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父母安排一定的时间陪宝宝玩上一两个小游戏,可多一些亲近孩子的机会,还可让孩子缓解在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和拘束,也是孩子发泄情感的有效途径。
扮鬼脸
游戏方式:慢慢对着宝宝吐舌头、发出啊啊咿咿的声音,或鼓起腮帮子吹气、吹口哨,或挤眼、皱眉……
解读:游戏动作主要锻炼孩子的口腔、舌头,为2个月以上宝宝的语言发展做好生理器官方面的准备。
提示:在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适当调整速度和刺激程度,让宝宝有兴趣观察到整个过程,并学习模仿。此外,游戏中,父母要对宝宝先做如笑、咳嗽等动作,之后再说话,有利于促使宝宝产生积极的沟通愿望。
爬高山
游戏方式:妈妈面对面抱着宝宝靠坐在沙发上,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的双腿站在妈妈的腿上,宝宝在妈妈托举的力量下,沿着妈妈的身体向上踩,一直到肩;稍作停顿,再把宝宝的背转向妈妈,贴着妈妈的身体滑下来,一直滑到脚背。边做边念歌谣:“宝宝爬高山,爬呀爬,爬到顶啦!”暂停后又说:“宝宝滑下山,滑呀滑,滑下来啦……”
解读:这个游戏对锻炼3个月以上宝宝的腿部力量和前庭器官,以及培养宝宝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益。
提示:游戏中妈妈的身体要注意保持平衡,尽量使用腰腹及胳膊的力量。同时,如果宝宝动作缓慢,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注意保护好宝宝,以免宝宝磕碰。
找妈妈
游戏方式:妈妈可以先让宝宝注意到自己“妈妈在这里!”然后用丝巾遮住脸问宝宝:“妈妈在哪里?”停留两秒,慢慢再从丝巾后露出笑脸:“妈妈在这里。”大一点的宝宝会自己扯掉丝巾,妈妈可以夸张地做惊奇状:“哦,宝宝找着妈妈啦!”对于9个月以上的宝宝,妈妈可以躲到别的房间,要让宝宝能看到妈妈从房间里出来。
解读:这款游戏适合4个月至5岁的孩子,对缓解宝宝分离焦虑、消除不良情绪非常有效。
提示:当宝宝有意躲在同一地方让人找到时,妈妈不要干涉;妈妈躲的地方也要容易被宝宝找到,如露出身体的一部分,或躲在同一地方,以让宝宝提高兴趣。
寻宝藏
游戏方式:在抽屉或盒子里放入一些小玩具,让宝宝看到妈妈是如何打开抽屉或盒子发现宝藏的。重复几次后,让宝宝自己打开抽屉和盒子寻找玩具;对已经能够听懂一些提示的2岁以上宝宝,可以把玩具放在房间里某个开放的地方,如茶几或椅子下,让宝宝去寻找;对于5岁以上的则可以绘制一张寻宝图,标上藏宝地点,让孩子去寻找。
解读:游戏对锻炼1岁以上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培养宝宝观察记忆能力都很有帮助。
提示:如果宝宝一时找不到宝藏,一定要智慧地帮助他完成任务,譬如妈妈走到玩具旁做寻找状,以吸引宝宝注意藏宝地点;当宝宝找到玩具,应及时用鼓掌加以激励。
过家家
游戏方式:当宝宝扮演某个角色时,父母就扮演与之对应的角色。如果妈妈扮演宝宝时,可以表现宝宝平时的弱点,如不肯吃饭等,观察宝宝的反应。
解读:游戏能帮助2岁以上的宝宝了解社会关系,锻炼社交技能。
提示: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宝宝掌握适当的社交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游戏取代训斥,使宝宝在快乐中克服自己存在的弱点。
寻宝藏培养观察能力过家家锻炼社交技能
日常生活中,父母安排一定的时间陪宝宝玩上一两个小游戏,可多一些亲近孩子的机会,还可让孩子缓解在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和拘束,也是孩子发泄情感的有效途径。
扮鬼脸
游戏方式:慢慢对着宝宝吐舌头、发出啊啊咿咿的声音,或鼓起腮帮子吹气、吹口哨,或挤眼、皱眉……
解读:游戏动作主要锻炼孩子的口腔、舌头,为2个月以上宝宝的语言发展做好生理器官方面的准备。
提示:在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适当调整速度和刺激程度,让宝宝有兴趣观察到整个过程,并学习模仿。此外,游戏中,父母要对宝宝先做如笑、咳嗽等动作,之后再说话,有利于促使宝宝产生积极的沟通愿望。
爬高山
游戏方式:妈妈面对面抱着宝宝靠坐在沙发上,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的双腿站在妈妈的腿上,宝宝在妈妈托举的力量下,沿着妈妈的身体向上踩,一直到肩;稍作停顿,再把宝宝的背转向妈妈,贴着妈妈的身体滑下来,一直滑到脚背。边做边念歌谣:“宝宝爬高山,爬呀爬,爬到顶啦!”暂停后又说:“宝宝滑下山,滑呀滑,滑下来啦……”
解读:这个游戏对锻炼3个月以上宝宝的腿部力量和前庭器官,以及培养宝宝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益。
提示:游戏中妈妈的身体要注意保持平衡,尽量使用腰腹及胳膊的力量。同时,如果宝宝动作缓慢,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注意保护好宝宝,以免宝宝磕碰。
找妈妈
游戏方式:妈妈可以先让宝宝注意到自己“妈妈在这里!”然后用丝巾遮住脸问宝宝:“妈妈在哪里?”停留两秒,慢慢再从丝巾后露出笑脸:“妈妈在这里。”大一点的宝宝会自己扯掉丝巾,妈妈可以夸张地做惊奇状:“哦,宝宝找着妈妈啦!”对于9个月以上的宝宝,妈妈可以躲到别的房间,要让宝宝能看到妈妈从房间里出来。
