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如何找到自我安慰

02-09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宝宝如何找到自我安慰”,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你知道吗,宝宝吮手指,打哈欠,叹气,蜷起身体,转过头去,甚至踹一踹他们的小腿,都是自我安慰的方式呢。为了能够认知这个世界,他们必须找到一个使自己身体和情绪安静下来的方法。

曾经有一个妈妈对我说,她的孩子无论干什么都必须随身带着一个绒布小围嘴,只有拿着这个围嘴,他才能安静地做事,否则一定哭闹不休。有一次去拍照,无论怎样哄,他都必须将围嘴拿在手里,而那已经变了色的围嘴在镜头里看上去实在不美观,大人们只好像做游戏一样将围嘴藏在身后,引孩子去找,然后抢拍几个镜头。睡觉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围围”的陪伴,孩子是怎样也不肯睡的。

或许你也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孩子总要找到一个安慰他们自己的东西,特别是睡觉的时候,更是断断少不了。孩子们寻求的安慰不只是那些看得见的奶嘴、毛巾,他们哭,打哈欠,蜷起身体,或者闭上眼,也是安慰自己的一种方式呢。

宝宝也需要自我调整,于是他们找到一个方法安慰自己,使自己安静。

是的,你的宝宝还很小,需要你的照顾和安慰,但同时,他也需要发现一个自己安慰自己的好方法。爸爸妈妈们热衷于花费很多的精力在对婴儿全方位的照顾和早期教育上,他们就忘记了,婴儿也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安安静静地自我调整。宝宝们会寻找时间自己单独呆着‘他们转过脸去什么也不看或者干脆闭上眼睛,然后对从外界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减少外界的刺激,充分休息。

令人惊奇的是,大多数宝宝天生就有自我安慰的能力。虽然宝宝看起来是那么无助,但是他们并不是被动去接受大人的照顾的。宝宝离不开照顾他们的父母,他们与母亲日夜相伴,母亲帮助他们吃饭和睡觉,但是,为了能够认知这个世界,他们必须找到一个使自己身体和情绪安静下来的方法。

所以,从一开始,宝宝们就主动实验不同的方法。而照顾他们的父母,可以有很多机会去帮助宝宝学会自我安慰。不要认为宝宝寻求安静的举动是软弱的,根据最新的调查,自我安慰对宝宝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种能力对孩子独立行为的发育非常关键,比如他们可以自己在夜里睡一个整觉。在第一年里,你将有好多机会去帮助你的宝宝学会自我安慰。

“吮手指是我最喜欢的自我安慰方式,它对我帮助可大了。”

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宝宝就已经学会了吮着手指自我安慰了。很多小宝宝在出生不久,就发现了自己手指的妙处,他们边流着口水边嘬得津津有味。吮手指是宝宝的本能,没有人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自己很自然地就亲近了小手指头。可是,你发现了吗,宝宝在吮手指的时候,是那么专注,而且那么安静,不哭也不闹,不打扰大人。若是宝宝不喜欢吮手指,而对安抚奶嘴特别感兴趣,一种新的观点是让宝宝自由地享受,不要剥夺他们安抚自己的权利,他们吮吸,是因为他们有这个需要。

“我已经暗示你们我在安慰自己呢,你们没有注意到吗?”

哭是大多数宝宝自我安慰的一个手法,所有的宝宝都用哭的手段表明他们饿了,累了或者受到太大的刺激了。但是,刚刚当爸爸妈妈的父母们并没有意识到宝宝也会用一些不显眼的方式自我安慰。比如说,当外界的刺激越来越大了的时候,你的宝宝可能会用以下的方式表明他要脱离外界的刺激了:打哈欠,叹气,蜷着身,转过头看其他地方,捂着耳朵,装着呕吐,脸变红或者变得苍白了,或者睡着了。有一些宝宝会拽毛毯的毛或者捏揉着毛毯或衣服的一角使他们自己冷静下来。可能你想不到,还有一些宝宝会使劲地揣腿,那是他们在说:我累了,我要休息。有意思吧。小宝宝需要时间来自我安慰,自我调整,当你的宝宝伤心的时候,或许他在告诉你“让我安静一会儿”,你就别再一个劲儿地安慰他了。但是,在让宝宝有时间自我安慰的同时,你应该留意宝宝不再哭闹的时候他在干什么呢,当他急噪不安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是什么使他感到平静了。当然,没有一个神奇的方法能够安慰所有的宝宝,也没有一个方法对一个宝宝从始至终都有效。父母们需要不断地去尝试和实践。仔细的观察能够让父母找到一个帮助宝宝的好方法。如果你的宝宝在伤心的时候喜欢把脸埋在胳膊里或者蜷缩着身子,那你可以试着抱紧他。如果他喜欢妈妈轻轻地抚摸,你可以温柔地轻抚他的后背或者脸颊。当你看护和安慰你的宝宝的同时,你也得到了宝宝对你的信任和依恋,正是这种信任和依恋能够使他试着自己安慰自己。但是,你要注意,千万不能把自己置之度外。当你的宝宝急噪不安的时候,你要帮助他尝试每一个你所能想到的安慰方式,可以每次试一种,一段时间后看看是否有效。“我已经转过头了,你们别再打扰我了,我需要思考一下。”

