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漫笔其一

幼儿教育反思 幼儿教育知识 05-12

现在,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幸的是,太多的父母,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教育他们的孩子,有意或无意地剥夺了他们的孩子许多成长的机会。例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孩子们吃的桔子、鸡蛋、苹果、核桃等都是父母事先剥好的,这样孩子们吃起来就容易多了,不会遇到任何危险。但是我不知道这些父母意识到,当他们把这些便利他们的孩子,他们不仅剥夺孩子自己实践的机会,但也使他们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甚至开发孩子的不良品德的恐惧挫折和不考虑,因此推迟他们的孩子的生活。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育漫笔感悟其二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教育漫笔感悟其二”,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通过听讲座和看课等方式的2习,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幼儿美工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内容设计,现将所学所感总结如下:

一、所学

当前,如何站在开发儿童的潜力、发展儿童健康的个性、激发儿童学习的愿望的新的高度,是美术教育者共同要研究的问题。

1、拓展视野,培养儿童对周围事物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以往美术教学是以向儿童传授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为主线进行的。虽然教学内容能注意题材广泛,贴近儿童生活,但大都停留在儿童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们发现内容和方法是一个整体,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扩大儿童的视野、培养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儿童美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

为此,改变以往停留在单一领域目标的做法,深入到儿童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将目标拓展到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求知欲,要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并从中去寻找美术创作的题材,将儿童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儿童不断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

2、运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培养儿童自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不能把美术教育局限于专门的美术活动。当美术作为儿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时,它的目标就不是学习某种表现形式,而是把握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实现的能力,使美术在儿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将科学探究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让儿童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儿童探究中的发现,不只是对原有资料的重复利用,而是将它们进行梳理和重组。当儿童有着运用美术来表达自己感受的强烈愿望时,他们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去实现。这时教师应该给儿童提供一个超越自我、大胆创造的机会,在儿童的能力范围内,让他们再一次面临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科学的探究和发现,借助艺术的手段,创造性地加以表现,进入一个充满审美情感体验的境界。

儿童教育的整合观使我认识到,儿童最有意义的经验不是那些孤立的、某个领域的经验,而是那些相互联系、整合的经验。引导幼儿整合地获取这些经验,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理解、创造和应用,这是包括儿童美术教育在内的引导儿童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

二、所感

1、这次培训解决了一直以来让我困惑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不出现示范画,而又让孩子能画、愿意画——物象分析法。

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孩子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孩子画不出形来,这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如:学生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要掌握所教内容的足够多的知识,知识储备量要求比较大,要巧妙机智的激趣、培趣,引领孩子有兴趣的去探索去思考。这样才能巧妙的利用物象分析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并独立的创作。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4至6岁的孩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直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教学中要有不同,可是具体的有什么不同,怎样的不同,如何处理不同,是我的困惑。现在逐渐的明白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

4岁的孩子只要求能用线描的方法画出他想画的事物并涂上五颜六色;同容要求是可爱的简单的动物和感性的经常经历的事件。5岁的孩子可以采用突出主题的方法,颜色要求用到冷暖、亮暗色的搭配。6岁的孩子要求创作有主题的画面,色彩要求有突出的特点,内容要求更丰富,表现的更细致。

3、把握孩子的兴趣点要成为我教育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我平时做有心人,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吸引孩子,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从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通过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只要有好的理念作基础,平时教学多动脑、多摸索,相信会越教越好!