解读:这款游戏适合4个月至5岁的孩子,对缓解宝宝分离焦虑、消除不良情绪非常有效。
提示:当宝宝有意躲在同一地方让人找到时,妈妈不要干涉;妈妈躲的地方也要容易被宝宝找到,如露出身体的一部分,或躲在同一地方,以让宝宝提高兴趣。
寻宝藏
游戏方式:在抽屉或盒子里放入一些小玩具,让宝宝看到妈妈是如何打开抽屉或盒子发现宝藏的。重复几次后,让宝宝自己打开抽屉和盒子寻找玩具;对已经能够听懂一些提示的2岁以上宝宝,可以把玩具放在房间里某个开放的地方,如茶几或椅子下,让宝宝去寻找;对于5岁以上的则可以绘制一张寻宝图,标上藏宝地点,让孩子去寻找。
解读:游戏对锻炼1岁以上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培养宝宝观察记忆能力都很有帮助。
提示:如果宝宝一时找不到宝藏,一定要智慧地帮助他完成任务,譬如妈妈走到玩具旁做寻找状,以吸引宝宝注意藏宝地点;当宝宝找到玩具,应及时用鼓掌加以激励。
过家家
游戏方式:当宝宝扮演某个角色时,父母就扮演与之对应的角色。如果妈妈扮演宝宝时,可以表现宝宝平时的弱点,如不肯吃饭等,观察宝宝的反应。
解读:游戏能帮助2岁以上的宝宝了解社会关系,锻炼社交技能。
提示: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宝宝掌握适当的社交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游戏取代训斥,使宝宝在快乐中克服自己存在的弱点。
一.亲子身体锻炼的几个项目
1、让孩子在模仿活动中锻炼身体。模仿小鸟飞、小鸭走、小兔跳、小马跑等;也可模仿穿衣服、穿裤子、刷牙、洗脸等生活动作;还可模仿一些成人的动作如打车汽、抬东西走等。这些动作来源于生活,形象生动,孩子愿意接受,可以达到很好的锻炼目的。
2、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小游戏。如二人三足走、听指挥做动作等,孩子在这些游戏感觉有趣、愉快,从而促进了大肌肉的锻炼。
3、与孩子共同制作一些小玩具。如沙包、软飞盘、降落伞等,这样利于孩子手臂及身体的活动。
二.锻炼手指的小游戏
张开小小手
孩子四五个月的时候父母可以教宝宝拿玩具,然后让宝宝张开手把玩具给父母。在反复的游戏中,锻炼孩子小肌肉的动作,使宝宝的手变得更灵活。
虫虫、虫虫飞
孩子会坐了以后,妈妈用自己的双手分别握着宝宝的双手,用食指和拇指抓住宝宝的食指,教他食指尖对拢又分开,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虫虫、虫虫飞”。
折手帕
父母可以用干净的手绢和宝宝一起做游戏。父母先把手绢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让宝宝观察。然后父母可以用手绢折成小玩意给宝宝玩。宝宝在开心的游戏中会模仿大人的动作,自己折手绢。这个游戏既锻炼了宝宝小手指,也让宝宝认识了各种形状。
三.锻炼大肌肉的游戏
拉大锯
目的:1、加强对宝宝腰背肌的锻炼
2、培养愉快的的亲子感情
背背驮驮
目的:1、锻炼孩子的手臂力量,腰部力量
2、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玩法:家长与孩子背靠着背,手臂挽着手臂,开始玩背背驮驮的游戏。家长弯腰背起孩子,接着孩子弯腰背背家长。边背边有节奏的说:“背背驮驮”。
揪尾巴
目的:1、促进孩子大肌肉的发展
2、锻炼孩子躲闪的能力
玩法:1、将彩色皱纹纸的三分之一塞进彼此的裤腰里,其余的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
2、家长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面对面站好,同时数“一,二,三”,然后开始挪动,互相想办法揪对方的“尾巴”,同时还不能让对方揪住自己的尾巴。
开飞机
目的:训练孩子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腰部的力量。
玩法:爸爸双手夹住孩子的胳肢窝,把孩子举起。孩子用双腿夹紧爸爸的腰部,身体前倾,同时两臂侧平举,作成机翼状。
爸爸转动身体,与孩子一起说儿歌,念完最后一句,把孩子送到妈妈的怀里。
儿歌:我是一架小飞机,
张开翅膀飞呀飞,
围着妈妈转三圈,
落在妈妈怀抱里。”
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互动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父母其实是儿童的启蒙老师,儿童从婴幼儿到成年人,最新接触的就是父母亲了,父母的言语,动作等,都对于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亲子游戏,对儿童的成长是很必要的。那么到底亲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呢?
亲子游戏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学会许多有趣的东西,甚至是为人处事,还有增长自己的知识,经验,甚至是技巧等等。可见亲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亲子游戏的重要意义
亲子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儿童的游戏按照交往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亲子交往及亲子游戏
