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2000字

01-08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学时就要着手规划好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可以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才能将教学设计写好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1)

一、内容与说明

1、内容

地球自转的概况——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典型地理现象——地方时。

2、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宇宙环境”篇的组成部分。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天体,认识地球的自转及因此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对整个地球环境有个基本的认识,可为后续“自然环境”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与角速度。

2、能够理解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差。

3、能够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地图上判断各点之间的方位关系。

4、能够计算两个地区之间的时差。

【设计思想】注重从“现象”引出“为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区时的计算、涉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日期的计算。

四、教学课时

1课时。(“地球自转偏向力”另外安排一课时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首页上显示一幅不停自转的地球图片,引入“地球的自转”这一内容。

【设计思想】开门见山地将“地球的自转”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较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新课教学

1.从物理学中描述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因素,引出地球自转的几个要素——方向、周期和速度(线速度、角速度)。

2.教师设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出地球自转的定义——绕着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注意自转轴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进而让学生判断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用地球仪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并让大家从南、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在南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分别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做一做,小练习: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如下图:

【设计思想】单是口头描述“自西向东”“顺时针”“逆时针”这些词语,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如让学生边用地球仪演示边观察,就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和记忆。

3.复习经纬线的知识,如“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等。

【设计思想】绝大部分的高二学生对于初中时所学的经纬线、经纬度毫无印象,见到经纬线一筹莫展。所以适当补充经纬线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4.教师继续设问“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地球上会出现哪些景象呢?”展示一份报道“20xx年7月10日的凌晨2点多,很多中国铁杆球迷还围坐在电视机前,关注着世界杯决赛的战况。”让学生判断这份报道出现在哪个国家的媒体上?

【设计思想】学生能够判断出是中国媒体的报道,从而引出“地方时”的概念,先让学生辨析一下,“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是不同的概念,也是不同原因导致的。教师同时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演示。

5.教师再设问“世界各地的时间为什么会有不同?有怎样的不同?”从而引出地方时,以及地方时的划分。得出“时间的东早西晚”,经度每15度时间就差1小时,经度1度时间就差4分钟。引出“北京时间”的概念,让学生辨析“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东八区标准时”。

教师通过地球仪及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完成“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东八区标准时”之间的区别。

做一做,小练习:计算世界杯决赛(最近的一届)是当地时间几点开始的?

6.教师引入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时的“丢一天”,引入“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麦哲伦的船队1519年9月从西班牙出发,历经三年又回到了西班牙。航海日志上为9月6日,西班牙当地日期却为9月7日。这一天“丢”在了哪里?为什么会丢?

有一位双胞胎孕妇从上海坐船前往旧金山,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女孩,越过日界线后生下了一个男孩。若干年后,两个孩子长大后了,他们也学了有关日界线的知识后,男孩说他应该是哥哥。你们认为他这么说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设计思想】从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7、教师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以及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方时。大家看这张结构图,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已经掌握了多少呢?请同学们对照这张图,自己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有疑问,请提出来。

六、专家评析

地球的自转运动是高二地理的学习难点,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本课题的设计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象”引出“为什么”,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

采用学生自主复习的模式进行最后的小结,在巩固复习的同时,让学生再次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探究,不断解决问题,也是本课设计的一个特色。

当然,本设计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教师所举例子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些问题是否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基础等。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用图例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教学难点]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斗转星移这些现象我们都是很熟悉的,你们当中有谁知道在地球上这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吗?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其它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里将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①天体类型

A、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似球状的天体

B、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C、行星 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自身不能发光。

D、卫星 环绕行星运行的、质量很小的一种天体。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颗卫星。

E、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好像从空中的某一点向外散射开,这种现象叫做流星体。

F、彗星 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

此外,还有其它的星际物质。其中,恒星和星云是两种最基本的天体

(附:练习巩固对天体特征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各级天体系统的组成如下:

A、地月系 月球绕地球转动形成地月系。地球是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天然卫星。

B、太阳系 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

C、银河系 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构成银河系。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其相类似的天体系统,人称河外星系。

D、总星系 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

天体系统共分为四个等级,按照从低级到高给的顺序依次为:行星系——恒星系——星系——总星系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①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划分依据:距日距离、质量、体积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2、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表现:地球上存在生命

原因:A、日地距离适中——适于生命姓的发展的温度条件

B、质量和体积适中——吸附大气,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C、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物质运动——原始海洋的形成。

