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简单招数让孩子告别尖叫”,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美国有一部很卖座的恐怖片《尖叫》,如果儿童版尖叫随时都发生在你家里,相信再有涵养的妈妈也会抓狂!下面几个小招术让宝贝的尖叫“偃旗息鼓”。

尖叫故事1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萌萌受到了空前的冷遇,一声尖利的喊叫在客厅里回荡。

招数:当妈妈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暂时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别的事情时,可以先给宝贝打个招呼,讲讲道理,让宝贝明白妈妈并没有忽略他,只是暂时有别的事情需要处理。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可以郑重其事地将宝贝介绍给客人,并鼓励宝贝一起招呼客人。如果宝贝能参与这些活动,他就不会有被忽略的感觉。

尖叫故事2

刚学会走路的豆豆扑向花丛,伸手就抓,妈妈一再阻止,小家伙愤怒地瞪着妈妈,生气地尖叫起来。

招数:宝贝1岁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什么都想自己做,但是又无法顺畅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于是情急之中,他只好借助于尖叫来表达自己的抗议情绪。

面对宝贝这种类型的尖叫,妈妈不能一味地制止,平时可以多花点时间与宝贝交谈,帮助宝贝发展语言能力,让宝贝明白,他可以采取别的方式比如语言或手势等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尖叫故事3

都晚上11点了,苗苗依旧在客厅蹦着跳着,丝毫没有睡意,而且不听妈妈说服,又像往常一样大声尖叫起来。

招数:3岁左右的宝贝正处在人生的第一反抗期,他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让这个时期宝贝的尖叫偃旗息鼓,妈妈要尽量避免和宝贝发生明显的冲突,给他足够的机会决定他自己的事情。同时,妈妈也要在平时多平心静气给宝贝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良好的行为。一旦宝贝通过尖叫来要挟妈妈,妈妈一定不能为他的尖叫所动,而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宝贝发现尖叫解决不了问题时,他就会放弃这种不良的处理问题方式。

尖叫故事4

壮壮双手接过妈妈递过来的一辆玩具小汽车,却还想要另外一只玩具机器人。“你已经有了玩具汽车,今天不能再买机器人了。”妈妈语气坚定地回答壮壮。如此来回几次,壮壮突然尖叫起来。m.Yjs21.cOm

招数:对待宝贝的这种尖叫,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对他的要求不理不睬,让他去尖叫。等他叫累了,宝贝自然也就明白了自己用这种方法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另外,平时爸爸妈妈在向宝贝提要求时,态度一定要坚决。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让孩子跟“我不行”告别


许多实例证明,有些幼儿之所以变得越来越自卑,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以完美主义的态度过高地要求孩子,孩子可能时时处处被包围在批评乃至埋怨的海洋中,长此下去,自信便可能丧失殆尽,每做一件事他在潜意识中往往会对自己做出否定“我不行”“我的脑筋不好使”“别人就是不喜欢我”等等。孩子都需要从心理上不断的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所必不可少的原动力。而对自卑的孩子来说,要摆脱自卑的阴影,并树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无疑更为重要。

以下是专家提出的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几个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让孩子跟“我不行”告别

▲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对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画了一匹马,那么你最好不要过多地挑剔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应对孩子的每一成功之处予以发现并做出由衷的赞赏:“看,那马尾巴画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风中飘舞一样!”或者“你为马涂的颜色真漂亮!我敢说这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马儿!”

需要强调的是,你应该让孩子觉得:你对孩子的赞赏完全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的,客套的,更不应该是虚伪的,做作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你须在思想方法上做出调整,在表述上讲究艺术。

其实,让自卑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标即是: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的最好的肯定。

▲变更表扬的主语

让孩子多作自我肯定的一个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是变更你对孩子做出的所有的表扬的主语:只要把“我”改成“你”,把“我们”(父母)对你(孩子)的表扬改造成你(孩子)对自己的表扬。这种简单的变化能够更充分有力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因而实际上起着一种增加对孩子赞赏的效果。如:“你今天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我真为你感到自豪!”可改为:“你今天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你一定为自己感到了自豪!”

