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教案(通用3篇)

03-23

以下内容“时间管理教案”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从网络收集整理的。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是课堂教学的根基。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时间管理教案(篇1)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借助于学生自身的体验、感受和感悟,重视学生个体内在的心理历程的影响,将所学的外在的心理知识内化为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共设计了六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体验时间

课前热身,让学生先看一分钟的精彩动画片,再闭眼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学生们会体验到同样的一分钟,感受却是不同的:看动画片感觉那么短暂,而等待时却是那么漫长!接下来再让学生们交流课前自己体验一分钟做的事情,在此基础上老师补充相关的资料。真实有效的数字让学生感受到一分钟能量的巨大。此时老师引出:每天有24小时,1440分钟,时间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时间管理。

环节二:自查自省,发现不足

伴着轻缓的音乐,让学生们静心自查后,认识到自己在时间管理上存在的不足。目的是让学生自我发现,找到不足,不断正确认识自我。

环节三:瓶子实验,感悟时间

先分小组进行瓶子实验,再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使其明白:时间就像瓶子的容量一样是有限的`;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合理安排时间非常重要,要按事情的主次顺序来做,即大段时间做大事,零碎时间办小事等。

环节四:案例分析,方法指导

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上好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学会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通过分析小阳的案例,如写作业“不专注、易受干扰、畏难情绪等,很自然地帮助学生找到“自我控制的锦囊妙计”。又通过“定时间定目标”的专项训练让学生明白在家里写作业时,也要坚持“定时间、定目标”的方法,并鼓励学生长期坚持,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提高效率,统筹安排的好方法,并期待同学们继续寻找更多更好的管理时间的方法。

环节五:自我安排,运用实践

学会了方法,更要学会运用。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在轻缓的音乐中,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安排制定自己放学后的时间表。并通过班级交流、个人交流的互动,赏析别人、完善自己,逐步制定完善更加合理的时间安排。

环节六:名人引领,管理人生。

在学生交流名人珍惜时间故事的基础上,老师再补充两个小故事,及时引导学生谈感受,使学生明白:名人的成功就是在于他们把管理时间当做管理人生。最后老师提出期望:即将升入初中的你们,更需要高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将来才能管理出精彩的人生。教师简短的语言,不但是对本课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了深深的希望与启迪。

时间管理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时间管理是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针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他们面对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在这一过度时期,由于课程的增多和科目的繁重,使得有些原本得心应手的功课因为时间管理不足而学习起来很吃力。他们迫切想要改变现状却又不知从何下手,想要珍惜时间却不知道该如何有效规划,时间管理这一课正是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上设计的。

二、教学内容

《时间管理》是针对七年级学生展开的课程内容,安排一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明确时间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利用时间。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述法,讨论法,情景设置法学会时间管理的法则并合理分配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能从内在主观认识自己时间管理方面的不足并改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的不足,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教学难点:能主动合理认清时间的重要性,并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五、教学方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领悟能力,本课将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法及情景设置法等方法相结合及伴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

六、教学过程

(一)、假设情景:86400元—86400秒

(二)、小游戏:撕纸条。小故事总结

(三)、帕累托原理

又称80/20法则,其主张为:以一个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很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

帕累托原理是指世界上充满了不平衡性,它给所有人一个重要的其实便是,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所以,我们如果要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应该讲80%的时间投注在20%最重要的事情上,反之,不懂得二八法则的人,常将80%的时间浪费在次要及不重要的事件上,结果是花了功夫却不见得有效果,造成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现象,甚至一辈子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四)、轻重缓急小练习

每天我们都要面对很多事情,这些事情在“重要”和“紧急”的程度上也各有不同,我们只有分清他们,才能管理他们。以下列出的这些事情放在哪一个坐标内合适?请将这些事情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类,事情并无正确答案,通过讨论交流答案。

A重要又紧急

B不重要但紧急

C重要但不紧急

D不重要又不紧急

⑴锻炼身体

⑵逛街

⑶学习新知识

⑷明天的考试

⑸会见临时来访的客人

⑹看电视

⑺生病求医

⑻接听别人打来闲聊的电话

⑼等待回信

⑽体检

⑾下课上厕所

⑿老师叫去办公室

以上十项针对不同人规划会有所不同,下面请两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情况,分享自己的时间规划。

就时间管理的理论来说,重要的事情才值得投入时间,也就是说重要性优于紧急性,所以第一位应是重要又紧急的事,第二位则是重要不紧急的事,第三位是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在第一和第二位的事上。不重要的事,即使它很紧急,也不该占用太多的时间。我们只有掌握了轻重缓急原则,才能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获得很好的效果。

(五)、管理时间的好方法及家庭作业

(1)要有灵活性,一般来说,只将60%的时间计划好,其余的40%应当属于灵活时间,用来应对各种打扰和无法预期的事情。

(2)遵循你的生物钟,将优先办的事情放在效率最佳的时间里。

(3)做对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好更重要。

(4)不要想成为完美主义者。

(5)学会说“不”要抵抗诱惑,拒绝干扰。

作业:对自己的时间具体化的做一个合理规划。

时间管理教案(篇3)

各位老师好!我是,我抽到的题签是:如何帮助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今天我带来的就是一节针对高三年级时间管理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主题是《谁偷走了我的时间奶酪》,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设计意图】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心理压力是众所周知。随着高考的临近,他们对时间的焦虑和恐惧感也日益增强,信心受到质疑。在日历一天一天飘落的100多天的日子里,面对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很多同学的内心开始在动摇,无力感陡生。他们在质疑剩下的有限时间里的进步空间。班级里弥漫着矛盾气息。