当你的宝宝还处于婴儿期的时候,他会越来越喜欢模仿你,和你一起玩耍。不过,当你给宝宝唱歌,或是介绍一个总是喋喋不休的陌生人给他认识的时候,你该多注意宝宝的眼睛。若是他露出厌烦的眼神,或者索性转过头去不看使他感到过于刺激的某个人或某个事物,这些举动都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自我安慰的手法。

你和宝宝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一开始他会盯着你看,但是,如果他感到过于刺激,他就会转过头去或者眼睛看别的地方了。过一会儿,他平静下来了,可能会偷偷瞥你一眼。等他再次感到太刺激的时候,他又会转过头去不看你了。若你总是不停地说话,宝宝就会闭上眼睛,不再理睬你无休止的讲话了。所以,当你与你的宝宝在一起的时候,他露出厌烦的眼神或者眼睛躲躲闪闪,这是在告诉你他需要休息了,你可以抱着你的宝宝,让他趴在你的肩膀上看一会儿窗外的风景。或者干脆让他在婴儿摇椅上独自呆一会儿。“要想我晚上睡得香香甜甜,睡前、睡中的安慰也不能少呢。”

宝宝能够在夜里睡一整觉,简直是每一个刚刚做妈妈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或许你的宝宝身体很好,出生几个月后,他已经不需要在半夜里吃奶了,你所面临的就变成了宝宝自我安慰的问题了。宝宝夜里的睡眠有一个深度期和浅度期的交替过程。当他处于睡眠浅度期的时候,他常常醒来找一些事物使他重新睡着。一旦宝宝找到了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了,比如吮手指,他就能够自己应付半夜醒来这件事情了。不过他仍然需要外来的安慰,比如父母跑来照看他或者轻轻地摇一摇他的小床。

养成一个规律,可以使你的宝宝对每一个外界的挑战都有所准备。帮助宝宝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把他一天的时间分成几大块来做不同的事情,那么,到了一定的时候,宝宝自己就会知道“哦,我们该做这件事了”。做好了心理准备,从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的时候,宝宝就能够很容易使自己平静下来。这一点在夜晚更加重要,尤其是当你的宝宝在黑夜里独自度过一段时间的时候。第一步就是你需要找到一些每晚你可以重复使用的安慰方式。你一定要在宝宝能够睡整觉之前就开始这样做。尝试任何一个可以使宝宝平静下来的方法,比如讲故事,或者唱歌给宝宝听。

第二步是当宝宝昏昏欲睡的时候把他放下,但不要离开。这样就逐渐使宝宝习惯于自己睡觉了。对一些父母来说,尤其是对那些急切盼望宝宝赶紧闭上眼睛睡觉的父母,显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可以试着去做,在宝宝没有睡着之前,可以尝试不去给宝宝喂奶或者摇他的小床将会怎样,也许宝宝慢慢就会习惯了,自己就睡着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父母如何安慰宝宝复读被嘲笑


目前,为了孩子们能够不输在起跑线上往往让孩子们提前入园,因此目前幼儿园的留级生已不是一件新鲜事了,但是留级对于孩子们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父母们应该如何排解呢?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几个小实例来具体的看下吧!

现状

幼儿园毕业生不愿“复读”

杨女士是某高校教师,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尤为关注,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阳阳还在读中班时,她就心急火燎地向幼儿园提出跳级请求,“我觉得让孩子与高一年龄的小朋友在一起会成熟得更快,学到的东西也更多!”杨女士说出了让阳阳跳级的初衷。

可是,事与愿违,进入大班后,活泼开朗的阳阳变得沉默寡言,脾气暴躁。“以前老师总夸我聪明,现在都夸哥哥姐姐聪明,而且我还总做他们的小跟班!”阳阳经常委屈地哭诉。

毕业后,由于年龄限制,阳阳不得不进入大班“复读”,幼儿园里的孩子便经常嘲笑阳阳是“留级生”、“笨孩子”,让阳阳更觉得抬不起头。一个学期即将过去,阳阳提出了强烈抗议,要求“留守”在家,把工作繁忙的父母弄得措手不及。

由于女儿的强烈“反对”,家住海珠区的蒲女士没让孩子复读大班,而是让身为退休教师的奶奶负责孩子的教育,“她不愿意做插班生,现在只好让奶奶在家里教。”两天前,蒲女士一咬牙买来了钢琴,为不到6岁的孩子报了钢琴初级班:“空出来的一年时间可以让她先接触音乐,培养兴趣。”

调查

七成家长希望孩子早入学

“孩子不能输在了起跑线上!早点入学当然是好事!”广州市民郭先生的小孩出生于2004年11月,按照规定只能于后年9月份才能入读小学。“明年9月,小孩如果不能读小学的话,只好复读一年幼儿园,这样多耍一年没有什么意思!”

