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观看纪录片观后感3篇

03-15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精选:“观看纪录片观后感”,欢迎阅读。

在当今社会,电影对于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我们的真实感受,观看完以后让我们有了许多的心里感想。如何写出作品的观后感里的重点呢?栏目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观看纪录片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看纪录片观后感【篇1】

俗话说得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如何在当前攻营拔寨阶段,彻底根除穷根,杜绝春风吹又生上,笔者认为还需要做到心沉基层,不仅要在房前屋后、在街节后巷做好宣、扫、拆,更要在百姓心里面,思想上做好宣、扫、拆。

宣传党的政策,杜绝懒汉思想。一事一议的光伏路灯,是百姓脱贫方向的指引灯,村村通组组通的水泥硬化路是百姓奔小康的康庄大道,扶贫教育帮扶是逃离贫穷的的汽车,医疗帮扶更是防止一病回到解放前的安全员。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针一线、一分一角都是需要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所得。当懒汉只会让美好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宣传党的政策,不仅是让百姓懂政策感党恩,更是要让百姓明白富裕是靠劳动靠努力来的,绝不是不劳而获的。

扫好村前寨后环境,也要扫除百姓等、靠、要思想。从门前屋后到街前巷后再到村前寨后,卫生保洁员辛勤劳动,给大家换来了干净卫生的环境,让村寨新天换旧貌。但这扫,不仅要扫看的见垃圾,还要扫出看不见的垃圾,要扫到百姓的思想里、心坎上,要扫除我是贫困户我光荣、我穷我光荣、扫除我领低保我光荣的思想垃圾,更要扫除不愿劳动、一心等、靠、要的思想垃圾。只有扫除等、靠、要的错误思想,明白等、靠、要没出路,勤奋努力方是出路。

拆除老、破房屋,更要拆掉懒也能得的思想。当前拆除老、旧等一些不安全、不具备居住条件房屋的工作一直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拆除这些在生产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不仅降低农村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更加展现了新农村的风貌。但要认识到,仅拆除老、破房屋只是拆工作的一分部,另一部分还要拆掉等、靠、要、我是贫困户我光荣懒能得的危险建筑物。只有拆除这些危险建筑物,要让百姓明白等是靠不住的、等是要不到的、贫困不是光荣的、当懒汉更是什么都得不到的。从老百姓心底里、思想上拆掉这些不安全的想法,在思想的根基里扎紧勤劳才能脱贫的钢筋,浇灌跟党走方能致富的水泥,才能让脱贫奔小康的高楼拔地而起。

观看纪录片观后感【篇2】

中国运动员谷爱凌,运动场上的夺冠热门,也是社交媒体上的闪耀明星。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如此多的赞美和掌声,她如何看待荣誉,如何定位自己?又如何在闪光灯下和训练场之间取得平衡?

荷兰运动员凯维尔拜堪称短道速滑运动的王者。2018平昌冬奥会,他因伤黯然离场。北京冬奥会,他满怀信心,再度踏上速滑赛道。面对赛事压力和民众的热切期待,这位热爱音乐的速滑顽童能否重回巅峰?

美国运动员艾丽斯梅里韦瑟把一切的成功都归结于毅力深挖痛苦、战胜痛苦、超越极限的能力。她与自己的身体疾病作战,鼓起一切勇气踏上征程。备战北京冬奥会再度受伤,但她没有放弃。尽管最终在积分赛中成绩不佳,错失来北京参加冬奥会的机会,但她的坚韧拼搏仍旧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

墨西哥运动员多诺万卡里略是第一位获得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入场券的墨西哥运动员,是墨西哥的骄傲。尽管条件艰苦、经费奇缺,只能边教学、边训练,但为了这份热爱,多诺万献上了自己的所有。m.Yjs21.CoM

英国运动员凯迪奥默罗德被誉为人造滑雪坡公爵夫人,是障碍技巧和空中技巧项目的佼佼者。但多年的极限运动带来许多病痛,她曾进行过7次性命攸关的手术,甚至一度不得不重新学习如何走路。然而,面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凯迪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训练备战中。

为了拿到北欧两项(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的冬奥会入场券,中国运动员赵嘉文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将自己逼到绝境,只为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这些运动员肩上承载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梦想,更是国家、民族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飞越冰雪线》将镜头对准他们的运动生涯、团队家庭、人生经历,着重讲述备战背后的心路历。

观看纪录片观后感【篇3】

《白山黑水铸英魂》,这部纪录片以罗登贤、张甲洲、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中国共产党人鲜为人知的东北抗联事迹为主要内容,制作人经过多方走访调查详细记录了他们在东北这片热土做出过的卓越贡献,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遗物、遗存。整部作品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风雨、砥砺前行的高尚民族气节,更是对党团员群众学习党史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

纪录片中说到,1931年随着“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出卖”以致东北全境沦陷。面对日寇的入侵,杀烧抢夺,老百姓的生活痛不欲生。此时,只有中国共产党人真正为了祖国安定、人民幸福而四处奔波,绞尽脑汁与国民党以及日军抵抗。作为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的罗登贤多次发出铮铮誓言,带领2300名党员英勇奋战,他清楚的知道,武装抵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是为东北人民求解放的唯一途径。

扩展阅读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推荐


有人说过,人因独特而存在。观后感,就是把我们看完某作品后内心有感触的想法写下来,写观后感主要就是抓重点,突出一部作品里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或情节来写。观后感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带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1

2021年,经历多次心理煎熬和情绪崩溃,把读书和电影这两个最大的兴趣爱好全都抛掷脑后。值得庆幸的是,周边的人都在帮助和温暖自己。既是前辈、领导,又是一位贴心的大姐姐,给我推荐了纪录片《河西走廊》。向来没有耐心的我,利用半个月的闲暇时间,终于看完了,震撼感动之余,又羞愧于自己的无知。

恢宏大气的磅礴解说,跨越千年的风雨洗礼,惊奇艳丽的敦煌壁画,河西走廊资源禀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嘉峪关、金昌,从汉代到新中国,从探索到兴盛,河西走廊始终作为西部大通道链接中国与世界,源源不断的给予文化滋养与资源输出。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祁连山脉巍峨屹立,河西走廊的历史厚重而又深远。

始于张骞出使西域,茫茫沙漠滩,浩瀚大戈壁,一主一仆,虽满眼沧桑,脚步却轻盈稳健。之后霍去病率大军打通河西走廊大通道,自此,金戈铁马的烽烟岁月正在远去,蜚声世界的丝绸之路已经启程。繁荣发达的经济贸易,来来往往的商人车队,漫天卷地的飞扬黄沙,共同绘出一幅壮观的河西走廊大地图。文化往来,精神传承,遥远的大西北给人留下无限遐思。历史沉浮,通道经济兴起衰败不断轮回,但河西走廊作为陆上丝绸之路,毗邻中亚,成为西部通往欧洲的必经之道。陆运物流价格高于海运,陆上丝绸之路贸易优势已不在凸显,但构建中亚欧外循环经济圈,河西走廊的通道价值意义非凡。

看完十集纪录片,惊讶于自己的无知与迟钝,马踏飞燕、雷台汉墓…,虽亲身所到,但内心却毫无波澜,没有学习与积淀的走马观花,似乎是毫无意义的摇摇晃晃。在这里,也立个小小的flag,毕业旅行能够沿着河西走廊走一遭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2

在河西走廊,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五胡乱华期间反哺中原的儒家文化,隋炀帝杨广时期万国来朝盛会,儒家和佛教交汇形成的璀璨辉煌的石窟,都始于公元前138年张骞踏出长安城的那一步。

恶劣的自然条件、流匪、战乱、疾病等,路途之艰辛非我辈之人想象。曾有幸前往甘肃兰州一趟,气候干燥、粗犷是留给我的第一印象。领略了黄河沿岸热闹非凡,尝到了正宗的兰州拉面,沉醉于兰州博物馆之丰富,佛教艺术之璀璨令我惊讶。再回过头来看《河西走廊》,解答佛教璀璨发展的脉络。

《河西走廊》以时间朝代为线,以人物为风骨,以内容事件为血肉,勾勒出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在河西走廊,那些留下姓名文人武将,那些辛苦奉献的无名百姓,不管是名利、欲望、奉献,都成为了丝绸之路的养分。令我苦笑的是,河西走廊在北宋、南宋时期没有一丝介绍。在元朝之后,河西走廊渐渐没落,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恢复战略地位。因此,特别欣赏汉唐之间河西走廊的发展,留下一点思考痕迹,留作纪念。

“人人”都有出场的时间,或早或晚,“人人”是否有你我?