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究其原因,除其所处的位置及自身条件外,还和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很大的关系。在太阳系中,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课堂小结]

1.用图例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课堂练习]

针对每个教学目标而选取的题目,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巩固。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3)

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四章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课文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讲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作为问题研究的内容,本节课作为本章知识的总结与升华,具有概括性、综合性等特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理想材料。

知识目标:以焦作市为例,掌握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相关案例的学习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学会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提高相关地理信息应用的能力。

德育目标: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地理问题,积极改造自己的地理观、世界观,用辨证发展的眼光正视事物的当前状态。

教学重点:以焦作市为例,综合分析其地理环境要素,掌握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教材案例,分析其他不同类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之路,并利用相关理论和方法给出合理化建议。

讲述法、对照法

多媒体电脑

本节课作为问题研究的内容,是整章知识的升华,将零碎的知识点和地理思想融汇在一个例子中。对于学生来说主要考查其对本章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地理要素的积累程度。首先,综合分析一地的地理概况需要学生对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在相关资料中提取必要的素材。除此以外还要学会读图,在地图中把握基本的地理概况。然后,根据资源枯竭型城市所具备的潜在优势,在考量综合地理区位的情况下做出评估,对其经济转型给出合理化建议。学习本节内容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辨证发展的眼光对待事物的当前状态。

作为问题研究课程,本节课首先具有一定高度,需要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掌握较为良好。在导入之前有必要对前三节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回顾:主要针对“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工业集聚、分散的好处”、“传统工业区的改造治理以及新工业区的特征及发展条件”等三个问题提出疑问,帮助学生理清本章重点、难点及教学思路。具体的导入过程相对简单,只需介绍一下我国的工矿城市发展现状即可,期间如有必要可以简单复习一下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状况。

课文主要讲述的是煤城焦作的经济转型,因而首先需要对焦作给予必要的介绍。教材中的材料1主要介绍了焦作市的产业状况,材料2主要介绍了焦作市的产业优势。通过两段材料的阅读,引导学生采集重要的地理要素,比如焦作的能源基地地位,拥有煤、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藏,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优良丰富,农业基础条件良好等等。这样做化繁为简,有利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日后学生处理相关地理资料的重要方法,当然这种筛选能力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加以配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可以适当安排学生搜集其他必要的资料,以期增加视野宽度和调节课堂气氛。另外,通过地图获取必要的地理信息仍旧是地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比如焦作市的绝对地理位置、相对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矿产、交通状况等等都是可以通过对相关地图的判读加以获取的。

分析过焦作市的地理概况和产业优势后,就需要针对由于资源枯竭所带来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既然是谈经济转型,就应该将话题的范围明确在这一领域内。通过材料3的相关内容,我们了解到焦作市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增强综合竞争力等三个整改方针上下功夫。因而引导学生针对优势与不足提出建议,以三个整改方针为基准,衡量建议的可行性是锻炼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此我将教会学生的是解决问题方法而非案例的内容,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接下来针对学生的建议和教材资料分析所罗列的10点整改思路,由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看法,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讨论,进而确定经济转型建议的具体方案。最后注意将建议与产业优势相对照,看建议是否都是围绕着产业优势而提出的,这样做会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建议和优势的对应关系,将不难找出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

最后我将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再选取一相似案例,给出必要资料,引导学生解答,以期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印象。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基本特征;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式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或者通过播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的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从中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运动基本形式的一般特点

教学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法、演示法、绘图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图片展示]

[教师提问] 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变化现象的图片。

1、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

2、地球上为什么会如此的四季变化现象?

(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课本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示] 这些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运动引起的 通过简略的告知答案,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问] 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 引导学生看课本,找出知识点 [提示] 首先学习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让学生进入状态,大致了解教师授课的逻辑顺序,便于学生掌握 [教师提问]

[过渡]

简单温故一下初中地理课本学习过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回答:(概念、绕转中心、方向)

温故而知新,为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教师点评] (1)地球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2)绕转中心:地轴

(3)方向:自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南顺北逆)

[地球仪演示] 分别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旋转方向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式的教学,更利于学生掌握

[教师讲述] 地球自转的周期,有参考点的不一样,一日的时间长度也略又差异,有恒星日(23h56′4″)和太阳日(24h) 教学难点,简单讲解,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 [教师讲述]

[教师设问]

地球的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设问:什么是角速度和线速度,它们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培养学生对实物模型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结合数学公式来分析,引出角速度和线速度存在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演示图片、动画]

[教师分析] 角速度:角速度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V=@/ t)

线速度是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V=L/ t) [巩固练习]

[提问] 问:广州和上海,哪个地方的线速度大?