“最好能放开硬性规定,给家长选择的自由!”市民蒋小姐的小孩子出生于2004年9月7日,“就差那么几天入不了学,好耽误时间哦!”她认为,早一年上学意味着孩子可以多一些锻炼机会。“幼儿园每个月都要交管理费;幼儿园开设兴趣班,一门兴趣课也要交五六百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七成家长愿意自家小孩早点读书。在广州妈妈网上,多数家长认为:“既然在大班小孩各方面发展都不错,为什么不能早点读书呢?”

专家观点

教育不是越“早”越好

入园年龄最好满三岁

采访中,记者发现,幼儿园大班孩子“复读”现象并不少见。由于小学入学严格录取“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满6周岁的孩子,导致不少9月份出生的幼儿园儿童不得不复读一年。

“幼儿园小班孩子年龄应该满3周岁。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言能力并初具独立生活的能力。”广州市越秀区某幼儿园黄园长透露,一些幼儿园设置了小小班,招收2岁至2岁半的孩子已是多年的“惯例”。“一些幼儿园在托班、小班报名时,对年龄限制较松,心急的家长很容易钻这个空子,将孩子早早送进幼儿园。”

对于这一问题,黄园长分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存在生理年龄的差距,同时还存在智力年龄的差距。绝大多数的正常儿童,智力年龄都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发展而同步发展。过早地把儿童置于一个超过他智力年龄的环境中发展,“揠苗助长”对孩子自信的培养非常不利。处于低龄阶段的儿童,还是让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发展比较好。

她强调,孩子应该在3岁以后进入幼儿园小班。过早入园会给孩子心理上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如因独立性差、不适应园内生活而紧张焦虑,在集体活动中做小“跟班”而自卑等,即使孩子到了入园年龄,也应有一个适应过程,如多给孩子讲述幼儿园里的有趣故事,带孩子熟悉一下幼儿园环境,在家给孩子做模拟场景的训练,这样会大大缩短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过早上学会产生厌学情绪

“实际上,小学对孩子年龄限制是有道理的。”广州市某省一级小学陈校长表示,教育部门规定的小学入学年龄不是随心所欲确定的,而是综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等科学因素规定的,符合孩子从食物到图片再到文字符号的认知过程,假如过早上学就是将不符合其智力水平的内容强加给孩子,多数情况下是学不好的:“过早上学,还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影响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复读”最好换幼儿园

黄园长指出,不管是“休学”在家,还是选择“复读”,都将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孩子休学导致集体生活的缺失,会造成他们极大的失落感。大班的儿童需要在群体合作和交流中成长,缺乏与同龄伙伴交往会引发孩子的孤僻,最终形成心理阴影。“此外,随着大班儿童自我意识的增强,选择‘复读’会使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从而导致他们攻击性行为骤增。”

不过,一些孩子已经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又该怎么办呢?“这一年当然不能荒废,家长应根据孩子特长来选择他该往哪个方向发展。”黄园长建议家长,可考虑为“复读”大班的孩子换个学习环境,比如:可转到艺术特色幼儿园,或把孩子从寄宿制幼儿园转到日托制幼儿园,这些都可引发孩子再学习、再适应的兴致。

过于的重视早教并不见得都是好的问题,所以妈妈们一定要考虑这些问题,毕竟我国的《义务教育法》都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如果入园过早而又不能提前入小学,只能选择复读,这亲反而不利于孩子们心理健康,最终得不偿失!

找到宝宝“发怒”的根源


导读:育孩子是一件极有风险的事情,因为父母一不当心,就会损害孩子的情感,并给他的个性带来终身“残疾”,这比任何投资上的损失要惨重得多。细心观察孩子,理解他们,允许他们自由地表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

小乔治一向很固执,对自己认准的事情绝不回头。稍不如意,他就发脾气,找理由哭闹,妈妈对此十分头疼,总是提防着他的坏脾气爆发。

妈妈常常对朋友说:“我的小乔治一般都很乖,就是脾气一上来的时候,怎么说怎么劝都不行,真是软硬不吃。”一位朋友说:他总是有原因的吧?不会无缘无故就哭闹。

妈妈留心观察,发现小乔治总是在大人不耐心或有恼怒表情后开始“发怒”,而且纠缠不清。妈妈不禁有些醒悟,也许小乔治看到大人生气会想到他们不再爱他,所以有危机感,他或许是因恐慌而暴怒。

有一次小乔治又闹起来,这次妈妈没有训斥或表现出厌烦,而是和颜悦色地拥抱小乔治:“妈妈知道你心里难过,能不能告诉妈妈为什么难过呢?”小乔治吞吞吐吐地说:“我看你刚才生气,以为你不喜欢我了。”