网友分享:幼儿教育漫笔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网友分享:幼儿教育漫笔》,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亲爱的女儿子尧:

明天,xxxx年9月1日,在你三岁零7天的时间,你就要进入幼儿园,开始新的生活了。妈妈现在的心情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你长大了,即将挣脱妈妈的怀抱,开始融入社会了,忧的是你在短时间内不适应新的环境,担心你不开心,哭鼻子,担心你瘦了、病了……

但是,我亲爱的宝贝儿,妈妈要告诉你,小朋友到幼儿园是一个人一生融入社会的第一步,现在的每一天你只是暂时的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会儿,在幼儿园里才能和小朋友、大朋友们一起玩,一起分享你们之间才有的童年快乐。快乐的成长,这是妈妈对你的期望和祝福!你知道吗?有些事情爸爸妈妈可以帮你做,有些事情要自己做才行,因为只有自己亲身做的才能体会其中的快乐!(这些你长大一些就会懂的)。你现在只是上幼儿园,等你再大一些,还要象哥哥姐姐们一样上小学、中学、大学,如果你愿意,还要读硕士、博士,妈妈希望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当然,这期间会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陪伴着,分担你的喜怒哀乐、快乐的成长!妈妈希望不但在生活中照顾你,也希望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分享你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呵呵,闺女,你还不认识这么多字呢,就收到妈妈写给你的第一封信了,没关系,其实妈妈只是想你长大的那一天,如果看到这封信,能知道我们有多爱你!

最后,妈妈想对你说,闺女,你真棒,妈妈为你骄傲!

大班教学感悟漫笔汇总其三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大班教学感悟漫笔汇总其三”,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偶然间看到这样一句话:“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可是,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家长或老师来说,“批评”却是一件“难事”。

为什么这样说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还有些家长和老师甚至不敢批评孩子,怕孩子接受不了。看来,“批评”这事还真得好好琢磨琢磨。先来看个案例。

在英国亚皮丹博物馆中,有这样两幅图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一个名叫约翰·迈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约翰·迈克劳德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兴趣。

·一天,他突发奇想,很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结构。于是,他找来一条狗并且鼓足勇气把它杀死,把狗的内脏一点点地分割观察。谁知,这条可怜的狗是校长韦尔登养的宠物。

·心爱的狗被杀死了,他决定给迈克劳德一个处罚。这真是一个别出心裁的处罚:罚他画两幅图画。

·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馆收藏的两幅画。迈克劳德后来成为了著名的解剖学专家,并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奖。

2·苏霍姆林斯基任乡村中学校长时,一天,他和孩子们一起参观花房。就在这时,他看到一个小女孩摘下了花房中最大的一朵玫瑰。

·他微笑地问:“你能告诉我拿这朵花去做什么吗?”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我奶奶病了,她不能出门,没有办法看到这么美的花。

·所以,我想把这朵花拿回家给奶奶看一眼就还回来。”校长被感动了,他又摘下两朵送给她:“这一朵送给你,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也像花一样美;这一朵给妈妈,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看完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批评,可以更加人性化,更好地让孩子接受。 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如何实施有效的批评呢?

批评的态度

1、客观公正

教师应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不带偏见地进行教育,既看到幼儿的缺点,又看到其长处。

2、上下一致

一个人有一只手表时可以知道时间,但如果他同时拥有两只走时不一的手表却无法确定时间。两只表并不能提供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效应”。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达成共识,协调一致,用统一的目标指导要求孩子。

3、尊重儿童

教师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尊重其想法,了解事实情况,不能想当然地批评孩子。

批评的内容

1、实事求是

应先弄清楚问题的原因,了解幼儿的动机和处境,既明确指出其错误,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及由此引发的后果,又要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尊重孩子的权利、人格和自我意识。

2、就事论事

批评孩子要以他当前犯的错误为内容,就事论事,不可以偏概全,否定孩子的一切,甚至用有色眼镜看孩子,给孩子贴上“标签”。

3、合情合理

找到错误的内容后,批评幼儿应合情合理,要关心信任孩子,坚信孩子都是善良可爱的,用爱的情感教育孩子。

批评的方法

1、想一想

他为什么出错?我批评他什么?我希望他哪一点能改善?他心里想什么?