学生回答:广州 结合考点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过渡]

[提示] 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四方面了解了地球的自转,接下来,继续按照这几个方面来学习地球的另一种地球的运动方式——公转。

适当过渡,为学生学习提供清晰的思路 [教师提问] 什么是地球公转?绕转中心是?它的自转方向又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看书,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师讲述] 同样地,地球的公转周期由于参照点不通也有两个,分别是恒星年(365 天 6时9分10秒)和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教师讲述]

[动画演示] 观察图1、18,地球是绕着太阳公转产生的轨道,叫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有了远日点与近日点之分。地球绕太阳公转,当地球绕到近日点时,北半球正好为一月初;绕到远日点时,北半球正好为七月初。

更好理解地球公转 [提示] 一些学生好难想象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的情景 过渡

[学生演示] 4个学生分成两组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公转情景 把错误演示作为教学案例,及时指出错误,纠正,使学生印象深刻;演示正确则给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过渡] 接下来,我们学习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也有线速度和角速度。补充一个定律——开普勒定律 结合物理、数学定律公式,使抽象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教师分析] 开普勒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也就是图中两块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用扇形面积公式推导s1=s2,s1=1/2L1R1=1/2L2R2,R1大于R2,所以L1要小于L2,根据V=L/t ,可以推出近日点速度较快,远日点速度较慢。

[过渡]

[设问] 刚才讲的是远日点和近日点的速度,那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设置悬念

[教师讲述] 因为地球绕日一周转360度,而一个回归年大约365日;所以平均角速度=360°/365日,每日59分,约为每日1度。由于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所以平均线速度:V=路程(弧长)/T =约每秒30千米。

使抽象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练一练] 北半球每年夏半年(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的日数为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

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 夏半年,地球位于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冬半年,地球位于近3日点,速度较快,所以冬半年日数要比夏半年日数要多

[教师小结]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征都讲完了,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记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5)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2.知道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概况。

3.结合实例,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4.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5.了解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3.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难点:

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漫画导入:图中的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有那些?

非可再生资源(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用一点,少一点,目前人类正面临一些非可再生资源濒临耗竭的问题,对于的多种环境问题呢?

(一)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

主要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它们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也是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石油是地质时期的低等生物(如浮游生物)大量沉积在湖泊或海洋中变成有机质,通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如地壳变动等)富集起来的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天然气系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有一种石头叫油页岩,它同石油一样,是由生物的残体混同泥沙变成的,所以可以用来炼油。

1.能源是近代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是一国发展的最重要战略资源之一。

2.能源工业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生保障都极为重要。保障能源供应、确保经济安全以及解决能源消费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

3.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能源问题是我国21世纪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化石燃料的分布

总特征:各种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

1.煤炭的分类: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2.其优劣评价指标:等级和品质

(1)等级:指含碳量、燃烧热量及挥发分含量;

(2)品质:由硫、灰分、其他有害物的含量决定。

3.那一类煤的质量差?污染大?

通常以无烟煤质量最优,褐煤最差。燃烧优质煤,单位质量提供的热量高,释放污染少。燃烧质量差的煤,释放污染大。

4.思考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开发战略和协调东、西部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我国经济发达的广大南方地区石油资源少,煤炭资源也少,但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突出。再加上世界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使用高效清洁的能源,而天然气是目前最清洁的高效矿物能源之一,其开采、运输、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小,这是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两个主要原因。

(三)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1.全世界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很大。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

例如,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25%:而占世界人口15%的印度,只消耗世界能源的1.5%。

2.中国能源资源丰富多样,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目前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中国人均煤炭探明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0%。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仅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还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1/3。

3.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

由于目前全世界使用的能源大部分取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非可再生的资源能供人类开采的时间是有限的。

全球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

据石油专家们粗略估计,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800亿吨石油。目前,地球上石油储量大约还有1370亿吨。按照现在全世界每年开采30亿吨石油计算,地球上的石油还可供人类开采45—50年。但是随着新油田的发现,人类使用石油的时间可能还会延长。

1.你认为石油资源会不会耗竭?

