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发育异常或是自闭症

02-22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智力发育异常或是自闭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智力是一个人的各种认知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智力也可以说是人们利用以往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正常儿童在出生半年后就有智力的活动,此时的智力是伴随于婴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出现而出现,在性质上与成年时期的不同,属于感知运动性智力。到1岁半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加速,到4岁时测得的智力商数与儿童后期的智商成高度相关,智力水平也达到了成年期最高智力的一半,10岁以后智力缓慢发展,23-25岁左右停止发展,智力达到一生的最高水平。

在每个自闭症儿童,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儿在正常范围,但大部分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许多患儿不能顺利的进行智力测验,在临床上,有时只能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综合评价,大体上估价智力受损水平。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对患儿详细地进行智力测验后对他们的智力水平进行归类,发现在所有自闭症患儿中50%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力商数小于50),25%yjS21.cOm

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力商数为50-69),25%

智力正常(智力商数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自闭症。在有智力障碍的自闭症患儿,他们的智力发展与正常儿童不同,有的患儿2-3岁以前智力正常,在此以后才出现智力低下。

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智力内部各能力之间明显的不均衡。如有些儿童测得的智商很低,而从他们的语言能力来判断,智力的损害要轻得多。有的儿童不会说话,某些操作能力则可能接近正常水平,有些儿童其他能力很低,以至不能接受智力测验,但排列图形或背数测验的成绩则达到正常水平。另外,使用智力测验与适应行为量表两种方法评定出的智力受损程度往往不一致。国内有人研究发现,在能够接受智力测验的自闭症儿童中、智力测验评定的智力商数等级明显地高于生活适应能力评定的水平,这说明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智力处于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而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却存在明显的障碍。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自闭症的简单介绍


分析自闭症患者魏氏智力测验的资料并与其它诊断的儿童比较,发现自闭症患者在语文测验之记忆分测验得分不比其它诊断者差甚至更高,可是在理解分测验,自闭症儿童就比其它儿童差很多。就大部分自闭症患者而言,其操作智商常高于语文智商。其它测验也发现,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学习优于听觉学习。例如有些自闭症患者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却会认字,会背课文,但却不知道课文的意思,这表示视觉记忆很好,可是理解力差。然而也有部分自闭症儿童的听觉很敏感,对旋律的学习很强,听觉学习优于视觉学习。笔者的资料显示,视觉学习优于听觉学习的比较多,约占85%。视觉学习快的孩子用视觉的方式教效果较佳。世界著名的TEACCH结构教学法就是强调教材以视觉方式呈现的实用教学方法。

以神经心理病理学的角度探讨自闭症的核心或原发缺陷,有三个主要的假说。「心理理论(theoryof

mind)」是指了解个人及他人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了解自己及他人的意图、信念、假装、希望等心理状态。患自闭症的儿童很难通过「错误信念」测验,很难理解别人的及自己的心理理论,因此心智理论缺陷是广受注意与研究的假设,此一假设可以用来解释自闭症患者的沟通障碍和社会互动人际障碍,但难以解释同一性及反复的行为。「执行功能(executivefunction)」是指计画行动、冲动控制、抑制反应等功能。自闭症患者的仿说、反复性的思考和动作、缺少计画、难以抑制不适当的反应等,都符合执行功能缺陷的假说,但只能间接解释自闭症的社交及沟通障碍。第三个假说是「中心聚合缺陷(central coherence deficit)的假说」。这项假说主要是针对自闭症患的智能不均衡,常有数字、绘图、记忆、视觉空间等的智能的火花而提出的。这个假说是指自闭症患者,当信息的来源过多枝节时,无法将这些整合到较高层次来理解,而将注意力放在枝节上,以至于不能掌握整体或情境线索。过于注意自闭症次要特征的解释,是此假说的弱点。综合而言,三种假说都无法圆满的解释所有自闭症的症状,可能要将这些理论整合,寻求更合适或更基础的理论,来解释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的表现