“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喜欢你,刚才妈妈情绪不好,所以对你态度也就不好了。可是妈妈是喜欢你的,你要相信妈妈。”这样以后每当小乔治想要发怒时,妈妈总是向小乔治声明她喜爱小乔治。这的确使小乔治平静了许多,他不再没完没了地“找麻烦”了。

抚育孩子是一件极有风险的事情,因为父母一不当心,就会损害孩子的情感,并给他的个性带来终身“残疾”,这比任何投资上的损失要惨重得多。细心观察孩子,理解他们,允许他们自由地表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他们心理健康地成长。

父母经常会为孩子的怒气和恶意所惊讶,简直不知道该如何反应,父母必须记住,如果我们像孩子一样不去控制,事情会变得更糟。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找到生活的快乐


儿子到幼儿园后,我最担心的就是他的集体生活能力。果然,老师的话验证了我们的担心——“其他表现不错,就是与小朋友交往方面不太理想,不知道如何邀请别人和自己一起玩;不知道怎样要自己想要的东西,发生矛盾不知如何处理。”也许,这些对3岁的孩子来说,难了点,他还没有习惯集体生活,当然无法从中获得乐趣。我该怎么办?如果不帮助孩子走出家门,在幼儿园找到快乐,他就可能把自己锁在心灵的角落无法出来。

就在这时,老师的一次鼓励使孩子尝到了快乐的感觉,也让我们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孩子一直很会玩拼插玩具,但他从不愿给别人玩。老师邀请他把拼插好的玩具放到台上给小朋友欣赏

,他欣然应允,后来他也坚持这样做。我知道孩子在这件事上很自信,原来孩子和成人一样也需要找到自我。我想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能力,当他有勇气告诉别人“我会玩”的时候,就是他开始自己的社交活动的时候。

于是,我们带孩子做他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比如爬紫金山、装电脑桌……虽然爬完紫金山,小家伙第二天就发烧了,但他很高兴,因为他和爸爸一口气爬上了头陀岭,他认为这很了不起。装电脑桌时,虽然他只是拿着螺丝刀跟在爸爸后面紧了两下螺丝,但他完成了“只有爸爸才能做的事”,他很自豪。后来,我让他每天浇花,他时不时忘了;再后来,我让他喂鱼,他开始天天执行……经历了这么多以后,小家伙信心足了,话自然也多了,变得喜欢与人交往起来。

原来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鼓励孩子多尝试,不论做事还是与人交流,只有放手让孩子与外界大胆接触,才能让他在这个过程中有所领悟,并感到快乐。接下来,我们又和老师交换了意见,老师也在幼儿园里给孩子帮助和鼓励。再过了两个月,孩子明显变了,吃饭不用愁了,回家还经常唱歌,小嘴巴也常说说幼儿园里的事,帮大人做事特别积极。再一问老师,老师说:“孩子现在天天早上一来就给大家一个微笑,笑得可开心了!”

刘墉:让孩子成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找到自我!


刘墉,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同时也是一名成功的父亲。

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博士,小女儿刘倚帆毕业于美国长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在教育方面,刘墉有着自己独到而鲜明的“教子“观。

蜘蛛侠里有一句经典台词,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这是对已经获得强大能力的人来说的,但对于一个未成熟的孩子来说,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才对:责任越大,能力越大。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因此,人不是在“爱”当中成熟,而是在“施”当中成熟,而且给予别人的愈多,愈会去关怀,越容易得到成长。

今天我们来看看刘墉是怎么帮助自己的孩子走向成熟的。

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叛逆吗?

那是因为他找不到自己在哪里?

“你知道我高中时为什么那么叛逆吗?”刘轩对我说,“因为我觉得我长大了,不该什么都听你们的。所以你叫我往左,我就偏往右,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该找到自己在哪里!”

“你找到了吗?”我问他。

“还在找。”然后他头一歪,很不服气地说,“因为你不让我自己去找!”

“你自己要怎么找呢?”

“去流浪。”他大声地说,“你知道吗?我有个同学,英国的贵族,伊顿中学毕业的。在伊顿,平常都要穿燕尾服,算是管得够严了吧!可是他去年居然独自到澳洲去牧羊了。我还有两个同学,今年背着背包,到印度自助旅行了。刚才接到他们的电话,说好不容易活着回来了。他们一到印度,就遇上大雨,街上的水淹过膝盖,到处漂着人粪和小动物的尸体,他们上吐下泻了两个礼拜,居然还跑到一个无人岛上住了几天,过瘾极了!”

“过瘾极了?差点儿送命!”

“当然过瘾,毕竟这是他们自已的旅行,不是跟在父母后面,住大饭店,坐黑轿车,吃大馆子。他们寻找自已的定性,他们找到了!”

我怔了一下,笑笑:“好!今年暑假交给你自己,你自己去找吧!正巧,今年要为台南的德兰启智中心募款,你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参加活动。你不必再跟我一起演讲,完全自己挑大梁!你也不用住在家里,自己去找地方住!”再强调一句,“去不去也由你自己决定,跟我无关!”

