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年前返乡必知的20个防护要点

01-11

除夕夜马上就到了,路上已经有不少返乡人员。为了让大家更安全健康的过好这个春节,作为返乡人员要做好哪些防护呢?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年前返乡必知的20个防护要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年前返乡必知的20个防护要点

返乡前

1、准备好防护用品

口罩、手消等防护用品、干湿消毒纸巾、抗原检测试剂、常规药物

注意:各类酒精消毒用品不能上高铁,消毒凝胶每位旅客限带1件(不超过100毫升)

2、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

还没有感染的,或者正在感染还没有康复的人群,不建议远途旅行。

老人、孩子、有慢性病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应尽量不安排远行。

3、主动避免带症状出行

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及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感染后或者发热等症状未消失前,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合理安排出行

尽量避免前往疫情流行水平比较高的地区。

5、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

尽量减少聚集,降低感染风险。

6、优先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小程序等方式购票,优先采用手机、扫码等手段支付。

  返乡路上

7、出行全程正确佩戴口罩

准备好N95或KN95高级别防护口

罩,随身携带备用口罩。

长时间佩戴后口罩变形、弄湿、弄脏时,及时更换。

8、规划好时间,提前获知检票时间和检票口。尽量减少在人流量密集的区域长时间停留。

9、进出站、购票、安检、候乘、登乘、换乘期间尽量保持人际距离、减少聚集。

10、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根据需要随身携带对症药品。

11、注意手卫生,接触了公共区域,如门把手、开关、按钮,要及时洗手,或者用消毒湿巾进行手卫生消毒。

12、咳嗽、打喷嚏时,注意相应的咳嗽礼仪,要用纸帕或者肘部遮挡,将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往垃圾桶。

13、尽量减少用餐次数,尽量错峰就餐。

14、自驾人员做好全过程健康防拒

加强车辆通风消毒。在服务区下车休息时,减少逗留时间。yjS21.COm

到餐饮区就餐时进行手消毒。

在收费站通过人工窗口缴费时,戴好口罩。

返乡后

15、在到达目的地后,把穿过的外衣外套放在通风的地方。

16、刚回到家时,尽量避免接触家里的老人或者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员,接触时要进行个人防护。

17、探亲访友的时候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

18、聚餐、聚会时要减少人数和时间,建议使用公筷、公勺等。

19、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

规律生活、充足睡眠,同时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

家里面也要经常通风换气,定期做好家里的清洁卫生。

20、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密切关注自己以及家人的健康状况

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时候,要及时进行

抗原检测,或者根据病情来及时就医。

温馨提示:返乡还要报备吗?多地出台规定

1、广州不需报备

目前广州已经逐步取消疫情的防控限制。随着行程码的下线,广东省内的人员流动将不需要进行报备,对跨市来(返)人员不需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要求开展“落地检”和“三天三检”。

2、北京返乡不需报备,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

从12月7日开始,对进返首都人员不再执行查验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等,落地之后也不再需要各种检测,“无负担”进出已成现实。各铁路客运车站,取消对进京旅客查验核酸结果及健康码。

3、上海返乡不再报备

上海自12月8日开始取消返沪人员的报备要求,返沪人员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结果,落地人员也不再开展核酸检测,公共场所也取消健康码的查看不再限制人员的流动。

4、深圳流动人员不再报备

从12月11日开始,深圳地区不再执行疫情防控政策,取消对所有人员的核酸要求和健康码查验,大家的出行无需报备也不再受到限制,但是出入部分公共场所可能需要提供健康码,大家可以具体咨询当地防疫政策是否更新。

5、江苏南京不再需要报备

南京从12月8日开始公布再对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外地来返宁人员不再需要报备信息,不再开展“落地检”和“三天三检”。各类公共交通工具也不再查验大家的健康码核酸码,大家可以安心返苏,注意路上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6、四川省不需报备

四川省也放开了疫情管控政策,取消相关报备举措以及落地核酸检测。但这只针对国内人员流动,对于境外返川人员,依旧需要实施“5+3”隔离政策。一些公共场所也不再查验核酸和健康码,大家只需要戴好口罩就可以放心出行了。

7、新疆不需报备

12月8日起,进入乌鲁木齐的人员不需要再提供核酸结果和健康码,而且进入新疆后不需再落地检,同时对离乌人员也没有限制性措施。大家也不需要再进行报备,可以安心返乡。

需要报备的一些地方:

1、天津地区需要报备隔离

截止12月23日,天津地区的防控政策要求7天内具有高风险行程或旅居史的居民需要居家隔离5天,包括入境人员需要落实入境后“5+3”共8天隔离措施。普通返津人员需要持有48小时核酸证明,落地后还要实施“3天2检”。

