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儿童爱看卡通片的秘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为什么爱看卡通片?他们和成人在看卡通片时到底有何生理差别?近日,我国科学家解开了相关的秘密。儿童在观看卡通片中虚拟人造角色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韩世辉教授等研究人员以10名10岁左右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名男孩和5名女孩。研究人员让10名儿童观看了真人电影片断和《变形金刚》等动画片片断,然后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测量这些儿童观看电影和卡通片时的大脑激活情况,结果发现,儿童的大脑内侧前额叶在观看电影表现的真实人物和卡通片表现的虚拟角色时都会被激活。M.Yjs21.coM

此前,国外科学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成人在观看由真人表演的电影片段和虚拟角色的动画片段时,大脑活动有显著的差异,看真人电影时,成人的大脑内侧前额叶自动参与加工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如理解他人的意图),对卡通动画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人物角色或非人物角色却没有类似的自动加工,大脑内侧前额叶不会被激活。

韩世辉等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10岁左右的儿童观看卡通片中的虚拟人造角色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这也解释了儿童为什么对于卡通片有着浓厚兴趣的原因。

韩世辉表示,该研究结果提示,儿童直到10岁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还是不能自动区分真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和虚拟人造角色。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儿童与成年人在自动地区分真实与虚拟角色的认知与神经机制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如何正确的陪孩子看英文卡通片?


在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看英文卡通片,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学习方式。

1.有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 知识和场景结合得好。单词、句型,通过卡通片的演绎,变得栩栩如生,孩子们印象会非常深刻。

3.内容便于互动。一部好的卡通片,内容设置会很贴近生活,方便家长和孩子进行互动,角色扮演。

但可惜的是,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上了小学以后,很多学校和家长,逐渐把纸质教材,变成了孩子学习英文的主要教材。其实,一部真正好的卡通片,它的知识含量绝对不亚于任何一本纸质教材。

以《Peppa Pig》为例,其第1季单词量是1779个,前面4季的单词总数是:4503个。前四季的单词总量,甚至超过了高考要求的词汇量。虽然,看卡通片学英文有诸多好处,可从现状来看,学习的情况却不太乐观。主要表现就是:

家长参与少,多数是孩子们自己在看。本来,看卡通片学英文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动学习方式,结果,现在却变成了孩子们自娱自乐的“娱乐行为”。这种情况,让我想起了在成人英语学习领域,有一种“看电影学英语”的方法。

后来,多数人觉得这个方法没有什么效果,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个方法本身有问题,而是你在看电影的时候,太容易被电影情节本身所吸引,而忽略了其中的语言知识。语言学习,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练”。电影你看的很热闹,可有多少知识变成你自己的了呢?如果,你想达到熟练运用电影语言的状态,只有通过多加练习才能实现,玩命的练。

“看电影”只是方法,目的是学英文,而很多人恰恰本末倒置了。成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孩子们了。为什么家长参与的少呢?我个人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1.观念

家长觉得“学英语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再说了,不就是就看卡通片吗,还需要我陪? ”

2.受限于自身的英语水平

这部分家长认同卡通片的重要作用,也希望参与进来。可是,自己英语不好,就算他想陪孩子一起看卡通片,也插不上话,只能“和孩子大眼瞪小眼,一起瞪着卡通片”。这个时候,有些家长就干脆去看韩剧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作为家长应该怎么样正确的陪孩子看英文卡通片。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英文卡通片,在英语学习中作用呢?

