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四大常见行为代表的含义

04-05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儿童四大常见行为代表的含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虽然我们努力去理解孩子的一些行为和心理,但还是有很多要大人无法理解。究竟这些普遍的儿童行为都代表怎样的心理含义呢?

宣言1:我喜欢动来动去!

小孩说:跑跑、跳跳、抓抓、翻翻……我每分钟都在动。“能不能不要一天到晚动来动去?”别着急,我长大就不会了。

解读:从整体上来说孩子的抑制机能要比成人的弱些,做动作的时候全身经常处于弥散性的紧张状态,动作控制常常不精确,当然控制住自己也不那么容易。

其实对孩子而言,这恰好是一个发展的机会。我们知道孩子早年是通过感觉动作来发展的,他要通过看着、摸着、动着……同时大脑转着,发展他的运动和思维。建议大人给他布置一个安全的环境,然后尽量让他多活动。

宣言2:这个世界怎么会无聊?

小孩说:我喜欢躺在地上吐瓜子、看蚂蚁搬家……你说我的世界很无聊?可是我很喜欢做每件事,其实,这个世界怎么会无聊呢?

解读:让大人觉得无聊的事情,说起来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总在重复某件事,或者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让人感到乏味;二是大人觉得简单的事情,孩子还在做。

把石头扔出去,它会滚,还挺好玩,再试试还会滚下去吗?真的滚下去了,真好玩!在一遍一遍的重复中,他在观察理解,建立一种秩序,也是一种练习。这种看似无聊的、简单的重复其实就是在兴趣的引导下不断的练习。这种重复对孩子整个发展过程都是有好处的。

宣言3:发呆是我们小孩的招牌动作!

小孩说:我喜欢发呆,这样就可以在想像的世界里唤来超人,把讨厌的阿姨变没……这些事只有小孩才懂,大人非叫我们把梦幻和真实分清楚,那我们的故事就越来越少了,怎么办呢?

解读:孩子都有这个特点,有的孩子更明显一些。这类孩子内心世界相对丰富一些,不需要外部刺激就可以想像很多事情出来。他们有时候沉溺在自己的想像世界里,给大人很多误解。

和这类孩子相处,最好的方法就是顺藤摸瓜。顺着他说的事情去问,可能会很容易地走进他的世界。其实,如果你把大人的成见放下后,就会觉得他的世界真的很令人吃惊。

如果一个孩子在现实世界遇到问题的话,也是很容易退到幻想的世界里去寻找一些安慰或者平衡。比如他在幼儿园里出现适应问题,或者交不到朋友,就可能会幻想一个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这是孩子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这个时候,大人不是要纠正他,而是要帮助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宣言4:我喜欢“尴尬”的事情

小孩说:鼻涕味道怎么样,我想尝一尝;上完大号,为什么妈妈每次都冲走?我一定要找机会摸一摸……我只是好奇而已,为什么妈妈叫我讨厌鬼?

解读:这些令我们大人尴尬的行为,有的表现了人类动物本能的一面,有的是孩子在试探我们的底线;有的只是他不知道如果和别人生活在一起……我们必须接受这一点。

大人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界限”:什么是能让别人看见的,什么是只能在家做的,什么是自己做的,什么是要同别人一起做的……让他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区别。

阻止孩子“不雅”的举止时,你都要对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行。不要试图一两次就见效,你需要反复提醒他:“我知道你喜欢玩这些脏东西,但是大便里有太多细菌,你必须扔掉,就是这样!”