上周五,我在我区三所学校的高三学生群体中做了一次学习时间自我管理的问卷调查:95。4%学生认为自己有过忙乱不堪,桌上一堆事,头脑却发呆的情况,内心的焦躁让他们无所适从。93。3%的学生存在时间管理上的困惑,主要集中在计划总是不能被执行、没有目标、时间不够用、效率低下等方面。看来,高三学生真正缺乏的不是对时间价值的认识,更多的是苦于寻找不到高效管理时间的方法。

据此,我设计了这节《谁偷走了我的时间奶酪》,并将活动目标定位在以下三点:

【活动目标】

1、了解与理解:明白一分钟时间的价值,克服行为惰性,减少对时间的无力感。

2、尝试与学会:能利用时间管理ABCD原则监控时间,确定优先级,学会管理时间。

3、体验与感悟:体悟到个人价值观对时间管理的导引作用,感受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念和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效能感。

【活动重点】

能利用时间管理ABC原则监控时间,事件优先等级排序

【活动难点】

体悟到个人价值观对时间管理的导引作用

【活动准备】

大米、棋子、木条、大石头、容器4个;ABCD单制作;分六个小组就坐;多媒体设备

【活动过程】

时间管理是学习心理中重要又相对枯燥部分,学生常因其内容的“说教性”而厌烦,为此,本课尽可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促使学生体验时间管理,提高辅导的有效性。

我设计了以下四个主题活动来达成活动目标:

1、通过“死神的账单”,促使学生体验时间价值。

2、通过“时间条”活动寻找无效时间。

3、在“看谁能装得快”实验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在有效时间里优先等级的重要性,明晰自己生命中的大石头,并通过练习小呆的ABCD来管理时间,并运用到自身,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4、最后在72秒人生和一分钟能做多少事的对比中引发学生共鸣,增强管理动机。

一、暖身活动——《死神的账单》

首先,将《死神的账单》作为暖身活动,既引出课题,又让每位学生引发对自我时间价值的思考,起到了情感上的铺垫。

二、转换阶段——寻找时间“漏斗”

为了让学生对无效时间的普遍性有直观体验,我在寻找时间漏斗环节中,设计了“时间条”活动,让学生在小呆的时间账单中体验到忙碌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无效时间漏洞,促发学生对自我时间的管理动机,学会了普遍性的改进方法。

三、工作阶段——寻找生命中的大石头

在改善了无效时间管理基础上,我再次引导学生去探究所谓的“有效时间”的效率难题。为解决这一本课重点,我在看“谁能装得快”实验操作中让孩子们感悟到,倘若我们总先忙琐事,那么很难成就大事。要想发挥时间的最大容量,在进行多项任务时,必须进行优先等级排序,据此引进了ABCD原则,即根据事情A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度B,根据优先度执行任务C,之后将未完成项重新排序D。

为体悟到个人价值观对时间管理的导引作用,感受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念和能力,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什么是你生命里的大石头?”探索活动,澄清了学生的价值观,明晰了自我时间管理的“最高指挥官”。解决了本课难点。

接着,让学生对小呆的ABCD单进行梳理排序,并将事件优先等级排序法应用于自身。将课堂技巧延生到现实生活中。

四、结束阶段——时间弹簧

最后,通过两个对比强烈的小视频—《17秒人生》《一分钟能做什么》,引发学生思考:时间如弹簧,是长是短,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教案参考]大班时间教案四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参考]大班时间教案四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时间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3、培养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时钟、秒表、小鼓各一。

2、一定数量的雪花片、呼啦圈、沙包、皮球、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认识时钟,调动幼儿关于时间的经验。

(1)出示时钟,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学会看时间7点整和8点整。提问:

你会看时间吗?这是几点?你怎么知道的?早上7点你在干什么?早上8点你在干什么?

(3)幼儿经验介绍:在早上7点到8点这一小时里做了哪些事情?

2、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1)幼儿第一次游戏,无意识插雪花片,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邻座幼儿相互交流:插出了什么东西?用了几片雪花片?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有的插了3片,有的插了7片,还有的插了12片呢?(发现加快速度就可以)

(3)幼儿第二次游戏,有意识插雪花片,体验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4)幼儿对比前后两次游戏交流:是不是加快速度后比第一次插得更多了?

(5)请幼儿迅速将两次的作品放入雪花片的筐子里。

3、开展体育游戏,幼儿轮流玩三种不同的体育器具,进一步感知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有关系,并学会计数和记录。

活动结束:

利用现场的情景和资源,促进同伴互动,激励幼儿学会抓紧时间、珍惜时间,拓展和迁移经验。

大班时间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3.培养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时钟、秒表各一。

2.一定数量的雪花片、皮球、呼拉圈、记录卡、笔、小塑料筐。

3.幼儿有一定的计数和记录经验。

活动过程

1.认识时钟,调动幼儿关于时间的经验。

(1)出示时钟,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学会看时间7点整和8点整。提问:你会看时间

吗?这是几点?你怎么知道的?早上7点你在干什么?早上8点你在干什么?

(3)幼儿经验介绍:在早上7点到8点这一小时里做了哪些事情?

2.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师:“原来在一小时里我们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那么你们知道一分钟里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吗?”