1. 选片

首先,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不过绝大多数的英文卡通片,都非常受孩子们欢迎 ,所以可供选择的材料会非常多,比如《Peppa Pig》。

英文书:

你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东西,再有趣的卡通片,孩子也会有看烦的那一天。当孩子们感到厌倦的时候,这些衍生产品就会产生重大作用。你可以把书拿出来和孩子们一起读,也可以把贴画拿出来和孩子们一起玩,你也可以把这些玩具拿出来和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这一点,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会详细介绍。

最后,选择了一部卡通片,一定要坚持学下去,不要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把一部卡通片学透,并且要反复练习。你可以想想,从小到大,你学了多少本英文书,最后脑子里边还剩下多少。

精通比量大更重要。

2. 家长看片

你可以陪孩子一起看,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提前单独看。目的是了解故事的情节,掌握重点单词和句子的发音。这样,你在陪孩子一起看的时候,可以边看边提问,引导孩子把卡通片中的内容说出来。

当然,这个环节对家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家长会有这样的顾虑“我自己英语不好,说错了,会不会误导孩子?”误导谈不上,但影响肯定有的。

其实,在这个环节,真正需要你说的英文,并不是很多。包括你提的问题,都可以用中文来说,关键是要让孩子用英语回答。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你做那个行业,我还是建议你自己把英语学好。哪怕是为了孩子呢,如果你英语足够好的话,你完全可以不用把孩子送去培训班,这样,每年,你至少可以省下来5000到1万块钱,小学六年,中学六年,能省下多少钱,你自己算吧。

3.制作英文卡片

看完卡通片以后,你可以上网搜索卡通片的图片打印出来,最好是彩色的,然后和孩子一起把单词贴到卡片的背面。这样,你们俩就合作制作出了一张单词卡,在动手制作卡片的过程中,孩子相当于又记了一遍单词。

如果这部卡通片有衍生卡片的话,那打印图片的这个环节,你就可以省去了,你可以直接打印出单词,让孩子贴到卡片的背面即可。至于这些卡片怎么用,你可以和孩子发挥想象嘛。比如,你展示卡片,孩子说单词;或者你说出单词,孩子来找出对应的卡片。方法,一想就是一大堆。

如果制作的卡片足够多,孩子都可以把它们做成一部卡片书了,那这对孩子学习英语,是多么大的一个刺激啊!成就感爆棚啊!

4. 分角色扮演

看完卡通片之后,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如果有卡通片衍生的人物,或者公仔的话,效果会更好。你拿着Peppa,我拿着George, 我们就可以开始了哟!表演的时候可以把视频录下来,这招对于小孩子特别管用。

5. 实战刺激,也就是,给孩子创造成就感。

英语学习关键在坚持。如果你想让孩子坚持下去,用学习的成就感不断刺激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在前文,我们提到的制作卡片书和进行角色扮演 ,都是在给孩子找成就感。你也可以邀请孩子的同学和家长,一起举办一个模仿比赛。孩子们表演,家长们做评委。

当然,如果你有一些老外朋友,让孩子和老外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是最好的刺激方法。前提是,你要了解孩子的英语水平,不要为了找成就感而去找成就感。上面的这5种方法,你可以尝试对4岁到12岁的孩子来使用。

如果孩子现在还不到4岁,你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帮他创造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如果孩子超过了12岁,上了初中,你会发现,孩子已经不太愿意跟你一起表演了。不过,如果你能在英文卡通片的帮助下,充分利用好这8年的时间,孩子的英语完全可以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电视片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日本电视连续剧《奥特曼》曾风靡全国,受到了很多儿童的喜欢,有的孩子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除了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看连续剧外,还要购买相关的玩具还有服装,这倒是让商家受益颇丰。但我们的家长却有些困惑和头痛了,因为有些孩子不仅整天沉迷在电视里不说,没完没了的系列产品也让家长大伤脑筋。过去,沉迷的对象多为小学生,但现在有许多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也开始紧紧追随了。

笔者曾接待过不少的小学生家长,他们向我诉说这些烦恼。我发现这些儿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第一,注意力忽然变得分散。具体表现在对学习的兴趣程度降低,但只要一提起看电视就很兴奋,口中念念有词的就是奥特曼或是电视里面的怪兽名称。