就是这样,在你认为必须遵守的规则上,不容讨价还价。帮助孩子记住这些,也在帮他如何同别人生活在一起。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帮助受灾儿童的四大建议


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不少儿童除了需要应对外伤、饥饿、寒冷等他们不熟悉的情况外,心理上也遭受了严重创伤。由于儿童比成人更为脆弱,因此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反应,及时地保护儿童。以下的四点建议,或许能让你更好的帮助那些在地震中心理遭受创伤的孩子门。

1需要留意孩子的如下反应:

●情绪反应:感到恐惧、害怕,有的会哭泣,有紧张、担忧、迷茫、无助的表情;有的逃生出来的孩子会因为同学老师的伤亡产生自责;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浅睡多梦易惊醒;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哮喘、荨麻疹等,这可能是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行为反应:发脾气、攻击行为;过于害怕离开父母或亲人,怕独处;有些长大的孩子好像又变小了,出现遗尿、吮手指、要求喂饭和帮助穿衣等幼稚行为;有些儿童会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与其他人发生矛盾等。

2需要更为关注以下可能在灾害中更容易受到心理伤害的儿童:在地震中身体受伤的儿童;以往遭受过灾难或创伤事件的儿童;女童;患躯体疾病、残疾的儿童,包括智力障碍儿童;或者以前曾经有过情绪、行为问题的儿童;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儿童。

3在保证儿童身体和环境安全、预防潜在危险的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优先保证儿童身体安全,对于受伤儿童立即给予医疗救护;

●优先给儿童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安全食品以及夜间保暖;

●尽量把儿童安置在远离灾难现场和嘈杂混乱的场所,避免孩子走失或因环境拥挤不能入睡;

●要指导孩子观看新闻报道,因为低年龄儿童可能会对电视画面中重现的镜头感到害怕和恐惧。

●鼓励孩子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灾区灾民的关爱,不鼓励孩子做力所不及的事情。

4在心理保护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表达:鼓励并倾听儿童说话,允许他们哭泣,尽量不唠叨孩子,告诉孩子担心甚至害怕都是正常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玩游戏,不要强求儿童表现勇敢或镇静。

●多做解释:不要批评出现幼稚行为的孩子,这些暂时出现的“长大又变小了的行为”,是儿童对突发灾难常见的心理反应。对孩子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同时要给予希望,向儿童承诺,地震会过去,政府会安排大人来帮助我们,帮我们重建家园。

●及时发现:问题本次灾情重大,直接受影响的孩子多,要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请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必要时进行治疗,避免问题延续。

●成年人要稳定情绪:成年人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过度恐惧、焦虑等情绪和行为,及时处理自己的压力,调整情绪。成年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信心、积极的生活态度会使儿童产生安全感。

●及时就诊:如果儿童因为受灾引起的心理问题持续存在,应该及时到医院精神科或心理门诊就诊。

多动症儿童常见的异常行为


孩子一天一天地长大,由整天抱在手中,变得会满地跑了,活泼灵动的身影,在爸爸妈妈的生命中飞扬。望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望着他们顽皮的身影,是否一种身为人父人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呢?但是,倘若孩子非常调皮,却也不能掉以轻心。

孩子异常调皮家长不能掉以轻心

四岁的静静是个顽皮的女孩子,特别当家里来了客人时,她显得更加活跃,一会儿蹿上了沙发,一会又在床上蹦高,把妈妈的劝告当成耳边风。对于女儿的过分调皮,妈妈有时也怀疑孩子患了多动症,但又觉得也许是因为孩子年纪太小,等长大了就好了。

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科专家杨健说,在学龄前,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顽皮不易区分,但上学后,差别就明显了。多动症儿童到了二三年级以后,学习变得格外吃力,他们上课精神不能集中,老师讲课听不进去,考试成绩差,此时才引起家长的注意,带着孩子到医院治疗。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数患儿在服药治疗三年后才有可能效果,”杨大夫说,“而此时孩子小学快毕业了,功课也耽误了不少。”

多动症患儿长大后问题多

据北京地区1980年的调查,小学生中多动症的患病率为8.6%;而上海南市区1982年调查竟高达13.6%。多动症患儿男比女多,约为4—9:1。国内曾有人对1292名违法犯罪少年进行调查,发现978人在学龄期曾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75.53%。说明患多动症的儿童易产生心理问题、品行障碍,甚至违法犯罪。在国外,1/4—1/2的多动症患儿成年后有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吸毒、易冲动、焦虑等。杨大夫分析,儿童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若患儿在学校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厌学、逃学、成绩下降,学不到更多的知识,长大后也会因基础知识的贫乏,难以学到生活必需的技能,导致就业困难,影响终生幸福。