张骞、刘昞、鸠摩罗什,这些皆是有信仰的人,苦难时不怨天尤人,而是耐得住寂寞潜心致“学”。史书记载寥寥数笔功绩,一笔一墨皆是悠悠岁月修行,由背后血泪抒写而成。回想起儿时课堂时的不以为意,如今再回数二十多年求学,单单念起他们的名字都令我感受沉甸甸的分量和惭愧。

近三十载岁月,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不论艰难险阻,斗转星移,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浪漫所在。张骞、刘昞、鸠摩罗什、唐朝敦煌壁画李工......,在自己人生道路中,“人人”皆有出场的时机,耐心沉淀自己,为“浪漫”寻找一片净土。

至于“人人”是否有你我?答案自在脚下。

不知道是不是幸存者偏差,每个时代,总会有几颗耀眼的星,闪烁着非凡的光芒,穿过空间和时间,令人无限遐想。

张爱玲说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表达美中不足。

江南缥缈录也有三恨,一恨不生在蔷薇皇帝朝,可以夷平九州;二恨不生在风炎皇帝朝,可以北克蛮族;三恨不生在北陆宁州,可以看见万千美人迎风举翼,衣白如雪。这三恨表达英雄壮志未酬的遗憾。 高层战略

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以显示汉帝国的武功和军威到达河西。

张掖,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腋。

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冲,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

敦煌,即盛大辉煌之意。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中华皇帝是中央集权的代表,各个帝王尤其是开创者,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谋求王朝万世长存。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音同文,车同轨",实行郡县制,为一家一姓谋求万世太平。这就导致帝王,既要统御万民,又要求战略具备顶层高度,不在意“一城一地得失”细枝末节。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帝王,收复和打通河西走廊,对后世两千年的意义是汉武帝未曾想象到的。河西走廊的畅通,丝绸之路的形成,会首先形成商贸的交流,而商贸的交流必然引发人员的交往,人员的交往则必定带动文化的传播和交汇,文化的交流更进一步促进感情的交流,最终融合同行。

前面所列的四个城市,我至此才知晓其典故涵义,颇为惭愧。整个纪录片河西走廊有两个重要角度,令我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个人认为非常有必要记录的。

其一,佛学和儒学交流融合

乱世易出宗教、神灵,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道家张角借教起义;元朝期间,藏统佛教兴起;再往远了,西方拯救世人等。河西走廊的畅通,给佛教东传创造了基础条件,于是鸠摩罗什等人历经磨难,前往长安讲学,翻译著作;再往后有僧人西行取经,包括《西游记》原型的玄奘和尚。

因此,河西走廊形成了璀璨的佛教艺术,石窟。此时的儒家思想兼容并蓄,又或者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未能远播,儒家与佛教融合。

其二,儒学反哺中原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到了两晋南北朝,中原战乱平凡,而儒家在河西走廊得以休养兴盛。拓跋迁移都城汉化,给了儒家机会,而此时中原的儒家因战乱已千疮百孔,最后是河西走廊的儒学火种传续后代。

此时再回头看,河西走廊重要性不言而喻,塑造并改变了后世精神风貌、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3

一个秣马厉兵,峥嵘初现的汉帝国正冉冉升起,我沿着河西走廊的脉络,一点点还原了昔日走西域,开西疆的荡气回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十八披甲封帅,二十封狼居胥。这世间应无少年不想学霍骠骑,收复焉支山,弘不世之功。看这部恢弘的历史纪录片,我总觉得,无数忠骨销魂的汉家将士似就在眼前一般。

那是一段惊心动魄的铁血岁月,英雄的荣光浸润了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中原与西域世界互通的大门在无数将士的浴血奋战中被缓缓开启,这富足的土地终于向中原展现真容颜。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从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到霍去病拿下河西走廊,从此,祁连山下的这条走廊正式融入中华文明的血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几个动人的名字开启了河西走廊金戈铁马的征途,自此,千年丝绸之路的波澜壮阔才得以为人们所知晓。甘肃,敦煌。虽未能至,但的确叫人心向往之。

这里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有无数的坚守,开创与信仰,还有数不清的战乱和残杀,这片土地蕴蓄了太多不为人所知的骁勇故事,也积淀了太多的骊歌传奇。河西走廊是在满目戈壁下在祁连山的雪水下被滋润的,它拥有雪莲遗世独立的气质,即使历史千百年的锉磨也没叫他蒙上风尘,反而更加坚挺。时间的脉络渐渐向前延伸,它不会驻足回望,或许,它永远也不会发现,这条走廊的生命的毅力早已超越了时间。

娓娓道来的是河西走廊的事迹,缓缓流淌的是祁连山的雪水,这是一部不可错过的纪录片,我也认为,这是关于西域的一首荡气回肠的启蒙诗。时任敦煌研究所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的沙武田教授及总撰稿邓建永表示,40万字的学术剧本几乎囊括了河西走廊在各个朝代的历史变迁,当我们翻开这幅画卷,发现它与中原王朝的国家经略息息相关。极致的美的享受和恢弘的历史基调共同造就了部历史纪录片,它历久弥新,久盛不衰。

几百字的话语根本说不尽这部纪录片的“骨相”,我能从这部片子里,轻易地衡量出历史的重量,河西走廊的真实地质地在我面前展露,这一刻,我似在玉门关。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4

河西走廊,第一集,出乎意料的好看,张骞出使西域,肩负着汉朝的使命,想要去往西域,必须经过匈奴的领地,他被俘虏了。匈奴人想要得到一些关于汉朝的情报,或许也被张骞的忠心打动,匈奴人非常宽恕他,并且让他娶了漂亮的匈奴妻子,这也是匈奴领地枯燥时的一抹光吧,支撑他前行。九年了,他决定出发,再次前往西域,他的妻子是知道的。熟悉了西域的地势和民族风情生活习性,他决定回长安,带着没有忘记的使命,出发。回程准备换条路线,没想到,已经成为了匈奴的地盘,所以他不幸的再次被俘虏,匈奴人仍然宽恕他,他也见到了自己的匈奴妻子,三年后,他决心回去,这一次,善良的匈奴妻子跟着他一起回长安。他给汉武帝讲述了自己十三四年以来的探索,想要通往西域见到更广阔的视野,就要跨过地势险峻的河西走廊,得到了汉武帝等人的赞扬,他的妻子一年后染病去世,史记相关记载很少很少,但是他的坚持,一定离不开妻子的支撑。如此的爱国情怀,如此的忠贞,我为之动容。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5

《河西走廊》跨越了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蒙元、明清、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今天的西气东输工程等,始终在为中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从张骞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等人,历经艰难万险,河西走廊终于被打通。它不仅是中原王朝通往西域,西亚,欧洲进行经济文化政治交流的唯一塞道,也是古代商贸文化的必经之路。张骞出使,霍去病卫青击退匈奴,儒家文化的沉淀,佛教的造像,27国商盟会议,敦煌的洞窟壁画,凉州会盟,朝代更替的沉寂到稀缺矿产资源的发现,历史的鸿崖里,河西走廊成就了无数的帝王使臣,起起伏伏。而背景音乐也格外的引人入胜,雄浑壮阔,苍凉悠远、还有种淡淡的忧伤,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在耳边讲述他所经历过的沧桑岁月。

纪录片《河西走廊》观后感 篇6

看完《河西走廊》最大的感受就是:这辈子一定要走一遍大西北!这部纪录片放弃了通常纪录片的模式,没有学者专家访谈,完全用解说与音画牵引,用电影化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故事发生在河西走廊,从汉至今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十集纪录片里一瞬而过。

无论从画面、服装、表演、配乐或任何一个角度看,《河西走廊》都要高出其他所有历史纪录片一个档次。

本片从汉武帝开拓西域开始,一直讲到了共和国时代的铁人王进喜之所以起名“河西走廊”,而不是“丝绸之路”,因为那片地方只有汉唐才称得上丝绸之路,而河西走廊在其他历史阶段也都充满了故事。

没有冷冰冰的复述历史,而是把历史人物一个个鲜活的演了出来。既展现了先人们为了使命不屈不挠的一面,也展现了他们作为人的一面。张骞出逃时对妻子的不舍、少年霍去病的意气风发、年老汉武帝的回忆和恐惧...除了汉武、隋炀、左宗棠、林则徐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也讲述了很多小人物的故事,他们在历史上也许没有留下过姓名,却留下了足迹。

观众评论:只有亲身走在河西走廊,体会这苍茫大地,巍峨雪山,丹霞戈壁,大漠草原!才能感受霍去病将军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言是何等的悲壮!泱泱华夏,惟有这西部广阔的大地能带给我如此强烈的认同感。三千年丝绸之路的兴衰,河西走廊——这丝路的摇篮,如今又将沐浴着复兴的朝阳!

