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准备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内容,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 详细的教学课件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个20个
30个20个
............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方法三:列式
3+2=5
140=84(个)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
数学故事。(共同探讨方法)
阿凡提分马的故事,可能有的学生以前听过,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故事讲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算出三个人分得的马:老大6匹,老二3匹,老三2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12+14+16并不等于1。
练习
1、小红和小薇投篮数之比是3:5,小薇比小红多投了6个,小红投了多少个?
2、药粉和药水的比是1:30,如果药水有60千克,那么药粉有多少千克?
3、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700,现要配制1400千克药水需加药粉多少千克?
4、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50,用2千克药粉配置这
样的药水,需要用水多少千克?
5、打一篇文章,小丽用了3小时,小红只用了2小时,问小丽
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五、总结: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六、【板书】
比的应用
3+2=5
140=84(个)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56个,比较合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表和统计量所呈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增强数据分析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2、在解决旅游问题时,要利用生活经验正确理解旅游人数、出发地和目的地、起止日期、交通工具及在旅游目的地可能产生的开支情况等有关旅游活动的基本信息,弄清它们所表达的实际含义。
3、增强学生收集信息、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全面性和创造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住房的变化
1、观察统计图、回答问题。
(1)出示课本118页说说是一幅什么图,反映的是什么情况,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人均居住面积。
(2)学生独立解答第1题,计算后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求这几年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是怎样想的?
(3)思考第2题,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再在全班交流。在交流时启发学生回答:1999年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是多少?这个数据是从多少个城市中统计得来的?猜一猜这个数据是怎样算出来的?9.78平方米是669个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是不是每一个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都大于9.78平方米?会不会有些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少于9.78平方米?
2、填表。组织学生把课前了解到的自己家1998年、20xx年、20xx年人均居住面积和口情况填在118页的统计表中,并算出自己家里人均建筑面积。
3、汇总、统计。指导学生把全班同学调查得到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并完成119页的统计表。(统计时提示学生先分小组用计算器算出本小组同学家庭住宅建筑面积的和与人口的和,在把各小组住宅建筑面积的和与人口数的和分别相加,从而算出全班同学家庭住宅建筑面积的总和与人口数的总和。并算出相关年份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4、完成统计图。要求学生先思考画怎么样的统计图,然后动手画一画。
5、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参加本次活动的的收获和体会。
6、阅读。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并交流对其中一些问题的理解。
二、复习旅游费用的预算
(一)观察、分析信息
1、课前谈话: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
在旅游时我们会有哪些费用?
2、出示情境:小芳和爸爸、妈妈8月5日从南京出发,6日到9日在北京旅游,8月10日返回到南京。
南京与北京间的火车和飞机票价如下。
通工具
票价
说明
火车(硬卧)
274元
身高1.1m~1.4m的儿童乘坐火车时享受半价票
飞机(普通舱)
1010元
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乘坐飞机时享受半价票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表一中提供的信息
(2)提问:通过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旅游的天数,交通工具情况。
(3)讨论:⑴身高1.1m~1.4m的儿童乘坐火车时享受半价票是什么意思?
⑵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乘坐飞机时享受半价票又是什么意思?
⑶如果一个同学身高1.5米,年龄11周岁,那么他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时可以享受半价票?
(4)出示表二中提供的信息
住宿
伙食
市内交通
旅游景点门票
每日120元
每日80元
每日50元
每人250元
指导学生观察表二中提供的信息
提问:从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组织小组讨论:
⑴住宿费、伙食费、市内交通费是指一个人的花费还是一家三口的花费?
⑵旅游景点门票每人250元是指一个景点还是所有景点?
(二)根据信息填写表格
1、指导完成第一问题:
(1)分别算出各项费用,再算出合计数
提问:在计算数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计算交通费时注意:小芳能否享受半价火车票?一天需要50元的市内交通费,4天一共需要多少元的市内交通费?计算食宿费时,要算出4天总的食宿费用。计算门票时要按人数算出总的门票费用。)
(2)组织计算,集体校对。
如果往返都乘火车,则买火车票一共需要27432=1644元,各项费用合计3394元。
(三)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1、指导完成第二个问题:
如果往返都乘坐飞机(成人票打六五折,儿童半价票不打折)至少要准备多少元?
提醒学生注意各人可以享受机票的折扣,合理地使用第一问题中的一些计算结果。
如果往返都乘坐飞机,买飞机票一共需要1010465%+1010250%=3636(元),各项费用合计为5386元。
2、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第三个问题
如果去时乘火车,买火车票一共需要2743=822(元);返回时乘飞机,买飞机票共需要1010265%+101050%=1818(元)。各项费用合计为822+1818+1750=4390(元)
(四)小组合作、实践运用
课后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上网、报纸等途径收集信息。制定出全家的旅游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机会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掌握解题的关键。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
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男生占()份,女生占()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和()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其中()量占()份,()量占()份,()量占两之和的()/(),()量占两量之和的()/()。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
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生:因为这道题实际上是把6850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死亡的人,另一部分是受伤的人,所以可以用1250+5600,看是否得6850。
师:说得太棒了,也就是将伤亡的人数进行了分配。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就叫做按比例分配,例2题就是把6850按照25:112来进行分配的,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死亡1250人,受伤5600人这两个数字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谈感想
师:面对着大量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平民,面对着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伊拉克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大家看例3.