第二,部分儿童有冲动性行为。这在群体活动中表现的较为突出,平日里比较文静的孩子忽然开始变得不能安分,经常会出现肢体动作,常常被人误解成好斗成性的坏孩子了。

第三,性格出现任性的特点。有家长曾说他的孩子过去让完成作业好像并不怎么困难,但是自从迷上这部电视后做任何事情都要和大人讨价还价,如果没有答应就不依不饶。

第四,出现胆小恐惧的特征。有的孩子自从看了连续剧后晚上不敢独自睡觉,害怕黑暗甚至莫明其妙地产生恐惧说害怕妖怪,更有甚者即使在大白天也不敢去空房间。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这和儿童的生理以及心理发展的特征有关。在小学初期,儿童的大脑和心理发育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孩子就是通过周围环境和教育逐步开始提高并完善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水平。由于此时孩子的脑部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整,心理还非常脆弱,因此很容易受到外部事件的刺激。影片中的奥特曼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形象,这恰好满足了孩子渴望长成为有正义感有力量的人的这种成长愿望。但同时,为了更突出的表现奥特曼的英雄形象,片中又设计了大量的怪兽形象,而且这些怪兽往往比奥特曼看上去更强大更可怕。儿童在看节目的过程中当然会被剧情控制并吸引,但是当儿童进入睡眠状态时,那些看过的画面并不是连贯的,所有画面的出现变得无法控制,特别是那些给人视觉强烈刺激的怪兽会给大脑输入更多的信息因而容易导致恐惧出现。也就是说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是由于接受过度刺激而导致的结果,这种刺激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影响越大。

孩子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会对不同的刺激产生敏感性反应,例如在1到6个月的婴儿时期,听觉是较为敏感的。因此,较大的噪音都会使婴儿产生恐惧更不用说怪兽那种可怕而怪异的叫声了,处在婴儿期父母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宝宝,尽量不要让宝宝接受不良声音的影响,即使大人之间偶有矛盾冲突也绝对不能在孩子面前爆发。

在6到9个月的婴儿期,视觉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这时的宝宝开始对形象画面和声音表现出敏感和兴趣。对于新奇刺激,比如陌生人(通过面孔和声音以及嗅觉识别),产生的反应取决于多种情境因素。比如,婴儿所熟悉的人在场还是不在场,与所熟悉的人接近程度,所在的环境是否熟悉,以往与陌生人接触的经历,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反应方式及婴儿个性特征,陌生人的特征,陌生人接近婴儿的方式等。

在12到24个月的幼儿时期,儿童与看护者分离所产生的焦虑(断乳期)高峰出现在18~24个月时,而且是极为普遍的反应。要是在这个阶段让幼儿独自接受外部的视觉或听觉的不良刺激会使幼儿产出恐惧感,反过来又加重分离所产生的焦虑甚至成为一种成长阴影,长大后变得胆小不自信甚至会出现孤僻的性格特征。

记得有一位做儿童心理工作的同事说过,那些专门为儿童设计网络游戏产品和影视节目的人才是真正的心理学专家和高手,因为他们最了解孩子的心理,他们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更知道怎样做就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和要求。

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单纯的就是一张白纸,就看我们给他们输入什么样的信息了。正是由于这种单纯和年幼,让他们还无法自己从现实的世界中去辨别良莠,分清是非。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有一双慧眼,让我们的老师拥有一颗爱心,让每一个提供儿童产品的商家多一份良知和责任。

揭示儿童安慰物的“秘密”


儿童时期,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安慰物,这些安慰物可以是一块毛巾、一个绒毛玩具、一个毛巾被等等,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便和这个安慰物形影不离。

儿童的安慰物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在众多的同类物品中‘他只喜欢其中的一个比如,同样的毛巾,他只要那一块,即使破旧得已不成样子,他依然对这块毛巾情有独钟;

第二,每天都离不开,随时有要带着它,吃饭、睡觉、玩、外出等,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也要带上;

第三,孩子对安慰物吸吮、闻气味;

第四,无论安慰物多么破旧不堪,孩子也拒绝更换新的,即使是完全一样的物品。

儿童的安慰物对于儿童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一块毛巾,而是他们适应这个新世界、新环境的情感支持!是他们适应陌生环境的情感拐杖!不是每个儿童都需要安慰物,但对需要安慰物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成年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是如此的弱小,感觉新环境的不安全,所以,安慰物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

