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语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字词正音;
②文言诗文的巩固和默写。
2、能力目标:
①学会仿句的具体方法;
②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做题方法;
③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④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和组材。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认真的态度、良好的钻研和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2、3
难点:如何阅读现代文、根据原文组织现代文的阅读答案,作文如何审题如何扣题。
教学时数:3课时
课前准备
1、数据统计:准确的统计是为了做到对成绩、对试卷、对学生心中有数。了解整套试卷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年级最高分、班级最高分之外,还要统计每题得分率以及每一个板块的得分率。其目的是利用好试卷的检测功能,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认真分析失分的原因,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漏洞或是薄弱环节。
2、分析比较:根据试题出现的典型错误,研究学生试卷,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发现问题,利用试卷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一定要多向比较,可以同类班级比较、也可以通过本次考试和上次考试情况作比较分析。
3、明确目的:
①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
②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
③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
④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基础讲评
讲评试卷积累与运用(25分)文言文阅读(10分)
一、学生自己修改试卷,分析错误原因。
二、师生讲评试卷。
字音、字形、成语、名著、古诗文默写、文言文的实词解释、翻译句子、问答题的错误属于个别现象,找出现错误的同学讲清答案,重点讲明答案的由来,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全班出现错误较普遍的问题老师重点讲。
(1)文言文一词多义,重点讲清词语的细微差别。
(2)病句重点点明病句类型(考前曾进行过病句修改的专项训练),指导学生规范语言。
(3)仿句要讲明仿句的具体的标准“三合标准”,即合“式”,合“格”,合“意”。
具体的标准是:仿句要基本或完全符合被仿句的结构及句式,这就是第一个标准要合“式”;仿句要符合被仿用句的修辞格,这就是第二个标准要合“格”;仿句的内容必须符合所供语段的内容要求,这就是第三个标准要合“意”(“意”可理解为语境或意境或情境或中心意思)。
(4)语境题要根据语境谈观点,说理由。老师要讲明答题要求,即观点鲜明,理由充分。阐述理由时,要注意最好多种角度、由主到次、合乎字数。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逐条修改自己的答案,并补充其他同学好的理由。最后交流,把正反两方面的答案都做好记录。
三、师生分析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错误原因:考试紧张、基础知识记忆不扎实、书写不认真、不注意审题、答题方法不当。
2、改进措施:端正态度,明确方法,专项训练,逐步提高。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两道仿句题。
2、一道语境题。
第二课时:阅读讲评
讲解试卷中说明文阅读(10分)记叙文阅读(11分)议论文阅读(14分)
一、学生研究试卷,分析错误原因。
二、师生交流,讲解试卷。
记叙文属于课内段,考前重点讲解过,并配发复习提纲,略讲。
1、重点讲解说明文《天坛之美》,原因是学生失分较多,文章比较典型,以此为例,点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阅读说明文时,注意到“三抓”——抓题目、抓结构、抓重点段。
首先抓题目。一般说明文的题目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直接以说明对象为题,这种文章注意关于说明对象特征的中心句,从而把握说明内容;一种以说明对象为主,暗含说明特征,如《天坛之美》,这种文章要把暗含的内容具体化。如《天坛之美》这篇说明文,通过阅读知道“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就是说明的主要内容。
其次抓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总-分”、“分-总”形式,以《天坛之美》为例,通读全文就会发现,文章第一、二段介绍天坛的意境美;三、四、五段分别从高、圆、清三方面说明了天坛的意境美;第六段总结全文“天坛的意境美”,是“总-分-总”的结构。通过理清文章结构,结合各段中心句就能把握说明内容,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了。
第三抓重点段。以《天坛之美》为例,还设置了这样两道试题:14、作者从天坛的意境美中依次读到了其背后所蕴含的哪些思想境界?16、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的“高、圆、清”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为什么?(3分)这两道题都涉及了文章的具体段落。这就要求考生首先找到相关段落,把握本段说明内容,理清本段说明层次,稍加分析整理,就可得到答案。
2、略讲议论文《读书使人优美》。
重点讲2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一句的理解。(3分)
理解句子的方法指导:回归原文,抓重点词,找上下文,同义词互换,组织语言表达。
一、学生学习方法总结。
二、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说明文《“中东水塔”——戈兰高地》阅读训练。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
讲评试卷中作文(50分)
一、话题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个题作文
(1)岁月匆匆,十一二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童年走向少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你以“十二岁,我多了一分”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要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2)妈妈的早餐,爸爸的叮咛,同学的微笑,老师的眼神;成功时的祝贺,失误时的劝勉……生活中许许多多这样的事,都蕴含着他人的关爱。这关爱如鲜花、如雨露,平平静静地定格在我们的生活中,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悟,就能发现其中特别的情味。
请以“关爱”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二、审题立意
1、拓宽全面拓展话题
2、挖深深刻挖掘内涵
3、立准寻找最佳立意
三、布局谋篇,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1、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
2、一个精彩的开头
3、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
4、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
5、一个完美的结尾
6、一个清爽的文面
四、例文赏析
1、十二岁,我多了一分成熟
2、十二岁,我多了一分凝重
3、十二岁,我多了一分感动
4、平凡的爱
五、学生修改作文,并自评和同学互评。
教学反思:试卷讲评课是以分析学生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弥补教学上的遗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课型。试卷讲评课是师生教学双方的一个“反馈——矫正”的过程。试卷讲评课它既要“讲”,也要“评”。“讲”——既要讲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解题策略。“评”——既要评“不足”、评“误解”;又要评“好”的,要评出信心,以利于学生继续学习。
今天,作为一名年轻的高中英语教师,我怀着学习的心态认真观看了纪筠老师的教学录相,受易良多。
首先,听纪老师的课,给我很舒服的感觉,纪老师口语流利,教态自然,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步骤清晰,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进行教学,语言清晰,表达准确。没有刻意做秀的表演,很真实。纪老师的课,在我看来有以下几处亮点:
1.对生单词和短语的处理。纪老师没有象传统的教学那样,告诉学生其汉语意思,而是给出生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来猜测该词的含义,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这之后,又立即带着学生举例运用该词汇,让学生学以致用。
2.课堂设计新颖,任务性强。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纪老师的`每一个教学步骤都给学生安排了任务,尤其是在discussion这部分,师生完成的特别好。首先纪老师选了学生们所熟悉的三位不同风格有着不同人生的三位名星,让学生去辩论他们是否愿意当明星,并阐述理由,使课堂氛达到了高潮。在学生进行讨论的同时,纪老师在屏幕上循环播放了一些名星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和一些生活照,旨在通过这些照片给学生们以引导,可谓用心良苦。当然,学生们的精彩演绎也给这节课增色不少。
今天我听了陈文新老师的一节英语课,根据听课情况我作了如下评析:
一、优点:
1.教师能够把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精心设计了本节课,无论是新课的引入、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布局能够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采用英语歌曲和积极的师生问候。
2.教学过程流场。教师重视了课外知识的拓展。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教学;能结合实际及时从网络上收集信息,教师能抓住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即时产生的资源。体现民主的师生关系。但激励、调控、评价没有跟上,这是教学气氛的直接原因。教师不仅要评价,也要让学生参与评价。
3.能通过创设活动,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利用English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思维及口语能力;能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4. 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能按“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法(preparation 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思路设计并实施教学,课堂教学基本体现“三维目标”要求,教学效果较好,能注重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训练,又能引用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师生互动性强,课堂气氛较活跃;语言节奏控制较好,能利用肢体语言“拉近”师生关系。
二、不足之处:
1.教材中的活动知识内容可在适当的时候加入教学中,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发展的机会。
2.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任务,如一部分学生完成较好、较快、可以帮助其他学生完成,整体效果会更好。教师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激情,去激发、唤醒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改变学习方法,一部分学生完成较好,可以和其他学生一起互相帮助合作、探究完成,整体效果会更好。
3.讲授过程中,教师语言要规范。
三、建议:
1.应多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应让学生朗读英语语言,以获得亲自体验、感受;
3.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多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总之,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
4.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控制教学节奏;
5.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教学评价语言要积极鼓励、丰富。
一、这节课是围绕高二Unit4 Reading中的Language points展开的。首先是创设情境部分,我选择了Reading中十个新单词来引入,目的有两个:
第一,回顾上次课的所学词汇;
第二,这些单词中有些拼写比较难,有些是易混词,有些用法特殊,通过几分钟的回顾,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激活思维。
二、第二个环节是互动解疑。对于这个部分的讲解,我利用了我们《学与导》增补本上的Language points学案。由于对语言点的设计是按照段落顺序来的,学生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所以上课解决起来就显得比较流利。在分别解决的过程中,我采取了请每个小组派组员起来发言的方法,逐一完成;因为学生是刚刚读完了Reading这部分后完全的自学行为,所以对语言点的准确把握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有少量题目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我就要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了。对于学生都感到迷茫的地方就尽可能多的抽不同小组来发言,或者让学生点学生这样一个方式来获得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这样也便于我自己对学生哪些方面存在问题的程度有了比较好的把握,这样也能够确定拓展的多少深浅等等。
三、最后一个是归纳拓展延伸环节。其实针对英语学科特点,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归纳拓展就一定要在一节课的后半部分进行,像对于知识点的处理就可以贯穿在互动解疑的过程中。因为学生在预习语言点仅仅会停留在知识点本身,不会去联想很多相关的知识,所以老师就一定要在这中间不断加入一些教师生成问题,引发学生联想和讨论,我在备课时已经把我准备生成的问题作了标记,在学生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作了预测,这样就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
评课反馈:
1、教师专业素质较好,上课很有激情,能够很好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发言踊跃,参与度比较高,能够认真地作好笔记和使用红笔改错。
3、课堂设计合理完整,符合三段式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4、在互动解疑的过程中,采用了学生点学生的方式,比较新颖实用,能够调动很大部分学生的参与意识。
5、在讲到动词过去分词作状语时,拓展部分选择的讲解和习题较好,尤其是三组进行对比的句子,选得很具有代表性。是学生易混的知识点。这个部分的设计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区分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分别作状语时的不同用法。
6、创境外设问部分形式较好,比较贴近学生,但是否可以一边说的时候让一名学生一边在黑板上书写,这样就可能不会像说过之后容易忘记。这个地方值得仔细考虑一下。
7、在处理《学与导》习题时,有个是关于with的复合结构,答案应该选择to do,但是有些小组同学选择done的还不少,教师在这上面忽视了关注全体学生,没有停下来讲解,而是一带而过。这是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以后应该多加注意。
8、在让学生展示问题答案时,尤其是翻译习题时,是否可以让学生分别在黑板上板书一些,因为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和动作较慢的学生跟上说的速度可能有点困难。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我得出了一些启示和感悟。
1、学生对于同样知识的理解可能不同,大部分并不能代表全部,应该增强对学生的全方位关注力度。
2、在创设情境上我个人还要多下功夫思考,尽可能地做到实用,新颖不枯燥,灵活多变,真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3、对做得较好的方面我一定继续保持。上课继续用饱满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一如既往地坚持三段式有效教学,让学生真正养成会学习和爱学习的习惯。
何老师的这节阅读课内容充实,思路清晰,一些活动设计地比较有新意。同时,老师的个人学科素养非常高,语音语貌标准,与学生的互动也较好,对课堂的掌控到位。
在教学过程方面,在第一环节,首先老师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从文本的题材入手,让学生获取基本信息,比如写信日期、对象等。这种用文本的体裁导入的方式比较新颖,能够很快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同时还能让学生初步大致浏览课文,获取一些浅层信息。
第二个问题:课文最吸引你的地方。从这个问题引入文本的插图,让学生将插图与段落搭配,从文本的插图导入阅读。
在第二环节,老师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老师的第一个问题设计地较好,通过询问学生为什么自己没有机会去未来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接下来通过几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先让学生找出时光机的信息,再让学生回答学生的感受的变化,并引出新词。在词汇教学方面,方法也比较多,比如让学生在文中找tolerate的反义词来介绍be back on one’s feet, 以及用文中的相关信息来解释expertise;
在第二部分,老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再让学生根据问题两人合作编对话,形式比较新颖,但是在实践中有点难度。
第三部分老师也是通过问题的`形式呈现,其中第二个问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设计房子。
在最后一个读后的环节,老师先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总结未来生活会在哪几个方面变化。这种先分析全文,再让学生自己总结的方式比较有效,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对全文的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电话汇报的形式复述文章,并要求学生要用上新学的词汇,输出方式比较有效。
这堂课的目标达成总体还是不错的,比如让学生快速阅读发现本文的文体;让学生根据语境来理解新单词;在学完后学生可以用新词汇有效输出。 但是这堂课在我看来可能有以下几点可以改进。首先提问的方式可以改变一下,比如问题可以设计地不要那么细,可能会固定住学生的思维,与改变学生阅读学习方式可能不吻合。其次,板书归纳地不到位,概括性不够强。
讲评目标:
1、通过讲评,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知识点。
2、通过对典型错误的剖析、矫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学习目标:
认真细致进行错例分析,用心思考,积极交流,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体会数学方法和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典型错误的剖析与矫正。
讲评过程:
一、整体回顾、介绍本次考试情况
1、本次考试平均分87.3分,及格率94.1%,优秀率68.6%,最高分110分,最低分21分。
2、根据本次成绩对前五名和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成绩前五名:李俊宁110分,翁睿110分,张蒙丹110分,杨蕾,王烨,石殊凡,赵欣瑶,时若莹,沈建翔,王朝晖107分。进步比较大的前五名学生:张琼月,刘子璇,董志强,吴姝静,张轩。
二、教师分析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不认真审题,不细心答题,如第6小题结果没有化简,第16小题没有注意x与y的顺序,第五大题的应用题,有的同学没有按题目的要求解,等。
2、部分学生计算的能力不强,表现为计算速度慢,计算的准确率低,不能灵活的使用运算律及一些运算方法。如第1小题判断四个数能不能成比例的技巧,解比例时的一些运算方法,等。
3、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第2题,有部分学生按边长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第3题,有的同学先算面积,然后再用比例尺算实际面积,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对于附加题无从下手,等。
三、学生自我分析试卷
学生的有一些问题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做错;有一些是自己的知识不够牢固,经过自己的学习是可以自己解决的;有一些问题经过学生自己的再思考是可以自己解决的。象这一类的问题肯定可以学生自己处理好,那么就不需要老师来帮忙,只要给以时间和信心就可以了。
四、小组内互帮互助学习
当学生的问题自己解决掉自己能解决的之后,这时转入学生的互帮互助阶段,在小组内由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由会做的同学进行讲解。在这个阶段由学生给学生讲解达到学会的目的。组内都不会的问题就由组长记录并交给老师。
五、老师组织讲解
根据各小组的统计,根据各组情况由多到少(不会的小组数)的顺序来解决。经过了两次纠正(自纠和互纠),学生的问题基本解决,剩下的问题再由老师组织,让会做的小组给同学们讲解。讲解题思路,老师适当补充、引导、评价。
六、老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自己的学习和相互帮助有没有成效要靠自觉,老师可以检查,拿出一部分比较有意义的,需要老师来讲解的问题检查学生,顺便让学生说出老师要说的话,然后有必要就补充、评价。让学生说出每一道题的考察内容解题技巧。
想必大家从小到大都写过无数篇文档了吧,平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积累多一些范文,分析写作框架是范文借鉴的重要方面,您心中有中意的范文吗?栏目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学英语设计模板”,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对话;
2、能够根据对话内容回答文后的问题;
3、能够就自己20年后的理想状况进行讨论。
教学重难点
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对话。
教学过程
Step 1:温故知新,创设愉快学习氛围。,根据教材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进入新课前先让学生唱自编歌谣。如:(Enjoy a song)
GS: What are going to do? (twice each time)Play football, Play football
BS: I’m going to ply football.(如此不断替换新词)这样不但可复习大量旧词组:take pictures, play chess, play games, plant tree, watch TV, go chopping, go hiking and so on且可较好操练新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Step 2:站起来,你说我说大家说,提高自信心自由问答(教师不点名,让学生勇敢站起来one by one问答)
Step 3:Game:Guessing:”What is she /he going to do? She /He is going to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导入新课。出示人名图片。(在背面写将要干的事情)(John, Amy.WuYifan,Zhang Peng Sarah)
E.g.一What is Amy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Guess!
