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小宝宝需要脑力开发

02-11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聪明小宝宝需要脑力开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别以为「智能提升从零岁开始」、「3岁定终生」或是「6岁决定一生」只是宣传标语喔!

NO!根据研究,人类在胚胎期,脑部神经就是最早发育的,即使呱呱落地之後,也处在迅速发育的阶段,以新生儿来说,大脑约重四百克,已经占了成人脑重量(约一千五百公克)的四分之一强;到了一岁脑重量约九百公克;到三岁时脑重量便已发育到60%强,到了六岁大约重1200公克,逐渐接近成人的脑重了。

可见得0-3岁是人一生中脑部发展的重要黄金期,也深切影响著未来智力潜能的发展,如何把握这段黄金期,施予婴幼儿早期教育,促进脑细胞的增加分化与脑神经的突触紧密连结,是非常重要的。

脑力刺激的实证曾有名为巴甫洛夫的专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同时生下来且同样体重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放於较大、光线充足的空间,提供丰富的声响、有滚筒、滑梯等玩具,让小白鼠自由追逐玩耍;另一组小白鼠,则关於没有光线的笼子里,没有玩具、没有同伴,虽然提供同样的食物营养,不过经过19天的测试,智力的表现却是大相迳庭的。

结果显示:前一组小白鼠机敏灵活,人抓不住它们。後一组小白鼠,则呆滞迟缓,即使人去抓它们,也不知逃跑。抽样解剖发现,前一组小白鼠因常接受丰富的信息刺激,它们的大脑生出了许多突触发展出紧密的连结;而後一组小白鼠则因少受刺激,脑组织竟呈现萎缩状态,脑重量及体积也相对变小。

巴甫洛夫这个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用来映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一旦错过了生长发育期的发展,脑组织结构就会趋於定型,潜能发展也将受到限制,即使拥有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什麽是智力潜能

到底「智力潜能」是什麽呢?

根据大陆方面的研究专家表示:智力潜能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许多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所以,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拥有特殊能力和专长,例如,只会读书而缺乏生活应变的能力,这样都不等於拥有真正的智力。

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智力,就难以掌握较多的知识,就如,孩子如果缺乏注意力及观察力,就无法正确的认知;没有记忆力,就无法将吸收的知识保存下来转为己有;没有思维力,就无法对事物有深刻的体会、无法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缺乏想像力,自然就没办法创新。

台北市立妇幼医院儿童心智科翁菁菁主治医师也表示,要提升宝宝高度的智力潜能,不能只给予大脑单一能力的刺激,而在於是否能提供大脑各功能区域全面且足够的刺激,如此,宝宝的智力潜能才有全面发展的机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促进小宝宝聪明的重要因素


宝宝聪明,是每一位父母所期望的。我们知道,智力一方面来自先天遗传,另一方面来自后天培养。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后天往往是更重要的。

先天的因素无法更改,但后天可以弥补。一个人的体质、智力等多方面,都与遗传因素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父母智商高的,他们的子女智力也好;父母智商低的,子女智力也比较差。

单卵双胞胎的孩子,他们的智商常比较接近。德国科学家曾对1万名儿童的智力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智力为优秀者,其子女约70%的智力为优秀;父母智力偏低者,70%的子女智力也是偏低的。有人对1500名平均智商在140以上的成人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他们所生的孩子平均智商也在120以上。

人的智力与脑细胞数量、神经系统结构、神经递质、记忆分子等都有密切联系,而这些都决定于遗传的物质基础—-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当然智力在遗传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子女的智商与其父母相比,更接近于普通人群的平均值,即高智商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其智商要比正常人高,但比其父母要低,而低智商的父母所生的子女,其智商要比正常人低,但比其父母要高。另外,智力在遗传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变异,所以有的父母智力都很好,但生下的孩子却是白痴,而有不少智力一般的父母,其子女的智商却比较高。

有人认为智力是天生的,后天的教育只能增加知识,而不能提高智力。例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预备班里的学生,有些孩子在2岁时其智商就高达240,他们的智力在进行早期教育之前就是超常的。而有人则认为智力取决于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和必要的教育起决定性的作用。其有力的证据就是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孩”卡玛拉在回到人世间9年之后,才学会了45个单词,其智力水平甚至无法与1岁的孩子相比,原因就是他在出生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教育。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早教能提高孩子的智商。以上两种观点都是不全面的,应该说智力的发育,遗传是基础,后天的教育及环境是条件,二者都不可忽视。孩子出生后,来自先天的智力因素已经固定,而这种先天的智力因素能否成为现实,还受到文化背景、周围环境、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人做过调查,发现智商比较高的孩子,约60%--70%出身于有良好家庭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因此,有人将智力超常的儿童划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他们本身具备优秀的遗传因素,第二种是智力遗传因素一般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第三种是具有优秀的遗传因素再加上良好的后天教育。所以不难发现,后天教育同样可提高孩子的智力。

