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读书笔记精选

02-12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栏目推选:“寒夜读书笔记”。

下面是编辑帮大家整理的寒夜读书笔记,通过阅读让自己感触颇多的作者写的作品后。大家写读后感时,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希望您分享本页内容与您朋友!

寒夜读书笔记【篇1】

第二次读这本书了,和以前读单纯觉得情节太无聊单调不同,这次读走了新想法。

情节还是单一的,三个人,几个地点“银行”“街上”“黑洞洞的家里坚硬寒冷的床”,就是表情态的几个形容词也是“感激地”“大声地”“心痛地”。但书中的四百多页,就是用这种平凡到绝望,绝望至平凡的知识分子生活状态描摹出来,简单的词简单的情节简单的无望构成了一个“生又不想生,死又不敢死”的黑洞。希望是没有的,就好像密室逃生的人,越过一个坎,还有一个,可能更加艰险。战争和无能的政府就是最大的反派,一个反派足以剥夺一个甚至无数个英雄或者平民百姓的幸福,甚至意志和生命。

没有一个人物是喜欢的,但又不是黑白分明的厌恶,因为他们都有点熟悉,甚至有点像身边的人或者自己的某种时候。我一边看一边取笑汪文宣,笑他卑微舔狗,软弱无能,纠结反复构成了这本书的主旋律。但他的性格又有点像我,唯唯诺诺,因循守旧。可他比我更惨,因为他就算变也变不到哪里去,他算是有责任心的,只是他就像一只井底的青蛙,就算努力捱着往上跳,也改变不了什么。他的母亲有点像我奶奶,保守自私,看不起向往自由的女性。她把曾树生视为敌人,我觉得她的这种爱是有点畸形的,有那么一点“恋儿癖”。曾树生好像是个正面的影响?可我非常讨厌。虽然说她追求更好的也是自己的选择,但她因为讨厌婆婆而抛弃丈夫儿子,抛弃这个只有寒风和烛泪的家,是极其自私的。她以为钱就可以帮助她爱得卑微的丈夫,和可怜的家,但她作为这个家的唯一热源,唯一希望,唯一活力,她选择离开了。陈主任也恶心,小三。虽然出厂次数不多,可到了兰州以后,曾树生的态度突表,彻底激发冷漠,肯定是他促进的。曾树生的存在,不一定能保证家捱到十年二十年以后的小康,可下场不会那么惨,至少可以让丈夫在死之前不那么孤独。

“哪里都可以有她,哪里也可以没有她。”

“它的思想活动得很快,它跑了许多地方,甚至年月。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它始终围绕着一个人的身影。”YjS21.CoM

压抑间,这种卑微的爱,丝丝入扣,让人念念不忘。

寒夜读书笔记【篇2】

小说以“我”的家庭生活为主要线索,缓慢展开,大段大段的人物心理的描述,以自言自语的方式叙述,表达“我”即“汪文宣”在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夕的生活状态。以此揭示当时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人物的命运。

矛盾的主线来自于这个读书人家,包括母亲在内的一家三口都读过书。这种氛围下的诸多矛盾更显得不可思议,甚至无法理解。因此“宣”无论如何都弄不明白“为什么她们老是争吵?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家庭,这么单纯的关系中间都不能有着和谐的合作呢?为什么这两个他所爱而又爱他的女人必须象仇敌似的永远互相攻击呢?”让“我”夹在其中倍受熬煎。

我的卑微懦弱,我的无计可施,我的良善悲悯,我的老好隐忍,我病魔缠身等等,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细微而逼真。不由得读者不对这个人物产生强烈的同情感,甚至会有一点点的善意的怨恨。“树生”的塑造是一个矛盾的人物形象。既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式女性,又是一个爱家爱先生爱孩子的传统女人,然而,却无法与母亲和睦相处,最终只能是选择逃离这个带给她无尽痛苦和折磨的家庭,虽然她百般的不舍。母亲的形象是一个尤其令人同情的不幸人物。年轻守寡,守着孤儿寡孙度日,仅有的爱全部都给了他们,甚至不能允许别人分享,她的爱表现得无微不至,却也是独断专行,因此也是制造这个家庭悲剧的核心人物。

这三位主人公就这样在那个充满了苦难的岁月里生活着,没能够等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解放,没能够得到他们自己向往的普通而平常的幸福生活的开始。

小说借“宣”的嘴巴反复说过“我做过什么错事呢?我一个安分的老好人!为什么我该接受这惩罚?”“宣”最终以无声的呐喊“要求公平,他能够在哪里找到公平呢?他不能够喊出他的悲愤,他必须沉默的死去。“宣”怀着一个模糊的渴望,想找一个使他忘记一切的地方,或者干脆毁灭自己。痛苦的担子太重了,他的肩头挑不起。他受不了零碎的宰割和没有终止的煎熬。他宁愿来一个痛痛快快的了结。