一She is going to…
T: What is Sarah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Let’s have a look.(卡片后没写任何东西)
Oh, There’s nothing. Today Let’s learn. Unis 3 B Let’s read” and find out.
Step 4:学习新课,讲究方法
1、Read and circle your new words.(学生共同找出新单词,并板书)
NW:need , else , use plant trees
some plants -----对比学习plant shop /
2、Listen the tape and try to learn by yourself.
a.First time: Just listen.
b.Second time: listen and follow.
c. Third time:listen and follow loudly.
3、Learn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ss try .T help and explain)
4、Reading
a. Follow the teacher.
b. Read together
c.Read in group. (Use the way they like)
(小组内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指导阅读方式,强调语音、语调、语速)
d.小组读书比赛,突破“读”
5、Writing
Finish the exercises(课后练习和教师增加的课外题) More exercises: 5)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6、What is your father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7)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n the future?
Step 5:课外拓展,施展才华,真我风彩/你演我演大家乐!(改编或照演Let’s read的对话) Eg:(学生编的内容)
A:Hello,Peter,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B:I’m going to the bookstore . I want to buy some comic books .What are you?
A:I’m going to the bookstore ,too. I want to buy some post cards.
B:Let’s go together. A:Great!
B:When are we going? A:On Saturday morning. B:OK.
A:See you then.
Step 6 :小结本课内容
Homework:
以“My weekend / My weekend plan /
My busy weekend ”为题,写一篇作文,
介绍自己的周末计划。不少于30个字。
2.听磁带,读P30的文章五遍,签字。
目标:
1. 教幼儿学会deskchair的正确发音,学会听懂短语stand u sit down,clapyourhandsds。
2. 培养幼儿大胆说英语,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准备:
桌子、凳子、一些幼儿喜爱的玩具,五角星,剪纸花。
过程:
1. 老师和蔼向幼儿问好,(good monrningboys and grils)。
2. 老师做寻找东西样,请幼儿猜老师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后,教师出示凳子、桌子,告诉幼儿他们的英文名是desk chair 教幼儿先听音看口形发音。注意发准{k}。
3. show me (desk chair) 并发音。做法:室内藏有许多小凳子还有桌子,教师指幼儿说,幼儿指教师说练习发dask chair。
4. 游戏:九个凳子围成一圈,十个幼儿围成一圈站在凳子边,幼儿听音乐学小动物做动作的行走,音乐停幼儿打个凳子坐下,没抢到凳子的幼儿说deask chair。
5. 游戏中同时练习发stand up,sit down。
6. 送礼物给幼儿。
做法:桌子、凳子放许多玩具,五角星,剪纸花,幼儿想要什么就去拿什么,只要用 deask chair 说一句正确的话就行。
7、小结:向幼儿用英语再见good by让幼儿拿上 deask 去户外游戏。
摘 要:新课改前,中学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习惯于将注意力只放在学生对随堂知识的巩固上,忽略了作业的完成过程以及作业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作用。结果导致学生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长期得不到提高,制约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个性发展,最终影响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学生作业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新课改;作业设计;作业形式
一、传统的英语作业设计的弊端
传统的英语作业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非常有效,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它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作业缺乏个性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作业布置随意性强,缺乏研究;作业形式单一或内容重复,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作业答案绝对,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作业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及学生合作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等。
这些弊端严重挫伤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制约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活动,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和探索新课改下如何有效设计学生的英语作业。
二、合理有效地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
针对上述弊端,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如何达到有效性,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 注重个性差异,设计分层渐进式的作业
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根据他们的不同学习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使作业具有层次性:
(1)作业量方面。相比于优等生,教师可以让后进生选做或者不做拓展性作业,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如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优等生将平时所做的单词造句、补充句子等练习提高到另一个层次,要求他们将在这些练习中得到的能力运用到正式的写作任务中去。但对于后进生,则只要求他们按照写作要求和提示信息将自己的观点规范地表达出来即可。
(2)作业难度方面。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教师可逐级确定作业的完成目标,即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新目标。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求后进生实现基础目标即可;要求中上等学生在实现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达到发展目标;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他们努力完成创新目标
(3)作业完成时间方面。将作业的完成时间弹性化,把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时间分段处理,这样既保证了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独立而有效地完成作业,又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感到轻松愉快,增加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2. 注重学科特点,设计积累拓宽式的作业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我们对它进行学习时,积累过程尤为重要,新课程人教版高中英语每个单元均设置了“Speaking” 和 “Writing”板块,这便要求我们的积累和学习除了注重听力和阅读训练外,还可以从口语和书面语训练入手。
(1)形式多样的口语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英语笑话、英语新闻播报、英语故事复述等作业形式,每节课课前抽出5分钟时间,让他们分组轮流登台将自己的作业展示出来,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表现参与意识,同时为正式授课做了热身准备。
(2)范围宽广的书面作业。教师组织并督促学生搜集和摘抄名人名言、英语警句、英语谚语、英语名著精彩片段等,为他们进行规范的写作训练作准备。也可以鼓励学生将中文形式的名家散文、叙事文、诗歌等翻译为英文,以此拓宽他们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心灵。同时,使他们通过完成这种形式的书面作业,体会到中英文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微妙变化,领略到中西方语言的差异。
3. 注重外界资源,设计实践开放式作业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英语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并利用设计作业的机会引导学生拓宽他们的学习内容,优化他们的学习形式,丰富他们的学习渠道,从而给他们更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
(1)课题研究式作业。中学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且善于探索和发现,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设计出某些研究型小课题:首先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来解决问题;最后把自己探索的过程以作业的形式写下来。这样的作业不但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他们形成创新意识。
(2)调查总结式作业。这种作业形式要求教师能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可以引发学生去思考、调查并进行实践的东西,进一步引导他们将这些反思、调查和实践过程写下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又增强了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后,可要求学生调查和收集大熊猫的生存状况、现存数量以及今后的繁衍忧患等情况。再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总结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的方法。通过这项作业,还可为学生创设一种语音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网上冲浪式作业。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整合的深入发展,作业设计必将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学生可通过畅游网络获取更多知识。比如学完人教版必修二Unit2 《Olympic Games》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上网收搜寻My favorite Olympic Game star的有关信息,并记录整理。
4. 注重独特见解,设计创新式作业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顾及到他们的独特见解。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找出学科间知识的共同点,使英语学习的过程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融会贯通,帮助他们用英语问题解决其他学科问题或用其他学科问题来解决英语问题。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促进了他们在学科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课改中,英语教师要努力设计出能与之相适应的作业形式,在兼顾基础知识巩固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作业的完成过程和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做作业得到升华,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做作业得到激发,使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做作业得到改善,使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做作业得到培养,使学生的个性通过做作业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做作业得到提高。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三条铁律:
1、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昌乐二中及即墨28中都是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2、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赖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生思考方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学法指导和培养自学能力为重点的著名教改实验有:魏书生“六步教学法”;东庐中学“讲学稿”等。3、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学习”,这是教育心理学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最伟大的贡献。它是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通俗易懂的诠释,因为,惟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容易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相反,如果学生读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有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美国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和上海闸北第八中学的成功教育(学)是这条铁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创举。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一)启示之一: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
(二)启示之二: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改革,改来改去,说到底都
离不开下面两条。要么是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要么是探索班级体制下不同类型学生如何区别对待。凡是在这两点上取得一些经验的课堂改革,往往都是比较成功的。
(三)启示之三: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一是课堂教学开始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预学准备,开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二是评价始终与教学过程平行。
(四)启示之四:一切的改变始于课堂,在于课堂,成于课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我(学生)的课堂我做主”;“我(学生)的班级我做主”。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立足三个改变:一是“师长”变“学长”;二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是“教室”变“学室”。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启示之五:课堂转型最为核心的一句话就是“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不仅是我们将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国际上课堂教学发展的潮流方向。
(六)启示之六:课堂教学改革,一般而言,强调有效教学实践,凸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无论是杜朗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还是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无不体现提高课堂效能,尤其是提高学生学的效能这一基本理念。
(七)启示之七:课程改革、课堂改革、教学改革,都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自觉学习、学会学习、高效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互动互助、积极展示、大胆质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开放课堂,解放学生。
(八)启示之八:课堂教学改革不仅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在观念转变层面上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的教师要有信心有能力去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我们必须摒弃过时的、陈旧的、低效的、机械的、一成不变的主张和经验,坚持“两个增加、一个减少”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家李希贵说的好:“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空间”。
(九)启示之九:美国有一位功勋教师叫德·鲍拉,他说过一句话“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教重要的在于听,因为教师首先要倾听学生哪些需要教师讲,哪些不需要教师讲。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放手;学重要的在于说,因为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考试,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过程中间说说,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自己对哪些内容还没有学懂,说明他是真的学习了。不仅如此,课堂上学生的展示、表达、互动、互助、合作、交流、点评、质疑等,都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思考问题和培养能力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昌乐二中的课堂这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十)启示之十:课堂教学改革,有三点需要我们关注。一是要坚持“不惟模式唯高效”,不搞“一刀切”和“大一统”。因为:“学科不同则模式不同;课型不同则模式不同;内容不同则模式不同;教师不同则模式不同;学生不同则模式不同”。二是模式不能追求高深,简单才是事物的本质,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课堂就成了知识的超市,就成了生命的独欢。本来简单的问题简单化,过程简单,易于接受,操作方便的模式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相信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真正的智者和教育者。三是不要刻意去追求模式,循规蹈矩地去遵守某种模式,因为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事物是永远在变化中的,因为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你可以去构建适合你的课堂模式,但最高境界是无模式,因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才是春。
(十一)启示之十一:打造高效课堂,仅有理念与模式、教师的倾心投入、校长的强力推进,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度和机制来支撑和保障。比如,制订高效学习计划,建立高效课堂研究小组,规划详尽的,可操作的具体流程,构建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课堂的高水平实现。
(十二)启示之十二:课堂转型,已经箭在弦上,开弓没有回头箭。当下,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是社会的呼声,
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也是我们老师应该努力做到的。国家、省、市一直在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规定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不准补课。因此,课堂转型、课堂变革、强化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能,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一线广大教师的职责所在,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我们紧急行动起来吧。(十三)启示之十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借鉴各地名校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的。当下,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烽烟四起,已成燎原之势。改变正在进行,改变势不可挡,改变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紧紧跟上改革的步伐,那种固步自封,老守田园的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早改早受益,早改大发展,不改就是退步,不改终将被淘汰。我们必须奋起,必须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在向先进学校学习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照搬照抄,纠结在一时一事上,我们需要在领悟先进学校成功经验的内涵和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地放矢的、有选择的、有整合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借鉴,决不可以东施效颦、亦步亦趋。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转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建立我们自己的课改理念,构建我们自己的课堂模式,这就是打造“五要六力”高效课堂。
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有进步,学习态度有所好转,上学期通过采用边学习新知识和复习旧知识相结合的方法,他们的学习有所进步。但是因为教材衔接有问题,学生学习这套教材有一定难度。
这学期他们将步入六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的学习负担会越来越重,他们将面临着毕业和升中学考试的压力,会把更多的精力平均放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上,
本册教材共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标题是该单元的话题,同一单元的语言材料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努力为学习者营造语境,精心设计内容,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英语变的既容易又有趣。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围绕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逐步开展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语言教学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1、坚持快乐英语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巧用英文儿歌、歌谣、绕口令、谚语等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4、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加强读写训练。
5、结合学生实际,适当讲解语法知识,做一些练习题和试卷,做好小学升中学的准备工作。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逐步进行专门练习、测验为小升初考试做好准备。
1、认真做好备课、听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检查。力求格式统一,上课能有自己的特色。
2、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堂课,实实在在地听好每一堂课。
3、做好对个别学生的拓展、补差工作,努力提高整体合格率。
4、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学质量关,通过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做好质量分析和监控。
5、备课时做好各种资料的积累和归档工作。
运用激励机制,评价形式多样化,激励小学生积极进取:
1、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课采用口头表扬和精神奖励的方式,特别要注意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
2、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口语活动为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六年级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时,要求学生能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来谈论自己、朋友及其他事物,能在活动中准确表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学生分析观察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形容词最高级打下基础,在教材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情分析
尽管本节涉及的内容前三节课的学习已有基础,学生对形容词的比较级已有了解,但是还有少数同学在活动中该方面知识运用起来有困难。因此,在本节学习中还应该以练习为主,通过对比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级的用法。这节课中涉及到heavy,thin,big的比较级形式,和前面学习的比较级形式有区别,所以学习时应正确引导,避免学生走弯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读、写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bigger, smaller, longer, thinner, heavier.
2、熟练掌握句型A is heavier than B. C is thinner than D. This apple is bigger than that one.等。
能力目标
1、能用以上形式描述人物和动物的特征;
2、能根据let’s play提供的小图进行替换练习,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运用所学单词,进行对话。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时要求四会的五个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
教学难点:掌握形容词heavy,thin,big的比较级构成形式,以及在交流中灵活准确地运用形容词比较级结构。
回到学校已两个月,行课也更加流畅。想这次执教的一年级,二年级,六年级,跨度非常大,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性也大不相同。我所执教的一年级共有6个班,感觉学生差异很大,能力强的学生与及其厌学的学生在一年级阶段就表现得相当明显。我深知要培养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是非常难的,但是由于是一年级的孩子,可塑性还是非常强,我在一年级的训练重点完全落在对学生信心的培养以及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话,勇于表现自己的愿望。
一年级对教学内容来讲我尽可能的做到极其简单,目前还基本停留在HELLO,HI,YOUALRIGHT?IAMALRIGHT,THANKYOU.课堂形式也相对简单,但是我一直致力与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和小朋友,老师们用英语进行交流。用游戏,对话,表演,比赛,观看小动画等方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直到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自信地给老师同学打招呼。鼓励是一种机制,同时批评也非常必要。一年级的学生行为规范也相对较差,上课的注意力集中有时候只有几分钟,我一直在想怎么能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紧紧围绕课堂,但是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但我同时也一直提醒自己,对一年级的学生应该放手,不能以强行灌输知识为主要目的,应该以培兴养趣,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所以我总是关注那些后进生,请小朋友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觉到一个团队的重要,让我们一起创造一个共同合作相互帮助的团队,让后进生感觉被关注。
课堂上,教师就是导演,要让每个演员演绎角色淋漓精致就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不能用统一的要求对待每一个孩子。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节,不能一味追求课堂花俏,拔高要求对待孩子,让小朋友一开始就感觉恐惧从而不愿意再去学习。
同时,我一直思考如何将自己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做一个文明,有素质的人在自己的课堂里有机贯穿。我一直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灌输他们懂礼貌,讲礼仪,使用文明用语,注意说话的方式,使用正确的语气。这些在现在看来似乎非常不切实际和可笑,学生如此多,怎么能在每周只有一节的课堂上将这些理念灌输给学生?开学两个月来我发现也确实成效极少,但是我不准备放弃,我将一直坚持,注重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个性以及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得失,成就一个团队的胜利的基础上习得知识。
同时我还将继续坚持对学生语言习惯的培养,丢弃自己以前过分注重单词的教学,而忽视了语言的自然性。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连贯性,不再为了让学生掌握单词的读法而过分机械操练,为学生创造自我反省,自我提高,以及正确学习知识的时间与空间。从一开始就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接受正确的知识输入,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用语言本身去吸引学生。同时我也深刻地意识到我们的小学英语课上过多的夸大了景象的建立,乃至是为了景象而景象,以致于孕育发生了虚伪的景象。许多教师抱着在如许的景象中给孩子们以天然习得英语的盼望,本来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然是不切合现实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脚踏实地,还给孩子们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天地。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短文,完成相应的活动。
2、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较好完成“招聘会”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是操练巩固本单元11个职业名称的单词和重点句型:What does he/she do? Where does he/she work? How does he/she work?
2、本课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短文中的新语言,如:help the bank use their money well. likes helping people. help tourists find their way.以及三个小建议。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 Greetings
(2) Let’s chant(课本第56页)
(2)Free talk
预设问题: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Who are they?
What does your father / mother do ?
Where does your father / mother work?
How does your father / mother go to work?
How does your father / mother go to work?
