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儿童的心理特点

03-25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3岁儿童的心理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3岁儿童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孩子就能完全记住,如果一旦中间说错了一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就这样,3岁儿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说过的抽象的事物。这就是3岁儿在记忆方面的一大特征。

3岁小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对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想理解。可以说,智力的发达与否全在于兴趣如何。3岁儿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的时期。因此,作为大人应该尽一切力量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1、2岁小儿都害怕很大的声音,3岁儿则害怕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如动物、假面具、黑暗等。主要原因是,虽然孩子已开阔了眼界,看得多、听得多,但尚未能真正理解这一切。比如说,1岁的孩子看见狗也不会害怕。这是由于情感尚未发达,同时尚不知道狗是什么东西,对自己有什么害处之故。但到了2、3岁时,看见狗咬人,人们都怕狗,逐渐懂得了狗是可怕的动物,于是就开始怕狗了。等到大些,知道了只要喜欢狗,狗就不咬人以后,就又不怕狗了。

3岁儿童已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很少像2岁时那样一发火就躺在地上滚来滚去。加上自制能力也多少强了些,那种攻击型的态度少了起来了。3岁儿的喜悦已不是一般物质性的,会因为使爸爸妈妈高兴而高兴了。因此,又把3岁这一年龄叫做捧人的年龄。做什么事只要妈妈高兴,就会神气十足,兴致勃勃地去干。另外,也能懂得一些幽默的话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新生婴儿有什么心理特点


新生儿,在许多人看来只会吃奶。睡觉和哭闹,似乎谈不上有什么心理活动。但实际上,他们具有很强的心理反应的发展潜力,在后天环境刺激下能够产生心理活动。

新生婴儿有什么心理特点

新生儿在母体内就发育形成了视、听、嗅、触摸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并且具备了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神经通路,可以进行无条件反射。比如,当母亲把乳头放入新生儿口中时,新生儿的嘴立即就会做吸吮动作;当他的鼻孔受刺激时,就会打喷嚏;当抓挠他的小脚心时,他还会缩脚,双手双脚乱蹬。这都说明新生儿具有对外部世界的反应能力,但这种能力是遗传而来的、与人类生存相联系的、固定的本能行为。在此基础上,儿童与环境会建立新的更复杂的联系,进行简单的学习。出生10天左右,在母亲抱起婴儿准备喂奶时,只要一做出要喂奶的姿势,不等乳头放到宝宝口中,他的口就会做吸吮动作。这就说明婴儿在多次吃奶后得出经验,学会了把喂奶姿势与吸吮乳汁的动作直接联系起来。这种条件反射就是新生儿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就是婴儿学习活动的开端。

在这种条件反射形成之前,新生儿的脑机能还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许多先天条件反射是在中脑进行的。出生后几天的新生儿,其大脑虽然在结构上已初具成人的脑的规模,但脑的重量、容积,尤其是脑的机能还远远不够发达,不容易在大脑皮层上形成比较稳定的优势兴奋中心,因此不能够建立刺激与反应的暂时联系。观察证明,新生儿出生后头几天大部分时间都处在睡眠状态,这就是由于新生儿的大脑皮层还不能适应外界刺激物的强度,一般的普通刺激对新生儿来说就是超强刺激了,就会引起保护性抑制---睡眠。

婴儿的肤觉、视觉和听觉等在新生儿时期就都能呈现出来。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外界环境通过这些感觉器官不断地给予刺激。研究证明,缺乏刺激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新生儿是不利的。新生儿也有一种与外界交流、与人交往的需要,对于符合这种需要的刺激会作出积极的情绪反应,这会促进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因此,成年人,尤其是哺育婴儿的父母亲和看护者对婴儿的精心照料和温柔、热情的爱抚都会引起新生儿良好的情绪和反应;安全而又丰富的环境刺激会给新生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智力和情绪发展的环境,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为宝宝一生的幸福成长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3岁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


