们的争议。有的学生提出:“你做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楼吗?”“买东西花钱时,不用数学能行吗?”“你上学不看表能知道几点吗?”“妈妈给你买了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你不用数学知识去算一算,怎能知道还剩几个?”……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议论了起来。通过议论,从中发现到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切的感受到了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中间,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级的孩子们养成了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来学习数学

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可以拉进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作为教师要设计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来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根据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方法。

比如,在讲“前后”这一新课时,教师提问:“你们大家还记得前几天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吗?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低年级组的跑步比赛,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紧张又激烈的场面。”这时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的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教师把画面定格在比赛开始不久,接着向学生提出问:“你通过观看,知道当时谁跑在最前面吗?谁跑在最后面吗?”从而引出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有关问题“前后”。这样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比如“认识物体”,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家里的各种家具、摆设),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几何物体的样子,然后再观察、触摸自己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形体的学具,这样从视觉到触觉,从大物到小物,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在学生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表象的基础上,再引入新课。这些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情境。

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二)”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是一名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将口算卡片制成信件,请“邮递员”将信件投到与口算卡片得数相同的信箱里,再集体检验“小小邮递员”送信的结果是否正确。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一副邮递员的姿态,把自己做的口算卡片愉快的投到自己认为该投的“信箱”里。教师根据孩子们好动、好说、争强好胜的特点,将枯燥的计算寓于教学游戏中,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又比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休息日里,你们喜不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逛商场选东西呢?”“下面老师请同学门看一组照片,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照片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呢?”教师出示照片(大商场各种物品摆放的几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一说观察的结果。教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里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分类整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商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环境,通过多媒体再现了商场物品分类摆放的优越性,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要从小做起。 如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位置”一课,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还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联想到影院、列车、书架等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这些看来不算难的内容,如果不多加那么一两句话,学生就可能不会联想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数学内容,也可能当拿到一张火车票时,不会有数学应用的意识,当然就不知道利用火车票去寻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个小学生(七岁左右)有了这种意识,当和爸爸妈妈一起乘车时,就会高高兴兴地手拿车票帮助爸爸妈妈找“位置”。可以看出,使学生从小就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是多么的必要。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笔记 篇5

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认识人民币》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什么价钱把它记下来,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和“顾客”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买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笔记 篇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困生”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广大教师已经从不同角度探索出很多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开展。但本人觉得,在教育应张扬学生有个性、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采用鼓励表扬方式,来引导促进“学困生”的成长,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表扬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要让阳光哺育每一个学生们快乐地成长,就需要有“六心”。

1、爱心。 爱是教师的一把金钥匙。真挚的爱,可以填平师生之间的鸿沟,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以平等、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困生”,才能轻松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学困生”感受到爱的阳光,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2、信心。信心是“学困生”成功的基础,在对待“学困生”方面,一是教师自身要树立起信心,要相信每一个“学困生”不仅有进步的心态,也有进步的渴望,老师只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全身心地投入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要树立起转化“学困生”的信心,“学困生”身上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蕴藏着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老师应选择有利时机,适当加以表扬、鼓励,循循善诱,唤起其积极向上的心灵火花。

3 、细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有缺点和优点,作为教师绝不能紧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以致于看不到他的优点。特别是对“学困生”,他们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更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全面了解,从而发现挖掘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让一个“闪光点”在爱的阳光沐浴下变成更多的“闪光点”。

4、耐心。“学困生”的个性特点,素质天赋以及其它形成原因的不同,导致了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往往花费了艰巨的劳动却收效甚微。作为教师,要切忌烦躁和蜻蜓点水,应一个知识点、一道习题耐心地讲解,作个别辅导,指点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厌其烦地指导,直到让他们掌握为止。因此,教师需要有耐心,更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5 、宽容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宽容,会给“学困生”撑起一片自尊的天空。老师对犯错的“学困生”不要动不动就批语、斥责,这样会使“学困生”变得消极自卑,尤其对个性倔强的“学困生”,无休止的批语、斥责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产生叛逆心理,使“学困生”从感情上疏远教师,不愿意按受老师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包容“学困生”的所有缺点,从感情上亲近他们,兴趣上引导他们,学习上启发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让“学困生”体会到老师时时刻刻都在爱护、关心他们。

数学老师对小学教学的心得体会5篇


老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之一,一位优秀的老师,其教学笔记一般也写得不错。教学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学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可以从哪些方面写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笔记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数学老师对小学教学的心得体会”,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老师对小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