(设计意图:课前chant热身,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复习旧知。通过日常会话,复习巩固本单元主要职业名词及句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Pre--reading
I.T:Now, I will introduce some my friends to you. What do they do ? Can you guess?
Ss: OK!
T:OK!Let’s meet my first friend. (投影出示卡片:She works in the school. She teaches English in the school. She loves her children very much. What does she do? She is a ___________)
师生一起读卡片上的内容后,让学生猜所描述人物的职业,然后揭示答案。
II.用同样的方法阅读第二个片断.(投影出示卡片:He works in a car company. He likes math and drawing very much. He can design(设计) many cool cars. What does he do? He is an ______________.)
师生齐读内容,出示单词卡,教读design。之后师问:What does he do ? can you guess?
S3: Maybe he is an engineer.T: Yes, he is an engineer. You are very clever!(揭示答案)
III.Now, let’s go on , meet my friends. I have many friends. (投影出示卡片:They like beautiful cities. They like traveling(旅游) very much. Who are they? They are ______________)
Can you read the passage? Have a try, please!
(学生试读小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读后,教师说出答案并出示tourists单词卡,并领读。)
IV.投影出示一张城市交通图,在图上标出两个旅行者。
学习本课难点句子:Help the tourists find their way.并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路线。
V.出示周杰伦照片,讨论交流信息:
(出示提示句子) Look! I think Zhou Jielun is a singer. He goes to work by car. He likes singing very much. What do you think of Zhou Jielun?(学生看提示语和同位讨论)
(投影卡片内容: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I think Zhou Jielun…
投影出示句子。Zhou Jielun is a singer. He goes to work by car. He likes singing very much.
VI.出示另一张照片(教师自己的照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讨论交流信息。
VII.出示一名银行会计的工作照片。
用同样的方法讨论交流并学说句子:helps the bank use their money well.
投影出示提示:
学生两人一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句子中的用词、发音等。
VIII.投影出示刚才的三段短文。Can you read the passages by yourselves?学生看投影自由阅读。
T:Can you answer these questions? Ask and answer in your groups.
投影出示问题:
1. What does Zhou Jielun do?
2. What does Xiao Hong do ?
3. Who works in a school?
4. Who likes singing?
5. How does Miss Liang go to work?
6. Who help the bank use their money well?
教师提问投影上的问题,学生抢答。
(设计思路:通过先阅读部分与课文相似的片段,引出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教读、理解。排除阅读障碍,降低阅读难度。并且用反复出现的方式操练重点句型。)
3.In—reading
(1)略读。简单回答问题
学生打开课本,自由阅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参考问题:
A. How many friends do we have?
B. Who are they?
C. What do they do?
(2)细读
逐段阅读,根据短文内容判断:
第一段:
A. Wang Li is an engineer.
B. She likes reading English very much.
C. She designs many cars and buses.
D. She goes to work on foot.
第二段
A、 Li Xiaobin is a policewoman.
B、 He works is a hospital.
C、 He helps the bank use their money well.
D、 He goes to work by bus.
第三段:can you answer my questions?
A、What does Yuan Yuan do?
B、What does Yuan Yuan like?
C、How does Yuan Yuan go to work?
T: (学生口头回答上面三个问题后)
(设计思路:通过简单判断,给与学生阅读的自信。就短文的内容提出yes-no等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通过快速阅读理解语篇的大意)
(3)读写
Let’s read all the passages together, OK?(齐读全部课文一遍)
Now questions for you? 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s on your English books?
Ask and answer in your groups, then write the answers on your English books.
学生读短文完成文后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借一个同学的课本,投影展示答案。
(4)听录音,跟读课文。
(5)自由朗读课文,品味语感。
(设计思路:通过阅读解决语篇内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答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检测学生理解程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通过做课本上的问答题落实到写上。)
4.Post—reading
T: Look! there are three tips here.(课前将文中的三条建议贴在黑板上)
老师读完三条建议后说:I want to be a singer, because I like singing very much. What about you?
S1: I want to be a teacher, because I like children.
T: Thank you. What else?
S2: I want to be an accountant. Because I like math very much.
T: Thank you. What else?
S3: I want to be a teacher, because I like students.
T: Thank you. What else? What about you?
S4: I want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 Because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设计思路:将书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并得以拓展。体现了用英语的思想。)
5.Progress
(1)T: Now you are the managers in the many companies, and you need somebody work for your company.请你根据你们公司的工作性质,到人才市场去聘用一些人员为你的公司服务。(课前在学生的桌子上分好小纸条,上面写着虚拟身份的相关信息,每组为一个公司。)
(2)教师示范在求职介绍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并用英语表述理由。
Zhang Yong is a happy man. He likes helping the sick(病人)people.He likes white.
He wants to be a doctor. So I choose Zhang Yong. Because he wants to be a doctor, and Yongxin hospital needs a doctor.
I work in Yongxin hospital. I choose Zhang Yong. Because Yongxin hospital needs a doctor. And Zhang Yong wants to be a doctor.
Can you tell me? What about you?
Now you can stand up and look for the personnel for your company. OK?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内寻找、阅读求职信息,在小组内讨论并寻找自己所在公司需要的人才。试着用英语表述聘用原因。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推举一名代表介绍自己聘任的人员并说明理由。在班内介绍。
(设计思路:设置扩展活动,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任务型活动中扩展运用阅读信息。)
(5)T: Boys and girls, toady, it’s very difficult to find a nice job. So we must work hard, and make a new day. OK?
Ss: OK!
(设计思路:通过创设一次招聘会的场景,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英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辨的能力,真正做到“用中学,学中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How did you go there? I went by train .
2. 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并能在实际情景中应用。
能力目标:
能够用一般过去式询问别人在过去的时间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了哪里并作答。如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I went to Xinjiang. How did you go there? I went by train.
情感目标:
1能在游戏中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加强合作式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通过竟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掌握句型 How did you go there? I went by train.
2.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运用并书写所学对话。
教学过程
step1 warm up
1. let`s chant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2.Let` s review ;利用单词卡片复习动词短语和句型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3.Free talk: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holiday?
I took pictures.
Good !What about you?
I went ice-skating .
设计思路:Let`chant 设计是为了活跃气氛并引出本课主题: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Let`s review.不仅可以复习短语和句型,还为拓展本课句型做了铺垫。
step2 presentation
1.present Let`s try
What did you Chenjie do on her holiday? Let`s listen and circle.
listen again and check your answers
(设计思路)通过处理本部分, 达到呈上启下的作用。
2.Present let`s talk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warm and sunn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arbin in winter?(课件出示哈尔滨的一张下雪的图片)
It`s cold and snowy.
Did you go to harbin on your holiday?
Yes, I did.
How can you go to Harbin?
I can go there by plane or by train.
That`s right .Sarah went to Harbin on her holiday.How did she go there?Let`s have a look.听录音let`s talk。
Ask and answer.
Look and repeat.
Read in roles.
Act out the dialouge.
Step3 practise
看图问(Where did you go ?How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学生根据图回答。
Step4 Consolidation
1、快速枪答
过程:全班学生分成4大组,请两名学生上来,A学生抽取地点卡片,B 同学抽取交通方式卡片。
(1)A同学问大家: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大家根据A同学的卡片回答:I went to
(2)B同学把卡片上的交通方式用动作或模拟声音表达出来,边做边问大家。How did you go there?每组同学根据表演者的动作猜并快速回答:I went....
看哪个组抢答又快有对。
(3)然后有AB两同学分别在其他组任选两个同学,做轮换练习。
2、采访活动
请一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动词短语过去式的卡片,对任一个小组进行采访,抽取卡片的同学根据卡片内容边做动作边提问:What did you do? 被采访的小组同学看动作猜出短语是什么,并回答:I....
全体同学大声重复答I....(然后这名同学再抽取不同的卡片对其他组进行采访)
3、小组活动
学生以前后桌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几人分别准备好写有交通方式、动词短语的过去形式、地点,以及时间的卡片,小组内部以表演动作并提问的方式操练整个对话。
(1)一人抽取卡片并根据卡片的内容(地点、时间)提问: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其他同学根据卡片上的内容回答:I went to ....
(2) 然后其他同学自由抽取卡片根据内容(交通方式或者动词短语)用动作或模拟声音表达出来并体问:How did you go there?或What did you do there?其他学生根据动作猜短语并回答。
(3)小组内部每人轮流抽卡片并体问。
教师请一名学生说出曾经去过的地方和所乘做的交通工具,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调查。教师可请几名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设计思路:通过前面的小组活动充分为学生搭建了语言交流的平台,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操练,使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加强合作式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Step5 :Homework
1. 听音朗读对话内容并背诵、默写四会句子。
2.调查其他朋友的假期旅游情况,下节课汇报交流。
设计思路: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仅停留在课堂上,而且能延伸到课外。这一开放性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养成课外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锻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My holiday
How did you go there? I went by train.
下面,我们为你推荐小学英语课教学设计模板,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每个老师在工作中都要编写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新手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语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介绍他人的句型:
①Whoˊs this ?
②This is
2、学习认读单词:grandfather, grandmother语言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能够根据指令做动作。
②、根据图片和情境说出单词和句子。
③、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做游戏、敢干开口,乐于模仿,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意识到交流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实现自由参与和创新,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的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
文化意识目标:
能够恰当使用英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问候语,了解英语国家中介绍他人的方式并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置为1、介绍他人的句型This is ……
2、对情境进行模仿,创新。
我主要通过感知新教材——设置——灵活运用这三个主要步骤来突破教材重难点的。在教学开始让学生以旧带新引入新知,通过对教材的了解感知新任务,并在教师用红灯,头饰、图片、录音等多种媒介的感官刺激下实现对知识的体验和实践最后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实现能力的发展。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事先用表示家庭成员名称的单词命名,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匀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的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
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单词和句型练习中使用了家人的`照片,在表演中带上饰演家人的头饰,在加生活化的录音为学生设置了真实而有效的场景激发了想说的愿望也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法
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分别采用了师评、组评、自评为主要方式,课上师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的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我把本课教学模式设置为
激趣设境——语言交流——人格发展。
下面说一下教具的安排和使用。
依据英语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了电子零、照片、头饰、幻灯、录音、竞赛板、贴画、小礼物等媒体设计教学,学习则利用自制的组标、头饰、家庭照等媒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说课堂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演、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热身——新知——趣味操练——巩固练习。
Step1课前热身
1)电子琴伴奏演唱Father and mother 渲染课堂气氛。
2)出示组标并请四个学生到讲台前,背对学生戴上father , mother , brother , sister 的头饰,猜一猜他到底扮演的是哪一角色。
3)检查上节课布置的对话表演。(小组活动)
Step2新知导入
1)教师把一张自己的家庭照片放在投影仪下并介绍This is a photo of my family. Whoˊs this? Do you know .自答:This is my father.为教学Whoˊs this 做准备,然后教师带着满脸疑惑反复用Who′s this? 询问照片中的其他人,这样一来Who′s this? 这一句式就会在情景中被输入。
2)教师指着祖母的照片说This is my father′s mother. She′s my grandmother.然后指着爷爷的照片。反问Who′s that, do you know? Oh,自答She′s my grand father.板书三会单词并进行教学。
3)每组学生拿着自己的家庭照在组内进行练习,然后选代表在班内介绍家人。
Step3趣味操练
1)玩比大小游戏:每组、每轮各派一名选手参赛,在讲台上抽出一张图片,根据图义说句子。This is my……说对的奖励小组小礼物一件,抽到爷爷、奶奶的加3分。抽到爸爸妈妈的加2分,抽到daugter, son ,sister, brother 加1分。几轮后统计得分,为获胜队颁奖。
2)玩猜谜游戏:教师说:This is my father′s father 学生抢答;答对的奖励小礼物一件。学生也可说出This is my mother′s father.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懂得英语中的gand father即表示爷爷也表示外公,grand mother 既可以表示奶奶也可以表示外婆。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全家福玩听音指图游戏,教师发出指令,mother 学生即指出自己的妈妈并说:This is my mother.等等,每组都有必备答题和抢答题。
4)组内合理分配家庭角色,然后小组出一人表演动作让表演人自行定小组猜,猜对小组有奖。
Step4巩固补充
1)作出一个chant
Dad Dad father.
Mum Mum mother.
Grand pa Grand pa. Grand father.
Grand ma Grand ma Grand mother.
学会区分口语和书面语的小区别,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2)教师给学生听一段串门的录音,然后创编并表演对话。
Step5小结并布置任务
1)总结小组的战利品数目,学生掌声祝贺并鼓励未获胜小组下节课继续努力。为激活下节课气氛打下了基础。
2)布置下节课任务,请学生用学过的单词称呼家庭成员并问好让爸爸妈妈用的数目评价学生优秀与否。最高3个为优,2个为良,1个为中。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5A的Unit 9,这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辨认形状"。Unit 9 B. Look, read and learn学习圆形、星形、心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椭圆形这八种形状,其中前四种形状的单词要求能听说读写,并初步运用What shape is it?将形状与日常生活用品结合起来进行交际。
二、教学策略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达到发展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小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优势。为了到达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借助日常生活用品,我采用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协调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开放的。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本着这样的认识,我对本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游戏学生能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能敢于、乐于、善于开口讲英语,积极参与交流,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2.认知目标:学生能听说读写五个单词(shape, circle, square, star, heart);能听说读四个单词(diamond, rectangle, triangle, oval);能运用What shape is it?或What shape is the...? It's a/an...进行口语交际。
3.能力目标:学生能用英语相互交流日常生活用品的形状;能发挥想象,综合运用图形,创造性地画出各种图案。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听说读写单词(shape, circle, square, star, heart);能运用What shape is it?就物品的形状进行口语交际。
2.教学难点是学生能正确地用英语说出八种平面图形;能运用What shape is the...?进行交际;能正确说It's an oval.注意an的用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电脑、录音机、单词卡片、铁丝、各种形状的物品(鸡蛋、饼干、巧克力、糖等)。
2.学具:学生自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六、教学过程
1.歌曲激趣,营造氛围
英语歌曲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这首深情动听的歌曲既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歌词中的star, diamond又能为新课学习作铺垫,自然导入新课。
2.联系实物,学习新知
小学高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结合日常生活用品,借助于多媒体,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由歌曲引出star,结合海星教学star;借助心形的盒子学习heart;由看太阳的形状circle学习橄榄、鸡蛋的oval;通过铁丝变形,由oval学习square,再变形到diamond;再用纸把diamond折成triangle;随后用两个triangle拼成一个rectangle,依次学习这八种平面图形。
3.趣味游戏,巩固掌握
寓学于乐,让学生轻松、快乐、高效地学习,是我们的追求。游戏,是我们的好帮手之一。因此,我在本课设计了Look and imitate(模仿秀),What's missing(顺风耳),Read quickly(小八哥)三个游戏。第一个旨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养成静听、细看、敢说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二个旨在考验学生的听力和巩固用英语说图形;最后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熟练认读图形。
4.实物操练,习得语言
运用实物,师生之间进行句型操练,再由学生两两操练,自由操练。针对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性,不强求学生用What shape is the...?会话,适当降低要求,可以用What shape is it?掩盖实物的形状,制造信息差,让学生竞猜,在猜说中巩固本课内容。
5.布置作业,鼓励创新
小学生英语听说领先,读写应该紧跟。因此,我请学生边抄边读四会单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小学生想象丰富,我鼓励他们综合运用这八种图形设计一种物体,并在各种图形上用英语标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改革的精神,本套教材从视听说入手,注重听说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强调了学生的兴趣、经验等,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实际,贴近生活,插图生动活泼,还更加重视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些特点在本单元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一单元分A、B、C、D四部分, 主要围绕表示服装的英语单词,通过复习前几单元介绍人物时已经出现的“This is …”和 “That’s …”,学习由hw 引导的感叹句,要求学生能在一定的情景下会用“L at …”和有关物主代词进行简单交谈以及表达赞美之意。
为此,我将本单元划分为四课时,现在我就介绍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L at …”及其应答“It’s sart /prett/nice”,并会用“Hw nice ! ”表达赞美,感叹之意;能用“This is …”和“That’s …”介绍物品。
2、复习服装类单词 :a dress,a sirt, a T-shirt ,a acet , a sweater,a cat , a shirt , a bluse;物主代词 his ,her 和形容词new 。
3、让学生能够运用本课句型灵活地进行表演以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落实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 War-up上课前我播放了英语歌曲 “Apple Sweet”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播放,师生跟着屏幕边做动作边演唱这首英语歌曲,营造了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为投入本课的学习创造积极的心理状态。
二、Free Tal我请同学们用学过的句子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和自己的好友进行交谈
不但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交流。学生们很积极地用学过的句型进行交流,充分感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学习过程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所学语言交流的过程;在大量习得语言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并培养了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适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和纠正,这样在我的计划中,顺利完成本课Free Tal部分的内容。
三、Presentatin
1、在新课的开场,我利用来呈现新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表达欲望。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呈现多张图片,鲜艳的色彩,动态的图画,使教学活动变得形象、生动、活泼;利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从感官上给学生以强烈的有意识的刺激,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要学习”的动力,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很自然地学会了“L at this picture.”这个句子。同时,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图片,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学会说 “Hw nice!”