在学校里,多动症儿童因惹是生非、不服老师管教、欺负小同学,经常受到家长的打骂,其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因而容易产生逆反、敌对心理而自暴自弃。走向社会后,这类孩子也会因为适应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而误入歧途。

(1)活动过多,但体育成绩很差。

这类孩子不论在任何场合都处于不停的活动状态中,如上课不断地做小动作,敲桌子,摇椅子,舔铅笔,切橡皮,撕纸头,拉同学头发等。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经常无目的地乱闯、乱跑,手脚不停而又不听劝阻。虽然这类孩子活泼好动,但体育成绩很差,如果老师考跳绳,那他肯定不及格。

(2)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常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老师讲课他听而不闻。做作业时边做边玩,随便涂改。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无终。

(3)冲动任性。

这类孩子情绪极为不稳,不服管束,常惹是生非。高兴时又笑又叫,又唱又跳;当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常常发脾气。这种喜怒无常的表现,常使同学害怕他,不愿意接近他,致使他越来越不合群,久而久之可造成其逆反心理,常常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

(4)学习困难。

这类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做作业的时候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部分患儿可能有不同种类的认识功能障碍,如语言功能障碍、空间功能障碍、思维功能障碍等。

(5)行为异常。

这类孩子多伴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异常问题,如说谎、逃学、偷窃、离家出走等等。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不讲礼貌,欺负弱小,排斥他人,因此在同龄儿童中属于不受欢迎的人。

隔代教育四大误区


调查证明,隔代人带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么,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获却不尽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几个隔代教育误区,也许您就会明白了。

误区一:溺爱是祖辈带孩子的主要问题。老年人出于对第三代的过分疼爱,常常对孩子百依百顺,关怀备至,所以老人带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也有的老年人对孙辈有求必应。只要是孙辈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一律给予满足。这样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还有的老年人容易对孩子的缺点“护短”,与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教育态度不一致。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孩子容易形成两面人格。之所以产生上面的这几种情况,主要还是“隔代亲”的“亲”字泛滥,祖辈对孙辈常常包办代替一切,有求必应,缺点包容,错误体谅。这样的教育容易阻碍孩子独立意识的形成和独立行为的发展。

一些专家还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他们截然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小学生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强,社交圈子大,许多事都能在自己动手做,胆子大,能吃苦,一般的摔跤、碰伤像没事一样,很小就会过马路等。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学生则不然,有的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万事不能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也不想干。碰到问题,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娇,缺乏应变能力,不合群。

误区二:以经验代替科学,垄断对孙辈的教育权。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把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归结到祖辈们身上,年轻一代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各种不科学的观念和方法。但比较而言,祖辈们的确更容易靠经验来带孩子。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祖辈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识面较窄,接受的又是几十年前的教育。时至今日,他们学习新知识较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几十年之前。而且,祖辈人由于带过几个孩子,很容易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过的盐比年轻人吃过的米都多”。因此,“经验”与“科学”发生冲突就是必然的了。

误区三:祖辈世界隔代传播。祖辈们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他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多年以前,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存在某些差异。通俗一点儿讲,有不少老人看问题的眼光陈旧一些,与时代发展不合拍。如果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和这样的老年人呆在一起,容易导致教育上的“脱代”。

误区四:容易造成亲子隔阂。亲子隔阂可以说是隔代抚养的又一个不良后果。这里涉及到的亲子隔阂包括两层:一是祖辈们对父辈的隔阂,一个是父辈与子辈的隔阂。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或者为了笼络孙辈的情感而经常给孙辈一些“小恩小惠”,父辈看不惯就有可能从中进行矫正;父辈管教孩子,祖辈如横加袒护与阻拦,这些都会导致祖辈与父辈的矛盾。二是祖辈的过分宠爱和父母的严加管教,会使儿童在感情上形成错觉;只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爱我,爸爸妈妈并不爱我。于是,虽然是同样的爱心,却导致了双重的伤害。心理学表明,幼儿时期是亲情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如果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的亲情就会发生转移,把情感转移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身上;另一方面,相互不一致的教育态度会使孩子觉得用空子可钻,因此形成教育上的“防空洞”、“避风港”,这种家庭生活状态是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成才的。