当孩子需要安慰物的时候,父母不妨多多审视一下自己:

1、孩子很小就和父母分开,长期见不到父母;

2、平时主要是老人或保姆带,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太少;

3、与孩子身体亲密接触的时间太少;

4、孩子缺乏工作的引领,太多时间处于无聊状态;

5、孩子与外界接触太少;

6、不懂得或不注重孩子精神力量的培养等等。

如果我们因为种种的原因和借口不能够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安慰,为什么不可以允许儿童自己找到安慰自己的方式呢?当孩子渐渐长大以后,当他们能够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来适应和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放弃安慰物了。所以,不要粗暴地拿掉孩子的安慰物!

我们的习惯是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成长,对我们的儿童没有信心,我们不相信孩子自然成长中的一些规律,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正常状态不理解,在这种不理解的情况下就给孩子下一些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定义,什么心理有问题呀,什么行为有退缩呀,还提出什么预防措施!还对孩子进行治疗!我们已经愚蠢到用干涉孩子正常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治疗”孩子正常的行为!

儿童童年秘密的九大发现


蒙台梭利以科学的精神发现的“童年之秘”,也就成为幼儿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使“教育”幼儿获得了真正的科学方法。

1.“工作”是人性的表现,也是人性的特征,只有人类才具有这种能够“开创生命、发扬生命”的特性。

2.孩子喜欢“工作”甚于游戏。

3.“独立”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目的,也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孩子们渴望摆脱大人的摆布和干涉,而自己发展他的生命,成为一个未来的强人。

4.孩子能够自由选择所能、所喜的事物来探索,才会有兴趣学习,也才能产生学习意愿。

因为儿童们所选择的,一定代表着他们内在有某种特别的需要和兴趣。

5.幼儿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这规律是在生命的开始就已经存在。在这伟大的规律中,幼儿个体为了成长,会不断地显露出“内在需要”来,驱使着幼儿主动地去接触环境,以满足成长的目的。

6.“适应环境”是幼儿一切智能成长的原因。

7.儿童在智力的发展上,有各种官能的“敏感期”出现,在特定的敏感显露期内,官能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就会快速的发展。当然这种敏感显露时间的久暂和出现的迟早,是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也无法使之提前或延迟,因此也就成为幼儿教育所重视的“个别差异”理论的根据之一。

8.说话和阅读都是自发性行为,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而且孩子的书写行为的发展其实早于阅读。

9.奖惩对幼儿的学习不能产生“诱因”,不但无效,而且有害。

孩子不爱看书是为什么


导读:选择好书的标准很简单,首先是真善美,然后就是画多字少,最后就是孩子愿意一读再读。

1、没有良好的家庭阅读气氛

一个父母从不读书的家庭,孩子很难知道阅读为何物,更无法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此也就无从“爱上阅读”。

有人曾在两所家长来源差异较大的小学进行调查,a小学的家长大多来自高校,其在家中有大量时间用于阅读和写作;b小学的家长大多为普通工人和售货员,其在家中有大量时间用于看电视、打麻将、聊天。结果发现:a小学的孩子发生自发阅读和书写行为的时间也较早,且认为阅读和书写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b小学的孩子发生自发阅读和书写的时间则较晚,且不将阅读和书写当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是,研究者要求b小学实验组的家长每天在家中进行20分钟的阅读,阅读内容可以是报纸,也可以是任何书籍,要求是必须在孩子面前进行,且阅读时要表现出专注和愉悦。坚持了几个月之后,b小学实验组的学生自发阅读行为明显增加,且开始认为阅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家长也认为,孩子最近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有所提高。

