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言语失误影响幼儿心理

03-21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长言语失误影响幼儿心理”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专家认为,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时的语言对孩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失误的、不恰当的语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些语言主要是指:

一是对幼儿讲专横话。有的父母不懂得教育规律和幼儿心理特点,只知严厉斥责。父母专横斥责,幼儿还不知错在哪里,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形成胆小、畏惧、压抑、内向、反抗、倔强等性格。

二是对幼儿讲模糊话。即父母对儿童讲是非不分的话。如带孩子见到熟人亲友时,他们常会逗孩子夸赞几句“这孩子多聪明,就是有点瘦,你们多给他营养营养嘛。”回答说“我们这孩子真挑食,这不吃那不吃,真拿他没办法”。这句话本身实际上是对孩子挑食现象的肯定、赞许和暗示,起的是强化作用。

三是对幼儿讲糊涂话。如有的家长在与别人说话时,指着自己的孩子介绍说:“这是我家的小皇帝。”日久天长会使孩子逐渐形成任性、粗野、不讲道理、懒惰、好吃讲穿等不良习性。

四是对幼儿讲反话。幼儿年幼无知,听不懂父母的反话,因此必须正面讲道理。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教不当影响孩子心理


关键词:家教心理影响

导读:一个有问题的青少年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及早的行为矫正和心理干预可以避免一个问题青少年的出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开学才1个多月, 在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便出现了一个现象:12-20岁之间的青少年患者比以往有所增多。医生告诉我们,这些孩子大多都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父母与子女沟通不畅引起的。

“就算出院了,我也不会再回家,我会想办法生活下去的,我恨他们,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他们亲生的。”13岁的小文(化名)抱着被子坐在床上,撅着嘴慢慢地说着对父母的种种不满,眼睛里写满了不理解与埋怨。

小文,因是超生的女孩,刚出生即被送到表姨家寄养,五岁后接回父母身边。父亲经常夜不归家,而母亲对哥哥的偏爱令小文对父母更加排斥,女儿在社会上认识的朋友打扮另类,并且学习成绩不好,父母不愿女儿与她原来的朋友在一起相处,更不同意女儿转到普通中学,经多番沟通,小文与父母各执己见,无法达成一致,之后小文拒绝入学,沉默寡言,并开始夜不归家,仇恨父母,父母认为女儿精神有问题,常用哄骗的方法带女儿看精神科医生,并骗女儿服用精神科药物,以致女儿更加痛恨父母,离家行为愈演愈烈。

“妈妈,你的爱让我喘不过气,我真的活得很痛苦。”上大二的小雨眼睛里尽是忧郁和焦虑。小雨父母均是知识分子,她是父母的养女,也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母亲非常害怕小雨离开自己,尽管学习成绩优秀,但小雨只能选择离家最近的学校,大学也是如此。看着同学们都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小雨的内心非常苦闷与孤独,在家里,父母给了小雨优厚的物质生活,但这些都不是小雨想要的自由与理解。上了大学后,小雨与一名家在外省的男同学相爱,母亲知道后,马上要求小雨同男友分手,小雨极度压抑,烦躁不安,无法坚持上学,遂自行入院治疗。

小强,12岁,重庆人,父母在他五岁时,双双到东莞打工,小强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对小强非常溺爱,上学后,虽学习成绩优秀,但小强却渐渐染上了偷钱骗钱的坏习惯,并用偷与骗来的钱上网、打游戏、买零食和玩具,爷爷奶奶虽然知道,却没有严加管教,导致小强变本加历,性格顽劣,调皮捣蛋。小学毕业后,小强考上了一间重点初中,却因在开学典礼上不停地捣乱,屡教不改被校方劝退学回家,父母只有把他接到身边,但小强多动的习性一点不变,无奈的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了医院接受治疗。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德民提醒家长与学校,加强青少年的心理素养教育,多观察多了解孩子的思想及行为举止,学会与子女平等地沟通,正确引导和教育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而不是强制或溺爱,出现问题要及时给予心理干预,防止青少年因叛逆而导致精神心理障碍。

细节对宝宝心理影响重大


父母和家庭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家庭里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宝宝。对于父母而言,有的能够避免的细节如果能克服,对于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无疑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对于小宝宝而言,对声音是很敏感的,能从妈妈说话的幅度和语气判断妈妈的情绪,这一点,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妈妈就注意到了。当时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妈妈说宝宝尿湿了,宝宝就开始撅着小嘴,妈妈连忙说不是批评宝宝,只是妈妈在告诉外婆,结果宝宝很快就很平静了。还和外婆讨论过这个问题并且以后也做过验证,应该说,宝宝从妈妈说话的口型和语气是能判断大人的情绪的。所以,妈妈也就慢慢的开始注意说话的频率和语气了,经常提醒自己对宝宝说话和有宝宝在的时候说话的语气尽量平和一些,和宝宝说话尽量充满爱意,通过声音传达给宝宝妈妈的关爱。