2、我呈现给学生 “a dress ”,“a sirt ”,“a T-shirt ”,“a acet”,“a sweater”,“a cat”,“a shirt ”,“a bluse”的图片,通过一些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复习这些单词。
(1)展示学生这些图片的一部分,让他们来猜。
(2)展示给学生一组图片,但时间只有三秒,让他们用英语说出呈现图片的英语。
3、播放,向学生展示我们课文中人物的衣服。在学生有所反应后,让他们说出是谁的衣服,并能用“his/her …”来表达。
4、设置一个活动,让学生用今天所教句型“L at …”来介绍今天你认为同学或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并引导他们用“It’s sart /prett/nice.”来应答。
5、学生们经过刚才紧张的练习,已有些疲惫,这时必须让学生的大脑放松一下,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我对学生说:Let's relax.Sing a sng“Wh is wearing ellw tda?”
四、Cnslidatin
1、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再让学生戴着这些人物的面具来表演,评比哪组同学表演的最好。在学习巩固这一环节,我让他们把所学的句型和自己的好朋友自然大方地表演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学会合作友爱的精神。
2、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套衣服,并用所学句型和单词来介绍。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而且使语言的输入输出更具创造性和艺术性。
五、TPR在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口语练习的情况下,进入TPR的教学步骤
创设一个模特走秀的情境,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放松一下,既有趣又生动形象,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人人都在参与、学习。学生在玩、说、学的情景教学中深深感到“英语真有趣”。
六、Hewr布置任务型活动作业
让学生课后互相分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服装,并能编成对话表演。这样在看、听、说、读、演等综合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维持了兴趣,又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英语课,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语言技能,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到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减轻心理压力,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同时,在教学中通过人机交互,运用多媒体突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创设形象生动的动态效果,使声音和图像、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我充分利用小学生敢于开口的特点,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得以实践,语言交际能力得以提高。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思想高度集中,循着教师指导的方向,进行积极的、自觉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这里正体现了《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体现了Learning b using. Learning fr using.的观念。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兴奋和积极探索的状态之中,激发学生持续地自主学习,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做到真实的交流。
一、说教材
a learn to say是3a第二单元的第一部分。其中的日常交际用语主要是围绕“介绍”和“问候”编排的。第一单元是自我介绍,本单元是介绍他人。在第一单元所教 hello / hi的基础上,本单元又新增了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 nice to meet you.三种较为正式的问候语。
二、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因此,制订以下目标:
(1)认识目标
学习交际用语:this is…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认识四个新人物:miss li, mr green, wang bing, helen.
(2)能力目标
能听懂会说本单元所学日常交际用语,并能运用所学交际用语介绍他人和相互问候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礼貌地使用交际用语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为了突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本课特点,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交际用语的综合运用(重点)
this is 的读音(难点)
四、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争对中国学生学习外语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首先给学生创造外语语言氛围,利用投影片把教室布置成公园,这样即可以激发兴趣,又可让学生在情景中对知识点进行训练。另外,本单元所学交际语言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在第一单元常规训练中应让学生学会,体现早渗透原则。
五、说教法、学法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特别是牛津小学英语3a主要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走学生“乐”学的趣味教学道路。
教法:情景交际法、听说法、游戏法、唱歌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课堂呼唤学生的合作精神,俩俩学习,小组学习,群体操练,互相督促,互相进步。
六、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文情景投影片、钟面
2、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自己喜欢人物或动物的头饰
3、板书准备:写好课题和日期
七、说教学过程
step 1 revision 以歌激趣
从儿童心理学特征来讲,唱歌能使学生感到松弛 、愉快、满足,产生兴奋情绪。因此,课前一首歌是进行组织教学的好方法。
“hello”这首歌节奏明快,学生易于上口,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以不自觉地复习了第一单元句型hello, i’m …. 再配以挥手的动作,学生兴趣盎然。
step 2 free talk 温故而知新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 ,第一单元学生已学会hi/ hello. what’s your name? i’m….的句型,可设计如下对话复习旧知并引出新知:
t: hi, i’m miss zha.
what’s your name,please?
s:hi, miss zha. i’m ….
此时,教师应适时引出nice to meet you.及答句nice to meet you, too.并与学生一一握手,五六轮下来,学生便可猜出其中的意思。
此对话可反复操练多遍,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感知句子,同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更可促进学生的联想记忆。
step 3 presentation 以旧促新
第一单元学生已认识了liu tao, david, yang ling, mike, nancy. 在此,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他们的名字,who is he?学生马上会大声叫出他的名字。教师可抓住契机,you can say “this is…”学生便知道介绍他人用“this is…”(板书)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课四个新人物miss li, mr green, wang bing, helen.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牛津英语》5A Unit1 The first day at school的第一课时,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有关“家庭设施”的词汇。对话中出现了本单元的重要句型“There be…”,是对Unit1中的内容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本单元还学习了一些新的介词,如under和behind等。学生掌握了这些介词后,在描述场景时语言将更丰富。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自身的体系,本节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听懂、会说、会拼写、会读单词day,all,a lot (of ),a room,any。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及其应答。
2、技能目标:能熟练地应用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日常交际形成综合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游戏、表演、对话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并获得美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理解、掌握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教学难点:
(1)能比较流畅地朗读对话,并能在掌握对话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表演对话。
(2)能正确地听、说、读、写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中教师努力创设生活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听说就绪的基础上,教师还不忘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设计了各种形式的书面练习,巩固了学生已学的知识,课堂教学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最终达到听说读写并重的教学目标。另外课上又安排了分组竞赛活动,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且还成为各小组间相互竞争和展示才能的舞台,学生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交流中又加强了语言的习得和能力的提高。
本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创造一种民主开放、积极互动的语言学习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用所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教学中为了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倡导学生采用“循序渐进”学习法。如本课所设计的练习力求体现梯度式上升,在练习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练习的难度及类型,满足了各个层次水平学生的需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五、说教学过程
Step1 Warm up
(1)Let’s sing .以课件形式播放歌曲,曲名为,让学生大声跟唱。
[设计思路:用已学的歌曲,将学生带入英语学习氛围中,活跃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歌曲的内容紧密联系本节内容,可以复习已学句型There be ……]
Step2 Free talk
[设计思路:师生间的相互问候不仅创设了课堂英语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引出了话题。同时又适时、灵活地进行分组,接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Step3 Presentation
(1)介绍背景
[设计思路:教师出示自拍录像,让学生融入进去,很快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介绍生词
教师出示一些影像,教新单词a building ,a reading room , a table tennis room等词组。
[设计思路:如果用单一的方法呈现单词,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所以我采用小组竞赛猜猜看和影像的方法,加深印象,激发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快乐。]
(3)表达数量,操练句型
学生观看录像,布置任务,要求他们用There is /There are ……
句型介绍,以四人为一组,比一比哪一组说得最多最好。在比赛进行一半的时候,教师自问自答引出新句型Is there a ……?Are there any …….?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
如Is there a TV room in the building ?然后用另一种声音回答Yes ,there is .或No ,there isn’t .或I’m not sure .学生跟读对话数遍。教师鼓励学生用新句型进行对话。
用单词toilets同法教授any,Are there any ……?Yes ,there are. /No, there aren’t..并鼓励学生用此句型就教室的布置进行对话。教师在操练结束后,表扬发言积极的学生。
[设计思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本着“一切教学活动应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和“学习就是生活”的思想,从而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在课堂上不只是学到一些语言知识,而是以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生活。有句话说得好“成功的教学应当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已学过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体验生活。”以上设置的这个环节就是基于这样的目标]
(4)温故而知新,操练新句型
出示楼层示意图,教师问How many reading rooms are there in the building ?
并回答There are two .然后师生练习,生生练习。最后Play a game .抢答。
[设计思路:所设计的过程能照顾到学生间英语水平的差异,如两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各尽其责,各尽所能。游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
Step 4 Practice
电脑出示本课图片,请学生看图并留意听对话录音。发答题纸,要求两人快速合作,正确地填写完成。然后Check up the answer.组成四人小组读课文,并自由练习,表演对话。
[设计思路:以上的活动步骤设计能将听、说、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Step 5 Consolidation
教师发给学生事先设计好的校园平面图,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类教室和活动室,四人小组以介绍校园为主题重新编对话。
[设计思路:这样的活动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能很好地激发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Step 6 Expand
课后参观小学,了解这些学校的布局,并用英语向全班报告。
[设计思路:此活动能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本课的重点语言点来完成任务,同时在完成的过程中使语言上升为有意义的信息交流,实现了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各位老师:
我上的这节课是牛津小学英语4A第12单元的第2课时,A:Learn to say部分。
本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所学的英语,就昆虫特征等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本课所涉及的词汇、日常交际用语众多。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词,准确区分并使用It has等日常表达法,同时保持介绍语篇的完整性,我做了如下处理:
首先,对于What’s this? What’s that? What colour is it?这些交际性较强的日常用语,以Daily Talk的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渗透。
然后,通过观察昆虫特征,复习第所学的词汇,反复诵读,接着根据昆虫特征进行简单描述,为下一步完整的介绍进行铺垫。
巩固部分,在学生基本掌握简单的介绍方法之后,我设计了几个拓展活动:
首先,通过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情况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如何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在巩固的第二环节,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最后进行汇总。这一过程,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也使他们感受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成功感。
回顾这一课,结合平时的教学,我也进一步体会到日常教学中英语知识渗透的重要。英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Daily Talk、课外扩展作业、甚至English Corner,平时有意无意的渗透,可以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一)说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3A中的Unit 4 《Goodbye》。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祈使句,主要学习祈使句Get up。Go to school。Gohome和Go to bed。以及三种告别用语:Goodbye。See you 。Goodbye。本单元还出现了八个家用物品类单词。今天这一课是第一课时。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适宜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主,再加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在第一课时中我们主要学习内容是祈使句Get up和Go to school以及告别Goodbye。并创造出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交际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新课标、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
(1)听得懂、会说、会读祈使语句:Get up。 Go to school。
(2)听得懂、会说、会读告别用语:Goodbye。
(3)会唱歌曲:Goodbye!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能用学习过的祈使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际。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讲礼貌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种指令Get up Go to school。的正确运用。
(四)说教法、学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英语教学一开始,就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采用游戏教学法、情景交际法等进行教学。
1、愉快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使整个教学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同时,在教学时,使学生进入语境,创造情景,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意思,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兴趣活动。如:唱歌、游戏、饶口令等。运用这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又在“学中乐”。
2、模仿练习法
学习英语模仿练习是很重要的方法,小学生要说得准确,首先必须看得准,听得准。因此,教师在范读字母、单词或句子之前,要让学生听老师的读音,看老师的口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讲英语,说错了及时纠正,并注意将正确的音与错误的音进行比较,反复训练,以免在语音上给学生留下后患。另外,应鼓励学生课下尽量用所学过的常用表达方式进行相互对话。因为我们不是单纯为学语言而教语言,而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景交际教学法
学习英语,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际。英语要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作为交际工具来学,做到学用统一。情景交际法强调语言在情景中的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使教学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进行。学生在轻松的情景下,容易学到知识与运用知识。在教学中,我遵循这一原则,提供较真实的情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Step1、 Warm—up
1、师生的自由对话。利用句型:Goodbye/Good morning/Good atfternoon/Nice to meet you等巩固旧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英语的氛围中。
2、做游戏,猜动物。孩子们根据教师的动作和表情猜一猜小动物。这一环节不仅复习了学过的动物单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下面的故事教学铺垫。
Step2、 Presentation
1、利用自制的图画,设计情境,学习新知。
根据小朋友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我在这一环节中,自编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小猫因为前天夜里因为参加晚会玩得太晚而第二天睡懒觉被妈妈叫起来的。小朋友在图文并茂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就学习完了祈使句Get up和回答All right。然后同样通过故事和图片小猴子上学路上贪玩学习祈使句Go to school。及Go答语goodbye。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来练习说一说两个祈使句,我还利用第一单元的动物tiger,panda,bear等做成的小头饰反复练习句型。
2、学唱新歌goodbye,缓解学习疲劳。
由于孩子在上一环节中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为了缓解一下学习的疲劳,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在此环节中我给孩子们唱了一唱歌曲。学生在此时不仅能欣赏以下节奏舒缓的歌曲,还能在此点出课题googbye。
Step3、Practice
这一环节旨在进一步巩固句型,通过课文中的情境,操练句型。通过前面对课文重点句型的操练,已降低了课文的难度。首先让孩子们根据课文的挂图回想本课的祈使句。然后根据磁带录音模仿课文中人物的语音语调。最后孩子们带上主人公的头饰来演一演。
Step4、Consolidation
1、自编了一个chant唱一唱:
Get up,get up,起床了;
All right,all right,好好好;
Go tosch ool,go to school,去上学
Good bye,goodbye,说再见。
这是短小、押韵又欢快的歌谣,在此环节中不仅巩固归纳了这节课所学的新知识,使学生明确本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加深记忆。而且将今天的学习再次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2、“击鼓传花”游戏
利用我们平时经常玩的游戏“击鼓传花”来复习学习的祈使句。孩子们在开心又有刺激性的游戏中将本课的学习推到了最高潮。学生在意犹未尽的游戏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
作为一名敬业奉献岗位的教师,一般要懂得写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可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我们究竟该如何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下面由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关于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 总述
课题:运动与奥林匹克(高一上册第八单元)
内容:热身,听力,口语
课型:听说课
二.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在本册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学生整体的知识结构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品:早在建国初期,体育英语显示了他重要的作用(乒乓外交);在现在,经济发展和SARS的入侵,人人注重体育锻炼,身体健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全民健身);在未来,北京举办2008奥运会,(志愿者)。
2. 教材重点的确立
重点为-----热身 热身一向是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但我却有着不同的观点①引入本单元知识,带学生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体育世界。②介绍有关体育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学习的兴趣③引入大量本单元有关体育的新单词,为后面听说读写个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配课件图——根基最重要)总之,是要通过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和新的背景知识,以启发学生对话题的思考,同时,还为学生归纳和总结已有的语言知识,并为其预测,了解和讨论话题做了铺垫。
3. 教材难点的确立
难点为----听力
听力历来都是英语学习者很难突破的瓶颈 原因:发音部位和技巧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词汇量的限制;练习机会较少
本课:体育赛事新闻 原因:语速较快;个人兴趣影响(背景知识的限制)
4. 通过本课教材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与新课标结合
文化意识:了解体育和奥运的基本文化知识
语言知识:掌握有关体育方面的大量单词及短语
能力策略:能从复杂的听力材料中快速的获取有效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以及体育锻炼的兴趣;通过介绍2008北京奥运的知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三. 说教学
1. 学法的指导
以“我”为心,注重能力,积极参与,总结分析
以“我”为心:在学习中不要以教师为中心,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英语的机会较少,课堂教学就成了向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渠道,如果在这唯一的渠道中还只以教师为中心,放弃了自己的学习机会,则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注重能力:让学生注重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目前很多英语课上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的太少;学生也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英语应该是一门实践课,是一种“技能”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获取。我们应该尽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信息和沟通上,而不是使用语言的形式上。
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引下,多设置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道,外语是自己学会的,练会的,而不是老师交会的。