(1)幼儿第一次游戏,无意识插雪花片,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邻座幼儿相互交流:插出了什么东西?用了几片雪花片?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有的插了3片,有的插了7片,还有的插了12片呢?(发现加快速度就可以)

(3)幼儿第二次游戏,有意识插雪花片,体验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有关系。

(4)幼儿对比前后两次游戏交流:是不是加快速度后比第一次插得更多了?

(5)请幼儿迅速将两次的作品放入雪花片筐子里。

大班时间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习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时钟模型一个、小时钟若干个。

【活动过程】

1、游戏:猜谜语你见过什么样的钟?(闹钟、座钟、落地钟)钟有什么作用?(起床)

2、分发钟表,给小朋友每人一个钟,请幼儿观察(请你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师:两个针一样吗?

小结:最短的叫时针,较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3、《龟兔赛跑》故事导入

师:谁赢了?

现在乌龟和兔子又比赛了,兔子代表分针,乌龟代表时针,它们比赛站在同一位置开始比赛。(兔子从12跑到12,跑了一圈;乌龟从12跑到1,跑了一格)谁跑得快?分针与时针谁跑的快?那再跑一次,乌龟会走到哪里?

小结: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时。

4、出示三个钟,请幼儿观察。

师:这三个钟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回答。

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师1点整。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游戏:考考你,请幼儿拨钟。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记录时间?(几点整就写几,两个点,两个0,表示整点)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大班时间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时钟、统计表、写字本、积木、图书、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1、认识时间

---师:“有谁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很短、不知道、很长)

我们来看一下-----最细、走的最快的是秒针,秒针走一圈就是一分钟。现在我们就看着秒针转一圈,感受一下一分钟有多长。(好长,好短)

2、感知时间

我们一起来玩“和时间赛跑”的游戏。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事,时间到了就停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事情多。

(幼儿游戏,教师计时。孩子们纷纷离开座位,有的去拿纸,有的去拿积木,还有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一边在想要做的事。)

幼儿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觉得一分钟实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

我在一分钟里画了一个圈;

我在一分钟里搭了一个积木┄┄

小结:小朋友都说一分钟太短,老师在这一分钟里可做了许多事情:回答了xx的问题,给xx拿了一张纸,观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动,看到有人在争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来。

不管你做不做事时间都会不停的走,而你们刚才就是让时间跑掉了(跑在前头了)。

我们再玩一次,这次你们先想一想要做些什么。看看这一次我们在一分钟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这样做小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感觉到他们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提前做好计划、抓紧时间就可以做许多事。)

幼儿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小人;

我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数学本,写了26个数字;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两架飞机;

我在一分钟里看了5页书.....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3、总结交流

提问:为什么你比以前干的事多了?

4、统计时间

上次我们统计晚上你都做了哪些事,我发现小朋友做事的时间都不一样。今天我们知道如何珍惜时间了,今晚我们再统计一回。

时间统计表

写作业的时间

洗脸、刷牙、脱衣上床

早晨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时间

活动反思: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一、搜集珍惜时间的资料,体会时间的宝贵

时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模糊的概念。我在设计该课的教学设计时,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把交流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安排在课前师生互动环节进行。先让学生感知“珍惜时间”,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下基调。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了解了更多的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从而让“时间宝贵易逝”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这些资料放在课前活动时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指导层次朗读,感受时间的流逝

采取用中心句──“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引领全文的学习。第二课时,首先从“我”对爸爸的话的理解入手,让学生知道“我”是从身边的事物去感受“时间过得飞快”,开始理解“永远不会回来了”。在这个环节,抓住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体会爸爸的话,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感受时间会带走“昨天、童年、生命”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时间的可贵、时间的无情……,以真实的体验来感悟“为什么要珍惜时间”,这样把朗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文字的里面抠出情感来读。激发学生探索作者珍惜时间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文本展开对话。

三、以课本为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还是注重以课本为主,在学习中,提示学生找到段落在书中所在的位置,以便随时翻书圈画、批注等,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才是学生要掌握的根本读书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时,画出段落的中心句,并注明之;找出段落中表达所见、所想的句子;在读过的句段中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等,让学生留下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和知识、笔记等。我认为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读书方法,如,学习第4自然段时,利用范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读到作者的内心里去,老师的范读,给学生树立了读书的榜样,同时告诉学生理解好才能读好,读好书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四、体会作者情感,进行仿写练笔。

课文的第6、7自然段写的作者的生活体验,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得是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真切地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学习作者的写法——所见所想,体会充满诗意的、描绘时间流逝的语句,进行仿写练笔。仿照第6、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在你眼里,哪些事物跟昨天不一样了。这个环节的学习,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源源不断地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碰撞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惜时”意识。

五、反思不足,提升自我

讲完课,结合老师们的评课,细细琢磨,这节课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合作学习环节还需要扎实有效的进行,真正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二是板书内容有待于完善,要贯穿整个文本或加上本课的中心句。三是读书的要求用幻灯片呈现出来为好。四是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化安排,注意语言的精炼。在今后的听评课中,我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精心打造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收藏]大班时间教案(7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为了给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学习效率,教案是个不错的选择,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收藏]大班时间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时间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3、培养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时钟、秒表、小鼓各一。

2、一定数量的雪花片、呼啦圈、沙包、皮球、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认识时钟,调动幼儿关于时间的经验。

(1)出示时钟,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学会看时间7点整和8点整。提问:

你会看时间吗?这是几点?你怎么知道的?早上7点你在干什么?早上8点你在干什么?

(3)幼儿经验介绍:在早上7点到8点这一小时里做了哪些事情?