拼音学习四大难点


汉语拼音是必学内容,且作为系统性学习一年级的入门内容,足以说明拼音的重要性。作为学习的基石,拼音的学习影响着孩子的认字识字、进而影响阅读和理解、进而影响到读题和审题、进而影响到学习意愿和学习习惯,进而影响着一生。当然,还包括平淡无奇的同普通话进行交流。

就是这么不起眼的汉语拼音,对每个人的影响,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的而且确的存在着。

汉语拼音的学习,恰逢一年级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塑造阶段。这个阶段,如果孩子学拼音很吃力,就容易产生自卑厌学等情绪,而一旦家长们不能及时发现,往往在这个时候,孩子对学习“这件事”就已设定好模式了,未来再去改变,即复杂也困难。

还有不少的家长们更是觉得拼音不重要,未来考试考的都是高年级的题,跟拼音没半毛钱关系。那么请相信我,你错了,而且错的严重。因为存在这样思维的你,往往令孩子在学习拼音遇到问题时,缺少了你的爱,你的存在。

所以,经验之一,就是家长们对汉语拼音学习认知的改变。只有正确理解了拼音学习对孩子意味的不仅仅是成绩和结果,更是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态度、意愿等等,这才是关键所在。

当正确认识到拼音阶段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学习拼音,而是一系列对学习事件的蝴蝶效应式影响后,我们来谈谈学习拼音的具体方法。而这些方法恰恰又反射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等等。

拼音学习难点一:抽象、不理解

虽然孩子们最终都能读、写拼音,但这当中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耗时多少还是存在每个个体的巨大差异的。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尚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某个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具体的拼音字母,所以,能否给到孩子生动、有趣的形象事物,进而关联到具体字母,这直接决定了孩子对拼音字母的记忆。比如an这个韵母,往往告诉孩子天安门–an、an、an,试问有多少孩子知道天安门?如何让孩子通过天安门来记忆an?又比如单韵母o,常常告诉孩子大公鸡–o、o、o,试问有多少城里的孩子见过公鸡?(肯德基倒是见过无数)又如何通过形象来记忆?

所以,尽可能以孩子所能理解的形象事物来表现拼音字母,这就影响了孩子对拼音字母学习是不是有趣好玩的心理感受,进而就是影响到学习兴趣、态度、习惯等等。正所谓,有兴趣,才好学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兴趣来决定投入多少的家长们所期待的认真。

拼音学习难点二:读不对、混淆读

拼音学习的学习分为认、读、写、拼四部分。刚刚上面讲到的是认的问题,这里讲读的问题。读的问题通常有两方面:读不对和混淆读。读不对,是指认的问题没解决好,所以读错、读不对。这是得从认的问题着手来解决,即还是字母印象不深刻。而混淆读是认得字母,但在字母与发音上拿不准,比如ei和ie、iu和ui、b、p、d、q等等。这些是因为字母形状比较类似,音与形没有对接好。这两方面的问题,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来解决。当然,可以借助一些顺口溜或者儿歌的形式,帮助孩子去记忆。

拼音学习难点三:书写规范

认识了,会读了,还剩下书写了。这在整个认字阶段都非常重要。这里我所说的书写,包括字母、标调两方面。字母写的不规范,容易判错,比如a字出头就成了d或q。比如ü遇到j、q、x、y有没有去掉两点。再比如声调如何标的问题等等。翻看一年级试卷,有许多的孩子字母是对的,拼写是对的,就是错在了标调上。

拼音学习难点四:拼音拼音,会拼才是关键

拼音拼音,会拼才是关键。作为拼音学习的最难部分,就是拼读部分。什么是三拼音节?什么是介音韵母?跟整读如何区分等等。比如i+an怎么读?y+an又怎么读?这些相对最最基础的认、读、写,在教与学上,都提升了一个档次,往往这个阶段,除了孩子在校学习外,更为关键的是在家中的反复练习做的如何。课堂上的40分钟,真正能够用来反复练习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家长们是否有意识的在这一阶段多多陪伴,一起亲子式的互动练习,决定和影响了孩子学习的质量。