总结分析:培养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后,学会自己总结所得到东西,使其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并总结学习方法。是与新课标所提到的学生自我评价体系相结合的过程。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设立自我评价的平台,尽力将评价体系具体和量化。(话题:国际奥运委员会要来我校参观,会询问你一些关于我国的全民健身和申办奥运的情况。)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①情景教学法:由我国特级教师李吉林创造。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并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②愉快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疑问,求美,成就的心理特点,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列举趣味性的事例,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以兴趣为突破口,化难为易。
③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式外语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要善于设置诱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的动机。其次,适当的采用音乐,电影等艺术途径,特别是发挥声调,节奏,音乐的刺激与感染作用,加强教学的情感效果
自己使用:自己综合,补充完善-----两点一线,四个方面
3.配合课件说明两点一线,四个方面的具体运用(重点的突破和难点的化解,以及学生活动的组织)
总原则:两点一线,四个方面
⑴ 两点:将课本的知识点与师生的兴趣点紧密结合
第一层面:着重使课本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起来。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作为教师应该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兴趣的火花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
第二层面:教师自己兴趣调动。言教不如身教,只有自己投入到教材中去,才能感染更多的学生。对与那些本身对体育感兴趣的学生,知趣相投,更容易投入到课堂中来。(体育生)对于那些本身对体育不太感兴趣的学生,要发挥教师本人和教学环境的感染力,去吸引他们投入到其中来。总之,教师全身心投入教材,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桥梁和润滑剂。
下面是结合课件展示我是如何集体将课堂内容的三个部分与兴趣点想结合的。
本课的知识第一部分为热身训练,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我采取的是利用兴趣来突破重点。具体的方法是“两个游戏,解决难题”。
首先是让学生通过第一个游戏来进行自我测评即设计一些有关体育方面的选择,判断正误,以及问答题,每答对一道题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然后根据最后的总分来判断自己对体育的了解到底有多少。从而让学生大量的了解有关体育和奥运的知识,当然在选题方面要简单并与学生的兴趣息息相关,比如北京申办奥运等。每道题都涉及到了一些本单元的新单词,在答题的过程中学生就掌握了相关单词,并激发了他们对体育和奥运的兴趣。通过第一个游戏我也基本的了解了班里每个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水平(感染力),更加有利与用自己的兴趣去感染学生。
由于本单元的单词很多都是体育项目的名称,学生在记忆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设计了第二个游戏,以学生一些耳熟能详的体育明星为突破口,由此让学生记忆他们所从事的体育项目。这样就解决了一些新单词的引入问题。
通过两个游戏我即完成了热身部分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对教学重点的突破。
本课的第二部分时听力,这一部分主要是提高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此能听懂体育新闻及体育赛事的比赛结果。
听力是英语学习中比较枯燥的部分,但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部分。我依旧是通过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的。具体的措施有两点:①加强对每段听力背景知识的介绍,寻找听力内容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例如在听NBA比赛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介绍他们喜欢的球队。在这一部分学生有很多话可说,但用英语表达就显的颇为牵强了,于是我介绍了一些知名球队的英语表达法并介绍了一些有关篮球的专业术语(盖帽,扣蓝等),从而提升了他们对NBA的兴趣,并扩展了知识和单词量,也在无形之中将本段听力的背景知识介绍给了学生。②加强听力技巧上的指导。让学生区别有效信息和干扰信息,尽力捕捉有效信息,例如听体育赛事的新闻要注重球队名称,比分输赢等。从而减少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
通过听力背景知识的趣味性介绍和听力技巧上的指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听力部分的学习,并化解了本课的难点。
第三部分是口语练习。这一部分主要使学生能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通顺介绍自己喜爱的运动明星和运动。重点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有话可说主要是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于是我以NBA明星迈克尔乔丹为例,让学生能在自己最熟悉,最喜爱的明星身上找到共同话题,做到有话可说。但有话能说是对学生语言驾御能力的考验,在这一部分我是在学生零星的发言基础上,总结出对乔丹的介绍,并突出了其中的重点单词和句型,让学生在后面的发言中可以有所借鉴,使他们有话能说。
总之,在本课内容的各个部分我都加强了学生兴趣点与课本知识点的结合,以兴趣为突破口来带动学生情绪,突破教学难点。并使学生整堂课都能被所学知识吸引,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活动的组织也是始终贯穿在其中的,突出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⑵ 一线:就是让体育和奥运的主线始终贯穿与课堂之上,听说读写都以运动和奥运为主轴。做到由景生情,以情带义(解释)。这样即突出了教材的连贯性,也创造了层层递进的条件,使学生对此方面的知识更系统,更完整,此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运动和积极从事体育锻炼的热情。
⑶ 四个方面:听,说,读,写
从个体来看: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四个方面,每一个各体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必须涉及到。所以在本课之中,我尽力使学生在四个方面都有所练习,但由于本课是一节听说课,那么在四个方面要有侧重,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
听和说已经在前面有所介绍,以下主要介绍我是如何将读和写两个方面溶入我的课堂中的。阅读主要是体现在阅读听力的背景知识以及说话练习的示范性总结中。而写的方面我则布置成为了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自己喜爱的运动明星的介绍。这既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延伸,也弥补了课堂时间上的不足,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得到练习。
从整体来看: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每一个部分都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必将会涉及到其它的几个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更方面知识的连带性,使学生全面的提高语言水平,断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就是我整体的说课过程,其中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希望大家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四.说课件
1.课件制作原则:充分准备,合理选材,巧妙呈现,精心制作,正确把握
充分准备::
合理选材:选取材料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
巧妙呈现:多媒体的运用使呈现部分达到最佳效果
精心制作:力求课件灵活多变,流畅自然,雅而不俗,赏心悦目
2.正确把握:正确把握多媒体在课堂中的运用,切记华而不实,反客为主
课件制作构想:辅助为先,两个体现
辅助为先:课堂教学内容的辅助
两个体现:1.体现“一线“
1. 体现三部分内容的自然过渡
课件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的辅助讲解,但我在制作过程中努力使其体现我教材处理的原则。首先,使体现“一线”。用颜色和装饰体现运动和奥运的主线。在颜色方面选择了与五环旗相应的颜色,并用奥运和五环的图标作为装饰,充分体现课堂主线。其次,用自然的课件顺序,使教材的三部分内容自然衔接,顺利过渡。
1、 教材分析
2、 教学目标
3、 重点难点(有时根据需要也会说上关键点)
4、 教法和学法 导入(5分钟)
5、 教学过程 正体(20分钟)
6、 尾声(5分钟 )
自我评价: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夏会丽。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⑴、 能力目标:(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
例如: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
1、 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 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 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说课完毕!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因此,根据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与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该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运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正面对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在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革就难以成功。但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产生一样,课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语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英语老师究竟如何去应对这种改革背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
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只一堂课、一个班级。
自我发展的终身化就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英语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无形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英语教师要力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因为无论一个教学过程多么好,都可以改进或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挖掘学生和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他们知识的内容广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发展。要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所以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的习惯。
再次,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另外,为更新自我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教学。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过去我们教师把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总之,语言学习得是终身的过程,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让他们效仿或超越自己;并终身致力与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的技能。
高中英语古诗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对英语中一般现在时句型的扩展和练习,学生可以运用所学语言讨论动物习性这一真实语言情景,将语言变得生活化、情境化,从而掌握一般现在时的各种句式。本课没有偏词难句,主要的语言功能就是让学生会用简单的句式介绍和描述动物的习性。
学情分析: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好玩、好动、好表现、好表扬等心理特点,同时对新奇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同时,六年级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和参与意识,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大胆表达、勇于合作,展现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目标: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根据以上要求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运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介绍动物习性。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和谐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和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本课的设计中,我运用了“任务型”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表达、询问、解释、沟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同时注重英语中听、说、读、写各项基本技能的训练;英语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将在“任务型”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二)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多元性评价] 心理学家指出:学生在课堂上有获得表扬的需要,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性的。所以,在教学中我着眼于学生语言运用的培养,采用激励性评价、师生评价、生生互评等多元性评价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实现教学过程的化。
(三)教学手段
1、结合本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猜谜语”、“听音排序”、“听音写词”、“动物习性的讨论”、 “学说小韵诗”、“写写喜爱的动物”等几项任务。
2、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T: Pleased to meet you!
Ss: Pleased to meet you, too!
T: Now relax yourself. Let’s listen to music.
(Play the song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Ss: (Listen, repeat and clap.)
T: This song sounds nice. There are lots of animals in the song. Yes?
Ss: Yes!
T: Do you like animals?
Ss: Yes!
T: Now I say, you guess which animals they are. Let’s have a match between four groups. OK?
Ss: OK!
T: Number
1. They’ve got long tails. They climb trees very fast. They like bananas. What are they?
S1: They are monkeys.T: You are very clever! Group 2 can get a flag.
T: Number
2. They are tall. They’ve got long necks. What are they?
S2: They are pandas.T: Fantastic! Group 3, a flag!
T: Who can say another animal?
二、Presentation
T: So many animals! I like pandas. But I don’t like snakes. (Write on board.) What about you?
S1: I like monkeys. But I don’t like tigers.
S2: I like bears. But I don’t like dogs.
T: Good. And do you know what do pandas love? (Write the title: Unit 2 Pandas love bamboo.)Ss: (Read the title together for twice.)
T: Today we’ll discuss some animals. Let’s see what they are.(Show the pictures of animals.)
Ss: (Read and spell the words together for twice.)
三、New contents
T: These animals are lovely. You can see them on your books. Now listen to the tape, order the pictures.
T: Now I’ll check the answers. Who can tell me?
S1: Number 1 is …T: Excellent! And what do they like? Let’s listen, then you should say and write down the sentences.
T: First, which animals?
Ss: Snakes.
T: Who can repeat the sentence?
S3: Snakes love the sun.
T: Great! (Write on the board.) Read together, please.
Ss: Snakes love the sun.
T: Next, which animals?
Ss: Elephants.
T: Who can repeat?
S4: Elephants like water.
T: Can you write on board?(The same process for the other animals.)
Ss: (Read the sentences together.)
T: (Correct the mistakes.)
T: Now I say numbers, you say the sentences.
T: Who can come here and point to the pictures for us?
S2: I can. …You are very good!
四、Practice
T: Can you remember now?
Ss: Yes!
T: OK. I say, you guess. They love the sun. What are they?
S5: They are snakes.T: Very good. Now work in pairs, practice part 2.
Ss: (Work in pairs to do the practice.)
T: Who want to show your dialogue?Ss: (Several groups act out.)
T: You did a good job! Now let’s learn another animal----owl.(Read and explain the word.)
T: I’ll ask students to explain the sentences.
Ss: (Study the chant, and then say with the rhyme.)
五、Enlargement
T: Today we’ve learnt lots of animals. But which do you like? Now talk in groups: What are your favorite animals? Why?
Ss: (Talk in groups.)
T: Stop! Now write down your ideas. You can write like this: My favorite animals are …Because… T: Who want to read your sentences?
S1: …
S2: …
T: You are very lovely. We love animals, because they are our good friends. Let’s read loudly!
Ss: We love animals, because they are our good friends.
T: Again! Louder!
Ss: We love animals, because they are our good friends!
T: Well done, children! You should remember this sentence.Class is over. Goodbye, children!
Ss: Goodbye, teacher!
高中英语古诗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1.语音:1)复习音标及字母组合[u:] u, oo; [u] u, oo, oul; 2)学习音标及字母组合[(+] ure, ua
2.语法:1)小结本单元所学to be going to+动词原形的用法;2)小结本单元出现的形容词比较等级的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二、教具
录音机;音标卡片、小黑板等。
三、课堂教学设计
1.复习值日生报告。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形容词原级的小黑板,要求学生迅速写出其比较级、级形式。
2.教师出示音标卡片,复习[u:] [u]两个元音的读音,启发学生分别给出含有这两个元音的单词。教师可将这些单词书写在黑板上,并用彩色粉笔写出读这些音的字母或字母组合。
教[(+]这个双元音的读音。学生初步掌握其读音后,重复上一步骤。
3.放课文第1、2部分录音,学生打开书跟读,反复三遍。指导学生做练习册习题1。
4.指导学生阅读复习要点中例词、例句。教师小结该要点中所列两项语法内容。
5.指导学生做练习册习题。
6.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本课第1、2部分中的音标、单词、短语和句子;2)结合书后有关语法讲解,温习本单元语法项目;3)抄写复习要点中例句及词语;4)完成练习册习题。
四、难点讲解
形容词比较等级(Ⅰ)形容词比较等级的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本单元只介绍单音节形容词和少数双音节形容词的变化:
1)一般在词尾加-er或-est,分别构成比较级和级。例如: small----smaller----smallest。
2)以字母e结尾的形容词,加-r或-st,例如:nice----nicer----nicest。
3)重读闭音节词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时,双写这个辅音字母,再加-er或-est。例如:big----bigger----biggest。
4)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双音节形容词。改y为i,再加-er或-est。例如: easy----easier----easiest。
此外,少数形容词还有不规则变化,需要认真记忆。例如:good----better----best; many----more----most等。
高中英语古诗教案篇3
教学内容:
1.词汇
(1)复习关于职业的词汇:doctor, teacher, nurse, cook, fireman, driver, policeman, pilot, singer.
(2)学习生词:astronaut, coach, actor (actress), writer.
2.功能句型
(1)复习询问他人职业及回答:What does he/she do? He/She is a/an …。
(2)学习询问对方将来想要从事的工作及回答: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 want to be a/an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掌握和职业相关的一些词汇,并能在相应的功能句型中熟练运用;
(2)能在恰当的情景下熟练运用关于询问他人的职业及回答的交际用语;
(3)能在相应的情景下熟练地运用关于询问对方将来想要从事的工作及回答的交际用语。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和操练,使学生能掌握本课所学关于职业的词汇,能熟练询问他人的职业及对将来工作的理想,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3.策略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标的英语,学会借助词典来学习。
4.其他目标
(1)在学习职业名称的过程中了解“感动中国的2021年度人物”,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树立榜样;
(2)在小组学习和帮助他人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3)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重点词汇:astronaut, coach, actor (actress), writer.
2.重点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 I want to be a/an …。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和运用关于职业的词汇。
2.正确理解、询问对方对将来工作的理想,并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单词卡片,奖励卡片;
2.学生准备:课本,笔。
教学过程:
课前介绍评价方式
Step 1: Warm up and lead in
1. Oral English
2. Sing a song: The Wheels on the Bus.
3. (课件): Look, she is the driver of the bus. Her job is driving the bus. Do you know “job”? 板书Jobs,并介绍课题。
Step 2: Review some words
1. Free talk: What jobs do you know? (Can you act as a …?)
2. Games:
(1) Show some word cards, read and act.
(2) Act, ask and guess---What does he/she do?
Step 3: Presentation:
1. Talk about the great people in 2021.
(1) Watch the screen and think: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ir jobs? (通过课件呈现“感动中国”的人物。)
(2) T: They are called the Great People in 2021. 他们是被评为“感动中国的2021年度人物中的几个。Do you know their names?
(介绍6个人物的姓名。学生活动:介绍人物姓名,摆放相应人物的复读机、图片和文字介绍材料。教师示范第一个。)
(3) Watch and listen.
T: What are their jobs? Let’s listen. (课件录音完整介绍6个人物的工作和业绩。)
2. Learn the new wor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1)示范pair work: Listen, look, match and read. (示范过程中学习生词:coach---c-oa-ch---coach)
(2)学生自学单词,合作完成练习。
T: OK. Boys and girls take out your paper and practice with your partner, please. If there are some new words for you, you can use your dictionary(出示字典), go to listen to the tape or teach each other.
(学生活动:自学不会的单词,合作完成练习。)
(3)学生组内练习介绍一个人物。(学生活动:选择一至两个人物在组内练习介绍。)
3. Introduce them in the front.
T: Who wants to come here and introduce one of them to us?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and check your answers.(学生活动:自愿前来介绍一个人物。)
要求:介绍以后要板书图片;离人物介绍大图较近的学生可以引导用大图片。
4. 相应单词的练习
astronaut:
(1) Pronunciation: astronaut---an astronaut.
(2) Practice (Pass the picture and ask) What does he do? He is an astronaut.
writer:
(1) T: Can you act as a writer? 引导学生练习: writer---writer
(2) T: What other writers do you know?
actor:
(1) T: Who’s your favorite actor? (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actress)
(2) T: Do you want to be an actor or actress? Why?
5.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s.