石油资源会耗竭。因为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它们的生成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并且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就其总量来说用一点,少一点,加之人类消耗石油矿物燃料在快速增长,所以石油最终会耗竭

2.如果石油资源开采完了,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哪些影响?

石油不仅是人类优质的能源,更重要的是优质的化工原料,所以石油资源耗竭会影响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进而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3.你认为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石油资源的耗竭?

提高化石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替代能源,面向可再生能源,发展新能源,日益减少石油单纯作为燃料的比重,延长人类使用石油的时间。

形式展开辩论,化石燃料耗竭后对人类的影响,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足够的空间。

(四)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能源消耗中,煤炭的比重仍然较为重要,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更占有主要地位,在目前一次能源中约占70%。煤炭在开采、运输和利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五)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

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1.你怎样理解在生产与生活中自觉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2.为节约能源,你建议社区、学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到人走灯灭等,对于本组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潜能,展开讨论,并给予充分的评价。

板书设计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基本概念

(二)化石燃料的分布

总特征:各种化石燃料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衡。

1.煤炭分布

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三)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四)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五)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第二课时

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结构已经由石油时代逐渐过渡到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水电等多种能源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时代。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必要性

1.从全球发展趋势看,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人类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

2.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引发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显著。

所以,今后世界能源的总趋势是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和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

三、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从能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太阳能

1.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两种转换形式:

(1)光热转换,如太阳灶

(2)光电转换,如太阳能电池

2.特点:

(1)能量巨大

太阳每时每刻都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着巨大的能量,每秒钟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能量,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所释放的能量,并且在今后几十亿年里是用之不尽的。

(2)清洁

太阳能没有污染。

(3)分散

太阳能只能在晴天获得,并且能量中大部分消耗于大气、水的循环和植物的生长,现在被人类直接利用的还很少,其最主要原因是太阳能比较分散,不如常规能源集中。

3.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

【投影】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大家是否可以总结出太阳能分布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

(1)纬度因素

(2)地形因素

太阳能在地表分布分散,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太阳能的能量远远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这也是科学界正在研究的问题,我们学生从现在起要学好科技知识,为将来太阳能开发做出贡献,你或许能成为一个太阳能专家。

(二)风能

1.风能的特点

(1)可再生能源

风能实际上是一种间接形式的太阳能。有人估计,每年地球上风的能量相当于3200亿吨标准煤的能量。

(2)风力、风向不稳定

风可以用来推动涡轮机转动而产生电流。在地表的盛行风带和季风气候区中,一般风向比较稳定,但风速却存在显著差异。如:我国东部季风区中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风向虽然较稳定,但风力大小却有一级至十二级之差。由于风速稳定的地方少,风力又有季节性和短期变化,而且风力丰沛地区不一定是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区。因此,风力发电

(3)清洁的能源

(三)水能

1.水能的特点

(1)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目前)

(2)发电成本较低(当大坝和电厂建成后)

(3)能源清洁

(4)大坝的建设可能会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图3.14)。

3.14,分析水坝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有利影响与不良影响。

2.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

我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可开发的水能约有3.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但按人口平均的可开发水能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数的60%,并且分布很不均匀(图3.15)

(四)潮汐能

(1)潮汐的概念:太阳与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上的海水呈周期性的涨落。白天海水上涨叫“潮”,晚—上海水上涨叫“汐”。

(2)分布:巨大的潮汐能蕴藏在狭窄的海湾、浅海、江河入海口。

(3)潮汐能发电原理:在海湾或河口上建造一个稍低的大坝,以拦截涨潮时涌入的海水,拦在大坝里的水流经大坝时推动水轮发电机组而发电。

(4)潮汐能特点:干净、无污染。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6)

课标要求: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本“课标”有三个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基础,并能够归纳其特点;二是会基于该流域地理条件的优势和不足,规划该流域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内容,即开发和利用的方向;三是针对开发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会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

基于以上理解:

对本条标准进行细化,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明确水系、流域、干流、支流等概念。

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

3、通过对田纳西河流域治理过程的研究和学习,掌握分析流域开发治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4、通过认识不同区域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不同的问题,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更进一步树立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二、教学内容解析