联系生活的识字四大妙招


妙招一:把握最佳识字时机——孩子兴趣正浓时

当孩子对某事某物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时,其记忆力、理解力都被唤醒和激活,此时辅之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探探特别喜欢玩玩具,每次给他买新玩具时都教他认许多字。一次我给他买了一把手枪,他爱不释手。趁他高兴之际我先教他认“手枪”,接着又边讲边教他认“子弹”、“扳机”、“目标”、“瞄准”、“靶子”、“喜欢”、“爱不释手”等等。这一连串的字词在说着玩着中探探就会说、会认、会用了。

妙招二:自己制作识字用具——生字卡片

我们为孩子准备许多大小不等的卡片,还有双面胶、绳子、彩笔,这些都放在随时能拿到的地方。我们把家里各种物品的名称都写在卡片上,贴上去,有时还把价格也写上,我和儿子轮流当营业员和顾客,玩购物的游戏。只要我们出门散步或到超市购物,会随手带上几张卡片和彩笔,以便见到孩子感兴趣和不知道的事物及时给他记下来。

妙招三:讲究有效识字方法——组词与游戏

这种方法可以教孩子懂得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字的用法,丰富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让孩子感到认字是游戏,也有快乐。比如,教小宝《小儿垂钓》一诗,把这些字写在卡片上,先教孩子读,再告诉他意思,然后我们进行表演。我们读“蓬头稚子学垂纶”小宝拿着棍子向前走;读“侧卧莓苔草映身”,小宝躺在草丛中作垂钓状;到“路人借问遥招手”,他连看也不看我们,只是挥动着他的小手,我问他为什么不理我,他回答道:“怕得鱼惊不应人”,那神情可爱极了。一会,我们又带着这些卡片,我把卡片当飞碟向前抛一个,他捡一个,并迅速地认出这个字,再组一个“词”。就这样,他不知不觉地既背诗,又认识了许多字。

妙招四:有心创造识字环境——生活处处有情境

教孩子识字并不仅仅局限于家中和看书,生活中处处都有孩子识字的情景和教材。

1.常带孩子去菜市场和超市

西西妈经常带西西到菜市场和超市,让他在这种真实的情境和环境中认识各种蔬菜和水果。教他分类认,对比认;认形状,认颜色。每次回来除了买一点稀有的水果和蔬菜之外,就是带回来许多识字卡片。回到家后,我们又摆卡片超市,做购物游戏。在这种情境中,他不但把字与实物对应了,而且认得快,记得牢。

2.利用广告和商品包装

带孩子出门,见到广告就读;买任何东西先让他自己看包装,买回来后便把包装上的标志和一些有用的东西剪下来,作为孩子认字和了解各种事物的素材。广告、包装标志都设计巧妙且色彩鲜艳,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何况还有许多奇妙的想像和独到的审美在其中。

3.写下孩子认识的人的名字

小宝妈常把孩子认识的人的名字写在卡片上教他认。先写亲人的称呼,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然后再写亲人的姓名。孩子上幼儿园时,小宝妈又把他们班上三十多个小朋友的姓名全部写在卡片上教他认,时间不长就都会认了。姓名中有的字笔画很多,如“魏、瞿、鑫”等,且单独很难教,但通过认姓名他能轻而易举地记住,真是太棒了。

宝宝学英语的四大误区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比其他孩子抢先一步学习英语,就让宝宝早早开始英语的学习。专家建议,宝宝学习英语应警惕以下四个误区。

不是有学都好

陈浩,某学校的英语老师。“我虽然是教英语的,但是我侄子的英语就不好。”在侄子很小的时候,一家人就对他寄予厚望,早早送去参加英语学习。“学得很差,一点都不感兴趣”.家人无奈,只好让孩子退出学习。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浩发现侄子对中文极有天赋,在“识字班”如鱼得水,小小年纪养成了中文阅读的好习惯。家人欣然,便由着他的兴趣自己去发展。

