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板书设计反思

03-06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板书设计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板书设计反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板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该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第一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完成练一练

统计身高。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

(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综合运用

练习四第1、4题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六、作业练习四第3题

教学反思:折线统计图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该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折线统计图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统计图奠定基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成功之处:

1、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德育渗透潜移默化。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了教材的预设,播放了“上海世博会宣传片”和“某地2005年汛情报道”两个视频,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情境,我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及抗洪抢险取得胜利,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操,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强大。

2、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体现。

在“议一议”这个环节,把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各部分的名称,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让学生在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既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又巩固了所学的新知。本节课,通过电脑媒体提供大量的能主动探索的、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能体验感悟的素材,使学生在用眼观察、动口交流、动脑思考的主动性的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中,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发展了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的能力。

3、注重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使他们能可持续发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读“某地2005年8月1日至8月6日水位变化统计图”时,先让学生认真读图,交流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学生一般都能获得一些直接信息,能看出图上各点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这是表面的信息。紧接着让学生思考:从这些数据组成的折线统计图中,我们还能获得什么信息呢?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水位是在变化着的,水位从几日到几日是上升的?水位从几日开始下降?这些信息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观察、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

设计说明

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统计知识非常重要,统计知识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熟悉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掌握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1.在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上运用了比较策略。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不仅反映了两者在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2.注重在分析与预测中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本节课的例题呈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导入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

(课件出示教材104页例1情境图)

2.回顾旧知。

(1)课件出示下面的统计表。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师: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汇报时说出各个年份参赛队伍的支数)

(2)动手操作。

师: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条形统计图,你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再在练习本上尝试画出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

各小组展示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4)师生共同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①画出纵轴和横轴,标明起点。

②根据纵轴长度并结合所给数据确定一个单位长度代表的数据是多少;在横轴上确定各项目的位置,即等距离确定各直条的位置。

③取各数量对应的点,画出直条,并在直条上标明数据。

④标明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时间等。

3.导入新知。

除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画,大家一起看(出示一幅折线统计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通过教材中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回顾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1.观察思考。(课件出示教材105页折线统计图)

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比较上面两种统计图,思考:

(1)折线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具体数量的?

(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异同?

(3)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2.汇报。

预设

生1:我们组认为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是画法不同。

生2:我们组补充一个相同点,它们都有横轴和纵轴。横轴都表示年份,纵轴都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这两种统计图都是对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统计,所以无论哪种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每年的参赛队伍支数。

生3:我们组认为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这是它们的不同点。

生4:折线统计图中的点都用线段连起来就能知道2006~2012年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情况。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两种统计图有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那么你们认为这两种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预设

生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来表示数量的,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

生2:折线统计图用线段将各点连接起来,而条形统计图不需要。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通过这幅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与条形统计图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年的参赛队伍支数,另外折线统计图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情况。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之处是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之处是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折线的起伏变化可以显示出数量之间的变化。

4.分析预测。

这幅折线统计图显示的参赛队伍支数大体上呈上升趋势,你有什么感想?同学们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2013年会有多少支队伍来参赛吗?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两种统计图并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还显示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5.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1)绘制折线统计图。(出示课堂活动卡)

①想象一下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大概是怎样的。

②想一想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③让学生在准备好的格子图上独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④反馈交流,纠正问题。

(2)阅读思考,引导学生从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中找一找、填一填。

①陈东从()岁到()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厘米。

②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岁。

③陈东11岁时身高可能是多少厘米?12岁呢?

④陈东的身高会一直这样增长下去吗?

设计意图: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时,既要考虑变化趋势,又要考虑实际情况。要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习数学才有价值。

⊙应用反馈

我们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又新认识了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判断下面几组数据,什么情况下选用条形统计图合适,什么情况下选用折线统计图合适。

(1)小明每年体重的变化情况。()

(2)我们学校各班男、女生的人数情况。()

(3)小兰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

(4)图书馆各类图书的数量情况。()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布置作业

教材105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反思】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所以在这节课中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初步感知——比较认识——动手制作——分析应用,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特点的统计数据,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共同点和区别,能根据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统计方式。在出示书中21页的例题后,学生观察图表,并说说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后师揭题(学生初步感知)。接下来的课堂交给学生:交流并汇报预习的内容。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讲折线变化时,要按顺序说变化,提醒学生注意折线的变化需要按顺序来描述。有孩子在回答问题时,表达的语言还不够全面,不够准确,这时教师及时提醒与补充,并适时鼓励学生。接下来在探索中绘制折线统计图,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所感知,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奠定知识基础。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完成折线统计图。在绘制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再从学生画图的实际情况中,纠正学生在画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忘记标注数据等现象。纠错的过程让学生加深印象。接着让学生讨论这一信息更适合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展示呢?学生在讨论中明晰两种形式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区别,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好的认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设计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设计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选择、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单式折线统计图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现代心理学关于迁移现象的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对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掌握得牢固,且又善于分析思考,那么所学的知识、技能、概念会对另一种知识、技能、概念产生有益的影响和推动,这就是学习的正迁移。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先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引出折线统计图,再引导学生观察这种统计图的特点,明确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突出对统计的现实意义的认识。

统计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充分利用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这一特点,并从中引发思考,认识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行预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课堂活动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104页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导入新课。

1.观察情境图,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在练习本上尝试绘制出条形统计图。

2.独立观察并汇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一填。

(1)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

(2)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出()变化情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

1.引导学生收集例1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未描点的统计图,引导学生思考横、纵轴的意义。

(1)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2)纵轴0~390的部分为什么用折线表示?