2、儿童与实物的交往及实物游戏
3、伙伴交往及伙伴游戏。
在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亲子游戏先于伙伴游戏的发生,同时对实物游戏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一、情感性:
1、亲子游戏又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密切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2、亲子游戏可以强化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是亲子交往的最好方式。
二、发展性:
1、儿童在亲子游戏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比在独自游戏和伙伴游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更丰富,更有益于认知发展。
2、4岁以前,当儿童与同龄伙伴一起游戏时,往往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但在亲子游戏中,由于有成人的引导与帮助,儿童能够很好地承担游戏合作者的角色,因而社会性交往水平高于伙伴游戏中的交往水平。
3、在亲子游戏过程中渗入了大量的言语交往,因此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
4、亲子游戏有助于亲子间安全依恋的形成。安全依恋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体验,有助于儿童人际交往兴趣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儿童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5、成人能够敏感地觉察到儿童对游戏方式的情绪与体力反应,采取适合于儿童发展水平与能力的方式来构建和调整游戏,使游戏有利于儿童的安全、健康与发展。例如在“跑与追”的游戏中,当成人觉察到活动量过大或跑得过快时,会调整速度或改变游戏方式以适应儿童的体力和情绪兴奋水平。
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有益于儿童的发展,而且,对于儿童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方式、方法会迁移到儿童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中去。反过来,儿童在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又会进一步丰富亲子游戏的内容。
家长在游戏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家长应当自主、平等地对待子女,体罚、溺爱或把孩子当玩具逗乐都是不尊重儿童的表现,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才可能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2、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性与独立性,不要“望子成龙”而处处“包办”,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应该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不强迫他玩不喜欢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家长要及时发现问题,适当加以引导。
3、家长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自制玩具和自找玩具,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想象力,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模仿能力强,因此,为这一年龄段孩子安排的亲子游戏就应该注意到内容的丰富、玩法的多样等等,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
4、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遵守游戏规则,不许耍赖;玩具要有固定的存放地方,玩完了要让孩子自己收拾好,物归原处。
5、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游戏,也要鼓励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或游戏,培养孩子独立游戏的兴趣和能力,及与伙伴交往或游戏的兴趣和能力。
看完了上面关于亲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相信各位家长已经有所认识和了解了。在游戏的过程能够看到孩子的兴趣所在,甚至能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父母等。因此各位父母应该多花一些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与玩乐。