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智力和性格等,有的是受遗传影响,生来就有的,有的是在出生后从周围环境中学习而掌握的。如孩子的心理素质方面,是急躁还是稳定、是开朗还是抑郁、是怯懦还是勇敢,主要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后天教育很难改变。而孩子的思考力、判断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受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并且通过环境熏陶和教育可掌握智慧性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其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每个家长都应该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提高他们的智力。

简简单单开发宝宝脑力


开发宝宝的脑力,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复杂,你得记住关键的两点:

*大脑神经发育的法则:“不用它,就失去它。”

*没有受到刺激的神经键会慢慢消退,它们会在孩子上学的时候消失。

如何开发宝宝的脑子?这里,专家向你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

多和宝宝说话

婴儿的大脑神经比成人更柔软更脆弱,而且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的神经键比成人多两倍。当妈妈用丰富的语言向宝宝表达自己的关爱时,会使宝宝大脑的神经键得到更多的刺激机会和连接,于是,宝宝的语言能力、逻辑能力和计划能力都得到了强化。

和宝宝聊天,用愉快的声音回答婴儿的咕咕声。用清晰的声音慢慢地对宝宝说话,比如:“好-漂-亮-的-宝-宝!”宝宝的大脑中理解话语和产生语言的区域需要各种丰富而有趣的信息的输入。

多抚摸宝宝

安全感。爱的抚摸还能加快宝宝的生长。研究发现,给早产儿每天全身按摩三次,她可以比没有按摩的早产儿更早出院。

除了洗澡喂奶,换尿布的时间也是你和宝宝感情交流和抚摸的好机会。宝宝非常喜欢妈妈抚摸他的小肚皮、小屁股和脑袋。换尿布时,你的脸离宝宝的眼睛正好是理想的一尺到一尺半之间,在这个距离,宝宝最能注意到你的说话。

多回应宝宝的呼唤

如果宝宝哭了,你该及时作出反应。安慰、料理、怀抱她,使她安心,这样,你在宝宝的大脑边缘建造了正向的脑电路,这还是宝宝情感的需要。妈妈温柔的拥抱,和宝宝经常的亲密接触,给了宝宝大脑情感的安全感。

用你的细心和专注及时回应宝宝,和宝宝建立信任关系。和妈妈建立情感依恋、从妈妈那儿获得安全感的宝宝,会有更大的勇气去探索周遭环境。

多让宝宝动手动眼

多和宝宝玩手的游戏,譬如:用手蒙住眼睛“躲猫猫”。游戏很简单,手势更简单,但是,宝宝却很有兴趣。

此外,平时还要留意宝宝的一举一动。当宝宝手指向某一样东西,眼睛也同时注视的时候,你应该跟随她的手指和目光,谈论她感兴趣的那样东西,譬如:“鸟在飞”“好香的花。”你的参与和注意,让宝宝知道她的兴趣和观察对妈妈是很重要的,这将大大鼓励宝宝。

如何帮助宝宝进行脑力开发


如何帮助宝宝进行脑力开发

这个问题对很多家长朋友来说都很重视,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教培训产业不断发展,几乎每个早教机构都会将宝宝的脑力开发作为主要培训课程。那具体该如何来帮助宝宝开发其大脑呢?我们不妨来一起了解下以下内容的详细介绍:

据相关研究机构发现孩子的早期经历可极大地影响他们脑部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即人类大脑的实际结构是由生后的早期经历而不仅是由遗传决定的。

美国科学家利用扫描观察到孩子出生后,随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信号刺激,脑神经细胞之间迅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另外,观察发现,视觉可以说是大脑发育的起点,在婴儿生后几分钟内,当妈妈紧紧注视着婴儿的时候,婴儿滴溜溜转动的眼睛突然停止转动,一瞬间只朝着妈妈的脸宠,这时孩子视网膜上的一个神经细胞就与其大脑皮层的另一个神经细胞联系起来,此时妈妈面部的影像已在婴儿的大脑中留下持久的记忆。

听觉同样如此。3个月时,婴儿视觉皮层的细胞联系达到最高峰。2岁内,大脑的每个神经细胞都与大约一万个其他细胞相连,每秒钟能向相邻的细胞发送一百个以上的信息。

早期教育的精髓并非是灌输各种知识,而是聆听、指导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包括学习和妈妈说再见,和别人友好相处,勇敢地探索周围环境,所有这些支持性关爱与护理都能使人类大脑的结构得到健康发展。