“每个孩子的天赋是不一样的,不是有学都好,你超前施加压力只会将他的兴趣和忍耐磨光。

不是越早越好

都在说英语学习要趁早,但这个趁早也要有个度。福建新概念培训学校少儿教学部主任林老师认为,让孩子早一点接触英语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帮助,但家长不能把一些超越孩子承受能力的东西过早地灌输给孩子。很多超前学习的孩子因为难度太大跟不上,信心急剧下降,这对长久的英语学习很不好。

不是越贵越好

在选择培训机构的同时,不少家长单独以价格评定机构师资的优劣。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做幼儿少儿教育的老师学历和其他阶段相比往往更高。

国内恰恰相反,低龄教育阶段的师资普遍低学历化。陈浩透露,与雅思等课程相比,少儿英语的教师工资一般是最低的,很大一部分即处于这个原因。在这个大背景下,家长要看清现状,不要盲目将师资与价格挂钩,往往高价的未必能找到高人。

不是外教就好

“跟外教学英语最好。”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看法。其实并不然。外教最大的优势在于他的母语性,原汁原味。而最大的劣势也在于他的母语性,因为自然天成,所以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困难在哪里,也不了解中国儿童的心理。

有的外教本身英语就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孩子模仿后,很难再改正。虽然在不影响沟通的情况下,不能过分强调发音的好坏和学什么口音,但研究已表明儿童阶段具有强大的语音可塑性的情况下,就没有理由不去充分利用这个最佳时期,尽量让孩子接触和学到地道标准的语音语调。外教不仅没有经过适当的教师技能培训,流动性还很大,教学上无法做到系统严谨。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不顾孩子的水平,盲目地迷信外教,只能是花高价练听力,打发时间。

外教对于那些需要交流训练的高级学员才是必要的选择。而对于更多的初中级学生来说,中教或中外教结合才是最理智的选择。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中国老师从事儿童英语教育,他们发音很标准,也了解中国孩子的想法,他们的教学效果往往要胜出绝大部分外教。

讲故事高手的四大绝招


相信许多爸妈会有及早让宝宝接触书籍的想法,便每天勤劳的讲故事书给宝宝听,但是当你对着宝宝讲故事书时,是不是会出现“他听得懂吗”“只看图不看字,可以吗”等问题呢?种种关于讲故事书的疑难杂症,就让我们与说故事达人一起为你解析吧!

【困扰1】其实我不会讲故事书……

并非每个人天生就会讲故事书,但是只要经过学习,你也可以成为宝宝最爱的讲故事高手,说故事达人谢淑美提供以下3大步骤,让你一步步的迈向讲故事达人喔!

初级班多变的声音吸引注意

家长在讲故事书给宝宝听时,声音要放大、语调要夸张、速度要放缓,愈小的宝宝讲故事的音调及语气,都要更夸张一些,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也可以透过角色扮演及声音模仿,让宝宝对故事内容更感兴趣。

进阶班用“演”的更添趣味

当宝宝对于故事内容已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家长也可以透过“演”的方式,来让宝宝更加了解故事含意。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宝宝对于故事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同时更增进了宝宝跟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喔!

达人班改编故事宝宝更爱

可以不用每一次都跟着故事书的情节走,有时配合着宝宝的节奏走,只要他有兴趣的部分,都可以扩大诠释。或许他在意的不是这本书的主角,但家长可以顺着宝宝的喜好,改编故事,更可以带到日常生活中,以开放的心态来讲故事书。

我的小问题:讲故事书的最好时机什么时候呢?

因为多数的胎儿在子宫里约20周便会有听觉产生,谢淑美表示,此时,妈妈就可以跟肚子里的胎儿讲讲话,甚至讲故事书给他听。然而应该选择上午、下午或睡前讲故事书,其实也只要家长跟宝宝,找出一个彼此都适合的时间就行了!

【困扰2】每天都讲故事书,对宝宝真的有用吗?