我们希望孩子表现出怎样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先做出怎样的行为。

2、没有适当的早期读物

有些家长说,我们很爱读书,家中也为孩子买了很多书,为什么孩子还是不爱看书呢?这时,我们需要来检视一下:家长到底为孩子买了什么书?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对不同的图书感兴趣,但在6岁以前,孩子不认字或者认字不多的时候,绘本无疑是最佳的阅读启蒙选择,而绘本的主题却是需要家长认真去思考和选择的。讲大道理的,过于玄幻的,充斥暴力内容的都不是好的读本,而自然清新的,画面美好的,主题贴近孩子生活的,有着丰富和合理想象的,展现真善美的,充满智慧的幽默的,才是真正优秀的绘本。

其实,选择好书的标准很简单,首先是真善美,然后就是画多字少,最后就是孩子愿意一读再读。如果觉得还不能确认,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孩子去图书馆,在那里先试读,然后把孩子爱不释手的书买回家。这样既经济又实惠,避免了没必要的浪费。

3、没有适当的亲子阅读指导

有了适合孩子的图书,接下来就是家长怎么和孩子一起读的问题了。

总的来说,就是通过一些技巧,帮助孩子从依赖阅读经由分享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而这个过程中,由于孩子从被动的听,到主动的参与,其阅读的过程也从一个接受的过程变成一个类似于游戏的建构的过程,因此,孩子就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了。

4、没有适当的亲子阅读环境

还有一些家长,钱舍得花,家中藏书何止过千,书桌书椅书橱书柜一应俱全,可孩子还是不喜欢读书。究其原因,竟然是“钱多惹的祸”。

每次说到亲子阅读环境,大家总是想到安静的书房、柔和的灯光、高矮适度的书桌、亲昵的亲子关系等等,没错,这些都是必要的环境,但减少不必要的外部刺激,在有限的范围内选取,阶段性地提供新鲜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境,这比过分充足的、让孩子难以选择的、迷乱的环境更好。

好的亲子阅读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家长精心选择的图书;

◎阶段性的投放(孩子充分阅读了一本或几本之后,再给予新的图书,每次给予的图书在内容、难度、写作手法上有一定的关联,让孩子能越读越有兴趣);

◎充足的陪伴和指导;

◎松弛温馨的氛围(没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急功近利的后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怎样培养一个爱看书、多识字的孩子


怎样培养一个爱看书、多识字的孩子

一、良好的看书习惯要早养成

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家长发现孩子非常喜欢听故事,这时候是养成读书习惯最好的时机。家长如果怕自己的普通话不准,可以通过VCD、DVD、录音机等来播放故事给孩子听,那声情并茂的故事让孩子们沉浸其中,由此而受到感染和熏陶,长期坚持下去,对孩子将来的朗读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最好和孩子一起看书,孩子边看边听,小手指指点点,逐渐养成看书的好习惯。

二、随情随景巩固所看书的内容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听故事,听过就丢过了,其实不然。孩子听过故事之后怎样才能让他得以巩固呢?如果在雨天你和孩子刚好走在路上,毛毛雨落在你们的身上,多有诗情画意,你可以对孩子说:“听听小雨滴落在你的伞上是什么声音?想想上次看的书上是怎么说的?”这样可以让孩子回忆看过的书上的内容:小雨滴落下的声音是“滴答、滴答”的,“小雨滴落在路边的水面上是什么样子的?”家长在这时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小雨滴落在水面上像小画家画出了一个一个的泡泡》”瞧,孩子的想象力多么丰富。随后在电视中、在电脑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都可以作为教材,大自然的美景无处不在,天然的教学课堂就在我们的身边,书本的知识和自然的结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三、在读书中懂得真、善、美

通过以上的训练,孩子对读书有了兴趣,并且书读多了,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有自己的见解,懂得了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得到了美的享受。

如果家长和你的孩子能共同做到以上几点,我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变成一个爱读书、多识字的好孩子。

陶晓丽:爱看书≠考高分,咋办?