2、缓一缓

教师在情绪不稳定时不宜批评幼儿,情绪状况良好时批评幼儿能更理智更客观。同样,幼儿情绪特别激动时也不宜进行批评。

3、避一避

适宜的时机和场合的选择也能影响到批评的效果。批评幼儿不宜在进行集体活动时或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否则,一方面有害于幼儿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往往打乱活动计划,分散其他幼儿的注意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面对集体教育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教师不可置之不理。如公开课时,一幼儿无意中碰翻椅子,老师未做出任何反应,结果幼儿相继弄翻椅子,并以此为乐。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反应,可提示他坐好,积极参加活动。

4、笑一笑

教育家魏书生说:“教师无意中的一次微笑,一个爱抚动作,一句鼓励的话,一次真诚的批评,都可能挽救一个濒临绝望的学生。”同样,对幼儿进行批评时,态度也应委婉、温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幼儿认识到错误。

好文分享: 幼儿园小班教育漫笔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好文分享: 幼儿园小班教育漫笔”,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陶行知说:“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下头就讲两个我教学中的小故事。

教学《冰花》一课时,我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并提问:玻璃上的冰花像什么?同学都说像小草,像白云,像树叶。一个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站起来怯怯地说:“像棉花糖。”许多同学哈哈大笑。我既没有生气也没有笑,而是继续问他:“你为什么认为冰花像棉花糖呢?”这位同学回答道:“冰花是白色的,棉花糖也是白色的;冰花看起来软绵绵的,棉花糖也是软绵绵的。”我听完之后问学生:“大家觉得像吗?”大家都说像,我带头让大家为他鼓掌。这时我看到,这个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孩子,眼睛里写满了喜悦,脸上也增添了几分自信。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只是简单地呵斥其他同学,没有让其他同学对这个孩子的回答“心服口服”的话,也许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他会更加的不进取回答问题,更加的不自信。

曾教过一个叫琪琪的小女孩,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在家吃饭还经常要妈妈喂。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次上课,她读的句子很优美,我赶紧顺势表扬:“你读得真棒!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并奖给她三朵小红花。这时,孩子的脸上喜形于色,想欢呼雀跃又忍住了没有出声,像只欢乐的小鸟飞回了自我的座位上。此后,我发现琪琪在课堂上眼睛有神了,坐姿端正了,书写也工整了。她妈妈也说孩子懂事了,独立本事强了。看到琪琪一天天的提高,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不是吗?教师的鼓励不经意间就被学生无限地放大。

教师适时的语言“保护”,及时恰当的鼓励不但能彰显教育的非凡魅力,还极有可能会发挥神奇的作用!

[精品]幼师教育漫笔篇二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师资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精品]幼师教育漫笔篇二”,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奇奇是隔壁班的男孩儿。

精瘦,个儿不高,眼也不大,但整个样儿透露出一种精干、灵光,加之那标志性的招风耳让我记住了他。

“你叫什么名字呀?”一天奇奇从盥洗室回来从我班门口经过时我主动问道。

“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你怎么还没记住我?我叫奇奇,记——住——了——”这孩子带着责怪的口气应答道。

在幼儿园工作二十多年还没有孩子这样和我说话。但就是奇奇的这种率真让我一下喜欢上了他。

也因为是隔壁班的缘故,让我多了些机会了解他。这孩子确实鬼灵精怪,调皮,好动,话也多,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经常给班上的老师惹麻烦。也正是因为隔壁班的位置优势,让我和奇奇班上的老师在引导奇奇的方法和策略上有了更多的沟通和探讨,形成了教育上的合力,有了配合上的默契。

“奇奇你是大哥哥,到我班上来带弟弟妹妹好吗?”当观察到奇奇在玩桌面玩具时又开始“捣乱”,我充当起了奇奇的“临时老师”,“及时”向他发出了“邀请”。

“是当班长吗?”只见奇奇上半身向前倾斜、一只手撑着桌子、一只脚向后翘并晃荡着,一脸的好奇,张望着问道。

“是呀,不想当吗?”我反问道。

当班长可是他的愿望,可是太调皮小朋友都不选他;就是偶尔当上一两回儿,也是由于不能“履行”班长的职责而“半途而废”。但这孩子抗挫力特别强,过后也无所谓,照旧一副简单、快乐的样子。