(1) T: They are all the great people in China. We will always remember them. Do you want to be one of them?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You can say: I want to be …。 (出示句卡,带读,板书)
(2) T: What about my daughter? Can you ask her?
(出示句卡,学习问句,板书) want---want to be---What do you want to be---grow up---when you grow up---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3) 课件:播放录音---妞妞的回答
(4) Practice: Pair work; Show in the front.
Step 4: Reinforcement --- Talk about the most popular job.
T: Excellent! You have so many wonderful dreams for your future job. What is the most popular job in our class? Let’s finish a questionnaire.
(1) Model;
(2) 小组调查;
(3) 各小组填写结果;
(4) 汇总全班调查结果
T: The most popular job in our class is ________. Why do you want to be a/an …?
Step 5: Summary
T: How can you make your dream to be true? What can you do for your dream?
Please remember: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课件呈现)
Step 6: Homework
Talk about your dream job with your parents.
高中英语古诗教案篇4
教学目标
To learn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y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To have the ability to make a weather forecast.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weather and our environment .
IV. Emotion goal: Through the activities of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and things around us, students show their concern for others , the environment and our society.
教学重难点
Learn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How is it going? Not bad/ Great/Terrible/Pretty good
How is the weather? ---It’s raining!
What are you doing? —I’m watching TV.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Step 1 Revision and Leading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It’s…
How are you today?
How is it going ( with you)?
Not bad/ Great/Terrible/Pretty good
Look at the picture
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What is he doing?
He is watching TV.
How is the weather in ..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What’s your favorite weather?
Now you are in ….
This is ..
How is it going?
How is the weather in …
What are you doing?
Make a conversation by telephone (orally in the class )
Step 2 Practice
Look at the picture1 and picture 2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How is the weather?
What about in picture two
The boys are Paying basketball in picture one , but they are playing baseball in Picture two.
It’s sunny in Picture 1, but it’s raining in Picture 2.
Look at the picture 3 and 4. tell us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pictures
Step 3 Game part 4
Now let’s play a game in Part four.
The boys are Paying basketball in picture one , but they are playing baseball in Picture two.
Step 4 Homework
Do the work book
Copy words
Make a survey about the weather your father and mother like and the reason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Unit 6 It’s raining!
【教材分析]】
本模块的话题是我的地区,本节课的话题是欧洲农村的问题。该节课的内容是Cultural Corner,该内容是讲述欧洲农村由于面临一系列问题而陷入困境的故事。文章主要就描述了青年人由于喜欢喧嚣热闹生活搬迁区城市,农村工作机会少,城市人口来农村买房带动农村房价上涨导致本地区人买不起房子,以及农业赚钱利润不多这四个方面问题。由于教材对cultural corner这个部分的定义为“借助于篇章阅读的形式,介绍丰富详实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农村问题也正好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这促使我通过文化扩展的方式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对中欧农村的异同的文化意识。
[学情分析]
这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新生,他们应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细节,但在寻找到有用信息并再加工上还需磨练。在语言表达方面,学生有能力大致回答我设计的课堂问题,但在文化话题的表达上比较吃力,需要用框架和一些句型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扫清障碍。
[核心任务]
阅读cultural corner并对比中国的农村,谈自己对中欧农村异同的观点。。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细节内容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加工,并通过与文章相关的中国农村的阅读,开展话题讨论并能流利的表达自己对中欧农村异同的观点。。
2. 语言技能
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并能有效获取有用信息。
2)帮助学生正确拼读单词。
3. 情感态度
通过讨论和小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篇章阅读帮助学生提升对中欧农村异同的文化意识。
4.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的大意和观点;
2) 帮助学生扩展视野,了解中欧农村的异同。
5. 教学难点
通过篇章阅读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对中欧农村异同的文化意识并表达出来。
6. 教学方法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cooperative learning.
高一英语《Unit 15 The Necklace》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高一英语第十五单元的话题是"play"戏剧,整个单元的设计围绕"戏剧"展开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活动,内容涉及"编故事表演"、"读剧本"、"如何写剧本"等,让学生初步熟悉戏剧,学会剧本的欣赏、写作和表演。我上的这节课本单元的第三节阅读训练课,是由法国19世纪后半期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改编的短剧。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要让学生接触、了解戏剧的一些特点,又要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体验语言,而提升自己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戏剧的体裁,熟悉和体验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和剧中人物的典型语言。 (2)在认知、理解剧情的基础上,学会欣赏戏剧。
能力目标:(1)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阅读技巧,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2)能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同时能根据上下文线索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3)能根据所读材料运用适当语言进行表演。
德育目标:通过本文激发学生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悟,整体提高人文素质。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此外,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尽可能结合学科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教育教学中。
3、重点与难点:
(1)重点:1.了解戏剧的文体特点并以此指导阅读;训练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阅读微技能;3.对戏剧深层次的理解及戏剧的欣赏,认识及分析主人公的人物特征及人物性格。
(2)难点:1.阅读技能的训练;2.对戏剧的欣赏及课本剧的表演。
4.教学辅助工具:
(1)收音机; (2)多媒体(3)项链
二、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由前面两节课编故事及表演引出戏剧和学生们所喜欢的不同戏剧类型(funny plays,serious plays or sad plays),然后通过brainstorm让学生以个人活动的方式列举出中外著名的剧作家,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把作家、作品、国籍进行连线,以此引人法国作家莫泊桑及短剧《项链》。这样通过师生互动,激活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进行本文的阅读做了铺垫和准备。
2、新课的讲解
(1)不同层次的阅读技能训练;
首先是Speed reading,a. skimming,让学生进行跳跃式阅读,找出本剧中三个场景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旁白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英语戏剧体裁。b. skanning,快速默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为下一步找出细节作好铺垫,教师要求学生(work in pairs)给每一场景取一个标题,以此培养他们找寻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和概括大意的技能。
然后是careful reading,a.扫读:用多媒体展示针对每个场景提出的2-3个问题,,学生通过扫读来获取细节信息。在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理解主题基础上,学生熟悉了故事内容,才能学会如何欣赏戏剧,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b .朗读:让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结构并从中得到自己的感受。这也为下一步学生分角色朗读做好铺垫,通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能够做到全身心的参与,学习积极性也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通过以上活动,从基本框架到细节信息把握住了这篇戏剧。
接下来的环节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几幅图片让学生复述课文,这既是理解基础上的表达,也是对理解的检验。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各种语用能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复述课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连贯表达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2)、在情境中激思,培养创新思维:
在课文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巧设疑问,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在careful reading的扫读中,每个场景的2-3个问题之后给学生提出一些预测和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作一些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四人一组的小组讨论,如:"Pierre为什么会接受邀请"Mathilde会借什么样的项链?"你丢失了项链,你会怎么去处理?",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既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是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也因此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课文复述完之后,给学生提出更为深层次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Pierre、Jeanne and Mathilde? Why do you think so? ",分析主人公尤其是Mathilde的人物特征,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项链》这篇文章一直以来被理解为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我则鼓励学生阐述各自不同的观点及理由,学生认为她虚荣之外,还很傻,同时她也很诚实,很勇毅等。让学生对此问题的各抒己见,学生批判性地看问题体现了新教材的精神。其中我从诚实谈到到"诚信",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诚信的看法。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熏陶,整体提高人文素质,而学生用英语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也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3、板书展示:
Unit 15 The Necklace
Guy de Maupassant Mathilde: a young lady
(1850-1893) Pierre: A government worker, Mathilde’s husband
Ball of Fat / My Uncle Jules Jeanne: A young lady; Mathilde’s Good friend
4、作业的布置:
(1)用戏剧的体裁续写本文-第四幕场景,以"Mathilde得知真相后"为题要求学生进行课文续写,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目的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丰富学生想象力,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1)用英语排练这篇短剧,包括自己续写的结局:
三.教学反馈与反思:
1.时间未能合理安排,给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和表达的时间不够充分;
2.引导学生对戏剧的欣赏做的不够;
3.对学生续写的精彩的场景没有列出一本作品展示。
由于缺少经验,在说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足,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高中英语教案模板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在本单元的warming-up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世界英语的分支,已经在不同国家应用时候的差异。Reading部分"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通过对英语语言的发展历史这一话题的探讨,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了解,特别是对英语发展趋势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英国英语、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都有自己的惯用法和不同的发音规律。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能感受到英语语言的.多层次和多元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学情分析
我所带的学生,英语基础好的不多。大多数学生没有兴趣也没有耐心阅读完整篇文章更不要说掌握文意了。所以往往出现老师自问自答唱独角戏的情况。为了照顾所有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研组长提出了这个因材施教的任务教学方法。效果颇好。在这一过程中,即使有些学生在前面的fast-reading中对课文认识不够,但经过后面的这一活动,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
1. Language goals
(1)To lear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2)Ss will be able to know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and feel the role that culture plays in thechange of language.
(3)To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4)Ss will be able to know how to get the key sentence of a paragraph.
2. Language points
(1)Key words and phrases
subway, elevator, petrol, gas, official, voyage, conquer, native, come up, apartment, actually, base, at present, gradually, vocabulary, make use of, latter, identity, fluently, frequently, usage, command
(2)Difficult sentences
①English is a language spoken all around the world.
②There are more than 42 countries where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speak English.
③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lear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more than 750 million.
④In China students learn English at school as a foreign language, except for those in Hong Kong, where many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a first or a second language.
3. Emotion goals
To help students to learn more about English and train the interest to English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 1) To be able to get the main idea from the text.
(2.) To be able to solve the problem by analyzing.
(3) To be able to use the different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reading purposes.
五、教学方法:
1、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情景,引入主题,配合小组讨论交流,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主动学习。
六、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
Greet the students as usual.
Step 2 Revision and lead-in
(show the pictures :a football, an eraser, a flat and a lift on the screen.)
T: What’s this? ( Point to the football.)
S: It’s a football.
T: Yes. An Englishman usually calls it a football. But what do Americans usually call it?
S: a soccer.
T: What about this one? ( Point to the eraser.)…
T: Well, as we know, there is more than one kind of English in the word.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in some ways. Why has English changed over time? What will world English be in the future? Do you know? Well, today, the passage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will tell us. Now 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9.
Step 3 Careful reading
1.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then make a time 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2. Let th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from the text.
It is not easy for a Chinese person to speak English as ___ as a ___ English speaker. One reason is that English has a large ___. It also has different usage in different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If you use “flat” instead of “___”, people in America will know you have learned British English. If you use the word “___”instead of “lift” in Britain, people will know you have studied American English.
Step 4 Practice
Retell the history of English and tell the differences of ancient English and modern English,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Step 5 Group work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like these:
When did five to seven million people speak English?
Why did English begin to be spoken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Which country may have the largest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
Step 6 Summary
Answer questions: Tell us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is lesson?
Why do you think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English?
Step 7 Homework
1. Go over the text and try to learn all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 by heart.
2. 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r English learning.
高中英语教案模板篇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Students should learn som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musician, clap, passer-by, form, extra, earn, advertisement, 2 attractive, instrument, loosely, actor dream of, be honest with, play jokes on, or so, break up. 3)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 2.语言能力目标: 1)Develop the Ss’skills of skimming, scanning and careful reading. 2) Train the Ss to find the key words and the topic sentences. 3)Encourage the Ssto guess the new words according the reading. 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 1)Encourage the Ss to share the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2)Improve the cooperation and share among the students.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a.To understudend the passage better b.To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2、教学难点:a.Master the reading ability b.Develop the skills of reading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本节课共45分钟,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Step I Leading-in
播放一段小视频,内容为歌曲 If you are happy的英文版本,通过介绍演唱乐队twins引出本单元话题。随后,展示几张国内外流行乐队的图片,转入对本课阅读内容的探讨。
Step II While reading
Task I. Fast reading 快速大声阅读文章,完成练习1和2.
1. Read the passage and try to find out:
1) How many band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ir nam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ich band is “The Band That Was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match main ideas with paragraphs.
Para.1 How the Monkees formed the band?
Para.2 Dreaming of being famous.
Para.3 How the Monkees became popular and developed as a real band?
Para.4 The common way that bands form.
Task II. Careful reading 分段阅读。分别默读每一段,完成相应练习。
1. (Para.1) Read Para.1 carefully find out how do people form a band.
Step 1
To practice music 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2
To pl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3
To give performanc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6
To make records __________________.
2. (Para. 3&4) Put the following steps in the right order. 小组合作,比赛式进行。
A. Had to use actors
B. Broke up, then reunited
C. Produced their own records
D. Produced a new record
E. Relied on other musicians
F. Sang their own songs
G. To find four musicians
H. Advertised in a newspaper
I. Sang songs by others
J. Pretended to sing
The right ord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III Post-reading
Task I. Promotion and discussion.小组讨论,分组展示。
This is a press conference and your favorite band The Monkees is here.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them or 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m? Work in groups and do a role play. Four of you play as members of The Monkees and the others work as journalists. And you can refer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How did your band start?
2.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d… ?
3.Why did you change to sing your own songs?
4.What’s your future plan?
5.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
Task II. Summary of the passage 归纳总结所学。
The article is _________ (main) about the band --______ Monkees. It _________(believe) that many people want to be famous singers or musicians, _______ they form a band through different ______(way) .
However, there is a band ______ is different from others. At first, they sang the songs ________ (write) by other musicians. Later, they played and sang _____ (they) own songs. After _______(reunite) in the 1980s, they made _____ new record in the 1990s.
Step IV Homework
1. write a news report about the Monkees based on the interview.
2.Learn the song I'm a believer by the Monkees.
Step V enjoy the song I’m a believer by The Monkees.Here are the lines.