[荐]纪录片领航观后感1000字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精选:“纪录片领航观后感”,欢迎阅读。

生活中我们会观看很多作品,从中领悟到许多心得,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新的感悟,当不同的人在看完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写观后感不光可以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思考能力。你知道如何写一份观后感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纪录片领航观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纪录片领航观后感 篇1

有一种东西,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这种东西有虚有实。他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在心中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他叫梦想。

从小我就有梦想,梦想着当上美丽的“白衣天使”为人民服务,为人名做贡献,我觉得为他人服务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我梦想当上“白衣天使”,看到四川雅安地震那么多人受伤,自己也相尽一点力,可是自己还小。看到那些伟大的医生为地震中的人们帮助,医救的时候。那瞬间我感动了。我发誓我长大以后我一定做医生,如果我当上医生后,我一定要帮助大家,做一个人们敬仰的伟大医生。

在实现梦想的途中总会有挫折,有困难,就像帕格尼尼一样。4岁时出麻疹,险些丧命。7岁时患肺炎,又几近夭折。46岁时,牙齿全部掉光。47岁时视力急剧下降,几乎失明。50岁时又成了哑巴。帕格尼尼遇到了这么多困难。挫折。也从来没有退缩过,就这样经过多年的苦练,成了天才小提琴家,这些都是以为梦想的缘故,看梦想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梦想像是一颗没有发芽的种子,只有细心照顾,才会开花结果,只有照顾得好就不管刮风下雨,他都不倒下。梦想也是这样,只有不断的努力,才会成功,不管遇到任何的困难,从不倒下,梦想才会实现,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就成不了伟大的人。

我知道,我虽然没有天才般的智慧,没有过人的才干,当我有一颗进取的心,有一双勤劳的手,我相信努力了就会成功,努力了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的梦想。虽然梦想不同。当追求梦想的信念。从没有改变过!这么多梦想,并不用全部实现,只要努力去实现就够了。从现在起,我们必须有一个梦想,并且要为梦想的实现而奋斗。

我的梦就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我的梦,为了照耀中国,闪耀中国,也为了我的梦想,开始努力吧!

纪录片领航观后感 篇2

每个人都有梦,不相同的梦,但我有一个中国梦,一个自强不息、繁荣昌盛的中国梦!

中国从近代到现代,走过了风风雨雨,艰难挫折,终于走到了今天的富强,但我想问一下,中国难道是从自悲、软弱、无能中解脱出来的吗?不,不是,绝对不是!

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我们的祖国,从此就一蹶不振,受着帝国主义残酷的蹂躏,但中华民族不会束手待毙,一定会与残害我们祖国的敌人抗战到底!很多革命先烈,都为了我们的祖国而英勇牺牲,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他们的勇气值得我们去学习!周恩来总理说得好:“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现在的中国,虽然已经富强,但我觉得中国的未来远远不止这些,中国的先辈已经对中国做了许多,我们一定要振兴中华,我们一定要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中国梦,就是我的梦。我想当一名科学家,像爱迪生一样。虽然我没有爱迪生那样伟大,但我一定要造福人民,甚至全人类。我还想做一名军人,像冲锋陷阵的勇士一样,保卫我们的祖国。我想——无数个我的梦实现,汇聚成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基石。

有了这些理想,就要我们发奋读书,将来做一个国家栋梁。有了这些理想,我觉得身上又重了许多,犹如挑了一个沉重的袋子,但你请相信我,我一定会脚踏实地向前走,就像一只蜗牛,虽然慢,但那走过的路程却是一步步上来的。记得我读过一篇课文里面说:“一直空桶子非常容易掀翻,只有往里面加满水,桶子有了负重才不会被暴风打翻。”人何不是这样呢?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时刻压在心头,砥砺着人生坚稳的脚步,从那风雨中坚定的走了出来,而那些消磨时光的人,往往会一事无成空悲叹!

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成为一片树林,给你撑起一片荫凉;我们会成为簇拥的花海,给您带来磬人心脾的芬芳;我们会成为一颗颗闪光的钻石,把您的美丽装饰起来!

我为什么有如此的梦想,因为我已长大。

纪录片领航观后感 篇3

领航新时代的理论思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领航新时代的理论思维,这里仅从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三个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

习近平同志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引领,生动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

战略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全局性、长远性谋划。战略思维是进行全局性、长远性谋划以取得总体性、根本性实践效果的理论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是综合决策、驾驭全局、赢得主动的理论思维能力。战略思维所指向的战略问题,主要包括根本性的战略目标问题、总体性的战略布局问题、长远性的战略安排问题和方向性的战略诉求问题。

战略问题首先是战略目标问题。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个主题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确立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引导着我们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战略安排等的谋划和实施,引导着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踏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战略目标的确立,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战略安排的谋划与实施,取决于方向性的战略诉求。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战略诉求,决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体现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战略诉求。战略诉求与战略目标的高度统一,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

推动改革发展的辩证思维

习近平同志深刻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国历史发展趋势,深刻洞悉当今时代新特征和当代世界新格局,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要求全党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辩证思维是承认矛盾、面对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理论思维。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战略思维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机遇与挑战、目标与手段等的辩证关系上。从这个意义上看,战略思维是党治国理政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是体现在党治国理政中的辩证思维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辩证思维与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的高度统一,为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思维。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这是关系全局的首要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明确了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党治国理政提出了新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辩证思维说到底是以矛盾的观点把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矛盾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把握、分析、解决矛盾,必须抓住矛盾“联系的环节”,形成具体的矛盾对立统一体。习近平同志以辩证思维抓住矛盾“联系的环节”,提出并回答了一系列关乎我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推动改革发展提供了深刻睿智的理论思维。比如,在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上,提出并回答了如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又如,在战略部署和领导艺术上,提出并回答了如何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正是在处理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思维和实践智慧日益彰显。

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创新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和实践条件,以全新视角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新的伟大创造。

理论是思想中的现实。任何重大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现实问题都蕴含着重大理论问题。理论创新的根基是伟大实践,理论创新的使命是推动伟大实践,理论创新的内容是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既用现实活化理论又用理论照亮现实,既用实践推进理论又用理论引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饱含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创新思维。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开拓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从世界和时代的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也是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不仅是中国自己的建设经验,而且对于人类走向未来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曾指出:“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把握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洞察力、回答时代性问题的理论创造力、解决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想力,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必将引领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人类文明发展新的更大奇迹。

纪录片领航观后感 篇4

虽然我是个中学生,没有亲眼目睹四十年多前的景象,但我已经通过书本、电视、电影、学校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讲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变化。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年多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冬天连一双袜子都没有,更谈不上吃好穿好上学校。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成为了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改革开放以前,食物非常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渐渐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这些变化,都与改革开放离不开的。我们的祖国日益富强起来,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在非典、百年不遇的南方罕见雪灾和汶川地震面前,中华儿女们团结一心,击败了种种困难。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带着中国人盼望已久的心愿升上了天空,同时也向外国人证明了:我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有首诗歌说得好:四十年多过去了,现在我坐在岁月的这一头,细数着春天的身影和脚步;四十年多过去了,我坐到岁月的那一头,看见众多的梦想,正在地平线上一一实现……”是啊!四十年多过去了,我们迎来了多少个春天;四十年多过去了,多少个梦想,都实现了。