2、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1)幼儿第一次游戏,无意识插雪花片,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邻座幼儿相互交流:插出了什么东西?用了几片雪花片?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有的插了3片,有的插了7片,还有的插了12片呢?(发现加快速度就可以)

(3)幼儿第二次游戏,有意识插雪花片,体验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4)幼儿对比前后两次游戏交流:是不是加快速度后比第一次插得更多了?

(5)请幼儿迅速将两次的作品放入雪花片的筐子里。

3、开展体育游戏,幼儿轮流玩三种不同的体育器具,进一步感知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有关系,并学会计数和记录。

活动结束:

利用现场的情景和资源,促进同伴互动,激励幼儿学会抓紧时间、珍惜时间,拓展和迁移经验。

大班时间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习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时钟模型一个、小时钟若干个。

【活动过程】

1、游戏:猜谜语你见过什么样的钟?(闹钟、座钟、落地钟)钟有什么作用?(起床)

2、分发钟表,给小朋友每人一个钟,请幼儿观察(请你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师:两个针一样吗?

小结:最短的叫时针,较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3、《龟兔赛跑》故事导入

师:谁赢了?

现在乌龟和兔子又比赛了,兔子代表分针,乌龟代表时针,它们比赛站在同一位置开始比赛。(兔子从12跑到12,跑了一圈;乌龟从12跑到1,跑了一格)谁跑得快?分针与时针谁跑的快?那再跑一次,乌龟会走到哪里?

小结: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时。

4、出示三个钟,请幼儿观察。

师:这三个钟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回答。

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师1点整。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游戏:考考你,请幼儿拨钟。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记录时间?(几点整就写几,两个点,两个0,表示整点)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大班时间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给妈妈化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2)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照顾,并主动拥抱妈妈表达爱意。

(3)进一步增进与妈妈之间的情感。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幼儿在家中听妈妈讲述自己生病的时候是怎么被照顾的。

人员准备:提前给幼儿的妈妈发出参与活动的邀请函。

材料准备:音乐、场地、唇膏、眉笔、腮红。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给妈妈化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难点:能更好地与妈妈进行合作游戏。

活动过程

1.诗歌表演,激发对妈妈的爱

师:今天,小朋友的妈妈都来到了幼儿园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让我们朗诵一首《游子吟》来欢迎妈妈们的到来。

2.游戏:我给妈妈化妆

游戏规则:幼儿十人一组,在规定的2分钟时间之内给妈妈化妆,包括涂口红、画眉毛和涂腮红;当音乐响起来之后,妈妈和幼儿一起走上舞台,到舞台中间摆出一个帅气的造型。

重点: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和妈妈一起游戏的快乐。

教学反思

随着主题活动的进行,我的感触良多。的确,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真诚的爱。多年来,我们得到了母亲诸多的关怀及爱护,要说报答的话,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但我们一定要体谅母亲的辛劳,学会关爱母亲、体贴母亲。平时,我们一定要记住妈妈的叮咛,让妈妈放心!在家里,我们要习惯于向妈妈说一声 “谢谢”,力所能及帮妈妈干一点家务,那怕是扫扫地,洗洗衣,做做饭……都能代表我们拳拳的孝心,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大班时间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时钟的认识,学会看整点、半点。

2、感受时间的长短和更替,懂得珍惜时间。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教师出示教育挂图〈我当报时员〉、学习包〈制作玩具钟〉2、准备闹钟一个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育挂图,指导幼儿思考图中分别表示几点钟,他们在做什么,引导幼儿看图拨出对应的整点或半点。

2、指导幼儿取出卡纸〈制作玩具钟〉,自制一个玩具钟。

3、教师与幼儿温习辨认整点。请幼儿看挂图拨出相应的时间,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获得经验,当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整。

4、转动时钟,请幼儿观察半点钟的基本特征。利用玩具钟,请幼儿尝试看挂图拨出半点钟。引导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活动获得经验:当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两数的中间就是半点。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大班时间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知道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3、对看月历和阅读活动有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2、2005年的挂历。

星期一~星期日的字卡共7章。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通过提问引出星期。

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星期几?(幼儿回答)那你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教师出示挂历(本年本月),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挂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今年的挂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这是几月份的挂历?这个月有几天呢?教师边指日期边带领幼儿念日期1-30。

(3)认识星期。认读汉字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教师用红笔圈起来。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5)请幼儿圈出今天的日期,再说说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爸爸妈妈和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关系?

(3)游戏:找一找星期几不见了?(老师请幼儿把眼睛闭上,抽掉一张,让幼儿猜一猜星期几不见了?)4、让幼儿观察台历,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对星期的认识。

(1)观察自己带来的台历,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这个月有几天?

(2)教师任意说出日期。让幼儿找一找是星期几?

(3)教师说出具体的位置,让幼儿圈出日期,再告诉大家。如:第一个星期三是几号?第三个星期五是几号?