The Monkees------Now I'm A Believer
作词:Neil Diamond
I thought love was only true in fairy tales
Meant for someone else but not for me
Love was out to get me, that's the way it seemed
Disappointment haunted all my dreams
Then I saw her face, now I'm a believer
Not a trace of doubt in my mind
I'm in love, I'm a believer
I couldn't leave her if I tried
I thought love was more or less a given thing
Seems the more I gave the less I got
What's the use in tryin'? All you get is pain
When I needed sunshine I got rain
Then I saw her face, now I'm a believer
Not a trace of doubt in my mind
I'm in love, I'm a believer
I couldn't leave her if I tried
高中英语教案模板篇3
高二下学期是高中阶段一个重要的时期,是进入高三的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尤其重要,因此特制定如下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牛津意林版教材为依托和基础,密切关注高考动态,充分发挥团队功能,挖掘学生潜能,扎实抓好双基,始终坚持大量的语言积累与适时、有效的语言综合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高考的形式和要求。
突出英语教学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中注意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渗透,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动机的培养,促进心智,文化意识的培养,注重教学的反思。根据认知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研究高考试题和高考动向,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提前带领学生进入高三。带领学生顺利度过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高二学生虽已经过近两年的高中英语学习,但情况并不容乐观。尖子生不尖,大多数学生基础不够扎实,活学活用能力欠缺,推理、概括能力严重不足,答题欠规范等问题相当突出,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底子薄,厌学情绪严重,所以在对学生全面抓紧,强化训练的同时,兼顾学生情趣,营造和谐、轻松而又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必须努力解决的课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要完成选修七、八两本书,使学生达到课标规定的八级要求。选修教材侧重知识的融合、综合和复习总结,教材难度明显加大,词汇量加大,篇幅加长;侧重技能的融合,阅读与表达以及知识的宽度与厚度;语言知识、文化思维、话题范围及词汇量既有对必修的重现,又有一定的扩展。
四、教学任务
依据教学步骤完成模块7及模块8的教学内容:各模块课标基本词汇的掌握;各模块基础语法项目的复习;各模块写作项目;各模块的听力训练。
以课本为主,以夯实基础为主,能使绝大部分学生看懂课文,掌握基本的词法,句法,获得使用基本的语言知识及基本技能。
要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达到3万词;重视各种能力的提升;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大知识落实力度,重视知识积累;改变教学方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本学期要进行学业水平考试,所以,在上完模块七八之后,还要复习学业水平考试相关内容,(模块一至模块五)加大这部分的复习力度 ,主要是以相关练习为主,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五、教学措施
1、研究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好教材整合与删减工作,结合学生实际,发扬教材特点 。
2、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各模块的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充分利用模块里面的四篇阅读文章,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4、加大写作训练的力度,鼓励学生学致使用。并要求学生背范文、教师精选的课文段落、写作必背句型,使他们熟习英语的句式构造及习惯用法,从句到篇,从而写出完好的英语文章。另外每周进行一篇写作训练,鼓舞运用背过的句型,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坚持作文训练,训练题材,方法力求多样化,并能及时进行讲评。鼓励学生写英文日记。
5、综合训练
每一单元进行一次综合练习,习题的训练在于精而不在于多。高二下学期的学生,很快就要进入高三然后参与高考。因而在打牢根底的同时,应该让他们了解高考的情形,适当选择部分高考题,让学生感受、体验;尤其是对尖子生,要鼓励他们去做高考题。要重点加强完形和阅读这两大板块的训练力度。
6、坚持训练听力,使英语学习完整,促进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在教材听力材料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练习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7、单词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薄弱点,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重视词汇教学,狠抓单词的记忆与巩固以及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的掌握。以教材文章为根底,扩大词汇量,做到每学完一篇课文,就行词汇检测。在平常教学进程中不时扩展词汇量,词汇教学以新带旧,从而到达稳固扩大词汇的目的,做到常常催促、检测,帮学生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的方法和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
六、教学进度
周课时安排及单元课时安排:
每单元用时一周,课时:7 大节课
新课讲授:5课时(阅读,语法/听力/写作,泛读2)
习题训练:1课时
习题讲评:1课时
2月16日 ----- 2月22日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月23日-----3月1日 选修7复习
3月2日-----3月8日 选修8 U1
3月9日-----3月15日 选修8 U2
3月16日-----3月22日 选修8 U3
3月23日-----3月29日 选修8 U4
3月30日------4月5日 复习必修1
4月6日———4月12日 复习必修2
4月13日-----4月19日 复习必修3
4月20日-----4月26日 期中考试复习
4月27日------5月3日 复习必修4
5月4日-----5月10日 复习必修5
5月11日-------5月17日 专题复习
5月18日------5月24日 专题复习
5月25日———5月31日 专题复习
6月1日-----6月7日 专题复习
6月8日-----6月14日 专题复习
6月15日------6月21日 考试
高中英语教案模板篇4
一、所教班级的基本情况
这学期我在二年级16班教英语,是理科的平行班。经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上课的过程,掌握了必要的学习方法。然而,学生的语法基础普遍薄弱,单词记忆不理想,英语听、说、读、写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指导思想
关注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潜能;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潜能;个性侧重于提高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潜力。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全面培养听、说、读、写的潜能,理解、分析、阅读的潜能,让学生有效提高英语学习。
三、教学任务和课时安排
这学期我们将完成选修7和选修8的教学任务,共10个单元的材料。每个单元7—9课时,其中词汇2—3课时,阅读2课时,语法和写作1—2课时,习题1—2课时。两本书18周左右,最后两周左右考前复习。
四、主要措施
(a)教学:
高二是高三的重要阶段,也是高三三的衔接阶段。所以,学生在高二的时候打好基础,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这学期要达到以下目标:巩固和拓展基础知识;培养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交流的潜力,注重阅读的潜力;开发智力,培养自学潜力。具体来说:
1、加强学习的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教与学形成合力,教学才能有成效。因此,有必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更好地享受学习。高中生应该具备的习惯和方法主要包括:
(1)学会查英语词典和经常查词典;坚持每天朗读,学习有效的背诵方法;
(2)利用每天零碎的时间多次记单词,学习多种记单词的方法;
(3)学会观察语言现象,总结语言规律,比如通过例句总结一个单词的用法;
(4)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干净独立,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技巧;
(5)坚持预习,学会看书;
(6)认真思考,大胆质疑;
(7)学会做笔记,整理笔记。
2、加强三级培训,夯实语言基础
词汇、阅读、语法是每一个立志学好英语的人的三个方面,三者有联系但不能互相替代。
词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单词的含义、搭配和用法。
具体做法如下:
积累单词。对于文中涉及的重要词汇,总结查字典解释重点记忆。2.每个单元写100字左右,是吸收信息、学习语言、提高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学期我们打算每周补充几篇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看报纸文章,写评论,让学生在过度阅读中提高阅读理解潜力。
语法是英语的框架。高中英语语法项目很多。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准确表达思想,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好语法。这学期我们每周都会安排一节课系统学习各种语法、在阅读方面,阅读理解潜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头戏。在单元教学中精心设计一节课阅读课,充分培养锻炼学生的阅读潜力,阅读技巧,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并且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6、在写作方面,坚持每周一次作文训练,训练题材、方法力求多样化,并能及时进行讲评。并针对我班学生的写作基础,给予英文写作的指导和误区分析,可适当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常用的句型,句式,词汇和短语,或是很有代表性的范文。鼓励学生写英文日记,对个别英语特差的学生尽量多批改、多指导。
(二)在教研方面:
1、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尤其与旧大纲不一样的地方,清楚哪些资料是新增加的,哪些资料是已经删掉的,哪些资料初中已经学的。认真研究新教材,在群众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进行自习辅导和批改作业。
2、坚持每周互相听评课活动,相互取长补短,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
3、群众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有利于教师互为补充、共同提高。作为高二英语组备课组长,除了安排好组内成员的各项任务和完成自我所负责的任务以外,我会按时参加群众备课,群众备课前先了解所教单元的重点、难点及在高考中的比重及为完成教学资料所用的教法,然后与全组人员共同探讨,最后确定下来。
高中英语教案模板篇5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面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第一,在切实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结合学生学习成绩的的基础上,适当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第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第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学习,完成设计目标;第五,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提高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a)本届高一学生在英语基础方面很薄弱。在词汇,语法规则等方面存在很多缺漏。所以,在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上,学生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b)学生在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方面也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主动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也不注意知识的积累和巩固。
c)在课堂上,习惯于以往被动地接受所传授的知识,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学习的主体性不突出。
三、教材与教辅的分析
所以本学期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每一单元除了关注阅读、写作、听力、视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还关注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其中,通过并利用教材培养和坚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以前的必修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本学期的选修教材强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难点在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上的改变,达到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目标。四、教学目
通过学习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多文化背景的积累,并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会僧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五、教学措施
a)让学生每天积累几个单词,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b)实行过程性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不同方式的检测,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C)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d)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e)经常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真实情况,利于学生的有效性学习。
f)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经验和新教师的_,达到的教学效果。
高中英语教案模板篇6
1、课题引领促教研。
在专家做专题指导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已经结题的《基于母语环境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的研究成果,提升学生的口语与写作能力。加强教研组活动中“研”的成分,注重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在课堂实践中就某一点重点突破,获得反思,再提炼为经验、总结。以此激发、保持各个层面的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会学、主动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单元设计促优化。
备课始终是教学五环节中的重要环节。本学期在充分保证备课组活动时间的前提下,要求各备课组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共同仔细研究教材教法,以学生实际为前提,以单元或章节为单位定主备人,完成原创教学设计,体现个性化。
3、教学研讨增效益。
进一步完善开课方式,提高教学观摩、研讨质量。本学期区级、校级骨干每学期参与教学研讨课,其余教师进行观摩和评课。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观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观课不少于10节(学科课堂教学,不包括教研活动记录),其中校内观课不少于6节,评课不少于4节(以上交评价表为准)。
4、作业辅导促质量
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挑选习题,针对学生不同实际水平,尽可能体现分层,不搞题海战。批阅作业时,要写上批阅日期、鼓励性的和多样性的批语,并注重订正作业的再批改。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指导学习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时进行“查缺”、“补漏”,辅导应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各种提高、竞赛辅导,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对课余的辅导做好适时的记录。
5、及时梳理促提升。
各备课组、教研组在开展教研活动的同时,及时积累案例和工作经验,填写活动记录。
6、开设拓展型、探究型课程。
教师在课内和课外的各种场合要搭建平台展示学生学习英语的收获。老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开设英语歌曲、英语原版片欣赏和空中英语教室等课程,分年级举办英语单词比赛、报刊阅读比赛和编写英语小报比赛,鼓励学生在老师和班级博客上及时发布学习成果。相关老师还要做好迎世博英语竞赛决赛的辅导工作,争取收获更多更高水准的奖项。
高中英语教案模板篇7
一、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特点
课程按模块设计,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一学期主要学模块五和模块六。模块五是必修模块,而模块六是属于选修模块,当然教学内容的难度也渐渐加深,因此每个模块的教学时间调整为12周。
二、教学目标
高二年级是高中的重要阶段,又是高中三年的承上启下阶段。因此,让学生在高二年级打好学科基础并有所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下列目标应在本学期内达到: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缩小与上学期期末考试时平均分排在我们前面的几个理科班的差距。
三、教学重点
1、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注意词汇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清语法规则,掌握习惯用语,为综合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坚持听、说、读、写的训练,保证量的积累过程,实现由语言知识到语言应用能力的转化,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和熟练程度。
3、坚持以语篇为中心,重视语言形式和思想的表达。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
1、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利用一些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
距离。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做到分层教学,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2、继续抓好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早读一定要大声朗读,每天都积累一定量的英语词汇,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并及时整理好难错题本。
3、加大阅读量,通过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
4、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英语对话,并实行每天的英语值日报告,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5、完善学生评价制度以及评价方案,自评,他评,师评,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体系同时进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不断地完善自我。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落实在平时的教学点滴中。多观察,多强调,抓住一些典型的自觉主动学习的学生来带动班上其他学生。
7、争取把培优扶中补差工作落实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换句话说,这项工作其实也就是分层教学。这要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提问,问题设置,作业的布置,练习的讲解等。
8、合理地利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激励学生奋发进取。
9、继续落实兵教兵互助学习小组活动,实行目标管理以及任务型管理,定期让每个小组制定一定的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改目标;给每个小组定期布置一定的任务,并进行检测。及时表扬先进的学习小组,激励鞭策落后的小组,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10、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单元整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教学的方法、过程、价值观。
11、继续开展英语校本课程,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表达,不断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英语学习的信心。
五、课题研究
高中英语报刊阅读的综合研究
六、论文撰写
培养平行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计划:通过理论学习,实践研究,跟踪了解等多管齐下,切实高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作为一名照亮学生前方道路的教师,要学会写出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怎么才能把这一篇教学设计写好呢?我们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掌握一些文言词的词义。
2、正确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2、难点:学习评述荆轲这一历史人物。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
我们学过《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
齐王纳谏》。
《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
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
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
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背景简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par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的导语设计上很用心,很巧妙,很动人,但在课堂收束时却草草收场,大多以重复课堂教学内容为主,以布置作业和自习直接收束。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总结语也很重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起到对课堂教学内容完善、补充、强调的作用,既是对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凝练收束,也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提示、引导作用,如匠心不施,就显得整个课堂虎头蛇尾。其实,语文课堂教学总结语设计贵在提升延伸,即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提升,对文本学习内容的延伸解读,进一步提醒学习的重点难点,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思路,给学生留下回味无穷的空间。
一、总结提升凝要义
根据心理学研究,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学生精神力最为涣散的时候,如果这一时间段放之任之,就会造成时间浪费、课堂松散的结果。针对学生这一特定心理现象,语文教学更应该做好总结语设计,利用最后几分钟总结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回味思考。这种总结语一般是对课堂教学内容作一个提要式的归纳,突出教学的核心,帮助学生明晰学习的要点,凝练要义、加深印象。
如执教史铁生《我与地坛》,我将“感悟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对地坛和母亲的情感”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这样总结:
同学们,对于史铁生而言,是地坛与母亲给予他第二次生命,因此,多年以后,即使他离开了地坛,久久不曾回到地坛,也始终忘不了地坛给予他的启示,笔下文中多次写到地坛。地坛已经成为精神憩息的家园,那里虽然颓败却并不荒芜,充满了勃勃生机;同样,多年以后,即使母亲也离开了他,他也依然不曾忘记最初写作的初衷,为了让母亲骄傲,为了告诉母亲他找到了属于自已的路,母亲已经成为其写作的动力源。此时此刻,地坛即母亲,母亲即地坛,地坛与母亲告诉他,你应该活下去,以自己的方式走好自己的路。这就是地坛与母亲对史铁生最好的抚慰,也是史铁生收获的第二次生命。希望同学们课后在文中感悟作者更深层次的情感,下节课大家共同分享。
在总结语中,我再次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重申了一次,通过比照说明,将地坛母亲对于作者的意义进行了重申,帮助学生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帮助学生明晰作者的情感,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总结语,可以说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提炼总结和指导归纳的效果,必将引起学生的注意,自然会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
二、延伸勾连留余味
不少教师往往很注意课堂的开始和主要教学环节,却忽视了课堂结束语。这就像一个故事,开头很有悬念,中间情节也非常生动,而结尾却不了了之一般,让人感觉不是滋味。其实,课堂教学的结尾正如精彩故事的结尾一般,也需要精心设计,丰满课堂教学的结尾。在具体设计中,可以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或者文学作品进行介绍延伸,引导学生在课后加以学习,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得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生活的积累。
如在教学《报任安书》这篇文言文时,我感觉这篇文章在风格上很有特色,将太史公的那种怨气、情绪表达得含蓄且耐人寻味,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总结语: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看似回复任安的要求,其实直白地表达自己著作《史记》、不愿流俗世人的宏愿。在诸多不解、鄙视的眼光中正道直行,这是一种勇气,体现在文章中就是文气纵横、气势昂扬;这样的文章同样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还有其外孙杨恽《报孙会宗书》中,同样的不屈于淫威,不计较世俗,正道直行,为几千年的中国文人壮了胆气、树了榜样。同学们课后可以将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读,在领略这种文气的传承中,蕴文胆、养文心。
相信在这样总结语的提示下,会有学生在课后找来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这就实现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的效果。
三、关注现实见行动
课堂结束语不同于导入语,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生动的言辞,需要的是真正让学生在内心接纳文本传递的人生哲理、思想情感,在共鸣之余能在行动中有所体现。
如执教《品质》一文时,怀着对老鞋匠的尊敬,设计总结语:
文中的老鞋匠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职业道德,什么是真正的品质;而这些看似很傻的却可贵的品质正蕴藏在街道边、巷弄里,正如罗兰所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利用周末等闲暇的时间,走街访巷,带上几瓶矿泉水,带上自己需要缝补的衣物鞋子,带上寻找诚信、朴素等可贵品质的真诚内心,寻访我们周围被忽视的散发光芒的人们,以此来洗涤我们的内心。希望大家认真记录下来,既作为一次社会实践,更作为一次心灵的洗礼,发现自己眼中的美吧!