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各不相同,但是,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致上是相同的。因此,本节课虽然是以美国的田納西河流域开发整治作为案例学习,但其重点并不是田納西河流域开发建设具体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而是要概括出研究或规划流域的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以前的中学教材很少将流域作为一种区域进行讲述,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区域,教师和学生都会觉得较为陌生。因此,本节教材在介绍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前,通过一张图片补充流域和水系的基础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流域和水系的组成和特点。按照案例分析(区域地理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的一常规思路,本节教材内容分成三个部分:

①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②流域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③流域的综合开发。

其中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流域的综合开发是重点内容。自然背景从地形、气候、水系和矿产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归结出对区域发展的优势及不足,探讨开发利用的方向;流域的综合开发以整体性为原则,把握住“梯级开发”这个核心和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教材三个部分的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弄清了“流域的自然背景”,“流域的综合开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就不难理解。对于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在必修2和必修3前期的知识学习中,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流域开发,由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比较陌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图片资料,使其增加感性认识。相信只要落实好课标的要求,学生对流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相关知识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的。

三、教学过程实施

引入: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河流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河流和流域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在区域整体性的层面上进一步学习对一个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一)流域和水系

1、展示图3.12“流域和水系”:引导学生观察河流和水系的形态,并补充介绍干流、支流、分水岭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图上判定河流的流向。

2、展示图“流域的组成与环境保护”: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3.13分析一个流域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重要性在哪里?生态保护的侧重点是什么?通过思考,让学生了解流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3、过渡:我们刚才对河流和水系的概念和组成有了形象的认识,现在,我们就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来探讨一下怎样对一个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展示“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图”,引导学生观察田纳西河流域所处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田纳西河的发源地和汇入的河流,使学生对田纳西河流域有个形象的认识。

2、展示“田纳西河流域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归纳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这样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可以进行怎样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思考让学生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及开发利用的方向。

3、展示“美国气候分区图”和图3.14“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并结合P50思考2,引导学生思考:

①阅读图例,找出田纳西河流域所属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③这样的气候特点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④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水资源发展农业?

展示“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广州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城市降水季节分配有什么不同?探究思考:两地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什么降水季节分配不同?并引导学生P50思考1,田纳西河水量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4、展示图3.15“田纳西河在全国航运体系中的地位”和图3.22“田纳西河流域电站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田纳西河的水系特点,并结合流域地形和气候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5、展示“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流域矿产资源有何特点?阅读图例,找出流域主要的矿产资源有哪些?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7)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等级的划分以及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

2.理解城市服务范围的含义。

3.运用有关原理,说明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

4.了解城市服务范围的影响因素。

5.理解某一区域内,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关系并了解嵌套理论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书籍、报章、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经济、人口、交通、服务种类)等相关资料,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地理信息搜集、整理、分析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把搜集资料汇总并制作电子版向其它同学作演示、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经济、人口、交通、服务种类)等相关资料的搜集,让学生关心我国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2.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

2、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其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并利用理论解释一些城市中出现的现象。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投影)安徽省合肥市、毫州市

(问题导入)

(1)我们知道世界上有无数个城市,那城市有没有大小之分?城市大小通过什么来划分?请同学们看亳州市和合肥市概况(演示多媒体)。那个城市大?有什么划分指标?

(2)结合身边的事情,在购买以下物品时,你会到亳州还是合肥的商店?

①纸、米、笔等日常用品?②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③高档服装、数码产品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题: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板书)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过渡)

城市是有大小之分的,不同等级的城市主要用人口规模来划分。不同的国家,由于疆域、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不同,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不完全相同。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比较大。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规模的划分

2、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

(学生活动)

现在我们生活在亳州,亳州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从衣食、医疗、教育、商业等方面进行讨论。)比如想吃肯德基、得了癌症、上大学、开大型的饭店。在亳州能不能得到这样的服务?你会为了买一瓶酱油到合肥去买吗

(探究活动一)大家看课本26,图2.10思考:?

你认为枣强镇附近的居民在寻求以下几级不同的服务时,你会选择哪个地方?