你可能一辈子都脱不开别人的阴影,

但最重要的是,千万别活在自己的阴影里

6月20日清晨,刘轩搭飞机到达桃园中正机场。我没去接,他自己坐车到台北,中午又上飞机去高雄,在文藻语专演讲。然后赶到台南跟主办募款活动的水长流公司开会,并搭最后一班飞机回到台北。

大概前一天太累了,他脸色不大好,我问他一个人出去应付的感想。

他居然又是一副不太服气的脸色说:“奇怪了!大家都叫我刘墉的儿子,为什么我总要活在你的阴影里?我还是没有自己!”

我又一笑,拍拍他:“记住!你可能一辈子都脱不开别人的阴影,但最重要的是,千万别活在自己的阴影里。”

又隔了两天,他跟我吃中饭。

“你找到自己了吗?”我问他。

“你一天到晚用BB Call叫我,我怎么找自己?”他还是那个表情,“你能不能不要一天到晚打听我到哪里去了?我已经22岁了!”

我想了想,可不是吗!他马上大学毕业,我在他这个年岁,都结婚了。

从那天起,我再也不查他的行踪。后来知道,他在台湾的一个月,居然大部分时间在台南。除了到学校演讲,还去瑞复益智中心见习,再到德兰启智中心做义工。更令我惊讶的是,当我和他应邀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举行座谈会时,他居然带着十几位义工,表演了一场舞蹈。他不但从纽约回到台湾,而且完全融入那个社会,甚至本地话都学会了不少。

要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主动地参与社会、关怀别人、贡献自己

最让我高兴的是,他说他已经不再活在我的阴影里,他找到了自己!我将永难忘记,7月10日那天,在文化中心座谈时,他作的结语

他提到在玉井乡的日子,提到那群智障的孩子。当他讲到离开德兰那一天,看着孩子们的交通车开走,孩了向他挥手时,当着4000多观众,他居然在台上泣不成声。

而那个跟我总是一毛、两毛,斤斤计较零花钱的他,竟把在台湾赚到的7万块钱,都捐给了台南德兰和高雄的观音线。

回到纽约,全家都觉得他一下子成熟了,更有礼貌、更关心家人。父亲节,他送我一个颈部的按摩器,送给公公一副听音乐的耳机。当我们要带他去大冒险乐园玩时,他宁愿留在家里,陪80岁的奶奶。

更妙的是,他不再跟我“算小钱”。他的心胸变宽了,仿佛天地也宽了。

我突然领悟,要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主动地参与社会、关怀别人、贡献自己。因为只有成熟的人懂得关怀,只有独立的人能够贡献,人不是在“爱”当中成熟,而是在“施”当中成熟,而且给予别人的愈多,愈会去关怀,我们做父母、师长的,常忘记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已经长大,大到不再需要我们的呵斥与监督。

找到宝宝在幼儿园坐不住的原因


妈妈去幼儿园接然然放学,顺便和老师交流起来。老师说然然很聪明,学什么都快,可就是上课的时候坐不住,总爱在教室里乱跑,请妈妈回家加强教育。晚饭后,妈妈问然然,为什么要在教室里跑来跑去?然然回答说:“不知道。”问了半天,也没弄清楚坐不住的原因。于是妈妈决定不再追究原因,而直接采取让然然不再乱跑的行动,并与他协商后订立了一份“口头协议”。

这份口头协议非常简单,就是每周日晚上,然然从自己收藏的车模里选出5辆交给妈妈,由妈妈来保管,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每天晚上,妈妈会向老师询问然然的在园情况,只要老师说他并没有在上课时随意走动,就可以归还一辆车模,反之,这辆车就得在妈妈这里继续扣押。如果一周下来,然然成功收回5辆车模,妈妈会在双休日再带他去买一辆新的作为奖励。

这招很灵验,然然果然一周表现良好,周日妈妈就带着他去买了一辆大卡车。第二周,妈妈没有再扣压他的玩具,只是然然如果表现好,就依然给买“奖励车车”。一个月后然然开始淡忘了,妈妈只能重新实施先行扣压的方法。

宝宝坐不住

是有原因的

宝宝在幼儿园里坐不住,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与年龄有关系,也可能是习惯没有养成,妈妈不要轻易就认为宝宝患有多动症。

年纪较小

现在的小朋友,入园的时间越来越早,有的2岁半、甚至2岁就上幼儿园了。较小的宝宝专注力往往比较差,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而且,宝宝的思想与行为是同步的,当他发现新目标时,可能就不会考虑幼儿园的行为规范了。4岁以前的宝宝,容易兴奋和冲动,常常不自觉地打扰他人;做事有头无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随环境分散;行动不经思考,往往不顾后果。不过,这些问题妈妈都不用担心,随着年纪的增长,会渐渐改善。