在描写“树生”的矛盾心理的时候这样写到,树生心想,“她(母亲)都受得了,她似乎就安于这种生活,为什么我就不可以?为什么我总是感到不满足?我为什么就不能牺牲自己?”“难道我就应该这样争吵、痛苦地过完我这一辈子?他们把寂寞留给我一个人,难道我就这样枯死了么?”可是当有一条路可以选择的时候,“树生”即兴奋又痛苦,而且还有一种惶惑的感觉,她仿佛站在十字路口,打不定主意要往什么地方去。她反复的说,我不走,要走大家一起走。”虽然她的决定并没有给她带来快乐。

但是母亲的话永远是那么刺耳“只要你(宣)肯答应我,只要不再看到那个女人(树生)我什么苦都可以吃,什么日子我都能过得去了!”“这种生活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呢?我得到什么满足么?”她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答复,挣扎了许久,才找到一条出路“没有!无论精神上,物质上,我都没有得到一点满足”“生命就这样平平淡淡一点一滴地消耗。“树生”的忍耐到了极限。这里不就是使生命憔悴的监牢?她应该飞,必须飞,趁她还有翅膀的时候。她要先救出自己。”“树生”最后选择了离开。

虽然她离开家但是她依然按月寄给“宣”生活费用,嘱咐“宣”及时看病。而且最终回来,当得知“宣”的离世,儿子的不明下落时,她觉得这个世界实在是太冷了,她需要温暖。

当一切即将结束的时候,萦绕于脑海的三个主人公清晰的站在面前。我怀着一腔的悲愤看着历史中那些小人物的命运,我因此看到我生长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值得庆幸。但是我依然感到了很深的寒冷,甚至是浸骨的冷。直至周身颤抖,和文字一起。

寒夜读书笔记【篇3】

书中的主人公王文宣,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大家心目中的老好人,最后因肺核惨死家中。作者巴金先生绝不是简单地为我们展现肺结核这种病在医疗水平极其低下的旧社会中有多么的恐怖,而是借汪文宣之死向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提出的深沉的控诉!

主人公汪文宣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怀揣伟大的教育梦想的他,离校后只能在一个半官半商的图书文具公司里当一名小小的公务员。说到公务员,也许有很多人会很羡慕他,有一个衣食无忧的铁饭碗。事实上,在那个时候的社会,官商勾结等混乱腐败的政治格局,像汪文宣这样安分守己、老实厚道的知识分子就成了被压榨的对象,他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安安分分地做人,却依然换不来一家人的温饱和应有的社会地位。

然而对于汪文宣的遭遇,我除了深表同情之外,更多的是怒其不争。

在公司里,面对上司的欺压和同事的冷嘲热讽,他总是忍气吞声。他说:为了生活,我只有忍受。但是那个职位又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帮助呢?有这么一个公务员的职位,儿子的学费还是得靠在银行里当花瓶的妻子支持,母亲不但享不了清福,一把年纪了还要去当老妈子帮忙添补家用。有多少次他对自己说大不了我不做了。但他只是想想而已,他不敢这么做。就这样,枯燥单调、薪水微薄的校对工作一点点地消磨他的意志。吞噬他的理想,他还在为它呕心沥血,慢慢耗尽自己的精力。

不死不活的困苦生活增加了意见不合的婆媳之间的纠纷,他爱妻子和母亲,爱任何一方都胜过于爱自己。但是他却没有能力去平衡妻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对于妻子和母亲的冲突,他不敢去面对,甚至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直到看到妻子给他之前要求她写封长信给母亲道歉的回信后,他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意识到自己的天真。

他渴望改变生活,改变命运,但是他却没有起来反抗过、努力过。在困顿中,他总是这样安慰自己:等抗战胜利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就这样美好的幻想支持他默默的承受生活的不公。然而真正到抗战胜利之时,却是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之日。这实在是人生的悲剧。

寒夜读书笔记【篇4】

作者:秦言。巴金先生转型之后的作品,没有了“爱情”、“激流”的呼喊,通篇的破碎、痛、苦难。

汪先生是整个的破碎,破碎的爱情、家庭、身体、工作,观摩妻子和母亲的争吵,读者都是深深的无力,何况夹在中间的汪先生。

母亲和妻子的不和,间接导致了汪文宣的死,但究其深层还是其本身的软弱性,通篇的汪先生没有对任何人说过一句硬话,他一直在退让忍耐。在选择上汪先生和妻子形成对比,一个是完全为他人活,一个是衡量之后的个人本位。

如何担当人性的最大可能,首先是一定程度的自由,曾树生选择自由,选择离开,她身上是女性知识分子在特殊背景下依旧残存的浪漫与个性。而汪文宣则是完全的压抑,如果在工作上的忍耐是一个中年男人面对养家糊口的不得不,那么在家庭中的屈就又该怎么解释?母亲的形象,令人想到曹七巧,但他并非不爱儿子,他完全被封建观念束缚。面对儿媳的狠戾,完全像是早年丧夫压抑下的变态人格。

母亲的强势,妻子的不满,工作的压榨,一直强撑的汪先生终于支撑不住,他的思想和身体一起破碎。

寒夜读书笔记【篇5】

昨天的夜,黑沉沉的,窗外的冷风呼啸着旋来卷去。可能是今天的暧气烧得不好,尽管在屋里也能感觉到寒意从四周袭来,把我紧紧包围。我试图用看书驱赶孤冷,可偏偏打开的是巴金的《寒夜》。