大多数父母都会自然而然地抚摸宝宝的后背,或者用手指轻揉宝宝的小脚丫。其实,这种父母与婴儿的皮肤接触就是一种按摩。系统的婴儿按摩学名“抚触”,在美国已成为照顾婴儿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程序。抚触让宝宝更健壮。
抚触,照顾婴儿的必需程序
抚触是整个手掌对婴儿身体进行轻柔地接触和平滑地触摸,这听起来非常容易,但要想做好是很难的,在美国有执照的婴儿按摩师需要经过长期完整的训练。
婴儿按摩不仅是父母与宝宝情感沟通的桥梁,还有利于宝宝的健康。美国太平洋按摩与康复艺术学校的创办人谢丽尔·米杜尔有着18年婴儿按摩培训经验。她认为,婴儿按摩具有帮助宝宝加快新陈代谢、减轻肌肉紧张等功效。通过对宝宝皮肤的刺激使身体产生更多的荷尔蒙,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体重的增长。按摩活动了宝宝全身的肌肉,使肢体长得更健壮,身体更健康。按摩还能帮助宝宝睡眠,减少烦躁情绪。纽约一家医院实行每天拥抱及抚触婴儿的规定后,1岁以下婴儿的死亡率从30%降至了10%。
抚触宝宝要充满爱心
从婴儿出生的第二天起,就可以给婴儿按摩,母亲是最理想的抚触者。给宝宝按摩最好每天一次,最佳按摩时间为喂奶1小时后,否则宝宝会吐奶。室温最好在25至28摄氏度之间,室内光线不要太亮。按摩者不要留长指甲,接触宝宝身体之前首先要让自已的双手温暖起来。
米杜尔建议应准备好一条柔软的毯子,几条干净的毛巾,一瓶婴儿专用的护肤乳液,另外还要有平静的心情。她认为,抚触宝宝一定要充满爱心,同时还要观察宝宝是否享受,一旦宝宝表现出不喜欢的样子,就应该马上停止。一般做一套按摩只需要20分钟。
婴儿按摩基本方法
米杜尔在《婴儿按摩手册》中建议初学者采用以下按摩方式:
全身运动:全身运动就是给宝宝热身。抚触者坐在地板上伸直双腿,为了安全铺上毛巾,让宝宝脸朝上躺在你的腿上,头朝你双脚的方向。在胸前打开再合拢他的胳膊,这能使宝宝放松背部,肺部得到更好的呼吸。然后上下移动宝宝的双腿,模拟走路的样子,这个动作使大脑的两侧都能得到刺激。
胸膛和躯干: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肩部轻轻按摩,然后由上而下反复轻抚宝宝的身体,如果他表现出不舒服的样子,换下一个姿势。这个动作使宝宝呼吸循环更顺畅。
胳膊和双手:用一只手轻握着宝宝的左手并将他的胳膊抬起,用另一只手按摩宝宝左胳膊,从肩膀到手腕,然后每一个手指的按摩,轻轻摩擦宝宝的小手,将他的手掌和手指打开。另一侧做同样的动作。这可以增加宝宝的灵活性。
腹部:轻轻地用整个手掌从宝宝的肋骨到骨盆位置按摩,用手指肚自右上腹滑向右下腹,左上腹滑向左下腹。腹部按摩帮助宝宝排气、缓解便秘。
腿部和脚部:用一只手扶着宝宝左脚踝,把左腿抬起,用另一只手按摩宝宝的左腿,从臀部到脚踝,然后用手掌抚摸宝宝的小脚丫,从脚后跟到脚趾自下而上的按摩。另一侧做同样的动作。按摩腿脚能够增强宝宝的协调能力,使宝宝的肢体更灵活。
背部:如果你的宝宝不介意后背朝上,可以试着让他俯卧在你腿上,用手掌从宝宝的脖子到臀部自上而下的按摩。也可以让宝宝平躺,用一只手托起宝宝的臀部,另一只手轻轻地从脖子慢慢向下揉搓宝宝的脊梁骨。背部按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脸部:用你最柔软的两只手指,由中心向两侧抚摸宝宝的前额。然后顺着鼻梁向鼻尖滑行,从鼻尖滑向鼻子的两侧。多数宝宝会喜欢这个手法,他们以为是在做游戏,但是如果你的宝宝觉得不舒服就先停止做这个动作,隔天不妨再试一次。
在给宝宝做按摩的时候,不妨放一些轻音乐,同时轻声细语地跟他说话,“妈妈给你捏捏小脚丫”,“这是你的大姆指……”,在按摩的同时,刺激宝宝大脑的发育。
但是婴儿按摩并不适合所有的宝宝,发高烧、骨折、皮肤感染的宝宝都不能做按摩,患有其他疾病的宝宝是否能做按摩应听取医生的意见。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人际交往,具有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所必备的。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2—6岁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年纪的孩子,当妈妈生病时,能理解、感受妈妈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的话语;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能够学会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他人共同协商等等。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场景:
琪琪常一个人默默地站在角落里,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孩子开心地玩游戏,既羡慕又期待,希望哪个热心的孩子能够主动邀请她参加游戏。
贝贝在家能说会道,与邻居的小朋友也能一起玩耍,但一旦出到外面,却显得拘谨胆小,不敢叫人,老躲在妈妈的身后。
表现:
