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科普:开学季做好诺如病毒胃肠炎预防

02-25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人员密集场所,现在正值开学季,学校方面更应加强健康管理、注意科学预防。今天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开学季做好诺如病毒胃肠炎预防相关内容,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开学季做好诺如病毒胃肠炎预防

第一,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全年均可发生,冬春两季多见。水痘的传染性很强,儿童和青少年容易感染发病。潜伏期一般是接触病毒后的14至16天,患者在发病初期可出现发热、不舒服、厌食和头痛症状。

第二,诺如病毒胃肠炎近期也进入高发季节。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专家介绍,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胃肠炎全年均可发生,人群普遍易感。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发布水痘及诺如病毒胃肠炎健康提示,希望各个学校做好开学季健康管理,进行科学预防。

1、如何预防水痘呢?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专家表示,接种疫苗是应对水痘的重要方式。同时,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和环境密闭的地方活动,得了水痘的患者要立刻隔离并及时就医。

2、感染了诺如病毒怎么办?

诺如病毒感染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诺如病毒胃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轻,无需治疗,休息2至3天即可康复,可口服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呕吐和腹泻消耗的水分。

同时大家还要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的良好卫生习惯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比如:

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应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洗手程序。

吃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贝类海水产品则一定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诺如病毒“抵抗力较强,在60℃高温或经快速汽蒸仍可存活。

选用卫生合格的桶装水,自来水和桶装水最好烧开饮用,避免开水与生水混合饮用,以防水被污染引起发病。

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清洗被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温馨提示:幼儿园发生诺如病毒时的处理方法

第一,当发现有幼儿呕吐时,教师需将呕吐的幼儿与其他幼儿进行隔离,并组织幼儿迅速、有序地撤离。

第二,保育老师做好个人防护,快速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防护服等,警戒和通风,其他人员请勿入内。

第三,用一张毛巾将消毒剂撒过的区域覆盖起来,静置五分钟后进行处理。以免在清理时将病毒在空气中扬起。

第四,保育老师将包裹后的呕吐物单独处理放入园外垃圾箱。

第五,先用消毒水将半径两米之内地面清理干净,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一遍。

第六,清理完毕后,保育老师需要把班级终末消毒。(擦拭门把手、玩教具、桌椅、地面、卫生间等)yjs21.CoM

注意:呕吐幼儿居家休息3天以上,完全没有症状后再行入园,班级教师和家长沟通幼儿具体情况。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知识科普:学校地震避险自救常识


地震是板块运动的非同步漂移引起的板块间相互挤压造成的,这是属于自然现象,在面对地震时,我们要有避险自救的意识,下面就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学校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校是人员密集型场所,假如你在学校里,避震应注意以下几点:

1、震前合理预防

学校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应急避震常识;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 和场地;制定地震应急预案,经常组织师生进行演练。

2、 震时科学应对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师生的冷静与果断。

正在教室上课时怎样避震:

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师生们可以迅速抱头、闭眼、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决不可乱跑 涌向出口或跳楼,地震后要在教师指挥下或按平时演练的要求迅速有序地向教室外面转移。撤 离过程中,在楼梯转角处最容易发生踩踏事件,要注意有序通过。

在操场或室外怎样避震: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注意千万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震 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3、做好自我保护

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 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 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知识拓展:地震后多少小时内为最佳救援时间

科学统计数据显示,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生命能够坚持的时间:没有氧气可坚持5~7分钟,没有水可坚持5~7天,没有食物可坚持15~30天。

但是,地震发生后,人被埋压在废墟之中时,身体的抵抗力会明显下降,同时,由于被埋压,一般都会受到外伤,身体出现创口,可导致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这些病菌往往会在侵入人体三天后发作,造成创口感染,极易致人死亡。

另外,人被埋压后身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四肢、臀部等肌肉丰满的地方容易出现组织坏死,导致“挤压综合征”,严重威胁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救援的时间越早,幸存者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前三天的救援对于减少伤亡尤为重要。因此,国际上通常将72小时作为灾害中被埋压人员生命的临界点。

地震自救避震常识:

第一,避震要点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第二,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第三,在家庭怎样避震

在楼内,应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在平房,根据具体情况或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或者跑出室外空旷地带。

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炕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因此,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里要注意利用它们。

震后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措施:

1、通风最重要。人类生存离不开氧气,要想在地下存活超过72小时,必须使空间通风。因此,人在被埋压后首先要找到可使空气进入的缝隙,并采取抠、挖等方式尽量使缝隙扩大。

2、水和食物是生命之源。人被埋压后利用自己的尿液代替水来维持生命是较好的办法。因为在人的尿液中,96%的成分是水,可以用来给身体补充水分和盐分,维持生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寻找食物和水。

3、懂得自救、保存体力和树立信心是创造奇迹的重要条件。在地震中受伤,不要被动等待。如果还能活动,可以先给创口止血;如果出现骨折,用腰带、衬衣等进行简单固定;听到有人经过时呼救,或者用砖块等物体敲击管道、墙体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要保持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得救。

知识科普:CH.1.1变异株你了解多少


关于新冠病毒大家了解多少,1.31号中疾控深夜发布有关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相关知识,在这些方面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清除,下面小编整理了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相关热点问题及回答,以供阅读!

第一,奥密克戎变异株 CH.1.1 是什么?