四十年多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经历的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四十年多的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幸福,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相信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纪录片领航观后感 篇5

中国梦,中国梦,我直到上小学才知道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心;中国梦是一个护国的屏障;中国梦是每一个游子的梦。梦想在长城脚下放飞,希望在我们的脑海中点燃,黑暗中一盏明灯,指引我们的去向。记得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们从不怀疑。因为梦想只要经过奋斗,就可以变成现实。这里的“中国梦”不再是一串漂亮的宏观数据,不是畅销书榜单上的大国崛起,不是外国媒体派送的花篮活炮制的标签,它属于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

我也有一个中国梦,我希望,有更多的穷人能过上好日子。现在是新社会主义,可以为那些穷人提供保护。可如果是旧社会,那么那些穷人就会被有钱人家所瞧不起。更别提什么保护了,而且还会被活活饿死。

我希望,中国的科技能发达起来。让那些帝国主义者一听“中国”就害怕,不来中国捣乱,也不敢来中国捣乱。让那些帝国主义者彻底放弃对中国的邪恶之心。

我希望,中国人不要总是咬着一个东西不放,只知道一个国家的邪恶,却不知我们喜欢的某一个国家或地方甚至是人。我们只发现了那个东西的一面,却不知他(她)的另一面我们永远也不会怀疑我们的亲朋好友,可往往危险就在你最相信的人之中。真正的朋友是不会总来找你的。

我希望……我希望……我希望……

我希望的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所有的人的中国梦都是一样的。谁不希望他们的祖国不富强不繁荣。我也一样,五十六个民族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他们的青春梦,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通用


世界上总有很多影视作品,扣动着我们的心弦。在观看的时候就会产生许多的见解,观后感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观看作品后得出的心得和感悟。你有想好该如何去写作品观后感吗?在这里,你不妨读读中国纪录片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篇1)

《辉煌中国》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圆梦工程》中,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是工程师以及工人们不舍昼夜努力的结果;胡麻岭隧道的打通过程十分困难,但工人们并未放弃,而是一步一步摸索,最终摸索出了相关技术,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创新活力》中,提到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不仅给各个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且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提高。如移动支付手段能减少现金流量,给人民带来便利生活;共享单车大范围推广,使得自行车这种夕阳产业重新焕发活力光彩。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天眼、天宫二号、FAST射电望远镜等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让世界为之震惊。

但在大力发展科技的同时,自然资源也在不断地消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论是湿地、海洋,还是陆地、沙漠,凡是曾经受到破坏的自然环境,现在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渐渐得以恢复,治理成效可见一斑。2013年起,中国开始向污染宣战,“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的接连出台,对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起到重要作用。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我们作为青少年,要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节约资源,不浪费,不破坏。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篇2)

辉煌中国,砥砺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一定能继续稳步发展,继续奋勇向前,走向辉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它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实施的一项永久“民生工程”。真正做到“为民所思‘、”为民所想’。中国,在向世界传达着一种“中国精神”。即朝着奋斗目标前进的道路上,永不懈怠、永不停滞、永不满足。敢于接受时代的挑战。展现出一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的意志、力量和决心。

在看了我们国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后,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一位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意识到责任的重大。我将认真学习工作,明确行动的准则和制度,树立目标和标尺,时刻围绕党的身边,时刻准备着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篇3)

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充分展示五年来中国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真实记录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观看后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辉煌中国》全片分为《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六集,通过壮观震撼的航拍现场,呈现出“大美中国、大爱中国、龙腾虎跃、蒸蒸日上”的动人场景,展示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努力拼搏,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把一个恢宏的五年融合成一个故事,给人一种串珠为链的惊艳。每一集都是有鲜明的主题,讲诉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故事”。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每一个都是历史的路口,我们在一步步的努力中,实现发展的跨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如同一条将亿万群众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在五年间变得更加坚实。铁腕务实的深化改革、推心置腹的宣传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正在一步步深入人心,与无数个体的亲身感受、情感意愿和心理预期不断交织、激荡,构成建设祖国的最美画面。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篇4)

9月19日晚8时,《辉煌中国》正式播出。这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6集电视纪录片。全片的总脉络是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来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6集的名称分别是《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

而为了拍成这部片子,制作组花了许多心思。8个摄制组历时3个月,走遍了全国31个省区市,拍摄了近3200个小时的高清纪实素材、300多个小时的航拍素材,采访了108位人物,记录下众多珍贵的历史瞬间。成片是在上千个成就案例中,精选展现了65个典型的成就故事、250个成就点位,并将5年来近200组国家成就数据呈现于荧屏。拍摄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完成了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全景式、权威性梳理总结的任务。如此用心的付出,自然也能收获观众们的认可。

《辉煌中国》在创作上更特别的地方,是采用了“内容众筹”的创新方式。制作方搭建创作平台,面向全国征集5年来百姓眼中的成就故事、百姓身边的巨大变化,由百姓自己讲述精彩“中国故事”,众筹案例线索、照片、短视频等逾万条。从创作阶段开始,就形成全民参与、全民互动、全民拍摄、全民接力的“讲辉煌”、“赞辉煌”的互动传播。在《共享小康》一集中,就将呈现出“普通人讲平凡事”的效果。绿色的田野中,大山深处的课堂里,守护百姓安全的“天网”下,长寿之乡的养老小院,小岛医院的点赞墙……一位位普通百姓,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倾诉5年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

除了纪录片本身的制作精良令网民喜爱,片中原创的主题曲《新的天地》也在网上引发不小反响。这首歌曲由歌手孙楠演唱。在颇受年轻人喜爱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上,“中国日报”上传的视频《燃!纪录片〈辉煌中国〉主题歌震撼发布》收获了近百条弹幕,网友在弹幕上的留言都是“中国万岁”“中国给力”“爱我中华”“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等。歌中“我的梦想照耀前方,你的信仰点燃勇气,我们一起奋进接力”等歌词,朗朗上口,情绪积极,也为纪录片的主题升华营造了气氛。在虾米音乐网上,不少网友也非常喜爱这首主题曲。网友“感恩”留言说:“繁荣富强的祖国是我们海外华侨的强大靠山。”网友“雪印”说:“厉害了我的国!原来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间领先这么多。片子好,歌也好!自豪!”网友“战队”也表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如今强起来了。我为我是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篇5)

在第六集中,纪录片的视角由国内转向海外,转向中国影响力在海外所及之处,于是我们看到联想的海外创新宣讲、阿里巴巴的西班牙仓储基地、运销往欧洲的成都手工艺品….中国制造与智造在走出国门,大规模海外贸易正在使中国的每一个码头上货轮穿梭流动,这是国际商品贸易胜利的战场。

现今,中国的部分价值理念虽随同货品的交易而远扬宇内,然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仍令热诚爱国的有识之士怀有隐忧。开放的中国,传统货物走出国门的同时,文化产品如何提升海外竞争力,值得进行新的探索。

看完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对外开放,充分的吸收借鉴国外的经验技术,才可以强大自身。而如今,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仅是吸引外资,而且中国已经成为各国投资的一片热土。我国的话语权在不断增强,国际对于中国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而作为青年人,作为受过较好教育的研究生,我们更应该把握国家与国际的大形势,积极作为,肩挑重任,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不渝的奋斗!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篇6)

大型纪录片《辉煌中国》观后感1

近日,观看了大型纪录片《辉煌中国》,这是一部让每个中国人充满自豪的纪录片,《圆梦工程》给我们拉开了感悟“辉煌力量”的序幕,又在《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和《开放中国》中开启一次次美丽的振奋人心的文艺旅行,让辉煌力量激荡我们全身。

无论是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还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无不展现出了中国基础建设的强大的实力和辉煌成绩。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由此得到提升。同时,整个世界不仅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强大力量,更惊叹于“中国创造”的迅猛速度。