▲鼓励孩子确立主心骨

父母可以对自卑的孩子多作表扬,但其他人(包括小伙伴们)却不一定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他们或许会“实话实说”,或许会故意挑剔,甚至讽刺挖苦。此外,孩子不可能永远地依赖别人的评语,而迟早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有些孩子完全依赖成年人的赞许,连怎样认可自己都不知道了。这样的孩子如果长大了成了个球员,那就可能在比赛时每打出一个球就会回头看看教练的脸色——自然他就难以成为一个成熟的球员。不妨指出他的正确之处,然后提醒他不必过分看重别人的评论。

的孩子由于做了一件错事而遭到了批评,一下子感到丧失了前进的方向。此时你应该告诉他,对待批评的最好办法便是承认并改正,当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时,你完全可以告诉他:“你这样做很不容易,因为这可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可以对自己说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努力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

对自卑情绪严重的孩子来说,他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飘摇不定的,因而极需要得到外界经常不断的强化。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方法很多。如:可让孩子为自己记一本“功劳簿”,让孩子每周花几分钟时间写出(或画出)自己的“功劳”,并告诉孩子,所谓“功劳”,并不一定非得是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进步,以及为这种进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资格记载入册;也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小小的奖品(如画片、玩具、小人书等)——每当孩子做出了一点成绩,或一件令他自己感到自豪的事,他就有可能获奖;你还可以教孩子学会以“自言自语”的方法不断对自己作出赞扬——当孩子遇到困难正踌躇畏缩时,你不妨鼓励他自己对自己鼓劲:“来吧,小朋友,你可是一个不怕失败的好孩子,再作一次努力吧!”

▲自我肯定也不宜过度滥用

鼓励特别自卑的孩子多作自我肯定,并不意味着应该让他“滥用”自我肯定。不要鼓励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也应有个度,即要分时间、场合,更要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再好的良药也不能下得过猛——孩子的自我肯定用过了头,那就可能变成了一个自负甚至惟我独尊的小霸王。

育儿知识:让孩子告别小气


和这群孩子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小气的特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从不考虑别人。他们总会说“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杯子”、“我的娃娃”“什么都是我的“……

现在的家庭里,父母将过多的爱给了孩子,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也会无条件的妥协。好吃的蔬菜先给孩子吃,好吃的水果先给孩子挑,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是中心,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着我转,造成了幼儿自私、小气的心理。

当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和老师一起努力,抓住锲机、及时教育。

首先,一个家庭要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而在学校里也要创造分享的学校氛围,让孩子学会分享。可以从一袋零食开始,开始孩子可能会哭或哀求。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不能让步。只要一个孩子学会分享更多的孩子就会学习。

第二,让孩子学会赠与。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大方的宝宝就要让他学会赠与。在家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玩具、衣物等捐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的东西应该拿出来和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在孩子做出好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肯定、赞扬。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零食、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让孩子享受分享带给他的乐趣,并喜欢分享。

第三,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合理的或不能及时满足的要求,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能过分迁就。因此,父母和老师要有想法。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四,要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很多活动中,需要好朋友之间互相合作,所以。让孩子在合作后感受到做事情的成就感,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大方、共享的心态。

要让孩子告别自私、小气的心理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孩子整天和父母在一起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希望,要让这份希望茁壮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用智慧让孩子告别“分离焦虑”


从以往举行妈妈训练营的活动中获悉,约有8成家长和孩子为分离焦虑烦恼。调查发现,孩子的焦虑体现为4大症状:宝宝哭闹不肯上幼儿园、孩子早晨不愿意出家门、孩子入园后变瘦、孩子睡眠不佳。

开学了,怎样妥善应对“分离焦虑”,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浦东蒲公英幼儿园园长沈冠华和老师共商应对方案,最终用智慧让孩子告别分离焦虑。