不习惯久坐

宝宝刚入园,对幼儿园的规范没有概念,做事就会随心所欲。他不管老师是否在上课,想站起来就站起来,想和谁说话就走过去说几句,看到玩具架上的玩具就会过去玩。有些插班的宝宝,更因为大声哭闹而影响正常上课,通常老师就安排保育员带他们在园内走动。这样的日子长了,宝宝就养成了习惯,误认为上幼儿园就是在园子里玩儿,再到教室里坐着就坐不住了。

要让宝宝了解幼儿园的规矩,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只有在他站起来时,老师制止他,多次以后宝宝才会知道上课时不可以随意走动了。

藐视权威

有些古灵精怪的宝宝,老师爱逗他,他也知道可以和老师开开玩笑。他们并不是坐不住,而是在上课的时候有意去招惹老师或保育员,比如伸脚去绊保育员,抱住老师的腿不让通行等等。这些在被宠坏了的宝宝,已经充分认识到老师不会很严厉地对待他,爸妈只能寄希望于换班了。

超常宝宝也会坐不住

一些资质超常的宝宝,接受能力比一般宝宝强很多,就算他们走来走去,可能学到的东西却比坐着不动的宝宝还多。他们因为学得太快,觉得坐着很无聊,所以就站起来走来走去。他们不仅上课坐不住,还可能不睡午觉,甚至把小朋友都叫起来玩。如果宝宝的多动行为严重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爸妈应带宝宝去做相关的检查。确诊宝宝到底是多动还是超常,采取治疗或针对性的指导。

点评

扣压心爱的玩具

没收宝宝心爱的玩具,是最能让宝宝加强记忆的惩罚方式之一,比打骂有效得多。宝宝的玩具被妈妈“代保管”了,他为了要早些拿回来,必然会努力达到妈妈的要求。

物质奖励是辅助

可以给宝宝物质奖励,但是只能是辅助手段。有的妈妈为了让宝宝在幼儿园里表现好点,也许诺给她买玩具,结果宝宝当面认同,到幼儿园就会忘记了。主要原因,就是妈妈仅仅打了“奖励牌”而没有实施让宝宝长记性的措施。

家长出言必践

与宝宝定约,爸妈必须信守诺言。宝宝做到了就要实践许诺,不能搪塞、推脱。

宝宝的记性不长久

对于三、四岁的宝宝来说,记忆力虽然强但兴奋点还是很容易转移的。当他专注于一些事情时,考虑问题就没有那么全面了。所以,常常会忘记自己的承诺,爸妈应该常常提醒他。

“定协议”不适合所有宝宝

宝宝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宝宝三岁多就能坐着十分钟不动,有的宝宝就是坐不住,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强迫他。与宝宝定协议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可以让宝宝学着自我约束。但是,只有具备较强自制力的宝宝,才比较容易执行协议内容。宝宝如果不到3岁,还没有长效记忆,通常不容易记住协议内容。

如何引导孩子自我归因


如何引导孩子自我归因**妈妈评论说:“**看来还是不够勇敢哦,一放学就告诉我们今天体检的各项检查内容,一直强调有打针哦。我们问他有没有哭,他不正面回答我们,就说好多小朋友都哭的呢。他有点习惯性地逃避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呢。作为一个小男子汉是不是缺少了点担当呢。”

在这里要为木木妈的细心和用心赞一个!

其实类似的说辞,在班级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好几个小朋友说。

“XXX,请你专心,不要在上课的时候随便说话。”

“蒋老师,XXX也随便说话了!”

还有诸如“是他先推我的”“这不是我的错”“他也没有好好做操”等等等等。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常常会觉得很棘手。因为如果忽视掉,会使他觉得委屈——大家都没有遵守规则,为什么我受到批评,他就没有呢?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如果我顺着他的话,对着另一个小朋友教育一番,无形中强化了他的这种推卸责任、逃避自身缺点的行为。把责任推向别人,或者将自己的责任与别人的责任混为一谈,不管是无意识的还是习惯性的,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处理时,我不得不格外谨慎。

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反映了一种心理效应:融合效应。所谓融合效应,是指个人遭遇挫折后,不愿承担由挫折带来的巨大压力,而是把自己在挫折中应负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或者与同样受到挫折的人相提并论,以此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我想我们得首先反思,孩子们从哪儿感受到的“巨大压力”?

他们在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没能专心听我,而是自己随便讲小话。我对他的提醒,是不是让他觉得自己被评价成了“不好的孩子”,由此感受到了挫折,因此产生了压力?