大家进返天津需要主动报备,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提前报备,具体流程可以咨询当地工作人员。返回天津的人员一定自觉遵守好各项疫情防控政策,一旦身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请及时联系社区人员。

2、山东省需要提前报备

根据山东省目前的防控政策要求:进入山东人员需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可提前3天向归属地做好报备或通过手机进行线上报,抵达山东后需执行“落地检”和“5天3检”。目前山东形式严峻,大家返乡需要提前做好报备,返乡途中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幼教"小学化"的6大危害!(家长必知)


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小学化往往使孩子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学龄前的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过早给孩子学习任务,将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压抑.家长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地与别的孩子相比,会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造成孩子情绪不安与不合群,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摧残。

由于成人灌输得太多,还会阻碍孩子主动探索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家长不要光看孩子学到多少知识,会几道加法题就对幼儿园评价的挺高。

反之,不会作题不会写字则认为上幼儿园没用,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损害孩子的兴趣

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

过度教育的内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如再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和抵抗情绪,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受到损害。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要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他们的知识学习应以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为主.如果把孩子一天到晚关在屋予里学汉字算算术,孩子们会很扫兴.当他们进入了小学,拿到的课本却与父母教的一样,新鲜感烟消云散.会不堪再学,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伤害孩子的自信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孩子们在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如果依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那便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这样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3扼杀孩子的潜能

小学化学前教育”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4不利于幼儿正常发育

从生理上讲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长时期地伏在桌子上学习,易导致孩子身体发育不良.由于一些家长只着眼于让孩子获得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用眼卫生,造成孩子患近视眼等多种疾病。不仅如此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箍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从智力上讲,那些在轻松、自由、快乐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训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因此,从上学开始,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问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5影响全面平衡发展

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可能是以牺牲其他多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可能是以损害长远发展为代价的.过度教育能使孩子学到一定的知识或掌握一定的技能,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却在逐步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幼儿园主要是通过训练,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终身受益。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不同、参差不齐的小学知识,当其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小学教师难以按照教学要求施教,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进度安排,甚至有的孩子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就会养成不动脑、不思考的不良习惯,当他们的“储备”用尽时,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过早让幼儿用笔书写汉字,易影响手部肌肉的发育,并造成握笔姿势不正确,进入小学后也难以纠正。

6破坏亲子关系和谐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于拔苗助长。

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

幼儿做好个人防护的8个小贴士


在疫情期间,我们需要做好的就是个人防护措施,尤其是我们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小朋友更要做好防护,今天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有关于幼儿做好个人防护的8个小贴士,欢迎大家来阅读并收藏!

幼儿做好个人防护的8个小贴士

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持环境卫生、积极接种疫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做好健康监测…科学防疫,做自己健康及家人的第一责任人,小朋友的话,在家家长多监督,在校老师多叮嘱。

一是科学佩戴口罩。比如乘电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佩戴口罩。就医时,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口罩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宜超过8个小时。

二是要勤洗手。

三是要文明用餐。做到不混用餐具,夹菜时候使用公筷公勺;在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四是常通风。

五是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没有纸巾时用手肘代替,用过的纸巾不要乱丢。

六是要少聚集。在公共场所要遵守1米线原则。像排队、付款、交谈的时候,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当本地区有本土疫情时,要少聚餐聚会、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七是积极参加核酸检测。

八是及早接种疫苗。

收藏:新冠康复期13个要点


新冠很我们所熟悉的感冒流感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很多人在阳转阴后,就不要以为“万事大吉了”,在新冠的康复期一定要特别注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有关新冠康复期13个要点内容,欢迎大家收藏阅读!

新冠康复期13个要点

第一,少数患者会累及心肌

新冠病毒感染大部分5至7天症状好转、逐步康复,但也有少数患者会累及心肌,一般发生在感染新冠两周以后。出现比如心电图发生一些变化,心动过速或过缓,有时候有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甚至晕厥等症状。

第二,出现心肌损伤不要恐慌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要及时到医院查心肌酶是否有变化。如果发现心肌酶成倍增高,医生会根据其他相应的检查综合判断是否出现了心肌炎。出现心肌损伤,不要恐慌,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度过窗口期,从而逐渐修复。

第三,中青年感染者,更容易导致心肌损伤

中青年感染者更容易导致心肌损伤,因为中青年活力强、活动量大。这些人在感染和康复期做到食均衡很重要,保持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的均衡,工作和生活做到适度,最好不要熬夜。

第四,控制好运动强度

剧烈的有氧运动会造成心率很高、耗氧量增加,不利于心肌修复;过度的无氧运动比如器械锻炼等,会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在心肌里面堆积,对心脏的恢复也不利。要控制好运动强度,最好不要超过平时运动的1/3,两周后再慢慢恢复到平时的运动量。