方案一:中班和大班老师当志愿者

面对新一轮的生育高峰,已经升班的岳莲老师主动向领导请愿去今年的小班充当志愿者,帮助新小班的教师共同安抚孩子,她的这一想法在QQ群上一发布,引来不少响应者。

开学两周来,中、大班的教师志愿加入了这支队伍。一开学就利用业余时间加入到小班做助理,年轻的充当孩子的玩伴,年长的充当替身妈妈。一对一安抚那些情绪焦虑、进餐需要帮助、入睡特别困难的孩子,他们迅速成为孩子依恋的对象。

与此同时,保教主任和保健老师也在午餐及午睡这几个特别需要安抚的环节进入班级,安抚特殊幼儿。一位在家只吃馒头和饭、不吃菜,一见荤菜就呕吐的孩子,在老师的耐心护理下终于从尝一口到吃下了碗里的蔬菜。开学两天,新小班里95%的孩子已经安然在幼儿园入睡。

方案二:烧菜四大绝招让孩子吃得舒心

新生入园,孩子是否吃得习惯、对于他是否能适应幼儿园很关键。怎样抓住孩子的心,幼儿园采用三大绝招来应对,第一招:增加品种、减少数量,让孩 子看着想吃。“鸳鸯蛋”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第二招:切配细软、烧法入味,让孩子爱吃。红烧鳝丝老菜成新宠;第三招:开发新品、模样诱人,让孩子吃得开 心,招牌菜是兔子馒头、自制蛋挞。开学两周来,这三招“吊起了孩子的胃口”。

方案三:不做规矩让孩子有依恋对象

考虑到新小班的孩子刚加入集体生活,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老师灵活设置离园时间,第一周15:30提前离园,第二周逐步过渡。在作息时间执行上给与了老师较大的弹性。

每天预设一个生活小练习、一个趣味小游戏、一次欢乐蹦蹦跳、让老师根据孩子的情绪状况灵活组织,用有趣的活动吸引孩子,用欢乐的氛围感染孩子、 用亲切的微笑安抚孩子。小班孩子的活动则以松散的游戏与一些必要的生活小学习为主,根据家访时调查到的孩子在玩具上的最爱,幼儿园还专门为小班添置了一批 玩具。

[专家支招]

●关于孩子:不要常给孩子负面提醒

如何减轻分离焦虑,闵行区科技幼儿园园长李伟给出了秘诀:其一,要允许孩子哭。家长常常对孩子说 “你去幼儿园不能哭啊”,这反而给了孩子负面的提醒,幼儿园要允许孩子哭,还要给孩子提供餐巾纸,这样,孩子反而会觉得没意思了。其二,开学第一个月“不 做规矩”。让孩子想睡就睡,想吃就吃,不给孩子增添陌生环境的压力。

●关于家长:正确引导也应掌握技巧

入学前,先带孩子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但活动时,家长不要参与,让孩子独自参与,孩子就会习惯新的环境;孩子如有不适应,家长和他对话时要“自说自话”,不要聚焦于孩子的烦恼,而是多和他谈谈幼儿园的快乐。

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医生则针对“3成孩子上幼儿园后变瘦”的调查结果建议:“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可能不适应而导致吃不多,这时家长应继续提供乳制品,补充营养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 ”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和这群孩子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小气的特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从不考虑别人。他们总会说“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杯子”、“我的娃娃”“什么都是我的“……

现在的家庭里,父母将过多的爱给了孩子,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也会无条件的妥协。好吃的蔬菜先给孩子吃,好吃的水果先给孩子挑,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是中心,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着我转,造成了幼儿自私、小气的心理。

当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和老师一起努力,抓住锲机、及时教育。

首先,一个家庭要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而在学校里也要创造分享的学校氛围,让孩子学会分享。可以从一袋零食开始,开始孩子可能会哭或哀求。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不能让步。只要一个孩子学会分享更多的孩子就会学习。

第二,让孩子学会赠与。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大方的宝宝就要让他学会赠与。在家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玩具、衣物等捐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的东西应该拿出来和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在孩子做出好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肯定、赞扬。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零食、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让孩子享受分享带给他的乐趣,并喜欢分享。

第三,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合理的或不能及时满足的要求,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能过分迁就。因此,父母和老师要有想法。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四,要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很多活动中,需要好朋友之间互相合作,所以。让孩子在合作后感受到做事情的成就感,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大方、共享的心态。