听到我这么一说,他的眼睛都亮了。机灵的他又转向了他的老师。

“到了郭老师的班上可要像个大哥哥哟!要不弟弟妹妹都不听你的!”奇奇老师心照不宣地配合着并嘱咐道。

话音刚落,只见奇奇从两班间的侧门“冲”到了我的班上。

“宝贝儿们,这个大哥哥可能干了,他有很多的本领,你们画画的时候如果遇到困难找这位哥哥,好吗?”我特意向正在“崇拜”地望着奇奇的弟弟妹妹们戴“高帽”地介绍了奇奇。

奇奇刚进我们班时还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儿,站在弟弟妹妹前身子还左一摇右一晃的,两胳膊因自然下垂也随着身体左右晃荡着。可当听到我如此“高调”的“引荐”,之前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儿一扫而光,嘻哈的笑脸一下变得严肃、正经,整个身子也挺了起来,令人感到稳重了许多,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奇奇,你是大哥哥,现在你要像大哥哥的样儿,弟弟妹妹才服你,他们才会听你的!”我趁热打铁对着奇奇的耳朵根悄悄地嘱咐道。

只见他背着手在每个桌子间来回地巡视,像个小大人。啊!从来没有看到如此乖的奇奇。

“哥哥,这个小鸡我不会画。”有妹妹求助道。只见他快速走过去,握着妹妹的手帮忙画着。

“哥哥,我的油画棒断了。”有一个小弟弟叫道。只见他利索地从我这里拿了一支整的油画棒递给了小弟弟。一扫先前的调皮样儿,全然一副老师的范儿。

奇奇吃饭总是讲话,还搅得周围孩子不能安静、专注地吃饭。

“奇奇,到我们班来吃午饭好吗?”一天我又向他发出“邀请”。

“去吧,到郭老师班上去吃,给弟弟妹妹做个榜样!”奇奇的老师“心领神会”地嘱咐道。

老师的话音刚落,就见他麻利地拿起自己的碗筷坐到了我班的弟弟妹妹中间。

“奇奇,上次弟弟妹妹都知道你这个哥哥可能干了,他们很崇拜你。这次吃饭也要好好的,不讲话,还要把自己的一份饭菜都吃光,给弟弟妹妹做个榜样,好吗?”我再次悄悄地对着奇奇的耳朵根嘱咐道。这次他坚定地点点头。

孩子们都在专注地吃着自己的饭菜,奇奇果真也坚守着承诺在安静地吃饭,没过多久便把饭吃完,最后还忘不了拿着吃光饭的碗走到我跟前仰着头“嗯”的一声,那自信又得意的样儿是在向我“炫耀”,我也灿烂地向他微笑点头并竖起了大拇指。

“奇奇,弟弟妹妹在玩玩具,你来当班长好吗?”我又向奇奇发出邀请。

“这次到了郭老师班上当班长要比以前更棒哟!”听到了我的邀请,奇奇老师会意地叮嘱道。

奇奇一声“好咧”,然后三步并作两步快速地跑来。

只见他踱着步巡视着,并时不时提醒着弟弟妹妹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捡起来;看到弟弟妹妹玩具不够时他还主动给添加玩具;有的弟弟妹妹在搭玩具时他觉得搭得不够好还主动地帮着搭。经他手搭的玩具顿时就不一样了,有的弟弟妹妹们欢呼,有的弟弟妹妹们更加地崇拜地望着他。这次他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对于奇奇每一次“异班混龄”的经历和表现,奇奇老师都及时和奇奇的家长沟通,以借助家长对奇奇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来固化孩子初步养成的好习惯和已形成的积极向上的意识。

