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年开始,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特制定本学期家庭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家家庭的生命质量。帮助家长掌握必需的教育知识,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根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自治区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XX—2015年)》及的精神和《克拉玛依区“xx”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根据本幼儿园的特点,不断提升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家庭教育组织、领导机构的职能作用,以服务家长为宗旨,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努力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工作重点
(一)夯实家庭教育基础常规工作,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1、指导站的站长要按时参加组织家庭教育工作例会。平时要挂在网上,以方便工作。
2、指导站要按时上传本学期工作计划和期末的总结到校园网家庭教育栏目。期末上报开展各项工作统计表给家庭教育办公室。
3、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要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家长培训采用讲座、读书交流会、改革家长会、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等方式进行。指导站每学期一次优秀家庭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家长评选表彰。家长学校工作要做到十有,即有组织、有经费、有场地、有教材、有计划、有教案、有作业、有制度、有考评。文章转载自:计划规划频道原文地址: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计划
4、网页建设工作。及时更新校园网家庭教育栏目,每月至少上传两份资料,要及时报道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将更新内容后的网址转发指导师qq群。
(二)重视家庭教育专项问题研究,形成系列化讲座。
1、为提高家庭教育理论,规范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要求,确定幼儿园分年龄段教学课题设计及其纲目。
2、家庭教育基础常规工作研讨会。
3、安排首期讲师研修班未参加人员培训。
4、征集家庭教育名言及家庭教育指导菜单。
5、家庭教育参赛论文征集。
6、家庭教育公益视频征集及遴选。
7、家庭教育讲座录像课评比。
(三)加强家庭教育队伍能力提升,强化呱呱课堂管理。
为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师授课能力,准备12月份的呱呱课堂。承担呱呱课堂按照要求每次的要求每期3人,每位教师用时15分钟,活动时间为1小时;说课前指导站站长负责将说课教师的说课稿(电子版)发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四)拓宽家庭教育宣传服务渠道,力促家庭教育落地。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使家庭教育工作做到落地式、平民化。各校园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深入到社区,为每一个家庭服务。
9月
1、拟定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家庭教育工作计划,把计划发到网上栏目。
2、区教育局家庭教育工作例会(XX年9月4日下午4:00整在区教育局二楼会议室召开)
3、18册家长学校教材补订工作。
4、讲师研修班未参加校园人员补课。
5、学习《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6、家长调查问卷及汇总。
7、各年级组家长讲座。
8、各班改革家长会。
9、家长传统文化培训(读《弟子规》、唱感恩歌曲、手语等)。
10、《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作业。
11、菜单(每位教师发一份)
12、家长开放日。
10月
1、家庭教育公益视频征集
2、华人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等全国家庭教育参赛论文征集。
3、《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作业。
4、菜单(每位教师发一份)。
研究表明,双语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增强儿童的人际交往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双语教育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适宜?怎样才能正确培养双语宝宝呢?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人的大脑中主管言语的区域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其言语中枢尚未定位,大脑的左右两半球都可以参与语言学习。特别是在幼年时代,宝宝会在语音辨别、语音模仿等方面表现出优势,这也为打造“双语宝宝”提供了条件。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双语宝宝呢?心急的妈妈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看看幼教专家是怎么回答的吧!
Q: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习英语了呢?
A:宝宝2-3岁的时候,脑印象的功能特别强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优势会渐渐消失殆尽。所以,趁着宝宝小的时候实施双语养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宝宝的接受能力和本身的母语掌握程度不同,开始接触另一种语言的时间也就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地定为2岁或是3岁。
Q:那究竟怎样才能确定宝宝适合学习英语了呢?有没有什么衡量标准呢?
A:如果宝宝在两岁左右,可以使用简单动词,能连贯地用2-3个词组成短句,并且可以说出短小的儿歌,那么,证明宝宝学习第一语言的能力基本达标。这时家长便可以开始考虑对宝宝进行双语训练了。
Q:作为父母,如果母语都是汉语,要怎样进行双语教育呢?
A:这样的父母,如果熟悉英语,口语能力较强,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宝宝提供双语的环境。如果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够标准会影响宝宝,也可以通过给宝宝看英文碟片、英文动画片等方式为他提供一个语言环境。
宝宝学习英语,其实是和学习中文一样的,都是从简单的动词、名词开始。所以,宝宝刚开始的双语教育,有些英语基础的父母都应付得来,不必过于担心。
Q: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什么呢?