要让孩子告别自私、小气的心理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孩子整天和父母在一起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希望,要让这份希望茁壮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让孩子不黏电视的六大招数


很多孩子都喜欢长时间“挂”在电视机前,大人拖也拖不动,电视怎么也关不掉。美国的研究发现,孩子一天最少在电视机前待上2小时,周末更多。电视看得太多,不但对眼睛极为不利,体能、智力、脑力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美国小儿科医学会建议,别让两岁以下的小孩看电视,至于大一点的孩子,建议只看优质节目,且一天不超过2小时。让孩子不黏在电视前,看看美国《预防》杂志教你的绝招吧!

事先订好看电视规则

先说好规则,可减少争执和赖皮的机会。比如说,周末就和孩子讨论下周可看哪些节目,还包括看的时间和次数。像吃饭时不能看电视、作业没做好不能看或是看到几点就要去做作业,都要事先跟孩子说好。

用好的DVD取代不好的电视节目

其实已有愈来愈多的家长发现电视节目并不能提供孩子有益的内容,愿意花钱购买或租借优质的DVD当孩子的教学工具。

把电视和遥控器藏起来

自从人类有了电视,它似乎就霸占了客厅最重要的角落,但现在最新的潮流却要把电视推到最不起眼的角落,以减少它的诱惑。美国“关机联盟”就不断倡导,把你们家的电视连同遥控器都一起藏起来。如果不习惯家里突然没有电视的声音,不妨打开收音机,利用音乐和有趣的广播节目当家里的背景音乐。

别在孩子的房间放电视

现代人的家里都会有一台以上的电视,理由是让家中不同成员各取所需。但如果在孩子房里也放电视,只会让孩子和家中其他成员更疏远,也会影响他们学习和睡觉的时间。更糟的是父母看不到孩子是否看了不健康或不该看的节目。

别把电视当保姆

别因为无暇陪伴,就把孩子丢给电视。相反的,可请孩子来分担一些家务,比如一起准备晚餐、打扫房间等等。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和孩子变得更加亲近了。

家长要以身作则

如果不想让孩子看电视,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关掉电视,花心思创造更多有趣的家庭活动,比如参加各种活动或游戏、一起运动健身等。更重要的是增加与孩子互动相处的时间。

让小淑女爱上吃饭的小招数


我家瞳宝宝现在已经一岁七个月了,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一点也不淑女哦。就是到了该吃饭的时候,那淑女劲儿就来了,慢条斯理,玩着吃,吃着玩。全家人看她这样都快急死了,再看这个小家伙,不着急不着慌的,见着饭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可是谁要问她吃不吃棍棍呀(就是冰棍),那眼神都发光发亮了,马上回答说:“吃,我要吃棍棍。”哎,真拿她没办法。

慢慢地,瞳宝宝对棍棍和零食越来越孜孜不倦,反而对正经的饭菜越来越没兴趣了。这怎么行呀,这样会影响孩子正常发育的,我必须想个办法。经过摸索,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招数:

1.到了饭点儿让小家伙和我们一起上饭桌吃饭,跟着大家一起吃饭,有抢着吃的感觉,那吃饭的感觉就来了。

2.大人不要去喂她,让她尽量自己拿碗和勺,学会自己吃饭,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她已经吃下一小碗饭啦。

3.如果想吃零食,必须要求她吃完正餐之后,才可以允许吃一点儿零食,不能由着她性子来。

4.做菜的时候多做一些颜色丰富的菜,瞳宝宝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菜,就来兴趣啦。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我家的瞳宝宝个子越来越高啦,脸蛋变得圆鼓鼓的,粉嫩粉嫩的,真想时不时地捏她一把呀。

宝宝食谱:红豆泥(一周岁后食用)

红小豆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铁,具有清热利尿、祛湿排毒作用,婴儿常食能健康地成长。适宜一周岁以上幼儿食用。

原料:

红小豆50克,红糖、清水适量,植物油少许。

制作:

1.将红小豆洗净,放入锅内,加入凉水用旺火烧开,加盖改小火焖煮至烂成豆泥;