(4)一年有几个月?请幼儿翻翻数数再告诉大家。

二、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月历,请你给第一个星期日涂上红色;给第三个星期二涂上黄色,再给小鼠咪咪的生日——第四个星期四画上一颗五角星。

2、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请你将同类实物圈在一起,在写上相应的数字。

三、活动评价。

活动反思

一、紧扣幼儿的生活经验,凸显数学活动中的挑战性。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星期的周期性和序列性占了主要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孩子们基本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只需帮助其提炼经验即可,如果还只是延续此类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幼儿来说,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活动本身,想让他们稳定地沉浸在数学探索、操作活动中,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有一定挑战性的,需要通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而这个挑战性又不能脱离生活,因此结合"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的推算活动,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此类推算也能为生活服务。

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简单地认为,用教语言的方法来教数学,尽量多讲,多操

作,多练习,孩子自然就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而这种主体的理解必须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整个活动,我都是以童趣的手法,引用了星期妈妈和她的宝贝,小猪送蛋糕等形式,让孩子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教与学其乐融融,相得益彰。

大班时间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了解进餐时的注意事项。

2.能遵守进餐的纪律,增强自控能力。

3.知道不良进餐习惯会对身体身体造成伤害,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活动准备:

磁铁教具:小熊、小兔、小猴、小猪;会朗诵古诗《悯农》。

活动过程:

一、朗诵古诗《悯农》,稳定幼儿情绪,引出活动内容。

1.幼儿朗诵古诗。

2.提问:古诗的名字是什么?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二、出示磁铁教具,引出故事《午餐时间》。

三、教师讲故事,幼儿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边操作磁铁教具边讲故事。

2.提问:小熊为什么肚子疼?吃午餐时它在干什么?

3.小结:小朋友吃饭时不打闹、不玩耍,要一口一口,细嚼慢咽。

四、幼儿尝试讲故事。

1.引导幼儿看书中相应内容并进行提问。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讲故事。

五、讨论:你想对小熊说什么?小朋友应该怎样进餐?

活动延伸:

在班里进行健康我最棒评比。

大班时间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区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型。

2、能模仿音乐配上合适的乐器及创编优美的身体动作,并能愉快地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1、钟

2、音乐《快乐的时间》

3、乐器若干:双响筒、锣、小铃、鼓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讨论生活中的各种声响节奏,复习基本节奏

1、提问:平时你在家里都能听到哪些声音?

2、师幼一起讨论各种敲门的声音,比较切菜快慢的节奏声(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二、出示钟,欣赏音乐《快乐的时间》,引导幼儿选乐器伴奏

1、观看时钟,复习其特征。

咱们生活中还有一种声音,看看是什么?对了是钟,你们听过钟的声音吗?到点时,有一种大钟,它能发出什么声音(当当……四分节奏),1点时敲几下?3点、6点呢?

2、听音乐辨别不同的声音。

提问:请听这音乐里,哪里有秒针滴答滴答的声音呢,哪里有当钟到点时当当的声音,而且来听听这些声音里告诉你是几点了?

3、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乐器为音乐伴奏。

(1)那你觉得秒针的声音用什么乐器来表示最合适?钟声呢?(请个别幼儿上前演奏)

(2)看指挥集体演奏。

(3)听音乐集体指挥。

三、通过时钟,复习原有认知经验,为游戏作准备

1、在老师提供的时钟里,找出音乐里表演的钟点(3点、6点、12点)

2、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模拟这三个时刻,选出最合适的动作集体练习,并运用到游戏里。

四、音乐游戏

1、先请个别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表演。

2、集体表演。

3、加乐器分组表演。

五、结束

【必备】大班时间教案四篇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必备】大班时间教案四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时间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3、培养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时钟、秒表、小鼓各一。

2、一定数量的雪花片、呼啦圈、沙包、皮球、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认识时钟,调动幼儿关于时间的经验。

(1)出示时钟,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学会看时间7点整和8点整。提问:

你会看时间吗?这是几点?你怎么知道的?早上7点你在干什么?早上8点你在干什么?

(3)幼儿经验介绍:在早上7点到8点这一小时里做了哪些事情?

2、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1)幼儿第一次游戏,无意识插雪花片,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邻座幼儿相互交流:插出了什么东西?用了几片雪花片?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有的插了3片,有的插了7片,还有的插了12片呢?(发现加快速度就可以)

(3)幼儿第二次游戏,有意识插雪花片,体验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4)幼儿对比前后两次游戏交流:是不是加快速度后比第一次插得更多了?

(5)请幼儿迅速将两次的作品放入雪花片的筐子里。

3、开展体育游戏,幼儿轮流玩三种不同的体育器具,进一步感知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有关系,并学会计数和记录。

活动结束:

利用现场的情景和资源,促进同伴互动,激励幼儿学会抓紧时间、珍惜时间,拓展和迁移经验。

大班时间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知道时钟的基本用途。

2.感知时间,体验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3.培养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时钟、秒表各一。

2.一定数量的雪花片、皮球、呼拉圈、记录卡、笔、小塑料筐。

3.幼儿有一定的计数和记录经验。

活动过程

1.认识时钟,调动幼儿关于时间的经验。

(1)出示时钟,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学会看时间7点整和8点整。提问:你会看时间

吗?这是几点?你怎么知道的?早上7点你在干什么?早上8点你在干什么?

(3)幼儿经验介绍:在早上7点到8点这一小时里做了哪些事情?

2.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师:“原来在一小时里我们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那么你们知道一分钟里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吗?”

(1)幼儿第一次游戏,无意识插雪花片,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邻座幼儿相互交流:插出了什么东西?用了几片雪花片?为什么同样是一分钟,有的插了3片,有的插了7片,还有的插了12片呢?(发现加快速度就可以)

(3)幼儿第二次游戏,有意识插雪花片,体验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有关系。

(4)幼儿对比前后两次游戏交流:是不是加快速度后比第一次插得更多了?