主要症状就是不与别人交往和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患儿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用语言、表情、动作跟别人甚至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有的孩子在开始时会被误认为是弱智或性格内向,还有的孩子在一两岁时看起来很正常,到3岁左右才发现有异类表现。孤独症患者学习正常人的语言会很困难,与人交流及与外界沟通也很困难,他们可能会重复几种动作(拍手、摇摆)。当日常生活中出现变化,他们会强烈抵制。孤独症对行为的影响,除了语言和社交困难外,还会有父母、家人面前表现得极为亢奋或沮丧。

具体:

1.早期表现,极度孤独,不会对亲人微笑。喂奶时,患儿不将身子紧贴大人。伸手去抱时,患儿无迎接姿势,不会伸手做被抱的准备,不会将身子贴近母亲,眼睛也不看抱他的人。

2.社交困难,特别孤独,与人缺乏交往,缺乏感情联系,即使对父母也毫不依恋,如同陌生人。但与陌生人相处,又不感到畏缩。正常儿童常以凝视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情与要求,而患儿缺乏与人眼对眼的凝视,不会以这种方式表达感情与要求。不爱玩,不爱做游戏。患儿到5岁左右,常还无朋友,很少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缺乏情感反应,常常说出或做出一些不合社交的事情来。

3.语言发育迟缓或障碍。患儿通常缄默,或说话呈模仿语言,象鹦鹉学舌似地模仿别人的语言。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低下,无法理解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不会用手势表示“再见”。不会理解和运用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及音调等与人交往。缺乏想象力和社会性模拟,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去用玩具“做饭”、“开火车”、“造房子”。有的患儿语言刻板,代词错用,如“我要”说成“你要”,或将自己称为他。与外界交流困难,不能将生词与其含义相联,用手势而不是语言与人交流。

4.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由于缺乏变化与想象力,患儿常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游戏模式,重复一些身体工作,重复相同的生活,如反复给玩具排队,总要玩弄自己的脚趾,穿衣顺序相同,坚持某些物件的摆置形式,不能变动。一旦有所变化,他们会极为沮丧,别人变动,患儿便大吵大闹。对自己房间的任何变化也都会表示反对和不安,加家具的移位、装饰品的变化等。

5、脑部智力大多低于正常人,只有20%的人智商高于正常人或与正常人相当。

6、对某些物件,如一只杯子、一块砖,表示出特殊兴趣,甚至产生依恋,而对亲人却不产生依恋。

此外,有的患儿还可能有感知障碍,对视、听、触等多种感觉迟钝或过敏。有的存在认知障碍,智力低下,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少数患儿可能伴有癫痫发作。患孤独症的孩子有时会聋,对声音没反应。正常孩子会被声音例如狗叫惊吓,而孤独症小孩会无动于衷。他们对疼痛、冷热也不太敏感,不爱交朋友,宁肯独自一人,很少会接触别人的眼睛或笑。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讲,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他们缩短与正常社会的差距,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如何才能发现孩子在早期的孤独症倾向呢?

以下的18种行为就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如果发现孩子同时具备以下7种行为,就应该怀疑他有孤独症倾向了。

1.对声音没有反应

2.难于介入同龄人

3.拒绝接受变化

4.对环境冷漠

5.鹦鹉学舌

6.喜欢旋转物品

7.莫名其妙地发笑

8.抵抗正常学习方法

9.奇怪的玩耍方式

10.动作发展不平衡

11.对疼痛不敏感

12.缺乏目光对视

13.特别依赖某一物品

14.不明原因的哭闹

15.特别好动或不动

16.拒绝拥抱

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

18.用动作表达需求

遗传因素造成儿童自闭症


自闭症不是由于父母的养育态度所造成,它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脑部不同地方的伤害。至于可能造成自闭症的因素,则有下列几项:

一、遗传的因素

20%的自闭症患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自闭症的。此外,自闭症男童中约10%有X染色体脆弱症。

二、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

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德国麻疹或有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伤而导致自闭症。

三、新陈代谢疾病

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而造成自闭症。

四、脑伤

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儿脑伤,以及婴儿期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