谢淑美以自身的经验讲述,讲故事书对宝宝有以下两点好处。

马上回馈:增进亲子关系

家长在讲故事书时,可以抱着宝宝,透过温柔的语调及肢体的拥抱,便对宝宝传达了爱及关心,让宝宝的心灵更祥和、稳定的发展。而对子宫里的胎儿讲故事,也传递着外在环境对他是友善的、充满爱意的,这些情感交流对胎儿或宝宝情感发育,具有非常大的益处。

长期报酬:促进语言发展

两岁之前,宝宝的语言发展迅速。宝宝对熟悉的声音和图画非常感兴趣,看图识物是学习事物的好办法。随着其年纪增长,持续不断的讲故事给宝宝听,除了语言和智力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之外,透过故事书里的文字、讲故事书时的语调,也会深深的影响着宝宝领悟力、专注力、思考及想象能力,所认识的词汇也会大大的增加喔!

我的小问题:讲床边故事,会不会让宝宝不想睡呢?

只要将灯光调小、语调放慢,故事内容不要带给宝宝情绪波动大,让宝宝闭起眼睛,只用耳朵听,慢慢的,其实是可以把宝宝哄睡。

【困扰3】让宝宝看故事DVD,可以吗?

有些爸妈会想要用坊间的故事DVD来取代讲故事书给宝宝听,说故事达人建议,家长还是要花时间讲故事书给小孩听,或是亲子共读的方式,效果才会比较好。

冰冷DVD不及亲密互动

DVD虽然有很多的音效、动画,但都不及爸妈的亲密互动、温柔拥抱、真实情感的体会及交流。而当父母亲在讲故事书的整个气氛及情绪,是DVD无法替代的,且常看DVD也会让宝宝少了思考、创造及想象力。

游戏时播放音乐

当宝宝一个人玩耍时,可以播放说故事CD或是童谣歌,成为陪伴宝宝的音乐,听久了宝宝就会不自觉吸收,且不会扼杀了他的创造及想象力。谢淑美强调,家长还是要花时间讲故事书给宝宝听,一起做亲子共读,促进亲子关系,绝对不能用CD或是录音带取代父母亲的角色。

我的小问题:宝宝只看图没看字,有用吗?

大部分的宝宝,甚至是1~2岁的大宝宝,他们的视觉焦点是集中在图像上的,看图像反而也可以增进宝宝的想象力。所以,不用担心宝宝只看图,不会看字,根本就没有吸收。

【困扰4】该如何购买故事书呢?

许多爸妈在购书时,常常会陷入一个迷思,到底要不要选购套书,省去常要买书的麻烦呢?还有选故事书,是不是也应该要筛选故事内容呢?这些关于购书的技巧,说故事达人又会怎么解决呢?

阅读的趣味从选书开始

说故事达人谢淑美表示,“套书”通常价格较高,且选择购买“套书”就等于是放弃了自己选书的权力,她建议采用单本购买的方式,除了价格较符合经济效益外,也较为有趣。因为阅读的趣味,常常是从自己找书的过程开始,并且更可以依着宝宝的兴趣来挑书。另外,也可让宝宝一起参与选书的过程,好处是让他们获得可以“自我控制”事物的能力,并为此感到骄傲与快乐,同时也培养了宝宝阅读方面的自立性。

正向观念潜移默化

“不挑故事内容,也可以教导宝宝正确的生活态度及观念吗?”谢淑美解释,其实只要故事书的内容是正向、积极、快乐的,宝宝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便会潜移默化的吸收了故事里正面的态度。虽然,有时因为宝宝的年纪还小,生活阅历也没有那么多,没有办法一下子就体会,但只要读过了,这些东西就会记在他的脑海里面,下一次碰到了类似的状况,可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喔!

我的小问题:买书时,也要注意书的材质吗?

