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给自己孩子开拓思维的故事 锻炼宝宝自己吃饭 03-18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谈班主任的健康心理的教育手段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陈瑞祺中学杨端茂

“怎么样的,你班又是那样,好几次了,你不在,你的班就出乱子了,英语老师、数学老师、体育老师和美术老师都来告状,说什么你班也太难搞了,说好听些就是太活跃了,活跃得无法上好一节课。”我出差三天后回来就被级长连珠炮似地诉开了,出差时的那份高兴也全给抛到九霄云外。看着级长那神采飞扬,我这个无能的班主任也只有听的份却没有反驳的理。没等他说完,我已火冒三丈,箭在弦上,急不可耐地找到班长并历声对她喊:“小兰,这几天你是……”话到嘴边又忍住了,此间我想起了刘良华博士的一句话:我们老师千万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再看看班长小兰,她低沉下去,头也不敢抬起来,就要哭似的。我也许在忏悔,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也不知说什么好,就向班长打了一个手势——你走吧!是呀,怎么办呢?算了吧,就别像级长那样一般见识,何必拿学生来做出气筒?要怪就怪自己没真正做好工作。

记得一个优秀班主任在做经验报告的时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对于我免强算是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罢了。多年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千万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更不要拿学生的错误来惩罚学生。是呀,他们也多不容易,何必让他们生活在老师的痛苦中。

真是经一事长一智,我陷入了深感不安的自责中,于是我与书为友,借鉴他山之石来耕种属于我的三亩田地,不,该说是三亩荒地烂田。就这样,我又多方调查研究,挖掘潜力,掌握特别情况,重整旗鼓。

回顾过去,我意识到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只有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都尊重我,喜欢我,理解我。我每天忙忙碌碌地跟一堆堆一个个学生谈话交流思想,但好几周过去了,就是不见效,这班没我在还是乱哄哄的,怎么办?啊!周记,何不利用职务之便在本子上写信?从此周记成了我和学生交流的主要渠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养成坚持写周记的好习惯,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对工作要投入,认真,负责。每个星期一我都会在学生的周记上认真的写上评语,现在,学生已经习惯了在周记上和我交流了,而且,他们的日记也写的越来越好了。当然,还可以利用课间和学生一起游戏,谈笑;利用午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沟通思想,了解情况;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

时断时续的用心交流,我班的学风有了好转,但是好景不长,一次我外出听课后又出乱子,只不过是在学生自己掌管的时间内,面对这点,级长不多说,可是我内心过意不去,于是萌生了引导规范早读,午休,自习课的纪律的动机。说干就干,一天早上,我给同学们介绍一篇一位台湾教育工作者的文章——“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目的是让同学们明白我们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兴亡和我们每一个人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爱国,就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例如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过马路不闯红灯,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集体等等,都是爱国的行动。正如我们这个班就是我们的国,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丁点付出都是爱班爱家的最好体现。接着我在黑板写上:

1、早读:在老师来之前,听写英语单词,每天十个,由英语课代表负责。

2、午休:分时间段安排学生复习功课,写作业,休息,由指定的学生负责。

3、自习课:要求学生必须安安静静的上自习,不准说话,过位等。(起初要求要到位,处理要严,等学生养成了好习惯就可以放手让值日生管理了。)

4、正常课堂:学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学会倾听”,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知识,也遵守了纪律;要放得开,收得住;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要从“学会”转变到“会学”。(由值日生每天总结当天的纪律情况,评出每天的先进组。)

有人说:教师是校长的一面镜子。我更想说:教师和家长更是学生孩子们的一面镜子。经过大半学期的督促引导,我们班的班风学风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和家长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因为朋友就是关心,支持,信任,鼓励,鞭策……

其实,老师和家长,家长与孩子们的沟通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家长也需要学习,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通过家访,家长对我也越来越信任了,家里的事情,孩子的事情,工作的事情,我们有很多的交流,希望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健康成长。记住:我们教师和家长千万不做哈哈镜。

寒冬的一天,正好是星期一,班长又把周记本送到我办公桌上,走时丢下一句话:老师你一定要先看这一本。我瞥了一眼,只见簿面写着:忠心给祖国;爱心给社会;诚心给朋友;孝心给父母;信心给自己;你的全身(心)都给了我们班。旁边还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我开诚地笑出了声,窗外也传来了笑声,一看,正是那几个捣乱鬼的笑脸,于是,我向他们扮演个鬼脸并做了个胜利的手势。铃声响,他们知趣地跑开了。

也许当班主任很累,事情很多,有的时候还会很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可能,你真的全身(心)都给了他们,但是,当你走上讲台,看到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当你看到你的学生在你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当你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学生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当家长打电话来告诉你,孩子变了,变的懂事听话了,进步了……那种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那种甜蜜是从眼、鼻、口、耳、手往内流,一直渗入心灵深处。