3岁孩子的主动幻觉生活会帮助他探索并理解关爱和对独立的渴望、抗议以及恐惧等许多复杂的情感。他不仅赋予自己不同的身份,而且经常也给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特性和情感。你也会注意到,孩子整天在幻想与真实之间自由地跳动。有时孩子会深深沉浸于他虚构的影像中,而不能区别什么时候虚幻结束和真实开始回归。这是正常情感发育的必经时期,因此不应该受到打击。尤其是绝不要开“假如不吃饭,就要锁起你。”或“假如不快点,就不要你了。”之类的玩笑,因为他会信以为真,并在一天的剩余时间或更长时间内感到恐惧。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个最好方法是在对他生活的所有方面进行相当坚定的控制的同时,给予他一定程度的自由。让他知道你仍然要负责任,不希望他做出重大的决定。当一位伙伴鼓励他爬树,而他感到害怕时,这时你对他说不,会使他感到安慰,使他不必承认自己的恐惧。在他正在征服许多早期焦虑并对自己做的决定更负责任时,很自然你会给他更多的控制。同时,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有保证非常重要。

本阶段末期的情感发育水平

将许多不熟悉的图像当做“怪物”

可以将自己看做包括身体、思维和情感在内的完整人

通常不能分辨现实与幻觉。

毕业班小朋友的心理特点


预备班的孩子通过几年的幼儿园学习和累计,渐渐具备了一定的稳定度和专注度,孩子已经形成部分世界观,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家长应该更加尊重孩子,尽量和他们站在同个位置,千万不能总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教育孩子。

Q:预备班小朋友的心理特点

陈园长:预备班的孩子通过几年的幼儿园学习和累计,渐渐具备了一定的稳定度和专注度,能够安心地坐在学校课堂里进行面对面的教授学习。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形成部分世界观,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由于现代社会的越来越开放,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很多家长看起来标奇立异的行为,家长应该更加尊重孩子,尽量和他们站在同个位置,千万不能总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教育孩子。其实很多家长现在都已经懂得不能再用简单粗暴的打压式教育方法,这样对于这一群似懂非懂阶段的孩子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Q:长应怎样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进行性教育?

陈园长:性教育在这之前的很多年来都被人们所忽略。因为中国是个受传统观念约束了几千年的国家。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性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对孩子的性教育,我给家长的建议是,不能避而不谈或者模糊地一带而过,一定要正面、严肃、科学地传输性方面的知识,一些性方面的名词讲述时要准确,不能用“小鸡鸡”、“小妹妹”这种代替性的词语阐述,而是用医学上的专业术语去讲解。叙述过程一定要明确,教育孩子从科学的观点去看待性的问题,告诉他们性不是神秘的、也不是可耻的。

0-18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如何为他们立界线


最近读到了一篇教育好文,分享给各位爸爸妈妈,希望在育儿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经验和感悟。

假如你看了书前的目录就先翻阅这一章,你很可能是当父母的,你很可能正和你的孩子有些界线问题,或者只想事前预防。更可能你早已深陷痛苦而希望借此得到解脱,比如:你的新生儿哭闹不停;你的幼儿在家无法无天;上小学的孩子不守规矩;上初中的孩子行为鲁莽;上高中的孩子爱喝酒。

这些差错都可能因界线问题引起。这里提出一些孩子应该学习也适合他们年龄层的界线训练大纲。我们当父母的需要考虑到孩子发展的需要与能力,避免要求超过孩子所能负荷的,却也不要要求太少,疏于管教。

出生到五个月

在这个阶段,新生儿需要与父母亲或主要照顾他的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孩子需要有归属感、安全感、受欢迎感。在此阶段,设立界限不如给予婴儿稳定感与安全感那么重要。

这里唯一真正的界线是母亲的存在,给予孩子无限安全感。她保护婴儿,抚平他内心的紧张、害怕,或面对冲突的感觉。婴儿独处时,常常会因孤独或缺乏内心的架构(internalstructure)而感到恐慌不已。

好几世纪以来,母亲(包括耶稣的母亲马利亚)都襁褓过她们的婴儿,或用布紧紧把孩子包起来。包裹婴儿,除了可以调节婴儿的体温以外,也使婴儿有安全感——一种外来的界线。婴儿知道他(她)从哪里开始、哪里结束。所以,当婴儿被脱光衣服时,常常会因为失去外面的保护物而惊慌失措。