(5)请幼儿迅速将两次的作品放入雪花片筐子里。

大班时间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习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时钟模型一个、小时钟若干个。

【活动过程】

1、游戏:猜谜语你见过什么样的钟?(闹钟、座钟、落地钟)钟有什么作用?(起床)

2、分发钟表,给小朋友每人一个钟,请幼儿观察(请你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师:两个针一样吗?

小结:最短的叫时针,较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3、《龟兔赛跑》故事导入

师:谁赢了?

现在乌龟和兔子又比赛了,兔子代表分针,乌龟代表时针,它们比赛站在同一位置开始比赛。(兔子从12跑到12,跑了一圈;乌龟从12跑到1,跑了一格)谁跑得快?分针与时针谁跑的快?那再跑一次,乌龟会走到哪里?

小结: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时。

4、出示三个钟,请幼儿观察。

师:这三个钟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回答。

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师1点整。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游戏:考考你,请幼儿拨钟。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记录时间?(几点整就写几,两个点,两个0,表示整点)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大班时间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感知时间,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懂得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

时钟、统计表、写字本、积木、图书、画纸、铅笔、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1、认识时间

---师:“有谁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很短、不知道、很长)

我们来看一下-----最细、走的最快的是秒针,秒针走一圈就是一分钟。现在我们就看着秒针转一圈,感受一下一分钟有多长。(好长,好短)

2、感知时间

我们一起来玩“和时间赛跑”的游戏。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事,时间到了就停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事情多。

(幼儿游戏,教师计时。孩子们纷纷离开座位,有的去拿纸,有的去拿积木,还有一个孩子呆呆地站在一边在想要做的事。)

幼儿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觉得一分钟实在太短了,什么事都没做时间就过去了;

我在一分钟里画了一个圈;

我在一分钟里搭了一个积木┄┄

小结:小朋友都说一分钟太短,老师在这一分钟里可做了许多事情:回答了xx的问题,给xx拿了一张纸,观察了所有小朋友的活动,看到有人在争吵,然后找了把椅子坐下来。

不管你做不做事时间都会不停的走,而你们刚才就是让时间跑掉了(跑在前头了)。

我们再玩一次,这次你们先想一想要做些什么。看看这一次我们在一分钟里能做多少事情。

(我这样做小结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感觉到他们做得很多事情都被忽略了,只要提前做好计划、抓紧时间就可以做许多事。)

幼儿再次交流自己在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情:

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小人;

我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数学本,写了26个数字;我在一分钟里拿了一堆雪花片,搭了两架飞机;

我在一分钟里看了5页书.....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3、总结交流

提问:为什么你比以前干的事多了?

4、统计时间

上次我们统计晚上你都做了哪些事,我发现小朋友做事的时间都不一样。今天我们知道如何珍惜时间了,今晚我们再统计一回。

时间统计表

写作业的时间

洗脸、刷牙、脱衣上床

早晨起床、穿衣、刷牙、洗脸时间

活动反思: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一、搜集珍惜时间的资料,体会时间的宝贵

时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模糊的概念。我在设计该课的教学设计时,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把交流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安排在课前师生互动环节进行。先让学生感知“珍惜时间”,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下基调。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了解了更多的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从而让“时间宝贵易逝”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这些资料放在课前活动时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指导层次朗读,感受时间的流逝

采取用中心句──“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引领全文的学习。第二课时,首先从“我”对爸爸的话的理解入手,让学生知道“我”是从身边的事物去感受“时间过得飞快”,开始理解“永远不会回来了”。在这个环节,抓住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体会爸爸的话,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感受时间会带走“昨天、童年、生命”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时间的可贵、时间的无情……,以真实的体验来感悟“为什么要珍惜时间”,这样把朗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文字的里面抠出情感来读。激发学生探索作者珍惜时间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文本展开对话。

三、以课本为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还是注重以课本为主,在学习中,提示学生找到段落在书中所在的位置,以便随时翻书圈画、批注等,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才是学生要掌握的根本读书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时,画出段落的中心句,并注明之;找出段落中表达所见、所想的句子;在读过的句段中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等,让学生留下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和知识、笔记等。我认为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读书方法,如,学习第4自然段时,利用范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读到作者的内心里去,老师的范读,给学生树立了读书的榜样,同时告诉学生理解好才能读好,读好书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四、体会作者情感,进行仿写练笔。

课文的第6、7自然段写的作者的生活体验,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得是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真切地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学习作者的写法——所见所想,体会充满诗意的、描绘时间流逝的语句,进行仿写练笔。仿照第6、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在你眼里,哪些事物跟昨天不一样了。这个环节的学习,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源源不断地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碰撞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惜时”意识。

五、反思不足,提升自我

讲完课,结合老师们的评课,细细琢磨,这节课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合作学习环节还需要扎实有效的进行,真正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二是板书内容有待于完善,要贯穿整个文本或加上本课的中心句。三是读书的要求用幻灯片呈现出来为好。四是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化安排,注意语言的精炼。在今后的听评课中,我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精心打造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勾股定理教案通用


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勾股定理教案,相信您在本文中有所收获。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老师在上课时要以教案课件为依据。

勾股定理教案(篇1)

一、勾股定理是我国古数学的一项伟大成就.勾股定理为我们提供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间的数量关系,它的逆定理为我们提供了判断三角形是否属于直角三角形的依据,也是判定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些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了解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思考,练习,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勾股定理有关计算,深入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探讨,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定理的美.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正确使用.