最近,有些朋友在问我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很爱读书,也读了不少书,为什么语文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我应该怎么办?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他们讲了讲关于三个孩子的故事:

一个是小男孩,今年读三年级。他是真爱看书,看过的书也很多,差不多两三天一本。可是,作文写得不太好,只能写二三百字左右,有时候还会出现拼音。

一个是小女孩,今年读四年级,也很爱看书。她看书更快,家长的阅读速度都跟不上她。但是,她在做语文试卷上的阅读理解的时候,似乎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另一个女孩子,今年读初二,也是从小就爱看书。她妈妈说在小学四年级以前,她的语文优势并不明显,从五年级开始才逐渐显示出优势,至今语文成绩都遥遥领先。

所以,喜欢读书的孩子,他们的优势肯定会显现出来的,不要太着急。何为底子?这些书就是底子。

不过,孩子喜欢读书,并不等同于会读书。书读得多,也并不意味着写作就一定好。这里涉及一个"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读书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读书的方式和读书的结果。如果孩子读书是"为了拓宽知识面",那他会获得很多知识;如果是"为了愉悦心情,打发时间",那他会获得很多快乐;如果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那么所选的书,以及书的读法就要有点讲究了;如果是"为了提高思考力",那所读的书和读书的方式就更不一样了。当然,这也是相对而言。书读到一定的程度后,很多东西就会打通了。

总之,一个喜欢阅读、读了很多书的孩子,在语文学习上的优势早晚会体现出来的,一定要鼓励孩子多读书、会读书。

陶晓丽老师:

语文思维1-2年级教研培训主管,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八年教龄,实力派教师。多套语文课外辅导教材研发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课题《全媒体教育手段对中国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的研究》第三负责人。

选好小窍门 卡通也益智


一卡通片为什么受宝宝欢迎

卡通片之所以对学龄前幼儿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主要在于此年龄段幼儿凡事都处于摸索阶段,对任何东西都很好奇,特别是腔调、画面和声光效果,而这3大要素在卡通片里正好特别充足。

要素1:腔调

幼儿之所以爱看卡通片,多半是被卡通人物的可爱娃娃音腔调所吸引,尤其是2~3岁的孩子,正处于学习语言阶段,所以对腔调特别敏锐,很快就会流露出喜爱的感受。

要素2:图案

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思考逻辑的发展还不健全,而卡通人物的构图简单,比较容易让孩子感到可亲近、容易理解,自然而然就会喜欢看卡通。

要素3:表情动作

卡通片里夸张的脸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都充满了丰富的变化,容易引起幼儿注意。如果情节内容符合幼儿的生活情境,则更能够吸引他融入情境之中。

二卡通片3大益处

益处1:改变暴躁情绪

由于幼儿对于卡通片拥有高度的专注力,因此看卡通片所收到的教育效果会比其他工具好很多,比如书本、录音带等,可说是相当适合用于调整幼儿性格的教养工具。平时父母可先收看卡通片内容,筛选出适合幼儿观赏的精品节目。再说现在的年轻父母都很忙,下班后也可能要加班或忙于家务,无法长时间陪伴幼儿,因此幼儿可能会闹情绪,此时便可挑选温馨一点的卡通片给孩子看,帮助他稳定情绪。

益处2:帮助学习规矩

由于幼儿很喜爱卡通片里的人物,所以多将自身投射到某一角色身上。比如很受女孩子欢迎的芭比娃娃,每个小姑娘都想变成她,既漂亮又有气质。因此,家长可能发现3岁左右的女孩开始注重打扮。其实这就是很好的教养契机。父母想要幼儿学习良好的习惯,如保持环境清洁,都可利用幼儿喜欢模仿的习惯来达到目的,比如对孩子说:“要随时保护环境清洁,才能像芭比一样讨人喜欢那!”

当然,在利用卡通片里的角色来教养孩子时,必须考虑到该角色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事情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不能胡乱联系、乱给卡通人物戴帽子,否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思考能力逐渐变强,就会认为家长一直在糊弄人!