爸爸妈妈们煞有其事的问“有没有哭啊?有没有很勇敢?”孩子瞬间联想到:勇敢=棒=好。他当然想当一个好孩子而不是“坏孩子”。所以他会很“聪明”的告诉你们,别的孩子也哭了呢,又不是我一个。

怎样纠正这样的行为?根据认知理论中的行为矫正技术,可以使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他人的权利和感受,而不是把这种方法看成惩罚性的警告和约束。

简单来说,如果这个时候我明确告诉他:“我在上课,而你这种随意讲话的行为让我觉得没有礼貌,我觉得不高兴;可不可以请你专心听我的?如果你想发言,请你举手,我一定请你的。”他的那种“我犯了错,我被批评了”的感觉会不会少一点?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渐渐形成了自我控制力。他的行为也会越来越由其自身的认知结构驱动,而不仅仅是去执行别人认为他应该做的事情。

当妈妈想知道孩子体检时的表现,可以假装很无意的问:“今天还抽血了呀?那一定很痛,要是我说不定会哭呢。你有没有害怕,有没有哭啊?”让孩子明白,就算是害怕、哭了,也都是正常的,是被谅解的。他就会坦承。这个时候针对他的恐惧心理,家长们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他战胜对打针(抽血)的恐惧,也许会更好。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

一、给孩子布置力所能及的小任务

二、当他敢于承担责任的时候就给与及时的表扬、

三、对他犯的错做及时的详细的解释,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做,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训斥他的错误。批评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四、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当引导孩子学习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即凡事主动自己承担责任,认定事情可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并积极寻求自己可以解决的办法,那么随着孩子逐步长大,他会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并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能够成为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安慰患上黄昏焦虑症的宝宝


对你的宝贝来说,傍晚时分是不是最难熬的时刻?他会无缘无故地又哭又闹,焦躁不安。是生了病,还是屋里的温度不合适?来让我们帮你找出他焦虑的原因,以及抚慰他的办法。

毛毛是个很乖的孩子――一天当中有22个小时都是如此。可是,突然有一天,毛毛望着窗外渐渐昏暗的天空,忽然哇哇大哭。从此以后,用毛毛妈妈的话来形容,“每天下午她都像是着了魔一般,哭闹个不停。”

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表明,孩子会在下午4点至6点期间表现得极为焦虑。但是孩子的父母和儿科专家却对此有着深切的感受。

安慰患上黄昏焦虑症的宝宝

3个月:疲劳,难以入睡

为什么黄昏时分对婴儿来说是如此难熬,饱受煎熬――尤其是那些出生仅3个月的孩子?原因很简单,他们累了。儿科专家认为,与普通人一样,婴儿到了傍晚也会感到精神疲惫。但是,婴儿的神经系统还未发育成熟,因此他们无法自己缓解压力。专家指出,出生后的头3个月里,婴儿的大脑还无法调节自己的行为,例如迅速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从压力中解脱出来。此外,婴儿分泌的褪黑素非常少,而这种化学物质则有助于我们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这也就是说,3个月大的婴儿还没有区别白天和黑夜的能力,或者说这么大的婴儿没办法连续睡眠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傍晚这个时间段是婴儿最不容易放松的时刻。有研究表明,婴儿的体温在下午会达到顶峰,他们会因此而难以入睡。这样一来,婴儿在下午就会感到非常疲惫。睡眠对于小婴儿来说,是消除疲惫、恢复体力最有效的办法。但是,最疲惫的时候却无法入睡,越发让他们烦躁不安。

简单易行的安抚方法

以下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午后的焦虑,更加平静地度过一天。

使用襁褓包

如果包裹的合适,1~4个月的婴儿很容易平静下来。因为这种感觉可以让他们回想起在妈妈子宫内的感受。由于行为受到限制,孩子就不容易弄痛自己,不会让自己感到很累。这样一来孩子哭闹的次数就会明显减少。

调整作息时间

如果孩子总是在下午4点左右表现出焦躁不安,你可以试着调整他的午睡时间,或者增加睡眠次数。另外,你应该想到孩子的焦躁情绪也有可能是饥饿所致。你可以先给他喂些奶。如果他已经能够吃固体食物了,你也可以给他喂些零食。

营造气氛

千万不要低估了有节律的晃动和甜美的音乐对孩子紧张情绪的抚慰作用。你可以为孩子放一支动听的音乐,同时把他放在童车里摇晃,或是开车带他去兜兜风。

6~7个月:疲劳,不愿入睡

当孩子4个月时,他对日落的不适会逐渐消失。身体中分泌的褪黑素增加,大脑发育逐渐趋于成熟,他可以轻松地把注意力由一件事转向另一件事。也就是说,孩子可以自娱自乐,而且可以很快调整自己的情绪。焦虑的情绪会暂时消失。

尽管孩子在4~6个月期间,表现得比较平静,但他们仍然不会完全放松:当他们长到6~7个月大时,他们会遇到新的问题从而导致午后焦虑再次出现。专家指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强,他们对任何新事物都感到兴奋不已,因此他们往往不愿睡觉休息,结果就会变得非常疲劳。

10个月:疲劳,活泼好动

10个月大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匍匐前进和爬行,这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有了更多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物。活泼好动是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但是,活泼好动的孩子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最容易感到疲劳。这使他们午后的情绪更加焦躁,因为此时他们的身体已经感到疲倦,但好奇心仍然驱使他们去尝试各种新事物。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