有些好意的基督徒老师提倡婴儿必须接受“训练”,认为抱、喂婴儿应该有特定的时间。这些方法试着教导婴儿不该随便哭或要求安抚,因为“那表示控制权是在孩子而不是父母”,或因为“那要求都是孩子自私与顺从肉体的表现”。不从孩子身心发展的理论来了解这些观念,对孩子将有很严重破坏性的影响。

一个四个月大的婴儿大声啼哭是她想知道这个世界是否安全。因为她还没学会在四周无人时感到自在,她内心感到恐惧、孤立。

“我晚上不再把她从婴儿床抱起来后,她就不再哭了。”她们会这样说。这或许是真的,可是,哭泣停止也可能是因为婴儿感到沮丧,他放弃希望而退缩了。所盼望的延迟未得,令人心忧。

教导孩子延后对需求的满足应该等到一岁以后,等婴儿与母亲之间的安全感建立起来以后。

五到十个月

婴儿从六到十二个月是“孵化期”,他们正在学习“妈咪和我并不是同一个人”。此时,婴儿正在一步步地爬向外面那个又可怕又美妙的世界。虽然婴儿有很强烈的依赖性,但他们开始慢慢地从与母亲的合为一体中挣脱出来。

在这个阶段,父母虽然仍是孩子可以依附的安全锚,为了帮孩子发展健全的界限,需要鼓励孩子尝试分离,成为独立的个体。允许孩子在父母亲以外,还能被其他人或事物吸引。让你的家成为一个安全的新大陆,让孩子可以探险。

帮助你的孩子孵育成长时,你还是不可忽略他们与人的感情联系,那是建立他们内心根基所需要的,因为那毕竟是婴儿最主要的工作。我们必须小心满足孩子跟父母良好关系的需要,让他们在感情上有安全感,同时,也允许孩子在自己的父母以外可以放心地往外发展。

可是,在这个转换期,孩子的注意力从母亲的身上转移到外面的大千世界,许多的母亲很难适应。那种失去跟孩子亲密关系的挫伤往往非常剧烈,尤其是在怀孕生子阶段过后。一个负责的母亲会设法使自己对亲密关系的需要,在成人的世界得到满足与慰藉。她会鼓励孩子的“孵化”,深知她正在装备她的孩子“离开与分离”的能力。

对“不”这个字,在这个阶段,大部分的婴儿还没有能力了解或适当的回应。为了避免孩子陷入危险,把他们抱起来并带他们离开危险的地方是最上策。

十到十八个月

在这个“练习”的阶段,你的婴儿不只开始讲话,也开始走路了。世界在她面前展开,充满各种希望与可能性。这个世界是孩子的——她花很多时间想打开它,要跟它玩。她现在已经有情感与认知能力可了解与响应“不”这个字了。

在这个阶段,界线变得更为重要,无论是拥有还是倾听界限。锻炼“不”那部分的肌肉乃当务之急。“不”,使你的孩子发现:他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将产生好的结果,或“不”只会引起别人感情的内缩。父母要学习以喜乐之心接受幼儿的“不”。

同时,你也要小心协助你的孩子了解:宇宙并不是以她为中心的,人生还是有些界限的。随便在门上涂鸦.,任意在教会大吵大闹,都有其后果,只是:你也要注意在指正时,不要浇熄孩子对这个世界所产生的新奇感与兴奋感。

十八到三十六个月

在这个阶段,孩子有一件很重要的任务:学习必须将自己与人分开和又连接。那个在“练习阶段”中的孩子现已更成熟,发现人生是有界限的,可是,即使是一个分开的个体了,也不表示不能有亲密的关系。在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拥有下列的能力:

1.有能力与别人有感情的联系,却不会因此失去自我,或与人分开的自由。

2.有能力对别人说适当的不,却不会担心失去对方的爱。

3.有能力接受别人向自己说不,并不会因此在感情上退缩。

十八到三十六个月的孩子需要学习独立自主。问题是他不想被父母控制,却又必须依赖父母。聪明的父母会在孩子没失去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下,帮肋她(他)获得独立自主的感觉,接受她(他)当他发现自己不是无所不能时。