一、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构成系统,要帮忙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此刻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这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透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到达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带给帮忙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推荐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状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必须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很有帮忙,这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会使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简单。

 二、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透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资料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透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职责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透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书报的兴趣,让学生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良好习惯。研究证明学生的成才因素中智商仅占20%,而被人们忽视的情商却占80%。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构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急功近利,时紧时松,不要因为要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坏习惯迁就,其实如果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如同一盘散沙,教师难以调控教学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就得不到真正落实,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学生的坏习惯决不能因为课改的理念而一味地迁就,还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规矩、制度办事。好习惯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好习惯也必须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必须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完美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教师的善良愿望成为学生的愿望,让教师的教成为学生的学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学习的状况和收效,但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经完全被异化,许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了自我,再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内省和反思,他们对学习已经变得十分麻木,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捧起书本,但学习已经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因此,学习效果低劣就不足为怪了。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减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师自己显示教育业绩的工具,不要把学生变成理解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我们始终不能改变教育的这一初衷。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其次,教师要耐心地帮忙学生克服学习上困难,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学生们会遇到困难,一般有两种结果:一是教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和帮忙,学生知难而退,不去想办法,使其成为后续学习的拦路虎;二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忙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下学生自觉克服困难,扫除了学习中障碍,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给后续学习带给了宝贵的经验。显然,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也是经常性的事,但教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实践中,这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教师没有耐心,缺少对具体个案分析、指导,群众评讲是教师惯常采用的方式,而这时有些学生对学习资料已经没有了多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的讲解对不少学生是徒劳无益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及时帮忙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会事半功倍,事实上不少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盲目顺从,学习低效,负担加重,从而厌学,造成恶性循环,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伴随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具体、细致、经常化,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数学老师对小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

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取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这天的学生仍有必须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带给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能够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个性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好处,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潜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潜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构成了能够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好处的讨论。

数学老师对小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成功之处

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用数来交流表达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所以在数与计算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课标的指引下在复习知识时还是延续了上节课的复习方法,教材由浅入深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结构体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基本的'运算、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估算的知识、运算的顺序掌握还是非常好的。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掌握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定律的认识,并能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回顾估算的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解决现实问题,能够学以致用。

二、不足之处

1、学生在计算中对于加减乘法计算掌握较好,但是有个别同学在除法计算,特别是小数除法计算中还是出现不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位置就进行计算,还有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书写不正确。

2、在解决问题中虽然学生知道解题步骤,但是对于复杂一些的问题。

三、再教设计

解决问题依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在复习中还要循序渐进,在学生的疑难处解开学生心里的结。

数学老师对小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4

小学数学教育除了让学生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人类礼貌成果等重要使命。目前,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小学数学教育走入了一些误区,数学让学生望而生威,甚至望而却步。主要原因是有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不够,不能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仅限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不能有效合理地渗透数学文化资料,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在教学中缺少等待,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少,教师讲解得多,以讲代学,作业机械重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加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削弱数学教育的效果,使数学教育的有些功能被异化。

如何使数学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真正使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从而发挥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呢?就此谈一些个人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供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们讨论和研究。

一、充分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让学生热爱数学。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根据教材资料,不断充实和挖掘数学中新奇搞笑的事实和现象,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数学有意思!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真正地喜爱数学这门学科。如学了比的知识后,可让学生认识黄金比,使学生体验到世上美的事物都贴合黄金比这一规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揭示周围事物的数学本质,让学生充分体悟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博大精深;再如学了因数和倍数后,让学生去寻找完美数,使学生认识到原先看似很平凡的一个数,其中却隐藏着这么多的奥秘,从而让学生觉得数学有意思;再如学了找数列中规律后,向学生讲述天文学家观察太阳系中各行星和太阳的距离这一数列后,发此刻其中火星和木星与太阳的距离这两个数之间不贴合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透过计算后确认其间肯定还有另处的行星,果然之后的天文学家发现了谷神星、智神星等许多小行星,从而使学生觉得数学真了不起,产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关键是我们数学教师要去搜集,要广泛阅读相关的数学读物,不断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宝库,同时要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读物,师生在数学阅读中同成长,小学数学虽然姓小,但只有让它置身于大数学的滚滚洪流和背景之下,才能使它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产生应有的魅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数学的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逻辑推理性强,数学更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数学思考潜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透过数学思考潜力的培养到达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驾驭潜力,随时根据教学状况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切忌自问自答,没有耐心等待学生去思考,或者与少数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忽视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