2.将锅置火上,放入少许油,下入红糖炒至融化,倒入豆泥,改用中小火炒好即成;

3.豆煮得越烂越好,炒豆泥时要不停地擦着锅底翻炒,火要小,以免炒焦而生苦味。

这样告别拖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经常会碰到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向我咨询:“我的孩子做作业总是慢吞吞。别人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他需要两个小时。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睡觉。我该怎么办啊?”我给家长最多的建议,就是先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对于那些喜欢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往往会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导致做事效率不高、喜欢拖拖拉拉。

诀窍一:培养时间自主感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幼儿阶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的能力和意志力——自由选择和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已学会认识钟表,并对时间以及与时间相关的规则有一定概念,比如看懂课程表,知道作业完成和上交的期限等。对于那些早就对权力和控制问题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完全有意愿和能力自由支配本就属于自己的时间。但是,有些家长经常会出于担心孩子迟到、害怕孩子浪费时间等方面的考虑,总喜欢不厌其烦地跟着孩子,马不停蹄地催促孩子。孩子几乎失去了对所有时间的自主支配权,晚上睡觉得听大人的,早上起床需要大人提醒,做作业更需要大人守护。长此以往,孩子很可能就会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存在感。

伊伊刚上小学的前两周,由于起床时间比幼儿园阶段更早,大多数时候不能自己按时醒来,需要大人叫醒她才能起床。同时,由于每天的作业会挤占一部分时间,所以练钢琴和画画就需要打破以往放学回家就开始的规律,只能等到做完作业或者吃完晚餐以后进行。刚开始的时候,她仍然需要大人提醒才能想起这些事情来。

这样持续了大约半个月以后,我发现伊伊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有些退步,还不如幼儿园阶段。于是,我开始寻思如何做才能让她有所改观。后来正好在微博上看到有位妈妈分享了一个好办法,给孩子买一个闹钟,作为定时器,到点自动提醒孩子。

没过几天,我带着伊伊一起到超市去选了一款她很喜欢的“米妮”闹钟。回家以后,我就立马开始教伊伊学会自己给闹钟定时,一旦把时间调好,闹钟就会及时提醒。从未自己使用过闹钟的她,却对自己挑选的这个闹钟情有独钟,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会提前调好时间,只要闹钟开始“呼唤”,就立即开始行动,绝不磨蹭。

诀窍二:增强时间感

每一个人的时间感都不一样,如果我们的主观时间跟客观时间不一致,对自己可以用多少时间将事情做完没有概念,就可能导致拖延。对于认知能力远不及成人的小学生来说,在完成一件任务的过程中,就更加难以准确把握时间的进度。尤其是做作业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比如铅笔断了需要重新削铅笔、默写汉字时把笔画写错、读英语时把单词读错等等。如果孩子过于纠结这些细节,就会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作业。

伊伊刚开始上学的一个月左右,大多数时候都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家庭作业。但有时也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小事,耽误很长时间,最后导致当天花在作业上的时间比较多。后来,我和伊伊妈妈商量了一个办法来纠正她的这个不良习惯。每天放学回到家以后,我们首先翻开家校联系册,根据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量,预估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当时间过去一半时,我们会提醒她一次;还剩十分钟时,会再次提醒她;还剩五分钟时,会最后提醒一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我们发现伊伊完成作业的效率在逐渐提高,对于出现的很多小状况,她也能快速处理。

诀窍三:提高集中力

仔细观察和分析喜欢拖延或磨蹭的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数时候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做很多事情都没有时间约束。在始终感觉自己拥有充足时间的情况下,孩子们也不容易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具有紧迫性的任务。

不受时间限制的主观感觉所产生的后果,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当孩子们玩电子游戏或者看电视时,就容易感到自己进入了一个不受时间限制的领地,似乎可以超越时间的边界。虽然不受时间限制的感觉会在挥霍的那个当下让人感觉很愉悦,身心很舒畅,但因此而落下的很多事情仍然会把我们拉进现实,让人尝尽拖延或磨蹭的苦头。