成脑部伤害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自闭症机会。

预防方法

到目前为止,没有特殊的预防方法,也就是没有预防针或特殊的方法

可以预防自闭症。一般性预防主要是预防脑伤,譬如重视产前检查,母亲在怀孕前应对德国麻疹等已具备免疫能力,在生产的过程应避免

脑伤、生产之后也应避免造成脑伤的因素等,如此便可降低出现自闭症的机会。

看电视也能引发儿童自闭症


记者日前接到年轻妈妈的电话称其5岁小孩患了自闭症,整天待在家里看电视,不愿与小朋友接触。随后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众多病例中绝大部分孩子都有看电视的习惯。这与美国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不谋而合:电视是让蹒跚学步的孩子陷入自闭状态的罪魁祸首。如果您的孩子不爱与小朋友玩,而且有一些较为怪异的行为,出现交往障碍,喜欢整日整日地待在家里看电视,请注意孩子是否患了儿童自闭症。

认识

自闭症表现为交往障碍

如果您的孩子不爱与小朋友玩,而且有一些较为怪异的行为,请注意孩子是否患了儿童自闭症。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如转圈、撕纸、按开关、看电视广告、听音乐等)。目前最常见的表现是整天看电视,不说话。自闭症是对儿童成长有严重影响的发展性障碍,其患病率按中国现有总人口数量来估计,有50万至100万,其中包括典型的或轻度的自闭症患者。目前治疗自闭症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采用教育和训练的方法,使自闭症儿童有显著的改善,年龄越小,改善的程度越高。在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干预的情况下,自闭症会是一种终生残障,这对患者本人、家庭成员所造成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或数字来描述的。自闭症以“极度的自闭孤独”和“欲罢不能地强迫做同一件事情”为特征,有关这种心理紊乱疾病的新闻已经牢牢抓住了公众的视线。从那以后,自闭症就成了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现状

自闭症患者在增多吗?

儿童自闭症病例的增加与电视用户的增长密切相关。电视用户增长越快,患自闭症的孩子增加也越多。在美国,自闭症与降雨分布也存在同样关系。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增自闭症病例中约17%是因为有线电视用户增加。此外近40%的已确诊的自闭症病例是因为下雨而不得不在家里看电视造成的。自闭症以“无力适应社会环境”为特征,但适应能力的缺失并不容易被诊断出来。有些人因为其高智商而掩盖了自闭症,可能一辈子都未被诊断出自闭症。现在专家提起泛自闭症障碍症候群,就包括了那些受轻微影响的人群,几十年里这个弹性定义的周延被扩大,囊括了越来越多的患者人数。

传统的自闭症,即最严重的那种病情,在英国就折磨了3万人之多,大概每1万人就有5人患上了自闭症,此项数据在50年里一直未有大的变化。但是,估计有超过50万的人正在忍受泛自闭症障碍症候群的困扰,这其中就包括阿斯伯格综合征,一种症状较为缓和的自闭症,有时被称为“智力盲人”。自闭症患者中有五分之一的人为低智商,需要别人的照顾,但五分之四的患者拥有正常智商甚至是高智商。

自闭症的其他广泛发展障碍症


1.非典型自闭症(AtypicalAutism)

它与自闭症不同处在于发病年龄,或无法符合上述自闭症A和B所有的诊断条件。这些病人的自闭症状在三岁后才表现出来(即A项条件不符),或自闭症的B项症状全部未达6项,或1.未达2项,或2.或3.并未出现,譬如同一性行为不明显(即B之3.不符),或社交缺陷没有严重到完全符合自闭症的诊断标准(即B之1.不符),或语言沟通正常(即B之2.不符)。非典型自闭症可见于极重度智能不足患者,由于其功能非常低以致无法表现出诊断自闭症所需的特定偏差行为;此类病人有些医生将他们诊断为智能不足并有自闭倾向。有些高功能的自闭症患者,到学龄期部分症状改善或消失,无法完全符合自闭症诊断要件,亦归于非典型自闭症。有些严重接受性语言发展障碍患者,也常表现出仿说现象,以及社交、情绪、行为上和自闭症类似的现象,也就是和自闭症的诊断有重叠之处,也合乎非典型自闭症的诊断。在ICD-10,将非典型自闭症再分为发病年龄非典型、症状非典型、和发病年龄及症状均非典型。DSM-IV则将此亚型扩大包括非典型自闭症及其它无法归类的PDD,命名为「未明示之PDD,简称PDDNOS」。