A:不论是学英语还是其他国家的语言,学好母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不能囫囵吞枣,母语、外语、方言一股脑儿地丢给宝宝。这样很容易让宝宝的大脑产生混乱,反而连话都不会说了。
还有,很多家长在双语教育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像是硬性规定孩子要记住多少个单词,或者严格要求宝宝使用英语。其实这样都是揠苗助长,反而事倍功半,教育效果不理想。严重的还会使孩子从小对英语产生反感,在心理和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孩子今后的英语学习。
幼儿双语教育三大策略:
策略一:耳濡目染法
语言是在不断地听、说、模仿、使用中提高的,特别是幼儿的外语学习,如果没有一个连续、经常的语言环境刺激,学过的东西极易遗忘。所以爸爸妈妈在教育培养中,应该潜移默化,从细节出发,让宝宝不知不觉地习惯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字。
例如,每天早上给宝宝喝牛奶时,可以指着杯子里的牛奶说“m-i-l-k”,最好在一张卡片上写上“milk”这个单词,每次说的时候,也要把这个卡片拿给宝宝看,使得宝宝在初觉和听觉上都有一个印象。这样做,不是为了刻意让宝宝记住这个单词,而是要他在脑中有这样的一个印象,以后再接触时。便可以自然而然地想起来。
不只是牛奶,像吃的水果(apple/pear/orange),或是日常简单用语(Goodbye/Goodmorning/Hello)等都能采取这样的方法让宝宝慢慢熟悉掌握。
策略二:寓教于乐法
对于孩子的双语教育,特别是3岁以下的宝宝,一板一眼地循循善诱对这些小家伙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对待这些顽皮、好动、没什么耐性的宝宝最好的方式就是寓教于乐,让他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与记忆才是上上策。
无论是什么性格的宝宝,都会对游戏情有独钟。那就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双语教育。像涂色游戏就是宝宝最喜欢的游戏之一。爸妈可以在宝宝给画涂色时,把英语中的“red”、“green”、“blue”等颜色说给宝宝听,并用相应颜色的笔把单词写出来。几次下来,宝宝就会在画太阳时很自然地想到“红色一red”,画天空时便能想到“蓝色一blue”。
策略三:故事灌输法
通过讲一个故事,让宝宝记住一个单词。这是个看似麻烦实则相当有效的方法,也被很多幼儿园采用。
选择一个宝宝熟悉的童话故事,选取里面的一个主要角色,例如一只小鸟。然后告诉宝宝,“bird就是小鸟”,也许这时宝宝并不能完全明白这两个的关系。但在之后的故事讲述过程中,把里面所有的“小鸟”都换成“bird”这个词。由于宝宝对故事情节的熟悉,使得整个故事听完后,“鸟”和“bird”在宝宝的脑中就形成了一种关联,以后再听到“小鸟”,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bird”这个词了。
策略四:“三心二意”法
三心:一为耐心:对待顽皮的宝宝,单单应对他的各种状况就已经手忙脚乱了,何况是要教会他另一种语言。所以,耐心当然必不可少。
二为恒心:双语教育,就像一次马拉松长跑,比的就是坚持。谁有耐心,手把手、一点一滴、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地教宝宝,谁就离双语宝宝更进了一步。
三为信心:在双语教学中,不要吝惜你的鼓励。即便是宝宝的发音不标准,也千万不要打击他们的信心,给他们发言的权利。当宝宝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要耐心地倾听,不要责怪他或者取笑他,要告诉宝宝慢慢地讲,不要着急,鼓励宝宝多发言。
二意:一为真意: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开发幼儿智力和培养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能把它当成一项宝宝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对待。
二为创意:双语教学的方式,贵在创新。只有每天换着方式来对宝宝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宝宝才不会对英语失去兴趣。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开展的教育。具体说,就是父母或长辈在家里开展的对子女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活动。传统上以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正规的课程、教材、教法、甚至认为家庭教育是随意的。
这在某些情况下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样理解家庭教育显然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因为家庭教育也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活动,尽管它没有学校教育中那样的教材,但它的内容是固定的;尽管它不一定像学校那样坐在教室中接受教育,但家庭处处是教室;尽管它的教学方法看上去“不专业”,但活泼的形式恰恰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真谛是通过无形的方式实施有形的教育。然而,对特殊儿童而言,其家庭教育的某些内容则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例如,聋儿的听力语言训练需要和学校教育相似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对此,特殊儿童的家长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家庭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即把儿童培养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贡献力量,自己生活幸福的守法的公民。
当然,不同的家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可能是不同的,但守法、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目的不变。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教育目的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具体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措施上相应增加一些而已。
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然后才是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
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令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潜能充分发展和遵纪守法。这四个方面又可以概括为三种具体任务,即健康身心、塑造人格和辅导功课。大体上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分成下列几个方面。
1.塑造社会需要的内容。社会需要的内容的含义或范围非常广泛,大到法律法规的遵守,小到买东西排除都属于这个范围。
2.矫正缺陷和不良行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之一是祛邪扶正。那么,那些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行为和不良行为,如撒谎、偷盗等都是需要矫正和消除的。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既是儿童上学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也是他们将来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4.文化知识的辅导。在儿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各个年级,文化知识的辅导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5.成家立业的内容。成家立业的内容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之一,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例如恋爱、婚姻的内容,理财的内容,生儿育女的内容,处理家庭矛盾与关系的内容等。
对特殊儿童而言,家庭教育还要加上一些针对不同儿童特点开展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给孩子无原则的帮助
在这个孩子比以往更娇贵的时代,我们总是以为孩子小,什么都做不了,可慢慢的却发现:
孩子遇到困难就爱哭;
孩子干什么特别依恋大人;
孩子不敢尝试新事物……
爸爸妈妈们,你想过为什么吗?