CH.1.1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5的第六代亚分支。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新增多个突变位点,增加了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时,新增的一个突变位点(L452R)曾经是德尔塔变异株的特征性突变位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突变位点也存在于许多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中,如BA.5.3和BA.5.1.3等。

2022年11月至今,CH.1.1在美国新冠病毒流行株中占比呈上升趋势。2023年第4周,CH.1.1在美国流行株的占比为第五位,仅次于XBB.1.5、BQ.1.1、BQ.1和XBB变异株。

第二,CH.1.1 致病性会更强吗?

目前,未见CH.1.1变异株的致病性增强,仍需进一步关注。一般新毒株出现后,感染病例需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初步判断新毒株的致病力是否变化。

第三,CH.1.1 全球流行特点

根据GISAID数据库收录序列显示,CH.1.1于2022年7月8日在印度首次采集发现。近1个月,CH.1.1及其亚分支在全球序列数占比超过6%。截至2023年1月30日,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主要在英国、丹麦、新加坡等国流行,在英国近一个月内上传的新冠病毒序列中占比约为25%。

第四,CH.1.1我国检出情况

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2022年11月10日采样)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输入病例来源地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第五,CH.1.1能引发第二轮感染吗?

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第六,如何面对CH.1.1?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

来源/人民网科普综合环球时报、中国疾控动态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春季开学: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要点


学生的放假开学这本身就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那对于学校而言,在新冠疫情下,我们如何做好学生返校的防控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要点,希望会有所帮助!

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要点

1月7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消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指南第三篇“重点机构”中的《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对校园疫情防控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

1、没有疫情的学校,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

2、疫情流行高峰期间,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高校可实施分区管理。

3、疫情解除后,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要及时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幼儿园要及时恢复开园。

4、学校组织工作力量加强师生日常健康监测,提醒督促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

5、开学返校前一周,学生居家每日开展测量体温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临床症状观察等健康自测,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要检测抗原或核酸,如检测结果确认感染病毒,须如实报告学校,延迟返校。师生返校后连续7天开展健康监测,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

6、师生入校时测量体温,发现发热等症状师生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

7、学校在校舍入口、楼梯入口、电梯入口等位置摆放共用消毒用品,师生员工进出时可自行做好卫生消毒。

8、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堂餐桌安装隔板,学生错峰就餐,有条件的设立单向流动通道。

9、加大图书馆桌椅间距,合理分配空间,保持安全距离。

10、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通过适当减小班额,加大桌椅间距等方式,保持安全距离。

11、细化校内感染者分级诊疗办法:

中型病例转诊至亚定点医院;

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转诊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医院。

12、学校协同对口医院开展多场景、实操性转诊救治应急转运演练,及时发现解决堵点和漏洞,提高转运效率,确保一旦出现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迅速激活绿色通道应急救助体系,快速精准响应,做到“点对点”“人对人”流畅对接。

13、学校在保护好隐私的前提下摸清学生疫苗接种、感染病毒、患有基础疾病和身体健康有特殊需要的师生底数,建档立卡,跟进服务,并建立兜底帮扶机制,会同社区开展师生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开展健康管理。

14、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人口总数的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包括退烧、止咳、止泻等药品。根据师生在校学习期间加强自身健康状况监测需要,储备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根据师生日常防护需要,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并确保有2 周以上的储备量。

15、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突出心理问题,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强、常态化、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援助,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学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强化心理重症和危机识别与干预,及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16、学校加强对感染师生康复期的健康指导,引导师生做好康复期健康管理。不组织或要求康复期的师生参加剧烈运动。

高等学校:

17、高等学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对校内从事餐饮、物流、保安、保洁等重点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

18、除跨地区返校入学确有必要外,高校师生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健康查验办法,由属地或学校征得属地同意后作出规定。

19、高校校内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实施线上教学、调整教学安排等疏散人员措施。

20、高校科研、实习、考试等相关教学活动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疫情适时作出合理调整安排,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

21、高校校医院要扩充资源、改善条件、充实力量、提高能力,建立与亚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和学校附属医院的业务联系和工作对接,设立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面向师生公布热线电话、提供师生在线医疗咨询服务。

22、疫情流行高峰期间,高校可利用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大型场所增设发热诊疗点,提供快速便捷医疗服务。

23、将高校老年教职员工作为重点人群,摸清老年教职员工健康状况底数并建好台账,及时了解其健康状况和就医需求,做到“一人一策”。

24、有条件的高校可为老年教职员工发放血氧仪、药品等,指导老年教职员工通过居家监测血氧水平等方式,提升重症早期识别和预防能力。

中小学校和幼儿园:

25、根据实际需要和当地条件,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师生筛检、轮检、抽检等适宜的抗原或核酸检测,师生出入校门不再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须提供核酸或抗原阴性证明。

26、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出现感染者后,学校在第一时间向所在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报告,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当感染者占比较大时,可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停止线下上课、实施线上教学。

27、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做好幼儿的健康监测,确保健康的前提下送园。一旦出现感染者,应及时采取临时关停措施。

28、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设置师生健康观察室,为有发热等症状师生提供临时留观,并指导家长安全接护学生和幼儿回家。

29、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加强卫生室(保健室)建设,配齐专业人员,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培训,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设备和药品,承担防疫知识普及、学生患病应急处置等职责。发挥校医院(卫生室、保健室)的学校健康管理中心作用。

30、中小学校、幼儿园加强师生健康监测,落实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建立学生健康信息电子台账,提高疾病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

喜欢《知识科普:开学季做好诺如病毒胃肠炎预防》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学校注意预防诺如病毒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