2.雷特症候群(Rett’sDisorder)

这是一种绝大部分发生于女童,以痴呆、自闭现象、痉挛、小头和丧失有目的的手部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典型的个案出生后之前五个月有正常或近乎正常的早期发展,在5至30个月之间发病退化,丧失全部习得的手部和语言技巧,同时在5至48个月之间开始头部生长减缓而成小头。丧失有目的的手部动作,代之以固定反复的手部动作(如,搓手、扭衣角)及过度换气(深呼吸)是其特征。社交及游戏的发展停滞,但仍有视线接触,有些病人后来社会互动会进步。在儿童中期常发展出协调不佳、步态不稳,且合并有驼背或脊柱侧弯,有时会有舞蹈徐动症状。病人都会有严重的智能障碍,在儿童期早期或中期也常出现癫痫痉挛。与自闭症不同的是,少见严重的自我伤害及复杂的重复性偏好或常规的同一性行为,主要是越来越严重的运动功能退化和智能退化。

3.儿童期崩解症(DisintegrativeDisorder)

它为广泛性发展障碍的一种,也称为崩解型精神病或海勒氏病。这类儿童至少在二岁前仍有正常发展,在二至十岁间发病,最常见的是三至四岁发病,发病后丧失已习得的技巧,同时合并和自闭症相同的社会功能和沟通功能质的异常。通常呈现明显的语言退化或完全丧失,游戏、社交技巧及适应行为退化,常见大小便失去控制,有时会有运动功能的退化。病人对周遭环境失去兴趣,出现重复的作态性动作,及类似自闭症的社交互动及沟通障碍。病人男女均有,但以男童居多。其病程是开始退化后大都在六至十八个月之间退化到最坏的地步,此时与低功能自闭症患者难以区分。部分病人退化到最坏的谷底之后,会逐渐恢复部分功能,但部分病人则持续退化,后者可能有神经系统的病变,应予以检查治疗。

4.亚斯柏格症候群(Asperger’sDisorder)

1944年亚斯柏格在德国报告和自闭症非常相似的症候群,不同的是病童先会讲话后会走路(自闭症则语言发展严重落后),且语言近乎正常,此外,二者在人际关系及同一性特征几乎完全一致。有部分学者至今仍认为亚斯柏格症是高功能自闭症中很特殊的一群而不需单独分类。这类儿童通常无显著的语言或认知发展迟滞,但社交互动质的障碍及局限、重复及同一性行为、兴趣及活动则与自闭症相同。病人可能有与自闭症类似的沟通问题(语用缺陷),但没有显著的语言迟滞和文法上的缺陷。大多数个案一般智能正常,但动作常显得笨拙。这个症候群主要发生于男童(约8比1)。此种异常多半会持续至少年期及成人期,而成为一种特殊人格,且其攻击行为的出现率较自闭症患者为高。

调皮儿童或患“高端自闭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常见于调皮儿童,易被误诊为多动症或性格障碍。

●患儿本身可能很聪明并具备特殊才能,如悉心引导,长大后从事的职业有可能与儿时特长相关,可以积极化弊为利。

刚刚过去的“世界自闭症日”,让社会对不肯开口说话、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天使们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关注。但你听说过“高端自闭症”吗?与闭口不言的普通自闭症患儿大相径庭,这群孩子很可能是班上的“捣蛋王”,活泼好动,不听指挥,且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看似更像“多动症”,但其实,他们很可能患了“阿斯伯格综合征”,即语言发育正常的高功能自闭症。