第五,有心血管疾病的感染者,应该格外注意保护心脏

有心血管疾病的感染者应该格外注意保护心脏。感染和康复期间要保持合理膳食,做到心态平衡,避免焦虑情绪。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能随意增减药物。

第六,要把营养管理贯彻整个感染防治前中后全过程

要把营养管理贯彻整个感染防治前中后全过程。感染后,人的食欲会减弱一些,出现口苦、消化能力减退等现象,难以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补充营养。

建议:

一是少量多餐,以尽量达到平时食量;

二是尽可能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保证食物种类多样化。

第七,让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慢慢提升

症状好转了,胃口有所恢复,可以过渡到半流食。这时可以选择酸奶、蛋羹、面条、加肉末的面片、鱼肉、豆腐等,让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慢慢提升

第八,康复期营养补充要稳妥

康复期营养补充要稳妥。康复期的食物也要做到细和软,吃饭要细嚼慢咽。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再慢慢恢复到正常的饮食水平。

第九,老年人饮食尽可能做到食物多样化

一些老年人由于生活节俭,食物种类比较单调,吃得素淡,身体营养基础比较弱,感染之前体重偏轻甚至有轻度的营养不良,导致免疫状况不佳,感染后救治难度更大。

建议:

老年人平时饮食要尽可能做到食物多样化、保持荤素搭配,在正常的饮食基础上,可以考虑补充一些营养补充剂,比如蛋白粉、维生素矿物质复合剂等,有助于保持身体抵抗力。

第十,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型,没有出现有特征性的基因组突变

目前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型没有出现有特征性的基因组突变,普遍都是境外输入我国并流行的。此外,12月以来输入病例中一共发现了31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亚分支,其中BA5.2和BF.7占优势。

第十一,个人还是要注意防护,尤其是老年人等脆弱人群

同一个毒株二次感染的概率极低所谓的二次感染和多次感染,指的是病毒新的变异株出现,发生免疫逃逸,出现再次感染。比如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BF.7亚分支,未来可能感染其他分支。因此个人还是要注意防护,尤其是老年人等脆弱人群要做好预防,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第十二,抗病毒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抗病毒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高龄老人、有基础病的重症高风险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要早发现、早治疗,其中早期的抗病毒治疗很重要。目前抗病毒治疗有口服的小分子药物可以使用。明确感染后,5天之内使用效果更好,但小分子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第十三,血氧低于93要及时送医

有基础病的老人,特别是卧床的老人,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更大,需格外做好健康监测。患者家人或陪护人员要密切监测老人的呼吸频率和血氧数据。建议家里配备一个家用血氧仪,如果血氧低于95,需要给老人吸氧;如果血氧低于93,要及时送医。

聋哑儿童必做的三个训练


聋哑儿童必做的三个训练

一、针对聋儿在听觉、发音及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训练,就称为聋儿听觉、言语训练。它包括3个方面:听觉训练、发音训练和语言训练。

1、听觉训练内容

(1)判断声音有无能力的培养;

(2)听觉注意能力的培养;

(3)分辨不同声音能力的培养;

(4)选择性听取能力的培养;

(5)听觉反馈能力的培养。

2、发音训练

由于聋儿长期不用语言进行交流,其发音器官僵硬,不灵活,且发音各部位运动不协调导致发音不准、走调及不流畅等问题,有些聋儿由于听力补偿达不到要求,缺乏听觉反馈,对于自己的错误发音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与调节,因此需要科学的发音训练来帮助聋儿正确发音,流畅地说话,发音基本功训练包括嗓音训练(也叫声带的训练)呼吸训练和口舌操。

3、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就是帮助聋儿学习、理解词语,掌握基本语法规则,培养语言表达运用的能力,达到听说交往的目的。

(1)、语言训练的基本内容

A、积累基本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基本词汇又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语言中使用最频繁的、能够构造新词和词汇,因此帮助聋儿理解、掌握基本词汇是语言训练的基础内容,也是最先进行的内容。积累基本词汇为以后词汇的扩充、语言的发展奠定基础。

B、对话能力的培养:对话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交往形式,缺乏对话能力,其词汇的丰富与扩充、语法的理解与掌握以及思维的发展都将受到限制。因此,要帮助聋儿逐步听懂、理解别人的提问,组织语言正确回答,逐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提出问题,听懂理解别人的解释,逐步学会与人进行交谈、交涉及讨论等。

C、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扩大知识面、丰富语言、发展思维、想像力及培养儿童社会性的重要途径,由于聋儿的听觉、言语发展落后于健全儿童,接收信息的途径也较健全儿童窄,通过阅读手段帮助聋儿进行语言的学习是较好的方法,并且培养阅读能力为今后聋儿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冠知识:新冠疫情防控知识要点40个


很多人会认为新冠其实就是一次简单感冒发烧,因此我们每个人更要疫情防控,个人防护。今天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了新冠疫情防控知识要点40个,希望会有所帮助!