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这类孩子平时只喜欢与熟悉的人交往,在陌生人面前则显得胆小和犹豫,而且往往对他人的脸色和言语非常敏感,在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受伤。
亲子建议:
1、家长应及早对其进行“心理断乳”。当孩子长到4岁左右,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时,就应给他一个简单的时间表,让他明白,家庭成员有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各自工作、游戏的时候,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干扰。孩子“心理断乳”的及早进行,不仅有助于他们产生与同伴交往的动机,而且是促进其独立性发展的“关键策略”。
2、帮助孩子结交玩伴,鼓励他们交往,并给予他自由选择玩伴的权力。父母可以经常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们一起游戏、听故事、唱歌、跳舞、画画、逐步培养孩子与同伴交往的习惯。
场景:
跑跑和小朋友在家里玩,为了争夺一个玩具,两个人争吵起来,跑跑生气的大声喊道:“以后再也不准你到我家来玩了。”要将小朋友推出家门。
表现:
孩子最初的交往会出现一些不友好的态度,比如说,“不要你到我家里来”,或双手将小朋友推出去,或者抢夺别人手中的玩具,或一大堆玩具自己一个人霸占,不愿分给别人。这些不良态度,有的是受成人影响的结果。如成人间不礼貌的训斥、吵架就会传染孩子。
亲子建议:
1、这个年龄的孩子在一起难免会有小小的冲突,只要没有大的危险,让孩子自己学习处理冲突,自己经历获取和给予。
2、当幼儿由于自己的行为而不受欢迎时,家长再及时介入。在孩子感到最难受的时候帮助他找出原因及对策。幼儿的“乐群性”使他们这时很容易接受家长的建议。
3、轮流、分享、协商等都是交往中的“游戏规则”,是重要的社交技能,要让幼儿逐渐习得这些技能从而逐渐成为受欢迎的人。
4、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做个好榜样,从正面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谦让、容忍、礼貌等行为,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场景:
“你在幼儿园说话要大声些。”妈妈对点点说。“是大声的嘛。”孩子有些不满意地嘟呐。“撒谎,老师都告诉我了。”“……”
小京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欺负了,她不敢反抗,只有回到家里向妈妈诉说,妈妈鼓励她勇敢些,可她还是不敢。
分析:
“我想大声讲话,可怎么也说不出来。也想玩个痛快,可就是不行。”这就是孩子的心情。问题在于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幼儿园。一回到家,他说话的声音大了,身体也运转自如了。为什么在幼儿园和在家有这么大的不同呢?这是因为有的孩子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心理压力太敏感,有一种压抑感。表现出来就显得胆子小,放不开手脚,面对进攻性比较强的孩子,心里很惧怕,被欺负也不敢反抗。
亲子建议:
1、鼓励孩子对欺负人的小朋友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做”、“你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等等。孩子最初的欺负行为都是尝试性的,当这种行为遭到反抗时,他一定会收敛一些。
2、其次,教孩子几个“绝活”也是提高孩子社交地位的策略。孩子往往崇拜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因此,在业余时间教孩子一些技能。
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
(2014年4月8日)
近些年来,家庭教育的图书层出不穷,家庭教育图书市场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不少家庭教育图书的作者或出版社希望我能写个序言或书评,向读者推荐。由于身份特殊一些,我很谨慎,并不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我得先看看书稿或已出版的图书再做决定。好书,我一定推荐;书的质量不行,我不能推荐。因为书的质量问题,我婉言谢绝了不少的邀请,因此也使一些人不是很高兴。
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是家长的朋友,还有学者的良知。我不能碍于情面或见钱眼开,就昧着良心,随随便便、糊里湖涂地充当质量不高图书的“书托儿”。这种事我真的不能做,也做不出来。
当我认真阅读了天津教育科学院孟育群教授主编、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亲子携手走出成长困境》一书后,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欲望,要把这本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家长读物,推荐给广大求知若渴的年轻父母。