限时法是一种可以帮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可以给孩子设立时间限制的。比如从小出去玩的时候,我们可以事先跟孩子商量一次玩多长时间就要回家,到点就按照约定执行;吃饭的时候,可以约定一顿饭最长可以吃多久,到时间就收走所有饭菜;完成每天的作业和其他任务,同样可以根据当天的具体任务跟孩子约定一个完成时限。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电脑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孩子做一些时间限制的练习。我有一个从事教育培训的朋友,开发了一套专门针对孩子数学练习的软件系统,所有内容都跟教材同步。从幼儿园毕业的那个暑假开始,我们就特地申请了一个账号,让伊伊每天花一定时间进去练习20以内的加减法。其中有一个模块,一次练习做五道题目,但系统会自动显示完成所需时间。由于感觉像跟时间赛跑一样,伊伊非常喜欢做这个练习,每一次都想挑战已经取得的最好成绩(所需时间最少、全部做对)。而在做题的过程中,伊伊非常投入,也很专注,不会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

开学一个月后,随着老师的教学进度,我们又让她继续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练习。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在进行加减运算时速度又变得很快。有一天她还告诉我:“爸爸,今天我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出的练习题,我是全班做得最快的,全部都做对了。沈老师还表扬我了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我感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平时经常采用类似的“限时鼓励法”,让她对时间很敏感,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诀窍四:学会目标管理

喜欢拖延的人,一般来说,都没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常常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过日子,做任何事情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即使他们会设定目标,往往也是模棱两可的目标,更没有可操作的措施和清晰的步骤。

不管我们设定的目标是大还是小,达成一个目标基本上都需要一步一步来,分解成几个小的、明确的步骤。当目标得到明确、任务得到分解以后,我们还需要为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设定完成时限。有了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我们的目标感就会更强,孩子也一样。

伊伊上小学不到一个月,第一次考试数学,就考得不好。导致这个结果有很多原因,由于平时回家练习数学比较少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影响了她的做题速度,所以试卷上空了很多地方没有做。就在那段时间,我们考虑到孩子需要逐渐适应小学,尽量减轻学习压力,就暂停了前面所说的限时练习。

后来,我们就跟她一起分析这个原因,并跟她约定此后需要每天加强练习,争取下一次比这次考得更好。跟她明确这个目标以后,就把加强练习这个任务进行分解,第一周先练习10以内的加法,第二周练习10以内的减法,以后根据情况再练习连加和连减,等10以内的加减法相当熟练之后再练习20以内的加减法。当把这些任务层层分解以后,伊伊每天做完学校布置的作业就开始主动练习,每一次都很认真。设定的目标,基本上都能提前完成。

简单五招让宝宝爱上阅读


简单五招让宝宝爱上阅读**回老家快两周了哦,时间过得真快.我和域爸却还没有完全适应宝贝不在家的日子.所以每天的电话连络是必不可少的.

骤然从暖和的xx回到寒冷的江西,并且回去的当天刚好江西下大雪,我担心呀.可他只是出了两天鼻涕,完全没有感冒的迹象.他健康,快乐,我就安心.

**在xx时,白天就比较粘爷爷,因为爷爷总会带他出去玩,或者陪他一起看书.昨天和公公通电话,他说小家伙还是跟在xx时一样,每天必看一两个小时的书,雷打不动的.

喜欢看书呀,这可真是好事,我这当妈的听了,怎么能不高兴呢?说起这看书的习惯养成,还得从**几个月大讲起.

那时是我爸妈也就是**的外公外婆在带着,主力是我妈妈,爸爸只能算是打打杂.白天除了抱着小宝外面晒晒太阳,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所以我们给**买了一大堆的口袋书,从最开始的识颜色,物品动物蔬菜到后来的认数字拼音和汉字,真是应有尽有啊.让妈妈每天抱着**看书,那些精美的彩色图片很是吸引了小家伙的眼睛,边盯着书边咿咿呀呀地叫着,手舞足蹈.妈妈的普通话不好,可小家伙也听得很认真.