科学家们用猫和鼠做实验证明:如果出生后把它们立即放入一个极单调的环境中,它们的大脑皮层就会萎缩,脑重量减轻,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也明显减少。研究发现,被严重忽视的孩子,其脑部扫描图中负责情感依附的大脑区域根本没有得到适当的发育。3岁以后,大脑停止发育。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大脑发育的过程完全停止,但此时大脑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已基本定型。

平时一些自然而又简单的动作,如:搂抱、轻拍、对视和对话,都会刺激孩子的成长,玩藏猫猫这类简单的游戏则可引导孩子学会如何面对面沟通。聪明的父母对孩子大脑早期开发十分关注,他们善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开动他们天生的学习机器。

知识快乐送给小宝宝


刚出生的宝宝

虽然看起来只知道睡觉,但内心渴望良性刺激。父母如能贴心地给宝宝触觉、视觉、听觉方面的良性刺激,宝宝会在心里“偷着乐”,并对以后生理、心理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2-3个月宝宝

宝宝已经知道如何把快乐写在脸上--他开始出现微笑。这种微笑通常是在看见父母后出现,如果对这种微笑及时做出反应,逗他哄他,宝宝会更快乐。30厘米是妈妈喂奶时,宝宝眼睛和妈妈脸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是宝宝最喜欢的。所以,妈妈千万不要一心二用,让宝宝快乐的做法是微笑地看着他,母婴间浓浓爱意会在这种注视下弥漫开来。

3-6个月宝宝

宝宝发现自己的双手是最好的玩具。玩各种用手抓、握的玩具会让他很开心。另外,宝宝开始喜欢到户外活动了。不过,宝宝会在此时“认生”,千万不要对此头疼,这是父母和宝宝建立亲情的最好时刻。此外,宝宝会用“咯咯”的笑声表达快乐。

6-9个月宝宝

宝宝会经常发出悦耳动听的笑声,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周围的事物也非常感兴趣,多让宝宝接触外界,会让他感到很快乐。但是,最让宝宝快乐的还是和父母游戏,如挠痒等有身体接触的活动。

9-12个月宝宝

宝宝已经站立和学说话了,并且更加想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尝,什么都想摸,作为父母要满足孩子这种探索世界的欲望,这样才能让宝宝开心。此时的宝宝可能比较调皮,父母要尽可能地容忍这种“淘气”,因为调皮的宝宝其实是最“自由自在”的。另外,阅读也是一件让宝宝快乐开心的事。

塑造小宝宝时间观


一 分阶段塑造宝宝时间观念

每天有无数的爸爸妈妈都在精疲力尽地和宝宝们的“拖沓”或“混乱”作战,有没有双赢的法子让大家携起手来,轻松愉快地珍惜时间、合理清醒地安排时间呢?

宝宝时间观念形成的不同阶段

刚出生

此时,宝宝要面对从子宫搬家到外界的“适应期”,一切以宝宝的自然生理反应为主:饿了吃,困了睡,不舒服哭。不过即使是这个阶段的宝宝,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宝宝对父母的信任感会强烈些,会为日后的配合做好准备。

满月

宝宝醒着的时间逐渐增加到4~6小时了,开始对妈妈说话的声音熟悉了,如果妈妈足够仔细,一定能发现孩子一次能吃多少,吃的时间有多长,一次睡眠时间持续多久。

这样的观察可以帮助妈妈确定每次喂奶的间歇、休息的规律,让妈妈主动来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

6个月后

宝宝通常可以睡整晚,不再需要半夜吃奶,白天玩耍的时间也相对多了。这时,父母要增加跟孩子交流的机会,比如睡前固定的讲故事时间,或者放唱轻柔的催眠曲,都是提醒宝宝睡觉时间到了的好方法。

周岁后

宝宝开始行走和呀呀学语了,对爸爸妈妈的语言和动作很感兴趣。至于时间的概念,他们并不了解,但会明白宝宝肚子饿了,该出去玩了,宝宝要睡了这些具体的要求。

2岁以后

宝宝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了,也会看小画书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来制作精美别致的小挂钟或者有图画的时间表,放上一天里具体的安排。这个时候孩子虽然对时间的几点几分还不太明白,但他已经很理解每天都有起床、洗漱、吃饭、玩耍、讲故事、睡觉等大概的项目。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宝宝的时间形成有如下规律在满月以前:宝宝负责满足自己,父母负责及时提供满足,铺垫培养时间观念的基础;