中国经历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以后,终于又一次以 “主角”的身份走进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曾几度站在了历史的制高点,指点江山,号令群雄;又几度沉沦,落后挨打,国家主权惨遭战争铁蹄的践踏。重塑大国风范,中国人民等待这一刻,实在太久了!看着电视纪录片中一个个令世界瞩目的“圆梦工程”铺展宏图,让人无不为之骄傲自豪,在这优异的成绩单中,人们找到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只有上下同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富强。从《辉煌中国》感悟“辉煌力量”,辉煌力量激励我们辉煌前进,取得新的辉煌成就。辉煌中国,砥砺前行。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篇7)

在十九大顺利召开期间,生产保卫部组织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同时观看了《将改革进行到底》《辉煌中国》和《大国外交》三部大型政论专题影片,在看完《辉煌中国》这部片子后使我感受颇多,以下是我的观后感想。

通过这次纪录片的观看,让我们了解到,科技创新的发展成果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变得如此发达,人们出门旅游十分方便,走南闯北带来诸多便利,也给诸多行业带来福利,旅游业、快递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的业绩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交通条件发达带动中国经济收入增长。中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超过了第二到第十名里程的总和,而且近六成是这五年建成的,真是太震撼了,从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充分展示五年来中国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真实记录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与此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雪峰这几年的变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从2011年初进单位的老旧工房到现在西山崭新宽敞的大工房,陈旧的生产机器以及工艺到现在的全新电子产品和自动化生产线。值得欣慰的是,每一次的革新与进步,我们都在参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全国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取得了历史性巨大成就。对于雪峰的创新也是值得我们自豪的,雪峰型电子雷管,它集结了几代雪峰人的心血,2011年7月XF型系列电子雷管通过了工信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不断地革新,不断的进步,也让我们见证了雪峰的不断成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梦想。圆梦工程,圆梦有我,奔向目标!看到日益强大的祖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祖国强大是我们最伟大的后盾,让我们更加有底气,感觉更实在。今后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为雪峰二次的腾飞不懈努力!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篇8)

前几日逛豆瓣,看到一部名为《航拍中国(第一季)》的国产纪录片,评分竟高达9.4分,让我十分纳闷。要知道,那部被交口称赞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评分也才9.3分。细加了解方才知道,这是一部央视新作,新年时刚刚播出。很快,我在央视网上找出了视频,方知刚刚播出了四集。这两日就利用闲暇时间一口气看完。总的感觉,这的确是一部可称“上好佳”的纪录片:质量上乘、非常好看、良心佳作,给我深切的体会有6个字:惊艳!震撼!期待!

惊艳

这部纪录片给我最直接的是美的享受。无论是片子本身的制作精致之美,还是片中呈现的自然风光之美、历史人文之美,都让人惊艳。

先说制作精致之美,片子采用航拍的方式全景再现了中国各地的山水人文,每集一个省级行政区,拍摄地都经过精心挑选,力图最大限度发现各地独具特色的美。此外,用先进拍摄技术呈现出的超高清晰度,也最大限度保存了镜头中的'风景的原貌,这些都使每一帧画面都美得令人窒息。

自然风光之美是片中呈现最多的内容,在讲述海南时,呈现了南海的烟波浩渺、蓝洞的神秘莫测;讲述新疆时,呈现了雪山的雄壮巍峨、沙漠的广袤无垠;讲述黑龙江时,呈现了湿地的丰裕富饶、森林的郁郁丛丛;讲述陕西时,呈现了秦岭的绵连不断、黄河的气势磅礴……再加上时不时抢镜而出的那些动物:棕色大熊猫、东北虎、蒙古野驴、朱鹮、丹顶鹤等,它们那悠然的身姿,一颦一笑,都能摄人心魄、令人赞叹不已。

之前,央视播出过一部《美丽中国》(又称《野性中国》)的纪录片,片中主要讲了不同地区的珍奇野兽、奇花异草。这部作品在内容上与之有很大不同,不仅包括了上述内容,还呈现了各地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活动。比如黑龙江的北大仓、海南的环岛高铁、新疆的坎儿井、陕西的地坑院。这些丰富多彩的人文元素,让我深深感到,祖国的形象更加丰富、更加多元、更加可亲。

震撼

惊艳之余,我的心灵还受到深深震撼。一方面震撼于祖国的辽阔、人民的智慧,另一方面震撼于编创们的雄心。

提到祖国的辽阔,总能让我想到这样几幅画面:深蓝色的南海、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大兴安岭的森林、壶口的瀑布。其中在讲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时,为了形容它的大,提到它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面积的总和。这该是多么辽阔的一片沙海!其实,当知道它的面积仅相当于新疆的五分之一时,我就再一次被震撼到了!诸如这样的辽阔,必须从高空俯瞰才能感受的到,这部纪录片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完美地展现了祖国博大的胸襟、辽阔的土地、壮美的山河。

对于人民的智慧,在片中也体现得很充分。新疆的葡萄屋、陕西的地坑院、海南的船屋和渔排无不体现了人民适应自然的智慧。最让我惊叹的是海南的环岛高铁和黑龙江的冰雕。在形容环岛高铁的速度时,提到三个小时即可完成环岛旅行,速度之快,让我意想不到。黑龙江的冰雕,独具匠心,美轮美奂,这些惟妙惟肖的精致作品可都是脱胎于四四方方巨大的冰块啊!在雕刻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思考、揣摩,经过了多少敲敲打打啊!

再有让我震撼的,是编创们的雄心。按照计划,这部完整的纪录片将有34集,分五季制作播出,每年一季。要知道,为了拍摄第一季的6集,制作者动用了16架载人直升机、57架无人机,总行程近15万公里、耗时一年时间,才得以完成。若按照初定计划,整个片子制作完成,将要付出多么巨大的辛勤劳动!也许,观众的点赞和欢呼就是他们重新出发的动力,也是对他们成果的最大犒赏吧!

期待

对于这样的良心之作,我已十分知足。对于以后的作品,我非常期待。包括第一季制作完成尚未播出的上海和江西,希望能看到更多令人惊艳的美景,感受到更多夺人心魄的震撼。

此外,这部纪录片的播出,必将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引来各类媒体的模仿。对此,我倒十分期待。各省级电视台也可以“航拍”一下本省,制作出航拍河南、航拍山东、航拍北京之类的作品来,最好也分季分集,每集可以播出一个地级市。如果真有这样的作品,我会一一观看的。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篇9)

如果说辉煌中国纪录片第一集是波澜壮阔之感,那第二集就是亲切温暖之情。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了一个美好的年代,在这个科技不断创新的时代,我们的生活都变得十分多彩,十分方便。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出门几乎都不用带现金,移动支付已经将我们的生活包围了,而作为新生代的我们都难以想象没有网络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是啊,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无论你想干什么,只要你有需求,互联网几乎都能满足你,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创新能力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作为一个渴望发展,渴望取得更大进步的我国来说,创新尤为重要。因此中国的战略抉择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对于我们来说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就是对自己,对国家的最大支持。因此我也准备报名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比赛,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出最好的未来。

而之后的几集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国家一直在寻求全面发展的苦心。虽然有些地区比较偏远,本身资源也有点匮乏,但是国家并没有忽略他们,而是竭尽全力地投入,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我国每年脱贫规模的速度之快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来就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家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虽然还有不足,但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坚持,做一个高素质的人,不破坏自然,那生活的环境必然会更美好。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国家有这样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一名积极分子,我更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感到无比钦佩,最后,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认真学习,争取能够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把正能量带给身边的人。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篇10)

看完纪录片后,我感到非常的激动和骄傲,骄傲自己是一名中国人,骄傲祖国的强大。同时我也非常感恩,感恩自己成长在一个和平繁荣的盛世,感恩祖国为我们人民提供的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这也鞭策了我,为了更好的未来,为了更强大的祖国,我们更应该在和平年代中保持冷静,不断成长、积累,居安思危,持续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其他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不断拉近时间和空间距离的高速列车,到移动互联网等“超级工程”的建成,中国人以自己的努力和让世界了解到“中国速度”、“中国高度” ,彰显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为全球治理转型贡献了很多智慧、为世界经济贡献了许多增量。

对今天的我们而言,理解自身有助于在整个“文明丛林”中构建自己的话语模式。作为将来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传播我们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纪录片观后感(篇11)

中国,这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每每提起都会让人联想到它那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如今,在当今世界,中国已不当当是一个文明古国,更是一个积极、创新、开放的繁荣大国。而这种感觉在我看完了《辉煌中国》这部片子后更加强烈了。