①购买纸、米、笔等日常用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

②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

③购买时装、数码产品等高档商品,看疑难病症,上大学或听音乐会,参观大型的博物馆等。

(学生总结)

采用对比的方法,总结“不同等级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并列表比较。

(过渡)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不同,大城市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小城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那么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一)

利用课本上海的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学生分析上海城市的发展变化与上海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8)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章中最后一节的问题研究课,前面学习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产品是健康的产品,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前面的知识是本课研究的铺垫。本课的研究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拓展和运用。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了解有关绿色食品的基础知识,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志是什么,知道怎样鉴别绿色食品。懂得“绿色食品”在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调查研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各种调查的方法,培养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研究、探讨,使学生能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绿色食品的基础知识,懂得“绿色食品”在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研究、探讨。

1、学生课前积极搜集相关资料。

2、发挥团队精神,小组互助学习,积极探究。

一.活动导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在环保日益重要的今天,许多食品商家都说自己的产品是绿色环保食品,到底什么样的食品才是绿色食品?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二、活动过程:

1、认识、了解有关“绿色食品”的知识。

⑴搞清绿色食品概念:

绿色食品概念:

绿色食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 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 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思考:

正是这绿色食品的规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绿色食品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能提高经济发展,更能提高全人类健康状况。只有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的标准,才能使人们吃上放心的食品,从而提高全人类健康状况。

⑵识别、辨认食品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

⑶说说“绿色食品”标志的含义

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

⑷“绿色食品”标志的等级

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A级绿色食品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2、检查反馈:了解学生掌握 “绿色食品”知识情况。

⑴判断是否是绿色食品

出示第一组图片:

⑵说出绿色食品的等级

出示第二组图片:

3、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带来的食品,首先观察是否是绿色食品,然后判断是A级绿色食品还是AA级绿色食品。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4、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⑴要想了解更多的绿色食品,了解绿色食品的销售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⑵要想了解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态度,食用绿色食品的意义,是否懂得辨认绿色食品,以及什么样的人群对此知识最缺乏等,我们应该怎么做?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5、做个“绿色食品”广告设计师。

为你喜欢的绿色食品设计广告语,每组推荐一个。

6、让学生了解绿色食品认证程序。

7、绿色食品打“假”队员在行动。

8、向学生介绍生态绿色食品基地。

三、活动总结:

通过研究、探讨,了解学生对绿色食品的态度。

提问:民以食为天,吃,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让你到超市买牛奶、方便面等,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食品?为什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做到绿色消费,也希望你们向自己的家人、向周围的

了解学生对“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的认识。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篇9)

教学设计

抚顺德才高级中学

地理组:孙赛英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制作人:孙赛英抚顺德才高级中学

课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和分析数据明确水资源的概念。

2.结合实例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3.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认识全球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以我国为例,针对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结合所学,学生合作探究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进而归纳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和措施。

2.应用相关案例,以课堂讨论和学生发言的形式,得出水资源及其利用等相关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欲,挖掘学习潜力,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新课标要求。

3.分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和成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水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从全球和未来的角度认识环境,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难点:能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教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具:多媒体课件及教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打开水龙头,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仿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用时1分钟】

聆听和思考,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身边或者目睹的事实来开始本节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反思。【读图活动】(课件展示)

显示“水资源卡和国家节水标志”

【用时1分钟】

学生说出各幅图片所代表的含义。

图片含义依次为:

1.水资源危机严重,危及到我们的生产生活。

2.国家对水资源的重视,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读图思维。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习目标】

所以说,水资源与我们息息相关,那么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用时2分钟】

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含义和水资源丰歉的衡量指标。

2.能运用图表说明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3.理解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掌握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明确学习目标,为接下来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好准备。【读图分析】(课件展示)

显示“广义的水资源和狭义的水资源”示意图,回答一下问题:

1.概括广义和侠义水资源的含义?

2.哪些水资源是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呢?【用时2分钟】

学生读图,小组讨论回答:(小组合作探究,推举代表回答)

1.广义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因此不能把水资源单纯理解为广义的水资源,更应该是指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

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教师设疑】

既然水资源如此重要,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所拥有的水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用时1分钟】

学生思考。设置疑问,引起学生兴趣。【展示图片】(课件展示)

显示“世界水资源分布”示意图

请学生读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量、降水量和径流量三者【用时2分钟】

读图、分析数据,归纳作答。看图、感受、思考。

1.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分析水资源状况,引出问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之间有何关系?

2.水资源丰歉程度的衡量指标是什么?

3.各大洲中,水资源最丰富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一个?2.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最丰富:亚洲;最少:大洋洲分析水资源状况,引出问题。【图表展示】(课件展示)

显示“世界主要国家水资源分布”示意图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模板2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