例3:中国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分配这批粮食。
师:各位官员,你们马上召开会议讨论一下吧,如果有了结果,请将你们的分配方案写到黑板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工作效率高?
生板演他们组的做法:
师:下面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记者招待会,各位小记者,你们认为这个分配方案合理吗?对于黑板上的算式,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这几位官员给你们解释一下?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时的举行一场辩论会,从而使学生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师:你认为这道例题属于哪种类型的应用题?为什么?遇到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我们该怎么做?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够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小组学习来自己解决问题,看来呀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你看你们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就研究出了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接下来,我们继续应用今天所得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不好?
四、巩固内化,解决生活中问题
1、据卫生部统计的数字,截止到4月21日,中国大陆共报告非典型肺炎20xx例,其中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人数的比为1201:708:92,请你求出在这次疫情中,已经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各多少人?
师:请大家拿出课堂练习本,将这道题做在本上,如果有谁做完了,请前五名同学和我击掌祝贺。
师:请第一个做完的同学找个人读答案。
师:看来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预防,大家尽可以放心地学习和工作。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8页例10
教材简析:工程问题应用是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特例。它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与整数工程应用题基本相同。本节教学,主要是用整数工程应用题引入,让学生根据具体数量解答,然后把工作总量抽象成一个整体,用单位1表示。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实际意义,掌握它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学目标:1.认识分数工程问题的特点。
2.理解、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3.能正确解答分数工程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几张。
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口答列式:
1.修一条100米长的跑道,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
3.修一条100米长的跑道,每天修25米,几天修完?
4.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8,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通过这组题,复习工程问题的三个基本数量关系,以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不定具体的数量应样表示,为学习用分数解答奠定基础。)
二、新课:
1、引出课题:工程问题应用题.
2、教学例10
(1)出示例10: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2)审题后,根据条件问题列成下表,分析解答,讲算理:
工作总量
甲独修完成时间
乙独修完成时间
两队合修完成时间
30天
10天
15天
0
3、改变例10中的工作总量,让学生猜一猜,算一算,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接上表在工作总量栏中写出:60千米、90千米。
(1)让学生猜完后,计算:
(2)订正后问:为什么总千米数不同,而两队合修的天数都一样?
(通过工作总量的改变,让学生猜猜、算算合修的天数,激发学生学习工程问题的兴趣,引起思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4、如果去掉长30千米这个条件,改为修一段公路,还能不能解答
(1)组织学生讨论:
(2)列式解答、讲算理.
(3)比较与归纳:
再讨论:
1)这题与上面的练习题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两题的解题思路是否相同呢
3)用分数解答工程问题的解题特点是什么
4)指出例10这样的题目可用两种方法解答。
(通过学习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工程问题的特征,掌握了用分数解答工程问题的方法。)
三、练习:
1、第98页做一做。(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及时掌握、巩固工程问题的解法。)
2、第99页2.
3、判断题。
(通过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答工程问题,工程总量和工作效率必须要相对应。加深学生对工程民问题应用题的特征的理解,牢固掌握解题方法。)
四、总结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个20个
30个20个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方法三:列式
3+2=5
140=84(个)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数学故事。(共同探讨方法)
五、总结: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六、【板书】
比的应用
3+2=5
140=84(个)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不断的产生新的解题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的意义。
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发现,这次可以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方法来分,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知道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从实际问题引入
1、教师:你到商店买过东西吗?(让学生各抒已见)
教师:在我们进行买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
2、学习例1(出示图片:小熊到商店买热水瓶,大脸猫告诉它,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11元,一共买了5箱。)
教师:通过观察图片,你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让学生提问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一共买了多少个热水瓶?(这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2)一箱用多少钱?(处理和(1)一样即可)
(3)一共用了多少钱?(这时教师问:小熊一共花了多少钱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么算呢?)
二、自主探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针对问题(3),小组讨论,并列式解答。
2、小组汇报讨论的情况,并说出各组的想法。可能会出现两种想法:
(1)先求一共有多少个热水瓶?再求一共花了多少钱?
算式:125=60(个)
1160=660(元)
(2)先求一箱用了多少钱?再求一共花了多少钱?
算式:1112=132(元)
1325=660(元)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总结方法:要想求出一共花了多少钱?首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热水瓶?或者先求一箱用了多少钱?再求一共花了多少钱?遇到问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4、让学生独立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并说出理由。教师强调: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方法解答。
5、做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并请一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应用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用投影片或课件出示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请一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解决实际问题(填写发票)。
出示题目:学校买了4箱乒乓球,每箱10盒,每盒10元钱,一共花了多少钱?