孟育群老师是我多年的朋友,她事业心强,做事执着、认真,兢兢业业,谦虚谨慎,是我学习的榜样。她一直十分关注家庭教育,特别是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她从事亲子关系研究多年,研究成果丰硕,坚持主流的学术观点,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我很敬重她。
她所主编的这部书,是专门写给初中生家长的科学普及读物。初中生正处青春发育期,正是确立人生观的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关头,是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年龄阶段。正如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所说:“我感觉到最难处置,就是中学这个关头。到了大学,人生观渐渐确定了。中学正在交叉路口,欲东便东,欲西便西,出入很大。”
小学的孩子年龄尚小,知识不多,眼界不宽,活动范围有限,社会不良风气对他们影响作用不大,一般情况不会有很大分化的现象。到高中阶段接近成年,思想情绪也比较稳定,分辨是非善恶能力提高,有了主见,分化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就是这个初中阶段,思想活跃而不稳定,感受能力强而分辨是非善恶与抵制不良诱惑的意识、能力比较薄弱,很容易分化,是最为让家长和老师操心的阶段。如果这个年龄阶段把控好了,一般情况发展方向不会出现多大的偏差。
这个年龄阶段是从幼稚到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他们自以为是“大人”了,希望跻身成年人群,被家长和老师尊重;但他们由于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限制,在很多方面又显得很幼稚,让家长和老师不大放心。家长和老师往往又总是还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一般跟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不是很协调,迫切需要给予指导、疏导。
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学生,二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也是实施教育的前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老师跟孩子们的关系应该随时调整。而初中阶段,正是调整关系的关键时期。
孟育群教授正是针对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特意组织、带领专家撰写了这部家长读物,适应了社会的需要,满足了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家长的迫切需求。
我阅读过的家庭教育著作是相当多的,我发现这部书独俱特色,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第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人是环境的产物。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孩子们的身上一定会打上现实环境的烙印,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家长们在教育子女的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有孩子年龄心理特征方面的问题,更有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作者注意到,在给家长们传授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的时候,针对家长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诸如孩子独立自主意识、叛逆心理大为增强等,引导家长针对现实情况进行科学的思考,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教育思想,灵活地运用教育方式方法。
第二,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所遇到的问题,有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每个家庭都是个别的,是特殊的,孩子们也是如此。完全同样的家庭是不存在的,完全同样的孩子也是不存在的。作者们在书中,不仅给家长介绍了中学生家庭教育的一般规律,介绍了为一般家长都需要的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还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教育问题做了专门的论述,比如,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离异家庭子女、重建家庭子女教育以及少年网瘾的防治等问题,介绍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教育思路和方式方法,努力做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既满足一般家庭教育子女的需要,也考虑到特殊家庭教育子女的需要。一般家庭和特殊家庭,有普遍性问题和个别问题的家长都可以从中得到帮助。