慢慢小家伙长大就自己挑书啦,在一大堆小书里找到自己今天要读的.带他去书店买书,也是自己挑自己喜欢的.从认字书到故事书再到益智书,每次买给他,他都爱不释手.

后来**的爷爷奶奶来带他,爷爷退休前是老师,每天必看报纸,**也学爷爷的,两人经常坐在一起各看各的书或者爷爷指导**看书.

而我和域爸白天上班,只有晚上和周末在家陪他.深厚感情的建立也与亲子阅读有很大关系.有一段时间,只要我吃完饭,**就会说"妈妈,洗澡澡,洗好了我们去看书讲故事".日复一日,**这看书的习惯就养成了.

我觉得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不难,关键是做父母的怎么做.下面是我的一点点小意见:

1、从小开始,给宝宝规定一个阅读的时间

就象睡前故事一样,形成了规律,宝宝自然就习惯了.我家**是吃过早饭,先带去楼下玩一会儿,十点左右回家,开始看书,一般是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下午也是午睡后,会去楼下再玩一次,回来就看书.晚上的时间不定,有时他想玩玩具,有时他又想看书.

2、一定要选适合宝宝的书

宝宝都比较喜欢有色彩鲜艳,逼真,明亮,清晰的图片书.年龄小的宝宝还只懂得用眼睛看,不怎么会思考,所以只需要给他简单明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慢慢活跃起来,对益智型与故事型的书越来越有要求.现在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书本越来越多,例如各种绘本,开发左右脑的书籍等,爸爸妈妈一定要根据自家宝宝的成长情况来买不同的书籍.

3、阅读的方式:边读边讲边表演

在亲子阅读时,轻声轻语地怕吓到他,并不合适.你仔细观察下,为什么大多数的宝贝无论在做什么事,听到电视里的广告时,会马上转过头去看电视,但如果是在放电视剧,他或许什么感觉都没有?那是因为大多数广告色彩变化快,声音与音乐都比较有激情.读书的时候也一样,如果永远是一种语调和宝宝讲,他会厌倦的.宝宝也喜欢表演,他看到你很夸张地扮演着大灰狼和害怕的小兔子,他的小脑袋也会想象着这些场景,渐渐融入到故事当中去,加深了他对小故事的理解与记忆.

4、重复阅读

给小宝宝们看的书都是小小的,一本一本非常容易看完.看完就扔角落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必须重复,重复,再重复.宝宝们其实不讨厌这种重复,我记我跟**一起看小马过河的故事书时,连续有好几个晚上他都要我讲同一个故事,讲到后来,我会加一些问题去问他,他很快就能回答出来,并因为回答正确得到我的夸奖而开心十足,并且信心满满.

所以,这里也提到了一个,加强互动.故事重复多了,就不要再单调的讲故事,或者换个角色让宝宝讲,爸妈听;或者穿插一些小问题,让宝宝回答.这样宝宝会对阅读更加有兴趣.

即时应景地把现实遇到的事情和故事结合起来

比如家里来了客人,让宝宝送水果给客人吃,可以马上联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出来;看到小猫,就讲小猫钓鱼的故事;超市看到小白兔的玩具,就讲乌兔赛跑的故事......如果在家里,讲到相关的故事时,**会马上去把自己相应的故事书找出来,说"妈妈,妈妈,是讲的这个故事"

其实,宝宝们的阅读,我觉得更确切的说法是亲子讲读!只要培养了宝宝的兴趣,宝宝就自然会爱上阅读,就会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又吸收了知识.

4大招帮助孩子告别不自信


在给孩子上课的时候,经常遇见这样的一种现象:当孩子需要走平衡木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抓着老师的衣服说:“老师,我不敢走”;当让孩子跳跃障碍物的时候,他们会用可怜的眼神看着老师说:“老师,我害怕”。而当课程结束以后,和家长们进行沟通,家长也经常反应他们家的孩子在遇到一些小困难小挫折就会立即说自己害怕,不敢去做,为此,家长们很是苦恼,其实,在面对孩子不自信的时候,家长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进行应对的。