这部纪录片一共有六集,分别是《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和《开放中国》。它一步一步的讲述了中国在党十八大以来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激动人心的记录一点一点的刺激了我的内心,燃起了我对祖国的热爱,对身为一个中国人感到十分的自豪与幸福。

一开篇,我就见到了一艘大船——振华30。它是中国自主建造,全世界最大的起重船。它成功地完成了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的任务。要知道最终接头是一个巨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重6000吨,我到现在都无法想象,振华30是如何承受住这样一个重力的,无法想象背后的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方案的成功所付出的艰辛。还记得林鸣,这位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说过一句话:“过去干工程是有什么装备设计什么样的方案,你今天看我们港珠澳(大桥工程),你想怎么干,我们国家现在都有能力制造一些专门的东西能够干成。”说出这句话的他是自豪,是幸福的,而对正在接受国家教育的我来说是十分钦佩的。虽然我可能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干这么伟大的事,但我知道只要我努力学习,不断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前进,同样也能为日后自己所处的行业做一分贡献,也能为辉煌的中国增添一点星光。

《绝笔》纪录片观后感合集


我们观看电影时会领悟许多,感悟许多,我们总会对作品中的经典情节难以忘怀,我们观赏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观后感在描述电影剧情和主体的同时,添加了自身的见解。一篇观后感他主要价值应该体现在哪方面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绝笔》纪录片观后感,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绝笔》纪录片观后感 篇1

相信在清明节这一天许多人都会去郊外踏青扫墓,而我也不例外。不过清明节我还有一项重要活动那就是去烈士陵园祭英烈。

如果没有那些为了我们牺牲生命的英烈战士,又怎么会有我们这么美好的今天呢?我所知道的烈士的名字:黄继光、董存瑞、江姐……一想到这里,我仿佛真的进入了那硝烟滚滚的炮火连天的岁月。一提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永远躺在国土之下的战士们,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我们现在美好无比的生活。我决定这个星期日就和妈妈、爸爸来到烈士纪念碑,献上我亲手折的一朵小白花;献上我的一份爱心;献上我的一份力量;献上一位中国孩子需要尽的力量与责任。让我们踏着浩气长存、永垂不朽的英雄足迹,去怀念所有爱国英雄的遗志吧!

清明节,我愿为所有已经不在人世的烈士们,献上最美的花朵,献上最美的祝福,从现在起,继承伟大的先烈遗志!

《绝笔》纪录片观后感 篇2

今天,参加了一项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清明节为烈士扫墓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很多,夸张一点说可以用人山人海“这个成语来形容。

这天,天是阴沉沉的,加上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显得有点恐怖,不过我认为这样的天气也为这次活动增添了一种庄重。严肃的气氛,让这次活动显得更加具有意义,加深了我们的记忆!

烈士陵园在一个小山破上,当我们到达陵园后,全场上播放着哀伤。凄凉的.丧歌,整个会场笼罩在巨大的哀伤之中,勾起了同学们对往事的回忆。这就是烈士的墓地,这就是埋葬中华优秀儿女的地方,这里埋葬着我们舍己为人。为中国。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祖辈们。

首先,由同学为革命先烈献花圈,然后由领导讲话,当老师读到“陵园一共埋葬了一百八十一位优秀革命烈士”时,我不由对他们发自内心的敬佩,他们多么伟大啊!他们为新中国,为劳苦人民,为解放,他们无私的奉献出了字的生命,贡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他们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最后我们参观烈士陵园。松树笔直地站在陵园里,像卫兵一样,它们默默地守护着革命烈士们。迎春开满了山野,金黄的,灿烂无比。金色的花朵如同革命的号角,领导我们顺着先烈的足迹,为中国做贡献。

当我们离开会场,走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回头一看,还是那碧绿的松柏,还是金灿灿的迎春花,它们仿佛一个个活跃的文字,告诉我们这里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向先烈一样,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要毫不犹豫,要义无反顾,现在我们要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奉献自己的青春,奉献自己的才华,甚至生命,要让中国成为强国,永远不被其他国家欺负,让历史不再重演!

《绝笔》纪录片观后感 篇3

清明节又到了,我们文明小学组织四年级的师生去百色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园,为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们扫墓,向他们敬献花圈,以表达我们对先烈们的崇敬之情。

我们从学校出发,经过半个小时的路程后,便来到了纪念碑园脚下,登上300多级的石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首先少先队代表覃悠祚讲述革命故事,接着罗校长致词,最后我们全体师生手里拿着一朵小白花,为烈士默哀3分钟。此时此刻,全场肃静,周围苍翠挺拔的松柏及花草似乎都在肃然起敬。在这短短的3分钟之后,最让我感动的是黄佳佳老师的讲话,她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用鲜血,甚至是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我们奋发学习,不辜负先烈们对我们的期望,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吧!”听了黄佳佳老师的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的`心中燃起了一团烈火: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将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通过这次的扫墓活动,我深刻明白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许多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

《绝笔》纪录片观后感 篇4

淅淅沥沥的雨毫无顾忌的落在寂寥的小路上,那一排排冰冷的墓碑,是否能感受到我们的敬与哀?伴着泪水,清明节来了,来了……

此刻,烈士陵园的墓碑显得格外肃静、悲痛。先烈们的飒爽英姿仿佛又重现于战场,那为国捐躯的场面,让人潸然泪下。我琉璃的目光落到了董存瑞的墓碑上,上面刻着“战斗英雄董存瑞”这几个字,在朦胧细雨中显得十分寂寞、庄严。那时,他年仅19岁。身为爆破队队长的他,在全队沦陷于敌军埋伏时,毅然决定扛起炸药包,用炮弹掩护,点燃导火线,在火花与炸药碰撞时,他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就这样,火舌吞噬了他的身躯,他用生命开辟了革命新的路程!雨滴滴答答的下着,没有丝毫停下来的欲望。“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纪念碑久久的屹立在园门口,它用那万丈金光照亮了所有墓碑,同时又泯灭了侵犯者嚣张、猖狂的气势。刹那间,雨似乎不下了,眼中的丰碑拨开了云雾,它们是永不衰败的旭日!

那半世纪前的长征,有多少英雄死于战斗,死于饥饿,死于疾病,先烈用鲜血染红了中华民族的旗帜,曾经战士们挥洒热血的地方,血滴将绽成永不凋谢的花朵!他们用信念使自己的血肉之躯变成了铜墙铁壁,他们任子弹穿过胸膛,他们用微笑播洒着无限希望……

顿时,我的心像受到了谴责一般,无比沉重。先烈们在战场上挥洒热血,而我们却那么软弱无能,战士们的心翱翔于碧空,而我们的心却囚禁于牢笼。我们是否也要翱翔?是,那就让我们做好自己、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相信在未来,祖国将会桃李满天下,我们将实现“一桥飞架南北”的壮举!

血染长城,泪染战场,汗染长征!愿我国永远繁荣、昌盛,愿辛勤的人们收获幸福,愿我们学会自立成为祖国栋梁,也愿革命先烈的心灵得到慰藉……

《绝笔》纪录片观后感 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遇断魂……”每当我们背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的名诗,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那一起时的亲人们,那为了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者们,他们那崇高的品质感染者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回首抗战八年,革命者们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帝国主义的残暴折磨中,他们经受了种种惨绝人寰的毒刑。就在那皮鞭的撕咬,鲜血的飞溅,烈火的焚烧中,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民主与专制,人性与进行着殊死较量。他们精神不朽,火种不灭。他们是神圣的;他们是光荣的;他们是无可替代的。

回想起这些,一位位令人尊敬的革命先烈浮现在眼前,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萦绕在耳旁。刘胡兰,邱少云,董存瑞……他们不都是正当花季时,为了革命事业,为了群众利益而牺牲了。他们的品质令人赞扬,他们的精神令人佩服,他们的故事令人永记!

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了和平与幸福,革命先烈们的精神不朽,这种精神将激励我们去创造明日的辉煌。今天,我们不用在想革命先烈们那样为了自由,为了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要继承前辈们的意志,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绝笔》纪录片观后感 篇6

“踏踏”、“踏踏”六年级的同学迈着整齐的步伐往校门外走去。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学校组织六年级全体同学进行春游活动呢!