3.指导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

(1)课件演示表示2006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点的标法。

(2)组织学生把其余各点在统计图上标注出来。

(3)组织学生反馈各点的标法。

(4)引导学生用线段连接各点。(注意线段不要超出两点的长度)

4.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5.引导学生总结两种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课件出示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6.引导学生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7.讨论:在实际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1.观察统计表,发现并交流其中的数学信息。

2.观察教师出示的统计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1)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

(2)纵轴0~390的部分表示的数与上面的不同,所以用折线表示。

3.(1)观察演示,并思考点的标法。

(2)独立标点,然后同桌之间交流。

(3)反馈各点的标法。

(4)用线段顺次连接各点。

4.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5.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后分小组汇报。

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和名称;横轴、纵轴包含的统计项目、统计数据和单位名称都一样;两种统计图都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由直条构成的,折线统计图是由点和线段构成的;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6.独立总结: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7.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2.小明把昨天的气温变化情况记录到下面的统计图中。

(1)小明每()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4)如果小明统计的是我国北方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你觉得这一天应该在哪个季节?请说明理由。

3.下面是李亮家旅行期间的行车情况统计图。

(1)李亮家旅行共行了()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小时,途中休息了()小时。

(3)不算休息,李亮家平均每小时行()千米。

4.下面是我国近些年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数情况。

2010年:6次;

2011年:11次;

2012年:15次;

2013年:18次;

(1)根据这些信息绘制折线统计图。

(2)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2014年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数吗?

三、反馈练习,巩固应用。(15分钟)

完成教材105页“做一做”。

观察统计图,集体汇报答案并订正。

5.实践活动:根据课前调查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2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选择、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基本上

做到了以下四点:

1.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较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探究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时,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点”表示的意义和“线”的陡缓变化趋势,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较好的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通过动态演示画图的过程,使学生不仅明确画图步骤,还掌握了画图的正确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给予,而是引导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在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比较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研究目标: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分别表示什么?接着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观察和思维的碰撞中发现了特点、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使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3.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著名教师张齐华老师说过:“我们需要的是孩子的思考”。因此,在本节课中做了几个努力: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作人员根据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而不制成条形统计图呢?”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精神,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有什么作用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对统计图背后蕴含信息的思考,从而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引发了学生对两种统计图特点的反思,体验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背景来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4、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中感受统计的价值。

《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统计活动中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中,选择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心电图、股票走势图、汽车销售情况、沙尘暴天气变化情况、陈东0-10岁身高情况、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变化情况、芳芳一次生病期间的体温记录,以及让学生根据“四一班第一小组1分钟跳绳统计表”和“王芳6次1分钟跳绳统计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等等,这些事例的呈现,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学生兴趣盎然,既感到亲切自然,又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节课也存在着许一些不足:学生表达能力有差异,个别学生心里明白,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需要老师的不断地提醒;绘图时仍有学生忘记标数据,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同时也在思考一些问题:如何更好的利用白板系统服务教学、是不是能充分放手,直接给出课题,让学生自主确定研究的目标,但这样做会不会跑偏?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些都有待尝试!

新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新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讲过本节课后,我感受到了网络课程与与传统课程巨大差异。网络课程突破了空间、时间的许多限制,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地2012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12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84页某条河流8月1日至8月6日每天下午2时的汛情公告和水位变化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反思】

一、教学小结。

首先利用人们对疫情的高关注度,由当前疫情热点导入,由疫情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引入本课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然后通过大量的疫情相关应用题,让学生在注意力集中、充满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听讲、做练习,提升了学习效果,在数学课中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生命健康意识。

最后结合课件实例和课堂总结,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懂得学习数学,服务生活的道理。

二、今后打算。

讲过本节课后,我感受到了网络课程与与传统课程巨大差异。网络课程突破了空间、时间的许多限制,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点。但也有备课费时费神,和学生互动、检查方面的不便,以及对学生视力的的影响等不利条件等。

如今后还有网络教学需要,我会尽量课前多思考、多准备,尽量优化教学环节,结合生活特点设计应用题,同时增强语音亲和力,尽量吸引学生听课兴趣,提高网络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多培养学生的数学感悟能力,多渗生命健康意识及无私奉献意识。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

单式折线统计图总编号:13

备课时间:3.13上课时间:3.20

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1,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资源: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例1

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教师揭示)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

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完成练一练

统计身高。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综合运用

练习四第1、4题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P18

【反思】

(一)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

(二)注重在对比中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环节,自认为较成功的一点是动画演示由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又整体上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刚刚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可能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绘成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疑问,所以本节课有必要设计一个这样的环节,那就是让学生把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一个初步的对比,仔细观察说出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体会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最突出的特点是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练习中出示了三个统计表,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来判断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呈现更合适呢?在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时,联系实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判断,并在这样的对比中,更深刻地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单式折线统计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折线统计图,并播放生活中的统计图,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有关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让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四)存在的不足:

这节课在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环节上有些拖泥带水,以至于画法环节没有实施,只能挪到下一节课进行。在有些语言上还有待推敲。

幼儿园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板书设计反思》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