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我们的孩子不自信?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家庭因素。一方面,父母的焦虑情绪打压了孩子自信心的发展,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认识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通过运动开始的,不论是用手触摸新事物还是用嘴咬东西,都是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基础,但是对于焦虑的父母来说,他们很希望孩子被很好地保护起来,担心孩子摸东西会沾染细菌,担心孩子咬东西会引发疾病,进而对孩子有太多的限制,我们的孩子在这样一种焦虑的环境中长大,逐渐的就会减少对外界新事物的好奇,好奇心一低,就不愿意去尝试了,所以在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面前,孩子就会不敢尝试,这种行为就被我们成人解读为“孩子是不自信的”。

另一方面,父母缺少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发展,在现在的家庭中,很多孩子一出生就受到全家人极好的保护,这种保护,让孩子一路成长中几乎没有遇见什么挫折,即使遇见了,也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解决了,所以当孩子需要独自去面对一个自己曾经不曾做过的事情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敢”。

其次,学校因素,孩子进入幼儿园,缺少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例如有些孩子总是很被动),就很难赢得其他小朋友和老师的喜欢,逐渐的养成一个人的习惯,而幼儿园始终是个集体环境,孩子在集体中如果落了单,那么自卑的心理就会慢慢呈现出来。当孩子进入小学,除了人际交往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之外,学习成绩开始占据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了,而在很多学校里,依然存在着排名现象,这对于大部分孩子的自信心建立都是有障碍的。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第一招,降低家长的焦虑情绪。

我们在寻找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时,都知道,家长的焦虑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当您发现家里的孩子会经常呈现出不自信,那你可以先看看自己的情绪状态是不是多以焦虑为主,面对自己的焦虑,家长第一步可以去表达,和爱人、朋友、同事说说你焦虑的具体事情,当情绪被形象的表达出来之后,会得到缓解,第二步就是尝试去看看脑海里的想法,面对同样的事情,想法不同,我们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去看自己对事情的想法,调整想法,就会有助于我们调整情绪。当我们自身的焦虑得到缓解,我们就会允许孩子去尝试新事物,去触摸新事物,对于孩子的自信心建立是有极大帮助的。

第二招,多给孩子挫折教育。

什么叫挫折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完成一件事,当他在完成过程中遇见挫折,及时去引导孩子想出解决方法,而并非在孩子遇见挫折,立马去帮着孩子解决。举个例子,当孩子放学回家告诉你他今天在课堂上有一件手工作品没有完成,被老师批评了,有些家长会告诉孩子“没事,爸爸妈妈帮你做一个”,而聪明的家长,会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首先认同孩子的情绪,其次,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原因,为什么上课没有完成,是因为中间出现了什么状况,最后,帮助孩子一起去想,如果下次,这些状况再次出现,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当孩子面对挫折,自身有了解决方法,他的自信心自然也就是满满当当的了。

第三招,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对于现在很多家庭来说,独生子女,平时就很少接触同龄的孩子了,在学校里,家长老师也不能详细了解孩子的人际状况,而带着孩子利用休息日多参加集体活动则是很好的一种补偿,既丰富了孩子人际交往技巧,家长也可以用心观察自己的孩子在人际中是怎么样的一种相处模式,在面对孩子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好有针对性的去帮助孩子解决。在这里,需要提醒家长朋友的就是,切勿拿别家孩子来与自己家的孩子作比较。

第四招,鼓励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的不自信,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敢做,害怕,而更多地时候是缺少鼓励,对于现在的很多父母来说,对孩子的鼓励真的是很缺失的,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家长:“这么简单,你怎么就不会呢?”“你看看其他小朋友,他们都敢跳,你怎么就不敢了呢?”面对孩子的不自信,很多家长多是这种责备,那孩子的内心是有多敏感,他听见家长的责备,则更不敢去尝试了。所以在家带孩子的时候,就多鼓励孩子去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曾经有过很多研究都能够证实,一个在鼓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信心要远远高于长期受责备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拥有自信心的,家长在育儿过程中,一定要多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多肯定孩子的能力!

喜欢《简单招数让孩子告别尖叫》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让孩子学会乘坐电梯教学设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