在这个阶段,要教一个孩子学习设立界线,你必须能在适当的时候,接受孩子的不,也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坚持自己的不。你可以很容易就打赢你与孩子之间的小争战,可是那种小战役无以数计,结果你会因小失大,错失了大前提——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所以,不要浪费精力在芝麻绿豆小的琐事上,或一直想要控制那些偶发的事件。小心选择重要的战役去赢取胜利。

聪明的父母会在孩子欢乐的时刻与他们同喜乐,但是,对于在练习阶段的孩子,父母也要同样地、持续地守住那些牢固的界限。在这个阶段,孩子可以学习家规和了解触犯家规的后果。下面列的是一个可行的管教程序:

1.第一次犯规。告诉孩子不要在床单上着色。试着用其他方法来满足孩子的需要,比如:给孩子着色本子或空白纸张涂鸦,取代涂床单

2.第二次犯错。向孩子再一次说不,并说明她(他)不听话的后果:要被罚站在墙角一分钟,或是整天不准再拿蜡笔画画

3.第三次犯错。执行孩子犯错后的结果,跟她(他)解释为什么,然后给她(他)几分钟去生气及与父母分开一下。

4.安慰与重归旧好。拥抱与安慰孩子,帮助她(他)与你重新和好。这步骤帮她(他)辨别:做错事的后果与失去父母亲的爱是不同的。让她(他)知道:任何痛苦的后果都不应该伤害到亲子关系。

三岁到五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迈进与性别有关系的发展。每个孩子会认同与他性别相同的父母,小男孩要仿效爹地,小女孩想要跟妈咪一模一样。他们也发展出与同性父母竞争的感觉,想要与异性的父母结婚,而在起过程中打败同性的父母。他们在为长大成人后的性别角色做准备。

此时,父母的界限任务很重要。当母亲的必须温和却很坚定地允许女儿对自己的认同与竞争,也必须好好处理儿子占有欲的问题,让他们知道:“我知道你很想跟妈咪结婚,但妈咪已嫁给爹地了。”做父亲的对儿子和女儿也该如此。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学习跟异性的父母认同,并保有适当的性格。

恐惧儿女性观念初长成的父母,常常会为儿女这些渴望的增强而评断儿女。因为本身的恐惧,他们可能会批评或羞愧自己的孩子,使得孩子压抑渴望或性趣。

另一个极端是,本身的需要没被满足的父母有时会很情绪化,甚至在肉体上引诱异性的孩子。母亲会跟儿子说:“你爹地不了解我,你是唯一可以了解我的人。”这种话会使她的儿子对自己在性方面的角色困惑多年。成熟的父母需要有条界线允许儿女发展他们在性方面的角色,将父母与子女的角色划分清楚。

六到十一岁

在这个所谓的潜伏期或耕耘期,孩子正准备为即将来临的青春期做最后的冲刺。这是童年时期的最后几年,他们借着学校的功课或游戏来学习如何处理事物,并学习结交同性的朋友,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段期间,孩子忙着上学与结交朋友,而父母也有其特定的界线任务必须完成。父母必须协助孩子建立一些基本的界线:做功课、做家事、做专题个案。孩子需要学习做事情有计划、有始有终,也要学习延后对自己需求的满足感,有目标,以及如何调配自己的时间。

十一岁到十八岁

青春期,是孩子成为大人之前最后的阶段。这阶段牵涉到一些很重要的任务,比如:在性方面的成熟,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处变不惊的自我,事业的野心,与爱的选择。对父母与子女来说,这段时期可以叫人心惊胆跳,却也是刺激让人兴奋的。

此时,“退出父母身份”的程序应该已开始了。你和孩子的关系开始有改变。你不是控制她而是影响她。你给予是她多点自由,也增加她的责任。你必须比较有弹性地重新考量你设下的规矩、界限与后果。

所有这些改变就好像是太空中心火箭发射前的倒数计时,你准备把即将长大成人的孩子送到外面的世界。明智的父母会把孩子即将跨入社会的事情放在心里,反复思考。

他们必须常常挣扎的问题不再是“我要怎样让他们安分一点?”而是,“我要怎样帮他们靠自己过活?”