专家介绍,这种病临床发病率甚至高于普通的孤独症,而它的危险之处在于:不被老师和家长认知,所以教育手段单薄;表现更易被界定为性格障碍或多动症。“其实这些孩子本身可能很聪明并具备特殊才能,如悉心引导,长大后从事的职业很可能与儿时特长相关,可以积极化弊为利。”专家表示。

患儿常被误诊为多动症

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这么几个让老师和家长头痛不已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无端兴奋、永远多动、话多、课堂纪律差、做事我行我素、极其“以自我为中心”。这类孩子很可能背上多动症的“罪名”,但其实他们很可能患了与多动症截然不同的病症阿斯伯格综合征。

“程度厉害的患儿还远不止于此,具体表现为会对老师和家长的指令听而不闻,有时会在上课时离开座位,走出教室;人际关系差、不合群,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受同学排挤;行为较同龄孩子幼稚,显得过于单纯,不懂迂回;情绪易波动、易发脾气;喜欢重复问问题,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说话滔滔不绝,不在于对方是否感兴趣;不怕羞、不怕陌生人,"自来熟"表现严重……总体来说,这种孩子给老师和家长的感觉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行为幼稚、注意力分散、聪明古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神经专科主任罗向阳教授介绍说。

但对于这些儿童,在多年延续至今的教育制度下,往往老师和家长更多关注其“多动、注意力分散、课堂纪律差”等缺点方面,而这些表现不是换来师长们的打骂不休,就是常成为首诊主诉,被误诊为多动症。

该病属于自闭症高端形式

阿斯伯格综合征与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疾病亚型,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其发病率高于典型孤独症,是一种高端形式,属于一种高功能的自闭症。

据介绍,该病的患儿往往机械记忆能力很好,如认路、记忆火车时刻表、地铁站或公交站牌等;他们可能对某些领域或学科如生物、地理、自然等有较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智力和语言能力是正常的,有时甚至会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或者说出一些让大人感到吃惊的话,显得文绉绉,像个小大人;虽然他们和小朋友的相处常常有冲突,但是他们却是有交流和交往愿望的,只是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懂得如何和别人打交道,从而容易受同龄人排斥。另外,他们可能行为比较刻板、固执、思考问题直来直去,显得不是那么灵活,还存在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差等问题;比较讨厌写作业,可以口若悬河般地说出某件事情,却不能将所说的写在作业本上。

“当然,这些表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不尽相同,程度也不一样,但他们有着共同的核心障碍:社交困难。因为其语言及智力水平发育大多正常,所以孩子的社交困难往往在早期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察觉,加上国内对该症认识不足,造成其漏诊误诊较多。”罗向阳介绍,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往往伴随注意力涣散、多动、课堂纪律服从性差的问题,故学龄期患儿往往因为以上表现而就诊于儿童心理行为门诊。

目前该病教育手段较单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心理行为门诊的郭嘉医生介绍,由于国内医学界对该病的认识时间还较短暂,所以目前研究较为有限,可供家长和老师参考的教育手段也比较单薄。但他表示,还是有大的原则可以供老师和家长遵循的: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和宽容就是首当其冲应该做到的。

郭嘉介绍,监护者、教育者首先要明确,患儿的问题行为不是有意调皮捣蛋,而是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大脑,其出现的问题行为与其神经系统发育有关,这是理解孩子的第一步。接着,要学会对孩子的一些琐碎问题行为充分容忍,不要事无巨细地把关,更不要用“乖孩子”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老师对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也要区别对待,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育他们,而不是在课堂上大声呵斥。

应对患儿的特殊能力给予培养

包容理解还算容易做到,如何对患儿的问题和行为进行矫正才是真正的现实大难题。“我们建议,对于严重干扰课堂纪律、妨碍他人及不符社会规则的行为,必须去面对解决。”郭嘉介绍,老师和家长可采用“角色扮演游戏”、“问题行为(录像)分析”或“正确行为示范表演”等形式教育孩子;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干预也可以明显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兴奋暴躁的症状。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智力发育异常或是自闭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智力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