我想,工作着的班主任是青春美丽的!那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幼儿园大班教案《夸夸自己和别人》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夸夸自己和别人》”的内容一文。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不取笑别人,理解故事,进一步了解作品中动物的特点,让幼儿学会夸奖自己和别人。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进一步了解作品中动物的特点。

2、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不取笑别人。

3、让幼儿学会夸奖自己和别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猴子、狗熊、大象、蚂蚁的卡片各一张。

2、音乐《朋友,你好》的磁带

活动过程:

㈠引导幼儿讨论动物的优点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个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教师依次出示猴子、狗熊、大象、蚂蚁)小朋友最喜欢哪位动物朋友?为什么?(幼儿自由讨论,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㈡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喜欢哪位动物朋友,还夸了他们的许多优点。动物们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我们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夸自己的!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按故事中情节的先后次序,将动物出示在背景图上,并提问:

①故事里小猴是怎么夸自己的?(请幼儿用动作表演猴子的动作)

②那小猴又是怎么取笑狗熊的?

③狗熊听了,心里会觉得怎么样?他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大象的?

④大象听了高兴吗?他是怎么夸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蚂蚁的?

⑤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呢?

⑥他们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却没有看到别人的优点,只会去取笑别人,你们觉得这样好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对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夸自己的优点是对的,但是夸自己的时候,一定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夸夸别人,可不能取笑别人。

㈢完整欣赏故事并改编故事⒈师:小动物们觉得我们小朋友说得很有道理,他们也知道这样不对,想改过来。你们帮他们想想该怎么说?我帮小猴想了一句:"我会爬树,我很能干,狗熊力气大,会搬木头,他也很能干!"⒉幼儿依次改编狗熊、大象、蚂蚁的发言。

㈣夸夸自己和别人

⒈先请一位小朋友来夸夸自己会做什么,问在坐的小朋友还有谁也会做同样的事?再请另一位小朋友来夸自己和前面那位小朋友。

⒉请幼儿夸夸自己能干的地方,再夸夸他认为能干的小朋友。

⒊请幼儿夸夸自己和身边的亲人等等。

㈤结束部分:

⒈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能发现这么多自己和别人的优点,我们聊了那么久,有点累了,现在请你们站起来找个朋友一起来跳舞,再去发现发现自己和好朋友身上的优点"。(幼儿自由找朋友跳舞)

⒉师:好了,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看看其他小朋友都有什么优点吧!

幼儿百科:夸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因为人与人的身份、性格各不相同,一部分人喜欢听到的话,在另一部分人听来,可能就很反感。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适用于小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辨别不良的行为习惯,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能主动归还,养成不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能主动归还。

2.能辨别不良的行为习惯。

3.养成不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见资源包)。

◆活动过程

☆倾听1.讲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小朋友认真听听故事里都说了什么?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红红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

红红哪儿做得对?为什么?

小结:红红能把幼儿园的小汽车还回来,所以她很诚实,是个好孩子。

☆讨论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家里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吗?

教师: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东西不能拿,在家里,爸爸妈妈的东西可以拿吗?

小结:如果家长没同意,家里的东西也不可以拿。所以,拿自己家里的物品时,也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2.讨论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玩具带回家。

教师:如果你喜欢小朋友的玩具,怎么办?如果你想把小朋友的玩具带回家,应该怎么办?

小结:如果征得对方的同意是可以带回家的。

3.讨论借别人的东西要不要还。

教师:如果你借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

小结:借东西后要好好保管,不能弄脏、弄坏,要及时主动归还。

☆情境表演幼儿两人一组,表演如何向他人有礼貌的借玩具。

教师:小朋友两人一组,一人在玩玩具,另一人表演怎样向他借玩具。

◆活动建议

本活动是有关个性与交往方面的社会活动,活动中通过倾听故事展开一系列的讨论,重点让幼儿理解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良的行为。

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讨论时,也应鼓励、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一些行为观念不正确的幼儿,一定要及时帮助其转变观念。在操作的环节,教师要带领幼儿仔细的观察操作单上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讲述,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他们理解操作单上的内容。

本活动可以延伸到日常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当发现幼儿有不良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纠正,并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帮助幼儿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资源包

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游戏结束了,玩具要回到自己的家--玩具架里了,可红红喜欢小汽车,想把它带回家:"小汽车,跟我回家吧。"于是,红红带着小汽车回家了。半夜时,小汽车看到陌生的地方哭了起来。"呜--,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红红醒了,看到小汽车在哭,很不好意思。

第二天,红红把小汽车还回了幼儿园。红红说:"以后,我再也不拿幼儿园的东西了。"

小百科:别人的东西不能要,这是我们孩提时代接受的最初教育。

幼儿园中班教案《自己被别人打了怎么办》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自己被别人打了怎么办》”,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自己被别人打了怎么办》》

中班教案《自己被别人打了怎么办》适用于中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与人相处,学习初步简单的分析问题,教育幼儿能选择一种处理问题的较好的方式方法,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自己被别人打了怎么办》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与人相处。

2.发展幼儿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初步简单的分析问题,教育幼儿能选择一种处理问题的较好的方式方法。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争抢球的孩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图片-争抢球的孩子两个小朋友在玩球,玩着玩着,他们开始争抢,为此吵了起来,来又动手相互打对方。

二、展开

1.引导幼儿分析解决问题。

(1)教师请幼儿举手发言,知道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2)帮助幼儿分析问题。

教师:结果他们谁玩到新球了?(谁都没有玩到)谁都玩不到球,大家还都不高兴,那么谁能帮他们想个好办法?