但是,因为爸爸妈妈的习惯和心情,有时候很多该注意的地方可能也被忽略了,特别是在一些突发的情景下,也就情不自禁的或者顾不到那么多了,而这种时候,宝宝往往就要受一些影响了。如昨天中午宝宝嗯嗯了,妈妈叫爸爸拿纸,爸爸却睡着了,叫了很久也可能声音大一点,宝宝可能就觉得妈妈是不是对他有意见了开始哭,而妈妈安慰一下就好了。宝宝现在能明白一些事的。这个时候,大人一些话的表达就得委婉一些,或者不当着宝宝的面说。大人说话还得看看宝宝的时间和场合,同时采取比较适宜的方式。

除了语言,大人的行为对宝宝也会有潜在的影响,所谓言行示范,很多时候甚至连大人根本就没有意识的时候可能宝宝就学会了一些动作,特别是在宝宝对模仿比较敏感的时候,大人更是要注意。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由很多细节组成的,父母的言行和心境是构成家庭氛围的重要内容,除了让宝宝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感受民主、和谐与快乐、真情,爸爸妈妈对宝宝的言行也要逐步的开始引导和示范,以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子女在,不远游——家长的陪伴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古语有言:“父母在,不远游。”但在实际生活中,“讨生活”族的年轻人已经很难做到了,异地就业、远离父母成为越来越平常的生存现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远游的70、80后们慢慢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工作和家庭的冲突再次呈现,省内知名的心理教育特级教师、海师附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惠君用实例教导家长们,陪伴孩子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课,早年陪伴的缺失,一则影响亲子关系,二则影响孩子健全心理的成长。

案例:看到别人有家长陪伴,我好自卑

焦洋(化名),一名看上去阳光健康的男孩,他又一次在心理老师面前落泪了,他说:“我已经18岁了,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弥补这个缺憾了。”这个缺憾,指的是父母的陪伴。

他的父母都是在医学方面极其有造诣的医生,母亲在国外求学,父亲在北京工作,只留他跟哥哥在海南相依为命。高考逼近,眼看别的孩子有家长陪伴,他几度自卑到落泪。他曾经去国外找他的妈妈,但妈妈让翻译陪他旅游了一下就送他回来了,他的爸爸说好回来看他的,也有事没回来。

父母接受国外的教育,让他从小要独立地生活,但焦洋本人却因此陷入了人际怪圈,不想跟同学打交道,为了逃避出操,他想了各种各样的借口,因为他不想看到出操结束后,别的同学三五成群地一起去吃饭了,而他还是形单影只的一个人。

心理专家:趁着他还愿意粘着你,多陪陪他

可以推测,如果将来他有家庭,会怎么做?他没有从父母那里学过如何经营家庭,也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只会像他的父母一样是个工作狂。就像小时候父母打我们很重,等我们做了父母后还会忍不住打孩子一样。这种“遗传”就像埋藏在我们心里的链,不经意间就会跳出来操控你。

早年的陪伴对于孩子心理成长来说格外重要。小的时候你像玩具一样逗他,虽然他没有太多回应,但他需要这些。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间并不多,以后孩子长大了,你想见他都难,趁着他还在你身边,趁着他还愿意粘着你的时候,多陪陪他。周末的时候尽量不要安排别的应酬,家里有点烟火气,烧点饭出来热腾腾的,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那种感觉多温暖。

即使你真的很忙,至少要每天跟他打个照面,问问他今天做了什么,开不开心啊。睡觉前还可以跟孩子亲子共读,小的时候就读一些绘本故事,即使他不懂,也能感受到文字的美好。早几年如果能陪伴孩子建立好的读书习惯,将来会省心很多。

宝宝爬行对心理、智力的影响


爬——能爬出健康、爬出智慧

爬可以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对大脑神经发育有极大的益处。有的学者发现宝宝爬的好、走起来也好、学说话也快、认字与看书的能力也强。为此证明爬可以促进人脑发育。当宝宝在会爬行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他所接触和观察的事物逐渐增多,认识世界的范围也在扩大,同时他的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爬行是一种极好的全身运动,它能促进宝宝身体的生长发育

训练宝宝的爬行能力,对宝宝将来的运动能力和智力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促进宝宝小肌肉的发育。对于宝宝来说,爬是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因为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头颈抬起,胸腹离地,用肢体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锻炼了胸、腰、腹、背与四肢的肌肉,并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日后直立行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当宝宝爬行时比坐着多消耗一倍能量,比躺着多消耗两倍能量,这就说明爬行有助于宝宝吃得多、睡得香。

——爬行可以训练宝宝的协调能力,是预防儿童生长期感觉综合失调的重要手段。

爬行训练对控制眼、手、脚的协调有极大的益处,能促进宝宝平衡能力和触觉能力的发展。

——爬行对宝宝的心理发展与智力潜能的开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爬行有利于宝宝的听觉、视觉、平衡器官以及神经系的发育,同时为宝宝建立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认识创造了条件,可以促进宝宝与他人更多的交往,锻炼宝宝的意志力。

喜欢《家长言语失误影响幼儿心理》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三家长必备心理疏导秘诀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