益处3:加速语言学习

说到卡通片有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很多家长可能感到难以置信。其实,只要婴幼儿能够多接受语言刺激,就可以达到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平时父母平时比较沉默寡言的话,不妨多让幼儿收看卡通片,可间接增加其语言刺激。

以“天线宝宝”为例,对刚要学习说话的婴幼儿而言就非常合适,因为天线宝宝说话速度慢,孩子很容易就能听懂它在说什么,而且又一再重复,对幼儿学习说话确实有很大帮助。不过,天线宝宝比较适合2岁以下幼儿观看,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而言,已经难以发挥帮助语言发展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对于卡通人物的模仿能力极强,所以必须慎选卡通片,否则当幼儿跟着其中的卡通人物学到看似好玩、实则难堪的话语时,如蜡笔小新常说的口头禅“你笨死了”,父母就会发觉要改变这些用语习惯相当困难。

三如何选择卡通片

可能令许多父母感到头大,因为总是担心卡通片里存在不利于幼儿发展的因子。要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父母陪同收看。凡是卡通片中正面的、积极的内容,如“巧虎”中包含了教导小孩如何学习生活细节,家长可借机将卡通片中的内容转化至日常生活,教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卡通片中的负面信息,如“哆啦A梦”中的胖虎,总是仗着自己身强体壮就欺负弱小,家长也可趁机告知幼儿“不可仗势欺人,应当帮助别人”。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更好地去思考卡通片的情节、逻辑,并且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问题。

●选教育性、启蒙性的卡通片

音乐、节奏和色彩:婴幼儿不妨看看《泡泡宝宝》。这是一部没有任何情节的连续剧。被卡通化了的主角是一群五颜六色的可爱的泡泡般的“宝宝”。他们跟着仿佛来自外空的音乐飞翔舞蹈,他们的形状很简单,只有圆锥形的身体和头上的两只大眼睛,刚好足以抓住低幼孩子的注意力。

颜色、形状、数目、字幕、生词:资格最老的当然要数《芝麻街》。拍摄这部连续剧时,一群严肃的教育工作者每拍完一集,都先放给小批儿童观看,随时修改不能吸引儿童的地方,最后终于找到了现在成为经典的结构和拍摄模式。《小小爱因斯坦》系列,也是适合低幼启蒙的作品。另外还有国外正走红的Blue’sClues,很生动地对孩子进行启发,无形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社会交往: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需要自幼开始培养。一些表现人际之间美好情感和交往的卡通可以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方面,《天线宝宝》是很好的选择。很多成人不明白为什么如此简单的情节和人物设置会对孩子产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但《天线宝宝》不是随意之作,也是由一群儿童教育专家反复调查研究,专门为低幼孩子量身制作的,充满友好、团结的气氛,世界一片明媚,正是小朋友们想要的。

给低幼孩子选择卡通片,一定要注意影片的节奏。1997年,当《神奇宝贝》的某一集开始播放时,世界各地都出现儿童在观看该集影片后惊厥的现象。后来的调查发现这些孩子本身都有癫痫等易于出现惊厥的疾病,证明卡通片中飞速变化的声光色可能引起孩子大脑信息处理的短路。卡通片中的信息以各种形式极快地传输给孩子,孩子的大脑必须快色处理这些信息,在有缺陷的孩子那里引起惊厥,在正常孩子中往往导致误解。而在习惯了快速接受信息之后,孩子会对接受更加细节的、有条理的信息,比如书本学习失去兴趣。幸运的是不少人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而开始制作适应孩子接受的节奏舒缓、信息量有限、解释清晰详细的影片,比如《巴巴爸爸》、《蓝色小欧斯》都是其中的典型制作。如果你家中有一个十分活跃好动的孩子,可以试试看这两部连续剧能否让他安定下来。

●选富于情节性的、以故事为主的卡通片

想象、冒险:很多日本动画片富于想象力。《哆啦A梦》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大雄体育不行、学习不好,总是被人欺负,影射无聊乏味的“会社人”(公司职员),但天外来客哆啦A梦却让他平凡无奇的生活变得格外有趣起来。《神奇宝贝》也属于此类异想连篇的卡通,附带宣扬忠实友谊和勇于冒险的精神。动画片大师宫崎骏的《千千寻》、《森林王子》等影片,富于东方哲理和美学风格,想象奇特,可以让孩子和大人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英雄类:男孩子到一定年龄就会开始看《蜘蛛侠》、《变形金刚》,即使你很不情愿。看这一类拳脚和力气取胜的影片,你能把关的是片子是否有正面积极的意识取向,语言是否有不妥的地方,制作上是否粗制滥造。