(1)首先让学生观察发票,了解发票的填法。
(2)小组一起研究,并填写完整。(教师注意及时指导)
四、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总结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板书设计:
两步应用题
125=60(个)1112=132(元)
1160=660(元)1325=660(元)
答:一共花了660元。
学材分析
课本第54页。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
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按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各部分量之间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分配。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导学策略
引导学生将比转化成分数、份数,指导学生试算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作调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看题目:比的应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调查员:前几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去作了课外调查,看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识。下面,请汇报一下你调查到的信息。
3、小结:通过调查,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随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二)新课: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来了一位客人。刚巧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亲自招待这位王叔叔。
师:请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对,这是待客的基本礼仪。小明打算亲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浓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
(a)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请你先独立计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评价:
(a)请你谈谈你对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解法,为什么?
(b)其实,这些方法都很好。不过,第(b)种解法是我们今天所学到的一种新方法。它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显示课题,齐读)
2、计算电费:
(1)刚才小明就按大家计算的结果给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会儿,刚巧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张电费的清单。原来,小明家和另外两户居民合用一个总电表。九月份共应付电费60元。(显示)王叔叔想看小明这个小主人合不合格,就问小明:你们家上个月交了多少元电费?
(a)你觉得小明家应付多少元电费?你是怎么想的?
(b)你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2)其实小明这个小主人,当得还是挺合格的。他告诉王叔叔,他们三户居民都装了分电表。上个月用电情况是这样的:(显示下表)
住户
小明家
小芳家
小亮家
分电表数(千瓦时)
44
36
40
应付电费(元)
(3)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算一算吗?
3、分配奖金:
我们运动队的队员们每天都进行刻苦训练。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丰收的果实。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他们夺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下面是运动员的参赛项目个数和得分情况:(显示表格)
姓名
邵家兵
严觅蜜
戴益宇
瞿利威
钱丽娜
殷晓丹
比赛项目(个)
2
2
2
2
2
2
得分
(分)
12
14
8
13
8
5
学校决定共给这几位同学1200元的奖金。假如让你来分配,你将怎么分配这些奖金呢?
(5)小结:到底学校会怎么奖励运动员们,我们下午见分晓。不过,不管以怎样的形式奖励运动员,重要的不在于奖金的多少,而在于对他们平时的刻苦训练以及赛场上的奋力拼搏的一种肯定。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信息的。
学生回答,依次显示:(a)奶和茶共有2+9=11份,奶占2份,茶占9份;
(b)奶占奶茶的2/11,茶占奶茶的9/11;
(c)奶是茶的2/9,茶是奶的9/2倍。
计算好以后,前后4人小组讨论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说说你的思路。
(c)学生独立计算后讨论。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的?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师板书,答案可能有:
(a)2+9=11(b)2+9=11(c)2+9=11
220xx=20(毫升)2202/11=40毫升2209/11=180(毫升)
202=40(毫升)2209/11=180毫升1802/9=40(毫升)
209=180(毫升)
(d)4.5x+x=220(e)......
x=40
4.5x=180
(a)独立解答,个别板演;
(b)集体订正;
(c)这个题目没有给出比例,你是怎么想的?
(d)小明算得和同学们一样。(逐一显示答案)
(1)请你设计出分配方案,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的分配方案。
(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师板书。(平均分是一种特殊的比例,其实就是1:1:1:1:1:1)
(4)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分配方案,为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掌握的挺好。
学材分析
比的应用的综合练习。
学情分析
对比的应用的综合练习。
学习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解决高综合问题的能力。
导学策略
练习
教学准备
习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沙子灰是灰和沙子混合而成的,它们的比是7∶3。要用280吨沙子灰,则灰和沙子各需多少吨?
2.图书馆买来160本儿童故事书,按1∶2∶3分给低、中、高年级同学阅读。低、中、高年级各分到多少本?
3.学校把560棵的植树任务,按照五年级三个班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三个班级各植树多少棵?
①三个班植树的总棵树是几?
②题目要求按什么比?人数比是几比几?
③三个数的和及三个数的比知道后,根据按比例分配的规律,怎样计算这道题?
4.有一块试验田,周长20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这道题给了长与宽的比是3∶2,指的是一个长与一个宽的比,而周长包括2个长和2个宽,因此先求出一个长宽的和,即20xx,然后把100按3∶2去分配。)
5.看图编一道按比例分配题解答。
6.水是由氢和氧按1∶8的重量比化合而成的。5.4千克的水中含氢、氧各多少千克?(看谁用的方法多。)
以上二题只列出主要算式即可。
分析条件、问题以后让学生讨论:
试着让学生在本上做,老师巡视,然后把方法集中到黑板上。(找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学生板演。)
以上方法4,5,6要写全过程。
教学反思
还可以。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