再看一下我们同学的背包,咦,怎么只有一种水果和一瓶水呢?原来春游时,同学们都大包小包的零食,多得不计其数,这又是怎么回事?哦,原来是学校组织大家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祭奠,全程不准吃零食,中餐学校只提供两个馒头和一包榨菜,所以六年级组所有的同学只能带少量水果和一点水。

队伍出发了,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在江边行走,映入眼帘的是花繁叶茂的桃花林,清澈碧绿的江水,对面连绵起伏的群山,真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大约走了十里路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所在地。我们走上了百步梯,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八个金字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我们在墓碑前齐唱《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接下来,我们全体同学默哀一分钟,全场鸦雀无声,脸上全是严肃的神情,深切怀念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表达我们对革命烈士们的无限崇敬和悼念!

像面前,向他行队礼、献鲜花,然后讲解员带领我们进入展厅,为我们介绍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抗日战争时期,在东北有一位传奇式的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他在大革命时期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确山,建立了河南第一个县级农工政权,在中国革命史册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抗日战争时期,他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奔赴东北,领导军民对日寇长达9年的艰苦斗争,指挥抗日联军在白云黑水间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歼敌18余万人,牵制60万日军不能进关,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斗争业绩。最后,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战斗五昼夜后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肚子,里面只有棉絮、草根、树皮”讲解员生动而深刻的讲解让我们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

夕阳西下,鲜红的少先队旗迎风飘扬,走在回去的路上,我想: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将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模板


本文为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专题“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相关内容。

每一部新的影片就相当于一个新的世界,欣赏时,我们的内心都会充满感动,为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可以用心写篇观后感,观后感的目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如何写好关于作品的观后感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篇1】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看到的周围环境,正是你内心的倒影。镜子是诚实的,它能清楚地映射出你的一切。

小时候,我们也像纪录片中的孩子一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父母用双手筑好的防护墙安全地保护着。那个时候的我们,经不起挫折与失败的考验。后来,时间的刀笔无情地在父母的额头上刻画出几丝皱纹,而我们仍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我们与父母的沟通少了,矛盾多了,见面的次数少了,距离远了,心与心之间在无形中产生了一条鸿沟。我们开始觉得父母管得太多、太频繁,我们开始觉得父母限制了我们的自由,我们开始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照顾自己了。

是啊,我们长大了。

从踏进校园的那一刻,我们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观后感《纪录片镜子观后感》。我们为了一个目标,为了一份责任去选择拼搏,去选择付出。我们必须要经受一些沉重的打击,吞下一些苦涩的泪水,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去告诉父母,我们长大了,去告诉父母,不用再为我们操心了。

可是,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与父母沟通;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与父母吵架;长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爱父母,不关心父母。也许,你有时会感到对不起父母,会感到内心深处的不安。但是,别忘了,至于未来会怎样,我们只有努力走下去才会知道。唯有行动,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在镜子中看生活,在生活中看自己。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篇2】

20xx年4月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的部分班级停课半天。9点钟,在老师的带领下,三百多名学生列队进入学校大礼堂,同时,一百多名学生家长也纷纷落座,他们将在这里观看一部还没有公映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镜子》是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经过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拍摄和制作才最终完成。该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这是中国首部深刻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为了让社会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纪录电影《镜子》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开启了进校园活动的第一站。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相似”,“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在整整九十分钟的放映过程中,每一帧画面、每一段对白都牵动着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情绪。

随着礼堂灯光的亮起,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创新人才研究会会长,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首先分享了她的观影感受:“看完以后真的心潮澎湃,很震撼,很激动,跟我有共鸣。两会刚完十九大之前推出这个片子太重要了,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也很感谢中央电视台,能够在这个时候适时推出这个片子。”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刘彭芝校长的强烈共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片中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刘彭芝近年来的倡议不谋而合。20xx年6月9日,刘彭芝校长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署名文章《家庭教育,从教育家长开始——尊重孩子,解放孩子》。观影后,刘彭芝再次强调,“家庭教育首先要教育家长,不要光说孩子。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一个“问题”的孩子就有一个“问题”的家庭。而且我们家长有很多不太懂教育。尤其独生子女家长,有些家长没有资格当家长,他有资格生孩子,但是没有资格教育孩子。”在《心理访谈》著名主持人沙玛阿果的主持下,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副总监童宁,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制片人、《镜子》总导演卢钊凯,《镜子》导演范永东与在座的师生和家长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一名高一的女生首先提问:“我对片子中的一句话特别有感触,‘人生不止只有学习这一条路’,但是我又在想,我们真的能选择其他路吗?”

一位家长对于当下孩子们能够选择的路径较为乐观:“我觉得社会越开放,选择机会越来越多。不像我们成长阶段,选择很少。”

社会与法频道副总监童宁分享了自己把握人生阶段的感悟:“合理地把兴趣爱好放在不同阶段,这是学习最好的时期。”刘彭芝校长把选择和获得自由的基础联系在了一起:“全世界孩子都得念书,那么念的书比较多、知识比较广,将来进入社会就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一个人兴趣会不断提升、不断变化,所以你会有自由,但是自由也是为了我们社会、我们国家做更好的贡献,你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在场的师生难抑观影后的激动心情,就影片内容积极提问求解。在问答中,主创团队还就创作背景和创作初心做了一一解答。《镜子》导演范永东透露了获取片中家庭支持的关键:“拍摄过程中也有很多理解上的冲突,但是我们团队每一个人在抱着真诚帮助这些家庭的信念上,获得了家长的信任。”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篇3】

当我点击进去看《镜子》这个记录片断时,我震憾了,揪心的痛。原来温馨的家如今变成了孩子把自己的父母视同为仇敌,威胁,歇斯底里,甚至是拳打相加。对抗、无法沟通、敌对是这群小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父母相处的现状。父母亲的唉叹声,那种无奈,无助,迷茫全部刻画在脸上。

家长课堂学校的介入,带给了他们希望,带给了他们对爱的诠释与新的认知。张钊的爸爸说:“如果我早五年进入家长课堂学校,也不会到今天的这个地步”。看到这些片断,我觉察我也有影片中父母对小孩的类似错误教育。我恐慌了,我害怕了,我担心我家的小孩是否最终也会演变成这样的悲剧。透过这个影片,我总结了这几个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我得在这些故事中汲取教训,不要让这种物化的爱发生在我身上。

首先是家明的家庭,爸爸出身于穷苦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获得了今天的成就。所以他的教育理念是: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这似乎也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没学会放手。家明在家长课堂上倾诉,他已经16岁了,爸爸妈妈在衣食住行方面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所有的事情都代办了,从来没有机会让他尝试。他认为爸妈总是在逗他,欺骗他,明明说若你写完作业你就可以自由的玩,但当真的作业写完了,爸妈又有新的任务布置,拒绝他去玩。

年复一年,他觉得他自己就是活在爸爸的影子里,爸爸总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他身上。家长学校的江校长说:“没有人愿意一辈子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哪怕这个人是你的父亲”。这个家庭的教育盲区是:应学会放手,让孩子有参与感,鼓励孩子大胆地追求,父母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从小就要培养,而不是到了小孩的性格已初长成的时候父母再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为时晚矣。

其次是张钊的家庭,他爸妈是个体经营者,平时忙于生意,疏忽了对张钊的教育。他辍学的原因是:早恋,厌学。看他们的短片,我觉得很悲哀,他们双方对彼此都缺乏信任,挺可怕的。儿子在家长学校说,想要上进,想要改变目前这个境况。他说爸妈在一起不是吵架就是吵架,家庭不和影响了他的性格的发展。爸爸说出的话更使我大吃一惊,他认为小孩是在骗老师的,是在给自己找一个借口。而儿子对父亲的看法亦然,张钊从家长学校归来,爸爸作了很大的改变,而他也认为爸爸是暂时性的,不会持久的,是在演戏。这真的很可悲呀,父子关系闹到这般地步,这中间该是发生了多大的事情呀!这个家庭教育盲区是:互相信任是爱的基础,家庭和睦是给小孩最好的教育,小孩的成长道路少不了家长的陪伴。