教学关键:在现实情境中捕抓直角三角形,确定好直角三角形之后,再应用勾股定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三、教学程序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动手,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置如下: 回顾问: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勾股定理教案(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十八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下面我分五部分来汇报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这就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将几何图形与数字联系起来。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它在其它自然学科中也常常用到。因此,这节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能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能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数学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2) 通过研究一系列富有探 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二、学情分析

我们班日常经常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过一年多的几何学习,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 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他 们的创造愿望。

三、教法选择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我校的“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我在教法上采用引导发现法为主,并以分析法、讨论法相结合。设计" 观察——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和直观情景观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 助教学,能够直观、生动的反应图形,增加课堂的容量,同时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强教学形象性,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四、学法指导: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积累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这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 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观察、类比、分析、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 想。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中"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个设计合理的情境引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否带着兴趣积极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为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我设计了以下题目:

星期日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去某山风景区游玩,同学们看到山势险峻,查看景区示意图得知:这座山主峰高约为900米,如图:为了方便游人,此景区从主峰A处向地面B处架了一条缆车线路,已知山底端C处与地面B处相距1200米,

∠ACB=90° ,你能用所学知识算出缆车路线AB长应为多少?

答案是不能的。然后教师指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问题将迎刃而解。

设计意图:以趣味性题目引入。从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其中渗透了一种数学思想,对于学生也是一种挑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自然引出下面的环节。

紧接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并会简单应用。

(二)勾股定理的探索

1、猜想结论

(1)探究一: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由课本64页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结合课件中格点图形的面积,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计算、讨论、总结,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在此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比较、交流,最后通过活动让学生用语言概括总结。

提问:等腰直角三角形有这样的性质,其他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样的性质吗?

(2、)探究二: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在课件中的格点图形中,利用面积,再次探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计算、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 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三边的平方有何大小关系入手进行观察。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直观地演示。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讨论,由学 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让学生参与定理的再发现过程,他们通过自己观察、计算所得出的定理,在心理产生自豪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证明猜想

目前世界上证明该勾股定理的方法有很多种,而我国古代数学家利用拼接、割补图形,计算面积的思路提供了很多种证明方法,下面我们通过古人赵爽的方法进行证 明。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推导出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a + b = c。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更直观、形象的向学生介绍用拼接、割补图形,计算面积的证明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结论的确定性,感受到前人的伟大和智慧。

3、简要介绍勾股定理命名的由来

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 “勾三、股四、弦五”,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我国称这个结论为"勾股定理",西方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五世纪发现了勾股定理, 但他比商高晚出生五百多年。

设计意图:对比以上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三)勾股定理的应用

1、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引入中的问题。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例1:课本66页探究1

师生讨论、分析: 木板的宽2、2米大于1米,所以横着不能从门框内通过.

木板的宽2、2米大于2米,所以竖着不能从门框内通过.

因为对角线AC的长度最大,所以只能试试斜着 能否通过.

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提示:

(1)在图中构造出一个直角三角形。(连接AC)

(2)知道直角△ABC的那条边?

(3)知道直角三角形两条边长求第三边用什么方法呢?

设计意图:此题是将实际为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中抽象出Rt△ABC,并求出斜边A C的长。本例意在渗透实际问题和勾股定理的知识联系。通过系列问题的设置和解决,旨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使难点予以突破,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获得新知,体验成功,从而增加学习兴趣。

(四)、课堂练习 习题18、1 1、5。 学生板演,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让学生比较练习题和例题中条件的异同,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运用。

(五)课堂小结

对学生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同桌间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并请个别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气氛,做到全员参与,理清了知识脉络,强化了重点,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六)达标训练与反馈

设计意图:必做题较为简单,要求全体学生完成;选作题有一点的难度,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完成,体现分层教学。

以上内容,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明这堂课"教什么"和"怎么教",也阐述了"为什么这样 教",让学生人人参与,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 探索过程中,会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情境。希望得到各位专家领导的指导与指正,谢谢!

勾股定理教案(篇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它是在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及一般三角形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用前面学习的勾股定理及三角形全等证明逆定理是本节课的关键步骤,同时本节课又丰富了三角形的性质,是后面几何问题的基础理论性知识。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处于由几何内容的初级向高级行进的过程。他们的几何思维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对几何题目具有一定的分析、想象、概括能力,具有对未知事物的新鲜感和探求欲。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能力的不成熟,教学中鼓励与引导并重。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会应用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理解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关系及二者真假性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得出猜想、推理证明的过程,提升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几何的魅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证明,教学难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辅以适量的教师讲解和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采用复习旧知与创设情境相结合的导入方式。首先我会带领学生复习勾股定理并明确其题设和结论,为后面提出逆命题、逆定理做铺垫。接着提问学生如何画直角三角形,学生很容易想到用三角尺或量角器。此时我会要求学生不能用绳子以外的工具,借助学生的困惑,给出古埃及人利用等长的3、4、5个绳结间距画直角三角形的情境。以古埃及人所用方法中蕴含何道理为切入点引出课题。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奠定好基础,同时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好地展开教学。

(二)讲解新知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新授环节。

请学生思考3,4,5之间的关系,结合勾股定理的学习经验明确

出示数据2.5cm,6cm,6.5cm,请学生计算验证数据满足上述平方和关系,并画出相应边长的三角形检验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学生活动:同桌两人一组,将三边换成其他满足上述平方和关系的数据,如4cm,7.5cm,8.5cm,画出相应边长的三角形检验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在得到肯定结论后,引导学生基于以上例子大胆猜想得出命题。

勾股定理教案(篇4)