浪漫片:很多小女孩喜欢温馨阳光的卡通,迪斯尼的很多片子都适合女孩子观看。不一定给她们全看芭比或者仙女故事,因为这些包装美丽的故事里往外也宣扬很多英雄救美之类的陈词滥

4个妙招解决孩子不爱看书的问题


早教风行,妈妈们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从小就现出一位天才的形,怕的是,往往有那么些孩子根本不领父母的情,你越是想让他爱上读书,他越反感读书。其实宝宝的喜好就是一张白纸,全赖父母的引导,宝宝如果不爱看书,你首先需要这样做——

1、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气氛

父母从不读书的家庭,孩子很难知道阅读为何物,更无法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此也就无从“爱上阅读”。

有人曾在两所家长来源差异较大的小学进行调查,a小学的家长大多来自高校,其在家中有大量时间用于阅读和写作;b小学的家长大多为普通工人和售货员,其在家中有大量时间用于看电视、打麻将、聊天。结果发现:a小学的孩子发生自发阅读和书写行为的时间也较早,且认为阅读和书写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b小学的孩子发生自发阅读和书写的时间则较晚,且不将阅读和书写当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是,研究者要求b小学实验组的家长每天在家中进行20分钟的阅读,阅读内容可以是报纸,也可以是任何书籍,要求是必须在孩子面前进行,且阅读时要表现出专注和愉悦。坚持了几个月之后,b小学实验组的学生自发阅读行为明显增加,且开始认为阅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家长也认为,孩子最近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有所提高。

2、提供适当的早期读物

有些家长说,我们很爱读书,也为孩子买了很多书,为什么孩子还是不爱看书呢?这时,我们需要来检视一下,你到底为孩子买了什么书?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对不同的图书感兴趣,但在6岁以前,孩子不认字或者认字不多的时候,绘本无疑是最佳的阅读启蒙选择,而绘本的主题却是需要家长认真选择的。讲大道理的,过于玄幻的,充斥暴力内容的都不是好的读本,而自然清新的,画面美好的,主题贴近孩子生活的,有着丰富和合理想象的,展现真善美的,充满智慧的幽默的,才是真正优秀的绘本。

其实,选择好书的标准很简单,首先是真善美,然后就是画多字少,最后就是孩子愿意一读再读。如果觉得还不能确认,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孩子去图书馆,在那里先试读,然后把孩子爱不释手的书买回家。

3、给予适当的亲子阅读指导

有了适合孩子的图书,接下来就是家长怎么和孩子一起读的问题了。

总的来说,就是通过一些技巧,帮助孩子从依赖阅读经由分享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由一个接受的过程变成一个类似于游戏的建构的过程,孩子会积极地参与其中。

4、创造适当的亲子阅读环境

还有一些家长,钱舍得花,家中藏书何止过千,书桌书椅书橱书柜一应俱全,可孩子还是不喜欢读书。究其原因,竟然是“钱多惹的祸”。

每次说到亲子阅读环境,大家总是想到安静的书房、柔和的灯光、高矮适度的书桌、亲昵的亲子关系等等,没错,这些都是必要的环境,但减少不必要的外部刺激,在有限的范围内选取,阶段性地提供新鲜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境要素,这比过分充足的、让孩子难以选择的、迷乱的环境更好。

好的亲子阅读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家长精心选择的图书;

阶段性的投放(孩子充分阅读了图书之后,再给予新的图书,每次给予的图书在内容、难度、写作手法上有一定的关联,让孩子能越读越有兴趣);

充足的陪伴和指导;

松弛温馨的氛围(急功近利的后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儿童爱看卡通片的秘密》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身体的秘密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