谢淑美提醒家长选书的3大原则:丰富、有趣、耐用。在帮宝宝购买书时,不要只看文字及故事内容来选择,只要丰富、有趣,而色彩不见得要很鲜艳,同时在帮3岁以下的宝宝选购时,最好为他们选择一些厚纸页的书,以避免宝宝扯坏图书。

扼杀孩子潜质的四大失误


上帝给了每个人独特的指纹,同时也给了每个人独特的潜质。每个人只要能有效运用上帝赋予我们的这种独特潜质的1%,他就会成为优势的生存者。

近二十年过去了,中国3~6岁的幼儿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个性化教育,注重孩子的优势发展能力倾向开始为社会所重视。然而,遗憾的是3岁之前的早期教育对孩子能人所不能的素质培养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这是个极大的失误。要知道3岁前是培养孩子能人所不能素质的最佳时期,因为人的心理素质、认知能力、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艺术素质和体能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发展的关键期得到科学系统的教育,人的潜能将得到最佳的开发,上天所赋予每个人的能人所不能的优势生存素质,也将得到最佳开发。

为什么有些孩子没有具备能人所不能的优势素质许多孩子之所以没有具备能人所不能优势素质,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不具备能人所不能的潜质,而是他们的这种潜质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因而被埋没了,逐渐丧失了。

让孩子能人所不能的潜质不能转化为能人所不能的优势素质的原因主要有2个:

孩子的父母不具备“让孩子能人所不能是优势生存第一观念”的教育理念,家长不注重对孩子能人所不能的潜质的开发,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模仿其他孩子的发展途径教育孩子。

孩子的父母没有在7岁前——孩子潜能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没有在3岁之前对孩子进行科学系统的潜能开发,而错过关键期的开发将只是事倍功半。

99%的天才都是父母成功早教的结晶,这些父母我们称其为优势父母。只有那些具备优势早教观念、能抓住孩子发展关键期开展科学系统全素质教育的父母,才是真正的优势父母,他们必将培养出未来的杰出人才。当代优势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未来社会优势生存者,需要树立的第一观念就是:让孩子能人所不能。

优势生存能力来源于:能人所不能的优势素质。在我25年科研与教学的经历中,有一件事情让我终生难忘,至今仍然影响着我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那是二十年前,我陪同国外几位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学家参观中国的多家著名幼儿园和著名小学,参观结束后,他们指出了我国幼儿教育主要的四大失误:

失误1:

教师怎么能要求全体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动作、坐姿、站姿都一模一样呢?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富有他们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为,那才是他们独特的行为符号。只有具备个人特点的行为才是有魅力,有力量的。

失误2:

教师怎么能要求全体孩子在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和语气都一样呢?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符号,每个孩子只要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就应该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限制了孩子的语言也就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更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失误3:

教师怎么能让孩子的思想和兴趣都一样呢?你们每个男孩和女孩都异口同声地说:“长大后要当科学家。”而当问到他们为什么要当科学家时,却没有几个能说出来,而外国幼儿的回答却几乎没有一样的,有的长大后想当总统、有的长大后想当牙医。如果连孩子的理想和兴趣都被成人约束地一模一样、毫无个性,极易使孩子长大后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失误4:

教师怎么能阻止和嘲笑幼儿说出与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不同的答案呢?教师不能武断地强迫孩子接受教师给出的唯一答案,而不允许孩子有独立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我能够理解外国专家这些话是说中国的教育不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孩子没有了独立的个性,也就没有了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言行,也就没有了创造性和生存的竞争力。其实,不仅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独特个性和能人所不能的素质是他成为优势生存者的唯一条件,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的生存法则都同此理。企鹅、北极熊为什么能在冰天雪地的苦寒之地生存?为什么骆驼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生存?

正是因为它们具备了“能人所不能”的生存素质,使它们成为了独特环境的优势生存者。

每个孩子都具备能人所不能的潜质许多人都认为能人所不能的素质是天才的“专利”,只有天才才能够具有这种优势素质。不少家长常常对我说:“我怎么也看不出我的孩子有什么能人所不能的地方。”“我的孩子才3岁能看出什么能人所不能的地方?”难道“能人所不能”真的只是天才的“专利”?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与生俱来的具有独特的“能人所不能”的潜质,即使是轻度弱智的儿童也一样。科学研究表明,人类50%的发展关键期在3岁之前,70%的发展关键期在7岁之前。7岁也许不到人生的10%却几乎决定了人生的100%。

相信《儿童四大常见行为代表的含义》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常见幼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