数学老师对小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5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潜力。结合有关的教学资料,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决定、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十分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心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潜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构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到达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潜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透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潜力,使学生用心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潜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用心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持续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构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潜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潜力,用心调动学生主动、用心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小学数学老师听课教学笔记汇集


老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之一,老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通常会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记录老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你知道一篇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笔记怎么书写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小学数学老师听课教学笔记”,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小学数学老师听课教学笔记 篇1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但是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用心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好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透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到达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资料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教师作为教学资料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用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潜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二、从新课标看“学生”

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习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透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简单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潜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能够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就应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齐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小学数学老师听课教学笔记 篇2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成功之处

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用数来交流表达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所以在数与计算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课标的指引下在复习知识时还是延续了上节课的复习方法,教材由浅入深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结构体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基本的'运算、运算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估算的知识、运算的顺序掌握还是非常好的。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回顾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掌握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定律的认识,并能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回顾估算的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解决现实问题,能够学以致用。

二、不足之处

1、学生在计算中对于加减乘法计算掌握较好,但是有个别同学在除法计算,特别是小数除法计算中还是出现不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位置就进行计算,还有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书写不正确。

2、在解决问题中虽然学生知道解题步骤,但是对于复杂一些的问题。

三、再教设计

解决问题依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在复习中还要循序渐进,在学生的疑难处解开学生心里的结。

小学数学老师听课教学笔记 篇3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经提高了相当重要的程度。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刚拿到数学新书时,总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无疑这当中上开始的课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小学数学老师听课教学笔记 篇4

一、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构成系统,要帮忙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此刻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这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透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到达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带给帮忙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推荐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状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必须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很有帮忙,这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会使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简单。

 二、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透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资料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透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职责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透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书报的兴趣,让学生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良好习惯。研究证明学生的成才因素中智商仅占20%,而被人们忽视的情商却占80%。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构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急功近利,时紧时松,不要因为要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坏习惯迁就,其实如果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如同一盘散沙,教师难以调控教学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就得不到真正落实,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学生的坏习惯决不能因为课改的理念而一味地迁就,还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规矩、制度办事。好习惯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好习惯也必须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必须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完美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教师的善良愿望成为学生的愿望,让教师的教成为学生的学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学习的状况和收效,但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经完全被异化,许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了自我,再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内省和反思,他们对学习已经变得十分麻木,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捧起书本,但学习已经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因此,学习效果低劣就不足为怪了。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减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师自己显示教育业绩的工具,不要把学生变成理解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我们始终不能改变教育的这一初衷。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其次,教师要耐心地帮忙学生克服学习上困难,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学生们会遇到困难,一般有两种结果:一是教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和帮忙,学生知难而退,不去想办法,使其成为后续学习的拦路虎;二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忙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下学生自觉克服困难,扫除了学习中障碍,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给后续学习带给了宝贵的经验。显然,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就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也是经常性的事,但教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实践中,这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教师没有耐心,缺少对具体个案分析、指导,群众评讲是教师惯常采用的方式,而这时有些学生对学习资料已经没有了多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的讲解对不少学生是徒劳无益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及时帮忙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会事半功倍,事实上不少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盲目顺从,学习低效,负担加重,从而厌学,造成恶性循环,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伴随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具体、细致、经常化,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小学数学老师听课教学笔记 篇5

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

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比拼,也有对错辩论,有积极的合作,也有巅峰的对决。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儿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被这些小精灵们所接受和满足,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

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甚至是挑战我,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相识恨晚。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一、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这个年龄段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

数学课上在讲十几减几的题目时,有不少他或许是没认真听老师的课,或许是他就是愿意那么去想,他就愿意把12—4分解成12—3—1,在我看来没有必要,这和12—4有什么区别,但是人家就是喜欢这么分解,而且又做不错,那我们有什么理由说不好呢?显然书上没有提倡这种做法。如果让学生去编书,他们也许会加入这种方法。

二、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生本教育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起初,预习并不顺利,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再加上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还很差,所以预习作业往往完成的不佳。

低龄儿童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就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比如,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谁学会的快,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兴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

小学数学老师听课教学笔记 篇6

一年即将过去,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务必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资料标准及课程实施推荐有更深的了解,本学年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状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潜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潜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潜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是这样下评语的:“这几天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权攀透过努力,能收集、记录、整理各种数据,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必须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明白了哪些方面就应继续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学数学老师简短教学心得感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数学老师课堂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