不魁是大作家,《寒夜》里的人物在巴金笔下刻划得淋漓尽致:汪文宣,骨瘦如柴,弯背驼腰,唯唯诺诺,时不时地咳嗽,委曲求全,连句响亮话也说不了的人;曾树生,汪文宣的妻子,美丽动人,修长的身材,白白净净的皮肤,一身胭脂香,是一位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女性,是一位爱美又富有魅力的女性。汪文宣的母亲,吃苦耐劳,婆婆麻麻,有好心却没做好事的人;小宣,汪文宣的儿子,苍白无力,怯生生的眼睛,沉默寡言,未老先衰的人。在我看来,小宣毕竟是个孩子,孩子是无辜的,暂且不说,其余的三个人都不算是正面人物形象,也不算是反面人物形象。三个最亲最爱的人,却不能和睦相处,偏偏要相互伤得很痛很痛,难道说爱真的要与痛永远相伴吗?

巴金写《寒夜》显然是在控诉当时的旧社会、旧制度,是为生活在水生火热战争年代,穷困潦倒的人叫冤喊屈。我看着《寒夜》泪流满面,我倒不是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所打动,也不是同情汪文宣一家人,只是为汪文宣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感到痛心。既然时代已经让人很无奈了,为什么一家人还要无休止地争争吵吵?当时社会大家庭已经让人不得安宁,为什么四口之家不能同甘共苦、和睦同处,齐心协力去面对一切呢?汪文宣的母亲深爱着自己有病的儿子,她愿意为儿子做一切事情,可她又无时无不刻不在害着儿子,她明明知道曾树生是儿子最爱的女人,她却容不下这个让儿子深爱着的女人,恨不得让树生早一天离开家门。曾树生也一度想留下来陪有病的老公度过一生,只希望婆婆少一点恨自己,只希望老公能给自己做主,然而老公的顺从,婆婆的无情还是逼她违心地离开了家。他们中的每个人也许不值得同情,我只是在可怜他们,他们不是在生活,而是在挣扎。

旧社会、旧制度缺衣少食日子难过,叫苦喊冤少不了争吵。今天衣食无忧难道每家的日子就过得快乐幸福吗?离婚率越来越高,婆媳关系还是一对矛盾。来自外来压力,外界因素的烦恼或许少不了,我们也或许管不别人、更管不了社会,为什么一家人还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认、相互尊重?是呀,一个人想得开不等于一家人都想得开,一个人明白不等于每个人都能明白,要不怎么会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既然如此那就活出自我,活出自信为好。

窗外的风依然刮着,我起身走进儿子的屋子,呵,儿子的小屋暖和多了。对呀,天气变幻多端让人难以掌控,重要的是自己要有消热解暑、遮风挡雨,防寒取暧的意识和本领,即使在寒夜也不至于受冷。

寒夜读书笔记【篇6】

带着满心的愤怒和悲哀读完了整本书。

可能中文系真的会把女人变的更加感性,更加民主。树生对文宣是有爱的,她爱的深沉,她可以不要名分地和他生活在一起十多年,她可以为他生育后代,她甚至可以为了他忍受汪母的恶语相向。在去兰州之前,树生是有过犹豫的,她说过只要文宣可以挽留她,她就会留下,可是文宣并没有这么做,她一次次的让步给自己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很多人说树生是个自私的人,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抛弃孩子,诚然,她是个不称职的母亲,或许以前我也会有和大多数人同样的看法,但是现在我觉得能够理解她,我不是一个母亲,我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但是现在一个女性的角度,我真的理解她在压抑了很久时候的释放,那种为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而努力时的不顾一切和洒脱。你不该一味妥协和压抑地活,女人的时间太短了……

对于文宣,我是抱有同情式的厌恶,可以说厌恶远大于同情。作为一个男人一味的“忍让”,以一个弱者的姿态在乞讨爱,一旦别人离开了自己就感觉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这种表现在我看来无非就是懦弱的表现。他只看到了树生离开后他自己的悲痛,却不曾看到过树生在时他给树生带来的悲痛。他总觉得自己为了这段感情付出了太多,隐忍了太多,但是恰恰是这种隐忍才最伤人。总给自己贴什么善良和孝顺或者老好人的标签,殊不知以爱之名去伤害别人才最让人恶心。你的境遇是时代的悲剧,但是活在这个时代里的不止你一个人,生活很苦,不只有你一个人壮烈!

汪文宣和曾树生式的爱情悲剧是他们双方和汪母共同造成的,也是万恶的旧社会的产物。在那种时代背景下人们追求自由而不能,渴望幸福而不得,人们有的是满心的压抑,每一天都是压抑的。

巴金说他要让蒋介石看到在他的统治下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安排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死去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举国狂欢然而抗战胜利并不能解救他们,“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才疏学浅,不想过多提升主旨,这本书是真正的寒夜,刺骨的寒冷,读完以后压抑,压抑,还是压抑……

教育笔记《寒夜读书笔记精选》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寒夜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