第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教育孩子看似简单易行,实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特别是管理、教育青春发育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难度更大。它既有实践上的问题,也有理论上的问题。给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教育科学训练的家长,只是讲一些空洞的理论,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不讲理论,只是教给他们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他们没有从理论上理解,即或有再好的方式方法,也不会运用。该书的作者长期在中小学进行心理咨询,都参加十多年调试亲子关系实验研究,经常和中学生、家长打交道,对青春发育期孩子的身心特点、于家长关系的现状非常了解,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们努力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使二者融会贯通。这本书既坚持了科学性,又密切结合家庭教育实际,把教育子女的科学理论和具体做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者既可以从书中“悟”出教育子女的道理,又能学会如何恰当地灵活运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既能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增强家长教子成材的信心;也能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的效率。
第四,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孟育群老师及其作者团队深知,做父母的,做爷爷奶奶的,生活经历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既要照顾文化素质比较高的家长,也要照顾那些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家长;既要提高,也要普及,应当有一个恰当的定位,要从绝大多数家长的实际出发。这本家庭教育指导用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文化水平高的家长读起来不觉得浅,文化水平低的家长读起来也不觉得深。作者努力把理论通俗化,把科学术语大众化,尽可能用一般家长能看得懂、弄得明白、理解得了的语言表达;并且列举了大量生动的事例,进一步印证理论的论述,使人感到这部书“立意深刻,表达通俗”,真正做到了“深入”而“浅出”。
孟育群教授及其作者队伍从教育工作多年,跟家长接触广泛,了解当前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理解家长的需求。他们的《亲子携手走出成长困境》一书是奉献给广大中学生家长精美的精神食粮,我深信一定会受到欢迎,成为家长的良师益友。
幼儿亲子感统游戏
感觉统合理论最早是于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J.Ayres )首先提出的,主要指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深化和研究,人们开始以游戏的形式来训练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1、滑梯
很多公园和小区休闲场所都设有滑梯,小孩子也很喜欢玩。在孩子玩滑梯时可以通过滑梯的斜度来感受速度,然后通过统合身体的紧张性迷路反射,协助大脑统合固有感觉输入,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这就需要手部、肩部及全身肌肉同时收缩,以保持平衡感,非常有利于孩子全身感觉统合的发展。
2、滑板
滑板游戏在感统训练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孩子在进行滑板活动时,不仅可以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训练孩子的平衡反应,还能通过眼球运动输入感受信息,使小脑更为苏醒,激发脊髓及四肢运动产生的本体感。
3、蹦床
看《爸爸去哪儿》团队去新西兰那期节目,在新西兰家庭中,蹦床的影响随处可见,那么蹦床对孩子有哪些作用呢?蹦床上的跳跃运动可以帮助前庭感觉的统合,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和身体平衡能力,对孩子的运动企划和自力运动很有帮助。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成长必需的亲子游戏》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儿童成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