结果,到了周一语文课,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讲述自己在寻访中发现的美,发现的可贵品质,还有对他们的帮忙,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一瓶矿泉水,但是从他们真诚的笑脸中我也发现了这些年轻的学生们最为可贵的品质,我想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
【教学目的】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3、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
【教学设想】
《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文学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第一,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必深究;第二,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允许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自读自学,迅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
应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捋清全诗的思路:围绕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全诗的主旨,分别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中战祸之烈。在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必整齐划一,言之成理即可。
【教学的难点】
本诗的教学难点是对诗中典故的运用和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提问的同时,教师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有关资料,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诵读全诗,了解本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脉络。
3、熟悉全诗,提出问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作。大凡杰出的作品都具有内容丰富、艺术特色多样的特点。因此,学习这样的作品,我们要解放思想,不受前人成说的束缚和制约,敢于思索、敢于想像,拿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二、检查预习作业
1、根据课前布置,由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介绍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本诗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在学生介绍的同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订正和补充。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相关内容制成投影卡片、电脑幻灯片或打印成资料发给学生。(有关内容见“方案一”。)
2、让一名学生复述全诗主要内容,并请至少两名学生补充说明。
教师明确:
本诗描述了蜀道山川的艰险,而以惊人的想像力和奔突在想像之中的浓烈情感见长。全诗分三段:第一段,以开辟之奇写蜀道之难;第二段,以奇峻荒凉的景色之令人悚惧写蜀道之险;第三段,由自然而及人间,表现对蜀中可能出现叛乱割据的隐忧,仍然不离“难”、“险”。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朗读:
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三个自然段,每个学生朗读以后,请全班学生指出其朗读过程中的字音和音节的错误,教师应及时订正。
三、分组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交流有两种形式(内容):一种是,教师把收集上来的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系统整理归纳后,编上号,如果问题特别多就分散到几个小组;如果问题少,就全部发给每个小组。另一种是,教师不把收集上来的问题分给各小组讨论,而只让每个小组讨论本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活动方式:
学生:
首先分成活动小组(小组的多少、大小应视班内人数或其他具体情况而定),每个小组应该有一名负责人,负责召集、组织活动并负责做好记录,待下节课全班交流时发言(或给答案,或提问题),其他同学应对每一个问题(或老师分给的题目,或本组同学提的)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共同提高的目的。讨论的问题,可以涉及作品的任何角落,小到一个字的读音、解释,大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
教师:
要密切注意每个小组讨论的进程,掌握讨论的时间,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第一自然段,熟读第二、三自然段。
2、收集各小组讨论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准备下节课发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继续朗读练习。
2、重点鉴赏诗的主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重要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我们经过课下大量地查阅资料和上一节课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对《蜀道难》这首诗一定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不少新的看法。不过也一定还有不少想不通、弄不明白的问题,那么这节课就来个全班讨论,大家共同提高。
二、朗读背诵
1、提问个别学生,检查第一自然段的背诵情况。
2、全班学生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三、全班讨论、交流
根据上节课分组讨论的情况,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要相应变化,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每小组的代表按照老师分给的题号逐一向全班同学汇报(说出答案或提出问题)。
二是全班每个学生不必拘于顺序和形式,随便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对问题的看法。
活动方式:
学生:
按顺序或随便提出自己仍然弄不清的问题,或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后,全班其他学生可以随便地、不拘形式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同意或反对),并认真做好笔记。
教师:
首先要组织好学生讨论、交流,注意随时调节讨论、交流的气氛,对所有问题要给出较为准确的答案或较为明确的说法。有些问题答案不是惟一的,特别是一些语句含义的理解本来就可以见仁见智,要给学生讲解明白,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应给予肯定,对答案不必要求整齐划一。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三自然段,熟悉全文内容。
2、就课上讨论、交流的问题中,找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写一篇研究性报告,不得少于700字,下节课课上交流。
参考题:
⑴ 《蜀道难》一诗的文体特色。
⑵ 探索李白写作《蜀道难》一诗的背景及目的。
⑶ 从《蜀道难》一诗看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⑷ 李白诗风与杜甫诗风比较谈。
⑸ 诗中有几处用典,作用是什么?
⑹ 开头连用三个叹词,其用意何在?
⑺ 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⑻ 主旨句在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有何作用?
⑼ 全诗的夸张。
⑽ 全诗感情的脉络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
⑾ 本诗哪些情节体现了诗人奇特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
⑿ 李白的政治预见性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充分认识《蜀道难》思想内容的精深、艺术特色的绝妙。
2、继续品味《蜀道难》语言的华丽,体会作者胸怀的博大。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李白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他有许多优点,但也有许多缺点,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对这一历史人物及其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检查全文背诵
(检查方法如前。)
三、组织交流
交流方法可以先小组交流,选出好的再全班交流;也可以直接全班交流,谁愿发言谁说。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交流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指出。
四、布置作业
预习课外诗歌《将进酒》。
〖参考资料〗
剑阁赋
李 白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肃飒瑟(猛烈),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指友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尽),我沉吟兮叹息。视东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通“向”)对酒而相忆。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此诗为天宝二年(746)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君平,西汉人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后两句意在告诉友人,官爵地位,早有定局,不必再去算命卜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可以说,课程改革给教学带来许多盎然生机。但新课改毕竟代表着一次语文教育转型,这次改革之广之深也是前所未有,许多老师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在教学实践中就难以准确把握标准和尺度,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却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也就是说,这样的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一味追求热闹而忽略文本
新课改以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冷清清的场面,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穿插了诸如游戏、表演、画图、采访、辨证会、播放课件等众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结果,一堂课下来,气氛是活跃了,学生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听课者也倍感轻松。可静心一想,这节课学生读了几遍书?提出了几个疑问?思考了几个问题?学会了哪些语文知识?发展了哪些语文能力?课文
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开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层的思维方向,结果这节课便只剩下活泼有余,扎实不足,空洞的热闹了。
教学目标 :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诗经》中的《蒹葭》,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二、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三、 引入《氓》
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四、 指导诵读
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 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 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五、 词汇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 无—毋 说—脱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 以为 泣涕 子 贿 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4、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六、小组讨论 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
明确:恋爱 婚变 决绝(板书)
七、自主 合作 探究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1. 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
⑴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明确:相见 定情 送别 约期 (布置作业:将这一部分改写成现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⑵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
明确:氓:急噪 任性
姑娘:温柔 体贴 痴情 迁就男子 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3] 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 明确:女子先言“子无良媒”,是出于对“礼”的一种遵从,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不然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又言“秋以为期”,说明女子冲破了“礼”
的束缚,勇敢地与“氓”私订终身。
[4]朗读第二章,请学生展开想象,女子思念男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当时女子的心理细 微变化。(“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提问:从这两章中我们能不能对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有所了解?
明确:
A、当时的商业活动是物物交换—“抱布贸丝”
B 、占卜文化—“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C、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 学习“婚变”部分(三 四五章)
n 朗读第三章,提问:
① 本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明确: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② 既然是劝诫女子不要痴情,为何又要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否多余?以及第四章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同样提到了桑叶,有何特殊含义?
明确:
不多余。使用的是比兴手法。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兴手法可以激发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⑴ 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⑵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
[明确]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n 朗读4、5两章,提问:
① 女子婚后生活如何?(明确:女子嫁给男子后辛勤劳作,任劳任怨,尽妻子的职责,而男子却“至于暴矣” “二三其德” “士贰其行”,且女子家人“咥其笑矣”。)
② 兄弟为何嘲笑她?(学生讨论)
总结:(情景想象,女子回家后会对兄弟说什么话?)
a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定终身,违背当时礼节。
b兄弟认为女子不懂得顺从丈夫。
③ 推测当时社会女子的地位和命运?(由于社会政治历史原因,女子将一生所有的幸福 寄托在爱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联系现实,不要丧失自我个体的独立性。)
④ 面对男子的背弃,女子是否是忍声吞气,苦苦哀求男子回心转意?
【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明代茅坤评《祭十二郎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对待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本课的设计着眼于鉴赏陶冶,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原则,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祭十二郎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五单元“自主赏析文”中的第三篇。单元教学目标是:一是认识古代散文在形与神的关系上“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二是运用提要钩玄和因声求气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意脉和情感,体会古代散文中的逻辑性与抒情性。本单元四篇自主赏析文分别是:《六国论》《伶官传序》属于议论文,《祭十二郎文》是抒情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记叙文。
在这篇祭文中,作者韩愈通过记述一些家常琐事,表达了对英年早逝的爱侄韩老成(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文章篇幅较长,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显得哀婉动人。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境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精读此文对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阅读此文,可以陶冶情操,教育学生更加珍惜生活中身边的亲情与友情。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的重点应为深入领会其中的真挚情感。教学过程中,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是一些文言基础知识点,以及对韩愈愧疚之情等的理解。本文篇幅较长,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要抓住贯注全文的一个“情”字,疏理文章层次、脉络,以简驭繁。还应加强预习,反复诵读,斟酌文字,加深理解。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自学能力,完全可以利用工具书或通过讨论理解稍有难度的文言文;同时,他们十七八年的人生体验也为深入领会本文的情感提供了可能。
这篇祭文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融痛悼之情于家庭琐事的叙写中,且文章篇幅较长,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况且学生积累的文言知识有限,以及对韩愈愧疚之情等较难理解。在当前学生对文言文并不感兴趣的情况下,要在两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显得十分困难,所以处理教材要做取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与背诵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本文的内容要点,培养文言语感。
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邪、也、乎、矣、其、然”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3、领会本文在叙事中抒情、融情于事的写作特点,培养古代散文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这是一篇祭文,诵读时要注意有浓厚的情感,做到口发其声,心念其事,声情并茂。
2、文言词句的理解要结合语意,做到字句落实,不可眼高手低,凭想当然办事。
3、充分发挥注释的作用,结合注释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本文抒发的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和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体会作者历经患难后显示的深厚情感。
【设计思路与步骤】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依照《教学大纲》,加强诵读,故设计使用“四步诵读法”,即音读——意读——情读——美读。每一步,都首先指导学生自学(自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适当点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这四步各有侧重点,又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下借助网络等多媒体查阅有关韩愈的生平及作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文体特点。有感情地、字正腔圆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导入新课
1、截取《二泉映月》的曲调带学生进入一种凄凉哀婉的意境。
2、苏轼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初中我们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高中我们学习了以孝情动人的《陈情表》。今天我们来学习表现兄弟友情、骨肉亲情的至情文章《祭十二郎文》。
推进新课
检查预习,下面知识由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具体内容略)
一、作家及作品知识
二、写作背景知识
三、祭文文体特征
整体感知
1、配乐听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错读的字音。
2、带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文字,然后用一两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时,注意体会文中抒发的感情。本文采取韵散结合,以散为主的形式表达,运用与亲人对面交谈以叙家常、吐心曲的方法,诵读时加以体会。
合作探究
在诵读中积累,进行知识归纳:
1、重点实词
衔哀致诚辍汝而就汝不果不克蒙其泽吊慰何尤
2、词类活用
成家以致汝业其家长吾女及汝女
3重要虚词其乎矣
4通假字时羞之奠零丁早世敛先人之兆
5特殊句式
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第五、十一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在充分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导入新课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催人泪下的ㄊ闱樯⑽模“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学习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深挚感情。
合作探究
一、诵读、感悟
引导学生饱含感情地分段朗读。在读的过程中,逐段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3段)
叔侄情深
第二部分:(4—9段)
十二郎意外之死
第三部分:(10—12段)
吊慰之情
二、诵读、赏析
1、赏析情思:
提问:本文自始至终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并作简要分析。
点拨:“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是因情而写,所写皆情。
A、流露出一种遗憾酸楚之情
B、透露出一种深沉的痛惜、自责之情
C、流露出一种悲凉凄楚之情
2、深析“情”中”“悲”情
提问:本文主要表达对十二郎之死所产生的悲痛之情,这种痛主要表现于哪些方面?
点拨: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
3、抒情手法学生感知并总结)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寓情于事,通过生活琐事表达自己的感情。
(3)语言上借助虚词的使用来表达情感。
提问:体会语气词连词的表达效果(参照课后练习点拨:三个“邪”字、五个“也”字,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三个“乎”字,表示虽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五个“矣”字,表示不得不信这一噩耗的无奈之情。此段借助虚词表达了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过程,尤其显得哀婉动人。2)
课堂小结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
拓展延伸
1、提问:比较本文与一般祭文有什么不同?体会本文自由体写法与边诉边泣的表达形式。
2、相关链接:诸葛亮吊周瑜
活动与探究
活动目的: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储备,设计一场“亲子”活动,体悟亲情,学会尊重父母,平等对话。
活动内容:利用双休日和父母坐在一起开展一次对话。话题可以围绕个人的理想、学习、成长及家庭生活、父母工作等。并做好谈话的记录。
活动步骤:1、首先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和父母进行交流,整理归纳谈话的记录。
2、学生根据记录下的谈话,整理成文。
3、小组交流,选取代表作典型发言。
4、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及结果作评价。
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学会整体感知课文,领会文章主旨的阅读方式;
2、能力目标: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
2.学会“感知与领会”的阅读方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教法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主要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情感体验法。同时,还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生动的将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心声,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的教育。
学法指导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探究,本节课确定的学法指导为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学生独立阅读,获取文本信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走出文本后通过合作学习法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的能力,激励诱导学生讨论、探究、答疑,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我是一颗星,璀璨的星空不会因我而黯淡,所以,我不重要;我是一滴水,浩瀚的海洋不会因我而干涸,所以,我不重要;我是平凡的人,忙碌的人群不会因我的懈怠而失去活力,所以,我不重要。但是,璀璨的星空离不开一颗颗星的装扮;浩瀚的海洋离不开一滴滴水的汇聚;人类社会的文明离不开一个个人的勤劳创造。虽然我很普通,很渺小,但我是重要的,我是不可或缺的。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毕淑敏的心灵呐喊:《我很重要》。
二、走近作者
通过对作者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对自我的关注和爱护的意识。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及注册心理咨询师。 1952年生于新疆。半岁随母进京。16岁赴西藏阿里,11年军医生涯。1980年转业回京。从医20年后开始职业写作生涯。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代表作众多,《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但无一例外都是关于生命、死亡,近年逐渐关注心理学。
三、整体感知
(一)默读全文,理清思路,找出作者观点。
思路:开篇提出“我不重要”——分析“我很重要”——肯定“我很重要”。(明确:作者从“我不重要”说,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观点: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二)找出依据,为什么“我很重要”。
1.“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
2.“我”是人类历史当中不可取代的“精致一环”。
3.“我”是机遇的产物。
4.“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希望承载。
5.“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6.“我”是替子女遮风挡雨的大伞。
7.“我”是朋友肝胆相照的知己。
8.“我”是自己事业的主宰。
(三)归纳小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啊!作为每一个个体的我,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忘的小草,如果我是一滴水,我能滋润一寸土地;如果我是一缕阳光,我能照亮一方黑暗;我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以,好好活着,我很重要。
四、合作探究
作者从担心别人的批判到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很重要”,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对自己小声说——不习惯(但是我说了)
2.声音放大一点说——激动(我这样说了)
3.大声对世界宣布——勇敢(我终于说了)
4.昂头响亮地宣布——骄傲(我坦然说了)
五、拓展延伸
(一)我真的重要吗?
20xx年2月28日,早春的成都异常寒冷。大约下午4点,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大四男生因为英语四级未过,从5楼跳下,结束了让他魂牵梦绕4年的大学生活。
思考:读完以上的文字,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如果天堂的儿子读了母亲的这封信,他会对母亲说点什么呢?
明确: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生命除了生活以外,还有责任的承载与爱的接受和付出,所以“我很重要”。
(二)我很重要
1、有些人在困难与挫折面前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那么还有一些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是怎样选择的呢?
2、播放《千手观音》的视频。
播放视频后教师总结说: 21位舞者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她们平均年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身为聋哑人,她们优雅曼妙的舞姿强烈震撼了观众的心灵,她们对生命的热爱诠释了“我很重要”的内涵。与以上特殊人群比较,我们是身体健康的人,心理健全的人,我们也同样热爱生活,他们尚且能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我们呢?我们能否认识到自己的重要呢?
思考:1、你觉得自己重要吗?为什么?作为中职生,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呢?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的精神都振奋了,我也要大声的说出“我很重要”,我是年迈父母牵挂的女儿;我是孩子稚嫩肩膀的依靠;我是丈夫相濡以沫的妻子;我是和谐幸福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用爱温暖我的学生。我们都很平凡,但我们都很重要,让我们一起对着生命大声宣誓吧:【我很重要,我是父母的希望;我很重要,我是亲情的纽带;我很重要,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有目标、有前途!我要奋斗!我要拼搏!我要创造自己辉煌的人生! 宣誓人:】
【教学总结】
《我很重要》一文,该文新颖独特的立意、层层推进的思路结构、欲扬先抑的笔法、情感强烈的对比和新鲜生动的修辞手法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1、领悟作品独特的立意。2、学习和体味欲扬先抑的笔法、情感强烈的对比和新鲜生动的修辞手法。将本课教学难点定为:品味充满哲理和情愫的语句。
教学中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研读:设计了“导读-速读-品读-研读-拓展-体悟-练习”这样的教学流程,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领悟作者的观点:“我很重要”,领悟毕淑敏作为一名作家的睿智心和作为医生的关怀心——她教诲我们热爱生命,热爱自己,关注每一个“我”的意义与价值。“我”是泛指,既是自我,也是他人,是每一个个体的人。由浅入深的引导使学生自然地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我很重要≠我很伟大,我很重要≠我最重要,“我很重要”是以对生命的珍视、对他人的关爱为出发点的,而 “我最重要”则完全是以个人的利害得失为出发点,这些人只关心自己,只注重自己的利害得失,而从不关心别人。我们应时刻努力,不懈奋斗,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学生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的同时,也自然地得到了情感的陶冶、价值观的提升。
不足的是:在带领学生研读课文、质疑探究的过程中还急躁了些,有的环节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还不够充分。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厚实自己的教学功底,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