请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说出自己的看法。

2.故事,引出新问题。

教师:户外游戏时,一个幼儿往前跑时潮后面看,不小心撞了前面的小朋友,他赶紧说:"对不起。"被撞的小朋友不原谅他,动手又打了他一下。

(1)教师: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并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

(2)教师教幼儿学习分析:

如果别人打了你一下,你要看他是不是有意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如果他是无意碰到你,又向你道歉,应该原谅他,说声"没关系"。

3.教师提出一个新问题,请幼儿思考:

你站在那儿玩,别人跑过来故意打你一下,你怎么办?

教师帮助幼儿分析:

(1)他为什么打你?是不是妨碍了别人?是不是别人和你逗着玩?

(2)他打疼你了吗?疼说明了什么?不疼说明了什么?

(3)他打疼了你,你怎么做?

(4)他总是那么做,你怎么办?

教师启发幼儿回答:

--告诉老师,请老师解决。

--学会躲闪。

--给他以有力的回击,保护自己。

三、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不允许欺负别的小朋友。

当别人打了你,你要了解清楚是"为什么",然后再选择好的解决办法。

小百科:打架亦称为斗殴。是指对立双方或多方,在相互矛盾发展到极点时,其行为特点为具有暴力倾向,以对他人产生身体造成伤害为目的的一种主观意识行为。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设计思路:

现在的儿童是21世纪真正的主人,他们应有良好的社会品质,尊敬老人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每一个人都应遵循,特别在幼儿阶段,教师就应注重幼儿社会品质方面的培养,本活动穿插了故事,通过学习故事、理解故事,幼儿知道了尊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虽然故事只是作为帮助幼儿理解孝敬老人这种行为的一个引子,这个故事中所说的小青鱼帮虾公公实现了一个心愿,其实,已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从小就应该爱父母尊敬老人。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以猜谜引起幼儿的兴趣,又极具情趣性,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同时激发了幼儿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

2、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活动准备:录音机、故事磁带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题。

1、出谜面:一座七彩桥,白云上面架,平时不见面,雨后才见它。

2、从谜面及生活经验中了解彩虹的七彩和拱形的特点。

3、组织讨论:你觉得哪些东西像彩虹?

有一只虾,它长的很特别,他也很喜欢帮助老人,那他帮助了谁?

请小朋友一起来听听吧!

二、听故事、理解内容1、倾听一遍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讲了些什么?故事里的七彩虾是谁?

2、再次倾听故事。

故事里小青鱼帮助了谁?

虾公公躺在小青鱼的背上,看到了什么?怎么说的?小青鱼怎么回答的?

3、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虾公公会把彩虹当作七彩虾呢?(引导幼儿根据虾和彩虹的拱形特点来分析。)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地样子,心里怎么想?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青鱼帮助别人后心里会怎么样呢?(很开心、很快乐……)4、结合实际,拓展到生活你愿意做小青鱼吗?愿意和他一样去帮助别人吗?

你在生活中是怎么去做的?是如何去帮助别人的?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故事:七彩虾虾公公已经很老了,它游不动,只能躺在河底。一天,下了一场很大很大的雷雨,雨停的时候,小青鱼来找虾公公:“我背您到河面上去玩玩吧!”啊,虾公公又看见了蓝蓝的天,绿绿的草。

这时,天边出现了一条七彩的虹。虾公公惊叫起来:“哦,一条好大的虾呀,还是七彩的呢。”小青鱼乐了:“那是虹,不过,长得还真像您。”虾公公却固执地说:“就是虾,我这就找它聊天去。”虾公公独自往前游,不小心翻了个身,慌得小青鱼忙上前托住它。等虾公公再抬头时,“七彩虹”已经不见了。“七彩虹也嫌我老呀。”虾公公很伤心,闷闷不乐地回到河底。虾公公的身体更坏了,可依旧念叨着“七彩虹”。小青鱼好着急,它想呀想,怎么样才能安慰虾公公呢?

小青鱼去找朋友们帮忙,请它们把自己变成一条七彩鱼。当小青鱼又游到虾公公身边时,虾公公可高兴了,它轻轻地说:“噢,是七彩虹,我一直想着你。”“我也是!”小青鱼亲切地回答。它就这么弯着身子,陪伴着虾公公。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