最后是泽清的家庭,他的爸妈是高知分子,在社会上都是有一定成就的人,而且他的家族都是在社会的各自领域里都占有一席之地的人。自然这个家庭对泽清的期望值很高,也想让他像他们一样出色。泽清在家长学校里说,他觉得他的家庭对他压力很大,他想逃避。他说的一句话使我很揪心,他说:“我觉得这里很好,虽然在物质方面不如外界好,但是在精神方面这里比外界好的很”。泽清的妈妈,在片头哭着说:“儿子,你有多久没喊过妈妈了。”听到这里,我已经是泪如雨下,难道母子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却如同陌路人吗?仇恨到这种地步?这个孩子很有主见,也很有思想,结营的话剧是他提议的,他朗诵的《镜子》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这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会沦落到今天这个样子。家长学校的老师说,他开始到营地的时候,很排斥,很敌对,很抗拒,但相处久了,发现了孩子的童心一面,最终老师都喜欢上他了。我在想,要是爸爸妈妈也像老师一样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不要盲目的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定做孩子的人生,这个孩子或许会活得很快乐。

《镜子》看完了,满满的爱却变成了满满的伤害。江校长说:一个问题的孩子后面一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现在的教育,对知识不欠缺,欠缺的是对爱的教育。我们不要再用爱的名义去控制小孩的发展,他是一个个体,而非你的私有物品。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篇4】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孩子更是家庭的镜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在中国,不如说父母是孩子的模板,他们制定出一套方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走向自己心目中的“成功”。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是失败者对自我的救赎。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一味地强调“分数”,使得孩子对人生原本的美好、积极的向往和期待被无情地抹杀。

我的家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我的父母对我要求十分严厉,我知道他们爱我,但却时常遭受他们爱的“创伤”。在我成绩不如意时,他们并不会选择给我安慰与鼓励。反之,斥责、脸色、冷战,这让我曾经许多次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但我明白我心中有梦,于是我坚持。我母亲脾气暴躁,所以我努力使自己尽量温和。

像我这样的孩子何其多,能够自我调节的何其少!

或许成为家庭的镜子,不一定要将好的与坏的尽皆呈现出来。也许你仍在努力之中,也许你有自己的思维与梦,也许你的父母不会改变,然而你却决不能让你的孩子也成为这样的下一个……

这是中国首部情感教育纪录片,由《天网》栏目经过十年酝酿、两年拍摄和制作而成。《镜子》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故事以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篇5】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却会造成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问题孩子”的背后是否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入围影片《镜子》昨天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首映典礼暨交流会。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该片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经过《天网》栏目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拍摄与制作完成。

《镜子》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的故事。片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所展现出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切以学习为目标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和反抗隐患;有的家庭母亲的忍让妥协、父亲的`冷暴力,让孩子产生了只有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才能得到关注的错误想法……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镜子》总导演卢钊凯介绍,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每一个人都是孩子”。与卢钊凯一同合作执导该片的导演范永东说,这部片子的故事是讲述关于家庭情感教育这个话题,但实际上在故事背后融入了创作者对于人性的理解、对于爱和欲望的思考。他和卢钊凯力图通过影片找到一条线索,一个解决中国人精神层面或者心灵层面问题的线索。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篇6】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问题”,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

当孩子出现迷失的行为,例如不想学习、情绪不稳定、有抵触性情绪时,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间夫妻关系的失衡或模糊。

当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依赖、易结交坏朋友时,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双重标准、夫妻关系分裂、在家中缺乏归属感。

当母亲的位置缺席时,孩子容易空虚忧郁、焦虑紧张、较优柔寡断,也比较容易发生人际关系问题,难以表达自己,也难与人连接。

当父亲的位置缺席时,儿子很容易发生成瘾行为,例如沉迷于电玩、抽烟、喝酒、吸毒;女儿则很容易发生早熟、暴食或厌食症、对成年男子有兴趣、期待有人保护。

当父母一方或双方想离开家或死去时,孩子在潜意识里会接收到这个信息,并以逃家、重病、发生意外危险等方式反映,严重者甚至会死亡,因为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幻想着:“我代替你走,这样你就可以留下来”或是“我会跟着你一起走,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分开”。

改变孩子,父母就要改变自己

一位妈妈跟我谈起她的小女儿。小姑娘已经上小学了,平时听老师和同学反应孩子很聪明,大家还是很喜欢她的。但是最近一次春游中,妈妈发现孩子总是“教训”同学,而且有些刻薄,尤其对班里比她成绩差的学生表现出蔑视。

春游中,老师表扬一位同学:“某某今天表现很好,一直帮助同学,还帮家长拿东西。”

女儿就说:“什么呀!我也会,有什么好表扬的!”孩子表现出生气而且否认了同学的做法,还不承认自己没有做到。

女儿这样的表现,让妈妈非常担心。

我由于对妈妈比较了解,就说:“要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看看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你平时对孩子是不是要求严格?你对老公的歇斯底里是不是造成了家庭氛围的紧张?”

妈妈喟然而叹,说最近由于大女儿学习问题以及自己的工作有点脾气不好,确实对小女儿严厉了些,也经常训斥老公。

无论这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模仿学习”还是心理学对应的“镜子效应”,孩子的言行常常可以反映出父母的言行。这位妈妈有所醒悟改变了自己待人刻薄和爱教训别人的毛病,还跟孩子进行了沟通,经常跟孩子聊聊学校、学习的事,渐渐地小女儿也发生了变化。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家长的改变也使得孩子发生了变化,教育就在无形中产生了效果。

欣赏孩子内在的纯真。

作为家长,我们并不是一定要在所有方面懂得比孩子多,也不是要永远正确,其实我们需要学习谦卑,对人生、对生活,对孩子,我们可以做一个学习者,在自我的成长中带动孩子的发展。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对事物、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想象与表达。

相信孩子成长的潜力。

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孩子的未来,更不应该去剥夺和干预孩子自主的选择权力。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重视和鼓励孩子的独立判断和选择,在他们无力的时候推一把,在他们跌倒的时候给予鼓励,相信他们自己成长的潜力,给它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去创造和实现自我的价值。

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

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和追求自己的理想,活出生命自我的意义和存在价值。父母是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榜样,只有我们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会受益。事实上,很多的家长不是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少而是太多,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承受了太多的期待、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担忧和太多的恐惧,这份厚重的“爱”压得他们透不过气,其实这都是家长缺乏自我价值的表现。

生活的过程,就是孩子受教育的过程,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以自己的表现,为孩子示范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品质和言行。如果说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家长朋友们只有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孩子真实的幸福。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篇7】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镜子》,讲述的是我是这个年龄段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青春期的叛逆行为。

类似的片子有很多,只是这一部有所不同,更多的是将视线放在家长的身上。 影片中的孩子多数已经辍学在家还几个月了,节目的开始,便是家长们那充满焦虑无奈的眼神,在那气氛的背后还充斥着希望。当一组又一组的问题家庭出现在节目中,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少年,一句又一句的伤人话语,一滴又一滴的泪水落满家长的脸颊。问题少年无一例外的被送到心理教育学校(在我看来就是所谓纠偏所)。而家长们也被要求为期6天的教育课程。

教育过程中,家长们的问题暴露无遗,孩子不是机器人,家长们这一代人无情的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的身上,不管是不适合他们的发展,而这些家长也大多是中上阶层的商人亦或是领导,更多的时间是在工作而不是陪孩子。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都存在了,“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我的丈夫”仿佛人已经变成一件物品,这与一个瓶子无异。

他们教育方针中都出现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这一据传承了几代人的理念,就是在给孩子们划定一条线—你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我不禁大为感慨,作为同样处在这一理念下成长的人,人生目标已经潜移默化的转变为——读书,学习,考大学。确实,一个没有背景的人,想要成功,捷径就是读书,这无可厚非,不可置疑。类似的纪录片竟引发了对于传统教育的反思,质疑。在我看来,理念并没有错,几代人对于教育的剖析已经极言深刻,这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追求的与日俱增相辅相成。只是在这样一群少年的身上,这样的问题被无限放大,厌烦读书,想要自由,(博众乐罢了)。我并没有涉猎多少概念,只是有感而发,浅思简言,难登大雅之堂。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