十几岁的青少年必须尽可能去树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生活作息、价值观、金钱上的界限。如果他们越出自己的界限,就应该承受现实生活中的后果。如果一个十七岁的孩子还必须让大人以限制看电视或打电话来管教他,等他一年后上大学,一定会有严重的问题发生。那时,学校里的教授、院长、舍监都不会在这些小事上设限了;他们处置的方式就是叫他重修、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

加入你家的青少年没有受过界线上的训练,你也许会感到很迷惘,不知该怎么着手才好。不管你家的孩子现今情况如何,从现在就开始吧。如果他们无法对人说不,或不能接受人家对他们说不,请现在就把所有的家规与超越界限以后的结果向他们说清楚。在他们离家前的最后几年尽你全力补救,对他们仍会有帮助的。

3岁以下儿童的心理需求


0-3岁,宝宝敏感期集中爆发的阶段,语言系统又没有完全成熟,因此,这个阶段的宝宝,心中是最苦的。

0-3岁,是每个宝宝心理健康的第一道基础。这个阶段受到冷落的宝宝会在潜意识中自然的产生不自信。而家人温馨的陪伴和引导,同样会为宝宝的起点积攒优势;

之前部分推文《你要知道宝宝心中的苦》《你了解宝宝的三次“叛逆期”吗?》《掌握周岁内宝宝心理规律,带娃变轻松》《周岁宝宝:谁来守护我唤醒的安全感》从生理方面讲解了宝宝0-3岁应该注意到的点;

本文从宝宝生活的四个细节上告诉大家,宝宝的内心,是有强烈寻找及时反馈的需求;

清晨醒来睁开眼,想看到父母的笑脸

保障宝宝每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早上醒来后不必马上被大人催着赶着要他起床;

让他睁眼看到的是他熟悉的、喜欢的亲人的笑脸相迎::“宝宝早,宝宝睡好了吗?太阳公公请宝宝起来啦!”几分钟后,等宝宝完全苏醒,心情愉快了,再为他起床穿衣,洗手洗脸;

2岁以后的宝宝可以和父母同桌进早餐,早晨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宝宝却能在与父母短暂的相处中感受到亲切和欢快;

当爸爸妈妈离家去上班,要拥抱或亲吻宝宝的脸,和他皮肤接触,以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说上几句鼓励他的话,微笑着和宝宝说再见。清晨的这一段时间,父母的笑脸和关心会给宝宝的一天带来新的气息和良好的情绪

想和父母说话玩耍

3岁前的宝宝特别依恋父母,常想和父母亲近,说说玩玩;

因此,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应该花一点时间听听宝宝的述说、提问,并为宝宝念儿歌,讲故事,唱唱歌或和他游戏;

所花的时间并不多,爸爸妈妈自己也可轻松一下,调剂在外工作一天的紧张情绪,又能给宝宝带来快乐和安慰。宝宝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反而会很高兴地独自去玩或帮忙父母做一些小事情;

一心想和爸爸妈妈亲近,结果却遭受到父母的冷淡和不欢迎,宝宝肯定会强烈感受到难过和沮丧,发脾气哭闹也是难免的。有的爸爸妈妈埋怨宝宝不乖,会“作”,却没有想到原因其实就在父母自己身上。

需要在和睦的家庭环境里生活

和睦的家庭是宝宝幸福的摇篮,宝宝需要在父母恩爱、家庭成员和睦、相互尊重的环境里生活,这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父母不和,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出言不逊、行为粗鲁,会让宝宝紧张、担忧;或者由于情绪不好,大人将怒气出在宝宝身上,把宝宝当成“出气筒”,更让宝宝委屈、不知所措;

尤其是父母矛盾深化到闹离婚的时候,互相争夺孩子,以孩子喜爱之物引诱他站在自己一方,反对对方,使宝宝不知何从,分不清是非,易形成自私、虚伪、说谎及见风使舵的不良行为,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并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