多次“异班混龄”的美好经历和体验,让奇奇喜欢上了和他的弟弟妹妹们相处,也让奇奇在弟弟妹妹面前有了先前所没有的自信,这自信带动了他的自律意识,而这种自信和自律让奇奇赢得了先前没有过的荣誉,又因这种荣誉使奇奇的内心有了美好的感受,而这种美好感受加之其间老师、家长及时正面的互动与评价,又激发起了奇奇的上进心,也使得奇奇在自己班里与同龄小伙伴相处时有了先前所没有的自律的意识和行为……一次次的良性循环、一次次美好的内心体验促使奇奇一次次地进步。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感悟漫笔(篇七)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能用到的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感悟漫笔(篇七)》,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刘宇是本学期开学时刚刚转来的一个孩子。以前住在东北,由于爸爸妈妈关系不好,爷爷奶奶带他回到了老家,来到我们幼儿园。按年龄校长把他安排到了我们中班。实际上他一天学也没上过。说实话,当时接受他时我有点不情愿。但我还是欣然收下了他。

为了让刘宇尽快的适应新环境,我尽量和他多接触,缩短与他的距离,给与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他感到在幼儿园和在家一样温暖。让他进园就有好心情。按说,他这年龄段的孩子,一日生活常规不应该再专门培养了,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他的许多做法和习惯不合常规,如:大小便不上厕所;不知道爱护桌椅、玩具;衣服、携带不会整理;有垃圾随地乱扔等。对此,我没大声训斥他,而是耐心的引导他,教育他该怎样做,并组织我班幼儿学习了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儿歌,随时对他进行提醒,同时小朋友们也积极的帮助他。过了三个星期以后,刘宇乱扔东西的习惯改掉了,也变得有爱心了,和小伙伴有时能相处一会儿。对于他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的给与表扬。

刘宇平时爱与同伴打架,争抢玩具、上课不专心听讲、过分好动、攻击性强、损坏东西等。小朋友经常告状,说:"老师,刘宇是坏蛋,他常捣蛋!""他还会打人!""老师,你罚他到反思角去"。他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活动中要有一人专门看管,要不,就不知会玩出什么新花样。成为班中的特殊人物。不会与人合作;自制力差、易分心;感到被侵犯时以武力反抗;不愿安静的坐在教室里;不时要站起来走动一下;好奇心强;什么都要动手;希望独立;不愿受约束。这些状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生理因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等。却反映了刘宇在园的独立,孩子们无论干什么事都拒绝他,针对这种情况我实在无计可施,我曾一度想放弃他。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周一的早上,孩子们陆续的来到了幼儿园,在一声声的问候之后,我把孩子们安排到区域中去活动。"老师,你看",随着一声清脆的叫声,我回头一瞧。是杉杉小朋友,她手里领着一个鸟笼,已快步如飞的来到了我的身边。

这时,其他小朋友也都围了过来,看着笼中的小家伙,韩颖说:"这只小鸡真漂亮"。刘宇则说:"是一只可爱的小鸭,你看它嘴巴扁扁的,脚上还有蹼呢!"孩子们议论纷纷。我望着刘宇的脸,他让我刮目相看,再调皮的背后,还隐藏着聪明与细心。我决定抓住其优点,因势利导,我面带微笑的注视着他,耐心地听他讲完,并伸出大拇指表扬了他。告诉他,要是把小鸭画出来多好啊!回到座位上,他认真画啊画,画了一群小鸭虽画得不太形象,我还是表扬了他,并奖给他一个五角星。和他约定,上课时也要好好约束自己,不要再下座位乱跑。第二节课表现果然不错。孩子的一些过分调皮的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当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有时,情况有了好转,过阵子又会出现反复,如果一时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对待调皮的孩子,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只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最终会收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我想,特殊的孩子要特殊对待,不能轻易放弃,只要你把爱心和耐心全部奉献出来,只要你有恒心,你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