教材中直接给出“赵爽弦图”的证法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禁锢,教师创新使用教材,利用拼图活动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证明勾股定理。这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讨论中碰撞、在相互学习中完善。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探究方法接受学生的质疑,对于不同的拼图方案给予肯定。从而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学生会发现两种证明方案。

方案1为赵爽弦图,学生讲解论证过程,再现古代数学家的探索方法。方案2为学生自己探索的结果,论证之巧较方案1有异曲同工之妙。整个探索过程,让学生经历由表面到本质,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发掘过程,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对比“古”、“今”两种证法,让学生体会“吹尽黄沙始到金”的喜悦,感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自豪感。板书勾股定理,进而给出字母表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教师对“勾、股、弦”的含义以及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做一个介绍,使学生感受数学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利用勾股树动态演示,让学生欣赏数学的精巧、优美。

勾股定理教案(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华师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勾股定理》。

教材分析:

如果说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首经典老歌,那么本节课蕴含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就是歌中最为活跃的音符!本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二次根式之后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继学习,是中学数学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是解决四边形、圆等知识的灵魂,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在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据本节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初二学生不爱表现、好静不好动的特点,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探索并利用拼图证明勾股定理。

2、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感受数学文化,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本着课标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如下:

勾股定理的证明和简单应用是本节的重点,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是难点,而解决难点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图形面积的各种表示方法构造恒等式。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达到预定目标,我对教法和学法分析如下:

教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更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鉴于教材的重点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以学生充分预习为前提,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讲解为中心,让学生亲历亲为,体会做数学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提高课堂效率。运用观察法、归纳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预习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增大课堂容量、给学生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给学生提供足够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以导学案的形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分析:

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为了把学生学习过程当作认知事物的过程来解决,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先动手操作,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接下来,我让学生独立思考,点拨学生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大胆偿试,水到渠成的突出勾股定理的探索这一重点,然后通过学生展示成果让学生抓住用不同的方式拼出图形,从而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图形面积建立恒等式这一关健,以自己拼图操作、讲解展示预习成果突破定理证明这一难点,指导学生严谨、合理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优化高效的数学课堂,我以导学案的方式循序见进的设计教学流程。

以学生必读课本48—52页,选读课本55、56页的课前预习为前提,共分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1、勾股定理的探究:让学生历经量一量、算一算、想一想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引导好学生课前预习,再以检查预习成果的形式为新知的探究作好铺垫。

2、勾股定理的证明:以学生拼图展示、讲解预习成果的形式完成对定理的证明。

3、勾股定理的应用:以课堂练习、学生个性补充和老师适当的个性化追加的形式实现对定理的灵活应用。

4、学后反思:以学生小结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两方面实现对本节内容的巩固与升华。

说创新点: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而高效的数学课堂,我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为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选择适当的起点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的原则。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例如我以展示预习成果为主线,以学生动手操作、讲解等直观方式代替老师画图、剪图、讲评费时费力的方式,既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又达到了直观高效的效果。

教学中我注重人文环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充满亲切、民主的气氛,例如整节课我以学生的操作、展示、讲解、个性补充为主,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中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不改变例题的本意为前提,创设身边暖房工程为情境,体现数学的生活化;以一题多变、中考题改编等形式进行练习题的层层深入,体现数学的变化美。

以学生个性补充的形式促进课堂新的生成,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本节课既做到了课程的开放,为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智慧和创造性的思维提供了空间,又创设了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作文式数学课堂。而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同时,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薰陶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美育、德育与教育的三统一,如小结时由“勾股树”到“智慧树”的希望寄语。

勾股定理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2、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1、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三、教学程序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教师要善于激疑,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3、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步感知 理解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自学感悟理解新知,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质疑解难 讨论归纳

1、教师设疑或学生提疑。如:怎样证明勾股定理?学生通过自学,中等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这时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拼图,观察并分析;

(1)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你能写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

(3)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是否还有其他形式?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接着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评价和补充。教师及时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最后,教师学生共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最终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 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学生分组解答,并由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

2、出示例1学生试解,教师学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针对例题再次出现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五)归纳总结 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分发自我反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师学生关系。加强教师学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感说、感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勾股定理教案(篇7)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感受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让学生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三)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们在小学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拼接),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另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巩固”的模式, 选择引导探索法。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身观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3.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4.知识拓展,巩固深化5.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图片欣赏 勾股定理数形图 1955年希腊发行 美丽的勾股树 2002年国际数学 的一枚纪念邮票 大会会标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欣赏,感受数学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设计意图: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产生于人的需要,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引出下面的环节.

二、实验操作模型构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数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补)

问题一: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这样做利于学生参与探索,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二: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积也有这个关系吗?(割补法是本节的难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基础,让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实验归纳总结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勾股定理的雏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了从特殊—— 一般的认知规律.

三.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让学生解决开头情景中的问题,前呼后应,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

四、知识拓展巩固深化

基础题,情境题,探索题.

设计意图:给出一组题目,分三个梯度,由浅入深层层练习,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

基础题: 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3,斜边为5,另一直角边长为X,你可以根据条件提出多少个数学问题?你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道题立足于双基.通过学生自己创设情境 ,锻炼了发散思维.

情境题: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探索题: 做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木箱,一根长为70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为什么?试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说明。

设计意图:探索题的难度相对大了些,但教师利用教学模型和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五、感悟收获布置作业: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 1、课本习题2.1 2、搜集有关勾股定理证明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探索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设计说明::1.探索定理采用面积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人人参与,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一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二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表达水平.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时间管理教案(通用3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时间管理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