期盼得到父母的尊重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他们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孩子从小受到尊重,才会产生自尊心,长大后也会尊重别人;

孩子难免会有错误和过失以及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习惯,爸爸妈妈应该循循善诱,帮助他改正缺点与错误,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议论、指责孩子,如说孩子很笨、不听话、喜欢咬人和打人等。这将会强化不好的行为,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父母把孩子当玩物,有的无意识地随便戏弄孩子,如看看宝宝长得白白胖胖很可爱,叫他小胖猪。宝宝长得瘦的叫“小猴子”。宝宝反应迟钝一点,父母一烦恼就骂他是“笨蛋”、“混球”。这都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旦人格受到侮辱,心理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而且,万一孩子丧失了人格尊严的心理要求,带来的后患更是无穷的;

父母如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将会生活愉快,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

2-3岁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


2~3岁的孩子天真、幼稚、纯洁、活泼;身心在迅速发展,在各方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实在是最惹人喜爱的了。

2岁的孩子开始用语言与人交往,他那带着奶气的语言虽然极为简单,却标志着极为重要的掌握人类交际工具的新里程。到了4岁,他能自如地运用言语表示请求、愿望、意见等。

2~3岁的孩子最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告诉他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他便会顺从地接受并记住。他可以遵守简单的规则和要求。例如,他会根据成人的要求不坐地、不玩土等。到了4岁,他能“习惯于许多生活规则、集体规则,并且能说出简单的道理。例如,进睡眠室说话就会吵别的小朋友睡觉。”

2~3岁的孩子有独立的要求,喜欢自己脱穿衣服、叠被子,尽管他还不会或不太会,但这种要求很强烈。到了4岁,已完全能独立地穿、脱衣服,叠小被子,还可以自己洗手绢、洗袜子等。他不但这样做,而且以“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引为骄傲。

2~3岁的孩子乐于助人、喜欢劳动。妈妈刚扫地,他就去拿簸箕;爷爷拿起报纸,他会送来眼镜……到了4岁,他能有意识地帮助成人和同伴。例如,同伴哭了他会帮助他擦眼泪;妈妈摆餐桌时他懂得帮助摆筷子等。而且他懂得帮助人是好事。

2~3岁的孩子有很好的记忆力,他能很快地背会一首儿歌、古诗;跟随成人到过某个亲友家,再路过时他能说出这是谁家。到了4岁,他不仅能记住这些,而且能有意识地记住许多事情,他的理解记忆在迅速提高。

四岁宝宝的心理行为特点


三到六岁的宝宝行为逐渐显示出宝宝的情绪和思维,下面着重来看一下四岁宝宝的心理行为特点。

体力

非常好动、嘈吵,最喜欢向别人挑战,假如说“我不相信你会做”,他会真的做出来,小肌肉活动发达,剪贴、系带、画图都很技巧地做到。

情绪

很玩固及会发脾气,不大理会别人的感觉,碰到惊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绪之起伏可能影响以至成年。

智慧

对自己开始有一个整体的观念,以前认为手是手,脚是脚,并非自己的一部分,现在觉得除了手脚以外体验到整个身体,甚至会有“心”的存在。例如:两三岁时不知道母亲的意向,不管母亲心里想什么,但现在会察言观色。4岁有惊人的想象力,有时根据他所编成的故事,使成人觉得他在说谎话,其实他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

社交

非常健谈,心理所想的,嘴巴就表达,对于生日会提出请谁不请谁的意见了。

行为上应注意之点

由于丰富的想象力,对事实与虚构分不清。因此别以为他是存心说谎的坏孩子,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之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到4岁半以后这种真实与虚构分不清的现象慢慢消失,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飞人、一只怪兽,电视上的真假动作亦慢慢学习把真实和虚构分开。

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之心理现象。成人应有坚定的原则去照顾及引导,应耐心地满足其因为好奇所引起的发问,并多做户外活动,以发泄其旺盛的精力。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3岁儿童的心理特点》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3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