1~6个月时:

父母应注意仔细观察,及时调整和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

6个月~1岁时:

父母可就睡眠时间的固定,用暗示的方式给孩子逐步引入时间的概念;

1岁~2岁时:

父母针对孩子对语言和动作感兴趣的特点,用强调和重复的方式,宣布和固定作息时间;

2~3岁:

让宝宝做时间的主人,父母用配角的方式参与支持。

二 培养宝宝时间观念三步走

在帮宝宝竖立时间观念时,妈妈们要顺应宝宝的生物钟时间灌输时间和秩序的概念。每一个步骤都对下一个环节进行提示,以强化宝宝的时间观念。

0~1岁

0~1岁的宝宝,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宝宝1个月时就会随妈妈的生活安排产生初步的时间观念,如饿了,便知道喝奶的时间到了;吃奶后过了一段时间要排尿,宝宝会哭着要妈妈换尿布;吃饱、睡醒以后又哭着要求大人抱;玩累了入睡……如此反复循环。对时间的认知,宝宝主要依靠自身的生物钟来完成。

巧妈妈对策

1.顺应宝宝的生物钟。

出生后不久,宝宝就形成了按时吃奶、睡眠、玩耍等生活规律,妈妈按照宝宝的生理需求来安排他吃、喝、拉、撒、睡,不要随意调整他的作息时间,以免打乱生活秩序。否则,宝宝不能对时间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也不可能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能理解诸如“妈妈先跟我打招呼,然后给我喂奶,再给我洗澡”这类的秩序概念,因此,周岁之前是向宝宝灌输秩序概念的最佳时间。如果你随意改变计划,秩序被打乱,宝宝就会以发脾气、哭闹的方式进行“抗议”,拒绝合作。为此,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不妨给他讲述做事情的过程,如“现在我们穿鞋,然后去公园”;需要做另一件事时,提前给他提醒:“故事讲完后,就是洗澡时间啦。”让宝宝从秩序概念中理解时间概念,一点一点地积累逐渐形成时间概念。

2.帮助宝宝用活动区分时间段。

1岁左右,宝宝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多了许多活动时间。这时你可以调整他的作息了,如固定白天玩耍、睡午觉的时间,晚上陪他进行较安静的活动,如看画报、讲故事等,作为睡前的信号。让他初步感知用玩耍、睡眠等活动来区分白天与黑夜。

1~2岁

周岁以后,宝宝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想法了,对时间的认知有了快速发展,虽然对几点几分的数字化时间仍没有概念,但已经能认识一些特殊活动的时间了,如午餐时间、睡觉时间。他还可能知道一周有7天,如果你说这天不用上班,他可能会说这是周末。

巧妈妈对策

1.指导宝宝用动作和语言来建立时间概念。

如早上,宝宝起床后会要穿衣,随后指着毛巾要洗脸、洗手,走到桌边吃早餐,挥手向上班去的爸爸妈妈说再见;晚上累了会走到床边要求睡觉。慢慢地,你会发现,宝宝不需要你的指点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了,表明他已经形成“运动定型”,这将使他养成遵守时间、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2.带宝宝出游前制定出游的过程,并用语言描述给他听。

如:我们到车站乘公交车去公园,然后一同吃午餐,之后一起做游戏……让宝宝理解时间的相对概念:现在、之前、之后,等等。

3.使用形象化计时工具,如计时器、闹钟等。

先将时间设定好,时间一到就发出声响,宝宝会作出反应:“哇,时间到了,我要快一点儿。”也可以选用图像化的挂钟,如以十二生肖代表数字的钟,用它来提醒宝宝:“当短针走到”老虎“的时候,你就要把饭吃完。”这个时候的宝宝思维还停留在具体形象化阶段,将抽象的时间具体为声响与动物,更容易理解,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能理解诸如“妈妈先跟我打招呼,然后给我喂奶,再给我洗澡”这类的秩序概念,因此,周岁之前是向宝宝灌输秩序概念的最佳时间。如果你随意改变计划,秩序被打乱,宝宝就会以发脾气、哭闹的方式进行“抗议”,拒绝合作。为此,在照顾宝宝的时候,不妨给他讲述做事情的过程,如“现在我们穿鞋,然后去公园”;需要做另一件事时,提前给他提醒:“故事讲完后,就是洗澡时间啦。”让宝宝从秩序概念中理解时间概念,一点一点地积累逐渐形成时间概念。

家园共育《聪明小宝宝需要脑力开发》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思维开发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