当我们看到孩子跌跌撞撞的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比如吃饭、穿衣、洗漱、叠被、玩耍,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对孩子施以援手,可这无意间却破坏了孩子独立做事的完整性。孩子从中学到的是:我不用做,反正有爸爸妈妈。孰不知,孩子只有通过自己一次次错误和失败的尝试进而解决问题后,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这些无原则的帮助只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孩子变得缺乏自信。
乐乐妈建议:放开孩子的手,尊重孩子自己所做的努力,即便结果可能不太完美。
经常与别的孩子比较
当看到别的孩子成绩好,或有其它优点时,你会在孩子面前极尽夸赞吗?
当发现孩子有缺点时,你会马上和别的小孩相比吗?
当孩子沮丧时,你有没有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呢?
“别人行,你为什么就不行”,“你看看XX家的小朋友”……这是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口头禅。本来,父母的本意是给孩子树立一个进步的榜样,但这种教育方式却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孩子的心智尚处于发育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基本上来自于家庭,这种“以己之短比人之长”的方式会使孩子经常否定自己,当他们遇到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恐慌和退缩。
乐乐妈建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我们要做的是学会欣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别动不动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怕孩子犯错
在成人的世界里,犯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我们往往在家庭教育中,习惯于无意识的把这种观念传递给孩子:
孩子吃饭,把碗打碎了;
孩子出去玩,把衣服弄脏了;
孩子捣鼓遥控,把玩具弄坏了……
孩子的错误在成长过程中随时可见,如果孩子出错了,你会怎么办?是粗暴的指责还是理解的包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对于一个有自尊的孩子来说,做错事后,他的反映是害怕、后悔和内疚,此时如果父母给予的是理解和宽容,那么孩子收获的便是感激和反思;如果父母给予的是指责和打骂,那么孩子得到的便是羞辱和难堪。时间一长,孩子为了避免犯错,也便逐渐学会了逃避和撒谎。
乐乐妈建议:对孩子的错误应该加以区分,如果是故意犯错,就要引导孩子辨别是非,弄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给孩子时间慢慢改正;如果是不小心造成的失误,就要多包容多宽慰,帮助孩子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想出避免犯错的办法。
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有一点小成就时,你常常将夸奖挂在嘴边吗?
你会动不动就表扬、夸奖孩子吗?
你会回避问题,而转为夸奖吗?
我们总是在各种亲子教育课上,听到老师们常说“要赏识教育”。可凡事都有个度,过分地夸奖或炫耀孩子的长处,时间久了,便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比谁都强”的错觉,要么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出色,要么为了夸奖而背负无形的心理压力。父母在夸奖孩子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并在表扬孩子时应给他指出不足之处。
乐乐妈建议: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受责备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整天泡在赞美里。夸奖要适可而止,过多过分的夸奖,只会带给孩子不必要的困扰。
忽视孩子品德的培养
我们给孩子提供科学、精致的教育,一门心思的挖掘他们的潜能,开发他们的大脑,培养他们的才艺,可然后:
和别人讲话,孩子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吗?
和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会排队和谦让吗?
吃饭的时候,孩子懂得基本的餐桌礼仪吗?
公共场合,孩子会遵守公共秩序吗?
教育孩子不仅要发展他们的智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品德。当我们的孩子出现粗俗、不礼貌、缺乏教养的举止时,我们做父母的是否总是以“孩子小”为搪塞、以“不懂事”作开脱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孩子一点一滴的陋习也许有一天就酿成大错。
1.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2.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
3.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
4.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5.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有多高,孩子就能走多远有多高。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范文系列之家庭教育工作总结汇报范例五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