许多实例证明,有些幼儿之因此变得越来越自卑,一个重要原因是爸妈以完美主义的态度过高地要求孩子,孩子可能时时处处被包围在批评乃至埋怨的海洋中,长此下去,自信便可能丧失殆尽,每做一件事他在潜意识中往往会对自己做出否定"我不行""我的脑筋不好使""别人就是不喜欢我"等等。孩子都需要从心理上不断的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所必不可少的原动力。而对自卑的孩子来说,要摆脱自卑的阴影,并树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无疑更为重要。以下是专家提出的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几个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对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爸妈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画了一匹马,那么您最好不要过多地挑剔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应对孩子的每一成功之处予以发现并做出由衷的赞赏:"看,那马尾巴画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风中飘舞一样!"或者"您为马涂的颜色真漂亮!我敢说这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马儿!"

需要强调的是,您应当让孩子认为:您对孩子的赞赏完全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的,客套的,更不应当是虚伪的,做作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您须在思想办法上做出调整,在表述上讲究艺术。

其实,让自卑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标即是: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大家应当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的最好的肯定。

变更表扬的主语

让孩子多作自我肯定的一个最简单方便的办法是变更您对孩子做出的所有的表扬的主语:只要把"我"改成"您",把"大家"<爸妈>对您<孩子>的表扬改造成您<孩子>对自己的表扬。这种简单的变化能够更充分有力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因而实际上起着一种增加对孩子赞赏的效果。如:"你今日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我真为你感到自豪!"可改为:"你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一定为自己感到了自豪!"

鼓励孩子确立主心骨

爸妈可以对自卑的孩子多作表扬,但其它人<包括小伙伴们>却不一定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他们或许会"实话实说",或许会故意挑剔,甚至讽刺挖苦。此外,孩子不可能永远地依赖别人的评语,而迟早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有些孩子完全依赖成年人的赞许,连如何认可自己都不晓得了。这样的孩子假如长大了成了个球员,那就可能在比赛时每打出一个球就会回头看看教练的脸色——自然他就难以成为一个成熟的球员。不妨指出他的正确之处,然后提醒他不必过分看重别人的评论。

的孩子由于做了一件错事而遭到了批评,一下子感到丧失了前进的方向。此时您应当告诉他,对待批评的最好办法便是承认并改正,当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时,您完全可以告诉他:"您这样做很不容易,因为这可需要很大的勇气,您可以对自己说您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努力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

对自卑情绪严重的孩子来说,他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飘摇不定的,因而极需要得到外界经常不断的强化。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办法许多。如:可让孩子为自己记1本"功劳簿",让孩子每个星期花几分钟时间写出<或画出>自己的"功劳",并告诉孩子,所谓"功劳",并不一定非得是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进步,以及为这种进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资格记载入册;也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小小的奖品<如画片、玩具、小人书等>——每当孩子做出了一点成绩,或1件令他自己感到自豪的事,他就有可能获奖;您还能够教孩子学会以"自言自语"的办法不断对自己作出赞扬——当孩子遇到艰难正踌躇畏缩时,您不妨鼓励他自己对自己鼓劲:"来吧,小伙伴,你可是一个不怕失败的好孩子,再作一次努力吧!"

自我肯定也不宜过度滥用

鼓励特别自卑的孩子多作自我肯定,并不意味着应当让他"滥用"自我肯定。不要鼓励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也应有个度,即要分时间、场合,更要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再好的良药也不能下得过猛——孩子的自我肯定用过了头,那就可能变成了一个自负甚至惟我独尊的小霸王。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

有家长说我儿六岁半,今年九月上学;孩子表现得非常聪明好动(朋友与老师都这样认为),但是他在上课时总是很随意说话,说话内容有时是专心听讲问题,有时则不着边际。他不仅爱说,还很爱动,老师说他淘气方式与别人不同,他见什么动什么,非常好奇。孩子好奇是好事,但他言行常不受环境约束。

这是他在幼儿期没有训练约束自己习惯造成的。儿童初涉人世,是带有许多“自由人”的色彩的,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有一个教育环境,从小(一两岁开始)就训练孩子约束自己,那么他到小学就不会随意说话了、随意活动了。有约束才有秩序,才能成为一个社会人。

孩子没有约束自己的习惯,自控能力很差,需要帮助。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1、家长和老师都要和他讲道理,但不要唠叨,举一些实例,告诉他不守秩序、不安静听讲,是学不会知识的,而老师和家长都希望他多学东西,多学技能,长大做个有用的人。

2、和他本人谈话,要求他尽量约束自己,有疑问的时候举手提问,或下课提问,如果有几次做到了,要大大表扬。

3、在家里也要对他的行为有约束,做到家园一致。要正面诱导,不能打骂。

4、他已经六岁半了,再学习约束自己,是很困难的,家长和家里人要一致、要耐心,多讲道理,多表扬好行为,还是有效果的。

相信《宝宝如何找到自我安慰》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长安慰宝宝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