新冠疫情防控知识要点40个

第一,新冠病毒

1、新冠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和进化适应能力,会在今后的持续传播中不断发生变异。

2、目前,虽然观察到新冠病毒多次变异,出现了传染性增强、毒力减弱的现象,但还不能将这些现象简单地归纳为病毒变异的规律。病毒变异具有不确定性,无法预测,需要进一步监测研究。

3、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受到病毒传染性、人群易感性、人群流动性、人群密度、接触方式、环境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

4、新冠病毒虽然在冬季更易流行,但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出现较大的流行峰,特别是新的变异株出现时。

5、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传染期,主要是在潜伏期末以及发病的一周之内。

6、新冠病毒感染者“复阳”现象比较少见,“复阳”后病毒核酸载量低,传染性极低。

7、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传染性与呼吸道中病毒载量有关,特别是与咳嗽,喷嚏等有利于病毒排出的呼吸道症状密切相关。

8、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复后,短期内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小。

9、随着时间的延长,新冠病毒感染者再感染的风险会升高。这与新冠病毒感染后所诱导的保护性抗体衰减、病毒变异等有关。

10、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病程更短,病情更轻。

第二,日常防护

11、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特别是在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购物等场景下。

12、同时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并可能破坏口罩的密合性。

13、可以在天气晴朗、室外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多开窗通风。每天可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

14、家庭环境应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如家中没有感染者,做好家庭日常清洁即可。

15、家庭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是醇类消毒剂(75%乙醇)和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严禁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同时使用或者混合使用。

16、新冠病毒感染高发期,外出回到家后,应换鞋、脱外套。外出随身携带的包与物品,例如手机、钥匙等,可喷洒75%酒精或用酒精棉片擦拭消毒。

17、疫情高发期感染人数较多,如果家人、朋友、同事等被自己传染,也不必愧疚自责。如出现心理问题,可多交流沟通,或到心理和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咨询或就医。

第三,防治就医

18、如果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建议居家观察治疗。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

19、新冠病毒感染者自行服用对症治疗药物前,须确定药物在保质期内,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有用药禁忌或顾虑时,可咨询医疗专业人员。

20、一般不推荐使用消炎药。但如果出现持续咳黄痰、高热不退等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服用消炎药。

21、如果症状加重,出现呼吸闲难、气促、基础疾病加重等,及时到医院就诊。

22、普通门诊就诊前,尽量通过微信或电话预约挂号,并按预约时间段准时就诊,减少排队和人员聚集。

23、如需住院,非必要,家属不陪护如果确需陪护,尽量固定陪护人员,陪护人员不离院,尽量降低交又感染风险。

第四,特殊人群、儿童

24、儿童发热时,2~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酷氨基酚,6月龄以上儿童可使用对乙酷氨基酚或布洛芬。2月龄以下儿童发热不建议使用退热药,应及时就医或咨询医生。

25、如果要给孩子服用感冒药,尤其是复方感冒药,一定要了解药物成分是否与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成分重合,以免过量使用对孩子造成损害。

26、孩子的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用药应规范谨慎,遵医嘱,认真阅读说明书。

第五,老年人

27、血氧饱和度小于 93%应及时就医。

28、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不要随意停用长期服用的慢性病治疗药物,以保证基础病病情稳定。

第六,孕产妇

29、目前的证据不支持新冠病毒可引起母胎垂直传播,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后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引起肺炎、缺氧等表现,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

30、目前的证据不支持新冠病毒可通过母乳传播,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或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较长一段时间,母乳中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呈高水平,母乳喂养对新生儿有保护作用。感染新冠病毒仍在传染期内的产妇,优先推荐挤出母乳后由他人间隔哺乳。

第七,疫苗接种

31、目前,我国内地已经获准上市应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主要有:0新冠病毒灭活疫苗;2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3腺病毒或流感病毒载体疫苗。

32、目前研究显示,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持续时间较长、受病毒变异影响较小,因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明显而且比较持久。

33、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覆盖范围为3岁及以上人群。

34、对3-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目前已实施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为18 岁及以上人群提供了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

35、我国不同技术生产的新冠病毒疫苗的免疫程序不同,接种疫苗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全程接种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36、新冠病毒感染重症率、病死率较高的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者,这两类人群最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37、已完成初始全程免疫(基础免疫)满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满3个月)推荐接种第一剂加强免疫。进行加强免疫接种,可以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38、现阶段,60岁以上老年人、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及感染高风险人群可在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的基础上,接种第二剂次加强免疫疫苗。

39、建议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与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时间间隔六个月以上。

40、如果经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明确近期曾感染过新冠病毒,暂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目前的规定是,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应与感染时间间隔6个月以上。

相信《周知:年前返乡必知的20个防护要点》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返乡防护重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